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心裡面的家-都蘭年輕新移民

一個島嶼邊陲的小村,背山面海,地處偏遠而謀生不易──台東都蘭。儘管如此,不知為何,愈來愈多的新移民移居到這裡。不論是暫居或決定落地生根,都有故事。這些故事也許不怎麼樣,但加總起來,總令人……

一個島嶼邊陲的小村,背山面海,地處偏遠而謀生不易──台東都蘭。儘管如此,不知為何,愈來愈多的新移民移居到這裡。不論是暫居或決定落地生根,都有故事。這些故事也許不怎麼樣,但加總起來,總令人好奇,遷徙與漂流的模樣。

年輕的新移民,或許剛從學校畢業、或許已工作一段時間,過了學生單純的遊歷階段,他們選擇直接轉換生活環境,把自己丟到異地去適應並生存,與當地人互動,甚而為地方做一些什麼。

在相異的時間點,不約而同地搬到這裡,租房子,打簡單的零工:咖啡屋的吧台、衝浪店的小小工讀生、民宿的清潔工、或綠地的園丁……微薄的工資換取簡樸的生活,或長或短地過一段日子。不工作的時候,也許拍照、畫畫、寫字、做手工藝品……也許,什麼也不做。

30歲的小邱從台北搬下來已經兩年了。從前在知名廣告公司工作,月入十萬是沒日沒夜也沒存到錢的代價,一次機緣把她帶來都蘭,她便不走了,留在新東糖廠咖啡屋打工,領取少少的薪水渡日。

980511-09cff3616f72-360.jpg

週日不上班的時候,她在自家庭院做起早餐,以輕食主義帶起愜意,提供村裡的人多一個靜謐的空間用悠閒的早餐。後來,人愈來愈多,開放自家庭院的結果是干涉了生活。

糖廠咖啡屋對面有間閒置的房子,小邱經常站在吧台裡看著那房子工作,前些日子,決定把房子承租下來,移置廚具到那裡做餐點,人們叫它「小房子」。百廢待舉的時候,一切都靠自己用雙手打造。搬木頭、接水電……早期僱用工人一起工作,批土刷牆、搬運木材……後來沒有錢了,只好自己來,於此工作進度異常緩慢。

其內部架設依循自然工法,不用釘子,打刻凹槽,木柱與木板盡數以卡榫的方式銜接。水槽與木櫃從市區路邊搬運而來,屋簷的棚架則是她撿拾棄置的木板,一塊一塊拼湊起來,打釘,用麻繩與鋼索吊起來。

這些緩慢與阻滯的過程都變成艱難的考驗,因著不同人不一樣的口味與意見、因著自己的堅持與妥協,做多種菜單的嘗試。許多理想的食材與食具漸漸都已遠去,只剩下現實,至今她仍然在嘗試。

人們因為不同的原因到這裡生活,有些來幾個月、有些來兩三年,也有來一個禮拜就走了的。「居遊」的年輕新移民愈來愈多,他們在這裡見證生命的彈性,看到貧窮生活的諸多可能。所以即使亂無章法,多種不穩定的生活因子錯置期間,但多少有自在守候那些零碎的希冀。

除「小房子」外,其他如「月光小棧」咖啡藝廊、「好的擺」手工藝品店、「馬利諾廚房」……等,都是新移民的努力,這些心血結晶,加上打工流浪的人,使得都蘭成為台灣新移民繁榮昌盛的一個角落。

人之所以為人,活之所以活,應該有它的一套邏輯在。這邏輯難以有定律或規則,但總得一再地嘗試,才有辦法在重複的挫折裡,找到安定的力量。

於是人們從大都會搬到海邊的小村,用另一種態度,置換自己的生活,斷斷續續地縫補了曾經殘餘的渴望。

移動是為了回歸。

在〈尋找心裡面的家-都蘭年輕新移民〉中有 1 則留言

  1. 「人之所以為人,活之所以活,應該有它的一套邏輯在。這邏輯難以有定律或規則,但總得一再地嘗試,才有辦法在重複的挫折裡,找到安定的力量。」

    這兩句寫的真好。令人動容。
    讓一個漂浪者感到自己並不孤獨。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