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伐埔薑仔的日子─燒焿與焿粽紀錄片拍攝手記(2)

高雄縣甲仙愛鄉協會與文化工作者游永福為了保存、活化甲仙先民「燒焿」飲食文化,舉辦「燒焿與焿粽—甲仙在地文化採集」課程,由游永福先生帶領民眾前往山區採集燒焿的原料–埔薑仔。在紀錄片尚未放映之前…

編按:

甲仙在日治早期然有燒焿產業存在,時移事往,技術日漸凋零。高雄縣甲仙愛鄉協會與甲仙文化工作者游永福為了保存、活化甲仙先民「燒焿」飲食文化,舉辦「燒焿與焿粽—甲仙在地文化採集」課程,由游永福先生帶領民眾前往山區採集燒焿的原料–埔薑仔。在紀錄片尚未放映之前,透過手記跟大家繼續分享採集燒焿植物─埔薑仔的過程。

980612-shaogeng-360.jpg
埔薑仔是芳香植物,乃先民燒焿的首選材料。以埔薑仔燒製而成的焿,黃橙透明,是先民在端午佳節包製焿粽時所必備。

埔薑仔特寫
埔薑花特寫。

一早跟師兄、阿德與梅蘭會合之後,便前往350高地砍伐埔薑仔。其實,一開始對埔薑仔並沒有太大感覺,只知道它是在地原生種植物,以前整個溪埔與山坡到處都是;自從我們開始認養甲仙公園維護植物,漸漸對埔薑便有了一份很特別的感情;

這個月(即五月),我們以埔薑仔為材料,進行「燒焿與焿粽──甲仙在地文化採集」紀錄片的拍攝工作,那份感覺就更為深刻了。就在今天,因為要砍伐它,只輕輕搖動了一下,芳香的味道便一傾而出,所以一整個早上心情真是好極了。在這樣的好心情下工作,怎不幸福呢!

image001
梅蘭都快變成專業攝影師了,看她拿攝影機的架勢真的是有模有樣,一起去婦幼館上「用影像說故事」,還真不是白上呢!能孕育出一個人才出來,還真是始料未及。

直上350高地時,師兄還是不放過任何可以介紹的植物,如南台灣特有種──先開花後長葉的台灣魔芋等等,但因為梅蘭須要在上班時間回去,所以我們不久留,只上去掃描了一遍甲仙全景便下來砍伐埔薑仔了。

來到竹山巷底的陡坡時,平日常爬山的我原先以為蠻簡單的說,但看著阿德拿著電鋸往上攀爬的辛苦彆模樣,心裡覺得好笑,為了協助阿德順利上去並試試看是不是真的那麼難,乃手腳並用攻上這70度的砂質陡坡,才知道沒有著力點根本就很難上去,還好,最後終於藉由倒下來的樹枝攀爬而上;不過下來的時候,一個不小心整個人趴著滑了下來,整個手背割出了一條條傷痕,雖然痛但覺得好好玩!

還好,最後有找阿德幫忙,不然我還一直異想天開說若沒人有空幫忙我跟師兄打算自己來了。有很多事,沒去做還自以為簡單呢?

埔薑仔裁剪好載上去阿里關時想說歐吉桑一定在,哪知到了卻沒見到人,跟他的媳婦淑真聯絡才知道阿桑的夫人生病住院。師兄有感而發說人生有很多的變數,有些事想做不做有時就真來不及了!晚上五點半接到歐吉桑回來的消息,商量後還是決定在阿德的土地焚燒比較方便,於是我們再跑了一趟把埔薑仔載運了下來。

過程中我心裡面一直在想,以往不管什麼樣的課程我們都是美美的去,便舒舒服服的坐在教室裡上課,從不知道工作人員準備的過程是多繁複與辛苦。及至親身經歷這項工作之後,感恩之心才油然而生,也才懂得能無憂無慮地說「去上課囉!」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image002

師兄,從頭到尾是最最辛苦的,連清洗鍋子盆子等用具都得親自來做;當然,還有自己,搞到晚上8點多才吃飯,還得到辦公室聯絡學員上課時間跟地點,接著平日不寫文章的我更得撰打這篇心得,也相當辛苦啦!但是,紀錄片拍攝的工作若能順利進行,讓中斷六十年的甲仙與台灣特有文化得到完整保存,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閱讀「美好畫面的背後─燒焿與焿粽紀錄片拍攝手記 (1)」,請點選這裡

在〈砍伐埔薑仔的日子─燒焿與焿粽紀錄片拍攝手記(2)〉中有 2 則留言

  1. 阿吉,miru:

    聽邀稿的同事說,紀錄片七月份就會做好了,希望到時候能有機會在小地方和大家分享,也希望有機會能巡迴其他社區,到時候再把消息跟大家說!

  2. 真希望這樣的社區文化傳承經驗,可以分享到其他的社區。
    期待甲仙的朋友早日將紀錄片完成。加油!!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