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穀,全手工

是怎麼樣的糯米一斗可以賣到七百元,約市面上的二、三倍價?「很多人都會先拿錢,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把米留給他。」「這糯米裹的粽子就是不一樣,裹箕粽特別好吃。」

是怎麼樣的糯米一斗可以賣到七百元,約市面上的二、三倍價?

「很多人都會先拿錢,說無論如何一定要把米留給他。」

「這糯米裹的粽子就是不一樣,裹箕粽特別好吃。」

因稻株的形狀像雞毛撢子而稱「雞袪糯」,又因三冬、大冬雙季都可栽植也稱「雙頭糯」,毋須拿到市場叫賣,熟識的都會自動找上門。

端午前夕,一行人依約八點來到美濃東北角的廣興庄,待晨起巡田回來才用早飯的老夫妻用膳,聊天等待著待會要用客語稱為「斛桶」的打穀機來脫粒。此次機緣是某次美濃黃蝶祭的會議上,廣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溫文相大哥說:「社區有一位奇人,完全不用機器,手工插秧、手工割稻,年年如此。」便決心要去探訪一番。

依著文相大哥所言過了泰和橋卻未見稻田,問了粄條店,來到文相大哥家拉著文相大哥的父親東問西問,打電話才知道今年未蒔秧,失望之餘,文相大哥的爸爸卻忽然想起什麼似的,指了我們一條明路:「你沿著這條產業路到廣興去,過了小橋右手邊有二戶人家,一戶姓黃一戶姓林,二家都有作粄,林姓的那一家就是你們要找的人。」

主人家是一對七、八十歲的夫妻,儉約是深刻印象,在小小的平房裡,有鼓風機、灶、自己養的雞與鴨、栽種的芒果、木瓜,物物有用,因此都保存完好。

那一塊四、五釐、全手工栽種的田地就在屋後,就是鍾理和從大路關走龍肚再往廣興會見平妹的那條路旁,抄小路往紀念館路上,經常見到稻穀成熟時佈置了滿滿的稻草人,是我看見美濃稻草人密度最高的一塊田。拜訪那天只剩屋旁因日照不足而未收割,而阿伯為了讓我們體驗,約好週日一起收割打穀,當作旗美社大6月收割活動的預先演練。

帶好袖套、斗笠、穿鞋、拿取鐮刀,在打穀機的四個角插上竹竿布幔,準備步驟一點都不馬虎。然後緩緩地沿著屋角割下高達130公分卻因莖太細而略微倒伏的的糯稻,因為用手工脫穀,因此最好每一把都要差不多長,留下的根部比一般機器收割還長一些,以方便用小鐵牛鉸入土裡。

年輕伙伴拿起一把把的稻穀,在阿伯的指導下,一腳踩動踏板,左右擺動稻株讓轉動的滾輪將穀粒脫落,掌握好節奏便完全不費勁。打穀完成後協力把斛桶拆開扛至倉庫收納,完工的點心即是伯母用自家糯米製成的甜粄,待草結引火蒸熟的同時,伯母端出鐵製臉盆架,循古早禮打水讓客人洗手抹臉後清新地享用點心。

彎腰持鐮齊割稻
彎腰持鐮齊割稻

將打穀機拼裝起來
將打穀機拼裝起來

斛桶內部構造
斛桶內部構造

踩踏輪軸脫落穀
踩踏輪軸脫落穀

自家糯米製作的甜粄
自家糯米製作的甜粄

打水洗手洗臉準備食用點心
打水洗手洗臉準備食用點心

吃著還保有糯米顆粒的甜粄,伯母努力推銷著自製的豆豉,二季稻一季豆和農產加工,已經足夠簡約樸實的兩老好好生活了。下季稻作已在小滿手工育秧完成,將於芒種插秧,有興趣的朋友們,何妨來感受一下十月納禾稼的豐足感呢。

斛桶:客語發音為fuk tungˋ

雞袪:客語發音為kieˊ k`ia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