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傳統好味道-合利醬油

李老闆夫婦除了醬油生產工作以外,家裡也有農事工作,種了些果樹、蔬菜之外,也放養了幾隻土雞,李老闆說:做醬油跟務農一樣都是看天吃飯,季節氣候影響了農村裡的大小事。什麼時候是釀造最好的季節?

在台南縣佳里鎮的郊區的三協部落,傳統的農村社區裡,除了泥土和著青草及雞舍、豬舍的味道外,這裡最與眾不同的,是時常飄散著的濃濃的豆鼓味、醬油香。合利醬油於民國36年開始,由李清江的叔伯們經營,至民國42年,才由早年協助兄長送貨的李勵川先生(李清江之父)接手並開始生產,起初由工人生產,在李清江先生五、六年級的時候,找來舅輩協助,李老闆退伍後開始在家幫忙送貨。民國72年,父親過世,即由李先生接手經營至今。

當時對釀製一知半解,李老闆弟弟在逢甲大學尋找參考資料,加上醬料公會前輩提攜指導,從各方收集資料提升發酵及釀造技術。在閒談中李老闆笑道早年的一段奇遇,曾經在遇到釀造低潮時期,做了奇夢,夢中有仙人來指點釀造迷津,醒來後竟就得以順利進行。有神明的保佑,加上自己的不斷試驗,終究成功。

在農村社會裡,人的成就總是歸功給老天爺,得知於人者太多,出之於己者太少,那就謝天吧!李老闆總是謙虛的笑著…

台南縣在民國五、六十年間,約有百餘間釀造醬園,到今天,加入公會的僅餘26間(含製作醬菜的醬園),其中包含古法釀造及化學釀造皆有。造成傳統醬園急速縮減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化學醬油的興盛,時間成本成為營獲利考量的重要因素。

醬油的生產方式分為『純釀造』、『混合』、『化學』三種,合利醬油堅持生產純釀造的醬油。那市面上所謂的醬油、蔭油怎麼分?李老闆說:抽取原汁直接使用的稱為蔭油,原汁加水煮過而成的叫做醬油。不過現在多混為一談,純粹是取名字方便了。

目前市面上的醬油多為化學釀製(加入化學合成)─速成醬油,醬油用有效率的企業化生產才趕得及大量販售,熟成期約1-2個禮拜,味嗆刺鼻,煮久醬油氣味會消散;傳統古法釀造的醬油,放置釀造缸中,熟成期需經6個月以上,熟成的醬油耐久煮,越煮越香醇。現在醬園內有釀造缸80、90缸,其中以南投水里製的缸品質最好,缸器的毛細孔是攸關醬油熟成優劣的關鍵之一。

李老闆說到:景氣不好,中國那邊的產品多又便宜,現在台灣要找到像過去那樣品質好的缸也越來越不容易了。

990312heou276b28983214-360.jpg

合利醬油-李清江先生

如何辨識醬油的好壞?李老闆教我們一個最簡單的方式,拿起一瓶醬油,用力的搖晃震動幾下,搖晃後氣泡大且消散速度快的是化學混合的醬油,搖晃後泡沫細小而密且消散速度慢的是釀造的醬油,而泡沫的多寡與醬油濃度有關。客倌們可要把這招好好學起來呀!

醬油的成敗,最重要的是釀造中的發酵步驟。李老闆詳盡的介紹釀造醬油的每個步驟,並不藏私的讓我們參觀所有的設備及缸裡頭的寶貝。

洗豆→蒸熟→冷卻→放置竹篩→第一次發酵一週(醬類專用酵母),發酵溫度以38℃最好,需控制在40℃以下,冬天氣溫較低,此時需要加熱來協助發酵→黑豆洗豆(以少量的水將發酵菌洗掉)入缸加粗鹽,黑豆需經兩次發酵,第二次發酵時間約8~9小時,溫度約40℃;黃豆不需洗入缸加粗鹽及比例較高的水→六個月的熟成期→取出豆子煮醬油→將豆鼓、汁過濾→剩下的豆渣做有機肥。

發酵室

發酵室

豆麥混合的釀造池

豆麥混合的釀造池

李老闆夫婦除了醬油生產工作以外,家裡也有農事工作,種了些果樹、蔬菜之外,也放養了幾隻土雞,李老闆說:做醬油跟務農一樣都是看天吃飯,季節氣候影響了農村裡的大小事。什麼時候是釀造最好的季節?春天最適合發酵,而冬天發酵的時間較長。但不管什麼季節,醬油最少都要經過六個月的蘊釀,這是一種堅持。

每每來到三協里,總是會被溫暖親切的醬油香給吸引,常常都想馬上就來碗白飯。開門七件事,少不了醬油,醬油可以做出什麼好料理呢?李老闆除了依循傳統方式生產之外,合利醬油還有一項特色─不加醬色[1]的淡色醬油,用來製作破布子最適合了。每年端午節前後是破布子收成的時間,附近許多聞香而來的老主顧早就預定好來買李老闆家做好的破布子,常常是供不應求。

因為製作繁複但是簡單,而且鄉下地方很多人家都有種植,李老闆夫婦索性教授街坊鄰居製作方法,後來,大家都來買醬油然後回家製作,然後再交流分享成果,甚至是討論明年怎麼做更好吃,實在是農村生活有趣的地方。為了社大伙伴想要一探傳統釀造醬油的世界,李老闆前後殺了兩隻自己養的雞,招待我們品嚐別處吃不到的蔭油雞,用的是合利釀造一年以上甚至更久的的原汁蔭油,加上些許麻油、老薑、幾樣簡單的中藥材,平常吃來保養身體,更適合冬天進補。

農村產�拜訪大合照

農村產業拜訪大合照

與李老闆夫婦結識於2006年,北門社大開始拜訪農漁戶之初,李老闆對於社大投身於社區工作、並深入了解地方產業特色很肯定並支持。每每邀請合利醬油參加農民市集,李老闆總是很謙虛的說合利做的是小生意,不好去宣傳廣告,多了夫妻也做不來,還希望將來兒女傳承下去,再來考慮更多的行銷方式。傳統的生產方式、傳統的標籤、傳統的包裝,李老闆融合了傳統美好及現代進步的思維,堅持著原味精神,讓社區久久飄香。


[1] 醬色:即俗稱的焦糖,是醬油的添加物,有添加醬色的醬油用來滷肉色澤會較漂亮。(本文作者為北門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男生要加油-參與北門社大護沙有感

隨著車子穿梭於鄉間小道,夾著海水鹹濕的微風帶我們來到工作現場。一停車,眼前呈現的沙塵漫延猶似戈璧沙漠一般的沙丘與被沙掩埋的道路,距離停車不遠處是政府單位的清沙工程進行著,怪手司機正一次又一次的把路面…..

編按:

本文寫作時為去年秋季,雖離此刻已有一段時間,但文中記錄參與台南海邊護砂行動的心得,十分值得與大家分享,仍照原文刊登,請大家見諒。

─────────────────────────────────────────────────────

多年前的冬季在參與一場關於「倒風內海」的研討會,最後一個行程是搭竹筏出海看沙汕,沿途看見來自北方的嬌客- 鸕鷀,也看到了沙洲上豐碩的濱海植物群,這樣的景象讓人心神振奮。然而望向水泥堤岸看到的是被掏空的海堤及,如此狀況則令人為之擔憂,因為前述的景象將可能因後者的擴散而面臨消失,對於如此現象在世界各國的應對作法大抵是「養沙、護沙」。

台南縣的北門社區大學就在台南縣歷史上二大內海(台江、倒風)的北門區,海岸地形為沙岸,每年自山區沖流而下的沙土數量相當可觀,再加上鄰近將軍漁港完成後所造成的「排沙效應」致七股地區的沙土是一個急需探討解決的問題。

990202lsnoinovclip-image002.jpgclip_image004
(左)因為竹枝而堆起小沙丘(右)固定監測的竹樁上用鋁標上記號 (攝影/李翊瑄)

民國九十六年北門社大決定投入七股的護沙工作,那是一個吃力不討好而又需長期投入的傻瓜行動,但她們這一群儍瓜依然無悔的進行,她們運用「編柵養沙」來固沙護沙,後來的成效帶動了地方政府的投入,只是我們的公務單位似乎永遠只曉得生不曉得養,其後的監測與後續觀察卻不了了之。

10月17日星期六的天空好藍,又有徐徐涼風迎面,真是「護沙監測」的好天氣,跟社大伙伴約好在「三不等」見面進行我第一次的護沙監測,很有趣的店名讓人心情有著更高的期待。Solio銀色小車帶來了伙伴,哇!怎麼全都是小女生啊,看來我這個老先生還真的成為今天工作的弱勢族群了!

clip_image006clip_image008
測量護沙成果

隨著車子穿梭於鄉間小道,夾著海水鹹濕的微風帶我們來到工作現場。一停車,眼前呈現的沙塵漫延猶似戈璧沙漠一般的沙丘與被沙掩埋的道路,距離停車不遠處是政府單位的清沙工程進行著,怪手司機正一次又一次的把路面週遭的沙丘讓它消失,連帶生長的植物族群也因此而沒了生命。相對於生物鏈而言也將因此而有所改變!

而在堤防外連接大海的沙灘上我們一群人分成二組(監測及觀察)正努力工作著,過程中美玲、湘怡及秀慧主任的閒談中瞭解到豐碩的成果:一根 二米 多的木樁剩下不到80公分 露出,那樣的成果真的很令人感動,但由於植被的消失加上接續的東北季風所形成的「風吹沙」效應,將可能會造成該地區的生活環境受到沙塵影響。

而面對此一狀況,主任似乎也認為單憑她們及志工的努力是不夠的,她們需要專業的機構或專家學者來共同投入及指導,讓這樣的工作能讓更多人瞭解為何環境帶來什麼。走筆至此,心中浮現一個世俗現象:對的事每個人都會說、也很會說。一提到「一起作」立刻消散無蹤而且還嘲諷工作者,這樣的人啊!常是澆息投入者熱忱的臭水,這也包括了現在的學術專業。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
政府工程

真心寄望有心者,不論妳現在已投入還是觀望批判,是否放下自我的主觀,親自下來參與,唯有流汗工作才能有甜美的果實,也才具有了批判的權力。回程後與秀慧主任電話中閒聊問了一句:「為何台灣的NPO & NGO 的工作族群大都是女性。」 她的回答很中肯確實:因為台灣的男性背負了長久以來的社會現象之制約。看來,台灣的男性朋友得設法突破,否則未來的工作機會會越來越少喔!

(本文作者為台南縣與南投縣的資深社區工作者)

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工作假期

北門社區大學去年9月底舉辦兩次的工作假期,均有來自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之成員來台交流,當時,學過一些日語的我,被分配為日本志工之隨隊輔,負責做簡單的翻譯工作,也因此與日本朋友有更多的接觸與對話時間…

北門社區大學於去年9月底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作辦理了第一次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以編籬護沙的方式開啟了工作假期的新體驗。今年五月舉行了第二次的七股護沙植生工作假期,期望藉由種植馬鞍藤留住沙洲之方式,帶領來自各地的志工認識與了解七股的生態與環境。兩次的工作假期,均有來自日本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之成員來台交流,當時,學過一些日語的我,被分配為日本志工之隨隊輔,負責做簡單的翻譯工作,也因此與日本朋友有更多的接觸與對話時間,當我了解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於每年都會固定辦理工作假期,而工作假期的內容是以保存飛鳥地區之景觀為出發點,深深的引起我的興趣,也因此想前往明日香去親自體驗…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非常感謝有這次難得的經驗能夠出國走走,受到前兩次來七股交流的日本志工熱情的招待,這趟旅程令人難以忘懷,當然回國後思緒是非常複雜的,一方面陶醉在異國文化的洗禮,而另一方面卻對於回國後接踵而來的工作感到心情難以轉換…不得不承認我實在陶醉太久了。

日本明日香村,於六世紀初時為日本的京城所在地,因此,傳統文化、歷史古蹟相當豐富,而這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清除飛鳥川兩岸的雜草。

971215-aska-360.jpg

DSCF3601

如同我們自己辦的工作假期一樣,第一天先是介紹了整個活動的介紹說明,隨後則是工作人員與志工們的自我介紹,這次前來參加工作假期的志工共有40位,男女各半,而台灣參與者共有5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2人、北門社大2人、藍色東港溪1人),明日香景觀保存志工協會並沒有安排翻譯人員協助我們,因佐佐木孝子(Sasaki Takako)小姐略懂中文,且亦能以英文溝通,因此她成為三天活動期間我們這些所謂”外國人”的靈魂人物…

行前說明中,工作人員特別交代在這片草叢中可能會有毒蛇的出沒,實在令人膽顫心驚…實際走訪工作現場,飛鳥河的河水十分清澈,天氣預報報導著氣溫約35.36度C,炎炎夏日,心想著接下來兩天要頂著大太陽工作肯定會令人吃不消,我想大家應該都想下去泡水吧。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了解工作現場的狀況後,我們趨身前往飛鳥的水落遺跡,這是一個時間的裝置,但如何運作實在是令人不解(因為我們聽不懂那麼一長串的日文),第一天晚上有針對水落遺蹟做說明,但看著拿到的手冊上寫著:「因為翻譯問題,所以台灣參加者在這段時間為自由時間,不必參加」,心裡對於這樣的安排感到困惑,也對於無法認識何謂水落遺跡感到可惜…

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三天兩夜的活動中,最為有趣的應該就是第一天與第二天晚上的party了,我們將從台灣帶去日本的伴手禮送給協會,協會也在party中介紹給在場的所有志工知道,並且共同享用。奧田先生是兩天晚上party的主持人,雖然party是自由參加,但志工們的出席率幾乎到達百分百,隨後,奧田先生先是一一點名,讓志工起來分享自己參與此次工作假期想法,無論是工作人員或志工均有發言的機會,每當輪到曾經來台灣參加過工作假期的工作人員發言時,總是最為激烈的時候,因為他們分享著台灣與日本在飲食文化上以及他們認為令他們感到印象深刻的事情,現場總是一陣又一陣哈哈大笑,實在很想知道風趣的奧田先生聽完分享後到底說了些什麼,怎麼會贏得滿堂喝采…

而兩次的party中,或許是因為酒精的效果,現場互動十分良好,氣氛非常的活絡,不分台灣、日本我們聊的很開心,充分達到了交流的效果,雖然日語不太通,但是有許多志工都能用簡單的英語對話,而日本志工們對於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外國人也感到好奇,這讓我們感到好溫馨,因為我們沒有因為語言的隔閡而阻礙了彼此的認識。

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溫馨愉悅的第一天結束後,緊接而來是緊湊的工作內容,事前已做了詳細的分組,每組都有班長與副班長,負責掌握整組的工作進度,分好工作範圍後,各組便開始執行,在此十分佩服各位志工,能夠頂著如此大的艷陽,努力不懈的除著草,這過程中,曾經還有志工因為太過炎熱而中暑昏過去…幸好,志工當中有兩位護士,隨即協助處理,就連我這班的班長也因為天氣太過炎熱,而感到不舒服,他是位高齡七十幾歲的志工唷…才過一個上午,原本雜草叢生的河川兩岸,瞬間雜草就被夷平了,很有成就感 。

clip_image014

clip_image016

第三天的工作,有些志工繼續處理未除完的雜草,而有些志工就兩兩一組撿河川兩岸的垃圾,垃圾撿到一半突然看到母鴨帶著一群小鴨在飛鳥河上悠哉的游過去,突然引來一陣歡呼,這是我長這麼大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畫面,真是太神奇了!

clip_image018
結束工作後的大合照

clip_image020

clip_image022
工作假期中,兩天的午餐都是由飛鳥地區的社區媽媽們為大家準備的,左圖中最左邊者即為飛鳥地區的地區長,他在第三天午餐完畢後的休息時間,帶我們幾位台灣人去參觀全日本第一間寺廟「飛鳥寺」,也因為是地區長帶我們進去的,所以我們省下了入寺廟的費用,並且受到了特別的招待,當然這過程非常感謝我的室友森田智子(Morita Tomoko)的翻譯陪同。

clip_image024

clip_image026

飛鳥寺

三天的活動感覺時間過的好快,似乎才剛開始而已,就已到了尾聲…

明日香真的是一個好漂亮的地方,來到這裡讓人感覺好舒服,或許是身心都放鬆了的原因,也或許是受到熱情招待的緣故,對我而言,參加明日香的工作假期,不僅看到了有別於以往社大與環資會辦理的工作假期操作模式外,最大的收穫便是,不管是否語言能夠相通,只要有熱情、有心,認真去了解,就能夠有美好的回憶…

(本文作者為台南北門社大工作人員)

【生態工作假期】0824七股淨灘護砂,守護家園志工

台南縣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不僅是歷史上台江內海僅存遺址,也是本島西海岸難能可貴的天然海岸,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更因國際瀕臨絕種黑面琵鷺每年來此棲息近七個月而享譽國際,但目前面臨環境變遷…..

2008@七股~淨灘護沙.守護家園志工行動以單日工作假期模式,讓志工在清淨沙灘、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工作之餘,也認識漁村風情及生態之美,深度體會淨灘、護沙行動來守護家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

協辦單位:樂活台灣協會、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清掃地點:台南縣七股潟湖外沙洲

清掃及活動時間:2008年8月24日(周日)AM10:00~PM6:30

參加狀況:活動人數100人,額滿為止

費 用:免費

報名方法:

請於8月18日下午5:30前,填妥報名表傳真或email至七股海岸保護協會 Tel/Fax:787-1695 chiku.cpa@gmail.com,或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 Fax:723-6485 beimen.cu@msa.hinet.net

洽詢電話:七股海岸保護協會Tel/Fax:787-1695;北門社區大學723-6483

活動緣起

台南縣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不僅是歷史上台江內海僅存遺址,也是台灣本島西海岸難能可貴的天然海岸,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更因國際瀕臨絕種黑面琵鷺每年來此棲息近七個月,而享譽國際。

本會於12年前協同七股潟湖鄰近漁村居民,與全國各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匯聚智力、物力、人力,共同發展地方生態旅遊等替代工業發展方案,以守護屏障漁村自然資源的七股潟湖。

但,七股潟湖目前又面臨另一波環境變遷的挑戰。

七股濕地的存續仰賴環繞潟湖的四座沙洲,而沙洲的存留則仰賴沙洲上的植被與防風林。但是人為開發不當加上自然演替,導致沙源大減,綿延而美麗的沙丘及沙山已消逝,防風林陸續枯倒或遭沙淹沒……。如此惡性循環下,屏障七股潟湖的沙洲日益破碎與縮減,七股潟湖的面積逐日縮小,賴以存續的漁村生物資源也岌岌可危。

這三四年來,我們四處奔走請益,試圖要為美麗的七股海岸找出病因與處方:或許是水庫阻擋了山林沙石的挹注,或許是港堤造成洋流向內淘走沙石,或許是工業區非法於河口抽沙擾亂了沙源補充路徑,或許是猛厲的北風吹散了沙,或許是全球暖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至今我們仍舊無法為這急切的問題下診斷,但確定的是,環境衝擊已形成,我們必須有新的思維與作法,因應此一問題;

護沙或許無法抵擋環境變遷,卻是人們再次反省與土地的關係的契機;

護沙,是人們與海洋、與土地互動的生命故事的延續;

護沙,是七股漁民,是台灣生態志工再次集結的、永續發展的工作。

我們希望能經由持續性的海岸環境教育及產業再造計畫,培力社區居民,集結關心台灣西海岸變遷議題的國內外志工,透過防風保安林的巡護、沙洲環境變境監測、護沙、淨灘等具體的志工行動,再次展現七股人守護七股潟湖的決心,也期望民眾能夠踴躍響應參加我們的活動,一同與我們留住美麗的七股潟湖。

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

明日香工作假期和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有相似處,明日香工作假期在維護奈良古蹟而護沙工作假期則在搶救日漸退縮的海岸線。日本志工佐佐木孝子(Takako)介紹在明日香的工作內容和分享,吸引很多在場的志工和工作人員的興趣。

這是我第一次參與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回憶這一次工作假期所得到的收穫,比我預想中的多出很多很多。2008台南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於今年五月一日到五月四日在台南縣七股鄉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和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共同主辦,及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協辦。另外還有七股當地的藍色招潮謝民宿和七股旅店擔任這次活動志工的住、食父母,晚上的好眠及四天豐盛餐點飽足志工的胃全都要感謝他們的熱情款待。

我期待了一年的七股生態工作假期就這麼開始了…不知道將會是怎麼樣的體驗。

Day 1.

五月一日星期四下午一點半,所有志工除了自行前往者其餘都在台南後站搭乘專車到七股藍色招潮謝報到。領取個人的識別證、志工手冊資料及確認房間後就要正式迎接這次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的時刻了。開幕式在海岸保護協會舉辦,這裡也是這四天我們午晚餐的用餐地點與介紹工作內容的簡報場所。每個志工、每個工作人員在開幕的自我介紹上第一次認識彼此。共有十四位志工其中包含三位遠從日本大阪來參與工作假期的日本志工,另外有兩位自行前往的屏東牧師及牧師娘因為牧師的身體不適無法參加接下來四天的工作假期。

自我介紹完算是工作假期的正式開始了,聽完台南縣政府水利處海岸保護課長王國安對七股沙洲的場地背景介紹後,我們搭車前往工作場地現勘,讓志工們在工作前先了解工作假期的環境,也大致為隔天的工作內容做預告。回程到海岸保護協會已經是享用晚餐的時刻了,第一次我們見識到七股旅店工作人員的好手藝,滿桌的菜採自助式用餐,將七股當地出產的虱目魚,龍鬚菜(海菜)等材料運用在各道菜色中,還有龍鬚菜做成的洋菜凍作為飯後甜點。其中一位七股旅店的工作人員也將自家經營的蚵仔煎工具搬來,讓大家體驗親手做蚵仔煎的樂趣。可以加入自己想要的料,做成一份DIY蚵仔煎,大家都很捧彼此的場,吃著別人煎好的蚵仔煎。

晚餐結束後,由海岸保護協會副總幹事蔡文凱的父親蔡飛雄先生教我們捕魚網。漁網是漁民重要的維生工具,較大型的魚類會將漁網咬破,漁獲量會因此減少,所以漁網的修補可以讓漁網有更長的使用壽命。這麼重要的維生工具當然不能讓我們這些門外漢隨意再加重破壞程度,所以蔡先生拿的是已經不使用的淘汰漁網。

蔡先生順手得將破掉的漁網縫補起來,在旁邊觀看的志工們頗有心得的也一起動手,但是實際操作後才知道原來這是一項不簡單的工作,最後還是沒有人可以挑戰成功。於是我被賦予一項任務,工作假期結束後要親自訪問蔡先生請教捕魚網的方法,並將之繪成圖,這麼一來下次工作假期時志工們就可以看繪圖步驟學習捕魚網了。

完成捕魚網後今天的工作內容大致上已告一段落,志工們回到民宿準備就寢,隔天早上五點半就要起床迎接第二天的工作假期,睡個好覺才有足夠的體力面對第二天的護沙工作。

Day2

清晨五點的景色已經好久好久沒見過了`,平時都睡到太陽曬屁股才起床。第二天清晨太陽還沒完全升起,氣溫舒適涼爽、天色漸亮的光暈在窗外成朦朧的美。

見到清晨的陽光後該是補充體力的時間了,民宿主人佳琪和阿邊婆為大家準備豐盛的早餐,多樣菜色成列餐桌讓每個人依照自己所需夾取,有特製的抹茶奶茶、黑糖饅頭、金黃色地瓜、洋蔥豬肉等菜餚,阿邊婆叮嚀大家要吃飽飽才可以出發去工作。

DSC_8280
第二天早上在民宿外大合照。

將近七點鐘大家已經在民宿門前準備好要出發到今天的工作場地-頂頭額汕植生護沙,出發前當然不忘先拉上布條拍個大合照,看大家臉上充滿朝氣及笑容,昨晚沒睡飽的倦意便迅速忘卻。

由海岸保護協會副總幹事蔡文凱及紅樹林協會解說員李坤生為大家解說植生馬鞍藤的方式,講解完,各組便開始分工,一組志工拿著修枝剪將馬鞍藤每三十公分截取一段,另外兩組志工先拿著大黑色袋將今天護沙植生範圍內的垃圾撿除,植栽前先淨灘是基本的工作步驟。今天雲層較厚,幫大家遮蔽了不少陽光,但天空也漂著些微的綿綿細雨。眼看天氣涼爽,大家加緊把握時間完成工作,植生到一半時,原本細小的雨絲變成大顆粒的雨滴,只見工作人員擔心大家淋濕身體趕緊發送輕便雨衣,所有的志工仍然不畏風雨繼續將手上的馬鞍藤植入沙洲。雨勢沒有持續太久,這場雨下的正是時候,剛植入的馬鞍藤需要多一點水分,原本帶來的桶裝水暫且不用派上用場。雨過天晴,志工們開心老天爺幫我們那麼大的忙,少了烈陽,多了灌溉的雨水,相信這些馬鞍藤一定可以存活下來。
DSC_8351
在沙洲上發現的螢幕垃圾。

DSC_2667

剪馬鞍藤枝條的志工。

DSC_2815
植生的重要小鏟子。

今天的進度超前很多,有賴志工們辛勤的植栽,原本灰色系的沙洲因為馬鞍藤的點綴變得充滿生氣,要留住沙洲上的沙不被帶走就要靠這些馬鞍藤了。

早上的行程在十點半左右結束,收拾好工具便前往海岸保護協會用午餐,中午也有午休時間讓志工休息後再繼續下午的海濱漁村鐵馬行。

下午的好天氣讓鐵馬行可以順利進行。到了七股黑面琵鷺保育中心大家先進入館內參觀,由社大文凱帶解說為大家介紹黑面琵鷺在七股的生態環境與棲息情形。沒有停留太多的時間因為要緊接單車減碳更自在-海濱漁村鐵馬行的行程。簡單的導覽讓志工們有初步的認識,有興趣更深入認識的人可以在往後的時間自行參觀。

在黑面琵鷺保育中心領車後我們就準備要出發今日的濱海腳踏車行了。來回總長約12公里的路程,中間停留的黑皮賞鳥區、堤防等幾個景點。沿著海岸線前進中,經過了天然防風樹林及人工水泥堤防,騎經這兩種地方的感受差異非常大,樹林帶來微風與清爽但水泥堤防就顯得悶熱不適。在路上還可以看到被曬乾的螃蟹,文凱說有些陸生的螃蟹需要到海裡產卵,水泥堤防的建造阻礙了陸生螃蟹往海岸產卵。國聖燈塔是單車行的最後一站,國聖燈塔是經過遷徙才到今天的位置,之前是佇立在現在被海淹沒的台灣海峽中。水泥堤防是要防止海岸線退縮的方法之一,目前也只能用這個方式來抵抗海岸急速侵蝕的事實。

晚上稍作休息後大家在民宿中有一個影片欣賞和心得交流時間。播放去年工作假期由華視新聞雜誌拍攝的紀錄片及公視影片。去年的竹枝護沙在颱風過後也有顯著的成果,竹枝護沙留住大量的沙行成沙丘。在外人覺得這樣的小動作是沒有效果的工作時,仍有一群堅持守護沙洲的志工們用行動表示對環境變遷關注,並且看見成果。

Day3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五點天剛亮,窗外就有成群的麻雀喳喳叫。起了個大早準備享用早餐出發工作。今天繼續昨天一樣的工作內容,在工作前重新分配了各組的分工及植生方式再教育。昨天剪馬鞍藤枝條的志工組和植生的組別對調,讓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工作體驗。一樣的步驟,先淨灘再植生。看馬鞍藤枝節小芽的生長方向,朝上的方向即為藤蔓生長方向,將根部向下埋,方向不可錯誤,挖一個深約20~30公分的洞,讓枝條呈順風的方向往西南方向植栽,順著風讓馬鞍藤免於逆風生長。工作方法很簡單,上手後大家速度加快,在預定時間前半小時就完成這次的工作範圍。十點我們準時出發回到海保會準備聽日本志工為大家做的明日香工作假期的簡報分享。

DSC_9139在沙洲上挖深約20公分的洞埋入枝條根部。DSC_9622
在網仔寮汕植栽的成果。

明日香工作假期和七股護沙生態工作假期有相似處,明日香工作假期在維護奈良古蹟而護沙工作假期則在搶救日漸退縮的海岸線。日本志工佐佐木孝子(Takako)介紹在明日香的工作內容和分享,吸引很多在場的志工和工作人員的興趣。

下午我們搭竹筏前往網仔寮汕植栽紅樹林植物-欖李、紅海欖。遇到退潮時刻竹筏可能無法直接靠岸,因此大家穿上可碰水的涼鞋或拖鞋準備踏水上岸。在沙洲上拖鞋可以感受柔细的沙,但是因為現在沙洲已不如往常乾淨,隨處都會有玻璃瓶或有穿刺力的垃圾,因此不建議志工打赤腳。

這次在網仔寮汕沒有植栽太多的紅樹林植物,因為是第一次植栽,所以屬於試驗階段,先看這次植栽的成果,如果植物成功活下來那下次的工作假期就可以多量種植。

這兩天辛苦了每位志工與工作人員,第三天晚上所有的工作大致上已告一段落,接下來的晚餐及隔天行程則是屬於工作假期的度假部分。惜別晚會志工們在民宿前院BBQ,分成三個烤爐每家生意不同,七股旅店的媽媽的攤位烤出特別醃製的三層肉、偉文和美籣則烤出大家爭相搶食的甜不辣。

DSC_9945
憶芳和美蘭的攤位。

日本志工奧田先生(Okuda),還設計了一個小遊戲,最終獲勝的兩人可以得到他準備的小禮物-T-shirt,上面有他親自裁縫上的圖鰴,多是可愛的小圖。他另外也準備了小毛巾等親自做的小禮物送給其他志工及工作人員。

最後在結業式上由環資會秘書長瑞賓頒發結業證書給每位參與的志工和工作人員。志工們也為這次工作假期分享各自的心得,聽到大家有滿載而歸的豐收與體驗心中也充滿深深的感觸。每個人從不同的地方來,互相認識,相處四天三夜,這四天中一起工作、聊天、分享、發現每個人的獨特面,都是在這次護沙工作假期中最大的收穫。

Day4

最後一天的行程要去四草野保區A1及台南市孔廟、台灣文學館及府中街創意市集。早上吃早餐時大家把握最後機會合照、交換聯絡方式。很可惜,有一位日本志工井之上清香(Sayaka)因前一天開始身體不適,所以他們無法參加今天的行程,要先上台北準備搭乘隔天的飛機回日本。不捨之情在臉上表露無遺,離別的時刻彼此依依不捨。紅著眼眶揮手再見。

接下來半天的台南市之旅即將展開-

到了四草野保區A1看高蹺鴴,粉紅色的長细腳是牠們最大的特色,飛在空中時不時發出像小玩具球被按壓的聲音。保護區內還有很多水鳥在岸上覓食,這是當地食物來源豐富所吸引牠們的原因。

台南市的孔廟清幽寧靜,有在練武術的團體也有練氣功的民眾。我們還發現有老師在解經,學生手上拿著經書由老師唸文後以故事的方式解說,就像在聊天一樣。台灣文學館內每個月都有不同的活動主題,還有定時的解說為參觀民眾解說。每次去都會有不同的新知等著被發現。

走回孔廟前的府中街大家分散用餐,有三山拉麵、保哥黑輪、特色咖啡店在這條小街上,吃完飯後剩下最後的時間可以逛周六日才有的創意市集,正好可以在特色攤位選上幾樣紀念品帶回去收藏。

吃飽喝足後,要前往最後一站-台南火車站。這是這次工作假期中的最後一個目的地了,目送志工們進入後站,也代表活動已告一段落,從開始到結束,時間竟是如此的飛逝而過。上車後我問子君:「你們辦了那麼多次工作假期,每次都必須要面對這樣的離別是不是有許多不捨?」子君跟我說:「這是可以練習的,我第一次送走志工的時候也好難過,後來每一次送走,覺得都還有繼續的可能,還會再連絡就沒這麼難過了。」這一段話對我來說受益良多,這就是人生,我想。有相聚有分離有成長。

這次護沙工作假期中,最重要的是,我能為我所生活的環境有所貢獻,這個工作不是舉辦一、兩次就會暫停,植生後的觀察是接下來要進行的監測工作。護沙是持續性的長期行動,也將需要更多有心的志工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預定在今年8月16、17日兩天在七股網仔寮汕舉辦淨灘護沙活動,非常歡迎有興趣和熱情的志工和我們一起來淨灘護沙。

(詳細活動內容請參閱北門社大網站)

用表演認識社區─三協里劇場表演

每星期三,結束一天工作後仍然到三協里活動中心參加社區劇場的課程,即使很累,還是會在大家嬉鬧歡笑的課程中度過上課時間,有時累得打哈欠還是會繼續提起精神參與完全程。尤其在冬天那麼冷的天…

經過四個多月的社區劇場課程,三協里的社區媽媽和小朋友們的辛苦終於在2008社區劇場藝術節的社區劇場推廣交流計畫成果交流展中完整呈現。P1030840-雯6
表演後的大合照大家好開心演出成功

2008年4月26、 27日兩天在台南市「吳園藝文中心」舉行的2008社區劇場藝術節是南區場次的社區劇場推廣計畫成果交流展,參加的社區示範點有屏東縣鹽埔生活文化促進會、高雄縣內門鄉溝坪社區、嘉義縣布袋鎮內田慶和軒、台南市土城社區鄉音劇團及台南縣佳里鎮三協里;另外有高雄縣原住民婦女永續發展協會-女窩、屏東縣崁頂鄉四季紅生活文化促進會作為南區成果展的交流團隊。

參加團隊所呈現之豐富成果讓這兩天的行程精彩且高潮迭起,有志工親切支援各個參加的隊伍,還配給每個社區一位保姆協助各社區整天活動行程。另外所有的種子師資都在現場擔任維繫大會與各負責社區間的聯繫,那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讓這次的大會進行的順利又充滿驚奇。

台南縣佳里鎮三協里是這次成果展第三場表演的社區示範點。早上報到後,大家紛紛欣賞吳園文化園區內的優雅景緻,已有一百七十餘年歷史的百年風采庭園確實是個清幽的表演環境,本來還抱持緊張心情的社區媽媽看見環境的古典韻味便忘卻上台的壓力,漫步在園區每個角落。這是一個沈澱、養精蓄銳的休息時刻,我期待著她們放鬆心情後的巨大能量展現在當天下午的舞台上。

上午半小時的彩排讓社區有機會瞭解並親自體驗表演所提供的場地空間,美英老師站在台上指導每個人定位,讓舞台上的表演能呈現最好的畫面給觀眾。媽媽們戰戰兢兢做最後排練準備,小朋友則在旁邊跑跑跳跳,問他們是否會為表演緊張,每個都搖頭說不會。果然是當小朋友好啊,無憂無慮的只顧著玩就很滿足了。

P1030700-雯1
台前大家互相勉勵補妝

下午一點半成果展正式開幕,排在第三順位的三協里在第二個社區表演完後趕緊到後台準備,補妝、整理服裝儀容等做最後上台前的確認,看媽媽滿是歡喜、緊張交錯的臉龐就為她們感到驕傲。

每個星期三,結束一天工作後仍然到三協里活動中心參加社區劇場的課程,即使很累,還是會在大家嬉鬧歡笑的課程中度過上課時間,有時累得打哈欠還是會繼續提起精神參與完全程。尤其在冬天那麼冷的天氣裡,願意踏出家門來上課的媽媽們,我真是深深敬佩她們不畏風、雨、冷的精神。近一個月來編輯劇本、演出的壓力常讓她們睡不好,感到憂心焦慮,大家都期待這次的演出可以順利結束,這麼一來她們就可以睡個好覺了。

工作人員提醒要上台的時間到了,每個人懷著滿滿的信心走上台要將這四個多月以來辛苦的成果最完美的呈現。三協里社區演出的是三協里社區的故事。由潭墘、後庄、菜寮三個部落共同組成的三協里,雖然是個小小的村里,卻有非常多值得介紹的珍寶在裡面。

P1030714-雯2
演出前的15分鐘紀錄片紀錄四個多月來的課程精采回顧

菜寮公園三月份的木棉花開、斑枝花音樂會和生態園區豐富的田野作物、蛙鳴都是里長精心為里民創建舉辦的;文旦種植也在每年春暖花開時飄出淡淡的柚花香,經過文旦果園旁都可以聞到陣陣香味;還有一種香是經營了六十年傳至第二代的合利醬油工廠飄出來的香味。手工傳統的作法不添加防腐劑自第一代傳下來都沒有改變,不會死鹹的調味料是社區居民很喜歡的做菜幫手;從前運送甘蔗的五分車道現已荒廢多時,也將要改造成社區的運動公園。這些都是社區居民心中最美的三協里特色,在這次社區劇場中,媽媽們用表演讓大家認識三協里,這個她們每日生活的地方。

P1030749-雯3
生態池內的小青蛙不按劇跳本在一起,畫面更有趣

P1030829-雯5
美鳳和阿月頭戴木棉花手拿蘿蔔真是可愛

表演,真的如願的順利結束,可以說是很棒的不NG演出。下了台每個人笑嘻嘻,可以放下心中大石輕鬆多了。大家急著彼此互相擁抱,為這次的演出成功感到開心,笑不攏嘴。大家聚在吳園大廳前將道具都拿著、戴著為當天的演出留下紀錄。

辛苦終究會有成果。在三協里媽媽、小朋友身上,我看到堅毅的學習態度和精神讓社區劇場更顯靈活生動。即使排演中所面臨的壓力和挫折令人感到沮喪,但是當表演完的那一刻,大家一定都會覺得,這些日子來的心血和努力都值得了。

P1030784-雯4
最後一幕大家牽著手舉起向觀眾致意

(作者為北門社大工作者)

走進三協里的社區劇場

媽媽們白天都要上班,晚上仍然不減熱情來到社區,即使累了一天也還可以在劇場課堂上釋放快樂的歡笑。現在三協里社區劇場還在加緊籌備中,準備在社區劇場藝術節呈現成果,我們一起期待。

社區劇場是什麼?社區劇場是一種最貼近生活的表演方式,不需要專業艱深的舞台技巧,透過與他人的分享,激盪出最動人的劇本─屬於我們的故事,而社區裡的媽媽和小朋友們是劇場中最出色的主角。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辦,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承辦的「2007社區劇場推廣計劃」是台灣有始以來最具規模的劇場推廣計劃,北門社大自96年11月參與社區劇場種子人才培訓,並為台南縣佳里鎮「三協里」爭取成為全國十個社區劇場示範點之ㄧ的機會。

三協里是北門社大經營最久也最有默契的社區,去年2007年6月3日北門社大在蕭壠文化園區所舉辦的蕭壠藝術節中,地方傀儡劇的演出者大部分來自三協里的媽媽和小朋友們,這一次原班人馬再度上場演出屬於他們地方社區的故事。

從去年12月19日的初次見面到現在已經過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由來自台北的筆美老師與台南的美英老師互相做搭配,於每週三及幾次週五、六進行課程,,最特別的是週末的白天,社區媽媽會帶著老師到三協里各個他們引以為傲的景點參觀,這是學生帶著老師出遊的戶外教學。

開始上課–動起來的暖身

每次上課的開始老師會帶著大家先做暖身操,這可是跟體育課一步一步伸展筋骨的熱身操不太一樣的。這裡是用一種遊戲的方式結合豐富的肢體語言表達出身體想說的話,剛開始上課的前幾週暖身操也是學員自我介紹的一個方式。大家圍成一個大大的圓,分別用一個肢體動作並說出名字介紹自己。這個方法不只讓旁邊的人知道彼此的名字也可以從每個人所表現出的肢體語言中認識他,害羞的人動作較含蓄;活潑的人就會誇大肢體搞笑表達,重要的是每個人是在大笑的歡樂中相識。

紙上的面孔

有一次老師發給每人一張黑紙,將燈關了,兩個人一組,一個將黑紙固定牆面並側著臉貼在紙上,另一位將手電筒照在同伴側臉上,將側面輪廓的影子映在黑紙上描繪出來,裁剪後就是同伴的側面影子。每個人手上都有自己的側臉,比對之下相似度真的很高,不輸愛河河畔替人剪影師父的技術。

DSC06699
投影在黑紙上的側面像

還有一次老師發給每人一張A4紙,所有人圍成內外兩圈面對面,兩人一組面對面,看著對方的臉快筆將對方畫下,不要多加琢磨也不要仔細鑽研在畫筆上,一位接著一位,坐在外圈的人負責往右邊移動,繼續肖像畫。畫過一輪成果出來,一個人有好多種樣貌,很多學員都可以將對方的神韻和特色準確的表現出來,所以一看圖畫馬上可以知道畫中的人物,也有很多無厘頭作品讓人看得笑到肚痛彎腰。

DSC06562
面對面的肖像畫

DSC06624
作品呈現

肢體動作的表達

肢體表達是劇場中最重要的表現方式,用小小的身軀放大表現動作才有辦法將情境表現給台下觀眾知道。「信任的遊戲」,閉著眼睛由後面的同伴引導往前走,快要撞到東西時後面的人會給予停止的指示,只要放心的順著指令就可以安全完成路程;另一個表現方式是:一個人做出動作,同伴閉著眼睛用觸覺感受對方身體的動作,再模擬出一樣的動作。這是默契和信任的培養訓練,藉著遊戲引導讓大家適應彼此與了解自己的能力。

DSC06093
信任遊戲,準備好後大家就要準備在教室內冒險了

DSC06492
做了動作讓同伴摸索後模擬的遊戲 ,你看的出他的動作表示什麼嗎?

DSC06494
領悟力很好,馬上抓到要點表現出來

每一種課程內容看似沒有太大的直接相關性,但是每一樣都是要表現戲劇表演的重要元素,老師帶領大家發現自己的潛力,將個人不同的潛能用豐富的課程激發出來,再將這些小環節一個一個連接起來,成就最大的工程。

總是跟在美鈴(北門社大執行秘書,熱衷於地方社區發展,深得社區媽媽喜愛)後面到社區劇場中擔任小助理,攝影技術欠栽培的我,對於這片土地上強烈的社區凝聚力感到欽佩,媽媽們白天都要上班晚上仍然不減熱情來到社區,即使他們累了一天也還是可以在劇場課堂上釋放最快樂的歡笑。現在三協里社區劇場還在加緊籌備中,準備在社區劇場藝術節中呈現他們的成果,我們一起期待著。

(作者為北門社大工作者)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