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文化(創意)產業的地方性

創意產業的地方性,或許可從日本汽車產業與鄉下合作拍攝廣告片為借鏡。日本的廣告商進行地方拜訪,由當地居民提出具地方特色拍攝場景,依汽車銷售量提供回饋基金給地方團體

 【屏南地方對文化創意產業的提問

(1) 傳統產業是否必須被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

在全球化趨勢下,國際間已開發國家步入所謂的後工業文明,當各國的產業政策逐漸修正為關注第三級產業發展的同時,新一波的創意產業文明也在各個經濟文化體逐漸形成。

(2) 台灣的(農業)文化在這一波的變動中,該如何因應 ?

文化代表族群生活方式的表現,其中包括對於傳統的承傳與對文明的適應及同化或異化其他文化。文明為各文化競合的結果,文明的演替在時間軸上標舉出時代意義,被記錄則成為歷史。

於是當我們關注於地方性與農村性的同時,是否意識到「反全球化運動」都已經全球化了?那麼,地方(或者說是偏鄉地區)在這一波的文化發展中,是否有文化(創意)產業的可能性?(或者是可行性?)

於是,作為一種參考或是一種刺激,我們在屏南地區有一場論壇,主軸為文化創意產業,而以生態旅遊作為纏繞回應的論述,試圖因應或者是準備迎戰這波文化浪潮。

【文化創意產業與生態旅遊之地方性

洪萬隆老師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專家,而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則是推動生態旅遊的公部門,交織論述為「生態旅遊地區之文化創意產業」。地方性則是藉由來自屏南偏鄉的社區提問,作為一種論辯或是回應亦或是因應。

970414--hung-web 970414--IMGP0291-web
左圖為洪萬隆老師,右圖為墾管處施處長

(1) 這樣對於偏鄉地區是否有助益?

可能的答案是,如果架構在生態博物館(Eco-museum)的概念下,將整個廣大的區域(或是偏鄉)視為一種「概念或是象徵性外形的型構」(Passi,1996),不受政治地圖上的線所框限,那麼,偏鄉就具有一種完美的「文化潛力」,而能生產出「文化產值」。

至於創意產業的地方性,或許可以從日本汽車產業與鄉下合作拍攝廣告片為借鏡。日本的廣告商進行地方拜訪,並且由當地居民提出具地方特色拍攝場景,依汽車銷售量提供回饋基金給地方文史團體。模式類似書籍出版,作者可得版稅收入的概念,只不過改成社造組織與社區居民扮演作者角色,而汽車廣告產業成為承載地方文化的載體。

必須避免的是,地方文化的產業化往往致使地方去地方化而與其他地方相似,使其成為無地方感之處。

於是我們必須注意,究竟在這文化產業化之中,究竟誰付這錢,還有誰得好處,文化作為公共財,農村與農業作為國家的根本(日諺:生業,國之本也。),環境作為子子孫孫生存場域,是否永續,則成為公民長期關注的責任與義務。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大主任)

在〈試論文化(創意)產業的地方性〉中有 2 則留言

  1. Passi A. 1996 Territories, Boundaries, and Consciousness:The Changing Geographies of the Finnish-Russian Border J. Wiley & Sons, Chichester.

  2. 您好,我想請問一下摘自Passi,1996的論述的那篇文章或書籍是什麼?
    或者有作者的全名嗎? 非常謝謝你們的分享!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