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農與都市小孩的相遇

短短一天的訪談過程,要學生們完全瞭解台南縣農業現況不太可能,而這份問卷的內容及結果對這群從都市來南部讀書的學生來說早已忘了一乾二淨,但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讓他們對於農業有更深的認識。

報告,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既討厭又麻煩的一項作業,許多人總是網路上翻翻資料,東抄西抄的將報告完成,這也讓許多老師相當頭痛,該如何讓學生完全拋棄網路資訊,體會出做這份報告背後真正的意義,走到戶外實際體驗一次就對了!學校為社區的一部分,但校園外圍的高牆卻成為阻擋學生與居民交流的阻礙,為了讓學生們完全遠離網路世界,親自體驗台南農業現況,麻豆鎮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學系的老師決定以一份問卷,針對台南縣麻豆鎮、柳營鄉、官田鄉、大內鄉、六甲鄉、下營鄉、後壁鄉、東山鄉、鹽水鎮及白河鎮共十個鄉鎮農民進行調查,藉以瞭解現今農民對有機農業的認知程度有多少。

台南的夏天總是特別炎熱,37度高溫下,學生們從早上八點到下午五點,以機車為代步工具,紛紛前往不同鄉鎮進行問卷調查。這是一場新鮮的體驗、知識的體驗及艱辛的體驗,這些學生大多是從北部下來台南讀書,對於農業的印象大概也從紀錄片無米樂裡略知一二,更不用去問他們什麼是翻耕及放水,因為他們連台語都不太會講,於是在訪談過程中不是國台語參雜著講,就是與阿公阿嬤們比手劃腳。

clip_image001
台灣農村正面臨哪些問題,從早上8點出門到處遇到阿公阿嬤就拜訪詢問,不少農民激動的將自己心裡話向學生訴說。

短短一天的訪談過程,要學生們完全瞭解台南縣農業現況不太可能,而這份問卷的內容及結果對這群從都市來南部讀書的學生來說早已忘了一乾二淨,但這份報告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讓他們對於農業有更深的認識。所有的訪談對象的年齡約90%是70歲以上老農,看到學生們走下田陪他們聊天,許多老農們開始訴說著耕種辛酸史及政府多項政策對他們帶來的成效到底有多少,而在這過程中他們也發現到許多從事有機農業的新農民,甚至與他們成為好友,給予生態知識相關支援及幫助。

clip_image002

各鄉鎮奔走的過程中,發現到許多默默辛苦耕種的小農;圖為柳營鄉的大媽。

 

clip_image003

大媽種植的有機番茄,看了讓人流口水!!

 

clip_image004

位於官田鄉禾本田農場,今年農場的有機稻米被選為南瀛伴手禮之一。

 

clip_image006

位於麻豆鎮曾昭銘,有機野蓮的風味吃了會讓人上癮,外表粗曠,卻是位對生態環境觀察極為細心的大男生。

 

clip_image007

東山咖啡近年來紅遍台灣,賴瑞彬先生所經營的竹拱仔厝以販售有機咖啡為主,雖賣相不如一般咖啡,但他為了生態環境以及人民健康著想的心,值得我們給他熱烈的掌聲。

從訪談結束至今也過了一年,這群原本不會講台語的學生,現在各個都能在田裡與阿公阿嬤聊天,漸漸的開始關心農業議題,偶爾也會與其他年輕農民互相討論,還有許多學生的畢業論文紛紛以農田為研究場域,進行各種生物資源調查及研究。

一場小農與都市學生的相遇,意外的讓許多學生找到自己未來的方向,並決定以不同的領域及角色來看待台灣農業。

(本文作者為曾文社區大學工作人員)

 

阿銘的加輦邦有機野蓮

阿銘以純有機的方式種植野蓮,不僅對環境沒有傷害,而且帶來的生態非常豐富,蜻蜓、細蟌、還有自己放的大肚魚、田螺和鴨母螺,或許除了買賣的利益以外,一種教育的意義也儼然從無形中出現。

因學生做農民調查的關係,我認識了一位在學校附近栽種野蓮的青年農民。他名叫曾昭銘,住在台南縣麻豆鎮,是一位在職進修的農民。目前大概擁有二分地,除了夜間進修二技課業以外,種植有機野蓮是他現在的工作。

在還未種植有機野蓮之前,他是一位南科的工程師,每天面對冷冷的機械,加上工作時間過長及不固定,於是放棄了這個高薪的工作。此時身為農民子弟的血液在身體裡蠢蠢欲動,他開始重新思索著從事農業的可能性與未來。

阿銘一直以來都很注意及關心水生植物,深深著眷戀台灣萍蓬草。也因為這樣的因緣,轉而走向種植有機野蓮。野蓮,學名又名龍骨瓣莕菜。決定種植有機野蓮時,大家並不看好,在麻豆這個地方,並沒有人種值過這種植物,甚至不知道這是可以食用的。他說服父親將休耕的農地交給他來耕作,並且到美濃取經,找到了種值野蓮的鍾華振伯伯,認真的學習種植的方法,做筆記及拍照記錄。離開美濃時要了幾株的苗,回到了麻豆開始讓夢想這在塊土地上實現。

其實,他除了家人不看好之外,連美濃的鍾伯伯也奉勸他放棄。種植野蓮是一份辛苦的工作,尤其在冬中,泡在水裡採收時,凍到身體都沒知覺,也無法戴手套工作,因為需要靠雙手的觸感來採收,才不至於將整株的根都給割斷了。阿銘的野蓮種植完全不使用任何的農藥,只用生態方法防制。家族世代務農,他的爺爺亦是農藥的受害者。且因累積的藥劑量而身患肝癌,雖然每天趴趴走,一樣下田工作,但仍然可以看出那肝功能異常帶來的疲憊。更種要的,是他拾不得任何的生命,不管是人與生態,他均深深的疼惜著。

clip_image002
冬天在泡在水裡採收野蓮,冷到全身發紫。

阿銘以純有機的方式種植野蓮,不僅對環境沒有傷害,而且帶來的生態非常豐富,蜻蜓、細蟌、還有自己放的大肚魚、田螺和鴨母螺,或許除了買賣的利益以外,一種教育的意義也儼然從無形中出現。他並不是沒有生活上的壓力,已娶妻的他育有一子。要給小孩什麼樣的生活,是經濟上無憂還是一個永續的生態,他選擇了後者。

clip_image002[8]
阿銘的野蓮池,留著一區種他最愛台灣萍蓬草,及其它的水生植物,裡面並養著大肚魚、田螺和鴨母螺等各種生物。

clip_image002[6]
沒錢印名片,只好自己用手一張一張的寫。

他的有機種植,是沒有經過認證的,因為,花不起那個錢。自認有機種植,全憑良心與身為農夫的最後一份尊嚴與保證。有機的農作既費時又費力,但阿銘覺得這是台灣農業的契機,由於台灣農業人口老化,耕作的人以六七十歲的老年人為主,農業的觀念遲遲不能改變,他認為只要觀念改變,台灣農業就能化危機為轉機。他是這麼深信著。

阿銘前些天打電話給我,他說:「姐啊」!(他都這麼稱呼我),我快活不下去了,銷售一直不穩定,一包四十元,大家都覺得貴,有時,客戶訂購一包,騎摩托車送過去,油錢都不夠。但是,為了推廣大家食用,再辛苦,都要忍。他請我幫忙,可以在學校發起團購嗎?

這個忙,我當然是幫,我們一通一通的打電話,將他的理念解釋給同事了解,鼓勵大家統一訂購,並且請同事不要殺價。上星期訂購了十包,量並不多,但是阿銘很開心。這星期我問大家,這菜,吃的還習慣嗎?令人欣慰的,大家反應良好,而且詢問下一次訂購的時間。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幫上忙,至少,阿銘是開心的。

clip_image002[14]
阿銘帶著自己設計的置物箱,到社大來送貨。

青年回鄉,我們是否準備好了給他們的環境與位置呢?政府必需要有更多的配套措施,讓青年留下來,並且可以組織自己的家庭,讓青年的夢想,可以實踐於這塊土地上。僅以此篇文章,向努力不懈的阿銘至敬,感謝你以對這塊土地友善的方式耕種,並且堅持著當初信守的承認。阿銘!加油!

clip_image002[10]
阿銘會做農民筆記,記錄發現的各種生態及每日耕田時的變化。

這是阿銘的農業日記,大家可以參考,給予他鼓勵

http://tw.myblog.yahoo.com/jw!S6__mEKGAhYagZTFpYgWDHxA/

(本文作者為曾文社區大學工作者)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