蕃薯交流會─記鹿兒島農事體會

日本不只有東京和大阪;台灣也不只有台北而已,位於邊陲地帶卻有著高度自尊的鹿兒島鄉親們,藉著「番薯交流會」讓外國人看見他們,他們有輝煌的過去,創造現代化的日本,現在提供全國的肉類、蔬果,扮演重要的角色。

編按:

作者是前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秘書,目前在日本留學,本文是作者前往鹿兒島參加農事旅遊行程之體驗心得,對台灣現有剛起步的農事體驗旅遊而言,日本鄉間的類似活動安排,有很大的啟發意義。

前言:

春假期間前往日本的邊陲地帶–鹿兒島,參加2個禮拜的農事體驗homestay。主辦單位「番薯(からいも)交流會」寓意深長,報名表上就先聲明這不是以旅遊觀光為目的的homestay;而是為了讓外國留學生了解日本不是只有大阪或東京這類的大城市,「田舍」(鄉下)也是日本的一部份。

番薯交流會之名即為彰顯日本人在過去戰爭、貧窮之時,幸有蕃薯得已解決食糧不足的困境,那捱過苦日子的精神。相似的故事背景,讓我想起阿公阿嬤及爸媽曾訴說著「古早古早蕃薯吃到飽」的陳年往事。福佬話說「蕃薯毋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它果真扮演了繁衍生命的重要角色。然而,日本版的情結又是如何?帶著好奇心報名了這項活動。

鹿兒島的農家

風塵僕僕搭船抵達九州最南端的鹿兒島縣志布志市,一下船就受到面帶自信的小學生太鼓隊的歡迎式的震撼;猶記自己小學時的表演多是被動員得心不甘情不願,舊照片裡怎麼也找不到那種全心全意的專注臉龐。

980416-soma-11-360.jpg

Homestay的前田家族來接我回家,那是位於深山林內的一處台地,有點像電影「末代武士」的場景,住家以田園樹林相隔、一簇簇地聚集著。

前田爸爸跟我說這兩個禮拜的行程:到別的交流會員家幫農、畜牧場見學及參加飲酒會、祭典等;我狐疑著,前田爸爸不是「會社員」嗎,難道不用上班?原來他是現實版的悲劇小人物,去年年底新聞紕漏TOYOTA創業以來首次出現赤字,他被變相裁員了。

Homestay的行前通知一直強調著農事體驗可能會很辛苦,但仗著曾「遊戲田間」到宜蘭的穀東俱樂部幫忙 (也許對青松兄而言,我是來亂的,哈),在菊花種苗場的溫室蹲了幾天,倒也不覺得累;工作暫歇時我向花卉場主人智子女士問道,「有請人嗎?那麼多溫室一個人怎忙得過來?」,「有,但我只請得起計時薪的歐巴桑,我二兒子對花卉也很有興趣,但收入不夠,無法支薪給他,只好離鄉到都市去打拼。」智子女士略顯無奈但一派樂天地說著。

這與台灣農家的情形相仿,自家的工錢賺不到,只是換口飯吃。事實上,智子女士或可歸為「新農民」,她在20年前偶然參加縣府舉辦的德國花卉農業見學後,竟一頭栽進花卉栽種的事業。但現今,她仍覺得日本政府對農村的輔助仍不足:「德國上班族每年可以請一次假到農家幫忙學習呢!」

2.菊花栽a
菊花栽培

3.縣府一周一次來給志�女士做技術建�與指導
縣府一周一次來給志子女士做技術建議與指導

另外也去了前田爸爸的親戚家幫忙,把韓國草割成一塊塊四方形,然後九枚為單位用塑膠繩綁好;偶遇落雨,就到溫室裡拔蕃薯欉、紅蘿蔔欉的雜草,這是一家較大的農場,請的是月薪員工,除了一個比較年輕阿伯(45歲),因漁業資源匱乏,原本工作的公司倒閉而失業才轉進農場;其餘多是在農場已工作2, 30年的長者。

980416-soma-4-360.jpg

這一天開始覺得吃力,因此,開始期待工作完可以在「風呂」泡澡。傍晚時分各戶人家炊煙裊裊,精確的說,家家戶戶到附近樹林撿柴薪,是用來燒「風呂」的熱水。小時候台南的鄰居也都這樣做,而今,大概只有屏東里港的阿公阿嬤家才看得到。
5.炊煙裊裊、泡澡去
炊煙裊裊、泡澡去。

不管是小農或農場主人,一如台灣的農村景致一般:工作者多是中老年人。炊煙、老人、神秘的山林、荒原,與台灣的鄉下相差無幾。

回鄉?孤女的願望?

還參觀了青果批發市場、養豬場、養牛場。青果批發市場遭遇超市以及大賣場財團的的通路壟斷,交易量在20年內逐漸下滑,原本青果會社有13名員工,現在只剩7名。會社職員別府先生說:「以後不知會怎樣,可能可以撐到我退休;但就算我兒子想做這途也沒機會了吧。」似從他的話語裡,嗅到一種不管是人口或行業都逐漸在縮減、消失的氣味。

980416-soma-6-360.jpg
青果批發市場。

參觀時,常逢人便問:從學校畢業之後就一直待在家鄉嗎?是否曾經出外,出外之後又為何要回鄉?「在都市待久了不習慣,還是自己的地方好。」、「在都市雖然也蠻習慣的,長子必須侍奉父母親,所以也就回來;在這裡收入少,但開銷也低,所以還過得去」。

這些答覆總讓我想起台灣的父母親們的時代。事實上,我父親年輕時也是因為就職容易的關係而到了台南;現在卻不時說著,退休後想回到里港種菜。《孤女的願望》這樣唱著:「請借問路邊e阿伯,繁華台北要對叼位去?」農村破敗後,紛紛湧進大都市當女工、住在多是紡織廠的公司宿舍,常常無眠無日的加班。

而這也正是前田媽媽的經歷,她的生命中確實曾上演孤女願望的橋段,少女時代離鄉到紡織廠工作,後來公司考量成本而將工廠整個移到台灣。沒錯,是台灣!《孤女的願望》的時代背景,也和日本經濟發展變遷有著密切關係。

但已在鄉下的失業者怎麼辦?被裁員的前田爸爸才55歲,身體依舊健壯,也想過投入種稻的行列(他的田現在租给別人耕作),但他80歲的老母以「做無夠通吃」反對著;我試著把自己對於政府不該放棄農業的想法跟前田爸爸交換意見,但他竟認真地告訴我,「我當然擔心糧食自給率、農村破敗的問題;但,日本是個沒有天然資源的國家,若要在經濟上領先世界各國,唯有靠不斷精進的技術,也因此政府把大量的資源投在工商業。」這跟台灣的說法一模一樣,政府的作為從30年前的「工業扶植農業」,到現在以「工商業殘殺農業」,都是用這種理由來欺騙農民。

回鄉,回鄉,我的問題好像問錯了。誰又不想回鄉呢?但誰又能夠回到一個似乎被遺棄的所在?

勞動者也有精神面的生活

小農可能賺不了什麼錢,但也許源自於日本社會的職人傳統,也或許以農耕民族自居,不管是種稻、種花、養雞、養牛,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且國家還有計畫性地派遣他們到國外見習。除了智子女士,岩手先生也曾到美國研修一年、學習養牛的技術;現今則每年接待外國人(多是東南亞)來日本研修。

7曾到美國研修養牛技術的岩手先生
曾到美國研修養牛技術的岩手先生。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大量翻譯歐美著作,然後轉傳到亞洲其他國家;在農業上,似乎也扮演相同的角色,學習新知識、創造新技術,再把新技術轉傳到亞洲其他各國。NHK就常放送日本人到東南亞等國家,幫助開發水源、建立灌溉渠道等紀錄片,來宣揚日本在科技上的種種優越。我的理解是,若沒帶著自信、胸襟與歸屬,難以做到大量吸收新知而創造,並且樂於傳授他人。

其實,參加者的報名費host family一毛也收不到,甚至還得自掏腰包、出錢出力。用台灣的邏輯來想,這種「吃飽太閒」的工作是「何mih苦」?跟前田爸爸的前同事出遊後,我才稍微理出脈絡。勞動者的他竟有拉小提琴的嗜好?!也許是認識的人不夠廣,在台灣時很少聽到勞動者這麼有閒情逸致;聽說另一區的一個花農host family的媽媽,其嗜好是看小說、寫俳句,這不是我們對於所謂中產階級的想像?

記得在歡迎會上,就有人提到:「對於日本人來講,一個物品不僅僅是技術而已,技術得以精進,是因為有精神支撐著;若只是把東西看成東西本身,技術上當然無法超前,創作也無法展開。」可想而知,每個host family,都希望在短短兩週間能夠帶給自己更多文化衝擊,最少也滿足自己精神充實的渴望。

事實上,也有很多人是因為曾到國外研修、曾參加home stay,所以也自問是否有「能力」把所處的地域文化說成完整的一套,並且接納文化上可能有天壤之別的的外國人成為家族的一份子。

8自動化米絞(碾米廠)
自動化米絞(碾米廠)

9自動化米絞(碾米廠)
自動化米絞(碾米廠)。

仝款番薯,無仝運命

的確,去homestay前,對日本的印象是到處都有電車,男生全都是上班族、女生全都是OL,僅僅是從日劇而來的大都會印象。然而,我在鹿兒島看到燒柴水的浴桶、洗脫分離的舊式洗衣機,生活水平洋溢著簡樸古風。

聚會場所不是居酒屋、飲酒會多在居家進行;地域認同極強,在自己人面前絕不說「東京標準語」、雖地處邊陲,卻以身為鹿兒島人、薩摩藩人為榮;集體主義性格明顯,Home stay家庭某種意義上是代表整個社區接待我們,而非個人行動而已,所以地方人士對於行程的意見也很重要;頭人文化濃厚,聚會中年長者講話時,其他人都是默默地聽著。

10.序大講話,大家注神廳
序大講話,大家注神聽

11.接待外國人,大家鬥相挺
接待外國人,大家鬥相挺。

日本不只有東京和大阪;台灣也不只有台北而已,不是嗎?位於邊陲地帶卻有著高度自尊的鹿兒島鄉親們,藉著「番薯交流會」讓外國人看見他們,他們有輝煌的過去,創造現代化的日本(維新三傑有兩人出身鹿兒島),現在也因提供全國的肉類、蔬果而扮演重要的角色。

台灣又是如何呢?哲學或精神力的基礎是什麼?哪天這個社會可培育出有人文氣息的勞動者,而非「書讀不好、只好去做工做農」的氛圍?現在正值世界不景氣之時,許多人被裁員,銀兩不足以生活而轉入「草地」、以雙手掙得生活所須的食糧。農村,也不知幸或不幸,就這樣一直穿著「工商業救火隊」的衣服。

不管台灣或日本,番薯似乎正代表著農村的命運,有飯吃時,不會想到它;沒飯吃時才覺得它重要。「蕃薯交流會」讓外國人看見日本農村,而台灣的蕃薯仔,要怎麼讓自己人看見農村呢?

980416-soma-12-360.jpg
圖左一為作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