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霧峰菇的第一次接觸

在我們每日的生活飲食中,或多或少都會吃到菇的產品,尤其是火鍋的最佳夥伴─金針菇,再享受美食的同時,是否想過菇是如何成熟、如何栽培、如何養殖、如何收成?我們與菇的第一次接觸,也是第一次這麼貼近菇的調查……

作者:亞洲大學 保健系 陳昱君、郭佩欣

指導老師:張永清

980112-mushroom-360.jpg

霧峰菇類產業與在地人物故事

在我們每日的生活飲食中,或多或少都會吃到菇的產品,尤其是火鍋的最佳夥伴─金針菇,再享受美食的同時,是否想過菇是如何成熟、如何栽培、如何養殖、如何收成?

我們與菇的第一次接觸,也是第一次這麼貼近菇的調查,就是在「霧峰學」的課堂上,藉由專業人士的詳盡敘述和培養的專家的逐一介紹,帶領著我們這一群懵懂無知的學徒,一步一步的進入霧峰與菇命中注定的世界。

開始對菇的了解與認知

image003

藉由永清老師的聯繫,我們第一次的調查中,我們來到了─瑞峰農場,由柯先生和朱先生2位專家為我們上課。在進到杏鮑菇培育室的之前,柯先生先為我們補充菇的基本知識,原來菇分為高溫菇、中溫菇、低溫菇,舉例來說:高溫菇─木耳、中溫菇─杏鮑菇、低溫菇─金針菇。也打破我們以往的認知,原來越鮮豔的菇不一定有毒,而是那看起來最無害的菇才是最毒的,但不變的就是,野外的菇、不認識的菇不要輕易嘗試,否則,一小口可能就賠上你的一條性命。

因為金針菇適合的溫度為4℃,我們這一群學徒的服裝皆不及格,又加上溫差的關係,若我們執意要進入可能會感冒。所以,我們就沒有去探訪金針菇的世界。但是,對霧峰的菇農而言,金針菇是他們維持生計的重大命脈,就算溫度再冷,他們也會一直一直的培養下去,為我們帶來更多好吃的金針菇。

在4℃的環境之下不適合其他的雜菌生長,而那好吃的金針菇就可以再這樣的溫度裡,慢慢的長大;而中溫菇的生長溫度在15~17℃之間,柯先生說:「如果在杏鮑菇的培養室裡,擺上躺椅,你帶著一本小說進入,那怡人的溫度,會讓你在裡面夢好眠。」,因為這樣子的溫度不是只有對菇適合生長繁殖,對於我們,也是最適合的休閒溫度。

image005

那高溫菇呢?再熱它也是活的下去。在早期聽天由命的時代,夏天最大的產量非木耳莫屬,而冬天可以說是木耳的停止生長期。接著,我們終於進入了杏鮑菇的培養室裡,但由於我們身上有太多數不完的細菌、跟人體自然的體溫,怕進入培養室裡面會影響杏鮑菇的生長,因此我們就在外面聽講,裡面的老闆─朱先生,從霧峰與菇的歷史一路開始敘述。

會種植杏鮑菇的機緣就是因為農業試驗所有人引進杏鮑菇的品種,由一剛開始的杏仁味重的杏仁鮑到現在少了杏仁味的杏鮑菇。也跟我們說了,一剛開始的不被看好到漸漸被市場所需要的成長路程,時間雖然長,但對於他們這些菇農而言,這不但是一種新的市場需求,更加的奠定了霧峰跟菇的緣分。

在推廣杏鮑菇的過程中,他們還要先研發如何料理杏鮑菇,在我們看來,這一些菇農根本就是菇的料理專家;而在這一次的上課中,朱先生也說為了配合市場的需求,他們會研發如何把杏鮑菇養的又粗又大根,但是口感也會差一點。寫到這裡不免又再一次提醒自己,下次要吃杏鮑菇要吃小而巧的,這一種口感是最棒的。

image007

朱先生又幫我們上了一課,因為他說:「一般杏鮑菇,從殖菌到太空包到長成可以採收的杏鮑菇,大約要一個月的工作天。」,這是多麼寶貴的一課阿!再往外走一點,那裡是養殖菇農自己要食用的靈芝。天阿!他們都好講求養身。這一種靈芝就是非賣品啦!身為觀光客的我們,還真是想品嘗一下那美妙的靈芝味,可惜的是,朱老闆說他們昨天才採收並烹煮完畢!想到這裡眼淚就忍不住流下來,為什麼美味的營養品離我這麼遠。

image009

在最後,我們去拜訪了班長夫人,夫人為我們學徒們介紹了真空包裝菇的基底─木屑。一大堆的木屑看起來就像一做安全的堡壘,讓我們忍不住想要到上面翻滾個兩圈。接下來就是今天的壓軸好戲啦!我們要去拜訪的菇類就是大家吃火鍋必備的─木耳,它不像杏鮑菇一樣,需要在舒適的環境下生長,木耳可以任風任雨的吹打、可以抵抗炎日的照射,這是多麼強大的生命力阿!但唯一的缺點就是怕冷。

時光匆匆,說長又不長、說短又不短的時光就這樣結束。伴著夕陽,我們就要跟瑞峰農場說掰掰。都市的小孩難得跟大地如此貼近,沒有看過一大片稻穗的我們,拿起那金黃的稻穗,試著為它脫去外衣,展露我們所熟悉的白米,跟大家說一聲─掰掰。我們同樣期待著下一次的聚會。因為我們即將到霧峰農會,再跟著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全世界唯一兩座的菇類文化館之台灣霧峰館吧!

前進菇類文化館

第二次的探訪,我們一同前往在農會上方的菇類文化館吧!全球唯二的兩座,其中之一就在霧峰,所以身為菇類探訪員的我們怎麼可能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

image011

文化館裡面,首先放眼望去就是那比人高的香菇模型,為什麼一定要提到它呢?除了很有拍照紀念的價值之外,當然就是它算是一個很傑出的藝術品,栩栩如生這一句成語除了用在大香菇上,也可以放在其他的小模型上,裡面有好多各式各樣的菇類,有毒、無毒一一分類清楚,模擬的野外場景,深深的令我們著迷,而且為了使其更逼真,裡頭除了菇以外竟然還有假蛇。喔,這實在是太震撼了!

另外,裡面還有值得一提的那就是珍藏了所所多多的菇類造型玩具,也就是說市面上有許多可愛的香菇造型的玩偶、陶瓷,只要你想的到的「禮物」裡面應該都有收藏,這是不是很特別呢?而那一天老師也送了一個很可愛的菇棒槌,它或許已經成為館內的珍藏品之一了。

繼續往裡面探訪,可以發掘許多菇類理論的文件標章。像是:菇的特性、種類、功用…等等,都是屬於這一部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菇的剖面圖,那一個模型實在是太逼真了,也可以從模型當中去學習菇的構造。再接下去,當然就是要介紹一下霧峰菇的產業發展史,有一些資料我們都已經從第一次的探訪中得到答案,但這些對霧峰的人來說,這是一大驕傲。

再來,是我們要略提的部分,參訪的那一天,我們因時間的關係,所以沒有看到農具發展,這也是菇類文化館裡面的一個珍藏;在未來的某一天,或許你我都還有機會看到吧!就留下一點點的未知,一起來期待下一次的發現與了解。

時間始終都是匆匆忙忙的經過,今天的我們就這樣跟菇類文化館說再見了!不過,我們更加期待下一次的見面,因為我們要把還沒有探索的地方探索完畢,那麼就在這裡跟文化館說聲再見吧!

我跟菇的感情

從兩次拜訪菇類的旅程當中,我們從無到有,藉由不同的人、事、物,去了解每一個地方的發展。也得知原來霧峰鄉除了好吃的香米之外,菇的存在絕對扮演的重大角色跟命脈,正因為如此而獲得了「洋菇王國」的美稱!也藉著我們這些來自不同的地方〈外地人〉的身分來看霧峰的菇,想想對自己家鄉的某些文化資產,一定都沒有這一次來的深刻了解。

而這兩次的機會,就像是多上了兩節課本以外的自然科學課程,及濃濃的歷史。在每一次的學習裡,一定會由許許多多的角度去切入;文學組的人們就會寫出對菇的詩、詞、歌、賦來感動別人;而自然組的人們就會想把菇放到顯微鏡底下去研究其構造、生長條件,用實驗來告訴我們食用上的安全,同時也把不同的菇紀錄下來成為重要的訊息,變成後來學習重要的依據。

從這一次的訪談中,我們學到了如何分工合作及努力達到目標,就好像,農試所的人引進新的菇品種之後,從殖菌到所需的太空包裡、計算好生長的時間跟條件,再由菇農來種植、採收、包裝,在送到中盤商那裡做最後整理並賣出,最後就由消費者來食用,並且決定這個品種是否還需要在改良、是否被大部分的人接受;一環扣一環,不管什麼樣的事情,我們每一天都是密不可分的在執行自己的任務,以及配合別人的腳步去完成任何的事情,這就是我們這一次學到的精神,也瞭解了更多不同地方人的生活方式跟地理條件。

或許,看起來跟菇一點關係也沒有,但無妨,這就是我們去探訪後的結論與心得!因為在尋訪的過程裡,我們看到了菇農在那黃昏夕陽下,依然做著每天一樣的工作,汗水、淚水、歡笑,就充滿在那一次的夕陽下。如果下次有人問我們怎麼去分辨出好菇與壞菇,我們終於可以大聲的說出來,而下一次我們就不再是學徒,而是有常識跟知識的小專家。

(更多的霧峰學專題文章,請點選這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