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龍水,討論有機農業的經驗

位於龍鑾潭附近的龍水社區大約有十六戶,約有十甲地以有機的方式種稻米。對於來自美濃的農村型社區大學--旗美社區大學來說,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代誌。因為筆者很早就想促成高屏地區的有機農業的對話。

位於龍鑾潭附近的龍水社區大約有十六戶,約有十甲地以有機的方式種稻米。對於來自美濃的農村型社區大學--旗美社區大學來說,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代誌。因為筆者以前在旗美社區大學擔任課程委員會的召集人,又是農村與農業學程的核心講師,很早就想促成高屏地區的有機農業的對話。這次屏南社大有這個機會與恆春農會合作來辦理龍水社區的社區培力課程計畫,初步的想法是讓同樣為有機農業而努力的社區大學、農會、社區、村里可以聚會交流。一方面經驗分享,另外一方面則是共同思考如何讓有機農業的概念可以有更廣闊的面向,不只是時間上,甚至是空間上的。

意思是說,韓國人說:「身土不二。」,日本人也說,農業是國家的根本。但是在台灣,其實農業是一個沉默的行業,並不是有很多適當時候、或者場合、或者地點、或者所在,是得以發聲,總是侷限於某些偏鄉地區。所以有機農業的發展,其實不只是一種現代人對健康的需求,有更大的背後的意義是對故鄉、對土地的懷念的一種投射。如何將這個沉默的行業,透過經驗的分享與累積,產生地方知識,讓更多的人,尤其是熟悉於現代科技的都市人,從吃到健康的米到支持所在土地朝向有機的面向發展,成為一種文化,一直是放在心中的一個理想。

clip_image002

※ 恆春農會介紹此次有機農業社區學習的講師-張正揚先生

這個系列的課程,包括旗美社大張正揚副主任的「有機農業的旗美經驗」,黃森蘭先生的「農村解說技巧」與邱靜慧執行秘書的「地方知識與社區發展」及最後由旗美社區大學張副主任與邱執行秘書及屏南社區大學主任共同與龍水社區來討論有機社區的未來與挑戰種種的議題。

恆春農會其實很用心,思考到上課之後,如何讓社區更印象深刻。所以也安排美濃的參訪與實地考察,以加深學員的印象,強化學習的效果。

經過此次的有機農業的社區學習課程,不論是旗美社區大學或是龍水社區或是恆春農會及屏南社區大學都感受到彼此對有機農業的熱情與努力,這應該是大家都得到的最大的支持與收穫吧。

clip_image004

※ 邱靜慧執行秘書的「地方知識與社區發展」課程

(本文作者為屏南社大主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