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登山步道冷眼觀

大坑山系共有十條官建步道,以及數不盡的產業步道,還有中台科技大學後方的觀音山步道,這些步道環繞在頭嵙山與大山母之間,由129號縣道貫穿其間…..

今年3月29日,台中市大坑又增加一條人為的登山步道,至此大坑山系共有十條官建步道,以及數不盡的產業步道,還有中台科技大學後方的觀音山步道,這些步道環繞在頭嵙山與大山母之間,由129號縣道貫穿其間,丘陵山地於是被步道線路分割成數個區塊。步道的興建提供民眾休憩與親近山林的機會,卻也造成環境生態的負荷,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值得主政者深思。

大坑步道可分為東山及西爿山兩個系統。東山即是我們所熟知的頭嵙山系,民國60年代後期,曾文坡市長著手開發大坑計畫,除拓寬文心路外,並在大坑經營文心俱樂部。69年底,曾文坡市長完成大坑1-5號步道的開闢計畫,大坑步道逐漸為人所熟知,之後接任的林柏榕市長,將大坑定位為台中市的後花園,與原本在大湖巷、竹坑巷底山稜線的「萬里長城」民營步道,共同推廣為大坑的特色,大坑步道遂為全國知名景點,遊樂區紛紛闢建,土雞城林立,一時好不熱鬧。

trail-360.jpg
東山步道陡峭,讓許多民眾望而卻步

民國70年代後期,遊樂區經營陷入困境,大坑榮景逐漸沒落,近市區的交通便利性,大坑仍然是市區民眾假日休閒的最佳去處,西爿山風動石每逢假日,產業步道上人車雜沓,由於東山步道陡峭,許多人望而卻步,民國79年,張溫鷹市長乃結合西爿山原有的產業步道,規畫大坑6-8號登山步道,希望能吸引人潮帶動地方產業;其後的胡志強市長也不遑多讓,規劃建造了9、10兩條登山步道,大坑步道成為台中市民假日休閒健身的最佳去處,然而,大坑產業並沒有因為步道的興建有所助益。

DSCN2301
興建登山步道是歷任市長的重大政績

大坑農產以柑橘、竹筍、文心蘭為主,這些農作都透過縝密的產銷制度銷往日本、市區超市與北部大都會區,鮮少在地方進行銷售,據筆者觀察及訪談結果,在步道口進行商業行為大都為外地民眾,或者少數無法進入產銷系統的次級農產,因此,希望透過步道吸引人潮,改善大坑農民生計,顯然並沒有預期的效果,步道不但沒有帶給大坑人利益,反而帶來髒亂與生活上的不便利,假日129縣道的壅塞,以及任意在產業步道停車的登山客,造成交通出入不便,往往引起在地民眾的不滿。而縱橫交錯的步道系統,方便民眾踏青之餘,也讓農民的農產平白遭來橫禍,這些或許是市府規劃步道時所應列入考慮。

步道的遊客承載量與對自然生態的影響,長久以來一直缺乏科學的統計與觀察,硬體建設容易,日後軟體的管理維護也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市府在興建步道,滿足登山客踏青健身之餘,是否站在大坑在地的眼光去思考,大坑的人、昆蟲、植物、鳥類、野生動物…,他(牠)們的需要是什麼?沒有步道,他(牠)們的生活會更寧靜與美好。

大坑麻竹筍二三事

竹筍採收的過程,筍農會在白天先尋找快出土的筍子,在土堆上插竹枝做記號。等到淩晨2、3點,大部份的人都還在夢鄉的時候,筍農就已經拿著採筍鋤頭上山,這時候採下來的竹筍浸潤在晨露裡,還沒有受到……..

每年4~9月是台中市大坑地區麻竹筍盛產的季節,大坑地區盛產竹筍,主要因為中部氣候溫和、丘陵地多為砂質壤土,適合竹筍生長,加上農民悉心經營照顧,並不斷提升栽培技術,因此,所生產的麻竹筍肉質鮮美、纖維細嫩、味道清甜。麻竹筍以地下莖移植(切去半截莖葉)來繁殖,分株斜插,避免水分過分流失,以增加存活率。栽種過程要持續鬆土、培土,在留下的母枝周圍約30公分處,用鋤頭挖鬆泥土(鬆土),並且在能長出竹筍的芽眼上覆蓋泥土(培土),以防止竹筍受到日曬而變綠、變苦。

施肥工作則在第一次去除老枝、鬆土、培土後進行,之後約一個月再施肥一次,直到冬天來臨,竹子停止生產為止。一般竹筍園都可以看到在竹子底下,覆蓋著黑色的塑膠布,其主要作用有三,一為避免雜草叢生;二為保存水分、養分,避免因日曬而蒸發流失,三為增加土壤的溫度,如此的濕熱的環境,筍子才會長得更快、更好,這也是栽種竹筍的要訣。

c0102-04-360.jpg

竹筍採收的過程,筍農會在白天先尋找快出土的筍子,在土堆上插竹枝做記號。等到淩晨2、3點,大部份的人都還在夢鄉的時候,筍農就已經拿著採筍鋤頭上山,這時候採下來的竹筍浸潤在晨露裡,還沒有受到陽光照射,味道最香甜可口,清晨四五點採收完畢,即運往貨物集中或市場販售、工作辛苦,只為能保持竹筍子的鮮美。

C0202-05

大坑現有的筍農大都為兼職,白天在市區上班,利用閒暇時間照顧筍園,筆者訪問白天在公家單位上班的一位筍農,他提到筍園是老一輩留下來的,也不能任其荒蕪,只好利用公餘閒暇兼作,所以他本身是公務人員,卻同時也具有農民身份。除此之外,其他的筍農則以種植柑橘和龍眼為主要經濟作物,竹筍販售多為補貼其他果樹收成期外(約為每年4~9月)的收入來源,大坑現有筍農多為此一類型,陳姓筍農說:「竹筍產量不多,市場價格不穩定,保存不易,這三個原因是無法成為主要經濟作物的原因。」

麻竹筍因水分高、纖維多貯藏、保鮮不易,容易產生纖維化,所以保存不易一直是最大的問題,近年產銷班由市政府及農會編列預算設置一套預冷設備,將麻竹筍急速冷凍後再行銷售,取代以往的保鮮方式,不但能保有原來的新鮮度,同時口感更佳,但消費者的接受度仍有待考驗。

EPSN0027

產銷班總幹事黃州榤先生說:「目前大坑地區有兩個竹筍產銷班專門輔導麻竹筍生產、運銷作業。一班由青果合作社輔導;班員有近70人,一班由市農會輔導;班員有50多人,不但提供農業新知、栽培技術,並協助運往台北果菜公司拍賣,以抬高價格,增加農民收益。因辦理績效良好,深獲政府肯定。兩班均訂有班公約、分級標準,及供貨規定,且採共選共計,嚴格要求供貨品質及數量,因大家都能遵守規定,因此大坑麻竹筍在台北拍賣市場獲得甚高的評價。同時兩班也都獲有吉園圃認證,可讓消費者吃的更安心。」大坑所生產的麻竹筍主要供應大台北地區,一般傳統市場、生鮮超市,常看到「大坑麻竹筍」的招牌,歡迎消費者多多採購。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