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國無名英雄-銅鑼窯酒甕

這些外型引人注目的大陶甕,個個都大有用途,台灣菸酒公司使用它們釀製白酒,經儲存密封二年之後,酒精會自然揮發5-10%,特別香醇好喝,很受消費者喜愛,也使得這些酒甕成了業者口中的酒國無名英雄。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竹森村的老字號窯場「銅鑼窯」,生產全台灣最大的釀酒陶甕,這些酒甕不但大有看頭,更肩負起醇化美酒的重責大任,在製陶業者間博得了「台灣之缸」的美名。

大酒甕每個高145公分、甕口直徑90公分、容量500公升,是一般陶甕的三倍大小,酒甕在入窯燒製之前,業者會將它們一個一個擺在窯場空地風乾,現場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經常吸引好奇遊客駐足拍照。
一個個大酒甕在銅鑼窯場空地風乾,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苗栗社大公民記者林永智攝)
一個個大酒甕在銅鑼窯場空地風乾,宛如巨甕小森林一般。(攝影/林永智)

這些外型引人注目的大陶甕,個個都大有用途,台灣菸酒公司使用它們釀製白酒,經儲存密封二年之後,酒精會自然揮發5-10%,特別香醇好喝,很受消費者喜愛,也使得這些酒甕成了業者口中的酒國無名英雄。

要製作這些大有看頭又大有用途的酒甕並不簡單,從原料土的挑選,土料的攪拌、壓濾、煉土、養土、製坯、修坯、陰乾、上釉到燒成,每個成品都需耗費半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過程繁複,任何環節都馬虎不得,否則就要功敗垂成。

尤其是手工擠坯、接合成形的過程,需要五次的層層接合,再經過五到七次的拍壓塑型,全是慢工出細活的硬功夫,一位師傅一天頂多只能完成兩個陶甕素坯,如今幾乎找不到年輕一輩有此能耐,都得由老師傅親自出馬,也使得這項傳統工法成了即將失傳的手藝。

大酒甕需要以手工幾坯、層層接合的方式製作,如今只有老師傅才有這�功夫(苗栗社大公民記者吳秋英攝)
大酒甕需要以手工幾坯、層層接合的方式製作,如今只有老師傅才有這等功夫。(攝影/吳秋英)

銅鑼窯是已故陶師張信享於民國五十六年創立,如今由第二代張世浩、彭秀梅夫婦接手經營,該窯場主要生產水缸、花器、醬油缸等傳統陶製生活用品,近來因為取得台灣菸酒公司標案,開始製作這些超大型的酒甕。

酒甕的生產曾是苗栗縣製陶產業的主力產品,當年製作的酒甕雖然沒有這般巨大,數量卻多得嚇人,在民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全盛期間,菸酒公賣局(台灣菸酒公司前身)的四、五百萬個酒甕幾乎都出自苗栗的窯場,也使得苗栗博得「陶甕之鄉」的美稱。

如今「陶甕之鄉」的盛景已經不再,不少窯場為了生存,也多朝觀光休閒、文化產業的方向轉型發展,銅鑼窯近年亦開始結合陶藝創作、陶藝教學,嘗試為窯場開出新路,不過,走訪一趟銅鑼窯,仍可從中一窺早年的製甕盛況。

銅鑼窯位於苗栗縣銅鑼鄉往通霄鎮的苗一二八線路旁,門面雖不起眼,卻有著好口碑以及家傳數十年的硬功夫與好手藝,業者很歡迎對陶藝、陶業有興趣的朋友前去參觀,地址是銅鑼鄉竹森村74-5號,電話是037-981607。

銅鑼窯的門面雖不起眼,但手藝好、口碑佳(苗栗社大公民記者邱美榕攝)
銅鑼窯的門面雖不起眼,但手藝好、口碑佳。(攝影/邱美榕)

(苗栗社大公民新聞小組)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