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和橋下的SHOPPING MALL !

流動市集文化一直都存在於全台各鄉鎮角落,市集背後所代表空間移動與經濟流動、特殊又常民的市集交易模式被濃縮在一些僅存的民間市集中,公部門往往只想著….

「這裡是哪裡?」週末的福和橋下誇張的大傘,紅橙黃綠藍靛紫毫不遮掩地聲張眾傘匯聚下所形塑的交易空間。人山人海地或騎車或徒步兼雜叫賣吆喝、討價還價、評比端詳聲。

這裡是福和橋下全北區堪稱規模最大、貨品食物不但廉價多元,更能滿足市民需求與來此尋寶的大眾們。福和橋下的河畔市集除開天候不佳的狀態下,幾乎是天天開市,而市集不僅僅是一般可以想見的菜市場,基本的菜市場所販售的食物、生鮮蔬果…等等可以說是一應俱全,且價格絕對便宜!不但北縣北市兩地民眾知曉,走在市集中也不乏有知道省錢門路的老外民眾們。

市集的空間形式自上向下俯瞰可以明顯描繪出沿河岸高攤地的聚集模式,走在其中卻又規則地可以區辨出販售生鮮蔬果食物的自成一區,其他攤商則自行隱隱地各分三至五線道,開始做起「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的二手生意。而市集時間從天剛亮的六點到中午時分左右結束。

clip_image002
上圖:福和橋畔驚人之平民河灘地SHOPPING MALL!

下圖:什麼都有、什麼都賣、什麼都不奇怪 ~~clip_image004

福和橋畔的市集可不是大家按時間來此擺擺攤位而已,其精采之處是在於各二手攤商分時段式進行內部交易與分貨。例如:第一批清晨六時左右載來的是一堆一般人意想不到的物品,從二手衣、老舊過時的扭蛋、腳踏車鈴、機車後照鏡、二手襪仔、各種五金零件,甚至是動物標本、電腦材料、書籍雜誌、字畫古董、衛生用品…..等,品項繁多可以說是不及備載。

第一批貨品全都不分類地堆在一車又一車上,交易開始之時二級小販便一擁而上開始在車內撿選自己看中意的貨品,這交易價格通常極為便宜,第一批時段的老闆們常說都是隨便賣,角色有點像大盤商;第二批小販們在其中撿選所須物品再易手給來逛市集的一般民眾。所以其實是有層級關係在市集中成形,同時這個過程也是一般來逛市集的民眾難以窺見的。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左)舊貨拍賣飛車 (右)喊價式的水晶拍賣場

而攤商也非如百貨公司般各有其固定的攤位與老闆,位子的出租可以是單天、星期、甚至是一個月,區區幾百元的租金就可以擁有不輸百貨商圈人潮的擁擠度。加以各攤商幾乎都是全台跑透透地在收集貨物,可以從地上貨品的種類去猜想這些貨物的身世。而會來擺二手攤的朋友也多為經濟狀況較差者,透過無本生意收集舊貨來維持生存之道。也可以說是另類的活躍經濟,眼尖或識貨的行家也不乏在此挖到稀世珍寶。

流動市集文化一直都存在於全台各鄉鎮角落,市集背後所代表空間移動與經濟流動、特殊又常民的市集交易模式被濃縮在一些僅存的民間是集中,公部門往往只想著例如徹底取締攤販、將河畔地進行綠美化….等了無新意的規劃設計,而真正活躍於民間模式所創造出來獨有的城市地景或許可以轉化為激發創意規劃的元素之一。城市生活不僅僅只是光鮮亮麗,庶民式的生猛有力其實也很讚!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