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羅東肉羹慶

真正讓我難以忘懷,負笈他鄉時仍懸懸念念的,則是位在羅東鎮成功國小對面的「肉羹慶」。大約小學五年級時,「肉羹慶」在校園邊的人行道上搭了簡便的遮雨棚做起生意。午餐時間不能出校門的小毛頭們在第四節下課…

以前說起宜蘭名產,大家必定想到牛舌餅、蜜餞,貼心一點的,也許還加上「好山好水」。這幾年因為網路傳播之速,宜蘭肉羹之名不脛而走,勝過老招牌的牛舌餅與蜜餞,其中以羅東的「林場肉羹」人氣最旺,除了口味吸引人,更因位在「羅東林業園區」對面,每到假日便座無虛席;而夜市內的「肉羹番」不遑多讓,中午用餐時刻必定大排長龍,是在地人都不想錯過的美食,其肉捲飽滿實在,筆者高中時期就常常在同學的吆喝下,一起訂購來為午餐加菜。

但真正讓我難以忘懷,負笈他鄉時仍懸懸念念的,則是位在羅東鎮成功國小對面的「肉羹慶」。

大約小學五年級時,「肉羹慶」在校園邊的人行道上搭了簡便的遮雨棚做起生意。午餐時間不能出校門的小毛頭們在第四節下課鐘未響時,便昧著老師傳紙條,不論五臟廟內鐘敲得再響,也要派出飛毛腿,「噹」聲一做就用盡全身力氣衝向當時的後門,在鐵柵欄內大喊:「阿姨!麵五碗。」然後使勁兒拉長雙手去接過塑膠袋。

那是一個環保意識還沒抬頭的年代,塑膠袋裡裝的是保力龍碗,也沒有哪一個同學自備筷子;那是一個我們快要遺忘的樸實年代,不管是麵、米粉、粿仔、飯,通通都15塊錢一碗。

因為阿姨很和善,對待我們這些孩子比校園附近的其他老闆娘們親切的多,生意自然一日旺過一日,我上國中時,已經租了店面,而且除了肉羹外,也賣起紅茶。

說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國中三年的補習時光,我們一星期有四天吃「肉羹慶」,偶爾補習班老師譴責我們這樣不夠營養,吃一、二次自助餐或據說對成長很有幫助的牛肉麵後,還是覺得吃「肉羹慶」最對味、最有精神。(即使已過而立,吃「肉羹慶」也仍是一種對生活的獎勵呢!)

一晃眼,20年過去,15元變成35元,煮麵的變成兒子,舀羹的是媳婦,也有了一家人共同努力所買下的店面,但其他一切,照舊。紅茶依舊甜得剛剛好,桌椅仍然清潔光亮,地板則像剛剛擦過一般,完全踩不出一絲絲黏膩。

如果你是當天第一組客人,還是能看見乾淨的不得了辣醬罐,那是每天收店時用餐巾紙一罐一罐擦過的成果;至於舀辣醬的小湯匙,也是每天清洗,所以你看不出來那其實是用了十幾年的。阿姨一家人的用心,從環境就可得知。對了,「肉羹慶」也沒有看板,只有二面紅底白字的旗子在營業時被擺在門口,隨風輕舞。

980114-luodungrou-400.jpg
非常普通的店面,但地板每天都光可鑑人。而菜單,真的就是牆面上的那一些,肉羹的變化五種,紅茶一種。

01
很乾淨的辣醬罐。

問起口味,我覺得「林場肉羹」偏甜,尤其20多年來我仍不習慣他們的肉,總是「肉羹麵一碗不要肉」;而「肉羹番」的肉捲比他們的肉羹更吸引我,我總是為了肉捲而去;雖然「肉羹慶」有我那擁護「林場肉羹」的阿爸所說的「臭火焦味」,不過對我們家三姊妹來說,那溫厚的火之氣味,就是「肉羹慶」的招牌。

每當新的肉羹開賣之前,「肉羹慶」會先淋上麻油熱鍋再倒入剛從廚房端來的羹,雖然麻油「隱而不現」,但肉羹因此更溫暖。您也別擔心麻油在夏天太燥,因為這是提味兒用的,絕不會使您流鼻血,而且就算沒有冷氣,也多的是揮汗大快朵頤的人們。

「肉羹慶」的肉薄薄一塊,很少帶筋的,嚼起來不費力卻也口齒留香。香菜也是「肉羹慶」的特色,有一天我吃完後問阿姨:「為什麼今天味道好像不一樣?」她很高興的說:「你吃得出來啊?因為颱風的關係,買不到我們台灣的香菜,所以今天的香菜是泰國的。」我才知道原來「肉羹慶」已經在我的味覺裡建檔了。

如果您也想品嚐「肉羹慶」簡單卻飽滿的幸福,請在週一至週六下午四點之前來。晚了,就只能看見空空的鍋底跟你說「失禮,賣完了。」

12
這已經是今天的第三鍋了。整個檯面依然清潔溜溜。

10
薄、嫩、耐嚼的肉。

11
看見我要拍香菜,阿姨笑得好開心呢!老顧客都知道香菜跟「肉羹慶」的緊密程度。

04
妹妹出國唸書時,在夢中都能聞到這碗肉羹麵的味道。

【市集】來囉!宜蘭小農市集0822

七月份正值宜蘭一期稻作收割,八月份小農市集因應時令,將推出米食專題,現場將有適合親子一起動手的御飯糰DIY、可口的甜點米布丁、養生的玄米茶、米醋、催芽糙米漿、蘿蔔糕…還有精彩的「稻米問答擂台」…

 各位關心小農的朋友大家好:

原定8/8日的小農市集因莫拉克颱風而取消,當天南台灣的人民經歷了五十年來最大的災難,在災區之外的我們也極想伸出援手,雖然不能參與現場救災,但救災之外也需要龐大的後援捐助;阿寶的果園災後水果損傷不輕,只是比起南部的災情,我們不敢言苦!

碧鶴決定用這些損傷的梨子蘋果做成果醬,用義賣款捐助災區,於是阿寶在梨山努力的收拾風損的水果,寄到台北,碧鶴則在台北的廚房辛苦切削、熬煮果醬,希望在這一次8/22日的小農市集擺出賑災義賣的攤位,小小心意,歡迎大家共同來成就。

七月份正值宜蘭一期稻作收割,八月份小農市集因應時令,將推出米食專題,現場將有適合親子一起動手的御飯糰DIY、可口的甜點米布丁、養生的玄米茶、米醋、催芽糙米漿、蘿蔔糕…還有精彩的「稻米問答擂台」,擂台主阿寶準備五十道和稻米有關的問題,歡迎單人闖關,也可親子協力,最高的過關獎項是阿寶的「長期飯票」一張,可分期兌領阿寶的米三十斤喔!

稻米,是臺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從小吃米長大的我們,對稻米生長過程、環境,以及種種相關的問題,究竟有幾分了解呢?來現場腦力激盪,也來認識宜蘭一群優秀的種稻人,他們是:

賴青松:穀東俱樂部田間管理員。以社群支持的概念,由穀東分攤田間風險,確保農人合理穩定的收入,也提供安全健康的米食來源。這一經營模式漸漸在其他地方複製,全省多處已有多處「穀東會」的成立。

張幼功:島嶼生機互動社群農場,以一群慈心德福教育體系的家長為社群支持的基礎,實踐「BD農法」(Bio dynamic),落實生活、教育與農耕的全方位生活。目前以米的生產為主要經濟支持。

賴嬌燕:農委會漂鳥研習營甄選赴日實習農夫,紮實的田間管理訓練,傑出的務農成績,成立燕銘農場,投入友善耕作七年。

于立本、李旭登:員山集田村計畫。一群半農半X的實踐者,集合十多位朋友共同租下員山三甲多的稻田,以儉樸的自然農法耕作,一方面落實「吃自己種的米」的理想,同時緩和慣行農法對環境的衝擊,也讓廢(休)耕的稻田繼續以最自然的方式產出供養人的糧食。這群集田小農結合非專業農夫的務農夢想,進行著田園保衛工作,這個模式,希望也是一粒種子,擴散到更廣大的衰微農村。

謝政宏:小佃農大穀東

屏科大生技研究所畢業,退役後直接返鄉務農。年輕人十分謙和,他的部落格更給人一種感動──用心、真誠、不懈不殆。他推出的品牌「金鴻米」不只賣自家的,也為產銷班從事友善耕作的老農共同行銷,難得的是,自己才剛起步,已經有了協助鄉里老農的願心。

阿寶:寶蓮園園丁

梨山務農十年,今年第一次在宜蘭種稻,在耕作中學習,尋求與自然合諧的生活方式。

8/22日 仍在羅東「客人城美食天地」與您相見,歡迎轉寄好友。

時間:上午9:00~12:30。

地點:羅東鎮北成街219巷53號 電話:03-9613613 詳細地圖請見寶蓮園網站

www.love-mountain.com

image001
市場的背後,有著看不見的消費責任、社會正義與環境倫理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