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桃子園 (1) 阿嬤的故鄉

三十多年前,我一歲的時候,阿嬤跟我們離開了洲仔搬到鐵路的東邊,以前這裡是我們的田地,在二十九期土地重劃以後,現在它有個現代化的名字,叫『高鐵路』。某日,跟阿嬤提起跟新下里回桃仔園的事,之後阿嬤看見我…

家中七十多歲的阿嬤,身體硬朗,至今仍每天四點半起床,喜歡推著一台他親手打造的拼裝車,在家的附近走走,除了運動身體之外,也跟著流行做起資源回收的工作,而她最大的榮耀就是這輩子能夠兒孫滿堂,最大的興致就是跟我們這些孫子們圍在一起談天說地。

阿嬤每次聊天時總愛談起年輕時候的事、故鄉的事、阿公的事、老爸小時後的事,當然偶而不免為生活當中的事抱怨幾句。阿嬤在這麼多的回憶當中,最喜歡談起日本人來的那段日子,或許那段時間是她剛開始懂事的時候,更或者說是臺灣社會變動最大的時候,機關槍的掃射聲、炸彈的轟炸聲,從阿嬤的口中模仿出來微妙微俏,紀律嚴然的大人(日本警察)、手舞足蹈的消防操,很多事情好像歷歷在目。

而這些故事數十年不變,就好像是老唱盤一樣,每年總是要拿來播個幾次,好聽、不跳針,讓我們當了三十年的聽眾,總是在底下聽的目瞪口呆。

阿嬤說,小時候故鄉就在海邊,一個叫做『竹仔腳』的地方,那裡的風景很漂亮,有山有海,旁邊有一條南海大溝,這條大溝很長,一直蜿蜒來到蓮池潭,竹仔腳過了大溝就是桃子園。昭和四十四年日本人說要蓋軍港,大家就被趕出來了。

阿嬤你們是怎麼搬出來的?阿嬤說,要搬離開竹仔腳的時候,大家都很捨不得,因為當初生活簡單,經濟並不富裕,房子都是用竹子蓋的,叫做竹仔腳厝。大家把竹仔腳厝拆一拆放在牛車上,就搬出來了,有些搬到部後去,有些搬到跟桃子園人搬到新莊仔去。

而原本以農漁為生的家庭,在離開故鄉之後,阿嬤才十幾歲就得每天到合板廠去工作,跟男孩子一樣去做粗活維持家計。甚至結婚之後搬到洲仔,為了養活家裡的孩子,還得去市場跟人家賒米、賒菜…,才跟阿公把這些孩子養大,也才有我們。

990331xiaguma-300.jpg

阿嬤與小姑媽.背後為竹仔腳厝

三十多年前,我一歲的時候,阿嬤跟我們離開了洲仔搬到鐵路的東邊,以前這裡是我們的田地,在二十九期土地重劃以後,現在它有個現代化的名字,叫『高鐵路』。某日,跟阿嬤提起跟新下里回桃仔園的事,之後阿嬤看見我就會對我說,什麼時候我可以也去裡面看看。

遠在左營軍港內的『竹仔腳』,歷經了日治時期、國民政府時期的建設,早已成為海軍停泊船艦的軍港,左營對我來說,除了小時候在鐵道旁趕鴨子、在農地裡烤蕃薯的經驗外,相信與許多人一樣,一直以為左營代表的不是舊部落,再不然就是現在化的高樓大廈,更別說『海』的樣子,尤其是對於近十年左營的發展,我想很多人早已經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了。

在這十幾年裡面,除了聽家裡的阿嬤說説年輕時候的故事,也完成了村子裡的口述歷史,去年更協助了新下里完成桃子園遷村七十週年的口述歷史。而在這些過程裡發現,原來大多數的長輩,都對那片消失的海,還有消失的故鄉,抱著相同的願景跟希望。

(作者為高雄第一社大主任秘書)

(第一社大進行「桃子園遷村」口述歷史的過程,請點選這裡閱讀)

延伸閱讀:桃子園的遷村路─70年的歷史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