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下淡水溪鐵橋,遭小偷

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將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2005年至今接連遭受颱風、洪水沖毀,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讓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大為震驚,趕緊報案處理。

橫跨高雄、屏東兩縣,將近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2005年至今接連遭受颱風、洪水沖毀,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讓高雄縣政府文化局大為震驚,趕緊向警方報案處理。

高屏溪昔稱「下淡水溪」,日治時期河面寬敞、溪流湍急,1911年初(日明治44年),台灣總督府為加速運輸軍事物資、屏東平原砂糖成品,並開發屏東平原豐富物產,由台灣總督府技師飯田豐二規劃興建「下淡水溪鐵橋」,工程歷時約3年,於西元1913年(日大正2年)竣工,總共花費當時日幣130餘萬。

由於施工期間經歷多次豪雨及溪水暴漲,飯田豐二積勞成疾,1913年6月10日鐵橋峻工前,病逝於台南醫院,好友小山三郎等人將其遺墨埋於九曲堂車站旁,並集資立碑紀念。

980107xiadan4shuei-420.jpg
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下淡水溪鐵橋」,造型十分優美。(蘇福男攝)

2010-01-03
88風災前的「下淡水溪鐵橋」優美景致。(蘇福男攝)

2010-01-09
下淡水溪鐵橋」橋墩為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砌成,高9.5公尺。(蘇福男攝)

下淡水溪鐵橋總長1526公尺,包含23座橋墩、24座桁架,橋身以圓弧鋼骨結構為主體,鋼桁架高15公尺,採簡支對稱式山型鋼構架形式;橋墩為磚造包裹花崗石製成的沉箱砌成,高9.5公尺,橋身共有24孔,每個橋孔長63.5公尺。

建橋的鋼樑構材皆為日本製造後,由高雄、基隆港以鐵路運來組裝,工事則多靠人力完成,為當時「亞洲第一長橋」,1913年12月20日阿猴(今屏東)、九曲堂間開通列車,1914年2月15日打狗(今高雄港車站)、阿猴間鐵路正式通車,並由當時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蒞臨主持儀式,成為高雄與屏東之間第一條陸路交通和南北貨物運輸的重要交通要道。

1962年舊鐵橋因風災侵蝕,1964年台鐵在不更動原有風格原貌的前提下,將部分鏽蝕的鋼樑抽換成台製的桁架,其上鋁版註明有「台灣鐵路局鋼樑場製造」,並有民國53年的字樣,整座鐵橋仍不失原來的風貌。

1983年台鐵基於安全考量,於鐵橋北側新建鐵路電氣化新高屏溪橋(水泥製),並於1987年完工啟用,舊鐵橋則在1992年功成身退。

和其他老舊廠房一樣,下淡水溪鐵橋原本也差一點遭到被拆除的命運,所幸因具有歷史及文化價值,在高、屏兩縣地方人士及文史工作者的極力爭取下,於1997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家二級古蹟,這也是台灣目前唯一被列為二級古蹟的火車鐵橋。

2010-01-08
1983年台鐵基於安全考量,於鐵橋北側新建鐵路電氣化新高屏溪橋(水泥製),並於1987年完工啟用。(蘇福男攝)

2010-01-05
新高屏溪橋與「下淡水溪鐵橋」並行而建。(蘇福男攝)

2010-01-02
落日餘暉的「下淡水溪鐵橋」,另有一番風味。(蘇福男攝)

但下淡水溪鐵橋這幾年來命運乖舛,2005年7月海棠颱風期間,被暴漲的高屏溪水沖走3座橋墩及4座拱形鋼橋架, 2006年6月10日一場暴雨,再次被沖走1座橋墩及1座拱形鋼橋架,至今尚未修復,2007年高雄縣文化局將高雄端編號K9鋼桁架吊起,暫時安置於河灘地,準備進行緊急加固工程,但2009年88水災有1個橋墩完全倒塌,已判定無法修復,鋼桁架也再度遭洪水沖毀。

2009年12月底,高雄縣文化局突然接獲大樹鄉公所和舊鐵橋協會的通報,指K9鋼桁架遭宵小鋸斷竊走,文化局除緊急報警處理,並請大樹鄉舊鐵橋協會就近設置警示標語,並通報主管機關文建會因應。

高雄縣文化局指出,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第94條規定︰「毀損古蹟之全部、一部或其附屬設施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20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金」。文化局呼籲民眾勿任意毀損、竊取古蹟,以免觸法。

2010-01-04
即使斷橋殘垣,也美不勝收。(蘇福男攝)

2010-01-06
斷裂的「下淡水溪鐵橋」等待修建。(蘇福男攝)

2010-01-11
「下淡水溪鐵橋」高雄縣端部分鋼桁架暫時放置於河灘地,日前卻驚傳遭宵小覬覦鋸斷行竊。(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提供)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