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只要經過菜市場我都會刻意停下來,逛一逛,當然有時候也只是看看不一定會買東西。下營菜市場雖然我不常去,但在繁忙的日子中卻讓我常常想到他。說不上來是為什麼?感覺似乎如同你看了一部電影,散場之後,感人的情節烙印在您心裡吧!
下營菜市場馬路的兩側有固定的商家,小農用推車載著他的青菜將攤位擺在馬路中央形成一個「川」字形的動線,這是「日子、生活」寫實電影中的固定場景。妳看這一幕商家與顧客的對話:你出來阿,今天比較晚喔,這個早上割的,昨天隔壁給我一堆菜瓜,菜很多……。這種不加味精的原味對話,如同喝白開水一般再平凡不過了,但這般溫情的影像都會吸引我用「心」的看下去!
以往我在菜市場買回家的東西,我爸都會「嫌」說東西不「純」?例如:摻粉的魚丸、這米粉不是米做的諸如此類,讓我一直搞不懂,外面賣的東西不都是這樣嗎?那有什麼是純的?米苔目是目前我買回家的傳統食物中唯一沒被會「嫌」的,包括連我媽都驗證過確定是「純」的喔。這一家應該就是他們以前吃過原汁原味的「米苔目」吧!
米苔目:早期農業時候常見的一種點心材料,可以煮鹹的,也可以加入甜湯,是農務時常見的點心。
漸漸的我開始去想生活在「米」的農業時代裡,「賺吃」不容易,平凡無比的米苔目在他們的記憶裡是珍貴的食物,可以吃飽肚子,讓人有力氣繼續工作。米苔目與他們過去的生活有更深層的連結,也因為這個「米苔目」回憶起過往以汗水打拼過生活的日子。
傳統食物的美味不是來自昂貴的食材,也不是運用花俏的烹調手法,傳統食物的美味在於它的「純」,沒有人工添加物、實實在在的用心製作,每一種的「口感」都隨著節氣、四季流轉,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傳統菜市場裡的飲食是簡樸生活的總和,每一食材背後都有著動人的故事,如同這一家賣米苔目的商家,夫妻二人從父母親接下這個工作至今,遵循古早作法,讓「米苔目」的日子,高純度的在這裡真實的上演著。
註:下營菜市場是屬於下營北極玄天上帝廟所有,每天廟方有管理員固定來收租金,一天20元,只要是有空位(臨時攤位),任何人都可以來這裡租攤位賣東西。
小的時候跟媽媽去菜市場買菜,聽她和攤販的對話總是覺得很有趣,例如媽媽照例一定會問賣魚的:「你的魚有新鮮嗎?可不能騙我」,賣魚的也一定會有好氣又好笑的說:「就算我要騙你,難道會告訴你嗎?」
這樣的對話,每天都要重複上演,我覺得媽媽很奇怪,幹嘛明知故問,但是日後自己也去買菜,才瞭解那種也是一種問候人的方式。
和超市比較起來,菜市場好像可以碰到真實的人事物,而超市賣的產品比較像是展示,而不像真正的物品,而服務員當然也和正在理菜的小販有很大不同。
謝謝作者的文章,讓人回溫上菜市場的感受。
華格:
很同意您說的,kasumi是一個認真在台南縣生活的工作者,除了菜市場之外,地方內很多細微的小事物都有獨到的觀察,謝謝你的回饋,我也有將您的留言轉寄給她,我想作者一定也會倍感鼓勵!
kasumi:
我喜歡您在日常生活中發覺耐人尋味之題材,各種日常活動在您的筆觸下變得精采萬分,生活不再是一種可怕的循環,希望能多讀到您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