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回家了?桃源鄉建山村返鄉記

爬上一條長坡道,轉個彎,來到建山村,所見住屋大致完好,後山有大片土石崩落,顯見是危險地區。電力已經恢復,打開水龍頭沒有水,煩惱開始了,村人說:「沒有水要吃什麼?也不能打掃。回來要幹什麼?」

山上可以回去了嗎?

10月初,同為安置桃源鄉高中村及建山村民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已傳出要讓村民返鄉重建家園的消息,根據著急的村民透漏,這段期間陸續的、臨時性的會議,已讓他們無法再相信政府,感覺一切都是不明確的承諾。自9月初,不斷承諾讓他們可以半年後再回家的政府,現在就要他們回家。

建山村民已提出多項具體的回家堪慮問題,由陸軍軍官學校中的「八八災民黃埔之家自治會」整理,其中刻不容緩的,如列:

(1) 飲水問題:自來水水壓過小,水塔太小,無法送水,無法滿足生活機能需求。山泉水不乾淨,只要一下雨就會更混濁,至生活無法使用。

(2) 就學問題:天氣不穩定,一遇颱風警報就要徹,國小學生上課時間受到限制。現在的道路是只是搶通,若遇到颱風、下雨,路一定會不通,國小學生要怎麼在下山。現在國中小學生被安置在天台山上,家長要怎麼處理每天通車接送。

(3) 農作物:建山村民以農維生,因莫拉克颱風,農地被沖毀,更不能說種植農作物,村民回去能做甚麼,沒有工作又沒有收入,往後的生活怎麼辦。

(4) 交通:雖說路已通,但是沒有交通車。

(5) 醫院:鄉內的衛生所都已暫時遷下山,萬一村民有緊急狀況,要去哪裡就醫,若再遇到道路不通,延誤了就醫,誰要負責。

(6) 行政:桃源鄉公所早已遷到旗山,回去山上的村民若要辦事,要從山上下來,沒有交通工具的村民要怎麼辦。

(7) 安全:公部門是否真正走過每一個危險的區域,建山村後山的下陷處,有潛在的危機,是否有顧慮到安全問題。現在是有條件性的安全,如果村民回去,又有颱風需要撤離,還要再搭一次直升機嗎?

(8) 心靈重建:對水災所帶來而遲遲揮之不去的陰霾,須做身心靈上的慰藉及復健。

政府對於返鄉的承諾

10月12日,原民會於燕巢鳳雄營區舉辦的「安全評估說明會」中(會議記錄請點選這裡),上至原民會,下至高雄縣政府及鄉公所,關於回家的議題,對著桃源鄉高中村及建山村民,做了相當程度的口頭承諾:

谷縱處長:

縣政府原則上,路通、水電有了,就會讓居民回家重建,並提供就業機會(向原民會申請)。建山與高中,預計19號請大家回家重建。

徐副主委:

大部分環境都還好,有些部份需要整治

桃源鄉鄉長

桃源有問題的,隨時找我!

徐副主委

對於大家何時可以回家去,縣府有沒有一個整體的計畫或想法?

黃科長

大家都在等政府的立場,等公路局把路搶通。我們也會配合原民會補助的經費,與鄉公所協調,作自來水的修復。

我們一定要等有水、有電,才會請各位回去山上,而且是保證安全的地點。在這之前,政府也不會強迫各位回山上去,畢竟我們還要照顧各位的生活起居。至於後續的野溪整治、道路修復這些工作,縣長上上禮拜已經到勤和去了,針對整治,已經與各局處對地方作修復,陸續會談。

如果是水保局的工作,也請他們作修復。也有與自來水公司聯繫,包括鄉長剛才提出的問題,也請之進入作修復。

在政府信誓旦旦的承諾後,10月15日由高雄縣政府發出了「高雄縣莫拉克風災安置中心返鄉計畫」,確定在10月18-19日,要送建山與高中兩村的族人回家,連同學校教育也轉回原區就讀,還不知山上水電狀況的村民,也只好收拾行李,返回家鄉。

但是,山上的水電,真的來了嗎?

10月18日建山村民返鄉記

今日(10月18日)是高雄縣政府決議讓桃源鄉高中村、建山村人返鄉重建家園的第一天,早上7點開始,安置於鳳山陸軍軍官學校、燕巢鳳雄營區的村人陸續辦理返鄉手續,據高雄縣政府社會處統計,今天共計176人返鄉,包含自行開車及搭乘巴士者。預計19日也有100多人返鄉。

10月15日,高雄縣政府社會處對村民表示,18、19日將協助兩村所有村人返鄉,若不願返鄉者,可自行在外租屋。

整個返鄉流程,由社會處負責返鄉手續的辦理,另請紅十字會及中華溝通分析協會協助清點宿舍。備有長榮貨車載運行李及物資,無交通工具的村民則搭乘大型巴士。以下是記者跟隨陸軍軍官學校的建山村人返鄉的紀錄。

981019-jianshanmo-400.jpg
擔心爸爸的摩托車裝不下這些行李的小一男孩


(左)村人將所有家當堆上貨車(右)還沒辦理返鄉的村人默默地看著社會處的資料


(左)帶著大家唱聖歌的荖濃村人(右)村人認真地唱著聖歌


出發前的祈禱

約至9點,於陸軍軍官學校F棟,出發前由一荖濃村人帶著大家唱頌聖歌,棟長陳建成聚集村人做行前說明,高雄縣政府原民處處長谷縱˙喀勒芳安、社會處處長吳麗雪及八八水災黃埔之家自治會執行長張瑞雄致詞。

谷縱處長:

我們真的沒辦法掌握我們的未來,每次要大家回去都有颱風,我都很擔心。今天早上5點多,我一直看新聞,20日以後,預估會有雨。還是擺在上帝那邊,給我們力量,家給我們力量。我也許無法完全解除你們的痛苦,但是盡量降低我們的痛苦,重建還是靠自己。我今天會跟大家上去,看看還有什麼漏掉的,我們再想辦法跟相關單位處理。

吳處長:

我知道你們回家很擔心,包括沒有工作、沒有水、孩子讀書等等,統統解決了!祝大家一路放心。

未來社會處會跟大家在一起,所以我們還是會到山上去跟大家一起工作,因為還有一些家園、社區、產業重建的工作,都需要大家一起討論。所以我們先回山上去,縣長已經上去看過,都沒有問題,才邀請大家可以回家了。未來一、兩年,縣政府會有團隊陪伴大家,希望透過共同合作,爭取一些預算與經費,幫助社區做得更好,讓每一個家庭生活得更好。

張執行長:

我的作法很簡單,不用說太多,我陪你們回去。用行動來去做,我覺得比較實際。

陸軍軍官學校特別給每位返鄉村人陸軍上校軍徽,樓長陳建成特別領了190個,小孩子也有。他說:「最後照個相留念,讓他們知道我是官校畢業的!之後要回到村莊服務。」


(左)千佛山慈善基金會發放慰問金(右)村人領取餐盒以及現金


孩子們站起來看著車窗外變了的故鄉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已經與河床同高的建山二橋

將近中午,村人在六龜客運站稍停,領取麵包餐盒,以及由財團法人千佛山慈善基金會發放之1000元現金。隨即換上小型巴士,繼續走上南橫,沿途原有道路幾乎崩壞,無法行走,僅有便道通過。

大家看著窗外,說著哪裡變化了,陳建成說:「我們回去也很陌生吶,路都改變了。」路邊所見的山面,土石崩裂鬆動,陳建成補充:「政府說再來降雨量超過200、250毫米,就要我們避難,在山上能避到哪裡去,我都不敢在山上了。」只要稍大的風,就能將土石吹落。


這次下車就到建山村的路上了


來取行李的村人


建山村後山的崩塌

回到家,真的沒有水

直到,筆直地爬上一條長坡道,轉個彎,來到建山村,所見住屋大致完好,後山有大片土石崩落,顯見是危險地區。繞入幾戶人家,電力已經恢復,打開水龍頭沒有水,家裡有水的,一部分是自來水,一部分是自接山水。

沒有水,煩惱開始了,一位村人說:「沒有電還好,沒有水要吃什麼?也不能打掃。回來要幹什麼?」谷縱處長說,已經有水了,只是村人要如何接水?水從哪裡來?谷縱處長到接水管處,發現所有管線已經斷裂四處。


(左)沒有水,喝礦泉水(右)另一戶,還是沒有水


谷縱處長看見斷裂四處的管線

莫拉克災前,村人有兩個取水管道,一是自來水公司做的自來水線,二是自接遙遠的山水。據村長說明,日前他已去電詢問自來水公司,回覆是:「村內有45戶沒有繳費,最慢這個月23日沒繳費,25日就會切斷。有一些人本來就沒有接自來水,要先裝電表、申請自來水,才會有水啊。」而災前的水管都斷裂了。

然而,有一新的用水機制已經在施工了,村人楊貴金說:「鄉公所有一個一百多萬的工程,在水池那邊接山水。他們用的水管比較細。」這個水池,是12年前蓋好的,一直沒有使用、也沒有消毒。

經自治會張執行長與村長談論,「必須由包商先做好水池工程,將山水接至水池裡,才可以讓村民自行買水管接水。」但是,「這個機制必須採用使用者付費的概念,以及社區如何一起管理水的資源。」目前,討論結果是,請村長及鄉公所處理包商工程的事情,同時村人必須開始一起討論這些問題:

(1) 怎麼接水?

(2) 怎麼付費?

另外,村人反應了一個困擾:自來水太貴,災前時,自來水供應不穩定,斷斷續續,又經常半夜才有水,限時限量,所以很多人不想用,還要繳一樣的基本費,為什麼不可和電一樣給他們半價優惠呢?

雖然政府的承諾跳票了,但村民已經返鄉了,後續的問題,也只有繼續努力了!


(上左)村人聚在外面討論水事(上右)村人楊貴金說水池工程是秘書的親戚在執工

(下左)自治會執行長與村長了解水池工程(下右)村長說明中

(作者為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記者,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載)

高雄居民飲水小史

自來水可以算是「乾淨」的水嗎?這得看「乾淨」的定義為何。根據以研究污染聞名的英國人類學家瑪莉.道格拉斯的看法,清潔,是靠排除不潔而維持的。如她研究《聖經舊約.利未記》中記載著可食與不可食……

去年剛搬來高雄時,我從台南帶來的行李中,包括一只德國BRITA濾水器。不過過了幾天,這只濾水器被我鎖進不見天日的櫥櫃,取而代之的,是去五金百貨行買的20公升大水桶,從此,我也加入高雄市民「買水一族」了。記得十多年前,大一暑假第一次到高雄同學家作客,最深刻的便是旋開水龍頭,水沖激在洗手檯時沖揚而上的濃厚「自來水味」。所謂的自來水味,根據常識,是消毒過程中添加的「氯」在作祟。

加水,是因為我的經驗以及感官告訴我,加氯不好,但是氯安不安全,自來水公司沒告訴我。另一方面,我雖然加了街角加水站的水,但他是否真的是「山泉水」?我也無從查考,我只是看著上頭「RO水」、「泰山泉水」、「來自大武山」的字樣,「覺得心安」,就如此日復一日地買了。

根據報載,截至2008年,高雄的加水站數量總共有八百家之譜,這個現象背後的意義,其實不過除了口感,還繫乎深植人們腦子裡的「安全」與「潔淨」的觀念。而這安全與衛生的觀念,得拉回到約百年前的日本殖民政府在台設置水道的故事說起。

高雄水道水的起源

1895年,清廷割讓台灣予日本,來台的日本政府,面對的是一塊全然陌生的殖民地,在他們眼中,台灣的髒亂前所未見,於是,日本殖民政府聘請來自英國蘇格蘭愛丁堡的工程師W. K. Burton規畫水道,由北而南,從基隆到台南,依次築成。至於高雄,成立時間較晚。昭和十年(1935)所出版的《高雄市水道概要》記載著高雄水道的源起、興築及設施的明細:

高雄水道的設置,始於日治時期為供應高雄港築港工事的用水而起,明治43年6月,開始進行水源的勘查。當時,曾考慮高雄本地取水,北邊為壽山山麓的龍目井;南方為高雄港港口北方湧泉,但水質因富含石灰成份,硬度太高,兩個地點都遭到否決。後來,選址於距離高雄20公里的表流水。

明治44年(1911)3月,開始興工建造,於今高雄縣大樹鄉九曲堂竹子寮設取水站,取下淡水溪(今高屏溪)之表流水;在距淨水場1,708公尺的壽山設置配水池,大正二年(1913)完工。其後有增設過濾池、輸水管、水錶等增設工程。

昭和13年(1938),為因應戰時需求及配合高雄的工業發展,於距高雄10公里的大寮鄉翁公園闢建第二水源地,取用地下伏流水。

至今,這兩個水源供應了高雄市的民生用水及工業用水。

高雄市的用水隨著人口漸多、市區擴張而漸次普及,但偏遠地區狀況則較為坎坷,其中最為不便的是港外沙洲—旗津。旗津的用水,原為哨船頭到旗後的水管所配送,二戰時被炸毀。戰後,來台接收的省府派員勘查,於民國35年1月修理,5月通水。38年10月,這海底水管又被港務局清港船撞斷,供水又告停止。隔年12月修復,40年三月通水。不料,41年1月,這根水管又再次被清港船撞斷,所幸受損程度較輕,3月即修復,恢復通水。(德玉 1955:15-17)

整體來說,市區的自來水鋪設普及,比較晚鋪設自來水的地區有旗津中洲、左營、楠梓及偏僻郊區。如今,在高雄市區,旋開水龍頭、取用自來水(台語稱「水道水」)已然成為生活中再自然不過的事,因為太過方便,以至於忘了它的存在,只有在停水時,才體會得到水的可貴。

不知何故,高雄的水質在進入民國70、80年代時遭受民眾嫌棄,當民眾旋開水龍頭時,聞到的應該就是筆者82年初次來高雄時,印象極為深刻的「高雄自來水」,消毒味強,口感極差。那時,從邀我來高雄玩的同學口中得知,高雄人都去加水站買水來喝,至於洗澡、拖地的水,才會使用自來水。

加水站的誕生

高雄人買水的準確歷史點,目前無法加以確認,但根據訪談同事及其親友的說法,大約起於15年前,一開始,是某些高雄民眾赴臨近的高雄縣、屏東縣山區處取山泉水,其後,加油站紛紛設置,冠以「泰山泉水」之名,後來,更進一步號稱引入R.O逆滲透設備。

自來水的水質口感不佳、消毒味濃,成為市議員頻頻炮轟高市政府的重點,針對水的質詢案頻繁,甚至選舉時,也成為批評對手施政政績的重要標的(註一)。與此同時,政府部門也開始針對改善飲水口感,如省自來水公司(今歸自來水公司第七區管理處)於民國8年啟用「高級淨水處理廠」,水廠所在高雄縣長號稱經過處理的水「口感良好」。但民眾心存疑慮仍是事實,街頭加水站未見減少,而且花招百變。

971231-water-360.jpg
充滿類科學辭彙以說服買水民眾的高雄街角加水站說明

加水站從一開始的定點設置,到近期的加水車,有須多都標榜「泉水」、,但是根據高雄市政府公布數據,市內的八百多自來水站,所供應的有三分之二為地下水,三分之一甚至為自來水。自來水的充滿化學味,以及民眾對於加水站用水的不放心,也促成了家戶濾水器市場的勃興。但是,這些名目繁多的濾水器,濾過的是雜質,還是人們心裡的不安?

到底,自來水可以算是「乾淨」的水嗎?這得看「乾淨」的定義為何。根據以研究污染聞名的英國人類學家瑪莉.道格拉斯的看法,清潔,是靠排除不潔而維持的。如她研究《聖經舊約.利未記》中記載著可食與不可食的區辨,潔淨是一重要的判準。至於裡頭提到水的文句如下:「泉源或是聚水的池子仍為潔淨──因為這裡是活的,而且是流通生命的所在,能隨時將污穢帶走。」流動的活水是潔淨的,這和一般人的觀念相同。但如果有「異物」進入水中呢?

聖經存在的時代,可能還沒有化學消毒這種科技產品,無從區辨消毒過的水,到底能不能算得上是「乾淨」的?現實的狀況是「潔淨的各自表述」—從自來水、泉水到加水站的水,統統有人取用。不過,也可以說是我們都生活在巨大的風險世界中,取「風險最小」的作法以為之。

山泉水卡安心?

在幾種飲用水當中,有趣的是仍有少數人取用泉水飲用,如大樹鄉龍目井仍有不少高屏地區遠赴該處取水。高雄縣政府為了避免當地取用到被污染的水,想裝設自來水設備,被當地人群起反對,最後不了了之。此外,根據筆者對內惟地區居民的訪問,二三十年前,當地仍有居民會汲取龍目井的水飲用,至於洗衣服用的則是附近幾口泉水,但兩者水質是不相同的。

帶的居民曾取用龍目井湧泉為飲用水
鼓山區內惟一帶的居民曾取用龍目井湧泉為飲用水,但在自來水引進後,取水的居民便減少了。

聖經裡提到「要把潔淨的,和不潔淨的…都分別出來」只是,爭論著何為潔淨,喝那種水安全,以及人的口感,恐怕是個無法有結論的大哉問。百年前,自來水原本是為了安全及衛生而設,百年後的今天,眾人為了安全與口感而不飲用自來水。想必當時的衛生官員及自來水道工程師看到也會啞口無言吧!?

註一:中央通訊社,2008/2/29,記者陳慧真報導。

餐考文獻

德玉

1955 高雄市自來水。高市文物,1(2):15-26。

高雄市役所

1935 高雄市水道概要。高雄:高雄市役所。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