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在哪裡(12) 政府的決議 部落間的爭議

三民國中復校引發的選址爭議,瑪雅村民林民傑表示:「讓全鄉的人都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什麼事,不要這樣兩個村分開說明,這樣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不到他們的,代溝會愈來愈深,兩個村絕對分裂。」

編按:三民國中要在那裡重建,過程波折多變,前情請點選這裡閱讀

──────────────────────────────────────────────────

結束在達卡努娃村的說明會之後,高雄縣府重建會王正一與游淑惠隨即前往三民國中,向瑪雅村的居民說明學校的遷建計畫,由於多數村民事前並不清楚縣府上山開說明會一事,使得當天到場的居民僅十來位,瑪雅村村民林義山直言:「為什麼正式的公文沒有來?」

對此,游淑惠說,「這點我們真的是要很誠意的說一聲抱歉,因為我們是上個禮拜四決定要上來開這樣的說明會,我們是覺得好像大家對重建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我們既然政策上確定,就應該在第一時間告訴我們當地的好朋友,讓你們心裡有一個安定的感覺。」

三民國中異地遷建一事又有新變化,且對於瑪雅村村民而言,設校本部、分班的做法,並未與瑪雅村村民討論,說明會一開始,王正一先對遷建的變化做出說明:「當初縣政府一開始選定在民權平台跟行政中心一起做的時候,是因為民生村原本沒有任何的安全地方讓政府能夠做選擇。」

他表示,在縣府會同專家到達卡努娃村勘查後,確認兩處地點皆屬於部分安全,「經過工程方法,這個基地是可以安全興建學校的。」

DSC02447

學校遷建像分遺產

聽聞縣府的決定後,瑪雅村民紛紛舉手表達意見,林義山首先對學校遷建地點以人數為考量提出質疑,他表示,風災前,三民國中共有106名學生,目前留在山上的學生人數共84人:「你要去想想,在八八風災之前,是有106個,還有50個跑去哪裡?那是民族的,民族的人他說他要回來啊,民族的人再回來的時候,我們加起來的人比民生還要多,那我們是不是又要問說我們人比較多,你為什麼不往這邊去考量?如果說你是以人數的話。」

林義山並提到,他認為現在蓋分班與校本部的方式就像是兩個兒子在分父親的遺產──

我的感覺上好像在分遺產,爸爸走了分遺產,大兒子要爭、小兒子也要爭,大家都要爭,吵起來。不管之前有沒有辦公聽會,我們先不講,那我們覺得你們這樣子好像在耍我們民權的人,你前面一直說我們這邊很安全很安全,就是在這邊。你剛剛在民生也提到說,我不是因為你們民生上次在國小動土的時候來鬧一鬧所以我們就來做一次勘查,那你這樣弄我們民權的是不是也要去縣政府這樣子?」

林宇山
對於學校分設兩村,林義山說:我的感覺上好像在分遺產,爸爸走了分遺產,大兒子要爭、小兒子也要爭

王正一回應,南沙魯村民多數已遷居至杉林大愛村,未來在大愛園區附近也會新建學校,「你剛剛提到說,加上民族村,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目前所有人都安置在大愛村,他們在那邊住的也應該是很樂意,或許每個人對他長遠性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就目前我們政府規劃政策一定要依照目前現有的需求來做規劃跟考慮。」

他同時也澄清縣府的政策轉變並非因為民生村在民權國小動土時到場抗議所致──

「當初民生沒有安全的地方,所以縣政府原本規劃在民權的時候,也是受到其他的抗議啊,那時候我們還是沒有變更,就是因為民生沒有安全的地方讓政府能夠做選擇嘛,現在民生已經有安全的地方,協助我們高雄縣完成學校重建的單位台達電,他們也願意促成兩邊都能夠有一個就近的安全的空間,這是民間機構基於他們的一個考量,他們也願意協助我們,

我們要了解,山上經過八八風災的摧殘之後,道路很脆弱,我們其實沒有辦法預期之後當一樣大的颱風再來,民生到民權或是民權到民族之間的道路會不會中斷,會不會還是形成短期內三村各自獨立的狀態,所以我們必須要斟酌考慮,既然民生有安全的地方,我們就在有後援情況下,兩邊都設一個國中,

那對於民權本部落所有的朋友來講,你的孩子都能夠就近獲得照顧,我們的解讀是,如果我們只能選擇一個地方蓋的話,對另外一村的家長跟小孩子來講他們都需要跋涉過來,而且他們在颱風過來的時候,一段時間也沒辦法就學,所以這是我們考慮的方向。

縣府:台達電希望在十月底前確定地點

面對村民同時質疑,學校遷建出現大變化是「出於選票考量」,游淑惠說:「任何公共政策的決定,政治因素絕對不是考慮的因素之一,所以這部分我覺得大家不要有太多的想像空間。剛剛提到民權平台上徵收的土地是不是會因為國中是蓋分部的關係有所變化,我想這部分不會有所變化,因為原來我們徵收的範圍就是把國中跟國小有部分的公共設施是融合的,我們的行政程序進行到目前為止,這個部分還沒有變數。

游淑惠也說明為何先前學校計畫蓋在民權平台與改校本部建在民生,後者執行上較為急迫──

「其實是因為從風災之後到現在,我們的援建單位台達電子,整個學校的地點安全上的評估或者是興建的地點確切在哪裡、興建計畫、水土保持計畫的提出等等,都讓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它覺得好像我們的時間點上慢了一點,讓他們覺得有太多不確定因素,讓他們一等再等,所以他們在中央開重建會的時候就明確跟我們表達說:『是不是學校的興建地點可以在十月底之前做一個決定?』

「因為既然民權國小10月6號動土了,可能在十月底的時候他們所有人員、機具還有物料都要進來,如果三民國中的地點能夠確定下來,他們可能就是一趟上來兩個學校要蓋的所有機具或者是物料、成本人力都可以一起上來,對他們公司來說是可以節省到某部分的經費,他們的原先考量是這樣,

「以縣政府的立場,人家是援助單位是贊助單位,我們能夠配合的話我們就盡量配合,所以我們也答應它說我們會盡快跟地方上作的協調做個評估,盡量能夠在十月底之前給他們一個答覆,也不是說一定是在十月底,因為人家是出錢出力的單位啊,我們總是希望我們這裏的決定能夠符合人家的要求,因為公司總是有他們本身考量的因素在,所以你不要去誤認說,我們決定在民生蓋本部在民權蓋分部,就草草急著在十月底之前決定。」

居民憂心,未來倘若採取分部分班上課,教學品質恐受影響,游淑惠表示,「這是我們最在乎的問題,其實國中設分部或是分校,這個還沒有前例,到時候在師資的編制上要怎麼增加員額、課程配套上要怎麼處理,這個部分縣政府會做最理想的措施,絕對不會因為學校設了就草草了事。」

代溝會愈來愈深,絕對是分裂

瑪雅村重建會委員林民傑在游淑惠說明後隨即表示不滿,他認為學校遷建事關重大,且是永久性的遷建工程,為何事先沒有行文通知相關單位?「三民國中小曾經在一起過,但是絕對的資源都在本部,國小真的都沒有資源,拿這個例子來說國中有分校的狀況,你能保證未來這個分校未來會變什麼樣子嗎?」

林民傑也提出建議,希望能夠舉行全鄉的說明會,「讓全鄉的人都一起來聽聽,到底發生什麼事,不要這樣兩個村分開說明,因為這樣他們說他們的,我們說我們的,要我們鄉民面對面才可以,因為他們聽不到我們的聲音,我們也聽不到他們的,這個代溝會愈來愈深,絕對是分裂,兩個村絕對分裂。」

DSC02451
林民傑是瑪雅重建會委員同時也是三民國中職員,他建議縣府應舉辦全鄉的說明會

瑪雅村居民葉一萱,同時也是三民國中輔導主任,身為老師也是為人母者的她說:

「我本來是不應該站起來講話的,我本身也是民權的居民,也有一個小朋友以後也會讀國中國小,第一個要考量的就是,人民有居住有遷徙的自由,所以南沙魯村他們怎麼樣,我們不能說他永遠住在下面或者是會回來,這個都看他們自己的決定。」

寧可學校只有一個,也不要影響教育品質與學生安全

「第二個是教育的部分,以一個教育的立場來看,為什麼一個國中在全台灣幾乎沒有看到有分部?應該是有它的考量,包括分科的部分、人數的部分,你現在把20幾個人抽出來,成立一個三民國中民權分部,這一二三年級20幾個人,一個年級是要有多少人?那這些人他們在教育品質上面,他們的競爭,跟八十幾個人的競爭、互動,我想應該是不一樣的。」

DSC02454
當天與會的瑪雅村民發言時多希望「只要一間學校就好」,圖為瑪雅村民葉一萱

「本來有一億五千萬蓋一個國中,是可以蓋的非常的完整,機能功能非常好。我們現在把它分成一個本部一個分部,是不是整個基礎建設有了,其他擴充性的部分是不是就被拿掉?」

葉一萱說:「我對於學校蓋在哪裡,蓋在民權或蓋在民生我是沒有什麼立場,比較希望的就是它就是一個校區,之前的國中小我們的工友、校護的部分是共用,那你共用的部分,一個人在跑(指未來設本部、分部),這麼遠的距離是不是會有一些疏失在?學生他的保障是不是也就因此沒有?蓋在哪裡都ok,就維持一個本部,分班的部分,你設下去,我小孩子在這邊有分部我也不會讓他讀,我寧願讓他到民生去。

說明會在居民擔心兩村將分裂、教學品質將受影響的情形下結束,也希望縣府能重新評估,游淑惠與王正一則表示要收集居民意見帶回縣府。

Namasia的災後250天(7)─請大家為自己「加油」

因道路降限之故,中油的油罐車無法上山進行補給,山上唯一的一處加油站無法「為大家加油」,許多家庭只好往返台21線到甲仙等鄰近的加油站載油,為了生活,他們必須冒險與汽油共存,學著「自己找尋出口」。

前言:

莫拉克過後,那瑪夏鄉主要聯外道路─台21線在小林往那瑪夏達卡努娃村的路段已降為丙類,車輛進出皆有限重的管制,相關工程車輛也必須有通行證才能進入鄉內,也因事故頻傳,遊客多半有懼怕的心理不願上山,連帶影響當地產業,那瑪夏鄉公所為了方便遊客可以有購買那瑪夏農特產品的機會,甚至到甲仙遊客中心舉辦展售活動,以免道路影響買氣。

但對當地居民而言,因道路降限之故,中油的油罐車無法上山進行補給,山上唯一的一處加油站卻無法「為大家加油」,許多家庭只好往返台21線到甲仙等鄰近的加油站載油,為了生活,他們必須冒險與汽油共存,當水蜜桃找到「下山的路」時,山上的人只能學著「自己找尋出口」。

中油不能為大家加油,請大家自己加油

根據高雄縣政府重建會公告:「考量部分便道功能係供居民維生出入需求,為維護用路人交通安全,縣府於99年1月14日就台21線226K~236K(五里埔~甲仙),禁止21公噸以上大貨車及乙種大客車以上車輛進入。台21線202K~226K(那瑪夏~五里埔),禁止大型車進入(總重3.5公噸以上及10人座以上客車)公告管制。」

然而,所謂「供居民維生出入需求」的功能卻與當地居民的「實際維生出入需求」有落差,鄉內目前的疏濬等公共工程,會有車輛上下山進行機具用油的補給,據了解,這些車輛並非中油所屬,而是負責工程的單位自行調度,長期駐地的紀錄片工作者Mayaw Biho表示,工程用油會有車輛固定來回作補給,但當地的居民卻只能自行開車載油上山,來回花上四個小時的車程「為自己加油」,農業機具需要用油、汽機車需要用油,家中擺著幾桶危險性極高的汽油,但也只能用這種與汽油一起生活的方式解決用油問題。

一名不願具名的中油員工私下透露:「我們要等道路都通了;公路機關同意了我們才送,因為現在等於是便道啦,因為我們油罐車等於是載危險物品嘛,連油料大概有25公噸這麼重,現在的便道大概承受不了這麼重的東西,現在只開放3.5噸以下的車子,我們的車子都很大。」

記者詢問是否會有小型的車輛運油上山讓當地居民維持生活機能時,這名中油員工表示:「沒有辦法,因為我們那個車輛不是說一般車輛都可以運油,因為車輛都要經過檢驗通過的,包括我們油罐車的罐底要經過壓力的檢定,車輛也都要經過公路監理經關的同意,不是說一般的車子都可以送油的啦!」

他同時強調油罐車上山的危險性,「我們那個車子上山真的有危險,那瑪夏後山的路,那個路真的很危險,就我目前知道,在那個路口上下坡的地方有一個轉角,已經翻了四次車了,我們車輛載重液體爬坡很危險。」中油方面要等到公路機關確認之後才會恢復運油的工作。

Mayaw Biho認為,大型油罐車無法上山,為何不能改以小型車輛進行油料的補給動作,「你看那些拖車都運了大型貨櫃上山,大型油罐車不能上山,那不能用小型的車嗎?」,他同時提到「政府都避開降限這個字眼,但所做的動作都是在讓部落降限」。

在那瑪夏鄉唯一的一座加油站失去功能後,鄉內各項重建工程依然持續進行,包含南沙魯的避難屋工程,村民Anu負責在民族平台上開怪手進行整地的工作,大概三四天就必須加一次油,「一次大概加五千塊左右,都是請族人下山幫忙載油上來。」達卡努娃村的村民八五對於「自己為自己加油」的狀況也表示,只能靠自己解決用油問題。

DSC06406
部落的一切都實際降限,也沒有正式橋樑,而是以貨櫃搭便橋

那瑪夏之水天上來─與動物、落石對抗的「水道」

除了民生用油外,那瑪夏鄉內隨處可見的還有接管子引河水使用的景象。馬躍‧比吼表示,當地居民多半使用河水的原因有二,第一是水費過高,其次則是居民認為自來水的消毒味過重。

南沙魯村民ibu也提到,風災前大家就都習慣使用管子接河水,她的家中雖然也有使用自來水,但每次只要下大雨,濁度提高之後,幾乎是雨勢一大,水龍頭流出的水就跟著不能使用:

「我有打電話去跟水公司反應過很多次啊,但都沒有用,後來我只好在下大雨之後就先把家裡水塔的開關關上,不要讓汙濁的水流進水塔,再規定小朋友們如果要上廁所就大家都先上完再一起沖水,度過那段時間。」

DSC06333 DSC06336
到處都是水管,居民必須牽水道。
DSC06351 DSC06353

八五說,他自己就用了將近三百根的水管從河邊接水到家中,每個禮拜都要去「巡水道」,馬躍說「我原本以為他們說的是『水稻』,後來才知道是『水道』」,村民們自行搭設的水道,還得擔心會不會被落石擊中、斷裂,還曾經有小動物跑進水管裡,造成家中無水可用的情形,

八五也提到:「我們那時候買水管,因為太多人買了,還漲價,一根原本三十幾塊,變成五十幾塊。」若以一根50元計算,若使用250根,居民的「基本水管設備」費用就高達12500,且不包括萬一遭石頭擊中、小動物闖入等的維修費用。

但在長期自己修繕水管下,居民現在也練就一身功夫,八五說:「我現在很厲害,可以很快就找到是哪一段水管出問題,自己換接頭、換水管。」而為了節省成本,南沙魯的村民也用「團結合作」的方式解決水的問題,幾戶一起集資,用口徑較大的水管搭連水道,解決用水問題。

現階段,在那瑪夏鄉這種「自行找尋出口」的事件不斷發生,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表示,災後居民仍安置在營區時,就曾與自來水公司及公部門提到一下大雨山上用水就會有問題:

「之前我們公所就有跟自來水公司提過啊,就是不要收(收費),這個水質不穩定怎麼吃?這樣的水還能要錢嗎?我們是有反應啦,但是他們的回答是跟鄉公所,我們就不知道了。」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