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氏兄弟籌組生產合作社,為農民找產品出路

當個農民最辛苦的地方是全年無休,只有遇到下雨才會休息,但曾氏兄弟樂此不疲,而有機稻田是未來的趨勢,現代人注意養生,農夫有責任去種植無毒稻米與蔬果來供應市場需求,並要感動那些一直使用農藥的農民去改變…

一群愛好故鄉土地的好朋友,放棄高薪回鄉,從事無毒及有機農業生產,改變農事耕作的型態,自產自銷,造就一份光榮及踏實的事業。

曾欽明、曾仲民兄弟倆從小在農村長大,當兵退伍後各擁有高薪的公務人員身份,因感念雙親年邁及家裡農田無人管理,兄弟倆辭去高薪的工作,回鄉擔負奉養雙親及當個農業經營者。

美濃山明水秀,是非常道地的農村型社會,曾氏兄弟愛這片土地,把自家農地改變成無毒種植,從稻米到蔬果種植,一步一腳印的開發,並用理念感化同村農民,加入他們的行列。現在這個團隊成員不但是農民身份,也是行銷高手,改變了傳統農村經營的模式,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

990618-shiugh23111bbadaa5-4.jpg
當我們前往拜訪曾欽明先生時,他正忙著試駕新型的曳引機。

數年前曾先生發現一些大的碾米廠,碾出的米有滲入石灰情形,徵得雙親同意,自家開設家庭式碾米廠。那時候小型的家庭式碾米廠要在大碾米廠環伺的環境下生存,著實不易,但他們堅持替村內農民做碾米的工作,從他們銷售出來的白米,粒粒都是精華,沒有滲入任何不良物品,做出口碑,在這些因素下,曾氏兄弟一面到農改場接受輔導,一面將自家農田改變成無毒稻田。從米的種苗選擇、農機使用、碾米技巧,包裝,配送等等都是自己來,業務的範圍甚至擴充到授課及代耕。

現代社會的人注重養生,有很多退休公務人員會到鄉下租一塊農地,親自體驗農事活動,因無法天天在農村,就會徵求曾氏兄弟代其管理,農田或蔬菜果園,生產時再回來採收或請曾氏兄弟代其銷售。目前最大宗的除稻米之外,蕃茄是另一大宗產品。

據曾先生說:早期美濃地區租農田一年只要五千元租金,種一季稻米就要休耕養地,最多加一季雜作,現在因管理要領改變,不但增產而且品質因此更好。如果農忙期要臨時僱工人協助,女工每天八百元,男工每天一千兩百元的開支。但因為地方農會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原本是農會為了活化休耕地所推出來的良善政策,卻因為當地農民不瞭解政策內容,並對政策產生誤解,使得部分地區租田地的行情每分地已漲到八千到一萬元,這造成原承租人的抗議,使得該政策只好暫時喊停。

當個農民最辛苦的地方是全年無休,只有遇到下雨才會休息,但曾氏兄弟樂此不疲,而有機稻田是未來的趨勢,現代人注意養生,從事生命第一線的農夫有責任去種植無毒稻米與蔬果來供應市場需求,並要感動那些一直使用農藥經營的農民去改變種植方式。因此曾氏兄弟要自組農事合作社,未來方向要與本地農民,共同找到好的行銷管道,多樣化經營,自產自銷創造出一種生機,目前曾氏兄弟有強而有力的七人小組,期待成立會員三十人的目標,在此祝福他們達成目標,讓消費者也能分享他們的成果。

曾氏兄弟及張先生於採訪結束後,留下合影
曾氏兄弟(圖中、右)及合夥籌組合作社的張先生(圖左)於採訪結束後,留下合影。

曾欽明先生接受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員的採訪,說明自己返鄉繼承農�的心路�程
曾欽明先生接受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的採訪,說明自己返鄉繼承農業的心路歷程。

(本文作者為旗美社大「小地方觀察員培訓班」學員)

曾文社大農業公民論壇(1)台灣農地利用現況之檢視0522

「代耕中心」是第二階段農地改革(民國72年~75年)之政策輔導下之生產模式,也是目前執行稻田轉作的第一線工作者,其在第三階段農地改革(「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中將扮演何種角色,是農業中衛體系的中心或衛星…

■主辦單位:曾文社區大學

■協辦單位: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

■日期:98年5月22日上午8:30~12:00

■地點:曾文社區大學(真理大學麻豆校區)

■地址:721台南縣麻豆鎮北勢里70-11號

■連絡電話:06-5703122 論壇負責人:陳雲芳0934-057885

前言:

在馬政府上任滿週年的前夕,曾文社大秉持對農民的關懷與對農業議題的關切,持續針對相關政策發展的討論,同時創造官方與民間互動的平台-「農業公民論壇」,藉此提供原本聲音不易被聽見的農民與農村社群,一處可以了解政府政策走向與表達公民意見的場域。

曾文社大於2007年底舉辦『農業發展條例與農地政策』公民會議,透過與會公民的討論,共同匯整出「農地整體規劃」與「農業勞動力」這兩個目前農業發展最重要的議題)。

針對「農地整體規劃」方面,目前國內農地規劃雖未見國土計畫與實質全盤的空間規劃,但從農委會廖安定處長於「台灣農地改革政策的回顧與展望」一文中提出推動第三階段農地改革,可見未來施政的方向(例如「小地主大佃農」政策)。

其次在「農業勞動力」方面,經建會新世紀第三期國家建設計畫提及農業就業人口預計由97年的5.1%,逐年下降至101年的4.4%,其中雖包含老農退休機制的影響,但整體將再減少約10萬個就業數,也就是機械化生產將是必然的趨勢,但如何吸引新從農業者的具體政策卻仍不清楚。

農委會爲促進農地資源合理利用、改善農業勞動力結構及提高經營效率,積極研擬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藉由建立老農退休制度、農地租金一次支付小地主、大佃農以分年 (期)償還等機制,鼓勵無力或無意營農之小地主將農地長期出租,並建立企業化經營之專案融資優惠貸款利息補貼制度,協助及輔導大佃農擴大農場經營規模。

此外,亦將提供產銷整合、技術研發、品牌通路及市場行銷等專業培訓機會,協助大佃農以企業化經營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整體農業生產效益與競爭力。

「代耕中心」是第二階段農地改革(民國72年~75年)之政策輔導下之生產模式,也是目前執行稻田轉作的第一線工作者,其在第三階段農地改革(「小地主大佃農」政策)中將扮演何種角色,是農業中衛體系的中心或是衛星?是大佃農或大佃農的代耕?

所以我們本次論壇邀請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一同協辦,希望就雜糧作物代耕者如何參與「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做為本場次的焦點。

時間 主題與內容 主講人 主持人
08:30-09:00 報到/領取資料   曾文社區大學
09:00-09:15 開幕式   曾文社區大學 陳雲芳主任
09:15-09:50 專題演講台灣的農村願景與規劃課題 台南藝術大學曾旭正教授 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 許國樑理事長
09:50-10:10 提問討論    
10:10~10:20 茶餐時間    
10:20-10:50 主題一:「小地主大佃農」政策宣導 農委會企劃處農地利用科王玉真科長 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蘇榮燦總幹事
10:50~11:20 主題二:水旱田利用調整後續計畫宣導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糧食生產科蘇宗振科長 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蘇榮燦總幹事
11:20~12:00 綜合討論    
每位與談人先發表2分鐘後開放討論。 與談人:農委會企劃處農地利用科 王玉真科長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莊孟憲 老師
  農糧署糧食產業組糧食生產科 蘇宗振科長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莊孟憲 老師
  農糧署農業資材組農業機械科 黃資國科長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莊孟憲 老師
  台南藝術大學主任秘書 曾旭正教授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莊孟憲 老師
  台南縣雜糧作物代耕協會 許國樑理事長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莊孟憲 老師
12:00~ 賦歸    

附錄:台灣農地改革政策的回顧與展望,文/農委會企畫處廖安定(下載請點選這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