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移民──正負面衝擊

新移民帶來親友、遊客,讓鄉村土地需求提高,也間接帶動農地價格上漲,擁有祖產農地的村民,若出售農地將會在經濟上獲益,卻也讓鄉村原本的生活與文化之所繫–農業,在土地價格提昇下,漸有生產成本提高之障礙…..

也許是鄉愁作祟或田園的夢想呼喚,從宜蘭、花蓮到台東鄉村,這些年來陸續有捨棄繁華都會的新移民舉家搬遷。 開車途經北宜高俯看宜蘭平原,綠油油的水稻田間,此起彼落建起造型殊異、樓高兩三層、被圍起的豪華農舍別墅,純樸自然的地景已有新風貌;花蓮亦是,農舍與水田混雜的農村,似乎隨著新移民陸續遷入而更易得見。台東,靜靜的,在台灣東南角遺世獨立,更遠離都市、交通時間更長,移民遷入的考量相形更多,所以是幸運或不幸運,台東不像宜蘭或花蓮,農村風貌改變的速度慢了許多! 改變的慢,讓更早移民來台東的鄉村居民,有了適應新移民的緩衝空間;也讓公部門有機會思考,如何善用新移民的正面影響、降低負面影響。

DSCF0004
新移民的美麗庭院

新移民遷入不僅改變地貌,也代表正向交流的機會。 中國歷史上隋唐文化盛世,因緣於五胡亂華間,各民族文化與血緣的交流;同樣地,人口老化、年輕人長大就遠赴都市討生活的鄉村,是否有可能因著新移民的遷入,而帶來一些衝擊與活力? 新移民也要思考:如何才是真正的鄉間生活?

鄉間生活之所以有吸引力,不僅是好山、好水、好空氣、好土地,濃厚的人情味,雞犬相聞的熟稔,更是鄉村不同於冷漠的都市之處;然而有些鄉村新移民,倘佯在圍牆內的綠地上,住在別具風格的房舍之中,過著美國郊區般的夢幻生活,僅管在鄉村裡,卻與原居民沒有多少交流。 這樣的生活迴異於普遍以耕種為主業或副業的居民,旁人無法論斷這樣的生活,只是大隱於鄉間,空有好山、好水、好庭院的生活,卻少了人際的交流,就如同山水國畫,只有景色、沒有人物,總是缺憾。

我所居住的鄉間,居民很少將農地作為草地,僅有的屋前空地都不免種上花草或蔬菜等,珍貴的農地更不是休耕領補助就是種植經濟作物;然而新移民庭院內,大多有一片面積不小、要經常維護才能美麗的草地,透露出新移民與原居民的不同思維。

DSCF0008
新移民閒置的草地

村裡的新移民由 30多歲到60歲皆有,中壯年紀者仍有工作需要與意願,由於沒有農耕經驗與足夠農地,大都未以農業謀生,而多走入休閒觀光業。 幾間閒置房舍稍有特點,就被新移民租下作民宿; 或以農村景致與歷史為觀光導覽內容;或作觀光客之餐飲等。 幾乎村裡的新投資都來自於新移民,這現象再一次反映出新移民與原居民的不同思維。

DSCF0016
新移民租下閒置房舍

DSCF0017
新移民租下國有事業屋舍,作觀光導覽的據點

新移民敢投資這些新事業,也許是因為這是生活的方法,然而村民不願投資,是因為沒有資本? 或未與農耕相關? 或看不到背後的市場機會? 或是沒有經營的技巧? 也許後二者更多吧! 要活化鄉村、要提昇鄉村經濟,原居民需要的常常不僅是硬體建設,而是對市場的想法與眼光,對經營陌生領域事業的冒險與要領,這些是長久生活於鄉村的居民所欠缺,卻是來自於都市的新移民通常所俱備。

新移民帶來親友、遊客,讓鄉村土地需求提高,也間接帶動農地價格上漲,擁有祖產農地的村民,若出售農地將會在經濟上獲益,卻也讓鄉村原本的生活與文化之所繫 –農業,在土地價格提昇下,漸有生產成本提高之障礙,農業將更難以繼續與發展,得失之間殊難論斷。

若跳開常見的休閒觀光事業投資思維模式,是否公部門能有更多想像,可以結合有意願的新移民,從文化、教育、農業、老幼照護等社會性事業切入?或結合新移民撥冗作義工? 更融入鄉村的居民生活,用城市生活所累積的文化與見識,為腳下的土地作更多的付出,收穫將是更圓滿的鄉村生活。

都市化的趨勢在全球愈來愈明顯,聯合國調查報告指出,二零零八年全球有三十三億人口居住在城市裡,到二零五零年,都市人口將驟增到六十四億人,台灣無法自外於這股趨勢。 也許少數願意離開都市、搬至鄉村的新移民,可以與原來的居民攜手,為鄉村生活、文化與經濟的活力一起努力,為鄉村保留未來的完整性,吸引足夠的人口、形成地方經濟之生活圈,不致在這股全球趨勢下瓦解。

(本文作者為農夫,以秀明自然農法實施農事)

夏耘自然生活農莊

電子信箱: barkely.lin@msa.hinet.net

部落格: blog.yam.com/nature_farmer

在〈鄉村新移民──正負面衝擊〉中有 4 則留言

  1. 劉先生:

    不好意思,因為我們並不是處理農地買賣的網站,所以這部分就不知怎麼幫上您的忙,如果您真的對照片中的房舍很有興趣,也許您可以email給作者:barkely.lin@msa.hinet.net,看他是否能提供一些線索,感謝!

  2. 你好: 請問照片上大片草皮和民宿的地點在哪? 目前還有農地要賣嗎?我正在找類似的農地.可否提供.謝謝你.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