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台南縣嫁妝文化節1207(喜宴報名至1126)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

2008 台南縣嫁妝文化節
地點:台南縣後壁鄉菁寮聚落
時間:2008 年12 月7 日 9:00~18:30

97124-wedding-360.jpg
菁寮聚落因紀錄片《無米樂》廣為人知,早在清末,菁寮聚落已是商旅往來嘉義諸羅城與台南府城之間必經要道。日據時代菁寮聚落商業更為蓬勃,附近居民婚嫁所需的各式貨品,都可一次在菁寮聚落內辦齊,此地遂有「嫁妝街」之名。舉凡棉被、餅店、西服、布莊、鐘錶、鉛桶、等販售婚嫁必備禮品的店,至今仍存於菁寮聚落中。

為活化「菁寮嫁妝街」傳統產業並結合聚落特色與歷史意象,台南縣政府與台大城鄉基金會將於12 月7 日在菁寮古蹟街區中舉辦「嫁妝文化節」活動,今年度「嫁妝文化節」的舉辦目標著重在「呈現傳統農村嫁娶文化的變遷」以及「與在地生活、產業連結」等兩項主軸上。

上午節目為「迎娶踩街遊行」,在地的2 對新人與8 對金銀婚、鑽石婚的長青夫婦,將分別乘坐花轎、腳踏車、牛車、三輪車以及黑頭車等迎娶工具,繞行老街區,接受嫁妝老店的祝福。

遊行隊伍並將至由建築最高榮譽–普立茲建築獎得主波姆(Gottrie Bohm)所設計, 德籍天主教聖方濟各會神父與菁寮聚落民眾共同自立造屋所興建的「聖十字架堂」舉行本地化的婚禮福證。

中午將於美麗的桃花新木林中舉辦呈現「菁寮米鄉」稻作文化的「文化囍宴」, 無米樂中三位主角將致贈新人象徵文化傳承的神秘禮物。
下午的活動為「牽手散步市集」,除了好吃好玩的攤位之外,另有具備地方各式特色手工藝品如藺草編織、打包袋、台客袋等展售,現場並有DIY 教學活動。此外,還有「菁寮LOGO 氣票選活動」、「婚紗走秀活動」,並有由菁寮國小、「原音社」等團體所帶來一連串的動態表演活動。在老街區外還有牛車、三輪車與腳踏車的導覽活動。

12 月7 日「嫁妝文化節」活動,節目精彩、意義非凡,且菁寮聚落不止有木造老街,還有許多樸實古香的三合院,有著濃厚的傳統農村氣氛,相較於忙碌的都市生活,別有一番平靜輕鬆的氣息。歡迎各界蒞臨指教。

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 開放民眾加訂餐位 ,12月7日中午於菁寮桃花心木林舉辦的「文化囍宴」,將有豐富的稻作米食與熱鬧的婚禮氣氛。目前開放「文化囍宴」訂位,誠摯地邀請社會各屆喜愛菁寮聚落與嫁娶文化的朋友們,一同參與。

詳細活動可洽詢「菁寮文化柑仔店」,地址:菁寮54 號。電話:06-6623392。信箱:54.jingliao@gmail.com。
或上網http://jingliao.pixnet.net/blog 查詢

1207嫁妝文化節「文化囍宴」內容:

☆時間:12 月7 日11:30 入席,12:00 開席
☆地點:桃花心木林
☆節目:

12:00 – 12:15 新婚與金銀婚夫婦入席
12:20 – 12:30 婚禮儀式:媒婆好話祝福.新人交換信物.證物用印
12:30 – 12:40 菜色介紹
12:40 – 13:00 來賓致詞.致贈禮物
13:00 – 14:00 原音社樂團表演

☆報名形式:
即日起接受報名(現場、電話、網路),至11 月26 日下午5:00 截止。以一桌(10 人份)為單位。
☆費用:
一桌4000 元,包含囍宴菜色與飲料。
確定報名後需先收取定金一桌2000 元。

文 化 囍 宴 菜 單

出菜順序 菜色
0 幸福小菜(切丁米香、瓜子)
1 錦繡拼盤(螺肉、油粕、烏魚子、糖心米連藕)
2 什錦集耀(什錦魚翅)
3 心心相印(壽司沙拉蝦球)
4 年年餘億(清蒸石班)
5 姑姑嫂嫂(藥膳鮮菇火鍋)
6 一團和氣(醬爆生菜豬肉米香鬆)
7 金玉滿堂(干貝綠蘆筍)
8 福壽米滿(韓式人參米雞湯)
9 花好月圓(炸湯圓&水果盤)
10 圓滿甜點(水果香蕉冰)

2002008 嫁妝文化節活動流程

◇ 上午:迎娶踩街.文化喜宴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8:30-9:00 新人準備就位 1.新郎-德馨宮
2.新娘-黃宅
9:00-9:20 新郎發送喜訊遊行 黃宅至德馨宮
9:20-9:50 迎娶新娘儀式 黃宅
10:00-11:00 迎娶文化踩街遊行 十字街區
11:00-12:00 天主堂祝福儀式 天主堂

◇下午:牽手散步市集

時間 活動項目 地點
12:00-14:00 文化囍宴 桃花心木林
12:00– 17:00 復古沙龍照 墨林文物館
12:00– 12:10 市集開幕活動 十字街區
14:00– 16:00 菁寮LOGO 人氣票選 北勢街舞台區
14:00– 14:30 走秀活動 北勢街舞台區
14:40– 17:00 表演團體演出 北勢街舞台區
15:00– 16:00 導覽解說 十字街區集合出發,繞經三村範圍
17:00– 18:30 散場電影 十字街區旁(市場外)

水水的夢-土溝的社區圓夢

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

過去的農村型聚落,除了以信仰宗廟為中心向外發展外,水資源成了影響聚落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的水除了用來灌溉、耕作之外,生活更與水緊密連結,因此水質的好惡,哪一口井的水質比較甘甜,也成了聚落與聚落之間互相比較的話題,那個匱乏的年代,水資源是比較受到重視的。隨著時代進步,影響水資源的因子也慢慢增加,導致過去乾淨的水,轉變成為人人敬而遠之的惡夢。是什麼原因讓水污染了?如果找出原因加以改善,我們的水就會恢復以往般乾淨嗎?

dream-360.jpg
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正在進行的社區圓夢計劃「水水的夢」,即是要透過長期的運動模式並發展出具體的行動,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挑起對水環境心灰意冷的居民熱情,並且與長期駐地的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團隊以參與式的規劃設計工作坊,讓居民與專業者共同刻畫未來家園藍圖,除此之外,舉辦村子裡的公民論壇,以凝聚共同的遠景與目標,重新復習了公民與道德這門課。

「土溝」這條貫穿村莊的排水溝,過去經過了幾個重大變革,導致村民望「溝」興嘆,筆者簡要的歸納出土溝村所舉辦的第一次參與式工作坊居民所提出對於污染原因的看法,這次的工作坊主要是在對於問題點的資料蒐集,目標在於確定問題並於後續的工作坊中因應問題提出改善對策,以下為導致水資源敗壞的主要因素:

一、自來水管線全面接通,導致水溝提供民生用水的角色轉移,僅剩排水之用,儘管水質污染也不足以影響生活。

二、廁所從糞坑轉型為沖水馬桶,因為衛生設備的改良,相對的汙水下水道等對應工程尚未跟進,家庭用的化糞池也殷未使用不當造成效能低落,導致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水溝,成為污染水源的元兇。

三、耕作習慣的改變,過去自家養的豬、牛與人所排放的的糞水都會拿來當作肥料使用,如今便宜的化學肥料取代天然有機肥,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情景已不復見,化學肥料與農藥殘留的農業廢水也成了污染源。

四、土地重劃過後帶給農村便利的耕作道路與水利系統,水路系統重整導致匯集於水溝的水量變少了,水源減少導致水流緩慢,淤積、惡臭產生。

五、上游的畜牧業者不依環保規定處理廢水,一頭豬一天的廢棄物排放量相當於四個大人,上千頭的大規模養豬場所排放出來的廢水,成為汙染源的最大宗。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社區�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社區孩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不可否認的是,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的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過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若是居民紛紛回頭重視水環境的課題,尚待整體產業環境的改變與相關業者的良心自覺,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人口密集的都會、城鎮地區能早日完成,否則哪輪的到咱們偏遠的窮鄉僻壤

農村青年勞動PARTY

後壁鄉土溝村舉辦了「在地青年勞動趴」,整個活動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所發起,號召青年人一起體驗農村揮灑青春汗水,打造「土溝藝術工坊」,20多位後壁鄉各地的高中生、在地青年……….

對於傳統農村的勞動想像不外乎農事工作,唐詩中的鋤荷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無米樂的故鄉台南縣後壁鄉,無處不見類似場景,老農固守著田園,日正當中時駝著背穿梭於行列之間,由於農事費力辛苦又無經濟效益,老一代無不希望年輕人能到繁華的都市「饡吃」,農村人口少了,農村的青年也就更少了,正因如此,農村的青年勞動格外顯眼而珍貴。2008年8月16日後壁鄉土溝村舉辦了「在地青年勞動趴」,整個活動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所發起,號召青年人一起體驗農村揮灑青春汗水,打造「土溝藝術工坊」,20多位後壁鄉各地的高中生、在地青年、美濃後生會等夥伴,捲起褲管、光著腳ㄚ子,有人拿著鋤頭及鏟子挖著生態淨水池,也有人搬運著木料搭起工坊的結構,更有人蹲在地上依序排列著石頭步道;即便只是一天的工作假期,在一望無際的田園景色中,青年人的熱情與活力確實為平靜的農村增添許多色彩。

togo-360.jpg

早上的一場雨來的突然,卻澆不熄這群年輕人的熱情,雨下著,卻沒有人想要停止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就像雨中耕作的農民一般,頭戴著斗笠巡著田水,深怕一個疏忽或耽擱,讓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也因為雨中持續工作的這份堅持,深深感動著彼此,也拉近了夥伴們之間的情感,身子濕了、腿痠了、沾滿泥土的衣服,卻伴隨著彼此打氣的喲喝聲,享受這場共同勞動的空間生產過程。伴著夕陽,一群人坐在灌溉水圳旁打著水仗,一天的身體勞動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少有的感覺經驗,看著一旁剛插下的綠油油秧苗,聽著潺潺的流水聲,遠處美麗的山陵線,陣陣飄來的泥土香,故鄉的美,也在這樣的勞動過程中更深刻的體驗與感動。就在月娘映輝的黑夜,年輕人們圍成圈喝著啤酒,吃著村子裡的鄉情小店所提供的炒米粉,享受著共同創作的成就感,結束了這個假期。

土溝藝術工坊勞動趴 (2)

土溝藝術工坊勞動趴 (5)

台南藝術大學社區營造組團隊持續以自力營造的方式在土溝村創造新的經驗,期待藉由整體的規劃、設計、空間生產、使用行為、管理維護等觀察,為目前的慣行建築尋找新的出路,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多年來的駐村實踐,確實為後壁地區的社區與校園空間增添幾許色彩,他們互相辯證的思考模式與身體力行的勞動創作,更確實的反應出空間的永續性、在地性與文化性。期待當前台灣的建築教育都能走出校園、深入地方。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