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美社大實驗農田收穫記事

年後,工作人員在月光山下牛角彎種下兩分地在來米,自2/1日(正月初七)播種,歷經127日晴多雨少、缺水期間的輪水灌溉,終於穀熟穗黃,於6月7日(農曆五月十五)舉行收穫季。活動向外招募民眾,提供傳統農事體驗…

年後,工作人員在月光山下牛角彎種下兩分地在來米,自2/1日(正月初七)播種,歷經127日晴多雨少、缺水期間的輪水灌溉,終於穀熟穗黃,於6月7日(農曆五月十五)舉行收穫季。活動向外招募民眾,提供傳統農事體驗、人工收割、打穀,為此特別向美濃廣興社區林智生夫婦商借古董脫穀機,並在此致謝。

980620shouhuo-360.jpg
祭拜由旗美社大主任與地主—美濃愛鄉協進會前理事長林英清先生共同主持,向土地伯公致謝也祈求收割過程平安順利。

其中一分地稍早已先行由機械收割,剩下一分擬於6/7、8兩日收割完成,6/7由社大工作人員、高雄市第一社大農村班學員、及參與體驗的朋友,並邀請在地的資深農友指導協助共同人工收割,6/8則由工作人員與友人完成剩餘部分。勞動過程,田邊有路過的鄉親陸續駐足,或許是罕見古董脫穀機出動,也可能是好奇於一群小伙子在田土上吃盡苦頭的拙態…

2-2
在雨後泥濘的田土上拖行古早脫穀機,將捆捆稻穗擱在滾輪之上,喀啦喀啦的踩…原來打穀才真正耗時費工。

日正當中烈日高照才是磨人的煎熬,頭頂昏昏沈沈,動作日漸遲鈍,越來越頻繁的休息,大夥已精神渙散,在偶或提振士氣的嬉笑中緩慢的推展進度。一來憂心午后的雷雨,二來趁人手充裕一鼓作氣,一夥十餘人從上午六點到中午一點終於完成,大夥無語累癱在夥房前。

穗上發芽臨危機,提前舉辦收穫季

實驗田原定6/13收割,足足比理論上的120天硬是多十天,即便肥力、灌溉不足,稻子還是熟了,農友說:「慢蒔的禾仔會跈陣」意即慢種的一期作稻子,由於步入夏天日照充足,仍會跟著早種的稻子一起成熟。因此建議我們務必收割,否則過熟的穀子經歷端午後來臨的梅雨,極有可能穗上發芽。

於是究竟要否照原訂6/13舉行收割季,在內部進行一次極有意義的討論:對農友而言,穀子過熟而不收成、任其穗上發芽,在農村裡實為不可思議的事情,即便為了舉辦農事體驗活動,但若是為了體驗活動而延後收割,導致穗上發芽浪費稻穀,反違背我們所要推廣農村文化的本意。

2-3
讓都市的消費者身體力行何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藉由農事文化教學,體現城鄉交流的意義。

釐清農事與農村的價值

人類的農事生產活動處於大自然萬物生長變化中,藉由經驗摸索出一套依循節氣的作物生長準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為農村代代傳承的生活生產型態,並衍生出一套判斷事物的準則,或稱慣習。如靜慧所言,對我們這群大半時間坐辦公室的人而言,我們的作息乃至價值衡量是處於工商社會,這點與農村日常作息差異甚大。這一次收穫季,除了收成無農藥、無化肥之在來米一千五百餘斤外,更讓我們認識農村文化—順應天時的運作規則。

收穫

載運穀包去晒穀場時,在卡車上,主辦收穫祭的家慧談起讓大夥這麼操勞有些過意不去,不禁開始質疑我們體驗「手工收割」的必要性。握著方向盤,手伸出車外感受流過指尖的風,雖然身體疲憊,但卻發自內心底的感受到豐收的喜樂與踏實。微風徐徐,這一天,都在在我們心裡留下難忘的記憶。

王文明大哥協助的旗美社大刻�
社大學員為「旗美社大實驗農田」雕刻的字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