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農為本,永續健康的南方觀點

聯合國官員於4月7日世界衛生日提出警告,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的出現,不僅威脅了地球,也威脅人類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推估,每年至少15萬人因氣候變遷而死亡…….

高雄縣旗山區社區大學在課程規劃的部分,分為四大學程,也就是「農村與農業」、「環境與健康」、「社區與成長」、「族群與文化」等四大學程。藉由四個面向的思考,交織出農村社區學習的樣貌。屏東縣屏南區社區大學在學程設計方面,規劃成「公民意識學程」、「文化特色學程」、「生活專業學程」與「健康永續學程」構成屏南社區地方知識的構面。

就交集的部分來說,高屏偏鄉社區學習同時關注於「環境與健康」或者是「健康永續」的知識構面,究竟這樣的地方知識,對於偏鄉地區(或者說是泛農村地區)有什麼樣的影響或是助益?作為全球性議題的地方實踐,是否有其必然,亦或僅是偶然?

讓我們回顧四月份全球環境異變狀態作為思考脈絡,推估判斷在地因應的準確性。

 

在環境影響健康部分,聯合國官員於4月7日世界衛生日提出警告,全球暖化造成極端氣候的出現,不僅威脅了地球,也威脅人類的健康;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辦事處在今年4月份推估,每年將至少15萬人因氣候變遷而死亡,數百萬人健康瀕臨危險。

 

在環境影響魚類與漁業方面,聯合國支持的環境研究顯示,全球1/3的大型海域暖化比去年的平均值快了2到4倍,魚類與漁業面臨更大風險;澳洲東岸的大堡礁有6成的珊瑚出現白化現象,與珊瑚比鄰而居的魚類面臨消失的危機;澳洲南岸的塔斯馬尼亞島的塔斯馬尼亞海草,受暖化影響,與60年前相比,數量銳減95%,海底森林的消失,使得魚群數量也跟著減少。

在環境影響農業部份,全球糧食價格不斷上揚,漲幅最高為稻米,第二高為小麥。澳洲主要生產小麥,連續幾年的乾旱造成東南部的小麥被迫休耕,目前在墨爾本,期望研究出在乾旱環境也能生長的小麥,以解決澳洲的作物欠收問題。

全球糧食危機加劇,全球第五大小麥出口國哈薩克宣布暫停出口,印尼禁止農民將穀物外銷,各國爭先恐後,和糧食出口國簽訂以物易物的秘密雙邊穀物協定;糧食危機讓日本成為第一個奶油缺貨的工業化國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擔憂,目前許多國家因為糧食問題而出現政治社會動盪不安,隨著糧價飆漲,除非大幅改革農業政策,否則難以避免世界性的社會解體與環境崩潰;在美國,許多人乾脆在自家後院建立小農場,因此,某些地方州的農具店,最近生意特別興隆。

 

台灣在四月份環境影響農業的部分,則有中部地區八卦山附近的水稻產區「葉稻熱病」威脅;對於全球糧食危機,農糧署強調,台灣的22萬公頃的休耕農地可在短期內復耕,然而台灣北部農田,因為大多數農人年事已高,缺人耕作,導致休耕。

 

當然還有許多事件,在此就不在贅述。以上所述,主要是要粗略描繪,環境(永續)與健康及農業在四月份全球與台灣的相對場景。就糧食而言,相對於全球,台灣目前相對安全。高屏地區,農業生產重要地區,成為很重要的環境安全與糧食安全穩定因子。在全球的例子上,「環境影響健康」與「環境影響農業」,這兩個命題,不言而喻。高屏地區的「環境與健康」學程或者「永續健康」學程,以農為本的關照,相對而言,應該是正確的方向。

因此,不論是「農村有機綠建築(環境)」,或者是「社大在農村扮演的角色」,將在南台灣啟動相關討論。作為全球議題的地方實踐,南方偏鄉地區,試圖朝向精準的預測與行動,以農為本的永續與健康思維,作為回應北方都會型政經思考的主軸論述。

 

屏南4月第四篇01
農村建築種植大喬木滿足基地二氧化碳固定量。

 

屏南4月第四篇02

農村建築的有機菜園。

 

屏南4月第四篇03
農村建築的生態水池。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大主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