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談】[趕走糧荒,農民與消費者的共生之路]系列1

「你的有機的豆腐乳是做來自己吃,還是作來賣的?」剛從都市來到鄉下的阿姨問。「當然是自己、鄰居先吃,有剩才拿來賣呀!」皮膚黝黑的有機農夫開朗的回答。簡單、素樸的對話,刺激我們思考:台灣的農業…

〔台灣社會論壇〕 趕走糧荒,農民與消費者的共生之路 系列座談

金融海嘯前腳剛走,通膨又蠢蠢欲動。

無薪假還沒結束,望著縮水的荷包,沙拉油和汽油又要漲價了!

糧食高度依賴進口的台灣,讓我們的農產價格跟著化肥、船運油價起伏。

背後不願面對的真相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剩 30.6%

油價飆漲、盤商炒作、稻不結實、農村再生條例,它們如何影響我們這些小市民的生活呢?我們究竟能否擺脫宿命、扭轉現狀?

想像從哪裡開始,出路就在哪裡。讓我們重新省視農村社會,關係出發,藉由系列座談,探尋台灣農民、消費者的共生出路。

第一場:扭轉農村生計的社會關係

「你的有機的豆腐乳是做來自己吃,還是作來賣的?」剛從都市來到鄉下的阿姨問。

「當然是自己、鄰居先吃,有剩才拿來賣呀!」皮膚黝黑的有機農夫開朗的回答。

簡單、素樸的對話,刺激我們思考:台灣的農業,有多少不是為利潤生產,兼顧社區公益、農民生計、生態保護的多樣化生產模式如何可能?這種生產與生計結合的勞動與交換,又是編織在何種社會關係之中?

980616-dsc01961-360.jpg
在成大舉辦的農民市集上,旗美社大主任張正揚(左)與種稻子的崑濱伯(右)及參與的消費者。

此次論壇將聚焦三個問題:

如何發展以在地社區的公共利益為主的合作經濟?合作生產、生計交換和土地利用間,如何為趕走糧荒、遏止中間剝削效力?

其次,目前的農會、生產合作社等,大多偏向以盈利為主要考量的機構,能否就地改造,為公益服務?

最後,以小生產、小交換、小所有為基礎,將發展出何種小農與社區的多樣關係、組織?

1. 時間: 6/27(六)14:00 -17:30

2. 地點: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313室(有門禁,可於當天下午1:40有在總圖書館大門口集合,一同前往)

3. 講師:

張正揚: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副主任、有機農耕者。

洪輝祥: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無毒農業產銷者。

冷尚書:清水溝重建工作站總督導、公益合作社實踐者。

主持人:潘欣榮。

4. 報名:免費。將姓名、服務單位寄到twpa@gate.sinica.edu.tw

5. 聯絡人:邱星崴0921760303

6. 地圖、推薦文章詳見http://twpa.ioe.sinica.edu.tw/

場地路線圖:從公館捷運站到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

clip_image002[1]

以社會性農民組織為主體的出路

這些工作必須由農民與大社會的共同利益者(Stake Holder)共同來承擔。尤其在這波失業潮之下,城鄉的交流與合作更為重要,也更加迫切與可能;在更多知識分子回到家鄉的情勢下,他們的知識與經驗必須在向…

杜贊奇Prasenjit Duara的農村分析何以有助於對抗農再條例

立法院於去年底已完成「農村再生條例」一讀,整整 2000億的發展基金將倒入台灣的大鄉小鎮。然而,這究竟是啟動繁榮的大紅包?還是毒死農民的糖衣毒藥?

審視35條文字,完全是掛農村再生的羊頭、實出賣農地的狗肉。它指涉關鍵點並非「農業」用地,而是農地非農化之後的利用。數月以來,許多關心社區、居民運動及環保生態的伙伴已深入農村,向農民就農再條例中的「農村規劃、土地活化利用、整合型農地整備」許多條文細節對農村、農業未來可能產生的惡劣影響,進行分析和說明。

但社區運動的夥伴們可能已發現,當我們愈將重心放在細節的條文上,卻愈會排擠我們討論整體農民生存改造出路的時間與精力。縱使農再條例再急迫,我們仍需要有整體想像的反抗運動,若被引導到細節的條文批評的方向,恐有可能造成失之瑣碎、見樹不見林的結果。

要讓反農再的問題清晰、化繁為簡。我們就需先認識今日農村的問題、病因,以期能夠更好的對症下藥。

980326-img_1645-360.jpg
有機栽培仰賴多種作物間與昆蟲微生物間互相配合,多元討論有助於釐清農村各種可能。

將農業問題抽絲剝繭

首先,我們先問農民、農村與農業的三農問題之主體是誰?很清楚的,它必須是以「農民的生存」作為第一要務。故任何問題的發問、答案都應圍繞在農民身上。然而,當前的農會、合作社等營利型組織僅能被視為營利的事業體,他們不是由農民自己組成、以農民為主體,且具有農民社會權的社會組織。

其次,深究政府積極推動農再的動因,正是由於資本主義的危機(金融海嘯只是它的冰山一角?),使得國家機關必須在維持現有積累體制的需要下強化統攝力量,以利資本對農村的生計、自然進一步剝削。而其執行單位既是既有的地方組織,包涵了過去的農會、及農再條例下被擴權的農委會及其下屬機構,更加上理應裁撤的水利、水保單位。

最近,新政府更利用農民對「生產」無望的心裡,藉既有的農會或社區組織鼓吹土地改革、社區營造,以為可以在社會安全網失能的狀態下、不求改善也能為社區帶來新的工作機會;甚至最終靠出賣土地換取的退休老本。

國家機關正是藉由提供利益給農會或社區工作者,使其作為國家與農民之間的「掮客」(或譯中介角色,杜贊奇Prasenjit Duara。1993),對上獲取利益、對下勸說服從。而國家不僅藉由經濟控制農村,更透過意識上破壞傳統農村的權力的文化鈕帶(culture nexus of power,或譯權力的文化網絡。杜贊奇。1993),並操控新的鈕帶關係(即俗稱的樁腳),來重構建立恩庇侍從,並將掮客利得與壓制農民的行徑化為隱形。

上世紀農村社會的中介人

然而,上述由多重掮客中介所架構的農村權力關係,並不是僅出現在今日的台灣的獨有現象。

杜贊奇早在1900-1942年指出中國農村中即已存在了此等內捲、停滯的現象。但他發現農民並非被動的接受擺佈,而是會透過象徵的符號,對之進行增添而賦予意義,進行抵抗或反抗。(杜贊奇。1993)

當時的中國,從滿清到國民黨的早期,國家因無法確切收到稅款,面臨發展的停滯;為了提高徵稅的效能,國家透過或利用贏利掠奪型掮客──加上日益衰退中的保護型掮客──共同代為收稅的政策。

所謂「贏利掠奪型的掮客」:是指以獲取「利潤」作為目標的民間中介者,一種戕害生民,為農民所排斥的中間人。其中也包括了其他食利者及當時的當舖、行會等。

相對前者的是「保護型掮客」,他們較以社群的福祉自任;以獲得地方對其崇高的榮耀尊崇地位為服務旨向,並非為短淺利潤、物質利益所驅動。其威信(不是權勢)乃建立在農民對其文化資本的信賴與凝聚上;即由社群傳承的「權力的文化鈕帶」賦予其正當性。他們的代表人物包括宗教、宗祠的領導人或退職官員、在地仕人。

保護型掮客也是農民有意識推舉出,以作為抵制被贏利型掮客剝削的對抗手段。這個抵制和抗爭的失敗,導致了土豪劣紳的橫行;最終帶來了國民政府農村統治的破產。

歷史將永劫回歸或超越?

然而,一個世紀過去後的台灣,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今日,贏利型掮客卻改換了新的面目頑強再生(如今日的農會組織、部份的社造機構);然而架構在傳承性的「權力的文化鈕帶」之上的保護型掮客卻已式微,取而代之的是正式、貌似中立第三者的地方官僚機構,或親官方的非政府組織(GONGO)。

而當代的營利型掮客的經營目地也遠超過收稅的範圍,他們可能是已整體地承攬了國家所有外包的政經責任。以農會來說,就是各種生產需求、補助的申請代辦機構;就社造協會來說,即成為了社區營造事務的代理執行者。

或許,有人會說反駁:社造者對農民多所幫助,怎能稱之為「掮客」?

但事實上,所謂掮客的定義並非其服務的主觀出發點的善惡來區分,而是由客觀的法權性社會位置來定義。亦即只要是作為國家與人民間的「橋樑、折衝者」,就是中介性的掮客。我們只是進一步從其服務背後的利益流向與「階層立場」來區分其為保護農民或者從之圖利的掮客。

另謀出路的社會性農民組織

此外,從一種巨觀的角度,我們會看到無論是保護型或者贏利型掮客,只要是為了國家利益進行代徵代收;其政治效果多不免成為讓國家的控制與榨取能力提高的共謀者──即令保護型掮客也不例外。

是故,當台灣有良知的社造工作者,開始批判國家對農業的剝削,並構思一種「以重建社會性的農民組織」為目標的改革策略時,他們首先必須面對的,即是從歷史經驗中所體認到:「究竟,社區工作者是國家與農民的中間人?或者是社會性農民組織的協同者?」

倘若是後者,我們就要從「國家—社造者—農民」的三角關係,轉化為「國家—農民、社造者」的二層關係。後者的農民、社造者必須發展出一種挑戰既有邏輯,以人民的利益為第一優先的社會關係。它必以社會權來挑戰國家的權力統攝,亦即藉由非贏利、互助共生的社會網絡來挑戰「贏利」的市場經濟;以及剋制犧牲三農長遠利益的政權短淺操作。

這「社會性的農民組織」的首要目標,就是讓農民具有決策的權與能,更重要的,是由農民來執行自己決定的政策;透過分辨、反省、從事自力建構、組織社群生計、動員的社會運動。這種結社更是一種非盈利的生產機構,在滿足農民的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時,藉由交換的方式幫助社會其他弱勢者。

在生產上:農民集體討論並規劃、分配各自耕種的農產品,以避免追高市價、生產過剩。

在銷售上:反擊菜蟲、盤商的層層剝削,藉由農民的力量,將農產分為兩部份,一部分藉由自己建立的運輸、銷售單位販售,另一部份作為與其他社會性組織交換,在幫助其他弱勢者的同時,彼此交換日常必需品。

這些組織與動員,正可與今日廢除引鴆止渴的農再條例的抗爭相結合,將2000億元轉化為有長遠視野的基金,逐步提供給社會性的草根農民組織來使用。

這些工作必須由農民與大社會的共同利益者(Stake Holder)共同來承擔。尤其在這波失業潮之下,城鄉的交流與合作更為重要,也更加迫切與可能;在更多知識分子回到家鄉的情勢下,他們的知識與經驗必須在向農民學習的實踐中受到檢驗,才能同時挑起生產與社區規劃的雙重角色,而這種一人多工的角色分工,也正是將社造的權力由社造工作者下放到農民身上的實踐,他們必須透過相互間的民主監督,來落實新的社會關係與生產方式。

更重要的,「社會性農民組織」足以抵抗官僚政府的基礎,正是因為他架構在人民民主的基礎之上,只有讓人民真正的掌握社會預警、監督、審計與訴訟的四項功能,且能看到自身力足掌握的農村生產新願景,農民、農村與農業才能脫離外在於他們的破壞性力量的盤剝與衝擊,一步步走上復甦、再生的道路。

杜贊奇。1993。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江蘇人民出版社:南京

附註:從權力的文化鈕帶的角度,對不同時代的國家統攝進行分析

  1900-1942中國 1942-2008台灣 未來
目標 封建及民國的國家發展 資本主義發展,以農養工;以工廢農 反對資本主義的人民性社會
狀態 內捲/停滯:農村治理破產 內捲/停滯:農村衰蔽 草根人民的生存自救
原因 官僚制度無能,無力收稅、盈利掮客獨大 週期性產銷危機;人口外流、土地流失 已見到資本主義發展的停滯、必須改弦易轍
解決出路 農民革命 受制於贏利掮客的掌控能力;國家機構財稅危機輪迴 重建草根性的人民組織,讓農民活下去
負責人 強取豪奪的贏利掮客(非在地資本/官僚利益)v.s式微的保護掮客(地方士紳) 贏利掮客(農會推展組織…)+地方及中央官僚(gongo)v.s.微弱的保護掮客(有覺醒力的社區工作者) 草根性人民組織+保護人民組織的掮客(有覺醒力的社區工作者)
權力的文化網路(文化紐帶) 傳統地方宗族、宗教性所凝聚的威望所形成保護型掮客,是為剩餘的社會自衛機制與力量 保護掮客的文化鈕帶所形成的文化信賴已被破壞。取而代之的是地方官僚及農會等選舉樁腳的操控與宰制 建立主體意識:發展具有人民性的文化鈕帶,使得農民能夠利用在地智慧掌握決策與執行權,成立民主組織;結合保護型掮客,使他們成為輔助草根性農民組織的正面角色。共同努力廢止一干「農再」或其他類似條例

〔台灣社會論壇〕將於3月28日舉辦──「揭露農再條例,尋找另類出路—以社會性的農民組織扭轉滅農政策」論壇,論壇中將針對杜贊奇與農村再生條例草案等內容多作分析,詳細訊息、論壇資料下載請點選這裡

【台社論壇】無薪假與無頭路之外0117

勞工併命工作,希望可以賺取繼續生活下去的工錢。今年九月,社運伙伴要求勞委會調漲基本工資至家庭最低生活費23870元。時隔三個月,我們從科技業工人大批的無薪假潮中看到,當時預言的「平均工資接近基本工資」已成事實。

〔台灣社會論壇〕除了無薪假與無頭路,勞工有何新出路?

勞工併命工作,為的只是希望可以賺取繼續生活下去的工錢。今年九月,社運伙伴要求勞委會調漲基本工資至家庭最低生活費23870元。除了要面對資本家「調漲基本工資就經營不下去!」的恐嚇,還得面對許多領平均工資(高於基本工資)的勞工冷眼旁觀。時隔三個月,我們從科技業工人大批的無薪假潮中看到,當時預言的「平均工資接近基本工資」已成事實。

從短期的淡旺季到長期的不景氣,一路走來,勞工都和老闆共渡時艱。辛勞汗水是勞工們流的,但賺錢永遠都分不到他們;資本家虧損時,又用放無薪假來綁住工人、用抒困基金威脅政府幫自己擦屁股。依照真正的資本主義的精神,政府是不能介入、救援企業的,所以資方只有兩條路:給高於23870的工資、或保障勞工的合法資遣權。既然無薪假的根源是老闆開工不足,其手段是老闆違反勞動契約,我們不禁要問,難道除了無薪假、無頭路,我們沒有第三條路嗎?

當然有的,此次論壇,將指出今日企業逼政府出面救援的手段,皆已宣告:資本主義已不可能正常運作。既然如此,社運應如何解決勞工最擔心的失業、減薪問題?無薪價應如何重新定義為勞工借薪給資方?萬一馬英九說的六個月景氣復甦未發生,企業應否優先償還欠薪?政府的擔保角色又是如何?其它,像是政府應將抒困基金作為社會股份投入企業,以為倒閉後的公共化接管做準備,上述答案將在論壇中首次披露。

無薪假已令每個勞工只能提心吊膽、為保飯碗也只能選擇沉默不語。這些絕不是我們樂於見到,也非勞工繼續生存、社會往前發展的圖像!因此,我們將延續十月份的論壇,深論大裁員、沒有老闆之後,勞工如何有尊嚴的活下去。

時間: 1/17(六)14:00 —  17:30
地點: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
,詳圖請見http://twpa.ioe.sinica.edu.tw/(該大樓週末門禁,但現場有專人開門。或於當天下午1:40有在總圖書館大門口集合,一同前往。)

主講人:
吳挺峰(成功大學醫學系)。
姚欣進(立報專欄作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與世界資本主義》作者)
與談人:丘延亮

報名:免費。請將姓名、服務單位、email寄到twpa@gate.sinica.edu.tw,名額有限、報名從速。
聯絡人:潘欣榮 0928076721
以下是路線圖:從公館捷運站到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

【論壇】全球金融風暴的無底深淵1025

次級房貸、二房危機到雷曼兄弟,龍捲風般的金融危機,瞬間弭平全球各大金融市場,不但徹底改寫了自由至上、市場萬能的市場經濟教科書,更弄慌了MBA追逐者的手腳。

2008台灣社會論壇 : 全球金融風暴將是無底深淵!——探討經濟危機下生計百姓的求生出路

次級房貸、二房危機到雷曼兄弟,龍捲風般的金融危機,瞬間弭平全球各大金融市場,不但徹底改寫了自由至上、市場萬能的市場經濟教科書,更弄慌了MBA追逐者的手腳。
連經濟學者、財團也都開始疾呼「國家應該拯救市場」的此時,台灣政府的主權基金、美國為首的七千億救市策略能否奏效?或者只是治標不治本、反倒加深下次危機的嚴重性?假如這次信用緊縮的危機無法克服?將帶來什麼樣的災禍?

雖然,我們的貸款、存款、投資、薪水全都被迫繃緊發條,但面對這無底深淵卻是六神無主。

除了認識危機風暴的意義,探究他們從何而起之外?我們生計百姓又如何立身、處事?除了急切的關心它的「解決」又有什麼自救的出路?
讓我們擺脫政論節目的悲嘆、超越經濟學者的淺薄與技術主義。

台灣社會論壇正能點出求生出路:從資本主義的週期性危機談起,深入淺出的分析金融危機與台灣二次金改、卡奴間的關係。並從勞工利益的角度,探討根本斬斷金融投機市場亂象、重建金融服務公共化的可能性。如何區隔收編、避免隨資本危機陪葬,從生計經濟來累積自我創發的能量。

一、 討論四大主軸:
1. 認清金融風暴與生產資本平均利潤率下滑的結構性因素
2. 金融風暴對台灣看得見、目前仍看不見的影響是什麼?對社會構造進行重組的契機在哪裡?
3. 美國及台灣政府的救市方案是否是引鴆止渴、能否奏效?即令「奏效」、其長遠利弊如何?
4. 從台灣的角度,面對救市無望下,台灣人民應該對政府提出什麼樣釜底抽薪的訴求?對自己生計的維護有什麼樣的對策與想像?

二、時間:10/25(六)14:00 — 17:30

三、地點: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詳圖請見http://twpa.ioe.sinica.edu.tw/(該大樓週末門禁,但現場有專人開門。或於當天下午1:40有在總圖書館大門口集合,一同前往。)

四、主講人:
夏傳位(《塑膠鴉片》、《禿鷹的晚餐》作者、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研究員)。
姚欣進(〈美國次級房貸風暴與經濟危機〉作者、立報專欄作家)。
回應人:丘延亮(《實質民主》作者)

五、報名:免費。請將姓名、服務單位、email寄到hi691…@gate.sinica.edu.tw,名額有限、報名從速。供飲料,請自備水壺。

六、聯絡人:潘欣榮 0928076721
以下是路線圖:從公館捷運站到台大工學院綜合大樓(工綜館)313室

怎麼去參加?
從捷運公館站出口2,快速抵達會場(工綜313),超方便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