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莫拉克之後」的NGO伙伴好:
能有你們組織起來,對災後重建一定會有關鍵的影響。其實以921為例,許多NGO與各縣市政府都有協力救災經驗,尤其當年屏東縣蘇縣長的團隊也為埔里認真的盡過力。
可惜到如今,我們台灣國家與各地政府以及NGO仍未建立「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無論政府或民間,都欠缺這樣急難的模擬&演練,如果藉由「莫拉克之後」得以真正形成:
(1)在政府─有以公務員為主的建置,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組織」,以免政黨輪替如此刻板,又亂成一團;
(2)在民間─有以NGO在各地形成,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組織」。那麼這個 「因應急難的完整制度」是可以「集合眾人關注的力量,可以陪伴社區重建、農人復耕」
至於「透過反省思考,探索災難成因,找出與環境共存之道」,則需要各多的NGO結合社會各界,靈活的在政府決策之前提出具體建議,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邁向重建。
建議:應當建立與重建的政府團隊展開 定期對話的「機制」
目前當務之急是,安置中心的自救會之需求共識&橫向組織起來。自救會與NGO 結合社會各界,比政府部門之間(部會的本位問題)的橫向對話要快,故此刻提出具體建議,促使部會本位意見紛歧的消彌,讓務實的決策真正契合自救重建的需求,民間的團結才能夠有立場,去要求建立與重建的政府團隊展開,定期對話的「機制」。
相信此刻的社會輿論,會支持自救會聯合組織的建言,災難的組織性與社會注意的新聞時間點一錯過,避免如台北東星大樓、如台灣遷村的諸多經驗般,災民成為永遠的災民。因為當事件不再是新聞,同時也就不再有政治壓力,相對的也不再引起世人關切,如此在時間的因素下,又被慢慢淡忘於國家的角落。
定期對話的機制,其實是民主組合模式的落實。近十多年來,婦運姊妹組織集體的團結合作,針對「女性、國家、照顧工作」(註一)理想的建制,以及非殘補式福利的普及照顧福利政策的落實,可貴的傾盡全力跨越藍綠認同,不分政府與民間部門共同研議。
這樣民主組合的模式,是對話機制建立的原則,也是真正民主思維落實的示範。NGO組織無論是全國性或地方性都有機會,與中央或與地方政府對話,讓諸多相關需求與問題,有討論和互理解的平台。
921的對話經驗
以921為例,直至9月30日,南投縣政府社會科長都未踏出縣政府過,越無法瞭解各地實況越無法理解需求與可用資源的關連,當然組織統合這些是需要有經驗。
後來透過當時屏東縣團隊的建議,婦團所召集與成立的安置工作站,協助與縣政府溝通機會的安排。鄉鎮的座談會就從埔里啟動,第一次讓所有進駐埔里的NGO,及屏東縣團隊與縣政府正式共同面對面,相互瞭解各自所作外,進駐埔里的NGO也同時有機會表達了對政府的建言。
半天的聚會,縣政府傾聽與記錄所有意見,也讓縣政府社會科有勇氣(政府官員都很怕被k又不知如何回應?),迅速召開全縣的鄉鎮對話。全縣鄉鎮對話迅速於一週就完成,這些記錄經由社工專協的協助規劃,921滿三個月之際,縣政府就順利召開近126個NGO組織的聯席會議,共同分區分工合作的討論進行的會議場外,婦團的安置工作站也階段性任務完成而結束。
從這樣的經驗我們瞭解到:
跨越本位的平權尊重與合作思考重建之路,是穩定重建的重要元素
後記:
因為新災又會再來臨,以全球的溫室效應看,這樣的災難只會增不會減。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個人願盡棉薄之力,將許多參與建制的經驗陸續整理與分享。
面對農村部落如何研擬出,落實普及照顧福利政策的推動策略?這與莫拉克之後的重建實有相關,願藉由這機會我們來共同探討。
921地震至今,民眾逃難逃出心得,政府救災卻沒有進步(圖片引用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註1:
「女性、國家、照顧工作」係女書出版 劉毓秀主編, 呂寶靜、陳景寧、周月清、王淑英、賴幸媛、胡幼慧、劉梅君、張晉芬、黃玟娟等共同撰寫。 目前 國家的普及照顧福利政策所依循的價值與原則,大都來自此書所論述。
(本文作者 曾任: 921南投安置工作站召集人、2001~2009行政院婦權會民間委員、婦運人士,現任: 桃園縣大溪鎮愛鎮協會顧問、婦權基會普照政策研議小組委員)
行政院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工作會議19日已提出
(1)國土保育區域、(2)基礎建設、(3)家園重建、(4)產業重建4方案,並由行政院政務委員蔡勳雄擔任執行長,退輔會主委高華柱進駐南部災區辦公室。
請注意以上新聞
番婆擔心的是各自救會的腳步
自救會的分組除內部需要的分組
(這屬性對應的是(3)家園重建)
但其他的
與重建委員會的分組對應很重要
這當然需要外部的專業人士或NGO組織協力
因此
(1)主張 國土會議的社群此時需進場
來對應 國土保育組的重建討論
(2)主張 農村再生的社群此時需進場
來對應基礎建設組的重建討論
(4)主張 社區營造社區自主的社群佌時需進場
來對應產業重建
此次的新政府無能
上次921許多NGO協助重建時備受批判而受創
此次如”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的組織至今都尚未出現
這對受災幅員遼闊的區域是很不利的
也讓救災的速度慢很多而離譜事頻傳
讓外圍的許多NGO乾著急無法使力
如果重建委員會的作為又無民間積極回應
那千億預算又會流向何處?
龐大的國內外與民間捐款又會流向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