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與志的生活實踐】農村工作坊0724-27

樂活成為顯學,許多人甚至搬到農村居住,然而除了買農地蓋別墅,我們還能有更多的選擇。第八屆農村工作坊,邀請鹽見先生分享半農半X的精髓,並透過台灣、外國的半農半X實踐者的經驗、農家拜訪與農事體驗,嘗試…

第八屆社區教育與農村發展工作坊【農與志的生活實踐】

活動內涵】

「…一方面親手栽種稻米、蔬菜等農作物,以獲取安全的糧食;另一方面則從事發揮特長、自我僱用的工作,獲得固定的收入,身體力行平衡生活。追求一種不再被金錢或時間逼迫、回歸人類本質的生活方式。」~鹽見直紀《半農半X的生活》

「農」與「志」的相遇,使得耕種不再是單純的耕種。

「志」源自《半農半X的生活》一書作者,塩見直紀先生所提「志緣」概念的縮寫:「志」為想法,「緣」為與在地的交流,這樣的人就能成為農村所需要的「資源」–帶著理念、創造力與使命。

樂活成為顯學,許多人甚至搬到農村居住,然而除了買農地蓋別墅,我們還能有更多的選擇。對鹽見先生來說,一般想過鄉村生活的人是「依自己想法生活的人,」,鹽見先生大力提倡「半農半X的生活」,非常強調「X」是人與社會的互動交流。

第八屆農村工作坊,邀請鹽見先生分享半農半X的精髓,並透過台灣、外國的半農半X實踐者的經驗、農家拜訪與農事體驗,嘗試找出在農村生活的另一種方式。

【指導單位】教育部、高雄縣政府

【主辦單位】高雄縣旗山區旗美社區大學

【活動日期】2009年7月24日(週五)~7月27日(週一),四天三夜

【活動地點】美濃廣善堂

【住宿地點】美濃廣善堂(※請自備環保碗筷、杯子、盥洗用具、個人藥品、雨具)

【活動人數】40人(全程參加者優先錄取,額滿為止)

【活動費用】一般民眾1,500元,大專院校以下學生1,000元,旗美社大講師學員、旗美九鄉鎮居民一律免收報名費

【報名方式】至社大網站http://cmcu.ngo.org.tw/下載報名表(可直接點選此處下載)填妥後寄至旗美社大信箱cmcu@e-info.org.tw,或傳真至07-6629379

【聯絡方式】07-6629378、6629625

【活動議程】

7月24日(五)
14:30~15:00 報到:廣善堂
15:00~16:00 【開幕式】歷屆工作坊回顧、互相認識

分享人:柯宣竹(旗美社大專員)

主持人:林吉洋(旗美社大專員)

16:00~18:00 【案例分享一】農與志的實踐,國際篇

1. 泰國KKF:曾旭正(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

2. 廣西土生良品:洪馨蘭(清華大學人類學博士生)

主持人:涂裕苓(旗美社大專員)

17:40~18:50 晚餐
19:00~21:00 【影片欣賞與討論】《社區的力量:古巴如何度過石油危機》

主持人:劉逸姿(旗美社大專員)

21:00~ 休息
7月25日(六)
8:00~9:00 早餐;課前的美濃自由行
9:00~12:00 【主題演講一】半農半X的生活

演講人:鹽見直紀(「半農半X的生活」推廣者)

翻譯人:李宜欣(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系助理教授)

主持人:簡嘉潁(旗美社大專員)

12:00~13:00 午餐
13:10~14:10 【田野方法】農家一日調查法

分享人:宋郁玲(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

14:10~ 好好生活,農家一日

農事勞動&農家住宿

7月26日(日)
12:00~13:00 會場報到、午餐
13:00~16:00 【案例分享二】農與志的實踐,台灣篇

1.阿寶(宜蘭小農)

2.阿不(自力生活實踐者)

3.郭建平三姐 (確認中)

4.林銀河(宜蘭縣蘇澳鎮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主持人:周家慧(旗美社大專案)

16:00~18:00 DIY作自己的晚餐:粄條

教學者:余沛葒(旗美社大「地方特色vs.創意料理」講師)

主持人:林怡伶(旗美社大專員)

18:00~19:00 晚餐
19:00~21:00 【交流分享一】農家住宿分享會

主持人:柯宣竹(旗美社大專員)

7:30~8:30 早餐
8:30~9:50 【主題演講二】什麼是鄉村,誰的鄉村?談德國的鄉村文明

演講人:蔡建福(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主持人:柳秀慧(台南北門社大主任)

10:00~11:30 【主題演講三】看得見的農村,看不見的真相:從景觀建築談當前農村問題

演講人:田中央工作群+黃聲遠(宜蘭建築師)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

11:30~12:00 【閉幕式】我想,農村…

主持人:張正揚(旗美社大主任)

※ 註:主辦單位保留議程更動的權利。

農村智慧─竹子的運用體驗

相較於歐洲農村大多使用的編木泥牆,亞洲則多使用編竹泥牆,尤其是長江流域以南地區,一直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些東南亞地區都是。編竹泥牆是利用竹條的抗拉特性與泥土的抗壓特性,組構成一種複合材料單元…….

今年在恆春舉辦的第二屆農村社大工作坊,在經過前一天各個社大與農(漁)村性有關的工作分享後,第二天到龍水社區實地的體驗。龍水社區的張里長首先介紹龍水里的概況,讓與會的朋友對龍水有機米種植的產業面向、龍水里的傳說故事、地方歷史及地理區位關係,有初步的認識,接著則是體驗早期農村劈竹子的營造工法。

相較於歐洲農村大多使用的編木泥牆,亞洲則多使用編竹泥牆,尤其是長江流域以南地區,一直到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這些東南亞地區都是。編竹泥牆是利用竹條的抗拉特性與泥土的抗壓特性,組構成一種複合材料單元。因此先前作業是把一根竹子劈開成為可以運用的竹條。如何用省力的方式劈出大量的竹條,就成為先民早期在地農村營造的重要學問。

首先先將竹子固定於地上,以砍刀順著竹子的上端部分縱切一個裂口,接著塞入木片,讓缺口略為張開,然後,再縱切出另一個缺口,讓端部呈現十字型的開口,同樣塞入木片。

讓竹�端部先張開呈現十�型裂口

讓竹子端部先張開呈現十字型裂口。

再來則是將竹子開口部分,朝向事先插在地上固定好的的十字型破竹裝置,此時,用力將竹子推出,自然「勢如破竹」。

與會農村社大朋友一一嘗試,當一根根竹子輕易地順勢劈開,大家都對生存於農村的老祖宗遺留下來的農村智慧,有深刻的體會。劈竹子這件事,不是只用砍刀直接劈得汗流浹背又擔心傷到手,而是有「撇步」的呢!

用先民的智慧竹�順勢劈開省力省時

用先民的智慧竹子順勢劈開省力省時。

在大家都體驗過劈竹子的農村野趣後,有些夥伴接著很有興致地問到:「竹子劈好了,然後呢?」「當然會有用途,我們等一下就把這些竹子拿來製作灌溉渠道上保護田埂土堤的設施。」張里長的回答,讓大家有了另一個期待。

到了灌溉渠道,先把事先裁切好適當長度竹子插入田埂中。接著,我們劈好的竹條,就派上用場了。順著固定的竹子柱子,讓竹條一前一後嵌於竹柱子間,由下而上,就可編織出好用的土堤防護設施。

編製保�土堤

編製保護土堤。

台灣的農村底層,藏有許多先民的智慧,越往南,因為開發與都市化程度越低,台灣最南端的有機米種植區,龍水社區,給了我們銜接相對早期的農村經驗。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