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屏山─走入隧道的新文化

半屏山,本身就蘊藏著許多的故事。我們所需作的,就是再把這些屬於人的故事、屬於地方的歷史找出來,還原其血肉。此時,在地居民的生活經驗就顯得相當珍貴。如果能把此地居民過去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面向……

長年以來,半屏山以一種開發過度的角色展現在世人面前。筆者還記得小學課本裡,有半屏山開發過度,警惕人們要作好水土保持的課文。長大後,因緣際回來到港都吃頭路,再看看半屏山,咦,已經不是小時候課本所形容童山濯濯的山了嘛!原來,半屏山腳的幾家水泥廠因政策已停止開挖,目前此區域歸林管處管轄,當地也有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分會進行自然生態解說、環境維護等工作。無怪乎,今日所見的半屏山,山林已然茂盛,供遊客登山。

九月的一則新聞,讓筆者見識了以上有限認知外的半屏山。

積極看護半屏山的濕盟及當地文史團體所共同發出的新聞。原來,根據中油退休工程師胡巨川三年前走訪同僚調查,發現半屏山可見的許多鐵門圍起的「山洞」,其實是當年日本海軍第六燃料廠的工場,裡面可見加熱爐、排煙道等遺跡。建設於洞穴中,是為了避免美軍轟炸所開設。(註一)除了工程師的勤於查訪,讓隧道裡的秘密得以重現世人面前外,在地民間團體包括濕盟、舊城文化協會等則建議該「隧道工業遺址」重現,讓民眾能進入參觀。

2009-tun-0103.jpg
「翠屏夕照」是清代鳳山八景之一。但二十一世紀的此刻,遠方半屏山山腳的工業遺址是否能成為高雄新景點呢?

看到這則新聞,筆者除了想向這位工程師阿伯致上最高敬意以外,也想為濕盟及舊城文化協會鼓鼓掌,尤其是濕盟,因為,作為一個環保團體,濕盟已經從護伐除外來物種、撿垃圾、生態導覽等行動外,開啟了另一種看待土地的視野,嘗試從地方的整體史出發,思考地方發展的可能性。

clip_image003

濕盟近來對於工業遺址的觀注,將觀照到更為全面的土地史。

其實,濕盟所主張的「工業遺址」保存,以及就現有廠址設立水泥博物館等主張,在歐美先進國家已行之有年。但在盲目往前衝、一切向錢看齊的台灣,工業遺址的保存,除了尚處於鼓吹的遊說階段,關於遺址的管理、經費來源、以及該如何定位等軟硬體設施,都面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之繁重,勢必不可能一口氣擔在一個資源有限的民間團體肩上,而是必須透過官方(中央及地方各權責單位)、NGO、當地居民,以及關注此事民眾的參與,才足以整合足夠的人力、財力、物力,以及「願力」等資源,如此,一個工業遺址的孵育才有可能。

簡言之,每個人的角色不同,藉由彼此的資源整合,才可能成就這個顯然非常龐大的工程。舉例來說,若市政府來主其事,那麼「工業遺址」幾可以和「工程發包」劃上等號;又如以溼盟為主力,進行工業遺址的長期看護,以及類似博物館的展覽等,顯而易見地,將會面臨財力、人力與專業上極為吃力的景況。

不需要工程加工的「文化工程」

好佳在的是,工業遺址並不需要太多的工程介入,如半屏山腳的隧道與水泥工廠,其實就是原汁原味的高雄在地「文化工程」。歷史都已經搭設好工程的鷹架,還需要多餘的結構嗎?

工業遺址,需要的是人們觀注到其存在的價值,包括歷史的、技術的以及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地域變遷史。

以半屏山為例,隧道工廠可以連結到二戰美軍轟炸,以及日軍以高雄為南進基地,興建海軍第六燃料場的故事;其下的水泥工業,則見證了戰後政府主導的大型建設開發(如水壩、電廠等)以及民生住宅需求的建築原料發展史。

半屏山,本身就蘊藏著許多的故事。我們所需作的,就是再把這些屬於人的故事、屬於地方的歷史找出來,還原其血肉。此時,在地居民的生活經驗就顯得相當珍貴。如果能把此地居民過去的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面向作一番歷史考掘,徵集老照片、進行口述歷史,相信能構築出更為豐富、有血有肉的「工業遺址」故事!這將會是全球化所造成的地景同一化的困境下,形塑「地方感」的重要策略。

人,總是愛聽故事的。試想,一個失卻了聽長輩敘說「好久好久以前……」經驗的人,活著會有多空虛不踏實啊!工業遺址的推動,除了論述,還要有故事,因為故事可以感動人,吸引更多的人參與。

從半屏山出發,催動一座工業遺址的誕生吧!其實,這也是在述說一個小地方如何從不起眼、有限的生活區域,被整合到都市發展的變遷史。它和課本裡的歷史不同的是,它會是一部屬於你我他等等無名小人物參與的庶民生活史!

無名的我們,站在歷史的洪潮中,縱使無法留下些什麼,但至少能低頭看看腳下的土地,或許對於生命、存在,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吧!

clip_image004
半屏山的隧道和山腳的水泥工廠,擁有讓高雄人引以為傲的產業文化資產的雄厚潛力。

註一 出處:〈半屏山別有洞天 煉烏金沒黃金〉。中國時報,2008/9/23,記者李義報導。

參考書目

葉仲伯

1958 台灣之水泥工業。台灣銀行季刊,9(4):14-24。

鹿鳴,猿啼與水泥–半屏山生命史

開發案牽涉到幾個大地主,其中,建台水泥佔地最大(約七.六公頃),其次是國有財產(約一.四公頃)及海軍司令部(約○.九公頃)。看起來是「公家」的國有財產局和海軍司令部如何與之達成交易….

又來了。

上個月,同事拿給我一張中國時報的剪報,是講位於高雄市楠梓的半屏山一個開發案的消息,由高雄市長陳菊和建台水泥公司(註一)董事長蔡福仁簽下一紙「訂半屏湖畔香榭綠都開發意向書」,開發案的內容是: 「包括開發銀髮住宅、生態社區、國際連鎖旅館與購物中心…預定2年內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公告細部計畫,可望土地重劃完成後3年內提出建照申請……預計未來計畫引進1971人入住及提供392個就業機會。」(中國時報 2008年3月17日)

照片裡的陳菊和建台水泥的董事長蔡福仁笑呵呵地,旁邊站的人是日月光集團旗下宏璟建設董事長曾元一,日月光,未來也將在此整地建屋。附近左營三鐵(高鐵、高捷、台鐵)共構的好地段,幫這個廢棄水泥工廠的周圍憑增了不少交換價值。

營,連帶地也帶動了楠梓的土地開發案
本案也帶動了楠梓的土地開發案。

這個開發案牽涉到幾個大地主,其中,建台水泥佔地最大(約七.六公頃),其次是國有財產局(約一.四公頃)及海軍司令部(約○.九公頃)。至於看起來是「公家」的國有財產局和海軍司令部如何與之達成交易,報導中並未明寫。

又來了。

種種類似的土地開發案總操之在少數的「公家」單位,以及握有資本的民間資本。廣大的人民,或者鄰近的社區民眾,往往只能接受這政績與利益的交換結果,任由資本主義怪手將深嵌於地方的神話傳說、故事、風水、生存經驗及地方知識推入無人得以聞問的無邊深淵。

半屏山這樣一座位處於高雄市邊陲的山,能有什麼動人的故事呢?且讓我摘讀幾段文獻吧!

官修的《鳳山縣志》(註二)曾經記載這麼一則故事:「半屏山,昔嘗有麋,在山巔鳴,則近地有火災,甚驗。採捕者見之,捕不可得,聞其鳴則人知戒火,後莫知其終,今已絕跡矣!」(引自曾玉昆 1995:386)半屏山曾有麋(類似鹿),但修志時已不見,那是在1720年之前的事。有鹿不稀奇,奇在於牠能預知火災,並鳴以告人。

附近的老聚落右昌(註三)有個傳說,謂右昌發生大火時,居民都認為是半屏山的火神在作祟。終戰後,在莒光新村的土坡上,建立「解山王」神像,用以擋半屏山之火,顯見半屏山在右昌的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象徵意義。

除了鹿,半屏山以前也見彌猴,昔四「楠梓八景」中,「屏山猿啼」便為著名一景。其後,因日本政府在此建立軍事設施,以及其後水泥工廠的設立、炸礦等動作,據說猴子因此被嚇跑了,一路逃到大崗山。(蔡義雄 2002)

除了動物,半屏山本身就是座無盡藏的石灰礦山。早在清朝時期,半屏山下便都是鑿石場和煉灰場(以石灰石煉製石灰),除了供當地使用外,並以牛車載運銷售它地,範圍從左營沿海線北到台南府城,南到阿猴城(今屏東),開採咾咕石也從半屏山延伸到蛇山及壽山下的內惟埤。戰後,石灰礦改成了水泥廠,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設置了建台、東南及正泰水泥,猶仍拼命地挖去這命運多舛的珊瑚礁岩山。

半屏山的軀體,奉獻給了台灣城鄉興起的建築群。曾經,它從日治時期開採石灰礦,作成水泥以至今,整整挖去了三分之一座山,山下的水泥廠轟隆作響,不停地從半屏山捲去石灰礦,經過複雜的制程,轉換成波特蘭水泥,一卡車一卡車地運到全省的建築工地,化成你我正居住的住宅。

民國86年(1997年),開採了42年後,建台水泥廠開採權中止。山腳因執行礦區水土保持計畫規劃滯洪沈砂池而挖鑿出五個大池。地方保育團體(濕盟)節制有度地圈地,接受前任政府良心官員的委託,作起溼地保育的工作,並且似有若無、漂渺如雲煙地吐露「工業遺址保存」的願望。

泥場,數年後廠址所在地將進行開發案
這廢棄的泥場,數年後場址所在地將進行開發案。

廠房現址「荒置」十年後,這則開發新聞從報端跳蹦而出。宛如所有大型開發工程案的情節一般,市民在官商協商作業完畢後,對外亮麗地宣告:「我們要開發了!」服膺於市場邏輯的人歡欣,腦海裡浮現座落於三鐵共構旁的華宅。

土地的私有化,讓絕大多數不擁有土地的人對於周遭地改變無能為力,充斥於美麗地景旁的高大豪宅,阻擋了視野,變成少數人的獨享利益。

以往文人曾書「屏山塔影」:

一峰屏山摩愎空,遠峙蒼茫返照中。

殘影參差同冷少,餘光漂渺逐迴風。

林泉徹處疑霞罩,簷壑輝時類錦叢;

絕勝朝來饒爽氣,攜筇周顧樂無窮!

此中渺藐景象,尚未歸入政府官僚體制的都市規畫中,成為全民共享權利的一環,或許過不久,也大概真毀於資本主義不斷開發論的邏輯迷雲中了?

註一:建台水泥為國民黨黨營事業,其後國民黨出讓許多持股。

註二:《鳳山縣志》成書於清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由李丕煜主修、陳文達編纂刊行。

註三:右昌原名為右沖、右衝,於1953年(民國42年)改為今名。右昌與後勁皆為明鄭時期屯兵開發之古老聚落。楠仔坑和右昌等三大聚落所構成。位於半屏山側,為高雄市楠梓區,昔以產芋和菱角聞名。

註四:建台水泥廠除現地將進行開發前,2005年由高雄市政府『建台水泥公司邊半屏山南麓沈砂池兼作濕地公園之可行性評估』,委由濕地保護聯盟高雄分會進行平常之維護。

參考文獻

曾玉昆

1995 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蔡義雄

2002 半屏山(二):人文史話—傳奇篇。左營高中學報 3:34-37 。

報紙

林秀麗〈建台水泥舊廠 簽約整體開發〉中國時報 2008.03.17

網路資源

〈建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半屏湖畔香榭綠都開發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審查結論〉,取自高雄市府網址:http://www.ksepb.gov.tw/files/publication/20070826193437856087/file/51111174525709.pdf,上網日期:2008年4月10日。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