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回首,凝結悲傷:六龜鄉莫拉克風災徵文、攝影記錄

期待六龜在地人、出外子弟,甚至旅居六龜的朋友投稿,讓影像與文字帶領大家回望巨災,使創作者與閱聽人都在過程中得到陪伴六龜重新出發的動力。

勇敢回首,凝結悲傷:六龜鄉莫拉克風災徵文、攝影記錄
( 圖/ 郭雅倫。六龜的甜根子草今年繼續綻放 )

六龜山城的十一月,一個飄著細雨的早晨,在新發部落的重建辦公室前,六龜鄉觀光休閒協會的秘書王怡雯認真地貼著海報,順便用她開朗的大嗓門向大家邀稿:「拜託大家,給我投一篇啦!妳不是會寫文章嗎?你也是,交張照片來!」

莫拉克風災過了一年半,卻仍然是六龜生活中無法忘懷的事件。即使人們噤聲不願談論,穿梭於荖濃溪畔的砂石車仍然提醒大家,「重建」,依然是目前六龜鄉的重要主題。

有鑑於此,設於寶來社區的六龜鄉觀光休閒協會舉辦了「八八回憶錄-徵稿活動暨災前、災後發現六龜之美攝影展」,想藉由徵文徵影活動,把八八風災帶來最沉重的痛留在凝結的光影中,也讓文字敘說的過程療癒鄉民受傷的心靈。

王怡雯表示,八八風災對整個六龜鄉影響實在太巨大,鄉民不僅蒙受財產的損失,許多寶貴生命的消逝,更是大家心中永遠的遺憾。為了讓大家有紓解壓力之管道,也為了讓這段回憶成為未來的信心,特地舉辦本次活動。「我們希望以後的子孫,能夠了解這次大家是怎麼面對莫拉克風災的,也希望這個回顧的過程,能讓六龜鄉重建的路可以更寬闊更綺麗。」

本活動歡迎六龜在地人、出外子弟,甚至旅居六龜的朋友投稿,讓影像與文字的敘事帶領大家回望巨災,使創作者與閱聽人都在過程中得到陪伴六龜重新出發的動力。

作品請寄:六龜鄉觀光休閒協會 電話:07-6883088

高雄縣六龜鄉寶來村中正路128-30號。

email:linda30601@yahoo.com.tw

hsoho

魚,釣竿,魚源─六龜重建啟示

每個人都想多吃魚,但卻很少人發現魚園有損毀,需要精心復育才會回到原來的狀況。面對各社區複雜沉重問題,李懷錦認為,重建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每個人身上,畢竟,災難只是放大了原本潛藏的問題。

「有人說要給他們魚吃;有人說不如給他們釣竿教他們抓魚;有人說給了釣竿卻沒有魚可以抓,其實,復育魚源才是最重要的,可是那是最緩慢最辛苦的。」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李懷錦如此形容災區重建

災區農業如何重生?

六龜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是務農,這裡是有名的金煌芒果發源地,還有可口的蓮霧行銷全台灣,八八風災過後,許多農民的土地損失慘重,雖有津貼慰問,但微薄的金額根本不足以支持農地的重建。荖濃村的一個阿伯說,他房子沒倒,也沒被水淹,更算不上政府定義的災民,但土地卻被沖毀大半,因為像他這樣的農民太多了,政府對於這種情形根本無能為力,也沒有對應政策,他想乾脆放棄耕種。

農會有一筆針對農業重建的經費,藉此開了許多有機農業產銷班,報名踴躍。但許多人上完課後,仍對未來茫然;即使對於有機農業充滿嚮往,但是水果要做有機本質上就很困難,做了也不知道成功率是多少。即使成功了也不知道銷路在哪裡,一切的變數都讓農民心有餘而力不足,義賣和重建並沒有必然和持久的關係,消費者愛買災區農產的心態很快就會隨時間而逝了,那接下來的生活又該如何呢?

道路搶通之後?

六龜鄉沿著荖濃溪畔發展,八八風災來時,所有連接溪畔的重要橋梁都被沖垮,所以鄉內最快速也最顯著的重建工作就屬沿著河堤而建的便道了。新鋪的柏油在太陽的照射下閃閃發亮,這些便道在乾涸期當然通行無礙,但是當地人害怕的是雨季一到,這些路恐怕還是非常容易被淹沒、消失。

每每詢問鄉公所何時會有正式的橋墩,主管機關卻從未有明確的答案。致電多家承包公司,想知道各路段的完成期程,對方也總是語焉不詳地含糊帶過。風災時,被大水沖刷而下的砂石依然佔據著河道,砂石車一輛輛地在河床上載運砂石,疏浚的時程卻被精準地控制著因為,要維持市場上的砂石價格,就不能太快把泥沙都運到市場上,遠方有更大的利益糾葛在操控計算著。


疏浚與砂石利益之間的糾葛,恐怕仍是難以言明的問題。上圖攝影/廖建瑋,下圖攝影/鐘聖雄

IMG_7446 

危險區域劃定的弔詭

即使主要縣道都修復得差不多,但是鄉道卻還維持災後的模樣,只是被卡車勉強壓出一條平路。

被鄉道連接的不老溫泉觀光區位於新發村,剛好在新開部落路段的後面。新開部落風災時遭土石掩埋,因而上了各媒體頭條,但除了新開部落外,新發村大致上並沒有太大的災害。半年後,新發村成為是否該畫定為「特定區域」的爭議點,因為討論未決,所以修路工程乾脆全數停工,鄉道全部維持原狀。

由於道路行駛不便,沒有旅客上門,業者沒有生意,許多在飯店餐廳工作的當地人眼看馬路不通,必須外出找工作,因此萌生搬入平地永久屋的念頭,重新開始生活。然而,這些人往往因房屋並未損壞,所以不符合申請永久屋資格,而唯一入住永久屋的入場券,就是原住處被畫定為「特定區域」,所以在原鄉沒有資產的,反而渴望被劃入特定區域,這樣就可以換得一棟大愛村的房子

但對於業者來說,被畫為危險區域等於是被斷了生路,政府不可能再撥經費修復「特定區域」道路,只希望將特定區域內的人為活動降到最低。許多世代經營溫泉的業者將畢生的積蓄,全部投資在旅店或山莊上,要放棄所有資產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業者們聯合起來,堅決反對特定區域劃定

業者和當地人各持立場引爆衝突。最後雖然因為業者的施壓,使得特定區域畫定政策有所改變,道路的修復也產生契機,但當地人分歧的意見並沒有獲得消解,觀光業的重建更是遙遙無期


通往新開村的道路(攝影/廖建瑋)


不老溫泉區蕭條的街景(攝影/廖建瑋)

觀光是其他產業的火車頭

反觀寶來村同樣以溫泉聞名,也同樣面臨劃定「特定區域」的爭端,但經營有成的寶來社區發展協會,在這次災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及時團結、整合在地意見,讓當地人共同想像未來的路該怎麼走下去。寶來原本就是交通部推廣觀光的重點,比別的地區享有更多行政資源,他們決定不放棄這塊土地,有志一同地否決了「特定區域」的劃定

寶來村的觀光資源較新發村豐富,夏季時有熱門的荖濃溪泛舟,冬季有竹林休閒農業區的賞梅季,又在南迴公路的重要幹道上,旅人總會在此歇腳,所以各種產業,都因為觀光客的光臨而有了收入,農產品也更容易賣出。當地人明白「觀光帶動其他產業」的道理,所以都想要在這塊土地上繼續生活。

社區發展協會暫時轉為重建協會,每週四大家聚在一起開會,分享資訊和討論議題。即使荖濃溪面目全非,泛舟幾乎不可行,山區的道路也柔腸寸斷,但是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對未來感到樂觀,很多業者甚至已經接到老顧客的預約電話。


寶來的泛舟中心(攝影/廖建瑋)


寶來地區山巒處處崩塌(攝影/廖建瑋)

IMG_7432
儘管寶來已有共識,要重振過去觀光榮景,但相關交通、行政資源能否配合,仍值得持續關切。圖為仍陷在土石堆中的新寶來飯店。攝影:鐘聖雄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的目的

究竟是趕快給魚餵飽他們重要,還是為他們上課,教給他們很多技術再讓他們自求多福?

每個人都想要多吃魚,但卻很少人發現魚園有損毀,需要精心復育才會回到原來的狀況。李懷錦說,面對各個社區複雜而沉重的問題,他認為重建工作最重要的還是回到每個人身上,畢竟,災難只是更放大了原本就潛藏的問題罷了

六龜重建關懷協會希望,各個村落都可以因為這次的災難而活絡起來,能更自主地思考社區的未來方向。每週出刊的「荖濃溪望」就是一份讓居民看見彼此的社區報紙。

當然,路還長著呢。

(本文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學生、大學新聞社成員)

以社造協助重建─六龜社區志工隊長李婉玲專訪

八八水災重創六龜地區,以下由生命力新聞網的記者,電訪六龜寶來社區的志工隊隊長李婉玲,受訪者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與關懷弱勢的社區工作,八八水災後投入救災行列,現為關懷重建協會的成員之一。

被八八水災重創的六龜地區,如今災區災民的生活狀況情形外界鮮少瞭解,以下由生命力新聞網的記者,電訪六龜寶來社區的志工隊隊長李婉玲,受訪者災前即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與關懷弱勢的社區工作,八八水災後便投入救災行列,現為關懷重建協會的成員之一。

以下文章由李婉玲口述,林宣佑採訪整理

L1010026

記者:

想請教六龜地區災民現在的生活狀況? 就當地安置情況而言,哪些問題是急需改善的?災民目前的身心靈狀況?

李婉玲:

目前生活該有的都有,三餐、睡眠都不是問題,只是村民心裡多了許多擔憂的事情;畢竟前些日子還在颱風季,當晚如果有打雷、下小雨或是停電,大家都恐慌地睡不著,深怕還有下一波的災難,可能是水災、土石流,甚而山崩;有人因此不敢回家,選擇住在親戚家裡面。

六龜地區  無處可就業

目前六龜的觀光地區幾近全毀,沒有景點、沒有觀光客,各個商店都無法營業;再者如溫泉源頭遭土石流沖刷,失去水源的溫泉,溫泉業者也無計可施;昨日(10月22日)寶來災後重建委員會開會時提起,政府曾承諾會清理溫泉頭,災情發生至今已達兩個月之久尚未兌現,行政體制如果沒有具效率的變通方法,可能這個計劃會無疾而終,清理之日遙遙無期,溫泉問題也就無法根治。

政府提供的災區業者貸款方案也沒有順利實施,縱使已宣布有優惠方案,銀行卻沒有收到相關資訊,貸款仍需依照舊有形式,顯然是方案沒有向下徹底實行。業者借不到錢,重建產業就需要更多時間,最後又影響到現有的就業機會。

再加上六龜的景點都不見了,餐廳、住宿、泛舟業者無法繼續營業,業者無法繼續營業,就無法找人工作,連帶影響到災區村民的工作生計,青年人口紛紛失業。

目前六龜地區已經沒有工作機會讓青年掙錢養家,他們只好離開家鄉,出外工作。 例如我所開的花店,沒有客人上門,就無法繼續營業。但為了家庭生計,還是得工作,且一但開店,東西一定要作好完全準備,但花卉壽命短,沒人買就得扔掉。

為尋工作紛紛外出  部落只剩老人小孩

為了家庭生計,青年人口紛紛到外面工作賺錢活口,留下一家老小在組合屋。年長者心中掛念著祖靈地,擔心未來是否能再回到故鄉、也操心遠在外地工作的兒女,內心充滿對家人的不捨與對大自然反撲的無奈。

一個家庭不能只有老人與小孩,萬一有人生病,那誰能夠負責照料?

生活一樣得過  內心卻充滿恐懼

我想,經過一個這麼大的震撼,一定都在每個人心中烙下恐慌,擔心下一步怎麼走、不知道未來會如何…。所以我認為,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長時間的輔導,例如政府單位應派專業人士過來作長期的駐點關懷,並且為心理長期復健活動作出宣傳,以確保每個災民都能受惠,也需要作出心理復健的解釋宣導,讓大眾都撇除心理治療的錯誤認知。

記者:

志工在目前協助的災後重建工作有哪些呢?

李婉玲:

我原本是寶來社區發展協會的成員,我們對於社區營造已經有六、七年了,主要致力於社區總體營造、關懷弱勢、單親小孩、老人家、外籍人士等,都是希望讓自己的社區更加健全。

這一次八八水災後,我們便投入救災的行列。先是在全村撤離時派遣社區巡守隊留守,後來又到旗山救災中心成立寶來聯絡中心,負責協助社會處和服務災民、聯絡村民回家等。 要讓社區先有活力先動起來。

目前我們有個尚在規畫的「社區工坊」計畫,藉由販賣、展示、傳授特殊的手工藝品來建構工坊,一方面是替村民為了寶來這個觀光地區作恢復活動、讓觀光社區開始做準備,二方面希望各個社區彼此間能互相串連,讓社區快點動起來。至少讓社區內的居民們覺得這裡還有生機,有希望、有動力。

「社區工坊」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家鄉作重建的過程,中心目的在於重建,非商業性質取向,目前尚在籌備。

計畫內容大致上可以分作二大方向,第一,以現有的資源作出經驗的傳授,例如有人精通手工藝技術,便可提供村民們相關資訊,開班授課,經驗分享。第二則是設計課程,邀請有興趣的村民來上課,例如目前正在計畫當中的陶藝課程,提供給大家一個學習的地方。

只是目前尚在籌備,未來如能將業務擴展,提供作品給觀光業者使用,如提供手工藝餐具給餐廳業者、手工門牌給店面做裝潢等有商業價值,是最好不過的。社區工坊分階段實行,先從小規模做起,首先考慮到的是將社區帶動起來,將寶來各地區的社區工坊特色作出串連。

記者:

就您本身的想法,高雄政府所規劃的安置措施,有和災區災民以及志工團體做出良好的溝通嗎?如何保持意見的交流?

李婉玲:

目前選擇永久屋的地點是一個問題,因為村民討論決定的地點,政府不一定會答應,因為還必須要考量到環境生態問題等。況且,村民在整合意見上仍有困難,如何統一大家的意見也是目前的問題之一。

災區的問題還是很多,例如我現在所居住的寶來檨仔腳上方的建山二橋,前陣子午後一場雨,土石流再次淹入民宅,規模比八八水災還嚴重,距離上次的大災難後又來一次災害,水淹民宅。若重建措施沒有好好實行,就是政府的二次傷害。

政府應協調好各部門  投注更多心力

政府應整合各個部門,互相推託絕對不利於搶救,例如維護公路權責公路局、治水問題只交給河川局、上游部分又需找原民會、林務局、水保局等,公家單位應作好調查、溝通和協調好各個部門的工作才是。

一條溪流疏濬需要民眾每個單位詢問追蹤,這一點讓我既煩惱,又生氣,因為單單只靠民間力量絕對有限,我們沒有專家學者的專業能力。希望政府能多增加人力與投入心力來重建與救災,當然,能力是最重要的。

我們知道鄉公所人手不足,導致裡面人人都很辛苦,但是行政效率卻相當有限,例如寶來村村幹事前陣子一面協助勘災,一面申報各類災情,一個人忙的不可開交、以及建山二橋在大雨來之前鄉公所未作好防災措施,導致規模龐大的土石流再次出現。寶來鄉公所有太多事情,所以忙不過來,但站在災民的角度去想,我能夠體諒多久?

建山二橋在出現土石流之前早就通知鄉公所的人要趕快處理,結果還不是沒有作好。所以我想以後有事自己主動過去就行了,但道路交通又不是非常方便,今天剛好我去跑一趟鄉公所回來,以往20分鐘的車程我要開一小時半左右,這樣的循環真的很不利於災民。

重建講求細水慢流  一定需要長期規畫

面對災區煩重的行政工作,鄉公所工務人員的專業度與熱忱都還不夠成熟,中央應派遣更多跨部門人員來處理、協調救災重建的工作。例如災民的災後受創心理就該由相關心靈輔導團體長期進駐治療、輔導,災區的整體重建應由各類技士及學者協助規劃,行政人員不足就請中央派遣更多人力等等。災後重建是個龐大的工程,一定要有長期的策畫及措施,才能達到該有的效果。

希望大家都能把事情作好,大家一起努力!

DSCF4202

工作假期–重建寶來窯

有人說上帝造的雙手,似乎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渴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園。跟著陶藝家李懷錦一起勞動,雖然是協助別人打造家園,卻也有股成就感油然而生…

緣起 今年7月中旬的卡玫基颱風重創高屏地區,其中甲仙六龜山區在短短不到兩天的時間降下近千毫米的雨量,承受大量雨水的山坡地在缺乏植被保護之下,混著大量土石崩落,諸多山區道路至今11月仍有多處必須仰賴便道通行。寶來位於六龜鄉連接桃源鄉的要衝,也是南橫公路進入山區的入口。

寶來山區的民眾在驚嚇倉皇中連夜撤出,其中一戶便是1994年從台北遷居寶來的陶藝家李懷錦、陳芳蘭夫婦。而這一次的土石流,帶來是毀滅性的結果,整個「寶來窯遊藝空間」工作室被老籐溪暴漲的溪水與土石連根拔起,不留片瓦的帶到荖濃溪中。

971119-dsc03108-360.jpg
陶藝家李懷錦

這次李懷錦已是第三次著手重建被土石流沖毀的家園,雖然李懷錦自嘲是台灣唯一被土石流追著跑的陶藝家,卻也是入選全台灣十大經典窯燒的陶藝工作者,默默在上千度的窯燒中,賦予土石寶石般的光澤。除了災難來時附近居民熱心照應協助讓李懷錦滿懷感激,李懷錦亦不願就此離開寶來,反而更堅決在更這塊土地扎根。

除了精神上的支持外,地方人士更提出實質協助並推廣窯燒工藝的構想,因而合作規劃出一個「寶來窯工作假期」計畫,預計每隔十天一次的工作假期計畫,協助李懷錦重建家園、重建寶來窯。11月的週日早晨,實踐大學觀光系師生與旗美社大伙伴在偉琦老師帶領下,來到寶來陶藝家李懷錦老師的家中進行首次工作假期實作。

DSC03097
實踐大學觀光系瑋琦老師(左)

在李懷錦稍作說明工作內容後,一行人沿著河邊小徑緩緩步行,通過土地公廟口來到河邊。一開始的工作是採集石頭用以鋪設地面,在搬運石塊之前,我們看到滿山遍野堆積的土石…李懷錦描述7月17卡玫基颱風當天驚險的過程,家裡到工作室步行不到五分鐘的時間,當土石流從老藤溪撲天蓋地順流而下時,李懷錦只能帶著太太跟女兒先行避難,至於工作室,等到風雨稍歇,工作室跟所有的作品與藏書全部付諸東流。

DSC03106
「土石就從那邊沖下來…」李老師一邊比畫,一邊說

災後的體悟,更堅定走向自然

李懷錦萬萬沒想到自己成日捏製陶土與泥土為伍,座落山林的工作室與燒窯卻接二連三在風災中遭土石覆沒。

第一次、第二次的災難,李懷錦曾經一度怨懟老天爺的不公,到了第三次,也就是今年七月的卡玫基颱風帶來的土石流又將燒窯與工作室沖毀,而且這次受災近乎全毀,幾乎沒有重建的可能。在下游找到一些碎片殘簡時,李懷錦突然有種頓悟,李懷錦體認到自己除了創造陶藝,除了每天與土火對話之外,對這個環境,還有責任未了。土石流是老天爺給的啟示。歷經三次土石流災難的洗禮,讓李懷錦體會到人必須跟土地、自然環境對話,這不是天災,是一個人禍…

「我相信,一次、兩次、三次、土石流找上我,我相信其中必定有他的意義所在。」一向講話溫柔的李懷錦語氣堅定的說。現在李懷錦構思新的寶來窯要如何重建,充滿希望的擘劃未來:「這裡未來要挖一條生態溝,讓人的住所裡也有小動物棲息的空間……門口這裡留著坑洞以後就是瓦斯窯的位置…」
窯燒、食飯與做人

午間稍作休息,李懷錦回答學生的提問時,隨手便拿起桌上的杯子開始講述鹽燒與柴燒的差異,描述陶藝品的時候,他誠懇親切的說明讓我這個即便未曾接觸對陶藝窯燒的門外漢,也能感受到杯子裡藏著李懷錦濃厚的情感。

李懷錦要我們試著辨別柴燒與鹽釉燒的差異,除了動腦筋想外,也要用眼睛「看到」顆粒、光澤與色彩的變化、更要我們試著用手指「觸摸」茶杯,身體的感受陶器蘊含的觸感。平庸如我彷彿感官已經麻痺,怎麼看都是霧裡看花。

這種感受力,其實是原本存在我們的身體感官裡,只是現代人慢慢忘了用身體去感覺事物。

李懷錦提到,日本不同流派風格陶藝大師的作品,都是在當地的風土人物與原料土壤中摸索出自身創作的形式風格。他在寶來經歷大自然劫難後,更深的體悟到這一道理。李懷錦的心得,讓我有幸一窺天人對話的可能,原來是在隱居山林中創作者每天必須身體力行的道理。這時,芳蘭姐提著桶子招呼大家用餐…

原來是廟會慶典經常用來招呼眾人的「飯湯」菜色,在勞動過後,粗茶淡飯格外有股踏實的美味。我想,食物本身的美味與否,跟食用者的身心狀態也有很大的關係。默默思考藝術家經歷劫難之後自省出對大自然謙卑、對萬物感恩惜福的態度,配著簡單的食物和同行伙伴自在熱絡交談,覺得很久沒有經驗這麼飽足、美味的一餐。

在大自然教室裡學習,呼吸

DSC03123
堅持不用農藥、不用肥料的演易山莊茶園

趁著食飽之後離開工還有一些時間,李懷錦帶著我們一行人開車上山參訪「演易山莊」。演易山莊是台灣最早開始使用自然農法栽植的茶園,至今仍堅持這一萬物共生的栽植原則。李懷錦帶領一行人走到茶園後方的森林步道,曾在國家公園實習的學生也如數家珍的一一解說這裡的植被。走進步道一小段,我們就驚豔地發現的明日葉、樹蛙、鬼面蜘蛛…聽說這裡還經常有野豬出沒…

我想,或許李懷錦之所以帶我們參訪演易山莊,正是要我們不僅僅體驗身體勞動,還能抽空在山上跟茶樹與野生動植物與一起呼吸真正的空氣,體驗自然環境與景物的寶貴。沿著山路滑溜而下,三台車有默契的都將車窗都搖下來,不時停在某處討論某個風景、植物。大自然裡處處是教室。

遠遠望著,有同伴驚呼,原來是天空有老鷹遨翔,伴我們下山。

DSC03637

回到工作現場,我們與李懷錦一同搬運、挖土、拿著十字鎬一鋤一鋤敲掉舊地基水泥,鋪上石頭,讓土地也能夠呼吸新鮮空氣。儘管是體力勞動,但對我們這些習慣辦公室與教室的人來說都是一種新的體驗。每個人默默的拭去汗水,彷彿農夫努力在所屬的那一小塊土地上耕耘。

協力打造寶來窯,也學習簡單與樸實的生活美學

有人說上帝造的雙手,似乎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夠按照自己內心的渴望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園。跟著陶藝家李懷錦一起勞動,雖然是協助別人打造家園,卻也有股成就感油然而生,一整天跟石頭相處下來,卻也能感染到簡單、節約、樸實的美學精神。

更強烈的念頭是,學會一些利用大自然、適應大自然的建築理念之後,也開始構想自己以後該如何一磚一瓦的打造一座屬於自己、也能融入大自然的家園。

DSC03149
一起用石頭和泥土做個「有機停車場」

「以後,一定還要再來看看這個自己參與過的新寶來窯。」同行的伙伴這麼說。

走向簡單的時候,人似乎會變得很容易滿足與喜悅,吃飯的時候就是吃飯,勞動的時候就是勞動,沒有的電子媒體的刺激、沒有網路資訊與焦慮,一種單純的平衡。

有機生活的另類實踐

對李懷錦而言,開拓公共關係、向他人尋求協助,似乎有種難以為情的隔閡,似是不能語,又或者是無奈風雨弄人,秀才落難才不得已拋頭露面。只有在講到陶藝、窯燒過程、作品,李懷錦難得露出有別先前靦腆的坦然神色。

李懷錦帶著三分拘謹的微笑表示,推動這個工作假期,某一方面也是想跟外界的人互動與交流,並非陶藝愛好者才能來,初衷仍是想要把自己這些年在寶來生活的心得與一些陌生的朋友分享,讓一些想要離開城市,體驗生活其實無限可能的人,也能有一個感受大自然、與萬物共存的經驗。

介紹門口的兩座自力設計的家庭污水淨化池時,他說:「我們來到這裡居住,一方面對這裡的環境也有責任,所以我們是希望盡量不要增加環境的負擔。」。李懷錦提到過去蓋舊的寶來窯的經驗,夫婦倆就構想窯的建築物外觀一定要融入當地環境,「採集當地原料,順著地形構築,能自己做的部分就盡量自己做。這種工法做出來的質感與屬於自己想要的家園,不是一般發包給別人能夠作得出來的…」。現在,為了重建新寶來窯,李懷錦、陳芳蘭夫婦仍是從老籐溪搬運石塊,土石流遺留下來的土石成為就地取材的來源,一天一天慢慢做,完成自己的「家」彷彿是一輩子的工作,隨時迎接新的想法融入。

在市區裡的房子,無不競相標榜著格局方正、生活機能、交通便捷,捷運站步行X分鐘…。然後都市人帶著在市區無法實現的欲望到鄉下買地蓋起各式誇飾鋪張的「城堡」、「莊園」。然而在李懷錦眼中,房子重要的是如何能符合自己的需求,且能融入當地的環境條件。和諧才不至於迷失自我。

我不禁想,土石流毀了寶來窯,但現在為了重建新的寶來窯,又在老籐溪堆積如山的土石中尋找建材,這或許暗示著某一種自然界循環、生生不息的道理。

而我們,就像是來幫忙「交工」的朋友,在寶來窯,人跟人的關係也變得很有機。

或許李懷錦老師想說的更多,但都在作品裡面。我們坐在寶來著名的愛玉店裡,牆壁上掛著他的創作:一隻活靈活現的陶魚。他的作品裡面經常表現一種期待,希望人類有一天能學會與萬物和平共存,因為保護自然環境,其實也是保存人類生存的未來。

這一點,在我來到高雄居住第三週,仍為普遍設立的「水」販賣機現象所不解與不平,而深有所感。

構思寶來窯工作假期之旅,也是希望能夠在簡單的工作勞動中,重新建立一個有機生活的概念,無形經歷一種神聖儀式才有的洗滌心靈的刺激,希望有更多人願意走出城市,走出日復一日的慣習,走出自我設限。

DSC03150
參與第一次工作假期的實踐師生、旗美社大夥伴

待在城市裡,感覺這世界不差你一個。有些地方,有些遠,但值得來一趟,即使一天也好,也足夠你我載著回憶與感動重新出發。Working Holiday不必到澳洲、紐西蘭,也不必在乎年紀有沒有符合打工簽證,在寶來窯工作假期,不分年齡、職業,每個人都是謙卑的勞動學習者。

希望有一天,寶來窯工作假期的故事,也有你。

活動訊息:

寶來窯目前仍持續重建中,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加入工作假期!

一、梯次:11/22(六)、11/29(六)

12/11(四)、12/20(六)、12/27落成(六)

二、時間:上午8點~下午5點

三、地點:寶來窯遊藝空間

三、費用:免費

四、招募人數:每梯次10人

五、工作內容:地基施作、搭窯棚、瓦斯窯設置、倉庫及陳列空間

整理等

六、活動安排:

08:00~08:30 集合,說明本次工作內容及注意事項

08:30~10:00 重建寶來窯勞動工作I

10:00~11:30 與藝術家座談──陶藝知性交流

11:30~12:30 流汗後的午餐最美味

12:30~14:00 午休或至寶來,聆聽在地人的人文自然導覽

14:00~17:00 重建寶來窯勞動工作II

17:00 就地解散。(解散後可自行選擇到寶來晚餐,或住寶來泡

溫泉消解疲勞,享受勞動後的香甜睡眠。)

※參加三梯次(含)以上者,寶來窯回饋12/27日陶藝創作體驗,

共享勞動成果

七、注意事項:

l 寶來窯提供:工作手套(若不習慣別人用過的,請自備)、水杯

(藝術家的茶杯很小,不習慣的請自備)、開水飲

料、午餐、護理用品

l 自備品:工作服(勿著短褲)、布鞋或工作鞋(勿著涼鞋)、遮陽

帽、工作手套、毛巾、水杯

八、報名方式:電話連絡李懷錦老師0919-871-707

(本文作者於旗美社大實習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