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0814-0822

【文資社區培力系列工作坊3】菁寮聚落保存維護與文資培力計畫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 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即將開跑,將邀請目前積極從事文資保存的相關人士與大家經驗分享及交流,歡迎熱愛及關心社區的朋友一同參與。課程介紹….

【文資社區培力系列工作坊3】菁寮聚落保存維護與文資培力計畫  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

菁寮聚落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坊即將開跑,將邀請目前積極從事文資保存的相關人士與大家經驗分享及交流,歡迎熱愛及關心社區的朋友一同參與。

課程介紹:

玉山旅社保存案例(8/14 週五)

這是一棟60多年的日式木造建築,就在嘉義北門車站對面是當年阿里山小火車員工陳先生興建經營,在阿里山公路未通車前阿里山小火車是唯一的往來交通工具玉山旅社也成為上下山工作、觀光客便利住宿點,自阿里山公路通車後旅社生意每況愈下後來淪落為”做黑仔”的小旅社還成為警方拼業績的場所,而這棟建築背後也隱含著不少旅客過往驛站故事。

玉山旅社於兩年前歇業建築荒廢雜亂不堪,洪雅書房余國信先生是位關心台灣本土歷史、環境生態和文化的年輕人,對於玉山旅社的歷史及保存理念經多次與屋主洽談終於承租下來,並號召ㄧ群有熱忱的人同心協力要創造老旅社新活力。

上課時間:晚上7:30~9:00

上課地點: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二樓(台南後壁鄉菁寮村)

西螺延平老街保存案例(8/19週三 暫定)

西螺老街是早期台灣水陸貨運交流的重鎮之一。日治時期,西螺街(延平路永安、中和里路段)得利於緊鄰濁水溪渡船頭,交通運輸便利,所以農產、加工等商業行為更為顯著。成為台灣中部地區南北雜貨重要的交易場所,街頭附近的店家與東市場成為商業活動最頻繁的黃金地段,凡舉商店、茶館、酒家、旅社、藥舖等東水馬龍的盛況非今日能及。

現存的老街建築約建於日治昭和12 年前後,西元1930-1945 年間,建築形式融合了現代建築主義、仿巴洛克樣式、斜瓦屋頂、幾何圖型窗櫺等。狹長型街屋,即依狹長地形蓋屋,並往空中發展出第二、三層之居住空間。早期農業社會時,農產品加工多由內眷或僱請之長工在家中完成,所以,狹長的建築中,常設有工作間。西螺狹長型的二三層洋樓建築中,呈現出一種特有的「商工住」三者合一的家族社會生活空間。

上課時間:晚上7:30~9:00

上課地點:無米樂旅遊服務中心二樓(台南後壁鄉菁寮村)

鹿陶洋江家聚落保存案例(8/22週六 社區參訪)

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江家聚落,近300年以上歷史聚落,保存相當完整格局,其宗祠是宗親共同的祭祀中心,也是全聚落空間核心,表徵江家聚落的歷史傳承與文化風貌,祖祠四進空間清楚,歲時祭祀食公及宋江陣召集演訓,均以宗祠為江家精神象徵,由為居民有共識,認同家族意象,具先民來台開發研究上的意義.

今年在文建會「區域型文化資產環境保存及活化計畫」下登錄「鹿陶洋江家聚落」為歷史建物,登錄聚落區域範圍達3.5公頃,為目前台灣保存完整的最大傳統單姓宗族聚落,也是台南縣聚落登錄歷史建物首例。

上課時間:早上9:00~12:00

上課地點:台南縣楠西鄉鹿陶洋江家聚落 (前往方式另行通知)

聯絡方式: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

電話:菁寮工作站06-662-3392 / 0910961903 黃小姐

e-mail:54.jingliao@gmail.com

部落格:http://jingliao.pixnet.net/guestbook/

【藝術兵營】大地之屋行動-每週觀察

兵營的活動是低限的消費,只要你有時間與休閒的心情,時間自由,就來帶來建設而分破壞,無形中改變「參觀者」的消費心態。兵營可以玩些什麼事物呢?低限體驗「藝術」、兩天一夜免費夏令營、臨時居住的地方驛站….

2009年大地之屋部落格http://nestdream2008.blogspot.com/

三年經營,不算長,因此這群人仍保持原點般的心態持續前進。

三年前認識西拓,三年後,這群人仍在整理草堆!

這篇文章的書寫是分享,藝術兵營可以玩些什麼事物?

西拓這群人,背後都有自己的全職工作,參與時間多半是假日,像是兒時同窗好友在兵營聚聚玩玩、話家常;其他人則是外縣市,或是鄰近西螺的鄉鎮好奇來插一腳。

時間與活動上越來越多元,第一、二期參加對象是藝術家,活動以創作為主,每次僅進行一個月;第二期參與的定義擴大到各類藝術,連第八藝術「導演」也列入教西螺鎮民眾影像剪輯,不限平面藝術;第三期停辦;第四期則是造屋的行動「大地之屋」,拉長為一年時間,變成有興趣的人都可以來,搭台、搭屋的變成鎮民行動,鋪磚、炊煮,煮飯變成欣賞烹飪美食,順著負責掌廚者的專長,餐桌上的美景尚包含摘花、摘草、擺盤,食物是每人帶一項菜色,廚師順著客人帶來的食物變化今日特餐,考驗著廚師,也給帶來食物的人期待驚喜,任何人都可以列入餐桌上的一景,每假日便成四面八方的人都可來體驗夏令營活動。

這夏令營的概念,相似東部花蓮鹽寮淨土-歐紀復提倡儉樸體驗的精神,吸引想要低限體驗不花錢的生活,強調頓一頓,悟一悟的人而停留;而西部的藝術兵營就是吸引想要低限體驗「藝術」,對美感麻痺的人而設計的對話。這裡是荒廢,所真的談不上美,但是所有建設都十分有趣。參與者只要有時間與「想勞動些什麼」的心情,就能來帶來快樂的對話,改變以往「參觀者」的來此消費,純粹觀摩。

順著這三年來的發展,兵營是進步緩慢,但鎮公所將兵營納入發展計畫中,兵營在非活動期間,是荒廢狀態,蜘蛛結網、雜草重生、蚊子猖狂。但是這是變成大家的默契,因為這促使每年,大家在此發生美麗約會,整理雜草,每次的整理,做小工程,每人保持「不急的心」、「玩的心」、「非功利的心」與「就地取材的簡樸心」,無形中文化的味道就醞釀出來。

因此本文結論~~,藝術兵營可以玩些什麼事物呢?低限體驗「藝術」、兩天一夜免費夏令營、臨時居住的地方驛站….都是很棒的選擇。

Ps:2009年12月前,您都可以到西拓體驗大地造屋窩。http://nestdream2008.blogspot.com/

伊香賀 典子的西螺

白色在日文叫Siro,諧音〝西螺Shi-Luo〞用純白鑲金箔的紙,折成潔白的Kusudama是在進駐期間發明的新摺法,命名為〝西螺〞獻給西螺。這朵紅彩球是之前開發的技法,但是漫步過鮮紅的西螺大橋後…….

2007年,應留下些什麼?想抓住2007年未來的及紀錄的事。

2007年夏天,西拓藝術家進駐留下幾件優秀的作品,現在來看,有幾件值得再細細品嘗,沒拿出來寫寫,真得太可惜!

2008.8 接近中元普渡,軍營又回到荒廢的樣子,廚房長了些許蜘蛛網,不過這次的荒廢,像是未修整的花園。不是未開墾的荒涼。我們曾經留下的壁畫,被強勢的雜草淹沒了。荒廢、開張、又荒廢;有人拜訪、沒人拜訪、停擺經營…反反覆覆,軍營似乎會自己呼吸,生命自我流轉。

這裡,雜草是寶,因為是軍營的獨特氛圍。草是基調,藝術需要野地,抽離習慣的視覺品味。

第一屆藝術家進駐,我參與探勘,發現秘密基地。

第二屆藝術家進駐,我參與了進駐成果展。

第二屆藝術家,我都很喜歡。有一件事,縱然過了一年,我仍然忘不了。今天讓我來拍拍記憶的灰塵,拿出來與大家分享。

每次來西螺小鎮,是為了追尋莫名的感動。具體的說,藝術的感動,不僅是作品,更令人渴慕的是與「本人」交會的感覺。這也駐村者駐留於此的原因。令我難以忘懷的一位藝術家-伊香賀 典子(Noriko Ikaga 日本),她是旅居澳洲的日本藝術家。鎮上都愛與伊香賀 典子交談(雖然她不會說中文),更愛她做的菜。 我也是。至今都懷念那蔬菜水果做成的醬泥滋味。接待住宿伊香賀 典子的家庭更是有福,除了她不抱怨,事事感恩之外,還得到她親自摺製的祝福,最無價的紀念。無法說出她的好,我們用作品來回憶伊香賀 典子留在西螺的生活點滴吧。

bri-360.jpg

伊香賀 典子(Noriko Ikaga 日本)

以下是伊香賀典子的部分作品,關於作品的詮釋,是摘錄進駐成果專刊的「2007年 西拓藝術進駐創作營 行軍‧紮營」,這本專刊也是值得收藏的手記窩!

(1)〝連體鶴〞(Renzuru)90~98cm紙

這件作品我是用來表達對這小鎮的感謝。我算不出來到底有多少人協助我完成。〝紙鶴〞(Zuru)是和平的象徵,每一隻紙鶴都是一張照片,在這小鎮拍的人、事、物。我也把對世界的期望及自己的感謝結合在這100隻紙鶴裡。我將〝連體鶴〞送給西螺。

典�作品-連體鶴

(2)〝西螺〞(Siro)20cm圓球/日本紙

白色在日文叫Siro,諧音〝西螺Shi-Luo〞用純白鑲金箔的紙,折成潔白的Kusudama是在進駐期間發明的新摺法,命名為〝西螺〞獻給西螺。

西螺

(3)〝西螺大橋〞20cm 圓球/紅色絨紙,

這朵紅彩球是之前開發的技法,但是漫步過鮮紅的西螺大橋後,我決定將之命名為〝西螺大橋〞!你覺得像不像呢?

red-360.jpg

3件令我感動的作品,原因是什麼?從事藝術創作者常說,創作靈感來自在地,我在典子的作品裡看到了!西螺給伊香賀 典子帶來視覺殘留所反芻後的創作,好的作品就是能留在西螺鎮上每個人的心,讓人時常想起。

而西螺這群人默默耕耘,從住宿家庭接待到藝術家創作,都是這樣像默默的。我總覺得他們熱情像雜草一樣,不斷生長,不被人重視,一屆又一屆,反反覆覆的串連。真希望他們能有多一些種子,長些花來。

PS. 會寫這篇小文,是因這兩天回西螺看看老朋友,聊起來,大家還是很想念伊香賀 典子,不禁的稱讚她;其實書寫過程中,我更想稱讚的是感謝西螺鎮上的鄉親;還有憐惜著的朝倉,他十分努力四處張羅募款,有零星的兩萬、一萬、六千、五千,甚至為了幾萬塊還需做結案報告,這兩天他又說,要開拓軍營隔壁的另一個廢棄平房,讓藝術家住。天呀!看完廢棄平房後,心想藝術家怎麼這樣堅持阿!~~~~有空到西螺走走,一定讓您有新收穫。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