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仙斷橋》─三個媽媽臭皮匠的記錄片處女作

適逢卡玫基颱風侵入造成甲仙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傷害,接著辛樂克颱風又來報到,甲仙對外唯一的橋樑「甲仙大橋」應聲折斷了!所以我們決定以斷橋事件為主題,並取了一個響噹噹的片名──《甲仙斷橋》,在當下便有了迴響。

上婦幼青少年館的用影像說故事課程,說來是一種挑戰,我們三個媽媽每個星期必須跑一天高雄鳳山,沒那份興致說實在的是撐不下去。上課總是得有一些壓力才會有成績出來,為了輸人不輸陣,我們說什麼也要搞出個名堂──

適逢卡玫基颱風侵入造成甲仙有史以來最慘重的傷害,接著辛樂克颱風又來報到,甲仙對外唯一的橋樑「甲仙大橋」應聲折斷了!所以我們決定以斷橋事件為主題,並取了一個響噹噹的片名──《甲仙斷橋》,在當下便有了迴響。

剛開始摸索攝影機很新鮮也覺好玩,尤其是到處取景的狀況也很刺激,為了想從高處拍攝斷橋的場景,我們爬上了長生SPA館,來到頂樓不過癮,竟鑽出小窗戶試圖尋找更好的角度,卻把褲子都勾破了;然而,沒有這次拍片的機會大概也很難走進長生SPA館,裡頭的房間跟擺設還不錯,可惜頂樓泡SPA的泳池長年閒置有些煞風景。

快快快!小朋友下課囉!橋斷了之後,緊急舖設的碎石替代道路因天天下雨沒法上柏油,泥濘的道路造成人車爭道,小朋友回家的過程險象環生。

980810-mamijilu-360.jpg
人車爭道的畫面

在專訪家長帶小朋友回家有哪些不便時,因我們是第一次進行採訪,受訪者也是第一次接受訪問,所以雙方都有些不知所措,訪問起來也是糗事連篇笑話百出,深感有趣極了!

image004
訪家長糗事連篇笑話百出

更有一次在架好攝影機等候學生走出校門時,剛巧遇上了警察攔截違規砂石車,看到我們架了攝影機,警察還走過來問我們:「做什麼!」連旁邊圍觀民眾也問:「妳們是哪個單位派出來監拍超載砂石車的?」跟他們解釋說不是,他們還信誓旦旦地說:「現在都麻派一些看起來像不相關的人出來監拍呢!」

「淑卿快快快!大橋的橫樑快要斷落了,趕快去拍這歷史性的一刻!」梅蘭打電話來報告拆除進度,因為她還在上班不能跑出來太久,要我過去接拍,我拿著我的相機趕緊來到現場,嗯!溪底的角度不錯,找好地點又取好了角度,我靜靜地等待大橋橫樑落下的那一剎那。就這樣頭頂著大太陽,口又渴,橫樑就是不肯掉下來。

打電話給梅蘭請她幫我問問工頭,大概還要鑽多久才會斷落?「淑卿!工頭說差不多要斷落了!」一個差不多了,又一個差不多了,等了好幾個差不多了之後,想想我也出來蠻久了,於是找了淑如來接班。

image009
鑽橋的畫面

在辦公室裡聽到「砰」一聲大響之後,電話也來了,淑如抱歉的說:「ㄚ沒拍到!」「為~什麼?」我大聲叫,我等了那麼久,最緊要關頭妳妳妳……妳竟然沒拍到!我快氣炸了!不過也沒辦法,沒拍到也不能重來,不過當下真是失望透了!

經歷了這些過程後發現要拍一部片子真不是蓋的,每一個等待不見得會有結果,跟期待也不盡相同;不過過程卻是值得懷念跟回味;也只有親身體驗過才會有這份感動與喜悅。

而沒想到的,是這部片子在婦幼館做成果展時連媒體都來採訪,也大大的提升了我們三個媽媽臭皮匠的名聲,更加強了我們的信心,這都是當初上課所意想不到的結果哩!

有了信心大增,接下來乃有「燒焿與焿粽~甲仙在地文化採集」的計畫活動,記錄片目前正進入最後剪輯與旁白作業中,期待我們的第二支片子能有更完美的呈現。

最真誠的人情味-側寫素琴姐

兩天的拜訪素琴姐家,跟著他們夫妻作息活動,隨時都能感受他們的熱情,颱風導致物質生活不便,卻不影響其精神生活,接水管工作是相當困苦一件大工程,並未愁眉苦臉,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力量。

穿過月光山隧道,沿著台21線,近一小時的車程,進入甲仙五里埔,即將拜訪這次農村工作坊-農家體驗甲仙地區的素琴姐。素琴姐為甲仙蔓花生家族成員之一,與先生兩人在五里埔山上以種植香蕉、竹筍、梅子、百香果等作物為主,是日將跟隨著素琴姐的作息,體驗兩天一夜的短暫農村生活。
971206-farmlady-360.jpg
素琴姐

颱風卡玫基挾帶的風雨切斷道路,也打壞山上水管,拜訪素琴姐當天,她與先生在山上正忙著接引水管,想像接水管應是將水管一一接起即可,一到山上卻見一大捆糾結纏繞的鋼索,夫妻倆與親友吃力地整理鋼索。一問才知,從山上接引水管沿著山路需要大量水管之外,亦容易受外在破壞,為了節省路徑與減少阻礙,山上引水人家多半是以鋼索為輔,懸吊水管直接穿越山溝、河谷。

素琴姐說颱風過後山上道路、水管均受土石流破害,天氣放晴後才敢上山。看著他們整理鋼索,天真以為接水管工程已經完成,沒想到一整天四個人的辛勞只架設好前面一小段鋼索,由於午後山區雷聲不斷,又前方大山已開始下雨,估計雲雨不久也會飄至,所以暫緩在山上的工作,整個完成預計還得花上三、四天時間。只不過,卡玫基颱風緊接又有鳳凰颱風即將侵台,前方只見一片土石流的痕跡及素琴姐家的小貨車,接水管的山路是漫長又未知。

P7270294
跟著素琴姐上山接水管
P7270305

颱風對於素琴姐家造成的傷害不只是水管斷裂,前往農地的山路完全被土石掩埋,即使颱風過後已五、六天,仍然遲遲無法到達山地了解農作物狀況,必須優先解決民生"水"問題,以農為業的素琴姐與先生在風災過後被迫暫停農事,也中斷賴以維生的經濟來源。儘管如此,拜訪的兩天,實實在在感受到素琴姐與先生兩人親切與熱情。

拜訪第一天夜晚,飽餐風味十足的筍粥,素琴姐隨即拿著自己栽種的香蕉請大家品嘗,她說:別看香蕉外觀這麼醜又看似與平地香蕉一樣,吃下去你就知道。綠綠黑黑的香蕉皮包覆香甜QQ口感的果肉,讓大家不停手一根接一根。想起最初遇見素琴姐是在高雄縣政府舉辦農夫市集,那天素琴姐帶來各式各樣的蔬果,香蕉一樣是不討喜的外觀,為了推銷產品,素琴姐主動邀請路過攤位的人吃看看,不吝惜分享她的香蕉,果真,試吃過的客人都願意再多帶一袋。

要如何更具體描述出素琴姐與先生兩人的熱情招待呢?從飯後甜點可見一二,大啖筍粥、香蕉之後,陳大哥(素琴姐的小兒子)端了一大盤西瓜,大夥直嚷著飽了,素琴姐可愛說:多吃水果不會胖又有益身體健康,要大家多吃點。吃西瓜同時,阿伯(素琴姐先生)提了一個茶壺出現,原來當我們與素琴姐飯後話家常,同時阿伯默默到廚房幫大家煮百香果汁,剛煮好的百香果汁飄出香甜的氣味,早已久聞素琴姐家的百香果汁,誰理會肚皮裡是否超重承載,一口氣馬上喝下肚。才正喝下百香果汁,剛好聊到素琴姐另一特產-黑糖,素琴姐馬上提出兩大包黑糖,餐桌上香蕉、見底的西瓜盤、一壺百香果汁、兩大包黑糖,誰的嘴都沒停過,說著、吃著、笑著,這天夜裡,素琴姐與學員們分享過去務農的經驗之外,我們大飽耳福,也大飽肚皮。

大夥享受豐盛又健康的宵夜,圍繞著素琴姐談各種農業問題,清瘦的阿伯獨自在廚房獨自幫大家準備百香果汁之後,馬上又煮了一大鍋綠豆湯,問阿伯這麼晚怎麼還要煮綠豆湯呢?阿伯說:明天大家要幫忙接水管,回美濃之前,先喝個涼再走。近夜半,阿伯仍然在廚房裡翻攪著一大鍋綠豆湯,替大家準備明天點心,貼心的舉動讓人感動不已,如同深夜大家陸續進房睡覺,素琴姐一一巡視每一間房間確定大家都有枕頭、棉被才與先生回房休息。

隔天清晨天剛亮便聽見廚房裡鍋鏟翻煮的聲音,五點多素琴姐早已在廚房炒好兩、三道菜,早早用完餐,準備七點出發到山上幫忙接水管,出發前,大家忙著收行李的當下,卻見素琴姐削起芒果,要大家出發前吃點水果,而阿伯怕大家山上沒有水喝,分給每人一瓶百香果汁。不僅如此,素琴姐把家裡自己種植的南瓜、香蕉、花生等,甚至是人家送的芒果都相當慷慨與大家分享。即使自己農作物受風災無法收成,絲毫沒有減少兩夫妻對於人的熱情與爽郎,談到自費接水管、農作物受災之事並沒有怨天尤人,夫妻兩人仍然樂觀且真誠對面生活的一切。

早上學員幫忙扛水管到山上,使得昨日接好鋼索的部分得以順利在早上架上水管。由於鳳凰颱風又接近台灣,素琴姐擔心住在山上的鄰居-克吏,卡玫基颱風在甲仙造成多處土石流,克吏家正是受到土石流破壞,鳳凰颱風又即將來襲,午後偕著甲仙愛相協會的瑞昇哥與家菁姐一同到克吏家關心狀況。

受到土石流的衝擊,院子不見空地而是滿滿一層的土石,害怕颱風又會帶來豪雨造成土石鬆落,克吏家正整理屋子準備暫時搬住到山下。素琴姐見狀,馬上動手幫忙,看著克吏與伯父伯母只有三人要收拾一屋子的家當,又大家上山有人力,提議先搬大型家具-冰箱到山下。素琴姐的行動總在話沒說完就開始,清空食材一看冰箱內的架子滿是食物解凍痕跡,二話不說便拿到外面準備清洗。短短一個小時搬運冰箱下山,過程中看見素琴姐與阿伯兩人總是先做再說,本來下午要回山上拉鋼索,但是搬冰箱到山下後,夫妻倆人決定再回到克吏家幫忙。

看見素琴姐與克吏家的互動,對於素琴姐願意放下自家的事來幫助他人的舉動深感敬佩,然而素琴姐卻認為這只是一般關心鄰居的舉動,沒有什麼特別。聽見素琴姐這麼一說,可以感受到農村裡相當濃厚的人情味,是不自覺蔓延、流動著,與都市中的冷漠完全是天壤之別,到底誰才是真正富裕呢?

兩天的拜訪素琴姐家,跟著他們夫妻倆人作息活動,隨時都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颱風導致物質生活不便,卻不影響其精神生活,明明接水管工作是相當困苦一件大工程,談到此事並未愁眉苦臉,坦然接受大自然的力量。兩天之中,印象最深刻素琴姐常說:足心適(很有趣之意),每當說起這句話,跟著臉上展露出開朗的笑容,相處時間不長,著實在素琴姐身上看見最自然又動人的生命圖像,也遇見最真誠的人情味。

IMG_6180
素琴姐家的稻田。

工作假期–重建寶來窯

有人說上帝造的雙手,似乎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渴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園。跟著陶藝家李懷錦一起勞動,雖然是協助別人打造家園,卻也有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緣起 今年7月中旬的卡玫基颱風重創高屏地區,其中甲仙六龜山區在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降下近千毫米的雨量,承受大量雨水的山坡地在缺乏植被保護之下,混著大量土石崩落,諸多山區道路至今11月仍有多處必須仰賴便道通行。寶來位於六龜鄉連接桃源鄉的要衝,也是南橫公路進入山區的入口。

寶來山區的民眾在驚嚇倉皇中連夜撤出,其中一戶便是1994年從台北遷居寶來的陶藝家李懷錦、陳芳蘭夫婦。而這一次的土石流,帶來是毀滅性的結果,整個「寶來窯遊藝空間」工作室被老籐溪暴漲的溪水與土石連根拔起,不留片瓦的帶到荖濃溪中。

971119-dsc03108-360.jpg
陶藝家李懷錦

這次李懷錦已是第三次著手重建被土石流沖毀的家園,雖然李懷錦自嘲是台灣唯一被土石流追著跑的陶藝家,卻也是入選全台灣十大經典窯燒的陶藝工作者,默默在上千度的窯燒中,賦予土石寶石般的光澤。除了災難來時附近居民熱心照應協助讓李懷錦滿懷感激,李懷錦亦不願就此離開寶來,反而更堅決在更這塊土地扎根。

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外,地方人士更提出實質協助並推廣窯燒工藝的構想,因而合作規劃出一個「寶來窯工作假期」計畫,預計每隔十天一次的工作假期計畫,協助李懷錦重建家園、重建寶來窯。11月的週日早晨,實踐大學觀光系師生與旗美社大伙伴在偉琦老師帶領下,來到寶來陶藝家李懷錦老師的家中進行首次工作假期實作。

DSC03097
實踐大學觀光系瑋琦老師(左)

在李懷錦稍作說明工作內容後,一行人沿著河邊小徑緩緩步行,通過土地公廟口來到河邊。一開始的工作是採集石頭用以鋪設地面,在搬運石塊之前,我們看到滿山遍野堆積的土石…李懷錦描述7月17卡玫基颱風當天驚險的過程,家裡到工作室步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當土石流從老藤溪撲天蓋地順流而下時,李懷錦只能帶著太太跟女兒先行避難,至於工作室,等到風雨稍歇,工作室跟所有的作品與藏書全部付諸東流。

DSC03106
「土石就從那邊沖下來…」李老師一邊比畫,一邊說

災後的體悟,更堅定走向自然

李懷錦萬萬沒想到自己成日捏製陶土與泥土為伍,座落山林的工作室與燒窯卻接二連三在風災中遭土石覆沒。

第一次、第二次的災難,李懷錦曾經一度怨懟老天爺的不公,到了第三次,也就是今年七月的卡玫基颱風帶來的土石流又將燒窯與工作室沖毀,而且這次受災近乎全毀,幾乎沒有重建的可能。在下游找到一些碎片殘簡時,李懷錦突然有種頓悟,李懷錦體認到自己除了創造陶藝,除了每天與土火對話之外,對這個環境,還有責任未了。土石流是老天爺給的啟示。歷經三次土石流災難的洗禮,讓李懷錦體會到人必須跟土地、自然環境對話,這不是天災,是一個人禍…

「我相信,一次、兩次、三次、土石流找上我,我相信其中必定有他的意義所在。」一向講話溫柔的李懷錦語氣堅定的說。現在李懷錦構思新的寶來窯要如何重建,充滿希望的擘劃未來:「這裡未來要挖一條生態溝,讓人的住所裡也有小動物棲息的空間……門口這裡留著坑洞以後就是瓦斯窯的位置…」
窯燒、食飯與做人

午間稍作休息,李懷錦回答學生的提問時,隨手便拿起桌上的杯子開始講述鹽燒與柴燒的差異,描述陶藝品的時候,他誠懇親切的說明讓我這個即便未曾接觸對陶藝窯燒的門外漢,也能感受到杯子裡藏著李懷錦濃厚的情感。

李懷錦要我們試著辨別柴燒與鹽釉燒的差異,除了動腦筋想外,也要用眼睛「看到」顆粒、光澤與色彩的變化、更要我們試著用手指「觸摸」茶杯,身體的感受陶器蘊含的觸感。平庸如我彷彿感官已經麻痺,怎麼看都是霧裡看花。

這種感受力,其實是原本存在我們的身體感官裡,只是現代人慢慢忘了用身體去感覺事物。

李懷錦提到,日本不同流派風格陶藝大師的作品,都是在當地的風土人物與原料土壤中摸索出自身創作的形式風格。他在寶來經歷大自然劫難後,更深的體悟到這一道理。李懷錦的心得,讓我有幸一窺天人對話的可能,原來是在隱居山林中創作者每天必須身體力行的道理。這時,芳蘭姐提著桶子招呼大家用餐…

原來是廟會慶典經常用來招呼眾人的「飯湯」菜色,在勞動過後,粗茶淡飯格外有股踏實的美味。我想,食物本身的美味與否,跟食用者的身心狀態也有很大的關係。默默思考藝術家經歷劫難之後自省出對大自然謙卑、對萬物感恩惜福的態度,配著簡單的食物和同行伙伴自在熱絡交談,覺得很久沒有經驗這麼飽足、美味的一餐。

在大自然教室裡學習,呼吸

DSC03123
堅持不用農藥、不用肥料的演易山莊茶園

趁著食飽之後離開工還有一些時間,李懷錦帶著我們一行人開車上山參訪「演易山莊」。演易山莊是台灣最早開始使用自然農法栽植的茶園,至今仍堅持這一萬物共生的栽植原則。李懷錦帶領一行人走到茶園後方的森林步道,曾在國家公園實習的學生也如數家珍的一一解說這裡的植被。走進步道一小段,我們就驚豔地發現的明日葉、樹蛙、鬼面蜘蛛…聽說這裡還經常有野豬出沒…

我想,或許李懷錦之所以帶我們參訪演易山莊,正是要我們不僅僅體驗身體勞動,還能抽空在山上跟茶樹與野生動植物與一起呼吸真正的空氣,體驗自然環境與景物的寶貴。沿著山路滑溜而下,三台車有默契的都將車窗都搖下來,不時停在某處討論某個風景、植物。大自然裡處處是教室。

遠遠望著,有同伴驚呼,原來是天空有老鷹遨翔,伴我們下山。

DSC03637

回到工作現場,我們與李懷錦一同搬運、挖土、拿著十字鎬一鋤一鋤敲掉舊地基水泥,鋪上石頭,讓土地也能夠呼吸新鮮空氣。儘管是體力勞動,但對我們這些習慣辦公室與教室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體驗。每個人默默的拭去汗水,彷彿農夫努力在所屬的那一小塊土地上耕耘。

協力打造寶來窯,也學習簡單與樸實的生活美學

有人說上帝造的雙手,似乎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渴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園。跟著陶藝家李懷錦一起勞動,雖然是協助別人打造家園,卻也有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一整天跟石頭相處下來,卻也能感染到簡單、節約、樸實的美學精神。

更強烈的念頭是,學會一些利用大自然、適應大自然的建築理念之後,也開始構想自己以後該如何一磚一瓦的打造一座屬於自己、也能融入大自然的家園。

DSC03149
一起用石頭和泥土做個「有機停車場」

「以後,一定還要再來看看這個自己參與過的新寶來窯。」同行的伙伴這麼說。

走向簡單的時候,人似乎會變得很容易滿足與喜悅,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勞動的時候就是勞動,沒有的電子媒體的刺激、沒有網路資訊與焦慮,一種單純的平衡。

有機生活的另類實踐

對李懷錦而言,開拓公共關係、向他人尋求協助,似乎有種難以為情的隔閡,似是不能語,又或者是無奈風雨弄人,秀才落難才不得已拋頭露面。只有在講到陶藝、窯燒過程、作品,李懷錦難得露出有別先前靦腆的坦然神色。

李懷錦帶著三分拘謹的微笑表示,推動這個工作假期,某一方面也是想跟外界的人互動與交流,並非陶藝愛好者才能來,初衷仍是想要把自己這些年在寶來生活的心得與一些陌生的朋友分享,讓一些想要離開城市,體驗生活其實無限可能的人,也能有一個感受大自然、與萬物共存的經驗。

介紹門口的兩座自力設計的家庭污水淨化池時,他說:「我們來到這裡居住,一方面對這裡的環境也有責任,所以我們是希望盡量不要增加環境的負擔。」。李懷錦提到過去蓋舊的寶來窯的經驗,夫婦倆就構想窯的建築物外觀一定要融入當地環境,「採集當地原料,順著地形構築,能自己做的部分就盡量自己做。這種工法做出來的質感與屬於自己想要的家園,不是一般發包給別人能夠作得出來的…」。現在,為了重建新寶來窯,李懷錦、陳芳蘭夫婦仍是從老籐溪搬運石塊,土石流遺留下來的土石成為就地取材的來源,一天一天慢慢做,完成自己的「家」彷彿是一輩子的工作,隨時迎接新的想法融入。

在市區裡的房子,無不競相標榜著格局方正、生活機能、交通便捷,捷運站步行X分鐘…。然後都市人帶著在市區無法實現的欲望到鄉下買地蓋起各式誇飾鋪張的「城堡」、「莊園」。然而在李懷錦眼中,房子重要的是如何能符合自己的需求,且能融入當地的環境條件。和諧才不至於迷失自我。

我不禁想,土石流毀了寶來窯,但現在為了重建新的寶來窯,又在老籐溪堆積如山的土石中尋找建材,這或許暗示著某一種自然界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

而我們,就像是來幫忙「交工」的朋友,在寶來窯,人跟人的關係也變得很有機。

或許李懷錦老師想說的更多,但都在作品裡面。我們坐在寶來著名的愛玉店裡,牆壁上掛著他的創作:一隻活靈活現的陶魚。他的作品裡面經常表現一種期待,希望人類有一天能學會與萬物和平共存,因為保護自然環境,其實也是保存人類生存的未來。

這一點,在我來到高雄居住第三週,仍為普遍設立的「水」販賣機現象所不解與不平,而深有所感。

構思寶來窯工作假期之旅,也是希望能夠在簡單的工作勞動中,重新建立一個有機生活的概念,無形經歷一種神聖儀式才有的洗滌心靈的刺激,希望有更多人願意走出城市,走出日復一日的慣習,走出自我設限。

DSC03150
參與第一次工作假期的實踐師生、旗美社大夥伴

待在城市裡,感覺這世界不差你一個。有些地方,有些遠,但值得來一趟,即使一天也好,也足夠你我載著回憶與感動重新出發。Working Holiday不必到澳洲、紐西蘭,也不必在乎年紀有沒有符合打工簽證,在寶來窯工作假期,不分年齡、職業,每個人都是謙卑的勞動學習者。

希望有一天,寶來窯工作假期的故事,也有你。

活動訊息:

寶來窯目前仍持續重建中,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工作假期!

一、梯次:11/22(六)、11/29(六)

12/11(四)、12/20(六)、12/27落成(六)

二、時間:上午8點~下午5點

三、地點:寶來窯遊藝空間

三、費用:免費

四、招募人數:每梯次10人

五、工作內容:地基施作、搭窯棚、瓦斯窯設置、倉庫及陳列空間

整理等

六、活動安排:

08:00~08:30 集合,說明本次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

08:30~10:00 重建寶來窯勞動工作I

10:00~11:30 與藝術家座談──陶藝知性交流

11:30~12:30 流汗後的午餐最美味

12:30~14:00 午休或至寶來,聆聽在地人的人文自然導覽

14:00~17:00 重建寶來窯勞動工作II

17:00 就地解散。(解散後可自行選擇到寶來晚餐,或住寶來泡

溫泉消解疲勞,享受勞動後的香甜睡眠。)

※參加三梯次(含)以上者,寶來窯回饋12/27日陶藝創作體驗,

共享勞動成果

七、注意事項:

l 寶來窯提供:工作手套(若不習慣別人用過的,請自備)、水杯

(藝術家的茶杯很小,不習慣的請自備)、開水飲

料、午餐、護理用品

l 自備品:工作服(勿著短褲)、布鞋或工作鞋(勿著涼鞋)、遮陽

帽、工作手套、毛巾、水杯

八、報名方式:電話連絡李懷錦老師0919-871-707

(本文作者於旗美社大實習中)

田野龜蹤──菜王芫荽

他住在甘厝村,種植「芫荽」(香菜)係承襲父親的事業,當時他結婚的時候,蠻多人都笑她太太,怎麼嫁給一個種「芫荽」的,那個時候「芫荽」是菜攤合著其他菜類的贈送品,一天能賣多少錢,而現在大家都稱讚她太太有眼光……..

「卡玫基」颱風過後,由於主要的蔬菜產區受風災損傷而供貨銳減,但在各類的菜價中,最受矚目2008的新「菜王」不是「青蔥」而是「芫荽」(香菜),7月25日的批發價每公斤450元(每台斤270元)。

1488f3a0c8e782

「芫荽」(香菜)性喜 涼爽氣候,一年生草本,葉為羽狀複葉,異常嬌弱,香氣由葉子所散發。雲林莿桐、西螺(彰化 埤頭竹塘溪洲)一帶為主要產區,產期為秋天季節,播種到採收約為50天,夏季時程較長約為60-65天,收成亦較差。而農曆七月份是傳統的淡季,因為農曆七月是「鬼月」,結婚喜慶的外燴「辦桌」或是飯店的喜宴相對減少許多。

由於近十餘年來台灣本土意識的崛起,高級飯店、餐館均大量採用本土菜餚(古早味),甚至躍上國宴的舞台。而傳統的菜餚中「芫荽」(香菜)更是不可或缺的要角,尤其是羹類小吃,「芫荽」(香菜)在色、香、味均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不過,在20年前的傳統菜攤中「芫荽」(香菜)和青蔥,往往是菜販在結帳後隨手一把贈送給家庭主婦的「小菜」,而如今「青蔥」、「芫荽」卻分別登上「菜王」的寶座。在西螺莿桐地區承攬大多數「芫荽」(香菜)通路的「菜頭」,用他自身的經驗,描述他經營的辛苦。

他住在甘厝村,種植「芫荽」(香菜)係承襲父親的事業,當時他結婚的時候,蠻多人都笑她太太,怎麼嫁給一個種「芫荽」的,那個時候「芫荽」是菜攤合著其他菜類的贈送品,一天能賣多少錢,而現在大家都稱讚她太太有眼光,他不自覺地大笑起來!

聊著聊著,他就提起昨天(7/26)結婚的台灣首富郭台銘,婚宴菜餚上使用的「芫荽」就跟他有關(首富一定要配菜王)。不過他說「芫荽」價格這麼高,只有像他這樣已經經營了三十年的老菜販,熟識全省各地批發商,才有辦法賣得出去,不然「有行無市」,很快就會降下來,尤其過幾天就是七月(鬼月)了。

而他所載來的一群農友,正快速又有秩序地在「芫荽」田埂上覆蓋黑色塑膠網,兩旁加固ㄇ字型鐵箍,以防止強風掀起,聽不到有人指揮或發號命令,但農友們個個動作敏捷,默契十足。

7月27日(日)下午五點出頭,雲林莿桐、西螺刮起強風,濁水溪的揚起陣陣沙塵,灰矇矇地壟罩西螺與莿桐地區一帶。不過,在六點二十分左右,太陽忽然露出臉來,映照出難得的雙虹景象(外圓稱為霓,內圓稱為虹),而完整的霓虹在六點四十分隨著夕陽一起消失。

1488f3a446ddef
難得的雙虹景象

這是四月到雲林莿桐工作後,最閒散的一天,竟然是拜鳳凰颱風之賜啊!

(本文轉載自「阿達碼」部落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