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縣府:永久屋非「分批入住」是「申請條件限制」

瑪家農場「永久屋」的申請,仍有部分族人尚未通過,屏東縣府表示,沒有所謂的分批入住,而是申請條件的限制。 目前要遷居的三村已共組「聯誼會」,對無法通過資格的族人再度提出陳情的共識。

瑪家農場「永久屋」的申請,仍有部分族人尚未通過,因而部落內部形成了分期入住的說法。對此,屏東縣政府表示,沒有所謂的分批入住,而是申請條件的限制。在面臨無法與原部落共同遷居的處境下,瑪家、大社、好茶,三村共組「聯誼會」的運作機制,對無法通過資格的族人再度提出陳情的共識,也有村長表示,如果族人沒有全部通過申請,就拒絕進駐。

990512huiyuohui-450.jpg
3月18日,瑪家農場舉行動土儀式現場。

一、瑪家農場居民與政府溝通的新窗口:「聯誼會」

由即將搬入瑪家農場的三個村落共組的「聯誼會」主要的訴求是什麼?擔任此次「聯誼會」的臨時召集人,同時也是霧台鄉民代表會副主席柯連登表示:

瑪家農場新的部落基地,好茶、大社、瑪家三個部落將是這裡的新居民。而目前三個村所推動的「聯誼會」,最主要有一個共同的發現跟訴求就是,政府在部落申請戶數上的審查標準,有很大的落差。並說到,既然是以遷村的立場來蓋「永久屋」,卻看不出政府用永久安置的一個方式去處理審查資格標準落差的問題。並認為,「遷村」是要有有規劃長期的方向,那才是真正的遷村。

二、 三村的立場與主要問題

(1)瑪家村

瑪家村長董文明也表示,如果族人沒有全部通過申請,就拒絕進駐。他說,如果有房子的人先住進永久屋,其它沒申請通過的族人怎麼辦?

對於外界的協助,他也表示非常感謝,民間團體善盡協助的角色,而世展會也很快的跟建築工程團隊簽約進場施工。但是,對於政府的審核部分,他也是認為太過嚴格,並且也沒有達成當初部落所提出的共識。而使得不同時期入住的安置方式,也相對影響部落族人對移居到瑪家農場的想法。

(2)好茶村

而好茶村又與瑪家村跟大社村受災的情況不同,對此,柯連登也特別補充說明,在813風災發生之後,好茶村族人就已經達成遷村共識的總戶數186戶。但因莫拉克風災而成立的重建條例限制因素,造成其中9戶族人,因為只有土地權狀,沒有居住事實,就被排除在申請資格之外,也讓族人感到無法理解。

他也表示,若是政府是「依法行事」來處理遷村的問題,目前原住民部落的土地問題不勝枚舉,又怎麼可以用「重建條例」來牽制部落共同訴求的遷村方式?

(3)大社村:

對於三村「聯誼會」的共識,大社村的村長白春香表示,她也非常認同這樣的方式來協助部落的人解決目前申請資格的問題。而對於審查資格,她也提到一個申請沒通過的案例。

她說,在八八風災之前,族人因計劃要重新建蓋房子,因此就先將原有的房子拆除,寄住在親戚家中。不料,要興建之時,遇上莫拉克颱風,縣政府派人到場拍照存證時,成了確實沒有家屋的一個情形,但屋主又確實有稅籍證明的資格。

三、縣政府的回應

而針對三村聯誼會的訴求以及各村的問題,屏東縣政府原住民處,處長曾智勇表示,縣政府的立場與策略,當然是跟部落一樣的,都是大家團結的立場,來協助部落近駐瑪家農場。他還說,「當然,不要有族人是這樣被安置的,如果知道族人沒房子住,這樣,簡直自己不能原諒自己。」

而他對部落目前因申請無法通過的狀況提出以下說明──

(1)沒有所謂的分批入住

部落內因為申請永久屋而造成有第一期以及第二期進駐的狀況,曾智勇表示,「沒有所謂的分批入住,那是因為審核永久屋資格條件的限制,是內政部訂出來的申請條件」。才會有這樣的問題。
不管是鄉公所承辦人,或是縣政府也好,都沒有人敢說,沒有符合資格的申請者就可以搬進來住,一定是要符合資格才可以的。而對於申請戶無法通過的案件,是中央重建會那邊做的決定。

(2)申請資格條件已經非常寬鬆
另外,對於好茶村的特殊情況,他也提到,好茶村是不能跟其他部落比的,從813風災後,處理好茶村的「遷村」問題,限制上就已經特別寬鬆了。而目前尚未申請通過的族人,我們的立場當然也是盡力的協助部落的人處理這些申請上的問題。

四、「審查資格」的認定標準,差在哪裡?
永久屋之申請資格的認定標準,又該從何依據?營建署管理組組長劉田財表示,在申請永久屋的資格上,的確已有再作放寬條件的修改。
他表示,根據目前最新在99年2月9日修正的「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與分配」第三條條文中,「三、以上核配原則,縣(市)政府得與民間認養興建團體協商,斟酌實際情形後調整之,若經雙方協商確認有不宜核配之情形,得不予核配永久屋。」
在這個條文的說明中,劉田財表示,因為各災區狀況不同,因此,營建署也給予地方縣市政府以及民間團體認養的NGO組織來做申請上適當的調整。
對於好茶村「滅村」的狀況,他也表示,如果要全部的村民都通過,就要用「特案」的方式處理。因為好茶村是放在八八水災專款專案的方式處理,所以才會有部分居民仍就因為重建條令上的限制,而無法取得申請永久屋的資格。

因此,目前「聯誼會」三村最初會議所達成的共識,是先將各部落的狀況與問題,做整合與資料的準備,後續會再繼續召開會議,對部落裡無法通過審查資格的族人向縣政府提出陳情。

而在好茶村遇上風災的特殊情況來看,在處理「遷村」議題流程的始末,並不是從莫拉克颱風才出現的問題,為何用「重建條例」來壓制申請的資格。而這也是好茶村遷村問題中,族人所提出最大的質疑。

莫拉克釀造的災害,已讓族人對「遷村」之事倍感疲憊奔波,而「重建條例」的限制,又再次讓族人遷村一事,蒙上一層更沉重的陰影。

好茶村「滅村」的情形,該如何在「八八重建」條例下,順利「遷村」?是否可用「特案」的方式來處理?的確有待各方部會的再次協調以及對災民的實際狀況問題再做溝通。記者也將持續做追蹤報導。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屏東】2010民族誌影展巡演研習0515

本次「2010民族誌巡迴影展」,邀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共16部國內外精彩影片,於2010年4月~6月間全台各個縣市進行巡演。影展資訊:1.本活動歡迎對影像與族群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全程免費,食宿自理。2.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各規劃了A、B兩組不同節目,歡迎有興趣者參加不同場次。

本次「2010民族誌巡迴影展」,邀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影片,共16部國內外精彩影片,於2010年4月~6月間全台各個縣市進行巡演。

影展資訊

1.       本活動歡迎對影像與族群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參加,全程免費,食宿自理。

2.       全台北中南東四區各規劃了A、B兩組不同節目,歡迎有興趣者參加不同場次。

3.       報名方式與詳細活動內容請查閱影展網站:http://www.tieff.sinica.edu.tw/ 或洽詢各縣市合辦單位下載。座位有限,先報名者保障參與資格。

clip_image002

屏東場時間與片單介紹

時間:2010年5月15-16日(星期五~六)5月28日(星期日)

地點:平和社區發展協會

走過千年Through Thousands Years

比令亞布/ 2009/ 66mins/ 台灣/ DV

Pilin Yapu/2009/66’/Taiwan/DV

漢人影片團隊到新竹縣山上拍攝泰雅族部落的遷徙影片;一個原住民的影像工作者,則紀錄漢人在山上拍片的過程,如何與泰雅族溝通合作,及其中發生的衝突。面對更龐大且複雜的外在力量,斡旋及溝通的努力過程,《走過千年》嘗試回答其中涉及的專業權力與文化宰制的辨證及反思。身為原住民紀錄片工作者的導演,他的介入,讓我們看到了「由誰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細細腳步大路行Small Steps on a Long Road

古少騏/ 2008/ 34’/ 台灣/ DV

Shao-Chi Ku/ 2008/ 34’/ Taiwan/ DV

鄉土的意識讓攝影師葉裁在國外工作七年後,毅然決然踏上歸國路,蜇居新竹的客家莊,開始記錄自己土生土長的人文風土,而快速消逝的客家遺產則是他紀錄的重點。身為一個生於斯的局外人,他的觀點與一般的客家人不同;透過他的鏡頭,呈現出另一面的客家文化,卻也見到記錄工作的的孤獨;默默的耕耘者,在遙遠的路途裡正展開著。

彩虹的故事The Stories of Rainbow

比令亞布/ 1988/ 55’/ 台灣/ DV

Pilin Yapu/1988/55’/Taiwan/DV

泰雅族人到了一定的年齡,皆要紋面。人死後其靈魂會經由彩虹到達泰雅的天堂,而紋面是通往彩虹的唯一憑藉。本片紀錄百歲紋面老人對紋面的看法,也呈現山中平時的實際生活;對己故的親人、對原鄉的思念,及對即將回到彩虹的心情故事。其中,彩虹與口簧琴更是種隱喻:族群文化身份於當代傳承的可能性。

癌過人生Transparent Time

Gali Meiri/ 2008/51’/ Israel/ DV

倘若你正處於人生的巔峰,卻橫遭巨變,該怎麼辦呢?愛隆就是這樣的例子。身為Mayumana的共同創作者以及發起人,正飛黃騰達時卻突然發現自己得了乳癌。由第一人稱的自述,愛隆的心路歷程告訴了我們該如何克服,進而超越;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精神展現

月經小屋Menstruation

拉梅許‧卡哈達/ 2009/ 36’/ 尼泊爾/ DV

Ramesh Khadka/ 2009/ 36’/ Nepal/ DV

尼泊爾女性在生理期期間被認為是不潔的,需被隔離在環境與飲食水準皆相當低落的月經小屋。在傳統與習俗的壓迫下,有些女性選擇突圍,有些女性則依舊奉行。醫療與身體所呈現的文化觀,在當代思潮的衝擊下,充滿著多元,以及張力。

唱歌吧!Sing It!

楊智麟/ 2009/ 63’/ 台灣/ DV, HDV

Shine Yang/ 2009/ 63’/ Taiwan/ DV, HDV

由南投信義鄉東埔國小的學生們組成的合唱團,是熱情與努力的代名詞;天籟般的歌聲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但於現實面裡,這些學童是飽受著隔代教養等社會問題。身心的壓力卻阻止不了他們狂想的樂章。

5月15日(週六)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19:00-19:20 開場簡介
19:20-21:00 《彩虹的故事》(55分鐘)+《癌過人生》(51分鐘),共106分鐘

放映與研討

座談人:劉正元(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文學及語言研究所教授)

5月16日(週日)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19:00-21:00 《月經小屋》(36分鐘)+《唱歌吧》(63分鐘),共96分鐘

放映與研討

座談人:楊智麟(《唱歌吧》導演)

5月28日(週五)
活動時間 活動內容
19:00-21:00 《走過千年》(66分鐘)+《細細腳步大路行》(34分鐘),共100分鐘

放映與研討

座談人:比令亞布(《走過千年》導演)

clip_image004

好茶:我們是滅村,政府卻以「安置」的心態來處理

一個部落要遷村幾次?魯凱族人的一生又要面對幾次的遷村?歷經各種遷村所挑戰的難題,最後決定在瑪家農場重新生活的好茶村魯凱人,未來還要繼續面對多少的「遷村課題」?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數。

前言:

30年前,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在1979年好茶村完成了歷史性的遷村,遷村至隘寮溪旁的河川地,在當時更被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30年前的「模範村」,在歷經2007年的813風災以及2009年的88風災的摧殘後,如今,不得不遷村至另一個安全的居住地,來延續部落的生活。

但在好茶遷居瑪家農場的過程中,卻出現政府核定戶數與總部落戶數有落差的情形,目前有71戶的居民無法取得遷居資格,好茶部落面臨部落被拆成兩邊的命運,同時因瑪家農場的土地面積有限,部落也面臨將來無地發展的困難(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為記者採訪「好茶部落遷建推動委員會」副總幹事李金龍,請他分析好茶目前面臨的問題與未來的挑戰,李金龍表示:

就實際災情所面對的狀況,好茶村形同小林村是「滅村」,但是政府卻用「安置」的心態來處理好茶,部落與政府的「遷村認知」從一開始就有落差,但顧及部落居民在隘寮營區已經等待兩年,考量到未來生計的情形下,不得以的接受了政府方案,未來,好茶村面臨了新的「安置與遷村課題」。

990501haochaluhbiugini-450.jpg
1979年,當時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的新好茶村。(圖片提供/杜良君)

一、好茶村是「滅村」,處理層級和條件,怎麼會是跟其它災區的模式一樣?

(1)部落與政府的「遷村認知」有落差

李金龍表示,因為好茶村將與瑪家村、大社村,共同遷進瑪家農場,最近共同達成共識組成了「聯誼會」,聯誼會的組織都是由村內的幹部成員,是一個共同討論瑪家農場未來為考量的結盟機制,這是一個很好的溝通窗口。

雖然部落之間的協調,可以透過內部討論處理,但是在大的架構上,好茶部落卻與其他部落有很大的差異,李金龍表示,好茶村就和小林村一樣,是「滅村」,但是現在政府援引重建條例來「處理」好茶村民,無視好茶整體遷村的需求,將族人區分成「合乎重建條例資格」,與「不符合者」,這種作法是「短期安置」的心態,而非「整體遷村」的作為。

而且瑪家農場的基地,只能暫時短期內10年的安置問題,面對部落長久發展的問題,怎麼容納20、30年的人口?這些遷村問題,部落與政府的認知都有落差。

(2)核准遷村數的差異

在2007年813災情發生後,部落就已經在談遷村的問題。當時部落整體遷村的戶數是186 戶,但是其中有9 戶戶籍不在部落內,但是部落都將這9戶視為要整體遷村的範圍之內。

到了88風災後,整個新好茶部落從地表消失,部落形同滅村,但是政府此時採用的「重建條例」不但不將這9戶列為遷居戶,甚至另外有高達71 戶的居民也被視為資格不符,而無法被納入瑪家農場的遷居計畫中,雖然政府表示,將另外尋覓地點安置族人,但此一作法讓已經無部落可回的族人感到不能理解。

李金龍表示,部落是生命共同體,分期入住的問題,會讓部落分割,並且造成內部分歧的問題。對部落未來是個危機。他也表示,遷村應該是整體同進同出。

李金龍認為,政府目前的處理狀況,是採用「安置」的方式,也希望可以比之前813風災後的重建速度快,因此用「八八重建條例」,一併處理各災區的問題,這個模式或許對其他部落是加速進度,但是對好茶村的狀況是不公平的,而政府在面對永久屋申請問題時,僅用「依法行事」的態度來處理,無視真實的部落處境,好茶等待許久的遷村,卻換來拆散部落的命運。

二、「新新好茶」的未來經營

暫時放下遷村戶數的問題,針對遷村後的「新新好茶」與「舊好茶部落」以及未來發展的關係,李金龍表示,跟舊部落的關係還是不會斷,對於舊部落的發展,依然保持著很大的希望。而部落對於未來進入到瑪家農場的一個共識是「新新好茶」,接下來要面對比較具體的是怎麼經營部落?李金龍提到幾個要努力的面向:

(1)青年組織的經營

李金龍談到,年青人在處理災難的過程,佔了很重要的關鍵,也有很可惜的地方。好的影響是,例如之前隘寮營區安置所,發生居民繳交水電費項目問題的狀況,主要是公共用電以及安置住戶,沒有安裝獨立的水電錶,而造成繳交項目與金額的困擾。這個也是透過年青人的力量,為部落爭取到60多萬的水電費,也解決了這個問題。

而可惜的部分是,目前部落也有青年的組織,但是因為青年年齡差距的關係,目前的組織狀況出現斷層的現象。

好茶村在96年的813災情事件,使得部落青年覺醒,也期待部落的青年能夠持續保持下去對部落議題關注的情形。

(2)生計發展的經營

族人表示瑪家農場的「永久屋」蓋好,其實以只是把「人」移過去而已。面對填飽肚子的問題還是最重要的。

既然部落是生命生命共同體,最基本的生計問題,族人又是怎樣的想法。李金龍表示,如何共生、共有,如何一起來賺錢。好茶村有自己的特色產業,但是如何行銷出去?

部落如何創造在自己生活的地方創造就業機會?他提到,鄰近部落行銷產業較成功的三地村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自己本身也經營「原味風」餐廳的金龍表示,目前自己也透過開店的方式,讓開店過程的經驗帶回落,期望未來部落可以有一個經營空間的發展。

三、面對未來,有什麼樣的難題?

面對未來,李金龍認為主要的問題是:

(1)部落的「生命共同體」?

魯凱族部落的遷村模式,原本是集體遷村的一個運作機制。遇到八八風災,面臨暫時安置的狀況,逐步瓦解部落凝聚的意識。好茶村的魯凱族人面對再次「被安置」的現況,對於未來生命共同體的「遷村」想像與期待又是什麼?

(2)好茶村在瑪家農場的短期安置以及30年以後的發展?

如果就如族人說的,瑪家農場只能暫時安置10年的生活空間,魯凱族好茶村的未來,又該如何再次面對「遷村」的問題,以及部落的整體發展?

30年前,政府為發展部落經濟,在1979年好茶村完成了歷史性的遷村,遷村置隘寮溪旁的河川地,在當時更被政府稱做全國第一「山地模範村」。30年前的「模範村」,在歷經2007年的813風災以及2009年的88風災的摧殘後,如今,不得不遷村至另一個安全的居住地,來延續部落的生活。

但是,一個部落要遷村幾次?魯凱族人的一生又要面對幾次的遷村?歷經各種遷村所挑戰的難題,最後決定在瑪家農場重新生活的好茶村魯凱人,未來還要繼續面對多少的「遷村課題」?一切似乎都是未知數。

image001
左上方三棟新搭的鋼骨架構為瑪家農場區域內,好茶村第一組永久屋的雛形。

歌聲迴盪北大武─ 泰武國小畢業生 傳統歌謠慰祖靈

臨行前,校長提醒「泰武村未來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是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 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事。

八八風災重創被排灣族視為「聖山」的北大武山,依照族人傳統習俗,當部落遭受重大災害,必須舉行祈福或祭拜儀式,以撫慰祖靈。4月15、16二日,泰武國小20位高年級學生,藉著每年例行的登北大武山畢業活動,回到群山環繞的傳統舊領域,合唱傳統古謠輕撫祖靈。

990508taihiohhuiygy-450.jpg

災後首次挑戰北大武 畢業生帶著祝福出發

15日早上七點,泰武國小臨時校區早已人聲鼎沸,為的就是迎接一年一度的北大武山登山活動。除了20位高年級小朋友及5名師長之外,學生家長、林務局巡山員、社區警員…等18人同行,協助照顧學生安全。

在六年級導師查馬克的督導下,小朋友們換上防滑橡膠鞋,來來回回的領取登山用品、食糧,再一件一件的塞進洪蘭教授提供的登山背包,儘管有些孩子的裝備比自己個子還高了,依舊難掩興奮地背著包包不斷自我打量。當地牧師帶領全體人員禱告後,準畢業生們在學弟妹們熱情的道別聲中,踏上這趟北大武山慰靈之旅。

入山前,學校安排泰武村頭目呢勒與泰武鄉前鄉長顏和,講述「頭目制度和大武山傳說」課程,小朋友圍成一圈聽得津津有味。查馬克說,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教材,登山活動讓孩子們貼近自然生態、體驗過去祖先們的傳統生活,更能培養感恩、謙卑的學習態度。最後一個重要的儀式,就是由頭目帶著大家,面向北大武山、高舉小米酒,敬告祖靈登山活動,大夥齊喊「qila- uu」(伊啦-嗚,動身前的精神呼喊),泰武國小正式出發。

990508taihiohhuiygy-2501.jpg image003
小朋友在學校行前準備與禱告。

image005
泰武村頭目呢勒跟小朋友們講頭目的故事。

山河變色 路難行

事實上,八八風災嚴重破壞登山道路,畢業登山活動差點就要取消,但由於小朋友們都非常期待,不願意放棄機會,在教導主任陳長士兩度親自前往勘察後,確認安全無虞後,校方才決定照常舉行。然而,風災造成的路斷,以及兩處大崩塌,小朋友們得多花近2小時,經由2個高繞點,才能抵達原本的登山口,考量學生體力與安全,今年只能到達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並未如以往登上三角點。

雖對災後的道路慘況早有耳聞,但若非親眼見證裂成三道的路面、持續滑動、崩落的土石,恐怕還是難以想像豪雨、走山到底帶來了多麼劇烈的影響。行畢第一個高繞,原本因為登山而興奮不已的大家,突然安靜了下來。一處大崩塌躍然出現在眾人眼前,三年級導師呂志鴻忍不住驚訝的說:「我們的家怎麼變成這個樣子?」這裡,是瓦魯斯溪,也是林邊溪的源頭,泰武國小就座落在瓦魯斯溪畔,大家望著眼前大片深不見底的黃土,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image007
八八風災前,車子可開往直接開往登山口,如今,只能步行。

image009
行經崩塌處,小朋友拉著繩索,手腳並用向前邁進。

除此之外,1.7公里處,還有一個巨大崩塌。愛好登山的陳長士說,山友們私底下稱呼這些因風災造成的坍方為「莫拉克大崩塌」。面對鬆滑難行的山路,大夥們只能手腳並用;途經危險崩塌路段時,不斷相互提醒「拉緊繩子走螃蟹步,往腳下看別往山下看!」一路上,孩子們互相扶持,用輕鬆但尊敬的態度與北大武山相處。走累了,停下來歇歇腳、聊聊天,或是跟著林務局巡山員蔡森泰,一起擁抱台灣杜鵑、躺在植被上,聆聽自然最原始的呼吸。

從登山口算起,又攀爬了4 個多小時,傍晚時分終於抵達最佳觀景點「東方不敗」,潔白如團團棉花的雲海,簇擁著排灣族口中的聖山北大武。

image013-200.jpgimage015-300.jpg
image011-360.jpg
登上東方不敗,老師同學們開心合照。

伴著餘暉,一行人往今晚的落腳地-檜谷山莊邁進。五年級導師陳美珍說,依照以往的登山經驗,北大武山的登山客絡驛不絕,每次學校來爬山,床位都要用搶的,然而,八八風災後的這個夜晚,檜谷山莊卻完全屬於泰武國小。但是,這裡並不冷清,在沒有電的山莊,小朋友把頭燈充當霓虹燈,用歌聲和著歌謠隊伴奏老師的吉他,夜裡的一場雨,滴滴答答的拍打在屋頂,像是山靈對這場音樂派對的回應。

image017 image021
在山上,一切從簡,一包白飯加一包調理包,大家也都吃得津津有味。吃完飯一起同樂。
image019

北大武 我們還會再回來

隔日一早,小朋友們繼續向上攀登,至標高2500公尺的大紅檜巨木群;接近正午,歌謠隊的孩子們,再次回到東方不敗,面向聖山高唱古調,告訴排灣的祖靈「我們來到北大武山了。」

離開之前,校長伍麗華勉勵:「泰武村面臨重建,未來也因遷村而遠離北大武的懷抱,但我們要告訴祖靈,即使到平地求學,我們還會再回來,不會忘記自己長大的土地。」查馬克也一再提醒孩子,雖然因為歌謠能去歐洲、去上海,但是不要忘了,把歌謠帶回屬於他的地方,在山裡唱歌,才是最重要的事。

北大武的壯闊依舊,雲海的美麗依舊,路卻難行了;但是,只要泰武孩子的活力依舊、承諾依舊,排灣族的精神,也將永不止息。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好茶村的未來:是「遷村」還是「安置」?

「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的一個念頭,驅使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與魯凱族的陳安琪,自行提計畫回部落協助八八風災受創的好茶村族人。她們發現還有很多戶數沒有被納入遷村名單,這些族人該怎麼辦?

「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的一個念頭,驅使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與魯凱族的陳安琪,自行提計畫回部落協助八八風災受創的好茶村族人。而透過紀錄片,她們也發現重建過程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戶數的問題」,不僅造成部落族人彼此之間緊張的關係,更隱約看見好茶村的魯凱族人,在面對未來到瑪家農場的生活,是「遷村」還是「安置」?成了族人最不敢碰觸的問題。

990507haohuiiyisd-450.jpg
3月18日在瑪家農場的動土儀式活動,此時在旗子上簽名表示瑪家農場正式動土的一個儀式,背後卻還隱藏著族人不敢碰觸的「遷村」以及「安置」問題。

八八風災發生的當時,余欣蘭與陳安琪剛好在台北工作,當時她們倆就常常問自己,「我們怎麼可以這麼安逸?」。因為這樣的一個念頭閃過。促使倆人共同決定回到部落協助再次面對風災煎熬的族人。

76年次的倆個部落女生,大學畢業後去年就待在台北工作。八八風災發生時,因為工作的關係,只能透過媒體報導瞭解部落的狀況,但也因為距離的關係,無法瞭解當時莫拉克颱風影響部落的真實情形。

回憶當時在台北的擔心族人的心情,她們表示,平常忙碌的工作生活,不容易去注意部落受災的情形。而颱風過後,台北的天空,出了太陽,就什麼事情都忘了。也因為這樣的擔心跟憂慮,更加速她們回到部落的決定。

image002
七年級生的余欣蘭與陳安琪,是正值青春年華的部落女生,拋棄都市穩定的生活工作狀況,回到部落陪伴八八風災受創的族人。(圖左為魯凱族陳安琪,圖右為太魯閣族余欣蘭)

一、 記錄片的初衷與期待

太魯閣族的余欣蘭說到當時八八風災在電視上看到一位學者說到:「你們都不在南區,怎麼知道南部發生什麼事?」就因為這句話,與一樣是魯凱族好茶村的陳安琪,就共同決定用拍紀錄片的方式,回到部落協助遭受創傷的家園。

對於這支紀錄片的期待,安琪說,雖然這是一個日常生活,很「家常菜」的紀錄片,但是也希望透過陪伴以及部落活動的參與,讓這支紀錄片成為未來好茶村族人一個共同的記憶。

同時對於自己也是受災戶的安琪又是如何去面對這樣記錄的環境?她說:沒辦法,拍紀錄片最痛苦的就是選擇這條路,所有發生的事情都『太面對自己』。」部落的青年回到部落除了要面對現況所產生的問題,另外也得處理「面對自己」的問題。即便她們知道會面對這樣內心掙扎的情況,仍就抱持著先做再說的態度回到部落幫忙。

二、 透過紀錄片,看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戶數的問題」

沒有通過申請的申請戶怎麼辦?欣蘭表示目前部落尚未通過申請的戶數仍然在陳情中的處理狀況。她也表示,對於沒有通過申請的族人,其實是非常傷心的。有的申請戶,平常都住在部落,但確又申請不到永久屋。族人難過之餘,就表示乾脆不要住了,反正自己已經不再是好茶部落的人了。遷村的問題,為什麼大家不敢碰觸,這個部分的確占了很大的因素。

而部落遷建會的組織,除了積極在協助族人陳情申請永久屋的問題,也更需要一邊安撫部落族人難過失落的心情,協助未通過申請戶者度過這段不安定期。

、「安置」還是「遷村」?

好茶村的魯凱族人,歷經多次擔心颱風再次造成部落創傷的恐懼折磨,以及不下數十次與政府協商「遷村議題」後。終於在八八風災重建專案的「契機」下,「塵埃落定」於瑪家農場。

對於好茶村的魯凱族人來說,原來的新好茶村要不要劃定特定區域或是能否再回去?都已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那塊地,早已經不適合人在那裏生活居住。目前族人最憂慮卻也最不敢碰觸的問題就是,未來到了瑪家農場的新生活,是「安置」還是「遷村」?

之所以族人不敢碰觸的原因之一,除了擔心沒通過申請的71戶未來要去哪裡之外?另外一個原因也是害怕已通過申請戶者在期待進入新家的心情時,再次打擊沒有通過申請的族人。安琪也表示,戶數申請減少的情況,也確實造成部落族人之間的緊張關係,除了擔心自己還能不能再次申請通過外,也擔心其他沒通過申請的族人該怎麼面對未來的生活

好茶村總戶數是186戶,但目前申請核准通過的卻只有115戶。未通過申請的71戶族人,未來要繼續流浪或是被安置到何處?

而未來好茶村人與舊好茶部落的關係,也已不再像以前的居住位置一樣,通往舊好茶部落的路就在新好茶部落的後方小徑,非常的便利。而未來遷移至瑪家農場的好茶村,又會再次拉長了與舊好茶部落的距離,若是想要在回去舊部落的族人,又如何與舊部落建立起新的文化延續命脈路線?記者將會持續觀察追蹤報導。

image003
上圖為5月4日瑪家農場施工現況。未通過申請的71戶的好茶村魯凱族人,未來要繼續流浪或是被安置到何處?

養電不養魚-屏縣推太陽能助災區,電路問題待解決

八八之後,屏東縣長曹啟鴻提出「種電」「養電」的新的產業願景,期待將林邊、佳冬一帶「高耗能」的傳統養殖漁業及農業轉型成太陽能發電的綠能產業,縣長有信心的表示,不久的將來,屏東將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示範區。

八八之後,在災後產業重建方面,屏東縣長曹啟鴻提出「種電」「養電」的新的產業願景,期待將林邊、佳冬一帶「高耗能」的傳統養殖漁業及農業轉型成太陽能發電的綠能產業,另一方面也解決因礙於現行法令,而無法復耕復養農漁民的生計問題,未來農民只要出租土地架設太陽能板,所產生的太陽能電力再由台電收購。

施工圖1

施工中的太陽能板放在魚塭上,吸收太陽熱能發電。

這款「養電計畫」也初步獲得經建會認可,突破每筆土地660平方公尺的限制,可放寬到每筆土地的六成。屏東縣政府估計在3年內至少有1000公頃以上的土地轉為太陽能發電區,發電量估計為750MW(百萬瓦)到1000MW。為了爭取民眾對這樣計畫的信心,曹縣長更是提供自家蓮霧園的土地及民間友人的漁塭,作為太陽能發電的三個示範點,預計5月10日第一個示範點-浮動式的太陽能電板,將架設完成。

土地限制的問題,在經建會的認可下已然解決,而目前面臨的瓶頸,即現有電路承載量不足,需向台電爭取擴大承載量,屏東縣政府仍再持續努力中。「希望讓林邊、佳冬受災的農民及養殖戶,一年內收入能恢復正常」曹啟鴻有信心地說,不久的將來,屏東將成為台灣太陽能產業的示範區。

太陽能業者(黑衣者),講解施工進度及狀況

太陽能業者(黑衣者),向縣府團隊講解施工進度及狀況(圖右為縣長曹啟鴻)

施工圖5

浮動式太陽能發電,圖為施工中,仍再架設支架

浮動式太陽能發電,圖為施工中,仍再架設支架

業者向縣長解說如何架設

業者向縣長解說如何架設

當大部分魚塭都覆蓋著太陽能板時,不知是否還能見到這些嬌客

當大部分魚塭都覆蓋著太陽能板時,不知是否還能見到這些嬌客

森林守護者-魯凱宋家

除了保護原有的大樹、補種當地原生樹苗外,宋家也積極投入護山的行列,防範獵人入侵宋家私有的生態園區捕魚或打獵,努力維護環境的純淨與生物豐富性,創造一個多采多姿的生態園區。

森林孕育無數多樣的生命,並提供人類食物與草藥種源,製造新鮮空氣,涵養水資源,保護國土,建立穩定氣候的基石,也洗滌人類的性靈。然而地球人口急速增加伴隨生態足跡成長,亞馬遜河流域、馬來西亞和印尼的雨林,遭受濫伐、燒山、農耕、畜牧,引發火災與霾害。森林面積大幅減少,大氣裡二氧化碳濃度提高,地球持續加溫,氣候也變得更加猛烈、極端,衝擊全人類及其他生命的生存。

同樣在台灣,官方伐木賺取外匯、伐除天然林改植人工林(砍大樹賣錢、種小樹領獎勵金)、開放開山採礦、高冷蔬菜、高山茶、山坡地變成溫泉會館、盜伐牛樟檜木等問題,嚴重破壞環境生態,導致一下雨就容易發生土石流,嚴重威脅人民性命與財產安全。

開路、伐木、森林變農田或者森林變休閒農業區,是近幾十年來傷害台灣山林的大趨勢,然而屏東縣霧台鄉有一魯凱家族-宋家,不盲目追隨主流價值,反其道而行。宋家遵循魯凱長輩世代相傳的教導,默默地種樹、護樹、護溪,儼然成為台灣真正的森林守護者。

西元1996年林務局推動「全民造林運動」,被踢爆實質為「砍大樹、種小樹」的破壞行為;魯凱宋家雖然也參與「全民造林運動」,卻不砍土地上的樹,宋家的造林方式是保留原有的大樹,採集當地的種子、育苗,然後在空曠地(魯凱族人棄耕的山坡地)視地形、地段補植不同的樹苗,完全符合適地適種、生物多樣性的原則。

除了保護原有的大樹、補種當地原生樹苗外,宋家也積極投入護山的行列,防範獵人入侵宋家私有的生態園區捕魚或打獵,努力維護環境的純淨與生物豐富性,創造一個多采多姿的生態園區。

990504ahiuohoih-450.jpg
守護森林的魯凱宋家父子(圖左為子:宋文生,圖右為父:宋文臣)

2009年莫拉克颱風使台灣中、南、東部山區土石嚴重崩塌,霧台鄉也嚴重受創,但是宋家的生態園區卻只有輕微受損。經過莫拉克颱風的考驗,宋家更加強了守護森林的信心與決心,颱風也見證宋爸所說:「在宇宙中,只有森林可以保護土地」、「樹越大,物資就越豐富」、「照顧好森林,就可以確保野生動物源源不絕」。時值莫拉克颱風帶來的警訊,魯凱宋家的做法值得台灣政府與人民學習與效法。

image003
莫拉克颱風後霧台鄉多處崩塌

【屏東】舞動情緒的出口-屏東演出0501

精靈幻舞舞團在八八水災之後,感受到風雨無情的摧殘,使受災居民飽受驚嚇甚至無家可歸的心靈創傷。舞團將在5月1日在屏東榮家安置中心為災民演出。讓民眾藉由藝術及肢體的舞動找到情緒的出口,在藝術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有形物質重建的複雜度,因為溝通不良使的其過程曲折難解。而更為艱巨的心靈重建卻又更極為複雜,影響的因素更多於有形物質-「永久屋」的溝通模式。

精靈幻舞舞團在八八水災之後,因感受到風雨無情的摧殘,使得受災居民飽受驚嚇甚至無家可歸的心靈創傷。舞團本著藝術撼動人心之力量及表演藝術團體的社會責任,因而計劃了此次活動,並將在5月1日在屏東榮家安置中心為災民演出。

期望透過藝術撫慰災民,用藝術重建心靈。讓民眾藉由藝術及肢體的舞動找到情緒的出口,在藝術中找到重生的力量。

image001 image003 image005
上圖為2008《回家》表演劇照,資料圖片來源:精靈幻舞舞團藝術陪伴計畫。一、活動時間

日期:2010年5月1號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7點30分

地點:屏東榮家中正堂二樓

二、演出舞碼

1. Sevillanas塞維亞納斯舞曲

2. Alegrias歡愉調

3. Alegrias de Cardiz卡地斯的歡愉調

4. Tangos de Granada格拉那達的探戈調

5. Bolero de barco停泊的波麗路

6. 《狂海三部曲》寧靜的海

7. 《狂海三部曲》內心的呼喚

8. 《狂海三部曲》期待愛情

9. 《狂海三部曲》喜悅的愛情海

10.《狂海三部曲》舞動生命之海

三、團隊介紹-精靈幻舞舞團 精靈幻舞舞團在2000年底由賀連華創辦,長期耕耘台灣表演藝術舞台上,屬於非主流的佛朗明哥創作領域,以編創演出屬於台灣的佛朗明哥為使命(Flamenco de Formosa),演出作品常融合芭蕾、現代舞、佛朗明哥和台灣本土創作音樂。除了舞蹈演出、教學、邀請西班牙舞蹈名師主持工作坊之外,近年更積極深入校園,進行舞蹈藝術欣賞的推廣紮根。

長治永久屋動土與聯合禮拜:魯凱自主重建的第一步

霧台鄉魯凱部落歷史上的大遷移,歷經曲折溝通,終於4月26日踏上重建第一步,族人為即將開工的長治分台永久屋,舉行聯合禮拜儀式,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表示,「經過前面溝通的經驗,部落一定要有委任代表,未來才有窗口…

八八風災造成霧台鄉五個部落歷史上的大遷移,在歷經百般曲折的溝通後,終於在4月26日踏上重建的第一步。26日在中央廣播電臺長治分台的「屏東長治慈濟大愛園區動土奠基典禮」中,魯凱族人為這塊即將開工的基地,舉行部落所達成共識的聯合禮拜儀式獻上真心的祝福。

接下來魯凱族人要如何在自立自強的重建中,建立一個跟政府與慈濟平等的「溝通窗口」?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表示,「經過前面溝通的經驗,部落一定要有委任代表,未來重建過程,有問題才有窗口可以解決」

990428alihinie-450.jpg

一、政府的祝福

在歷經許多溝通波折,長治分台在4月26日正式舉行動土儀式,當天行政院長吳敦義也前來祝福未來進住長治分台的族人能夠在這塊基地上「長治久安」。

而屏東縣長曹啟鴻更表示,在重建過程,可以理解族人的考量與遲疑。也說到雖然在處理長治分台,遭遇到很多的不諒解,不過,要怪就怪縣政府,沒做好中間的的溝通。

縣長表示,感謝各界的幫忙,讓一切事情能夠順利進行。也感謝慈濟林副總提到921的教訓,因為政府沒有釋放國有土地,才使得災民流離失所。如今災民能夠有地方可以安居樂業,也要特別感謝慈濟的幫忙。

而當天的動土儀式場地掛滿慈濟標語歡迎魯凱族人,也邀請入住高雄大愛園區「大愛合唱團」的布農族人來表演。

圖片三
4月26日的動土儀式,慈濟在會場也佈置了許多標語,歡迎未來入住到長治分台的族人。

、族人的擔憂

但是對於即將入住的魯凱族人,對於今年八月就要入住進來開始新的生活,又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來期待未來的新生活?即將入住第一期的阿禮部落村民包明堂表示,當初的協調並不是這樣,對於這麼快速的狀況下感到無奈,有點感受到是勉強來配合這樣的。

尤其是對於當初政府答應遷村後,都可申請永久屋,並且以屋換屋的方式,但是阿禮部落申請89戶,目前卻只有49戶有資格入住,政府為了期效,勉強族人入住,阿禮部落當初配合政策遷下村,將近一半沒通過申請,而第二期的NGO誰要來蓋,又不敢保證。

包明堂表示,對於未來自己是即將入住的第一批居民應該是高興,卻又感受不到出安心跟開心。

、重建要自強

對於部落未來要到山下生活,部落該如何重建,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也提出自己的看法。他說,今天大家一直在談感謝,不過,有時候我們也該想想,別人給我們不是應該的,八八風災的錢是社會大眾的捐款,但是如果慈濟沒有完成事情的能耐,大家也不會捐款給他們。

目前的遷村狀況,雖然過程中有很多問題所產生的不舒服,但是「你與其很難受,倒不如自立自強。而不是一直接受別人的救濟。

對於之前部落爭取的教會預留地,他也表示,為什麼部落要爭取要預留教會的空地?因為那是凝聚族人信仰力量的一個重要空間。而在另一個思維來看就是,部落的重建應該是身心靈合一,而基督宗教信仰就是部落族人靈的力量。三者合一,重建之路,才不會迷失。

而部落所提出的12間教會訴求,在前一陣子產生誤解與外界觀感的評論。但如果大家理解,教會在部落的立場,12間教會看起來好像是很多很多,但是把它拆解來看,未來入住這裡的住戶,教會也是在認養十幾個家庭。而十幾個家庭的背景又不同,但若在相同信仰中,無形中,教會扮演凝聚部落的一個力量,也是重建中很重要的角色。

也期望未來部落重建組織溝通的窗口,牧長們可以當作溝通的橋樑,因為長期跟部落族人互動的是牧師,他們也可以透過這樣的互動,來協助部落的需求以及減少重建過程的誤會。

四、自主重建之路如何繼續?

八八風災造成霧台鄉五個部落歷史上的大遷移,在歷經百般曲折的溝通後,終於在4月26日踏上重建的第一步。接下來魯凱族人要如何在自立自強的重建中建立一個跟政府與慈濟平等的「溝通窗口」?

針對「溝通窗口」包基成也表示之前在4月14日「共識會議」所提出的重建委員會,一定要繼續做。他說,「經過前面溝通的經驗,部落一定要有委任代表,未來重建過程,有問題才有窗口可以解決,否則累積過多問題,最會在社會大眾的觀感來看,反而變成是貪得無饜的災民,又變成是我們是麻煩製造者,其實這都是沒有溝通跟協調好才造成的情況。」

部落重建的「溝通窗口」,該如何組織建立?牧長們又會如何協助部落在重建中扮演溝通的角色?政府在4月23日也答應未來會持續不斷的與部落溝通,但會是以什麼樣的方式與部落溝通?而部落所要的具體溝通模式又是什麼樣的形式?記者將會持續觀察報導。

圖片二
當天的動土儀式,慈濟也特別邀請高雄「大愛合唱團」的布農族人前來表演。

長治分台三方持續協調中,本周尚未確認舉行動土儀式

對於部落爭取的「參與」重建,目前只能參與「以工代賑」及「選擇『水平』或『垂直』配置」的部分,族人表示,要的是一起討論的「自主重建」,而非只是「協助幫忙」的鋪石磚。沒有討論的空間也談不上是參與。

魯凱族人4月14的「共識會議」與4月15日的「說明會」尚未達成三方共識,族人表示,為何急促著舉行動土儀式?

在這個星期一(4/19)所召開的協調會,會議中慈濟副執行長林碧玉表示,族人如果確認家屋配置為「水平配置」後,要加緊腳步並於這個周末舉行動土儀式。未參與此協調會的族人表示,4月15日之「說明會」,尚未達成「族人自主重建」的共識,為何急促在周末舉行動土儀式?

在今日截稿前,記者再次與縣政府確認,是否如當天慈濟副執行長林碧玉所表示,將於這個周末舉行動土儀式?縣府表示4月19日之協調會只是確認家屋配置的部分,縣府內還有其他的單位與工作需要再作協調,才會再進一步確定長治分台的動土儀式。

而部落族人在聽說就要這個周末即將舉行部落動土儀式。也表示,對於此事並不知情。而對於部落爭取的「參與」重建,目前只能參與「以工代賑」及「選擇『水平』或『垂直』配置」方式的參與,也表示族人要的是一起討論的「自主重建」,而非只是「協助幫忙」的鋪石磚。部落的需求沒有一起協商,如何一起調整在規劃設計內,沒有討論的空間也談不上是參與

之後部落基督宗教團體也表示,對於4月15日的三方「說明會」,認為並未達成共識,為何急促著舉行動土儀式?如果真的是選在星期六或日舉行動土儀式,部落的族人都在上教會,部落的族人也無法參與;

另外,長治分台的「遷村」基地,是族人未來長久發展的生活環境,不是臨時的「安置場所」。動工儀式要用魯凱族遷居的傳統儀式來舉行,而部落也尚未有足夠的時間,討論要用什麼樣的形式來舉行動土儀式,部落要「一起參與」的事情,很多都尚未準備好,如何舉行動土儀式?

牧師表示,關於參與重建的模式仍有必要繼續討論,爭取自主重建的心意仍未放棄。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