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平原海邊災後現況整理0926

作者於莫拉克災後即進入屏東林邊區域擔任志工,目前雖已返回大學就讀,但仍將持續關注記錄屏東沿海與平原區域的重建狀況。屏東在平原海邊部分,以佳冬、林邊、高樹、萬丹受損最嚴重,作者這次先整理…

編按:

本文作者於莫拉克災後即進入屏東林邊區域擔任志工,目前雖已返回大學就讀,但仍將持續關注記錄屏東沿海與平原區域的重建狀況。

屏東除山區魯凱與排灣部落受損之外,在平原海邊部分,以佳冬、林邊、高樹、萬丹受損最嚴重,作者這次先整理了佳冬、林邊與高樹的災損情形與面對課題,下次將再針對萬丹部分整理。

一、佳冬的災後復原情形

(1)重建中的佳冬

莫拉克風災經過7週之後,佳冬的道路水電及排水系統皆恢復正常,塭子附近也已經聞不到受災後濃濃的魚屍味,取而代之的是新鮮的海水味道。

980927yuwunyuni-360.jpg

(上)大部分的魚塭還是滿滿的淤泥(下)佳冬街道已經清理乾淨

清理過後的佳冬街道

現在重建的階段已經邁入清理漁塭的工作,漁塭內的積土普遍約有50公分以上,對於比路面高出許多的漁塭而言,清理泥土的工作格外的困難,面對硬掉的泥土,漁民必須先用高壓水柱將泥土軟化成為泥水,再用抽水機抽出,而抽出的泥水排放到大排再經由抽水站抽往海裡面。

高出路面許多的漁塭 清理中的漁塭
(左)高出路面需多的魚塭,清理淤泥格外辛苦。(右)清理中的魚塭

(2)佳冬的產業重建現況

除了漁塭清理的問題以外,養殖業是個高成本高風險的產業,目前佳冬大部分養殖的皆是石斑及龍膽石斑,由於大部分的漁塭都尚未清理完成,魚苗供應不缺,一甲地的養殖成本大約在兩千萬左右,養殖期短的石斑也要一年才能收成,養殖期長的龍膽石斑需三年,所以在即使佳冬的生活恢復到災害之前的狀態,要恢復昔日石斑王國的風采也起碼需要一年的時間。

而高達766公頃的漁塭,從清理到恢復養殖需要多久的時間?下個風災來,滿是淤泥的河床能否承受的了下次的豪雨?滿溢的溪水、土石、曾經破損過得老舊堤防能否承受的了下次的災情?

泡水太久 枯死的蓮霧樹
泡水過久,枯死的蓮霧樹。

(3)重建障礙:法案限制,漁會不敢貿然貸款

政策的執行,必須要再該機關收到公文後再根據公文內容執行國家的行政命令,但在這次風災後,漁會幹事蘇岳輝提到,農漁會要配合政府的政策,但是政府的補助款遲遲還沒有下來,漁會也不敢貿然貸款給受災農漁民。

在【因應莫拉克風災農業金融協助措施須知】中的第七條目寫到:無法提供擔保品或保證人者,可請貸款經辦機構協助送請農業姓用保證基金最高提供9成服務,並免收保證手續費。這條等於是災民不需要土地房屋或者是保證人作保,也可以提供貸款,對於漁會而言,必須要承受貸款人即使無還款能力,也必須要提供貸款服務給當事人。

二、林邊鄉的災後重建情形

(1)交通現況:

現在林邊排水系統開始重新施工,路上可見到開挖中的下水道,林邊清理家園也正式告一段落,路上不再漫天的塵土,約有3成的馬路已經重新鋪設完成,但是由於工程還在進行當中,有幾個路口地方都還是管制單向通行,但國道3號下台17線往墾丁方向是通行無阻,建議從台一線往墾丁的民眾可以改走台17線,以避開新埤大橋的管制路段。

(2)在地消費可以協助重建

林邊的海產店已經陸續續開張,有機會到墾丁旅遊的民眾可以順道去林邊品嚐著名的海鮮,在地消費對於災區也是對於有很實質的幫助。

三、屏東縣高樹鄉整體受災情形描述

高樹鄉主要的受災地區為最北邊的新豐村以及靠近三地門的口社村,還有水淹及腰部的泰山村。新豐村緊鄰老農溪畔,對面就是等不及馬總統剪綵便因為這次風災而通車的新威大橋,而且此處為茂林鄉的濁口溪匯入荖濃溪的交界之處。

在八八風災時,暴漲的溪水將新豐村削掉了一大片,並且有幾棟民宅被溪水衝入海中,受損的面積連同農田約有110公頃,這些地區主要種植芋頭、木瓜、檸檬、檳榔等農作物。經過風災之後,老農溪的河床起碼提高了10公尺以上,有些地區河床甚至高過於堤防。

至少提高了10米的河床
至少提高了10米的河床

新豐村遺址
新豐村遺址

土石淤積的河床
土石淤積的河床

多數的土石伴隨著漂流木也衝入了部份人的家中,因此新豐臨時安置所中收容的災民是只有家被整個沖走的,也有部份是家中堆積大量的土石而無法居住,所幸大部分的土石都已經清理完畢,原本住在臨時安置所的村民也已經返回家園,安置所居住的人數從八十多人減少到二十多人,待政府的租屋補助津貼發放,臨時安置所也會解除任務。

新豐村安置所
新豐村安置所

順著大津橋旁的沿山公路可以到達口社這個地點,這裡受災因素主要是行水區內的高攤地有種植不少的農作物,加上河道原本就不寬,因此宣洩不及的洪水迫使得原本的河道轉向衝破了堤防,口社村主要受災的區域比較小,只有靠近堤防邊的一座房屋倒塌,以及約30公頃的農地被衝毀。

口社受災示意圖
(上)口社受災示意圖(下)一座房屋倒塌

P9249976

另一個受災地點泰山村,這裡受災的原因主要是有三條大排在此地交會,加上交會處的行水區嚴重被養殖業佔用,溪水宣洩不及變湧入地勢不低的泰山村及附近的農田,水位最深處可以到達腰部左右,當地也有數十部車因此泡水報廢。

泰山大排示意圖

六個來自高樹工作者的想法

當天晚上,說明會結束。那時的我們,都還不知道,原來我們都一直如此熱愛自己所居住的農村,以及如此關心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對農村的影響。而這一切的想法,就在參與說明會後的工作人員們事後所寫下的心得中…

 前言:0324高樹地區「農再條例」說明會之後

當農村再生條例通過一讀,且有可能在今年年初通過二讀後,在高樹鄉的我們(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與高樹鄉民俗推展協會共同辦理了一場民間版的「高樹地區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晚上7點,工作人員陸陸續續抵達即將辦理「高樹地區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的活動現場-屏東縣高樹鄉舊庄社區活動中心。這時候,應該是高樹鄉的農民們、以及舊庄蜜棗農們開始準備從田裡回家的時候。

每當春天蒞臨後,辦活動的時間就得自動往後挪動,並且得跟電視台8點檔的連續劇爭奪觀眾。這天,也不例外。

「人來了多少?我們協會的會員來了幾位?有沒有聽到村長剛剛的放送?」這次與我們一起辦理說明會的淑鐶一到現場,便急著詢問,「都快8點了,怎麼人來的不多,這可是和我們農村息息相關的議題。我再去請村長放送一次好了。對了,我也會再請總幹事素貞姐在打電話催一下我們的會員。」說完,淑鐶又一陣風似的離開。

「班長,最近棗仔收得怎麼樣?…」此起彼落的招呼聲浪,開始在會場中流竄~

說明會後,在工作人員之間開始累積的想法~

當天晚上,說明會結束。那時的我們,都還不知道,原來我們都一直如此熱愛自己所居住的農村,以及如此關心農村再生條例通過後對農村的影響。

而這一切的想法,就在參與說明會後的工作人員們事後所寫下的心得中~ 

一、他們真的在農村生活過嗎?

撰文:邱以喬(屏東縣高樹鄉東振村人)

看完農村再生條例的條文,我心裡不禁有個疑問,官方在制定這些法案的時候,腦袋在想些什麼?制定法案的學者專家們對農村的了解有多少?他們是否在農村生活過?他們了解農民真正的需求嗎?

農村再生政策目標寫著「十年編列……,建立富麗新農村,恢復美麗農村景色,提升農村居住環境品質,找回農村居民尊嚴」。農村的確需要富足,但美麗與否則是見仁見智,美的定義有很多種,如果只是以都市人的觀點來定義農村的美醜,那就太偏狹了。

再提到〝提升農村居住環境品質,找回農村居民尊嚴〞這個觀點就更弔詭了,居住環境不夠富麗堂皇,就沒有尊嚴嗎?

我想,農村最需要的不是美麗,而是生命力,讓農產品的產銷通路流暢,農耕有利潤,年輕人自然願意留在農村發展,如此才能解決農村人口外移的狀況,另外老人照護、隔代教養問題亦可一併解決,讓“農村”一詞不再被烙印上貧窮、教育水平低落的意象,這樣的尊嚴才有實質意義。

行政院提案版本的第二十七條提到”整合行農地整備選定範圍內,……拆遷補償費用,經主管機關核定後,由範圍內之土地所有權人按其土地受益比共同負擔,並按整備後評定地價,以範圍內之土地折價抵付;其應分配之土地因折價抵付致未達最小分配面積單元時,得改以現金繳納。”這段條文更是讓人匪夷所思啊!!!

如果我原來有一小塊地,可維持基本的糧食自給或可茲棲身,但不巧這塊地被主管機關相中,經由自認賢能大有為的政府開發之後,因為要負擔工程受益費,我的土地極有可能就此蒸發,更悲慘的是土地不夠折價,還得倒貼現金,這…不嫌荒謬嗎?

農村再生條例裡主要著墨的幾乎是農村要如何美化、農地要如何變建地,要為農村帶來多少外來遊客,官方似乎試圖以休閒的方向主導農村發展,但是,並非每個農村都有發展觀光的優勢條件,那麼,像這樣的農村就被流放到放牛班,不管他的死活了嗎?

農村非得轉型成休閒產業,而不能只單純的從事農耕,增加國家糧食自給率嗎?連日本的糧食自給率都比我們高,農委會、各地農會不需要檢討嗎?更何況為了迎合遊客的需求,把原有農村自然空間,硬是興建水泥步道、園藝植栽草皮景觀、加蓋廁所、砍大樹舖設馬路,這會不會是生態上的另一種劫難,值得深思。

當然,農村並非不能導向休閒產業,少部分天然景觀或文化佔優勢的聚落的確可以如此發展,以增加附加價值,但是會不會因此而造成先天觀光條件較為弱勢的農村更為邊緣化,而造成城鄉、貧富更大的懸殊,農村再生條例真的變成農村往生條例,居上位者應更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二、如何吸引子弟返鄉務農?

撰文:鍾昌金(屏東縣高樹鄉高樹村人)

自從政府推行農村再生條例,而且在立法院通過一讀以來,民間反對的聲音如海浪般的,一波又一波的襲向政府,難到政府有關單位真的聽不到嗎?還是另有….

還有農村與農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難道政府不知道嗎?其實不然,還有政府口口聲聲說一切政策「由下而上」,「要地方上的人民與社會團體先行整合為一再送往縣府」,難到要地方上的農民先打上一架嗎?還有政府推動農村留鳥計畫,那是什麼?我是有看沒有懂!

政府這些年來所推與農民有關的案子,從表面看是完全站在農民的立場,為農民著想為農民爭取福利?其實不然!我想請政府一級單位直接與真正有在務農的農民與地主座談,就會了解農民真正的需求。

就像我在先前參與高雄縣美濃地區旗山區社區大學所辦理的農村再生條例座談會上所說的,「農村都還沒有死!哪來的再生,現在的農村只是要生不生、要死不死而已。我的想法是,政府既然有這筆兩千億的經費,為何不針對農民的需求,一針見血的幫助農民,何必弄個農村再生條例,裡面大條例、中條例、小條例還有附加條例,上千條農民哪知?我想只有一些機會客,還有政客、大財團才了解才知吧?!」

在此順便的告訴政府有關單位,農民要的不是高級的產業道路,更不是要處處多是涼亭、公廁,與一些豪華的硬體建設。再說完工交給地方使用後,又不給管理維修費,你政府要地方拿什麼去管理、維修。

農民要的是實質的、直接的,比如灌溉網路定期的維護,雖然水利單位一直有在做,但我看到的並不是這樣。還有果蠅的危害,這些年來對農民的影響最大,這並不是自然形成的天敵,而是政府沒有做好一些進口農產品把關的問題,這才造成農民嚴重的損害,那農民可以申請國賠嗎?不能對吧?那政府是不是要更加的實質的幫助農民。

農民也是經濟的一環,請政府別忘了,台灣是以農立國的。要不是四、五十年前,農民辛苦的工作繳稅,政府哪來的錢幫一些財團與工業發展,還限制進口保護工業,使老百姓買到的工業產品比外國貴好多,現在電子業已是世界的龍頭,而農業呢?不要一天到晚說要拼經濟、救經濟,而只對一些大財團與一些對政治有影響力政客紓困,結果政府被套牢。

我在屏東縣「高樹地區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上也提到,既然政府有心想幫助農民,讓農村在外的子弟回到農村、讓農地不再休耕,為何不直接更實際的拿出一些辦法,來吸引農村的子弟回鄉務農呢?

政府只為了讓都市的失業率降低,而希望農村的子弟回鄉,那大家想想看,他們回鄉能做哪些工作呢?家裡的父母都快沒飯吃了,那他們吃什麼?而子女的教育費從何來?他們在都市失業,回鄉務農,那本錢呢?雖然政府有農村青年的貸款,那對農村青年的利益有多大,會吸引他們回鄉嗎?

而農地又為何會休耕?還不是農民種什麼幾乎多是虧本,只是多與少的問題。大家想,農民哪來那麼多的老本可虧,雖然政府有優費貸款,幾趴又幾趴,大家想,那些不用還的嗎?農民種什麼都虧,拿什麼來還貸款,不如休耕領補助款。

還有與農民最直接、最關鍵的肥料、農藥、農業資材,貴得很離譜,真的原料成本有那麼高嗎?政府有關單位到底有沒有在管,雖然現在是自由交易的時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但是政府總有責任為農民把關,看是否有聾斷的行為吧!(公交會畢竟是民間團體)。

我當天晚上還提出我個人的看法,就是由政府規劃依氣候、土質、東西南北中,什麼季節、哪個縣、哪個鄉鎮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如有依政府規定種植而虧本的由政府補助,不然就由政府以保證價格收購,讓農民有最基本的收入。

這樣一來農民下田的意願將會提高,也將農田的休耕率降至最低,而農田的使用率提高了,相對的政府也省下了龐大的休耕補助款,而都市的農村青年則更加的有意願回鄉,心裡也有個依靠也感到較踏實,也不會造成農村的老農更大的負擔。

別再讓農民像無頭蒼蠅一樣,大家搶種一樣的農作物,再來菜賤傷農,使得農民血本無歸。

三、官方應該深入與農民雙向溝通。

撰文:王秋華(屏東縣高樹鄉舊庄村人,移住高樹三個月)

我不是農家子弟,卻響往著農村的田園風光及務農的生活。這一次有機會參加「高樹地區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以第三者的角度來看立法院的立法,這是一個毀滅小至農村,大到以農立國的台灣。因現在的台灣仰賴進口,糧食自給率只有32%,未來糧食從哪裡來?是一個大隱憂,台灣自給自足的能力逐漸消失中。

一切的規範乃是變相的土地變更為建地,美其名是「農村建設」,乃是名符其實的變相圖利。

每一年的天災造成農作物的虧損,官方做了改善?補助經費寥寥可數?甚至一個天災嚴重者,整個家計毀於一旦。官方仍坐視不管,重蹈覆轍,讓悲情事件上演。

以農立國、聞名世界的台灣,應以產、銷整合配套來輔助農民成長,並非建設公園、換水溝蓋子、造橋硬體設備等等。

試問,農民吃不飽,農作物滯銷,得蟲害、土地休耕制度,這些建設與改善農民的需要一點關係都沒有(猶如隔靴搔癢)。

官方應該深入農村與農民雙向溝通,不要外行人領導內行人,本末倒置。

農村的原始風貌不需要包裝,他們迫切需要的是種植的東西,能賣出去,能賣得好價錢,一家人能夠靠耕作溫飽,永續耕作,農民便心滿意足。而不是辛苦了大半輩子之後,賣掉養活三餐的土地,甚至休耕、荒廢。對農民而言,情何以堪。年輕的農家子弟棄鄉遠走,務農年齡老化,不無原因,有違台灣是以農立國的美名。

然而,「農村再生條例」應提出有效具體保護農民辦法,不要欺負善良的農民,玩法條遊戲,賣弄玄機,試問哪一個農民看得懂官方紙上談兵?

總之,提高農耕的附加價值和規劃農耕遠景,吸引農家子弟回鄉貢獻創意,隨之帶動地方繁榮,指日可待,才是根本之道。

四、農村應該重生,不要空談薄舌

撰文:徐美英(高雄縣美濃鎮)

農村再生計畫為何再生呢?何不說社區的重生,主要目的怎麼是希望獲得更多的救助與支援。農村再生計畫的推動藉由年輕農民有所了解農村土地活化再利用,不是空談薄舌,要實實在在有好處落實在農民身上,這才是人民的福利。

這些條例,那麼多的條文,草案如果真的通過的話,受惠的人是會農民嗎?想要有好處可拿,反身受其害,利益大失。有的舊農舍會被強制美化,而農家得被強迫付款,根本得不償失,再怎麼算多是農民吃暗虧。

農村再生牽涉層面很廣,但目前條例中所有焦點大多放在「土地再利用」的議題上,談的多是硬體建設,根本沒看到產業活化,那談何農業永續發展?

農村沒生產能力,維持生活基本開銷,哪來美化環境?哪來產業開銷?農民依甚麼來生存?農村再生條例應落實於農村,好多一份工作機會給年輕人,重振農業行銷,真正落實在社區地方最重要。

五、農再條例將剝奪農民的權力

撰文:楊素節(屏東縣高樹鄉舊寮村人)

我從出生、成長過程,一直在高樹鄉的農村長大。因為從我懂事以來,我的祖先世世代代務農,包括我的阿公、阿嬤、父親、還有母親,我可稱的上是道地農村子弟。

小時候,家裡種菸葉,烤菸葉等經過的種種過程,都採人工方式,一個禮拜採收一次。菸葉在菸房必須烤一星期才會乾,烘乾以後,接下來晚上要把菸房烘乾的菸葉一串串取下來,半乾的很麻煩,超過4分之1重新調上菸房,重烤過程相當辛苦。

當時科技尚未發達,必須日夜顧火,出動家裡大大小小,只可以小睡幾個小時,觀察裏面的溫度計,溫度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火也不能熄掉,因為是燒木材,後來改燒汽油,再來隨著農業、工業的進步,發明天設機機器節省人力。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參加舊庄社區活動中心的「高樹地區農村再生條例說明會」,才知道立法院已經一讀通過農村再生條例,政府10年提撥2000億預算,但是,如果3讀很快通過,對我們務農的農民相當不利,因為這些預算相信還有許許多多的農民還不知道、不清楚。

農民是最老實、最樸實、最不懂得爭取權益,只知道天天頂著大太陽,躲在田裡默默耕耘付出,這麼辛苦耕作,農村再生條例若3讀很快通過,2分農地變成1分,耕作範圍收小,政府有權強制徵收,將失去農民保有耕地的權利,只讓包商得了利益。

所以,2000億預算,農村再生條例未修正到對農民有利之前,或對農業補助有用之前,絕對不可以輕易讓它3讀通過,因為這是農民的權利。

如果政府希望新一代的年輕人回來鄉下從事農務工作,應該協助經費補助,確實保證解決產品銷路問題,讓農作物有穩定的利潤,這樣才能吸引年輕人回流。

六、抱歉!這些都不是農村再生條例補助範圍!

撰文:黃素鑾(屏東縣高樹鄉田子村人)

新政府上任,急著拼經濟,馬上執行擴大內需。我對擴大內需不太懂,只知道這是急需讓大家有工作做,解決社會上失業人口的困境。

最近立法院即將讓農村再生條例法案進入二讀,政府編列10年2千億預算經費,預計花在農村裡頭,而這2千億注重的是農村建設,乍看之下政府的美意,對於有氣無力的農村多少有注入元氣的作用,至少會在死氣沉沉的農村帶來一些熱鬧氣氛,和很快會出現的一些美麗的硬體建設,如清潔整齊的河道,寬敞的道路和涼亭或圍牆等。

我不知道台灣人為什麼這麼短視?做公共工程的人沒有生態觀念,只知道趕快趕工,盡可能縮短工程,盡量減少人力,好節省資金,降低成本為第一首要,反正完工後,就離開此地,跟此地的所有環境絕不會有任何關係。所以大家當然搶著工作做,只要有錢賺,而且這是光明正大的賺錢,比起那些作奸犯科得來的錢更好看多了。

政府急於建設台灣,大量釋出經費在台灣各地搞些小建設,而這些建設只會變成這個條例的紀念品而已,對農村經濟並沒有實質的幫助。

我生於農村,成長過程也一直從事農業工作。從小時候釣青蛙、摸蜆、抓草蜢,跟著長輩從事稻田收割、甘蔗園、番薯園等農耕工作,一直到台灣經濟發展,民生生活提升,可說是農業一大改革。

畜牧業不再依賴番薯,改用進口飼料,甘蔗園也因為台灣白糖外銷縮減,而米食加工產品也大量使用進口米,台灣稻米價格低迷,稻農不得不接受政府稻穀轉作補助政策。

近幾年,政府又將菸葉保證價格政策收回,使得一輩子種植菸葉的菸農,如今年紀老來,改行也不是,每天面對著田地,也不知道下一期種甚麼好。種種因素使得農民對農業覺得沒有未來,農民無論自己再辛苦,也要把下一代往城市送,造成農村人口外流嚴重,守著土地的這些人沒有規劃的能力,依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和祖先傳承下來的土地博生死。

用心栽培、努力生產,換得年年發生物賤傷農的例子。我們偉大的政府全無對策,為什麼高麗菜一粒可以3~4百塊,也可以一粒不到10塊錢,產銷不平衡為什麼沒辦法有所改善?

每一場農村再生說明會,問農民兩百億放在農村,你最希望如何運用,百分之百都回答希望政府補助農業設備,如網室、農機具,肥料還有災害補助和保證價格收購。可是得到的答案都是,「抱歉!這些都不是農村再生條例補助範圍。」如此農村再生對農民真是情何以堪。

立法的諸公們,你們的想法對於農民、農村的需要相差太遠,俗話說,「呷緊弄破碗」,這麼粗糙的法案趕著通過,這實在非全民之福。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工作人員)

980518-gaoshu-400.jpg
很有活力的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照片引用:「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網站

高樹農再條例說明會活動紀實

由於現在是春耕時分,農民大多6、7點才回家,說明會是晚間8點開始舉行。現場來的除了工作的婦女媽媽們,到9點都還陸陸續續來了許多關心這個議題的農民朋友,小小的活動中心坐滿了從田裡過來的赤腳大仙。

2009年3月13日,高樹在舊庄活動中心舉辦了一場農村再生條例的說明會。這場說明會由地方的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和高樹鄉民俗推展協會所主辦;還有高樹鄉快樂媽媽婦女協會、高樹鄉健康婦女協會、舊庄社區發展協會共同協辦。

主持人是屏東縣環保局局長,林雅文先生。三位與談人分別是: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曾旭正先生、環境保護聯盟屏東分會理事長洪輝祥先生、旗山社區大學主任張正揚先生。陳增芝小姐也特地從台北趕來和大家分享前一天在立法院舉辦的公聽會。

由於現在是春耕時分,農民大多6、7點才回家,說明會是晚間8點開始舉行。現場來的除了工作的婦女媽媽們,到9點都還陸陸續續來了許多關心這個議題的農民朋友,小小的活動中心坐滿了從田裡過來的赤腳大仙。

舊稱「大車路」的屏東縣高樹地區原野廣闊,有著九十二平方公里的沃野良田。由於是延著高屏溪上游荖濃溪和武洛溪流經之地,民國76年,高樹鄉被劃定為「水源水質水量保護區」,全鄉強制離牧,唯一的經濟命脈只剩下農業。即便被劃為水源保護區已有20年久,地方上依舊爭議不斷。

最近地方上朝向觀光休閒的聲音似乎愈來愈大,(譬如,去年屏東縣政府就依據農委會的「休閒農業輔導管理辦法」規定,成功輔導高樹鄉新豐休閒農業區,該區並且已被公告為休閒農業區)。未來農村再生條例如果通過,確實將對當地帶來一些不知是好是壞的衝擊和改變。

980325-southtunnel-360.jpg

地方上豐沛不斷的水源。(照片引用自「高樹元氣館網站」

由於時間的限制,三位與談人只能用20分鐘的時間來談這個牽涉到複雜法律條文的法案,實在不容易。而能夠在這麼倉卒的解說中,馬上抓到重點,並且發表各自的見解的農民大哥們,更是令我佩服的五體投地。

以下就是其中三位大哥的發言,以及三位與談人進一步的結語。

01鬍子大哥提到佔地500甲(約高樹的1/3)的泰和農場.他說,如果再來一個再生條例,大家現有的農地可能又會跑到都市人的手裡…

02產銷班的張先生口才伊留,他提出”安全農業”的反省,在做為水源保護區的高樹 地區尤其重要.

03這位大哥提到綁樁的問題,還有指出條例侵犯私人財產.他的名言是:”西裝穿的啪麗啪麗,裡面都爛掉了有什麼用!”

04三位與談人的精采結論.張正揚先生提到對”人”的投資.洪輝祥先生提到農村是台灣的根.曾旭正先生提到,什麼是”公約”的基本精神.還有曾老師的真情告白喔!

【農業】0517-18高樹假日農夫體驗營

聽著阿公訴說從前,是否讓你無法想像?

看著記錄片一幕幕的播放也曾讓你嚮往?

喜歡體驗人生的你是否未曾有機會參與?真實的農村生活、精采的課程安排、最夯的農業議題、豐盛的農村滋味,邀請您付出您的力量,進入元氣的故鄉,體驗農民堅持。

聽著阿公訴說從前,是否讓你無法想像?看著記錄片一幕幕的播放也曾讓你嚮往?

喜歡體驗人生的你是否未曾有機會參與?

真實的農村生活、精采的課程安排、最夯的農業議題、豐盛的農村滋味,邀請您一同付出您的力量,進入元氣的故鄉,體驗農民堅持。

活動時間:97年5月17~18日(週六、週日)兩天一夜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7年5月9日

活動地點:屏東縣地方產業交流中心-高樹元氣館、鴻旗休閒有機農場

參加對象:18歲以上對有機農業興趣之民眾

參加名額: 20名,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新台幣1500元

洽詢電話:08-7961043 7967069 蘇家閎

傳真電話:08-7967015 報名mail:gausu.office@msa.hinet.net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屏東縣綠元氣產業交流促進會

協辦單位:鴻旗休閒有機農場、勞委會—97年度多元就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