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巒五溝村劉氏宗祠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於97年5月8日,成為全台灣第一個依文化資產保護法通過「聚落」登錄的南台灣客家聚落。在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裡,五溝水聚落成為一個重要的「聚落」保存標的。

屏東縣萬巒鄉五溝村於97年5月8日,成為全台灣第一個依文化資產保護法通過「聚落」登錄的南台灣客家聚落。在台灣的文化資產保存的歷史裡,五溝水聚落成為一個重要的「聚落」保存標的。

五溝水聚落內,客家古厝林立,加上東港溪與佳平溪流域形成一片豐饒的土地,五溝水內以劉、林、吳氏為同姓夥房,聚集形成同姓村落,而又以劉氏為最大多數。因此在五溝水聚落內有許多「彭城堂」的劉氏夥房,皆是劉氏宗祠的派下的族姓,由此眾多的劉氏夥房可見到村內劉氏族人的興盛。

劉氏宗祠最初興建於清同治年間,原只有正身及左右兩橫屋,後來重修時,又加上左右的「然藜閣」與「重光樓」兩門樓,以及外橫屋和花園的巴洛克裝飾圍牆與涼亭,因此兩座門樓與橫屋,無論材料、構造、尺寸與美學意匠上都與原先構造形式略有不同,甚至其右外橫屋還建成日治時期最為流行的大正樣式的洋樓形式,可以看出當時五溝水劉家的財力與在村中的權勢。

在空間格局的安排上,也可知悉客家先民為適應天然環境與風水形勢的講究,進而從聚落之開展至民居建築之格局,甚至祖祠、墳墓之格局均按此講究。因此更可看出客家人崇天地、敬祖先的古禮。

清朝時期粵人劉成台、劉成金與父親劉清元三人均曾榮獲朝廷「貢生」,堂前高掛進士匾,村人稱此屋為「進士第」。祠堂的屋脊因此以燕尾造型顯赫其家勢,前門的燕尾線條明亮優雅翹起,脊背則飾以雕花剪黏。書香世家的五溝水劉氏在當地曾流傳著一句話:「不入劉著不入流」。意旨當時劉氏設私塾供村內孩童讀書識字,後便因此流傳若沒到劉氏私塾唸書著則是不入流著。

如今劉氏宗祠歷經時間的磨練部分的外牆出現剝落嚴重,直接裸露裡層的土角磚在經過風雨的摧殘,損壞的情形日益嚴重,為了保存這棟客家重要的文化資產,社區的文史工作者與家族的長老們決定搶修,而屏東縣政府文化處也擔心劉氏宗祠的修復不夠專業,現更邀請文資保存的重要學者擔任顧問,現場勘查指導,了解損壞的情形及修復的影響程度,再設法依傳統工法修復,讓劉氏宗祠恢復往日的風采。

980606-435587f40ada-320.jpg
劉氏宗祠的牌樓門,象徵著五溝村劉氏族姓的輝煌世代。

DSC_0062
劉氏宗祠前有一條小河有如護城河衛戍著宗祠,潺潺流水象徵子孫的生生不息。
DSC_0068

尋找隨波招搖的水草

五溝水生長著世界獨有的探芹草,在1990年代初期曾被英國傳教士發現,帶回英國比對後,才明白是少見的種類;另一特有種類是水囊穎草,全台僅見於此。尚有為數頗豐的金錢草,光葉水菊,水空心菜….

為何萬巒有頭溝水、二溝水(已消失)、三溝水、泗溝水,還有五溝水?總有人戲言解釋著:就好比可以走九遍的忠孝東路般,從一段至九段。有機會瀏覽清朝乾隆時期台灣皇輿圖(18世紀中期)就能發現,當時在南台灣下淡水溪更南之地,就已經出現頭溝水至五溝水的地名了。這麼早的村落,住著什麼樣的人?依水過著什麼樣的生活?說的言語,和現在相似嗎?當時的聚落應該還不具規模,傍水而居的屋舍,或也尚未圍出九拐十八彎的道路,而水,就在屋前,即取即用吧。那麼,水草呢?幾時開始隨波招搖?

一般印象中的萬巒五溝水,尚保留濃濃的客家聚落氣息,著名的大宅院有劉氏宗祠(五溝應有半數居民姓劉)、鐵漢樓、劉家書院觀海山房、以及深藏於舊劉家夥房中的半月池……。走在曲折的聚落巷道中,的確能感受濃厚的客家味,或者說古早味,也能夠體會這些建築背後藏著的是曾有的繁華。非曾擁有繁華,則絕不會在柱子表面計較洗石子的均勻、不會在屋簷量度斗拱的色澤;屋頂,也不會用心於雕一隻鷹或其他吉祥物了。

IMG_1552-2
昔日五溝水舉辦攻炮城之場所

平望即目的是為數不少、極為講究的舊宅院,腳底下,溪流時而在路旁、時而隱藏在屋後、在伯公前。許多人醉心於紅磚屋瓦之美,卻不容易注意翠綠、飄搖於水面的水草。五溝水所在之處,亦是屏東平原伏流湧出地面的扇端(新埤亦同),儘管冬季河水流量減少,甚至枯竭,然源源不斷、咕嚕咕嚕冒著水泡的湧泉,仍提供著清淨水源,給予水草獨有的環境生長。

IMG_1472
河裡茂盛的水草

據報告指出,五溝水生長著世界獨有的探芹草,在1990年代初期曾被英國傳教士發現,帶回英國比對後,才明白是少見的種類;另一特有種類則是水囊穎草,全台僅見於五溝水。此外,尚有為數頗豐的金錢草、光葉水菊、水空心菜、粉綠湖尾草、水蕨(可食用,生長於人煙稀少的佳平溪河段)、絨毛蓼等。乍看之下,僅覺得河道有著一叢叢的翠綠,粉綠、亮綠,非有專人介紹,難以認識,這竟是五溝水另一項迷人的特質。

IMG_1527
此為五溝水南柵伯公前的水草,右下角為粉綠狐尾草

來自赤山的水,少有人跡踏近的密地泉水窟,豐沛著五溝水的水流,橋墩下釣魚少年,手一舉、一個亮點閃動,魚兒上鉤,微微打破正午緩慢凝止的畫面。

IMG_1482
從赤山流過來交會的水道,少年隨意揮竿即釣起一尾尾翻著銀光的魚。

曾被社區營造界視為典範的日本古川町,家戶門前小圳溝裡,是群群活潑碩大的錦鯉,為恬靜的小村落,點綴生動氣氛;反觀五溝水,流貫聚落的河道中,唯有靜靜飄動的水草,不游動、不躍水面而出,卻成為紅磚牆瓦、戲水孩童的一個背景,實實在在、美麗而無聲的生活景觀。

旅程近尾聲,在開庄伯公前的小水道怪罪著雜草界等同福壽螺的巴拉草時,望見河對案有個美麗園子,忽見人影晃動,張口一呼,“喔∼∼咿“。原來,同行劉老師的小學同學早在園裡忙了一上午,一陣閒聊,被盛情留下吃了便餐:鮮採的桃太郎品種番茄、纖維稍長口感十足的地瓜葉、為了饗宴來客開啟的新製醃酸菜,金黃色澤、鮮脆有味,佐一點朝天椒,在冬日正午,滿盤的翠綠、鮮黃與豔紅,餐後附上橙紅葡萄柚,不只享用平實的常民口味,一份南方熱情亦在簡單而多彩的菜蔬中呈現。

clip_image001
剛從園子裡拔起、缸裡撈起的新鮮菜蔬與酸菜,配色鮮豔而甜美。

*本文感謝萬巒五溝水佳平溪工作室劉文雄老師協助導覽。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