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視界系列報導之1-遠離餓夢

想想,飢餓的感覺是什麼?台灣會不會有糧食危機?為什麼稻穀豐收農人卻哭泣?綠色革命真的可以救人命嗎?全球暖化和全球化,到底是如何聯手左右人類命運!我們一起檢視糧荒真相,找出遠離「餓」夢的答案。

編按:
本篇文章為公視記者李慧宜所做的系列採訪報導,將於公共電視13台首播播出,(我們的島),播出時間:10月13日(一)晚間十點以及 10月18日(日)早上十點 。

這是一個針對稻米的系列報導,公視「我們的島」製作團隊特地前往菲律賓,拍攝全世界最頂尖的水稻科學研究,並且深入當地農村部落,採訪東南亞的傳統農耕與農民生活。希望檢視糧荒真相,共同找出遠離「餓」夢的答案。小地方將陸續刊登「水稻視界」的系列報導文稿,感謝記者的深入追索。

播出時間與頻道:
10/13(一)晚間十點 公共電視 13台 我們的島(首播)
10/18(六)早上十點 公共電視 13台 我們的島(重播)

採訪緣起:
西元1979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在第20屆大會上,訂定從西元1981年開始,每年的十月十六日為「世界糧食日」,希望這一天,全世界都能彼此提醒,為打擊飢餓和貧窮而努力。可是反觀過去一年,有三十幾個國家因為糧食不足而社會動盪、甚至陷入內戰,有超過十億人口天天餓著肚子上床,更讓人震驚的是,一年來,平均每天有兩萬五千多個應該快樂成長的孩子,卻死於飢餓和營養不良,生活在台灣的我們,能獨善其身嗎?

想想,飢餓的感覺是什麼?台灣會不會有糧食危機?為什麼稻穀豐收農人卻哭泣?綠色革命真的可以救人命嗎?最重要的,每個人都有權利知道,全球暖化和全球化,到底是如何聯手左右人類命運!

我們的島製作團隊,上個月特地前往菲律賓,拍攝全世界最頂尖的水稻科學研究,並且深入當地農村部落,採訪東南亞的傳統農耕與農民生活。希望我們可以一起檢視糧荒真相,共同找出遠離「餓」夢的答案。

growrice-360.jpg
(2004年,國際稻米年海報一角。)

IMG_3591.JPG
(台灣的97年一期稻作,苗栗。)

報導本文:
隨便查了一下跟糧荒有關的消息,竟然多如牛毛;像是「2006年起,澳洲大乾旱,稻米產量降低四成。」、「2007年12月,泰國出口米1公噸362美元,2008年4月,米價飆漲到1公噸1000美元。」、「2007年,印度東北部、孟加拉、緬甸爆發嚴重鼠患,兩百萬人面臨飢餓。」、「2008年3 月,印度、越南、中國、埃及、印尼等國,限制稻米出口。」、「2008年9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公布全球有9億2500萬飢餓人口。」、「全世界有75%的窮人,都集中在農村生活。」、、、
IMG_6081.JPG

我想起第一位以農業科學家的身份,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伯洛格曾說的一句話:「飢餓,是人類文明的恥辱。」從這話出發回頭看看,似乎自古至今,飢餓都從來沒有消失過。尤其到了二十一世紀,地球暖化、產量減少、糧價飆漲、限制出口、油價攀升,還有全球化浪潮、、、種植糧食的農村,世襲著貧窮的命運,飢餓就像是一列沒有煞車的火車,一直開向天際。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說,貧窮國家的兒童們,幾乎沒有什麼快樂的童年,孩子們沒有在街上遊戲、沒有去上學,他們只有一種表請,一種「我不要餓肚子」的表情。

全世界有11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到一美元,其中有2/3的人,是住在以稻米為主食的亞洲國家,這些貧困的人,必須拿收入的三到四成購買糧食,米價的飆漲,幾乎快壓垮他們。

芝加哥大學教授貝克(Gary Becker)估計估計,糧價增加1/3,富國生活水準會降低3%,但是窮國卻會驟降20%,因為糧食,是窮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支出。對此,杜明翰進一步說明,他說,外界很容易忽略缺糧地區的分配問題,只要一旦發生糧荒或饑荒,女性和兒童一定是是第一個被犧牲的弱勢者。

就在全球糧食不足的陰影籠罩下,西元2008年的10月9日,台灣水稻產業的發展,出現了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台灣大學將與國際稻米合作所簽約,簽署水稻研究、種源收集的相關備忘錄。這一步,是台灣水稻研究、糧食安全,正式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階段。

屬於非營利機構的國際稻米研究所,全名是International Rice Research Institute,成立於西元1960年,簡稱IRRI。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的近郊,試驗田佔地252公頃,同時在亞洲跟非洲,也擁有14個研究單位。
IMG_6282.JPG
(稻米基因庫創辦人:來自台灣的張德慈博士)

現在的IRRI,是全世界最頂尖的稻米研究機構。這裡有八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日以繼夜地進行糧食作物研究,工作領域包含稻米育種改良、作物栽培管理、生物科技實驗和農業政策規劃,IRRI在2007年的年度預算,超過三千萬美元。稻米基因庫是所有研究的核心,被稱為IRRI的心臟。這裡保存著128個國家、超過十萬種的稻米品種,其中還包含沒有被人類馴化的野生稻。
IMG_6332.JPG IMG_6348.JPG

野生稻的特別,不只是可以預防被鳥類啄食的長芒,或者是看起來像雜草的外觀,不同的野生稻,擁有不一樣的「特異功能」。有的可以抵抗病蟲害,有些不怕過低或過高的氣溫,有的被水淹不死,有些則是不怕乾旱。野生稻提醒了人類,保存品種和基因的多樣性,人類才有條件,面對多變的生存逆境。

在稻米基因庫裡,有一排看起來毫不起眼的綠色櫃子,收藏著全世界的稻米品種,旁邊有十幾個正在挑穀粒的工作同仁,正為各種稻穀品質把關。這些經過挑選的穀粒,等到自然乾燥兩個月後,會被包裝成三種規格。一種,是分享給任何前來申請的國家或農民,一種是可以在3度C的條件下,保存四十年,提供當代人類使用,第三種,最重要,是要留給未來的後代子孫,只要在-20度C的恆溫裡,就可以保存一百年。
IMG_6250.JPG IMG_6252.JPG

現在的科學家,無法改變耕地面積減少的事實,所以糧食研究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稻米基因庫的創辦人張德慈,是台灣的水稻專家,在因應 1960年代的糧食危機時,他找到了高產量不易倒伏的品種-低腳烏尖張德慈利用低腳烏尖,發展出以IR8號為首的IR系列,這些品種在十年之內,讓東南亞國家,每公頃稻米產量增加2.5倍以上,成功減緩當時的糧食危機。這一場戰役,被喻為綠色革命。
IMG_6616.JPG
IMG_6458.JPG IMG_5724.JPG

不過,綠色革命的成功,卻也把後來的糧食生產和環境生態,推入險境。IRRI計畫發展室主任Mr. Duncan Macintosh表示,第一次綠色革命,主要是聚焦亞洲的食物生產量,即使是比較不利耕作的環境下,科學家和農民還是使用相同的栽培管理方式,來維持水稻的產量,所以科學家們,必須記取第一次綠色革命的教訓,更要認知第二次綠色革命是永續性的,在生產食物的時候,也要同時了解生態環境和傳統文化。

簡單來說,第一次綠色革命的負面影響,主要是IR系列的稻米品種,大都是氮肥利用力高、耐肥性很強的稻作,所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大多數農民,很容易養成過度施肥的習慣。於是在推動第二次綠色革命的時候,必須要特別重視肥料的合理施用。在IRRI研究了十七年的資深作物生理學家彭少兵表示,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農民施肥容易過量,氮肥過量會破壞環境,地下水硝酸氮含量增加,還有大氣的增溫,也跟農人施氮有關。

彭少兵曾經公開發表,2002年中國水稻氮肥平均施用量,是每公頃180公斤。反觀台灣,從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當中,每公頃稻作氮肥竟高達 268公斤。很少人注意到,這些肥料只有20%到30%是被水稻吸收,其他全部流失在環境裡。彭少兵很憂心,因為他發現,要讓農民接受精準施肥,遠比品種推廣來得困難許多。

唯一會讓農民正視的問題,不是環境破壞、土壤酸化,而是過量的氮肥,會增加田間病蟲害,直接影響水稻產量。所以,這幾年彭少兵積極推廣,作物生長管理的技術與觀念。不過,要了解合理化施肥之前,必須要先認識,「什麼叫做合理?」

IMG_6564.JPG
為了這個目的,台灣花蓮農業改良場的余宣穎,在2008年的9月,遠渡重洋到IRRI向彭少兵學習。余宣穎說,今年年初在台灣,肥料一直漲價,雖然造成農民生產成本增高、收入減少,可是以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卻是迫使農民必須學習精準施肥的契機。他認為,種水稻就像養一個孩子,孩子吃太多、吃太油,會過度肥胖,然後出現各種疾病,於是就要看醫生、吃藥或打針,其實,水稻也是這樣,施肥的目的應該是讓水稻獲得最恰當的養分,而不是過度施肥、出現病蟲害後,又加重農藥使用。

使用葉綠素儀和比色卡來比對稻葉顏色,可以確認稻作的肥份是否足夠。顏色過深、過綠,表示肥料過多,顏色太淺的話,表示應該適當加肥,彭少兵認為,如果農民也能學會這種簡單的測試方法,肥料的使用量一定可以有所控制。

掌握了育種命名和田間管理兩大方向,IRRI揭開了世界農業發展的新頁。可是,讓人疑惑的是,知識如果有力量,為什麼農村發展停滯?為什麼還有人餓肚子?科學,真的能解決一切嗎?走進農村,或許可以一窺究竟。

農化產品代理商在農村推銷,業務員說得口沫橫飛,農民聽得一頭霧水,好或不好,大多是人云亦云,根本管不到安全用藥和精準施肥。再仔細想想,是誰製造農藥、肥料和壟斷種子的權利呢?某些歐美農企業公司的跨國商業行為,是第一個被質疑的對象。

其次,種糧食的人是農民,為什麼75%的窮人,都集中在農村呢?國際穀物理事會公佈,今年全球穀物產量預計有16.62億公噸,比去年增加了5.7%,是什麼原因,使得糧食到不了挨餓的人手裡?以菲律賓為例,2008年3月,主要稻米出口國紛紛宣佈限制出口,高度依賴進口的菲律賓,市場出現恐慌心理,囤米哄抬價格的情況,屢見不鮮。

全球化的商業操作、窮人吃飽的權利被剝奪,再加上能源危機成本提高,以及農地減少、環境破壞,和人口增加的趨勢,糧荒議題,充滿著複雜的政治與經濟因素。科學家期待的第二次綠色革命,預期可以創造高產量,可是沒有錢買米的人們,看來依然沒有吃飽的機會。
IMG_6193.JPG IMG_6190.JPG

世界和平是什麼?是沒有戰爭嗎?還是應該更進一步,促使人類透過互助創造合諧的生活?為什麼全世界政府或領袖,都忙著進行「WTO」、「自由貿易」協商,難道加速進行以人道為基礎的「全球化」合作,真有那麼難嗎?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更是直接了當地說,「全球化不應該只是賣東西,不應該是更容易剝削其他人。」

奇蹟米創造的第一次綠色革命,已經淹沒在全球化席捲的浪花下了,第二次綠色革命,才正要開始。在科學家成功之前,唯有先走向公平分配、保護農業環境、破除跨國企業對農村的搾取,才有可能讓研究成果有所貢獻、徹底解除糧食危機。否則,再多的糧食,也無法讓所有人遠離「餓」夢!
IMG_6145.JPG

採訪側記:
在菲律賓進行採訪的時候,常常在街上會遇到乞丐。

他們大部分是兒童,有男孩、有女孩,不哭叫也不吵鬧,靜靜地跟著我們的後面。一旦眼神交會的剎那,就會緩緩地向我們伸出右手。而我,僅是給一個微笑,然後繼續工作。可是,我的內心卻奔騰著,無法停止一連串的自問自答。「我該不該給他一些錢呢?」、「他有沒有上學?他的朋友呢?」、「不知道她會不會被爸媽賣掉?」、「正要長大耶!怎麼那麼瘦?」

菲律賓,這個與西方世界國家高度友好、土壤肥沃雨量充足、人民樂觀友善的國家,怎麼會從四十年前人人稱羨的「亞洲典範」,走到如此貧窮、落後的地步?在菲律賓,我看到了全球化的「成功案例」。在WTO的遊戲規則下,人命如敝屣,跨國企業、歐美大國和貧窮國家的貪婪政府,才是最後勝利者。
IMG_5596.JPG
IMG_5600.JPG

(作者的部落格為FINIMAY地下採訪中心http://blog.roodo.com/finimay,另有其他精彩文章,請移駕前往)

在〈水稻視界系列報導之1-遠離餓夢〉中有 2 則留言

  1. 論農產物的品質
    農業生產物的產品如、產量、安全、甜度、水份、含有的維生素是可以測量儀器來鑑定,而品質的好壞如高品質、低品質以大小分級包裝以及外表的觀感以目測鑑定外,實質的品質是無法以儀器來度量、而蔬菜是以新鮮或蒸煮後食用人的口感的共同認定,而新鮮蔬菜水果的高低品質除外觀因素外、也必因口感的共同認定為標準。大家不要以為有機產品就是品質高無毒,因植物吸收土壤中的不良有毒礦物質仍然殘留於蔬果中,必須使用微生物有機肥料才能化解有毒物質的殘留。有機無毒產品並不能確定無毒,只是降低最少毒害的殘留,除了稱有機無毒的安全因素外毫無品質可言,甚至無味加粗糙纖維質的難以入口。為了生命吃蔬果米飯也許與牛吃草一樣的辛苦大胃轉小胃不斷的嚼才能消化,如何能生產出真正高品質的農產物?無論、食米、蔬菜、水果以及經加工製造的產品如乾果、米酒、水果酒等等完全從質的改變.達到優質的口味,其重要原因除氣候因素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有高品質的肥料產品,必定能生產出高品質的蔬果,包括高產量都是肥料因素。沒有嚐試過高品質農產物品味的經驗,絕對無法體會什麼叫做高品質?當您嚐試到真正安全高品質蔬果後會使您用量大增、使您身心愉快,而回味無窮,會讓您設法要再取得的農產物,會讓您厭惡嘗試其他類肥料生產的產物才是真正的稱為高品質地農產物。在過去六十幾年的經歷中從未有的農耕經驗也體會不出何謂高品質地農產物?如今在世界各地與高品質農產物常相隨,帶給農民財富與希望也帶給自己生活上無窮的喜悅,哪一種肥料才能生產、高產量與高品質安全的農產物?全世界以及在最近的將來數十年內只有第一流的維生物肥料  【Universal E ssence organic Liquid fertilizer U-生寶】才有能力達到的最高品質的標準。如果您想嚐試高品質的米或蔬果及製品不妨連絡試試看!什麼可以稱為高品質地農產物。電話:台灣04-24712656、www.gideon-global.com

  2. 糧食就是生命 黃偉力
    全世界地科學農業專都在為糧食增產而努力,無論在原生種˙基因改良˙與抗病蟲害˙肥料研究至如何增加作物產量,循環不斷地問題始終不見結訣地方案出現,而上述文章的問題,如增加單位面積產量,病蟲害的防治,使用氮磷鉀的破壞環境,貧窮人口在農村的比例,在政府組織時時提出令人驚恐地數字,但能改善的策施事倍功半,任何基因改良與品種仍抵不過肥料改良的重要性,於是在今天民間所擁有的先進的高科技肥料遠遠勝過政府組織的研究機構,因此現今在農事耕作上氮磷鉀植物生長的三要素已成為輔助的角色,原來破壞環境的主因已消滅,在高科技的一公升肥液可為一公頃稻米使用為列,其中氮只占5.4%磷5.1%钾5.6%,以液肥稀釋水1500倍之後使用與化學肥料的268公斤每公頃比較僅有0.04302。因此對環境的保護達到絕對的功效,而施用液肥單位面積的增加產量以稻米、玉米、小麥等等穀類作物其增產量由15%至30%不等,其他蔬果類更達50%以上。同時達到植物增強抗體與防治病蟲害的目的,並生產高品質地農產品,及肥料成本與化學肥料比較僅15%,以15%以上的增產量來計算中國可多養幾億人口,農村的貧窮在與生產成本與產量比幾乎是零利益,兒今有此類肥料富裕農村時日已不遠,並達到環境的保護與人人不至饑餓與安全的食物。
    資料來源:1、越南農業部國家植物與肥料研究中心 T3/2008使用Universal organic liquid fertilizer與化學肥料比較報告。
    2、中國農科院天津土肥所2003/2004年使用Universal organic liquid fertilizer與化學肥料比較田間試驗報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