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林家肉圓,見證鹽水風華

一百多年前,林八本來是一位幫人磨米,專門供應給嘉義地區肉圓攤販的小生意人,後來他從下游攤販那兒習得製做肉圓的手藝,開始挑起一根扁擔,擔著小攤,在戲棚下、酒樓、牛墟等人潮聚集的地點,遊走販賣…..

在鹽水康樂路上有一家傳承百年小吃技藝的肉圓店──林家肉圓。P1090837
林家肉圓店面。

我是這間店的常客,但描寫美食風味與製法的專文及媒體如此眾多,無需我再添加一筆,令我想進一步了解的是,每一粒肉圓背後,那代代相傳及鄉鎮變遷的故事。

老闆林瑞焜告訴我,林家肉圓傳承至今已經第五代,他們本業原非做小吃,而且本來不姓「林」。

P1110005
老闆林瑞焜。

一百多年前,林八本來是一位幫人磨米,專門供應給嘉義地區肉圓攤販的小生意人,後來他從下游攤販那兒習得製做肉圓的手藝,於是開始挑起一根扁擔,擔著小攤,在戲棚下、酒樓、牛墟等人潮聚集的地點,四處遊走販賣,最常去的幾個地點是伽藍廟、菜園仔公(忠義廟)、媽祖廟及竹安宮等。當時,一位蔡姓人家的小男孩,也鎮日在戲棚下玩耍,兩人因此結識,林八無子嗣,又覺得與他投緣,就在徵得蔡家父母的同意下,將小男孩收養為林家人,另取名林直,接續林家香火。──這是現任店主林瑞焜的太祖與曾祖的一段小故事。由林八創始,經歷了好幾代,每一代僅傳授給一人,至今約一百六十幾年,家傳的古法手藝仍未失傳。

前兩代先祖,都還是辛苦挑著擔子沿街兜售的小攤販,生意規模不大,傳到第三代,也就是祖父林炎時,才將小吃生意發揚光大,他在伽藍廟前設了一個固定的攤位,當時小吃攤生意好到需要僱用八名員工來顧攤,不過林瑞焜也說,那時的鹽水仍十分繁榮,人多店少,生意好做,伽藍廟前的小吃攤,幾乎每一家的生意都好得不得了。

到了第四代林清和,改遷至康樂路夜市場(現中正路統一超商旁馬路處)內擺攤,附近有永成、建新、大榮三家戲院,還有月津樓、黑貓及醉花樓等酒樓,亦是人來人往的鬧街,林瑞焜則是在十六、七歲時、約民國五十八年左右,開始經營家裡的小吃攤,他回憶:「那時醉花樓或富國,常點肉圓,所以我常送外送到酒樓裡,對裡面的空間設施都有印象」;又說:「當時的三家戲院,各有三輪車在街上做宣傳,還有專人在車上放送,十分熱鬧」。他表示,夜市場通常於下午一點左右開賣,至晚上十一、二點收攤,自戲院散場的人群,常會順便到夜市場的小吃攤來吃點點心或宵夜才散去。

早年,林家不僅賣肉圓,另外還以肉粽、豆簽羹、鹹粉粿及粉腸等項受到顧客的喜愛,頗有名氣,只是現今店裡面只精簡專賣四樣庶民小吃──肉圓、碗粿、米糕及四神湯,這幾項共同的特色是不油膩,此外還有免費提供的鮮美清湯等。

P1100032

筒仔米糕不會油膩。

P1100248
碗粿也清爽不油。

我對於舊時的夜市場仍有記憶,阿桐或阿三意麵老闆的女兒是大姊的同學,我們常去光顧,但也僅限於此而已,再往市場內的店家我則全無印象了。夜市場後來因該處要開設新道路,地方政府遂於其後方不遠處新建了現在所見到的「點心城」,所以林家也跟著其他商家們移進點心城內繼續營業了一段時間,最後才遷至康樂路(98號)現址。

在康樂路附近經營小吃生意前後大約三、四十年的光景,見證了鹽水風華年代,林瑞焜感慨地說,以前鹽水比新營熱鬧多了,當時新營國小是鹽水國小的分校,一些當地名人望族的子女(如劉吶鷗),還需遠從新營來鹽水公學校就讀。也因為如此,當鹽水漸漸沒落,生意人外移到新營等新興市場,小吃的手藝也跟著流傳出去,像現在新營有名的豆菜麵就是一例…。不過,我想,我們現居於此地的鹽水人若說起過往輝煌,並不是要沉溺於緬懷,或是與哪個鄉鎮爭辯誰先誰後的歷史地位,而是透過了解過去,讓此刻的我們,在時光的河流圖上,看見自己的位置。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