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以下簡稱「文資總處」),刻正執行澎湖望安花宅登錄為「重要聚落」之相關作業,雖於2008年1月27日,在花宅鄉親眾多之高雄市舉辦公聽會,聽取未來登錄為重要聚落之意見及看法,然而,為求慎重起見,並瞭解花宅在地居民之需求與建議,則在2008年4月28日,於修繕完成之花宅長發古厝,舉辦第二場公聽會。 活動當天,因適逢媽祖誕辰,除目前居住於花宅之社區居民,亦有部分回鄉參加廟會活動之旅外鄉親共同參與。該項會議,係由文資總處施國隆副主任主持,澎湖縣文化局曾慧香局長、望安鄉公所葉忠入鄉長等亦全程參加,另長期投入花宅聚落研究工作之國立臺北藝術大學(以下簡稱「北藝大」)文資學院林會承院長,則帶領研究所同學,先行到達望安進行3天田野考察,並參與公聽會活動,顯示各界對於此項聚落保護議題之關心及重視。以下針對當日討論內容擇要說明:
首先,台灣花宅聚落古厝保存協會(以下簡稱「花宅協會」)顏信雄理事長提出目前傳統民居毀壞嚴重,建議可循長發古厝模式,全權委由政府部門主導推動,並於一定年限無償提供公共使用,如若考量經費編列與計畫執行時效,則可優先修繕「厝蓋」(屋頂)部分,降低樑柱及牆體遭受自然天候之持續影響與破壞。另花宅58號屋主指出過往道路景觀工程施作不良,導致外部路面高於屋舍地面,大雨容易灌入屋內,造成不宜人居之現況與結果。
公聽會由文資總處施副主任主持(站立者),前排左起為望安鄉公所葉鄉長、澎湖縣文化局紀麗美副局長、曾局長、花宅協會顏理事長、文資總處陳昭榮組長。
林院長接續居民發言,除同意目前花宅聚落民居毀壞嚴重,必須加速推動緊急性之搶救與保護,以遏止破壞程度的持續擴大,另亦認為過往設計及施作不良之景觀工程,實應進行改善及解決,並針對社區公共空間及相關基礎設施進行整體思考與規劃。
有關操作機制部分,林院長建議民居修繕工程,可改變過往工程發包之慣用執行模式,先於花宅聚落籌設「保存、修復及再利用中心」,由中心遴選具備實務經驗之傳統匠師,以雇工購料方式,持續執行相關工作。至於匠師資格部分,除考量其經驗與技術,並應評估地緣因素,儘量以熟悉花宅傳統工法之在地匠師為優先,同時,鼓勵社區居民共同參與,除可節省成本,亦可提升監督效益與執行品質。
此外,林院長也認為花宅之「鎮符」、「繞境」、「普渡」等宗教儀式,特別是其法師系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澎湖本地,乃至臺灣整體文化,具備獨特性之意義與價值,應結合有形性之文化及自然遺產進行整合保護與推動。
站立發言者為顏校長,左側為花宅協會曾秘書長,右側為北藝大林院長。
再者,長期服務於望安國中,目前已經退休且仍居住於花宅古厝之顏神靠校長,則提出有關傳統建築技術之傳承與延續,以及廢棄營建材料之收集、整理的重要性。以老古石為例,各地皆有所不同,且目前法令已禁止開採,如若未能預為因應及準備,後續將面臨缺乏材料可茲運用等窘境。同時,考量聚落保護工作,仍應以社區居民為主體,政府部門僅能扮演政策引導與資源挹注之協力角色,顏校長期許花宅協會,未來應儘速結合協會內部之各種專業人才,成立專責保護部門,針對如何恢復傳統聚落風貌,提升文化品質及內涵等課題進行研議與規劃。
最後,花宅協會曾敬信秘書長基於古厝產權繼承複雜,建議放寬目前必須先行取得多數所有權人同意,政府部門方能補助修繕之相關規定,另依過往修繕曾家古厝之實務經驗,認為傳統匠師資格可依在地特質進行評估與調整,並同步思考傳統匠藝傳承、結合在地居民參與等操作模式。
此次公聽會,除收集花宅社區居民及旅外鄉親對於重要聚落登錄的相關意見,亦搭配學者專家之參與及討論,確立未來建構不同於古蹟、歷史建築之嶄新性聚落保護機制的必要性與迫切性。換言之,澎湖望安花宅聚落除卻可望成為全國第一處「重要聚落」,亦將是檢驗與發展諸此保護模式之關鍵性實驗基地,未來迫切需要行政部門、學術單位、社區及民間團體,乃至企業機構之共同關注與持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