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兄弟籌組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找產品出路

當個農民最辛苦的地方是全年無休,只有遇到下雨才會休息,但曾氏兄弟樂此不疲,而有機稻田是未來的趨勢,現代人注意養生,農夫有責任去種植無毒稻米與蔬果來供應市場需求,並要感動那些一直使用農藥的農民去改變…

一群愛好故鄉土地的好朋友,放棄高薪回鄉,從事無毒及有機農業生產,改變農事耕作的型態,自產自銷,造就一份光榮及踏實的事業。

曾欽明、曾仲民兄弟倆從小在農村長大,當兵退伍後各擁有高薪的公務人員身份,因感念雙親年邁及家裡農田無人管理,兄弟倆辭去高薪的工作,回鄉擔負奉養雙親及當個農業經營者。

美濃山明水秀,是非常道地的農村型社會,曾氏兄弟愛這片土地,把自家農地改變成無毒種植,從稻米到蔬果種植,一步一腳印的開發,並用理念感化同村農民,加入他們的行列。現在這個團隊成員不但是農民身份,也是行銷高手,改變了傳統農村經營的模式,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990618-shiugh23111bbadaa5-4.jpg
當我們前往拜訪曾欽明先生時,他正忙著試駕新型的曳引機。

數年前曾先生發現一些大的碾米廠,碾出的米有滲入石灰情形,徵得雙親同意,自家開設家庭式碾米廠。那時候小型的家庭式碾米廠要在大碾米廠環伺的環境下生存,著實不易,但他們堅持替村內農民做碾米的工作,從他們銷售出來的白米,粒粒都是精華,沒有滲入任何不良物品,做出口碑,在這些因素下,曾氏兄弟一面到農改場接受輔導,一面將自家農田改變成無毒稻田。從米的種苗選擇、農機使用、碾米技巧,包裝,配送等等都是自己來,業務的範圍甚至擴充到授課及代耕。

現代社會的人注重養生,有很多退休公務人員會到鄉下租一塊農地,親自體驗農事活動,因無法天天在農村,就會徵求曾氏兄弟代其管理,農田或蔬菜果園,生產時再回來採收或請曾氏兄弟代其銷售。目前最大宗的除稻米之外,蕃茄是另一大宗產品。

據曾先生說:早期美濃地區租農田一年只要五千元租金,種一季稻米就要休耕養地,最多加一季雜作,現在因管理要領改變,不但增產而且品質因此更好。如果農忙期要臨時僱工人協助,女工每天八百元,男工每天一千兩百元的開支。但因為地方農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原本是農會為了活化休耕地所推出來的良善政策,卻因為當地農民不瞭解政策內容,並對政策產生誤解,使得部分地區租田地的行情每分地已漲到八千到一萬元,這造成原承租人的抗議,使得該政策只好暫時喊停。

當個農民最辛苦的地方是全年無休,只有遇到下雨才會休息,但曾氏兄弟樂此不疲,而有機稻田是未來的趨勢,現代人注意養生,從事生命第一線的農夫有責任去種植無毒稻米與蔬果來供應市場需求,並要感動那些一直使用農藥經營的農民去改變種植方式。因此曾氏兄弟要自組農事合作社,未來方向要與本地農民,共同找到好的行銷管道,多樣化經營,自產自銷創造出一種生機,目前曾氏兄弟有強而有力的七人小組,期待成立會員三十人的目標,在此祝福他們達成目標,讓消費者也能分享他們的成果。

曾氏兄弟及張先生於採訪結束後,留下合影
曾氏兄弟(圖中、右)及合夥籌組合作社的張先生(圖左)於採訪結束後,留下合影。

曾欽明先生接受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員的採訪,說明自己返鄉繼承農�的心路�程
曾欽明先生接受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的採訪,說明自己返鄉繼承農業的心路歷程。

(本文作者為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在〈曾氏兄弟籌組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找產品出路〉中有 2 則留言

  1. 淡淡的牵挂 确有着真切的思念 

    浓浓的真情 传送着无私的奉献 

    深深地祝福 送上我美好的心愿 

    祝愿朋友:事事如意 好运相伴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