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岡山劉厝里北邊眷村的欣欣菜場,近日在拆除周邊眷舍時,一個直徑約二百公分的劉厝古井重見天日,引發地方人士對此口大古井的憶往與討論。居民關心並提議保留此古井,成為此區保留綠地時的特色。
重見天日的劉厝古井
目前位於岡山陽明公園前的欣欣菜場土地,在清領時期是「街尾崙庄」的一部份。街尾崙庄範圍很大,大致從現在的岡山國小以南到現在的劉厝里,包含忠孝、仁義、信義、四維、仁愛、劉厝等里的區域,日治前期仍為街尾崙劉厝人居住耕作的土地。但在一九三○年代,日人開始規劃建設岡山機場,並為大批軍官士兵興築眷舍,就開始遷庄的工作。原本的街尾崙庄北邊藍姓為主的聚落,被移至現在岡山的大遼里;南邊以劉姓為主的聚落,則是北邊部份被南遷到現在的劉厝以南。
欣欣菜場的原址旁,就是有名的「五落仔」建築群,他們和花蓮的「松園」是同一批建築,日治時期是高級軍官休憩所 。欣欣菜場的原址是日人興建的消防水池,戰後初期水池和周邊綠地成為攤販的集中地。後來不久就將水池填滿,各攤販在圓形平地上搭個簡單的棚子賣東西。後來到了1960年,才在空軍官校的協助和攤販集資下,將現在的水泥攤位及屋頂蓋好,建為菜場,成為周邊眷村的消費地。
劉厝里長劉松森表示,根據地方耆老傳說,日人在敗戰離開此地前,曾將大批武士刀及槍械丟入此一深不可測的古井。在土地尚未被政府徵收前,此口直徑約二百公分的劉厝大古井,是相當重要的民生水源。井水甘甜可飲,更可用來洗衣。水量穩定,近日下雨更讓水位逼近井口。只可惜後來日本徵用周邊土地,國民政府又繼續作為眷村,加上後來自來水普遍,水井逐漸無人使用,後來更因興建市場辦事處無地可用,而將水井掩蓋。
劉松森里長認為,市場北邊的醒村已在人文工作者的爭取下保留成為綠地,未來在介壽路與國淵路之間的土地,因建蔽率所保留的休閒設施用地,能保留此一古色古香的大井,提醒在地民眾感恩先人的打拼,相信會更有義意。他也希望此範圍能爭取到政府經費,設計成有如岡山河堤公園一樣的活動用地,將會是地方之福。
(本文作者為岡山社大主任、岡山社大97年公民新聞訓練課程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