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空三面包夾 台灣環境亮紅燈警訊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

面對未來:全民以「生活環境主義」立即行動 面對無可迴避的氣候挑戰

全民票選環境新聞 台灣國土令人擔憂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每年主辦的十大環境新聞回顧邁入第十年,依據該會追蹤十年來重大環境新聞發展,發現台灣國土遭受各領域程度不一的污染與破壞,在逐漸加劇、日益嚴苛的氣候變遷挑戰下,台灣國土的未來充滿未知數。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表示,十年來台灣環境破壞以人為開發為主,有別於國際間已發展出氣候變遷對策,相較之下,台灣國土的處境令人擔憂。

20100111-100209-redalert.jpg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基金會及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10日上午召開「海陸空三面包夾十年環境警訊!」記者會,公佈2009年票選結果。近4000人票選結果顯示,八八水災伴隨的人禍、戴奧辛等毒物風險管理、海洋資源衰竭、動保法未落實、中科四期審議爭議、能源稅踩煞車等,為民眾最關切之議題。

另針對十年環境重大議題及未來發展趨勢,海洋學者陳麗淑、氣象達人彭啟明、清華大學社研所教授王俊秀、立法委員田秋堇等專家在會中一致給予「紅燈」警訊,呼籲未來應加快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全民要立即行動,以「生活環境主義」面對未來無可迴避的氣候變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自然能選出關心環境生態的政治人物來制定政策,以補正過往所創下的不良環境負債。

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認為,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環境破壞對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名列前矛的新聞都與民生相關。林三元指出,環保應由政府與企業團體帶動個人由身邊做起,不能分彼此,透過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凝聚共識。他強調,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其實小小的「你」也可以做環保!所謂「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才是正本清源的根本之道。而長期推動廢手機回收的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也指出,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與回顧,可讓民眾再次檢視這一年發生在台灣的環境事件,並從中記取教訓,未來愛護環境將是全民運動。

國內外海陸空警訊不斷 台灣面對氣候變遷關注不足

記者會中,與會者以海陸空作為議題主分類,整理出三方面環境警訊,顯示台灣環境在海洋與海岸、陸地山林河川,以及空氣品質、氣候變遷下都面臨比過去更為嚴峻的考驗,許多環境面向已經拉起警報,提醒我們要正視這些環境問題。

海域部份

有中華白海豚逐年減少、珊瑚礁因氣候變遷及污染造成的海洋酸化而面臨面絕;此外,還有漁業政策失靈以及過漁導致生態資源衰竭,以及多起船難意外的油污造成海洋及海岸潮間帶生態浩劫,每每突顯出海洋救災能力的不足。種種跡象顯示我們的海洋環境危機已從專家預測變成發出嚴重警訊,急需各界關切及採取行動。

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助理研究員陳麗淑認為,海洋問題往往是舊的問題尚未解決,新的問題又來了,再加上全球化的因素更形慘烈。以珊瑚為例,發出的警訊多年,八八水災之後墾丁更遭到50%破壞。又如黑鮪魚,2005年鮪魚台灣配額被砍了一半,台灣不但沒有反映在政策上,解決問題,在2009年底台灣漁船甚至以「洗漁」非法捕捉。另外,中華白海豚也已倒數滅絕了。開發和保育之間態度是什麼,政府需拿定主意,甚至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必須拿出對策。

3-4261890956_3408507e74

陸域方面:

為因氣候變遷導致的天然災害威力加劇重創台灣,如桃芝、敏督利、海棠、莫拉克等颱風侵台,造成每逢颱風必淹水,水患過後則缺水的窘境,凸顯出國土保育以及水資源政策出問題嚴重影響百姓生活與生計;國土法遲遲未立法通過、能源政策無方、溫減法持續躺在立法院。

此外,重金屬與戴奧辛污染一再出現,影響農作物食品安全及威脅全民健康,突顯出風險評估與管理的不足。動植物保育遠不及物種數量減少的速度,外來入侵種防堵無門,對環境的破壞沒有完善的策略,未顧及後果危及人類自身;政府左手談保育,右手又極力開發,政策不一使得環保與經濟部門出現嚴重衝突,尤以蘇花高、各種BOT、水庫以及工業園區爭議最大。

2-4261094997_6dffd8bdac

環保聯盟會長、清華大學社會系教授王俊秀親身參加哥本哈根COP15會議的經驗,看到台灣的困境與機會,他說台灣環境已達發出「病危通知」的地步!而對於台灣政府「右手開發、左手保育」的作為,他診斷為「政府得了精神分裂症」,遲早會被他寵壞的人民推翻,政府在環境議題上的作為採取「鎖國」政策,台灣政府無法走進國際舞台。

他說,台灣雖然在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不被視為國家,但馬英九總統仍然可以出席會議,或許能成為媒體的焦點,但總統並未這麼做。而台灣光是不做好環境保護就可能主權淪陷。他建議要有環境典範轉移,像島、海、山一樣思考。台灣沒有海洋思考、只有海鮮思考,也不能只有海鮮文化,沒有海洋文化。

空域方面

空氣污染已成常態,整體環境品質有待加強。且高耗能、高污染工業開發案持續推出,對全球人均碳排放名列前矛的台灣而言,國際環境處境是雪上加霜!影響所及包括極端氣候成常態,強颱暴雨等天災一來,全民的生活、生產與生態均會大受影響,甚至是身家性命的安全存亡問題;相較於國際暖化相關新聞躍上主流版面已久,台灣在能源與氣候政策相關資訊則未跟上國際腳步,明顯自外於地球村國際社會。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負責人、氣象主播彭啟明提到年底空氣污染潮寮毒氣、中國沙塵暴境外移入等問題不容忽視,而八八水災首開全世界因天災不受人民信任的內閣總辭之例。他認為台灣比吐瓦魯處境更糟,因為台灣有颱風,有週期性災難的考驗。政治人物應該要多讓人民了解「節能減碳」的內涵,而不是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節能減碳要能與地方特色結合。

對照國際現況,近十年海陸域生態也是警訊頻傳,如獨立研究顯示商業捕撈無度 2048年無魚可吃、珊瑚白化、黑鮪魚減少、森林消退、蜜蜂消失、淡水生物瀕臨滅絕等,均榜上有名,顯示生態資源保育壓力是全球性課題,台灣更不應輕忽。但相對全球暖化現實與應對的關注,如京都議定書、哥本哈根氣候談判、冰川融化、高爾以「不願面對的真相」獲諾貝爾獎等消息,國外暖化相關消息約佔 1/10,但台灣對相關趨勢的關注度遠遠不如。

歸納以上台灣十年來所面臨的海陸空三面環境危機,總結為海洋生態亮紅燈、陸地幾無安全立足之地、空中危機全民受害!對此陳瑞賓表示,台灣的環境議題已不是個別的事件,而需檢視與反省整體政策,台灣國土的規畫除了國土計劃法遲遲未能過關之外,重大工程包括重大開發案、BOT計畫的環評都普遍不被民眾信任,也是造成重大開發案年年入榜的主因。

保護國土 才是愛台灣

有別於十年來國際間在環境上的重大議題,著重於提出全球暖化、氣候變遷的解決策略,台灣仍然停留在對抗開發所造成的自然環境破壞。同時台灣國土屢遭重創,但政府始終未能提出治本方法,仍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未能整體規劃考量。

3-4261890966_7044035d45

針對上述分析結果,立法委員田秋堇表示,全球暖化、金融海嘯非偶然,而是人類不尊重自然、視自然為取之不盡的免費財之結果,吐瓦魯和馬爾地夫是台灣的借鏡,預告台灣未來的命運。全球暖化海平面升高立即便衝擊了沿海工業區,對於中科四期二林園區蓋在地層下陷的中心點感到不可思議。此外,台北盆地很可能成為全球暖化第一個消失的城市。她說政府應公告海水上升幾公分之淹水線,再來思考房價是否合理。

她在行政院組織法不斷透過論述成立「能源部」。她提到政府不課能源稅、碳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將只是一場空。對於環保署長沈世宏打算向京都議定書附件一的國家進行境外碳權交易,她懷疑台灣的碳主權在哪裡?碳抵換的額度可以算在台灣身上嗎?國際會如沈世宏所願這麼看待台灣的碳抵換嗎?她提醒在沒有作為的碳政策下,未來出口貿易被課「碳關稅」,全民負擔更重。而台灣99.7%能源靠進口,如果再不發展自主能源,20年後有錢也買不到石油,因石油將被視為戰略物資。台灣政府必須要解決能源問題,在環保議題上以「綠色價值」成為國際的先行者,這樣世界各國都會支持台灣。

展望未來:環境挑戰無可迴避 「生活環境主義」要抬頭

若以綠代表樂觀、黃代表不好不壞、紅代表危險,為台灣環境的未來打分數,與會專家全數以「紅燈」發出警訊。對此嚴峻考驗,未來該怎麼做?

陳麗淑建議要加快海洋資源的調查、導正制度、落實政策,國際趨勢是成立海洋保護區,讓海洋生物得以休息孕育豐富的資源,這是台灣可以學習的。此外,2006年營建署提出的「天然海岸零損失」政策,要積極落實。

王俊秀說,現在就是未來,呼籲全民立即行動;總統身為國家代表,應參加國際性的會議,他幽默的說即使被視為非營利組織也沒關係,就讓台灣成為最大的 NGO,讓聯合國來加入台灣。他再度強調生活環境主義,人人守望環境,並且以快樂指數GDH (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取代GDP。

彭啟明表示,氣象局越來越被重視,建議媒體多報導節能減碳的好例子,政府要向人民學習。田秋堇則建議全民都該關心環境議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環保人士進立法院。最好人人都能從自身檢視,從手上的垃圾聯想到和垃圾山的關係;人民的力量將如蘇格拉底所言「牛芒雖小,聲音卻不容忽視」。

(閱讀「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請點選這裡)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2009十大環境新聞出爐 八八水災、哥本哈根會議分占鰲頭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了!歷經短短十天網路票選,共3960人次參與投票,八八水災、戴奧辛、美牛談判佔據台灣前三大環境新聞;哥本哈根會議、島國遷國、澳洲小鎮禁用瓶裝水則為國際排名前三大。此次投票人數是活動創辦以來參與人次最多的一次….

2009年十大環境新聞票選結果出爐了!歷經短短十天網路票選,共3960人次參與投票,八八水災、戴奧辛、美牛談判佔據台灣前三大環境新聞;哥本哈根會議、島國遷國、澳洲小鎮禁用瓶裝水則為國際排名前三大。此次投票人數是活動創辦以來參與人次最多的一次;而從八八水災及COP15獲票數,顯見民眾對環境議題的關心已經發酵,環境議題不再是隱藏或邊緣的話題。

回顧2009年無論在台灣或國際,都是驚心動魄的一年,狂野的氣候造成各地的水災與土石流,讓環境災難不斷盤旋新聞版面。台灣由莫拉克颱風帶來的暴雨造成「八八水災」,不但創下單日降雨量百年新高,並釀成重大傷亡,影響層面更甚十年前的921地震。

人為的全球暖化以及造成的災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這更突顯每年由聯合國《氣候變遷框架公約》(UNFCCC)召開的締約國會議的重要性,特別2009年是《京都議定書》失效期前三年,因此在哥本哈根召開的第15次締約國會議(COP15),更深具意義。由投票結果顯示,即使台灣不是締約國,對此項會議的重要性仍殷切關心。氣候變遷、全球暖化,台灣早已置身其中。

除了台灣與國際間兩大重要的事件躍上頭條之外,在台灣十大環境新聞以食品安全、海洋生態議題為主;國際除了同樣是以海洋生態議題為主,全球暖化議題更獲得熱烈迴響。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澳洲小鎮為了環保禁售瓶裝水,居然能揚名台灣,獲得廣大網友的青睞,躍上前三名。這一則新聞乃代表公民參與環境治理、環保與觀光之間的取捨,此次選票證明,台灣網友期待公民力量的展現不容忽視;而台灣在垃圾議題不再停留「回收」的觀念,而是延伸至「垃圾減量」的源頭管理;另外,重視環保可能為觀光帶來契機。

「海平面升高 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高居國際新聞第二名。同屬島國的台灣,對於全球暖化可能造成海平面上升,至今政府仍未回應國安等級,只有宣示性地要求人民節能減碳;對於海平面上升首當其衝的沿海工業區,卻仍不斷以經濟發展為名開發、破壞海岸線。

此次票選在國際新聞方面,同樣關心海洋生態,網友票選上榜的有「全球淡水生物魚類面臨滅絕威脅」及「海洋生態保育    歐盟擬將黑鮪魚列為瀕臨物種」,卻獨漏「聯合國首度慶祝海洋日」此則具有指標性意義的新聞。海洋生態除了保育,還有一項嚴重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這也是首度海洋日所揭櫫的「海洋垃圾」現象。

隨著人類消費以及不良習慣,由塑膠製品所造成的、龐大的海洋垃圾正漸漸窒息海洋生物,聯合國在海洋日特別呼籲要重視海洋垃圾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此則新聞未上榜,是否顯示台灣非聯合國會員,在國際事務或訊息取得管導有限,因而陌生。

投票方式是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預選的30則國內外新聞選擇。而預選的新聞則依據《環境資訊電子報》記者的報導以及數十位志工從國內外主要媒體掃描的新聞,並依據數量、影響層面以及網站上回響的程度選出。此項活動是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國際、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國際厚生健康園區、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雖然是針對2009年的環境新聞票選,結果顯示大多數新聞都有歷史脈絡,是全民共同關心的。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已經深深影響甚至改變地球上的生態,民眾對於永續的渴求也透過十大環境新聞的票選彰顯無遺。2009台灣與國際十大環境新聞如下:

台灣十大環境新聞

  1. 八八水災沖出國土規劃大「災」問
  2. 戴奧辛爐渣毒鴨記
  3. 台灣重啟美牛進口談判 人心惶惶
  4. 珊瑚總體檢顯示珊瑚生態破壞嚴重
  5. 澎湖博弈公投 反方大勝
  6. 動保法12年 流浪動物收容仍不人道
  7. 台灣白海豚進入滅絕倒數
  8. 中科四期二林園區 環評不平
  9. 能源稅徵不徵?不徵!
  10. 台江國家公園誕生

國際十大環境新聞

  1. 哥本哈根氣候會談結束 抗暖化前途多艱
  2. 海平面升高 多處太平洋島國需遷國
  3. 澳洲小鎮為環保禁售瓶裝水
  4. 科學家解開蜜蜂消失之謎
  5. 全球淡水生物魚類面臨滅絕威脅
  6. 歐盟擬將黑鮪魚列為瀕臨物種
  7. 臭氧層公約 第一個全球批准的環保協議
  8. 國家公園土地歸還原住民 澳洲創先例
  9. 歐巴馬 第二位關注氣候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10. 以抗暖化為由 核電論戰再起

歷年回顧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協會」)

不安的國土

國土保安與復育,牽涉到土地中所有的物種、元素、資源、糧食,以及在其上生活的全體國民,政府應積極與人民對談,並在創立法條之前,依法進行聽證,而不是讓法條轟然輾過人民之上。

「如果蝴蝶消失了會怎麼樣?」

「最終人也會跟著消失,這是遲早的問題…」

—————————————————————-

正當「國土計畫」與「國土復育」兩大影響未來台灣土地利用的法條,持續在各界發酵,並引發諸多爭議的此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亦不甘寂寞,悄悄端出了《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草案》(以下略稱保安復育計畫)。

綠黨發言人潘翰聲表示,保安復育計畫其實僅停留在「政策」層次,不及法條有其約束力量,基本問題亦與國土計畫法相去不遠,因此無須對此感到過度焦慮。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執行秘書陳依雯(大白)也認為,該計畫並沒有編列任何預算,預定推動平台又是沒有任何實權的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就算不是玩假的,其實也沒有多大力量」,她說。

然而,無論保安復育計畫有多少成分是玩真的,其條文間無處不流洩出對少數族群的偏見與差別待遇、重工鄙農的迷思、整體流域整治計畫的空洞,以及水資源政策的錯誤心態,因此仍值得詳讀,以作為未來持續監督國土復育條例與國土計畫法的準備工作。

980107-yunguotu-450.jpg

流域管理治標不治本?

保安復育計畫泰半篇幅,都在闡述「整體流域治理」概念,並檢討現今對於河川上、中、下游管理分權,導致治理成效不彰問題。因此,本文將先就流域治理問題進行討論,後續再評析該計畫內容中其他國土利用問題。

水患治理聯盟易淹水地區召集人徐蟬娟認為,如果沒有認真檢視台灣各河川肇生土石流與泥沙淤積、不足的原因,提再多計畫都是空談,最後也只是浪費更多納稅人的錢,蓋更多沒用的水庫,和干擾河川自然狀態的建設而已。

保安復育計畫中一再提到,「河川輸砂能力不足」是造成上游泥沙淤積,下游土砂不足的主因;「但河川輸砂能力並不是不足」,徐蟬娟說,「台灣山勢陡峻、河谷狹窄,輸砂能力其實很旺盛,但因為政府蓋了那麼多攔河堰、攔砂壩還有水庫,造成泥沙都淤積在上游了,下游當然就會土砂不足」。

「保安復育計畫不檢討攔河、引水工程對河川輸砂能力的影響,把土石流失都推給地震和豪雨,對上游淤積問題又只能搬出『加強水庫淤砂營運管理』和『改善壩體設計』這種對策,只能說是治標不治本」,徐嬋娟說。

現行河川流域管理權責機構,包括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內政部營建署、經濟部水利署、地方縣市政府等單位(見表1),管制權責及法令則多達14項法規(見表2),但卻無法進行全面合作,反倒導致各單位互踢皮球,無法對河川流域進行整體規劃。

「當前國土空間規劃無法發揮指導國土開發與管理功能…因職權分散、任務片斷,且易遷就行政疆界而簡化問題內涵及範圍…另地方政府限於經費、人力,常有應作為而無作為情形…」(原文P.12)

「缺乏流域整體性規劃與管理之思惟,導致流域內各種資源使用與環境管理,未顧及水文循環與內部生態機制係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系統,往往個別考量,未將流域上、中、下游視為一整體單元。」(原文P.12)

「為確實達到流域整體治理目標,整合水資源利用、水質保護、治山、防洪、海岸防護與國土復育等相關工作,未來建議宜將現有河川管理、水庫管理、防洪治水等機關整併納入整合性流域管理機構,配合組織改造環境資源部下設流域管理機關。」(原文P.40)

表1 河川流域治理權責
1-1
(資料來源: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草案;2009/12/31)

表2 河川流域涉及相關管制權責及法令
1-2
(資料來源: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草案;2009/12/31)

徐蟬娟表示,保安復育計畫雖然「終於」提出整體流域治理的構想,並建議成立統合管理機關,值得肯定。「然而」,徐蟬娟表示,「過去政府並非沒有成立過類似的機構,例如高屏溪流域管理委員會就是一例,但因為該委員會沒有實權,也沒有法令作為強制施行後盾,個別權責單位最後也只是派代表去開會,沒有進行真正的合作,遑論對流域進行整體規劃」。

李蟬娟認為,政府如能通過上位國土計畫法,成立流域管理機構才會有推動改造的力量。她舉例,2006年政府通過8年800億水患治理特別條例,就像是有了一台好車,駕駛人能力也不錯,但就是開錯了方向,如今保安復育計畫內容雖然還有不少問題,但整體流域管理這個大方向算是走對了,未來有沒有好車和好駕駛配合,才是關鍵。

IMG_8138
徐蟬娟表示,過去因為河川管理職權分散,導致留置在河床上的砂石,多年沒有被清理,大雨一來,大量泥砂土礫奔流而下,才會造成土石流。

誰的水資源?

廣義而言,整體流域管理不但涉及河川本身,周邊的疏洪管理、水源地保育、土地水資源涵養、地下水及各方面的水資源運用也是重點。流域管理幾乎涵蓋了台灣本島全部的「國土」管理,因此不僅水土保持、災害防制等任務相當重要,水資源的分配與管理,更是攸關全國民生大計。然而,細探保安復育計畫,經建會對於水資源的分配規劃,卻有啟人疑竇之處。

在【現況分析】一章中,經建會輕描淡寫地提到「由於工業、畜牧與家庭污水污染,造成水體品質不良…」,然在通篇計畫書非但沒有為上述問題提出檢討對策,還在後面章節中特地提到「氣候變遷導致氣候異常,水資源調蓄設施容量不足因應緊急調度…屬缺水忍耐度低之高科技產業群聚地區,除需水量大外,枯旱時易造成調度窘境」(原文P.25, 26),並在稍前章節提到政府應「推動水資源多元化,加強水庫淤沙管理」(原文P.16)…

該計畫不只一次提到高科技產業非常仰賴穩定的水資源供應,並據此強調「推動節水及水資源再利用措施,改善自來水管漏水率…」的重要性,卻絲毫沒有檢討高科技污染產業對水資源的耗費,也沒有提出應有的相關管制作為,更沒有呼籲高科技產業應該要「苦民所苦」,不免讓人覺得經建會的水資源政策,有偏厚高科技產業的疑慮。

那麼,農業呢?最需要穩定灌溉水源的農業呢?經建會當然也沒有忘記農業,在前述「推動水資源多元化…」方針的後二段,經建會提到:

「調整農業耕作機制,提升灌溉效率,並研究推廣耐旱作物。調整農業耕作機制,規劃水旱輪作機制,旱季時鼓勵種植旱雜作,減少水資源之耗用。雨季時鼓勵種植水稻及水生植物,以發揮蓄水及補注地下水功能。」(原文P. 16)

水利法第18條之規定,各標的用水的優先順序是「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轉引自:李根政 – 旱澇交迫下,台灣的水資源政策)。然而,現行國家政策經常以農田休耕方式,保障科學園區石化、鋼鐵工業用水,近來又傳出苗栗縣政府鼓勵農地休耕,農民掏錢協助興建的大埔水庫用水,卻全部流向竹南工業區的新聞,不免讓人對台灣現行水資源分配,重工鄙農的現象感到無力。

然而,理當翻轉現行不當措施,對未來國土與水資源運用,提出前瞻思考的保安與復育條例,卻又通盤未檢討水資源分配不均,僅消極鼓勵農民在缺水時轉型種植耐旱作物,恐怕也只是在承認現狀的前提下,讓農業問題在未來繼續擴大。

撇開保安復育計畫在水資源分配的「偏心」問題,該計畫雖提到要「推動水資源多元化」,但並未在後續計畫內容中多所著墨,僅片段提到要推廣節水及水資源再利用措施,同樣是捨本逐末的作法(延伸閱讀:洗澡洗再快也不夠:為甚麼個人改變不等於政治改變)。近來引發眾多爭議的「越域引水」工程復工傳聞甚囂塵上,行政院又分別編列260億與80億預算給曾文水庫和南化水庫;即便不細心探究,也不難發現保安與復育條例,僅是現行水資源政策的延續,並未提出任何改善計畫。

由種種線索看來,政府就是在為科學園區找水,幫越域引水工程復活找理由,也沒有認真檢討『水庫』對台灣到底有沒有好處!」徐蟬娟指出。

Time-Flow
水資源分配涉及民生、糧食與產業,茲事體大,政府不應明知全球氣候極端,各國日後恐出現糧食危機,卻還一意將水資源優先配予工業、科學園區。

部落的「原」罪

日前國、民兩黨發表《國土復育法草案》,條文中充斥對原住民族的不利條例,隨即引發各界譁然(詳見: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同時,台大土木系教授陳榮村在立法院的草案公聽會中,談及「環境教育」重要性時,更以「原住民雖然住在山上,不代表就瞭解環境生態」,暗示政府應拿出魄力,將住在山上破壞山林的原住民部落遷下山。國土計畫法草案、國土復育條例草案中對於原住民族的偏見,同時也複製到稍晚提出的保安復育計畫中。

「目前山坡地中約十分之一劃為原住民保留地,因此原住民保留地利用與原住民權益問題,攸關山坡地保安及復育,對於違規轉租、轉讓及違規使用問題不能忽視。」(原文P.18)

「原住民保留地私下轉租或轉讓給非原住民,管理不易、現行原住民保留地利益無法由原住民族部落共享、原住民保留地開發及使用,未有整體永續發展構想。」(原文P.19)

「在超限利用未處理前禁止原住民保留地產權之移轉。」(原文P.22)

由前2段的內容可看出,經建會並非不知道實際在山坡地超限利用的人,其實是「非原住民」。然而,第3段的意見,卻可看出政府僅拿原住民開刀,彷彿原住民只要進行土地移轉行為,就是在開國土保育後門,而不去思考嚴懲破壞山坡地元兇的辦法。

潘翰聲直言,「說穿了,那些在山上大搞開發的漢人,哪裡知道要找哪些原住民租地?實際上,漢人通常是透過民代仲介,才有辦法租到這些保留地,再進行於法不符的開發行為…可是今天你去禁止原住民轉租、轉移土地,把他們污名化,這些民代、開發者,不但不會有事,甚至還在議題中隱形了」。

八八風災過後,過去環保團體一直呼籲政府早就該進行的「全國國土資源環境調查」,意外地在「莫拉克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勘查」獲得部分實踐。主持該計畫的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在受訪時曾表示,「過去地質學界對於南部山區一直缺乏瞭解,這次風災結束,許多學者都認為應該幫點什麼忙,所以很踴躍、自發地加入調查工作,也讓我們現在對台灣南部山區多了很多瞭解」。

然而,一筆又一筆的「安全堪虞」結論,導致近來一樁又一樁的「阻擋劃設特定區域」行動,間接讓受災部落的重建腳步緩了下來,也讓各界開始思索「專家學者意見 V.S 部落生存主張」,應該如何拿捏分寸。可惜的是,保安復育計畫未納入受災部落心聲,仍以「國土復育」之名,主張受災部落如經評估「安全堪虞」,政府應協助遷居。

「經選定國土優先復育地區,其中已有之聚落或建築設施經評估安全堪虞者,政府應優先協助該地居民遷居,必要時得限制居住,強制遷移。如涉及原住民族土地者,應與原住民諮商並取得共識後辦理。」(原文P.22)

雖然該計畫中,導入了《莫拉克風災重建條例》第20條中,「應與原住居者諮商並取得共識」的概念,但以去年12月30日最新修正的《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為例,決議「原民會及經建會等已完成現勘,其中經評估結果不安全,若於辦理現勘作業時已邀請政府機關、相關單位等參與者,得由特定區域劃定機關評估採認,毋須重新辦理勘查作業」,未來保安復育計畫很可能也會循此模式,略過與原住居者的諮商程序。未來,原住民很可能只能像啞巴吃黃蓮一樣,有苦也難伸。

對比同樣是國土超限利用區,經建會對於保留區山坡地濫墾的態度,和沿海發展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漢人族群,態度則略有不同。

「基於國土保育及產業管理需要,考量水資源及地層下陷問題,劃設適於養殖漁業經營之地區,研議透過土地使用規劃管制及訂定補助輔導措施等方式,規範養殖漁業之經營方式。不適養殖漁業經營之地區,政策引導養殖漁業離開。」(原文P.35)

「基於國土保育及適地適用原則,魚塭面積及養殖漁業地下水用量不再擴張,輔導養殖漁業轉業。」(同上)

「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海水養殖,減少淡水養殖比重。」(同上)

「加強地下水非法抽用之管理。」(同上)

「調查並規劃地下水補注區域,研發補注應用工法,加強推動地下水補注;地下水補注機制納入都市計畫檢討或變更審議參考。」(原文P.36)

「辦理教育宣導,強化民眾對地層下陷防治之認知。」(同上)

對比山區原住民與沿海養殖業者,政府的確是用不一樣的心態、標準在進行「管理」工作。原住民違法轉租,政府就粗暴地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將所有原住民都視為嫌疑犯。當然,一直沒有法,也就沒有違法問題,但養殖業者超抽地下水,政府難道可以因為地下水長年無政府狀態,所以就不積極,而僅是「加強管理」、「辦理教育宣導」嗎?

同樣是居住在受創國土之上,同樣是面臨生活問題,為何政府可以「政策引導養殖漁業離開」、「輔導養殖漁業轉型」、「調整產業結構」,卻連和原住民「諮商」的程序都可以選擇略過,就粗暴、輕率地要原住民遷村,永久改變部落生活、文化方式與樣貌呢?

倘若以上的質問都過於棘手,難以回答,那麼政府未來應該扮演的角色,應是積極與人民對談,並在推行計畫,創立法條之前,依法進行聽證,而不是讓問號仍然是問號,而法條已轟然輾過人民之上。

IMG_8366
政府對於原住民的歧視、差別待遇可說無所不在。也許仍是那句老話,「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吧!

已死的環評 / 無法再生的農村

撇開政府對於不同族群的差別心態,略讀保安復育計畫,亦不難發現只要政府有意推動開發,不管是山林水土復育區,還是沿海地層下陷區,,保安復育計畫都已經留下後門。首先就山區而言:

「原則禁止高山農業新開墾及各類新開發行為,惟相關法令容許及公共設施、公用設備、國防設施及生態保育設施經環境評估無安全之虞者,不在此限。」(原文P.21)

「經選定國土優先復育地區,應以保育為限,除行政院專案核准者之公共設施或國防設施之外,禁止任何開發行為及設施之設置。」(原文P.23)

潘翰聲指出,上列第1條規定,若不是經建會疏漏,就是故意迴避「環境影響評估」法律用語,企圖混淆視聽,迴避環評;至於第2條,則連「環境評估」用語都省略了。

即便上列2條規定,都是因為經建會出於疏漏,而沒有加上「環境影響評估」用語,但徐蟬娟強調,「環評跟死了沒兩樣,那麼多環評委員拍胸脯保證不會有問題,後來就算出事,有誰會被追究責任」,直指在條文上與政府計較,最後往往也是沒輒。(註:近來許多開發案,即便環評過程充滿爭議,部分環評委員認為有開發風險,最後仍是有條件通過。)

其次,就沿海地層下陷地區而論,經建會在保安復育計畫的「優先行動方案」中提到:

「推動地層下陷地區地貌改造及土地利用轉型,結合治水、產業及土地開發等多元目標,推動減少產業用水、多功能滯洪池、排水工程、地貌改造及造林,由政府依法取得土地或配合農村再生之整合型農地整備、補助休耕、改善土地利用等方式,結合產業轉型、設置濕地生態公園,發展生態觀光。」(原文P.37)

原文中所謂的「依法取得土地」,在現實生活中常是以「國家重大經濟建設」為由,「強制徵收」土地。以近來鬧得滿城風雨的中科四期為例,政府就是強制徵收台灣最嚴重的彰化地層下陷區,並在園區中規劃原文中所謂的「多功能滯洪池」、「濕地生態公園」等,但當地原住居者往往已無法「享有」這些建設。潘翰聲簡單明瞭地表示:「農村再生條例,就是政府協助財團取得用地的手段罷了!

lohahas
「休閒滯洪池」?「生態保育區」?「環保造林木移植綠地」?日前開工破土的「中科四期LoHas科技園區」中,可說是應有盡有,但地方真的能享受到這些成果嗎?

捨本逐末的造林政策

保安復育計畫中,經建會一再強調未來將以「造林」手段促進減碳效果。然而,這樣看似再正當不過的主張,亦有其問題存在。

「推動企業碳補償機制,以供民間參與造林與保護區復育工作。」(原文P.17)

「由農委會林務局進行造林,6年後交還原土地管理機關,以加強都市林建造,提昇都會區生活環境品質,改善都市城鎮生態景觀。並於農村聚落周邊廣植林木,建設生態緩衝之綠帶。」(原文P.28)

「設置3個1,000公頃之大型平地森林遊樂區。」(同上)

「用造林減碳是有問題的!」潘翰聲指出,碳補償機制事實上就像是企業開發的贖罪券,政府不應該以為讓民間參與造林,就能有效解決問題。他表示,讓企業自主造林,最後往往就是僅種植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企業日後把樹砍掉後,就又能有一筆收入。「此外」,潘翰聲強調,「樹木成長到一定年份後,吸碳效果就會下降,種樹吸碳根本不是就不是治本之道。如果真的要種的話,就算把台灣種滿,種到台灣海峽去也不一定有用」。

徐蟬娟則認為,在平地種那麼多樹根本就沒有道理。「今天山上那麼多樹,你政府不要去動不就好了」,她認為,「照政府的標準,山上要復育,海邊要復育,台灣能用就只有介於之間的平地,這都是土地利用的精華區段,政府應該作的,就是設法把山區的林相保存好就夠了,平地造林,而且是弄成森林遊樂區,根本就是捨本逐末的作法」。

20080517_2303
光靠造林,就能有效減碳嗎?

以國土保安之名,行廣開財源之實?

保安復育計畫破綻重重,除上述缺失外,OURS執行秘書陳大白亦指出許多不合理之處。

例如「建立土地開發利益平衡基金,作為部分國土保育經費來源」(原文P.17),就被視為僅是政府對財團開發所課徵的建設捐,對於減緩不當開發根本沒有實質效益;「鼓勵私有都市計畫公共設施保留地…優先申請容積轉移到其他地方」(同上),在如今缺乏容積總量管制,且已立法通過將「容積轉移」改為「折繳代金」制度的狀況下,只會讓偏遠地區的容積全部被轉移到都市精華地段,讓偏鄉更沒有發展機會

從以上兩點來看,政府對於國土復育沒有多所用心,反而對於未來要以「國土保安」之名,行廣開財源之實,想得非常長遠。

表3. 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之協調及推動機制

clip_image002

(資料來源:國土保安及復育計畫)

陳大白也強調,保安復育計畫雖出自經建會之手,卻在最後將權責機關推到不具實權的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頭上,不但不負責任,未來計畫推動也不會有執行力。「別的不說,光是看這計畫的協調推動機制(見表3)就知道」,陳大白說,「雖然說計畫是掛在永續會之下,但12組工作中,內政部就包辦了10組,代表最後在做事的,依然是沒有實權的內政部,這和國土計畫法的毛病是一樣的」。

徐蟬娟強調,「政府這種開發、工程至上的心態不改,擬再多國土計畫也不會有用」。陳大白則一針見血地總結:「簡單講,從執掌組織規劃以及一些小地方就可以看出,這份計畫根本就是玩假的!

———————————————————

國土保安與復育,牽涉到土地中所有的物種、元素、資源、糧食,以及在其上生活的全體國民,環環相扣,牽一髮則動全身。然而,透過經建會這份「玩假的」的保安復育計畫,實在無法看出政府對國土規劃、復育,還有土地、河川、人民,有其用心之處。

潘翰聲在受訪時以生物鏈舉例,表示無論是低位階的蝴蝶,還是高位階的白海豚,無論哪一個物種消失,都是對人類的警訊;因為生物鏈是環環相扣的,一個物種的消亡,對於所有物種來說,都是很嚴重的警訊。真心希望,我們的政府也能以這樣的心態來面對國土規劃與保育,還有所有會受影響的人民,而不是隨便丟出一份計畫,就宣稱已經對國土盡了心力。

Noname

延伸閱讀:

政府無罪,罪在蕃人?國土復育條例草案的傲慢與偏見 

回首觀霧-災後的山林開發政策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旱澇交迫下,台灣的水資源政策

政府應積極落實集水區土地管理,盡可能延長水庫的壽命,進行河川伏流水、地下水的經營管理,做為救命水。而包括抑制高耗水產業,推動水價合理化,提昇工、農業的用水效率、改善..

八八水災之前,全台正苦於久旱不雨,沒想到父親節開始連下三天三夜的豪雨,為台南灣帶來空前的災難,更難料的是接連百日以上的久旱不雨。水利署預估,以現有南部水庫所儲存約2億噸的水,只能用到明年的2月左右。

嚴重的缺水問題逼得馬總統以國安層級召開抗旱會議,提出「停灌」、「節水」與「開源」三大策略,同時,行政院決議編列340億元預算,進行水庫清淤、疏浚、排沙及改善上流邊坡等,其中曾文水庫以6年為期編260億,南化水庫則7年內編80億,不排除以特別預算處理。

將抗旱提昇到國安層級值得肯定,但策略則有待商確。

只拿農民開刀,不檢討高耗水工業

「停灌」指的是嘉南米倉1萬9,000公頃稻作休耕。近年來,幾乎每次的旱災都是先拿農民開刀,農民固然可領取休耕補助費用,但先前的投資全數泡湯,後續的農產利潤全數消失,是極為不公平的事。依照水利法第18條之規定,各標的用水的優先順序是「家用及公共給水」、「農業用水」、「水力用水」、「工業用水」。

然而,主管機關不斷將休耕剩餘水移轉至工業用水,完全違背水利法的規定,休耕補助費用都是由政府買單。猶記2002年的北部水荒,由於竹科缺水迫使1萬4,000多公頃農田從三月起停灌休耕,共10億的補償費,農委會出了2億9,300萬,其他則由供水單位買單。

這次的休耕補償估計約要9億元,到底是誰買單?失去灌溉水的農民,如果還是要耕種,勢必轉抽地下水,是否衍生地層下陷問題?

全台科學園區、石化、鋼鐵業等高耗水的擴張,已導致台灣缺水問題雪上加霜,衝擊糧食安全、環境安全,實應全面檢討。

980105-shueiku24e722-450.jpg
珍貴的水資源,應重新就分配方式檢討,而非不斷貿建水庫(攝影/munch,引用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節水優惠,媚民又愚蠢

「節水」策略是指發送家戶節水墊片,推出節水的優惠方案,家戶依其節水率,每月可節省水費9~30元左右等。

事實上,節水的層面涉及很廣,最關鍵的問題是「水價」,台灣每度自來水(1立方公尺)的開發成本已高達20-30元,但水價卻只有7.5-11元之間。日本東京每度水高達新台幣65元、新加坡39.5元、香港27元,與這些亞洲鄰近國家相較之下,台灣的水價確實很低。低廉的水價使得國人的每日人均用水偏高,台北市民享有每度7.5元的最低水價,每日人均用水量達350公升,是最浪費水的地區,台北市以外每度水平均約10.7元,每日人均用水則約為 274公升,還是偏高。

合理的水價應是確保節約用水的人,付出符合成本的水價,而超量用的人則要付出較高甚至懲罰性的水價。例如,如果以每日人均用水量200公升為標準(已比新加坡的165公升略高),在此以下的用戶支付每度20元的成本價,用水在200-300公升者,水價調高為30元;300-500公升者,再調高為每度50元。如此,必然大大降低用水量,而且並不會增加大多數人民的負擔。

調高水價在台灣純粹是「感覺」問題,需要的是揭露水價的真實成本,讓社會充分認知與討論,試問,一罐瓶裝水(600cc)要價18元,在台灣已成常態性消費,但將一度水(100萬cc)的自來水費調高一倍,也不過是20元,台灣人民花不起嗎?然而,水價調整可能引發民代帶頭反漲,歷任執政者都不敢談「水價合理化」,即使面臨缺水危機,也不敢提高水價,反而推出誘因有限的節水優惠,實在是媚民又愚蠢!

如果能夠調高水價,就可以把這些錢用來改善漏水率,加速汰換老舊水管,將漏水率從25%左右降低至10%,每年可增供自來水量應不亞於一座曾文水庫;水價的合理化將迫使工業界全面提昇回收率,假設能從現今平均30%左右,提高至75%,每年所省下的水量可能又是一座曾水文庫。

同時,工業用水低廉的水價形同補貼,不符公平正義,例如,台塑六輕的用水一度僅約4元,遠低於水源成本。水價的合理化將會抑制高耗水產業,促進永續的產業。

水資源政策比蓋水庫更重要

「開源」的政策,據推測可能重啟高屏大湖,曾文越域引水復工,另外,水利工程界部分人士正鼓吹美濃水庫復活。八八水災後,曾文水庫新增淤積 9,000萬立方公尺,是過往每年淤積量的19倍,有效庫容合計已消失22.3%;另外,在水利工程界號稱可以用數百年以上的「離槽水庫」──南化水庫這回也填進了3,600萬立方公尺的土石,使得這座才啟用16年的水庫,淤積率達到32.9%。

政府說要花340億清淤,可能嗎?阿公店水庫的淤積量是曾文水庫的十分之一,全部的水放空,花了五年才清完,如果比照阿公店水庫,曾文水庫要花上 50年,這50年間還會有新的淤積,所以已經確定不可能恢復原來的庫容量。台灣從北到南,幾乎所有水庫壽命和效益都比預期差很遠,除了快速的淤積以外,豐水期因為濁度過高,還得面臨停水窘境,在在證明蓋水庫並非萬靈丹。

南台灣的雨季本就集中在每年的5至9月之間,其他月份都是漫長的旱季,豐枯季節之間的降雨比例達到9:1以上,加上越來越極端的氣候,旱澇兩極將成為常態,我們必需從政策上調整生活、產業型態去適應它。

現階段,政府應積極落實集水區土地管理,盡可能延長水庫的壽命,進行河川伏流水、地下水的經營管理,做為救命水。而包括抑制高耗水產業,推動水價合理化,提昇工、農業的用水效率、改善漏水率、飲用分離等關鍵政策,則應由總統邀集各朝野政黨形成共識,行政院統籌協調各部會,拿出政治決心來面對,而非再提「特別條例」債留子孫,更非再蓋水庫、越域引水破壞永續生存環境。

( 本文原刊載於玉山周報第30期)

1-met41_0
在曾文水庫淤積量達22.3%,而且年年洩洪的情況下,從荖濃溪越域引水已無必要。圖為曾文越域引水工程東段勤和的洞口。

2-met41-1_0
高屏大湖工程將開挖700公頃良田,曝露珍貴的地下水層,且工程效益極低,預算連年被刪除。圖為反對高屏大湖的人民在高雄縣政府前的抗議。

3-met41-2_04-met41-3_0
反美濃水庫經過漫長的抗爭,終在2000年阿扁執政後停止興建。

(作者為地球公民協會執行長)

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警訊─雲林北港溝皂里探勘

雲林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的縣市,包括現任蘇縣長在內,大家都以此為傲。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污染已經悄悄進入農田,污染土地,有可能農作也開始受到污染。這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包括農業區為什麼可以允許有工廠?

前言:

雲林縣溝皂里內的皮革工廠造成附近農地污染,居民組成自救會希望政府儘速處理這個問題(更多閱讀請點選這裡)

以下文章為台南社大工作者晁瑞光和社大志工,在溝皂里進行的紀錄檢測,土壤重金屬含量大部分都超標,對農田或消費者都將產生很大的傷害。(12月中旬進行的溝皂里土壤測試報告,請點選這裡下載閱讀)

───────────────────────────────────────────────────

雲林是以農業發展為主的縣市,包括現任蘇縣長在內,大家都以此為傲。

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污染已經悄悄進入農田,污染土地,有可能農作也開始受到污染。

這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包括農業區為什麼可以允許有工廠?

為什麼如此鬆散的工廠及污染防制可以出現在農田?

為什麼工廠可以這樣隨便的堆置物品或溶液,在土地、在水圳上?

既然污染是事實,長期下來,為什麼還可以允許這些工廠在這裡?

污染確定,難道我們要犧牲農地、農民,只為讓工廠繼續存在?

在現勘及採樣的結果,我們看到工廠隨意棄置物件、處理液、廢料、廢水排放,多處土地、水圳、排水的底泥遭到嚴重污染,灌溉的水圳沒有水,所以居民抽地下水,地下水出水口周邊土壤有砷的污染,是否這裡的地下水有砷的污染?或是另有污染源?我們不確定,但若是如此,水圳的灌溉水就變的更重要,應要避免使用地下水。

我們整理所見的現況,在這裡提出警訊,告訴大家。

這是我們採樣記錄的地方,左下角就是小小的溝皂村,村莊的右邊就好幾個皮革廠,

紅點的位置是驗到超過管制標準的地方,橘色的地方還未超過,但數字已經偏高。

981231-chaotueigouzaoli-4501.jpg

點556 農地邊的水圳,發現水圳有一點橘色的水痕。

2-untitled

13益農皮革廠周邊位置圖,紅點的位置是超過管制標準的地方。

3-untitled

點556 這是路邊田地地下水的出水口,對橘色水痕有些好奇,取了石塊、土塊回來做檢測,結果 砷 As 96~331 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60ppm。我不知道砷是從哪裡來的,也許是地下水有污染。

4-untitled

點557 工廠怎麼可以直將處理液置放在農地水圳的上面!

不會低漏?不會滲出?不會混雜其它污染?

水圳是農田的血脈,如同血管一般,將水帶到各地方,當

然也會將污染帶到水會到的任何一個地方。

5-untitled

點557 這是桶子下方水圳裡面沈積的泥土,取了一個樣本,。

砷 As 92~154 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60ppm。

鉻 Cr 83~437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6-untitled

點559 益農皮革廠門口看進去,皮革廠鬆散的置放物料物品,不得不擔心污染的部分。

7-untitled

點558 這是工廠對面的農田的灌溉水圳,工廠將一些廢料就倒在水圳裡,直接取了綠色及黃綠色的兩個樣品回來檢測,不可思議的這東西還真毒!

鉻 Cr 60629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銅 Cu  3906ppm,農地標準要小於200ppm。

鉛 Pb  1158ppm,農地標準要小於500ppm。

8-untitled

點560前空地,看到隨意棄置的處理液,廢棄物,會不會有污染?

9-untitled

點560 土地上堆置的皮削、廢棄物,鉻 Cr高達 22195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10-untitled

點561 這裡原來是農地或農舍,現今卻成了物件、物料、處理液的堆置場。

11-untitled

這裡堆置處理液的桶子。

12-untitled

點561 處理液的桶子這樣子丟棄。

13-untitled

點561 處理液是這樣的堆置,地上黑色污泥,鉻 320ppm,超過土壤管制標準250ppm。

14-untitled

點562 這是工廠對面的花生園。

15-untitled

點562 我們在水圳水流入花生園的地方,取了一個樣本,結果:

砷 As 93~521 ppm,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60ppm。

鉻 Cr 土壤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這裡還沒超過,但已明顯偏高到 227ppm。

16-untitled

點563 工廠長期將廢水排入水圳的排水中,造成底泥嚴重的污染,工廠來挖除污泥,底泥挖起來放到土地上,放到水圳邊,順水流或挖到工廠裡,隨便的處理,卻是更嚴重的二次污染。

17-untitled

點563 排水裡的底泥,鉻 Cr 313ppm,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18-untitled

點564 排水裡的底泥,鉻 Cr 328ppm,超過管制標準250ppm。

19-untitled

點565 煌典皮革廠放於庭院上的器具,不禁讓人擔心處裡的液體、料件造成環境的污染。

20-untitled

點565 煌典皮革廠於庭園上的處理設備,看不到隔離防護設施。

21-untitled

點565 煌典皮革廠的污水處理廠及排放管

22-untitled

點565 煌典皮革廠的污水處理廠排放管

23-untitled

點574 這是旁邊的蕃茄田,位於工廠邊、排水邊,簡單的說四邊至少就有兩邊是污染炸彈,隨時有受污染之虞。

24-untitled

9天嵩皮革廠及11大勝皮革廠,兩廠之間有一塊梨子園,目前確定梨子園已遭到污染,紅點的位置都是污染檢測超過標準的。

25-untitled

點575 從排水挖起來的一部份底泥,就攤在旁邊的農地上。  鉻 Cr 453ppm,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26-untitled

點576 從排水挖起來的一部份底泥,就攤在旁邊的農地上。鉻 Cr 764ppm,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27-untitled

點577 這是梨園,高接梨好不容易才培植成功,如今污染都要銷毀,損失慘重。

28-untitled

送妳一顆好吃的梨,當妳在菜市場買東西吃時,會不會擔心農作受到污染?

29-untitled

點579 這是梨園後面的排水溝,大雨來時水滿上來,夾帶污染就漫流到兩旁的農田。

30-untitled

點579 這是梨園後面的排水溝。

31-untitled

點579 這是梨園後面的排水溝挖起來的底泥, 鉻 Cr 520~820ppm,管制標準要小於250ppm。

32-untitled

點582 這是工廠前水圳或排水,底泥挖起來放在土地上, 鉻 Cr 753ppm,超過管制標準250ppm。

33-untitled

點584 花生園旁邊是皮革廠

34-untitled

點584 大勝皮革廠對面是花生園,且地勢較低,下雨時水就夾帶泥水流進農田。

35-untitled

11大勝皮革廠內在處理污泥

36-untitled

11後面水圳挖起來的污泥在大勝皮革廠內在處理,問題是之後運去了哪裡?混在一般土壤在拿去填?還是混了有機質拿去做培養土?

37-untitled

點585東榮國小校門口水溝底泥

38-untitled

這是東榮國小附近的位置圖。

39-untitled

點585東榮國小校門口水溝底泥,鉻 Cr 5542ppm,超過管制標準250ppm。

40-untitled

點586東榮國小操場邊,工廠後面的泥土,鋅Zn2837ppm,超過管制標準2000ppm。

41-untitled

點586 鋅Zn2837ppm,超過管制標準2000ppm。

42-untitled

點587 東榮國小操場邊,工廠後面,工廠會有水流過來這裡。

43-untitled

點587 東榮國小的有機農園,學校已經經營好多年了,開學時孩子灑下種子,學期末時剛好收成,老師帶著學生到到鎮上拍賣,每學期成了學校的重心及孩子的期待,還好這裡沒有受到皮革廠的污染,不然孩子們的夢想就破滅了。

44-untitled

點7 東榮國小隔壁的林旺皮革廠,工廠物品就堆置在路邊。

45-untitled

點589 附近都是農田,背景右邊水塔處就是皮革廠。

46-untitled

點591皮革廠長期將廢水污染物排入排水的水圳,至土壤、底泥都遭到污染,排水旁的農田已遭到水圳的污染。

48-untitled

點589 嘉南大圳排水

49-untitled

點594交叉路口,這是嘉南大圳排水,水流量還滿大的。

50-untitled

點594 交叉路口,是這裡的交通要道,人來人往。

51-untitled

在這裡大家也都過來談,民眾對於皮革廠有很多的意見。

53-untitled

點6 鴻和皮革廠,這裡也都是農地,農地為什麼可以蓋這麼大間的工廠?

54-untitled

6鴻和皮革廠的位置,在衛星雲圖上面看這裡根本就是農地。

55-untitled

點597 鴻和皮革廠的人出來和我們起了爭執,不讓我們拍照,態度惡劣。

56-untitled

點603嘉南大圳排水,右手邊是鴻和皮革廠。

57-untitled

點605嘉南大圳排水匯入頂寮大排的地方,可以看到頂寮大排來自元長工業區烏黑的水。

58-untitled

點605 頂寮大排來自元長工業區烏黑的水。

59-untitled

這是台糖的抽水站,就抽頂寮大排來自元長工業區烏黑的水去灌溉。

61-untitled

點606 台糖的抽水站從頂寮大排抽上來的灌溉水就是這樣子。

62-untitled

點606 灌溉水圳內底泥,鉻 Cr 458 ppm,超過管制標準 250ppm。

63-untitled

點607 花生園抽地下水灌溉

64-untitled

點607 鉻 Cr雖然沒有超過管制標準,但有偏高的趨勢。

65-untitled

點607 鉻 有偏高的趨勢,因為下大雨時旁邊排水的水會淹上來。

66-untitled

參考資料1:常見重金屬中毒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
http://www.greencross.org.tw/toxin/heavy-metal/heavy_metal.htm

(簡單摘錄如下,詳情請上網看)

砷(Arsenic, As)
急性中毒:
食入性中毒:
急性期會有噁心、嘔吐、腹痛、血便、休克、低血壓、溶血、大蒜、及金屬味、肝炎、黃疸、

急性腎衰竭、昏迷、抽搐。亞急性期會有周邊神經炎、指甲上有Mee’s line出現。
慢性中毒:
A.皮膚:溼疹、角質化、皮膚癌、Boween’s disease。
B.神經:中樞及周邊神經病變。
C.血液:貧血、血球稀少、白血病。
D.其他:周邊血管病變、四肢壞死(烏腳病Black foot disease)及肝功能異常。

肺癌、肝癌及膀胱癌的機牽大幅上升。

鉻(Chromium, Cr)
急性中毒:
六價鉻:劇毒及腐蝕性
皮膚:(鉻潰瘍)Chrome ulcer,鼻中膈穿孔,過敏性接觸皮膚炎(吸人),胃腸出血性胃腸炎(食入1-2 公克會致命),

腎:急性腎衰竭(食入, 吸入或皮膚吸收),肺:72小時後會發生肺水腫(吸入大量).
三價鉻:
為身體必須元素,為糖份代謝必要,腸胃吸收困難(<1%)。

慢性中毒:
長期六價鉻暴露可能引起癌症,尤其是肺癌。呼吸系統:氣喘及塵肺症,

參考資料2:

有關  台端陳情雲林縣北港鎮溝皂里地區皮革事業污染環境乙案,本署業轉請本案地方管轄機關雲林縣政府本權責嚴予查處,請  查照。

主旨:有關  台端陳情雲林縣北港鎮溝皂里地區皮革事業污染環境乙案,本署業轉請本案地方管轄機關雲林縣政府本權責嚴予查處,請  查照。

說明:

一、 依據98年12月15日  台端以電子郵件寄送現場勘查溝皂里地區皮革事業污染相關資料辦理。

二、 有關  台端陳情內容,主要有農業專區設置皮革業工廠疑有違反土地使用分區相關規定,皮革業工廠有廢棄物棄置及廢水排放污染土壤、地下水體及地面水體,進而有附近農產品衛生安全疑慮等問題。因雲林縣政府為本案管轄主管機關,本署業於98年12月22日環署水字第0980116632號另函正式請該府相關單位予以查明釐清,如已有涉及違反土地使用、工廠管理、環境保護相關法規者,請其依法嚴處確實改善;如違法情節重大,必要時,請該府採取適當之強制管制作為。

三、 副本抄送前述本案查處管轄機關,有關陳情人個人資料,請依「行政院所屬各機關處理人民陳情案件要點」第18條規定辦理。

正本:   君

副本:雲林縣政府、雲林縣政府地政局、雲林縣政府農業局、雲林縣環境保護局、環境督察總隊中區環境督察大隊

【與環境對話】票選2009綠世代話題!至0103

如果環境能說話,它會訴說些什麼呢?你又要為環境說些什麼?一場與環境的對話,「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即日起展開網路票選,邀請綠世代公民來票選,選出心目中2009年最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

要的國內

如果環境能說話,它會訴說些什麼呢?你又要為環境說些什麼?

一場與環境的對話,「2009十大環境新聞票選」即日起展開網路票選,邀請綠世代公民來票選,選出心目中2009年最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
投票網址 http://test.ngo.org.tw/vote/enews2009/

自即日起至2010年1月3日截止的環境新聞票選活動,已邁入第九年,今年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中華電信、中華電信基金會、神腦國際、神腦科技文教基金會主辦,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視PeoPo公民新聞平台、台灣立報、得來明公司、國際厚生數位科技公司協辦,於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展開,期待透過全民上網投票,選出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提供來年來環境保護相關議題之參考與追蹤。

根據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比過去預測的還要嚴重,依照燃燒石化燃料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推算,2050年左右氣溫極可能升高2至3度,屆時歐洲阿爾卑斯山滑雪勝地有70%不再白雪皚皚;缺水人口將達20億,有20%到30%物種瀕臨絕種;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全球人口將有五分之一受洪水影響,有更多人因為營養不良、疾病、熱浪、旱澇而死亡。

在台灣,則可由莫拉克風災夾帶的巨大雨量造成的八八水災,看出環境對人類的影響。這些都屬於環境議題,因此這個時代也被稱為綠世代,環境議題成了綠世代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綠世代(Green Generation)」代表著不分黨派、不分族群、不分階層與年齡,人類全面發起正面的政治與社會運動,邁向永續生活。

環境議題相當廣泛,簡單的說,包括環境本身的變化如生態變遷訊息;環境對人的影響,如環境污染傷害人體健康的生態浩劫;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如人類因排放溫室氣體造成暖化。此次初選的30則新聞,是從《環境資訊電子報》一年來上千則國內外環境新聞,依據影響層面、報導數整理出來的。從「環境執法」、「環境正義」到「生態保育」,都是今年環境議題的主軸。主辦單位期待透過網友票選,排出國內外十大環境新聞,作為未來環境保護相關議題之參考。

年度環境新聞回顧活動如今已邁入第9年。環境資訊協會自2001年起,每年透過回顧當年重要的國內外環境新聞,再次省思環境問題與我們人類之間的關係。也透過對新年度環境議題的前瞻,點出值得關注之議題,展望新環境議題的未來。

投票網址 http://test.ngo.org.tw/vote/enews2009/

又見灰渣?台南縣安定農田污染鋅超標9倍!

12月4日我們到安定鄉現勘一塊土地,這裡本來應該是農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這個樣子,環保局說這裡被傾倒了煤灰,但我們現場看到的並不只如此。那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地面灰白色看似土塊……

台南縣安定污染現勘  

12月4日我們到安定鄉現勘一塊土地,這裡本來應該是農田,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這個樣子,環保局說這裡被傾倒了煤灰,但我們現場看到的並不只如此。

那是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地面灰白色看似土塊,看起來是砂質的成份,有白色的灰,有點結塊,但踩上去就破碎粉掉,兩個大坑洞像是沈澱池,坑洞的斷面有著一層層的紋裡,比較深的地方有灰黑塊狀物,打碎後是很細的粉末,到底是什麼?

目前我們還不知道,但可以確定的是一眼望去看到的這些,我們測了16個樣本,結果鋅都超過土壤管制標準1.5~9倍,超過農地管制標準5~32倍,這塊地的周圍都是農田,風吹雨林,灰渣就很容易跑到農田、土地、地下水去了,將造成更大的土地污染,甚至污染農作,台南縣環保局應當要有積極做為才對。

放眼望去農田變成了這個樣子,農田為什麼可以變這樣?到底填了些什麼?

981230tainananding-420.jpg

這一塊問題土地的位置,在178縣道東側,港口村東北,安定工業區南邊。

2-untitled

這一塊農田的位置,在178縣道東側,四周都是農田,污染物會四處擴散。

3-untitled

大片的土地填成這個樣子。

4-untitled

旁邊全都是農田,怎麼辦?

5-untitled

地面灰白色看似土塊,看起來是砂質的成份,有白色的灰,有點結塊,但踩上去就破碎粉掉,經檢測鋅含量全都超標。

6-untitled

有的地方是這樣灰黑色的塊狀物,地表上有一層白色結塊的東西。

7-untitled

鋅Zn  土壤標準要要小於 2000ppm  農地標準要小於 600ppm

8-untitled

中科四期─友達廢水魚池的無毒神蹟

企業的無毒魚池,讓人大開眼界,顛覆高科技廢水充滿毒物的指控,如果這麼強力的無毒證明,只是躲在網頁一角的感性宣傳,不敢作為檢測標準,甚至把魚池當環保宣傳,一旦出事就悄悄拿掉,那麼無異一場吹噓,只會讓人想笑..

真的很驚爆!這不是聖誕笑話,而是現代神蹟,大家擔心的科技毒水,竟然也能養出健康活魚,在友達企業網頁上看見如此奇觀,決心為它宣傳一番。

中科四期引發環境爭議,場場環評處處折衝,對於工業廢水排放,做出十九項排放限制,並且延伸海洋放流,才通過中科四期開發。但是,中科四期的主力廠商友達企業,卻在企業網站上,強調排放的廢水,安全無毒害!在網頁中以一口魚池,強調放流水經過魚池,池中魚族依然健康存活。

在企業網頁中,如此形容生態奇蹟,歡迎點入閱讀全文。(唯恐消失,全文收錄。)

981227-youdafeishuei9901-45.jpg

友達龍潭廠區生態魚池

在友達龍潭廠區內的一角,有一座獨特的生態魚池。此魚池在2001年設廠時即已建立,希望透過自發性的檢測行為,將排放水先引流至廠區內規劃的生態魚池內再排出,以天然的手法監測水質,確保排放水不會對大自然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龍潭廠區自發性的將排放水先引流至廠區內規劃之生態魚池再行排出,以高於環保要求的規定,定期監控排放水質,並由第三公正單位SGS進行檢測,以確保排放水質合乎法規要求。生態魚池裡肥沃健康的錦鋰魚,不僅美化了環境,還繁衍了好幾代,讓龍潭廠區變得生氣勃勃,搭配周圍的綠樹池塘,也讓冷硬的廠房週邊增添了一份詩意,同時,更有效的保護了環境,也替鄰近的居民健康作更有保障的把關。 (上圖為龍潭廠區生態魚池,拍攝日期2009.10.08)   

如果一個國際企業,對自己的工業廢水,如此深具信心,怎麼可以忍受環評「有通件通過」的屈辱,更應理直氣壯推翻環評,要求無條件排放河流,作為企業無害的明證,因為無毒之水,不需要接受任何條件,任何限制條款,都是對企業的質疑與否定。

更重要是,高科技產業擔心排放廢水的毒害指控,不只是一個國家之內,對於開發建廠的環評通過,而是在污染議體的討論中,國際市場都在觀察,尤其以歐洲遵循的 RoSH法規,更是對電子產品有害物質嚴厲管制,一旦超出規範,根本不會採購或進口。於是,毒害污染在國際電子產業廝殺慘烈下,成為一個不能掀的地雷,誰有污染爭議,誰就成為市場拒絕的觀察名單。

於是,企業必須理直氣壯,提出數據、廢水養魚來自證無毒,這樣的理直氣壯,無異是對環保署最大的諷刺,當環保署千算萬算提出有條件通過,讓環評過關,就已經假設排放廢水仍有疑慮,找尋一條折衝出路。但是企業的無毒自證,像是一個清脆的巴掌,掌摑環保署以及諸多專家學者的有害疑慮,如同專業無能,分不清好水與毒水,以有條件限制企業無毒廢水的排放,簡直是陷企業於不義,對企業清白的否定,無事生風波的讓無毒企業揹上惡名。

其實對於敢於宣稱廢水無毒害的企業,政府不應有任何排放限制,更應該編列預算,請求企業大量生產無毒廢水,排放進入河川,協助河水更新潔淨,甚至設立水資源提供部門,轉售大量潔淨工業廢水給養殖場、自來水公司,提供台灣高科技生產的優良水質。一旦眾多高科技廠商,日以繼夜生產優良廢水排放河川,一定能夠改善河川污染,讓河川裡的魚類,就像企業水池的魚族,快樂悠游在天堂水域。

對於企業的無毒魚池,應該抱以崇高敬意,因為在工業廢水放流標準中,總是以最低污染量的標準評核放流,甚至說出工業排放水不可能再是遠古時的自然水。如今企業積極擔負社會責任,願以水池活體魚類,作為放流水的檢測標準,證明水質經得起考驗。那麼,在公開透明、充分讓外界檢查之下,設立檢測魚池,選定測試魚類,讓所有企業產出的工業排放廢水,完全流經檢測魚池,一旦發生魚類罹病或死亡,立即工廠全面停工,進行排放水質的調查。

當一個企業,以一口生態魚池,作為廢水排放的無毒宣言,別讓它只是成為網頁宣傳,權充企業環保形象的美白粉撲,更該訂為法律標準,展現企業的魄力,以實際行動展現無毒自信,杜絕社會的疑慮。如果以魚池檢證,宣稱排放工業廢水絕對無毒害,卻不敢以魚池檢證作為標準,低調委屈接受深受疑慮的「有條件通過」,形同一種有害默認,無異企業之恥。

中科四期開發,農漁民擔心受怕,當企業高度證明排放廢水無毒害,就別著端著低標通過的分析數據,該是讓那口無毒魚池成為經典,召告天下,高科技產業不會排放有毒廢水,甚至可以成為水源淨化廠,讓排放河川生機蓬渤。

2-4215213626_727747cf3b_o

企業的無毒魚池,讓人大開眼界,顛覆高科技廢水充滿毒物的指控,如果這麼強力的無毒證明,只是躲在網頁一角的感性宣傳,不敢作為檢測標準,甚至把魚池當環保宣傳,一旦出事就悄悄拿掉,那麼無異一場吹噓,只會讓人想笑,大笑!

等著看!有自信的環保企業,在廢水排放處端上一口魚池,在嚴格的公開檢證下,讓大家驚嘆不死神魚的生態奇蹟。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再炸一次就知道了─越域引水工程與致災調查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調查甲仙鄉(小林村)、桃源鄉(勤和村)、那瑪夏鄉致災原因,針對越域引水工程影響,將進行「鑽炸試驗」,測量工程是否造成災害的數據。

編按:

本文包含兩部分,第一部份為記者針對當日會議之採訪報導,另一部份為現場參與者針對會議重要發言,進行的逐字整理槁,提供讀者更多資料參考。

12月26日越域引水工程致災調查(攝影/鄭淳毅)。

一、調查越域引水致災影響─將進行「鑽炸實驗」

文/莫拉克新聞網記者 鄭淳毅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委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調查甲仙鄉(小林村)、桃源鄉(勤和村)、那瑪夏鄉(民族、民權、民生村)致災原因,並在12/26到小林村、勤和村與當地居民進行座談會,報告致災調查進度和了解居民的意見。

不過,這幾天正值聖誕節慶假期,從發函(12/23)到進行座談時間相當短促,且公所週末休假未進行通知,下午參與桃源鄉座談的只有寥寥少數村民。

本計畫主持人為台大土木系名譽教授陳清泉,由營建研究院院長李咸亨教授為大家簡報,另有水利學會秘書長、台科大營建工程學系陳堯中教授、地質技師公會前理事長陳國華 、榮民工程公司謝玉山處長等多位學者專家。

參與座談的居民有勤和村曾正勝村長、同為勤和人的鄉代副主席曾信義代表、兩位位於勤和村上方桃源國中的老師,及幾位勤和村民。

那瑪夏鄉只有民權村長出席。桃源國中柯老師表示,部落相當重視聖誕假期,各處都有團聚歡慶的活動,在此時舉行座談,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所以剛剛下午村長緊急廣播啊,但是大家都在熱鬧,大概也沒人注意到。」

簡報列出雨量過大、土石流、越域引水等八項因素探討致災原因。其中出示那瑪夏鄉歷年颱風過後的空照圖,表示今年莫拉克颱風所崩塌的部分,往年都是完好的,顯示「雨量對這次災情的影響」。另外,小林村上方20林班地,據村民回憶,民國66、67年左右,林木就曾被砍伐。查證林務局資料,確實因在民國68、69年有造林動作而砍伐林地。

對於砍伐天然林地的造林政策,林務局的說法竟是,因為樹木在二十年後製氧的效率就會減低,所以重新造林讓它能提供氧氣。李院長表示,這樣的出發點完全未注意到樹木的水土保持作用,「我們會再做反應。」

越域引水是否為勤和災情主因?將進行「鑽炸試驗」

對於村民最關心的越域引水致災因素,李咸亨院長表示,無論認為有影響、無影響的正反雙方,都可以有理論做根據,最好的方式就是,「我們再炸一次。」

水利工程學會將提出「越域引水工程調查專案」,完全比照施工記錄中,在哪一地段、使用多少炸藥,再進行一次鑽炸試驗,測量震動頻率、波及範圍,確認越域引水對各村受災情形的影響。並希望邀請各村村民三到十人不等,參與試驗過程做監督。「大概我們會用專案申請的經費,比照工程師一天的費用,發給參與監督的村民代表們。」

但因為越域引水工程位於勤和附近的東隧道施工口已被土石掩埋,無法進入,所以將在民族村附近的西隧道施工口進行鑽炸試驗,因為「勤和村到施工口與民族村到施工口的距離差不多。」試驗所得數據可應用在勤和村做參考。

對此,勤和村長表示,雷管使用的數量不同,威力就有差別,不能單看炸藥總量。另外鑽炸地點的深淺、土層鬆軟度、地質不同都有影響,民族村與勤和村的地質情況不一定相同,希望試驗能夠注意到這部分。

柯老師反應,桃源國中一天有好幾次會感覺到炸藥爆炸的震動,「有一次,石頭還飛進我們校園內。」爆破不只在隧道內,還包括河床,請問爆破頻率、次數是否也造成影響?

謝玉山處長回答,一般隧道的爆破,至少要間隔十二小時一次,由於工程所需的河床爆破不在隧道標準規範內,所以會有一天爆破數次的情形。李院長說,小林村民也提出同樣疑問,「炸一次和炸一百次(對地層的影響)有沒有差別呢?」關於這個問題,「會找更多資料研究。」

村長:請水利署先恢復勤和村原貌

村長認為,雖然這次風災是天災,「但是你炸土會鬆,今天鬆一點,明天鬆一點,雨量大時就會整個下來。」除了引水工程炸山、炸河床,施工前對環境的破壞也有很大影響。

「我們勤和周邊本來有很多樹,很茂密,都因為要施工砍掉了,當然雨來了沒有樹去擋。」無論調查結果如何,災害已然發生,水利署應有責任補救對勤和周遭環境的破壞,「恢復勤和原貌才是我們村民要的。」發言取得在場村民的點頭認同。

鑽炸試驗申請可望在數週內通過,應擇期補辦那瑪夏鄉座談會

對於進行「鑽炸試驗」的提議,在場與會者都未再提出異議,因此李院長即表示會向中央提案,申請炸藥,「希望三個禮拜左右,就可已開始。」

然而這次致災調查座談,只有發函甲仙、桃源鄉公所,鑽炸預定地點「越域引水西隧道施工口」所在地的民族村,也沒有村民參加座談會,因此民權村長反應,應擇期補辦那瑪夏鄉說明會,與村民充分溝通。但由於村民現在正慶祝聖誕節,李院長回應,初步將座談補辦訂於2010年1月5日,惟正式時間地點,仍須官方最後確認。

二、調查越域引水會議,重要發言記錄整理

文/參與會議志工鍾昀臻

李咸亨教授報告:

這一整個計畫是莫拉克颱風高雄縣甲仙鄉小林村,三民鄉,還有桃源鄉的致災原因的調查。政府已經聽到災民還有其他人民的聲音,所以用各個不同的角度(水土保持,地質...等)來做這項調查,團隊有國內還有國外的專家學者。

公共工程委員會還有國科會擔心這樣組成的團隊透明度還是不夠,所以除了這些專家學者之外,還有土木技師工會,水利技師工會,水土保持技師工會,大地工程技師工會,應用地質技師工會各派一位代表加入團隊裡面,能夠參與整個調查還有討論的過程。

除此之外,這三個鄉各自派出兩位代表參與此團隊 … 每次開會都需要通知村民代表,讓他們參與和監督開會過程(李教授的presentation powerpoint 檔,內有團隊成員詳細資料,之後再補上)。

有一個問題,今天也是要來徵求大家的意見的,就是鑽炸對每一個村落的影響到底是如何?到底是理論就可以知道怎麼樣,還是不能?因為有一些專家說沒有問題阿,但是其他專家說沒有問題阿。 … 要是量到了(鑽炸是會影響村落的),證據就明白地顯示有,就算理論說不會有關聯(就已經有證據)。 要是沒有量到,說有關聯那一方的人的理論就不對了。

我們這計畫基本是在(明年的)1月31號以前一定要完成,需要完成期末報告,所以真正的答案在屆時就會出來。我們從接受這個專案計畫以來,我們開了很多次的專案委員的會議,還有去拜會一些相關的,曾經被質疑的一些單位,像是:林務局,水利局,中央地質調查所。我們也在上面所提的三個鄉辦過現勘(這些會議和現勘的會議紀錄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之後再補上)

(中略)……………………………………………………………………………….

我們在跟村民溝通的過程中,有人提到好像都有地震的震動,好像林務局的伐木造林計畫是不是沒有做好?撤村的時間是不是不足?預警系統是不是不好?警察局六龜分局的前分局長─黃泰生,他也曾經在報紙上說明過,他對伐木這件事情的擔心,所以們很認真的去找大家有提出建議的資料。

我們也知道原民會邀請的專家學者初步的安全評估調查(他們還有二次的再調查的報告,但是這個再調查的報告文本我還沒有拿到),把民族和民權村定義為不安全的地方,對於勤和村他們也定義為不安全,民生村認為是安全的,桃源村是部份不安全,那麼小林村呢,這個坦白講,連我都有一點憤憤不平的,因為小林村不列入調查範疇裡面。

所以我私下我跟你們的蔡會長提過說,等我把這個政府交代的事情辦完,我私底下想要做的是小林村,或者是小林村的部落居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也是屬於原民會也需要關心的部落,或是說,你們的村民認為這樣也好,沒有被關心也好,我不曉得。

所以等這件事情一完,我就要研究小林村不被原民會列入關心的部落,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關於這些調查的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

在88水災過後,村落可以分為兩大項:一項是不安全,政府都認為說,專家學者都認為不鼓勵回去住。有一部分是安全的,還可以回去住,只要再做一些清理的動作就好。那這些不安全的原因是什麼?這是我們要研究的。

目前奧地利(前面所說的兩位國外專家其中的一位,另一位是日本來的)的專家有提到三點:

(1)他是說這一次的雨量是一個影響很大的因素,他會造成獻肚山的大規模滑動,雨量應該是一個很主要的因素。

(2)以他的經驗,隧道的地點距離小林村已經有7公里的距離,所以一般如果他們很適當的控制鑽炸的炸藥量的話,應該是不會有影響,前提是:如果你很適當的控制炸藥量。

所以我們等一下後面會去說明,我們想知道他們有沒有很適當的控制炸藥量?爆炸程序是不是有合乎世界水準?如果有的話,才是真的這些世界級的專家說沒有影響,就是沒有影響。所以這是有前提的。

(3)他認為,現在有爭論,沒有辦法去說有沒有影響,他甚至告訴我們說,你如果要做這個鑽炸實驗,你就要做兩次。就是說,我們要選兩個點,兩個點都炸,你不要說你只有炸一次,結果沒有影響,但是搞不好是那一次炸的不好。所以需要連續炸兩次。

所以我們將來執行計畫,我們會選擇一個下午,分兩三個小時的間距,比如說:1點鐘炸了以後,3:30pm再炸一次。如果說兩次都有影響,那麼那些認為沒有影響的人,你嘴巴就閉上。那如果兩次都沒有影響,那另外一邊的人,不好意思,你們就要認為沒有影響了。當然有沒有影響,還有很多學問,我後面再報告。

民生村基本上可以分為民生一村和民生二村,那民生村基本上和小林村一樣,都有兩條土石流的潛勢溪流,也就是說,這兩條溪流都有可能發生危險。因為這次雨量在民生村是比較少的,所以這兩條土石流都沒有產生嚴重的影響,

勤和村被荖農溪沖下來的土石所掩埋的情形你們從這邊可以看到,深的地方大約有20幾公尺深,所以跟民族村一樣,也跟小林村前面的溪流一樣,也就是說,很大量的土石流把河道都掩埋掉了,

我們把所以科學可以收集到的證據,以及我們跟災民們訪談所得到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大慨有八大原因:1)下雨。2)山崩。3)鑽炸。4) 伐林和造林。5)土石流。 6)土石的淤積。 7)棄土堆。 8)河川直接的水流和淹水(淹塞湖)

(關於這些調查的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之後補上)。

關於造林的影響:

我們去林務局也特別的查出,在這裡,各位可以看到,這一塊,左邊這邊就是小林村,右邊這邊就是獻肚山甚至是更高的山,所崩坍下來的情形,這裡紅色的範圍涵蓋到林務局藍色的範圍,上面叫做「20林班」,下面叫做「21林班」。

我們仔細去調查,在民國66、67年的時候,在「20林班」的地方確實有砍伐的紀錄,但是他們在68、69年就開始做造林的動作。至於「21林班」,根據六龜分局長所提的描述,民國75年伐林,他覺得伐林非常的嚴重,「21林班」也分為兩個小區塊:分別是「498號」和「508號」,在這兩個區塊伐林,但是林務局在民國76和77年做了造林的動作。

所以目前為止我們收集到很多致災的原因,但是在沒有科學和數據的驗證以前,我們還沒有辦法說,八個原因那一個原因是造成災害的原因。

為什麼會有兩派理論,一派說沒有影響,另一派說有影響?

(1)第一種理論

一有震動就會有震波,然後往外面傳出去,最外面的圓圈叫做「壓力波」(所謂的P波),它傳的速度最快。第二個圓圈他叫做簡力波(或叫做S波),它傳的第二快。那第三快叫做表面波(或叫做R波),它的速度跟S波比較接近。

當你用100分的力量打下去的時候,最快的壓力波只有7%,簡易波佔了26%,表面波佔了67%。地震的時候,量到的R波能量最大。所以越遠呢,就跟我們平常講話一樣,越遠地方的人,就越聽不到,所以就是能量擴散的理論。

所以按照這個理論,我們可以算出來震動的能量在一個地方會不會有影響,例如我們可以算出來,在7公尺的地方,會不會有影響。

(2)第二種理論

第二種理論稱為「震波放大理論」,這個理論還有分為兩個,第一個叫做盆地效應,這個盆地效應最早是在墨西哥被注意到。

在1985年的時候,有一個地震,一般來講,震動應該是越遠的地方,震動就越小,但是那一個地震,離震央越來越遠的地方(墨西哥市),反而是震動越大。學者去研究之後發現,原來墨西哥市和台北盆地一樣,在岩盤的上面有一堆軟土,就好像在一個碗公裡面裝著布丁,只要桌子一震動,裡面的布丁就動來動去的:這就是放大效應。

那台北盆地我們知道會有這個現象,那麼小林村呢?如果小林村是一個盆地,就會有這個現象。那小林村的土壤有沒有厚到這樣大的程度,我們就需要去調查了。

震波放大理論的第二個子理論:應力波路徑效應(?),中央研究院有幾個教授在做個實驗,他們發現說,當地震一樣大的時候,距離震央一樣遠的地方,有個地方就不受影響,但是有個地方就受影響。(關於這些理論內容請看李教授的powerpoint檔,隨後補上)。

西引水隧道全部是用鑽炸的,在東引水隧道右邊的2.2公里是用鑽炸的,左邊2.7公里用TBM(只有鑽的),中間還有一段還沒有做。會影響甲仙鄉和那瑪夏鄉比較多的應該是西引水隧道的鑽炸。

我們隨著奧地利的學者進去隧道口,選了兩個點作為實驗點,我們調出來,當初施工的時候,在國外專家指定的那兩個點,前後10公尺曾經做過的鑽炸的紀錄,然後我們看哪一次用的炸藥量最多,我們就用那個量來做爆炸實驗。我們準備在16個地方(看pointpower檔案的紅點)裝置量地震的儀器,去量說炸出來的時候,震動的情形如何。

在甲仙鄉,那瑪夏鄉,還有桃源鄉裡面有三個地震儀,我們在做鑽炸試驗的時候,我們會啟動這三個地震儀,量做實驗的時候的震動情形。我剛提到有16的點,每一台儀器距離一公里,我們會邀請提供儀器的學校,教授指派碩士以上的學生,每一台儀器都會有學生專家看這個儀器。

另外,我們要徵求這三個鄉的代表,來看這個儀器,以免讓人懷疑數據的可信度。一個儀器會放在獻肚山,因為有專家質疑小林村是因為獻肚山崩塌所造成的滅村。

請各位給我們指教,這個計畫要如何改進。另外,我們也希望甲仙鄉小林村可以推派6-7個代表,可以一起監督這個實驗。

現場參與者發問

劉先生發問:

(1)從天然地形來講,如果獻度山是一個石壁,是否可以用三天4500公厘的雨量去計算,三天雨量大慨是多少重量。還有土方的重量是否可以計算的出來。土方的重量加上雨的重量,是否負荷太大?

(2)小林村的後面是楠梓仙溪,還有8號、9 號橋,8月7, 8, 9號三天所產生的水量,流到村莊,讓土壤泡濕,而無法承受獻肚山還有雨量的重量?

(3)越域引水持續已經兩年了,它是兩年每天炸山,是不是可以調查這兩年發生的淺層地震和炸山有關聯嗎?還有為什麼之前的像是921地震沒有發生事情,就只有這次的88風災還發生?

陳教授回應:

為什麼之前的天然災害沒有發生事情,就只有這次的88風災才發生崩山的事情?這是因為臨界點的關係。

震波有沒有影響?你提到之前的颱風沒有事情,這次卻有問題,唯一的差別就是越域引水工程。所以我們要實際的去量震動的影響。

溫炳原發問:

今天所講的東西都是很專業的東西,但是在場的人都聽的懂嗎?這些複雜的理論的東西不見得每個在場的人都聽的懂。

我覺得這個實驗是一定要做的,但是實驗內容是很專業專門的東西,我今天沒有能力來挑戰這些東西,但是我要提醒所謂的中立性,客觀性,這不僅僅是學術層面上的問題,還有透明度。

對於這個實驗,我覺得是要做,但是要如何處理實驗的結果呢?如果實驗結果是沒有影響,那結論是:越域引水和小林村的悲劇是沒有關聯的嗎?那假使是這樣的話,我覺得這個推論是有待推敲。因為需要質疑的是:施工單位在炸的時候用的炸藥量是多少,有明確交代嗎?實驗有辦法還原當初工程單位在施工實際上所運作的過程嗎?

關鍵是:工程單位所給的資料的準確度。所以我提醒各位專家是,在下結論的時候,需要小心,要不然就只是在替人家在背書而已。

還有,實驗的過程,是否可以請不同專業的專家(甚至是有法律知識的專家)出席和參與。

溫仲良發問:

你是否有考慮到介質的問題?這牽扯到震波是在表面爆炸還是在地層裡爆炸的問題。

還有,我要提醒的一點是,這次造成小林村的問題是因為獻肚山崩山,並不是因為小林村村民的感受,但是我沒有看到地震儀的配置有配置在獻肚山。鑽炸的震波到獻肚山的時候,是否有放大效應?但是不管有沒有,震波是否是造成獻肚山滑動的原因?

我是要提醒:現在獻肚山已經滑掉了,我們以無法取得當初獻肚山地層受到震波的影響的資料,所以我們只能事後去做推測,但是沒有辦法取得實際情況的資料。

實驗是在一個完美的情況下實現的,但是可以代表實際施工的情況嗎?這裡面牽扯了施工管理的問題,也就是說,當初再施工的時候,它是按造工程管理所規範的要求去做施工嗎?這些也都變成無法取得的資料。

在這些前提下,我們只能去用推測的方式去推測可能性而已,還是可以準確地判定鑽炸會不會有影響?

教授回應:

關於炸藥用量:每炸一輪,所謂一輪就是從開炸到出渣到把支撐做好,一輪炸,譬如說他每次用一輪炸一公尺,它所挖出來的石頭大約是39立方公尺,一輪所用的炸藥量我們都有去查證過,是沒有問題的。所以像你所說的8/7,8/9有沒有施工,據我所知是8/8以後都沒有施工了,因為它炸藥庫都要封存,因為警察單位和礦物局都管的很嚴。所以炸藥的用量,每一輪用多少,這個覺得可以查的到。

所以剛才溫先生所講的施工管理,這些資料是可以要的到的,我們去要,他們不敢說不給我們。也許你們去要,他們會說找不到還是怎樣,但是我們去要,他們務必要給。

理論上,在山裡面炸的震動會比在山表面炸的震動來的小。

魯台營先生的發言:(因內容與先前發表的簡報檔略同,請參閱以下文件)

為什麼反對曾文越域引水?

https://www.dfun.tw/?p=16396

https://www.dfun.tw/?p=15835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SOS 救救 [湧泉之光] 的螢火蟲

保育人士痛心指出,這塊最適合臺灣窗螢生存的棲地環境就這樣因為人類的無知及自以為是,變成今天如此的模樣。大自然的演替有一定的法則,之前,螢火蟲選擇在這樣幽深的密林環境裏讓生命發光發熱,而人類…

螢火蟲是無污染環境的生態指標,近年政府推動生態觀光旅遊,許多保有螢火蟲資源的地區陸續開發管理成賞螢的場所,就連沒有螢火蟲資源的場域也因為有心人士的刻意經營下,培育出螢火蟲資源,每年吸引著瘋螢、賞螢的人士前來觀賞,大賺「螢火蟲生態財」。

稀少的螢火蟲生態資源對於賞螢的觀光市場反而是一種利基,只要能突破保育的困境,掌握培育的秘訣,創造螢火蟲的生態財指日可待。就在這種短視近利的操作下,國內對於螢火蟲種類、棲息環境現況、分布與環境條件等生態基礎資料的調查研究卻少的可憐,以至許多被賦予期待的螢火蟲生態資源或棲地就在不適當,不了解的管理及介入下,陷入生態不可復原甚至耗竭的地步。

玉泉社區螢火蟲區域的形成歷史

屏東九如鄉玉泉村龍泉橋一帶因為特殊的地理條件而有清澈的湧泉產生,造就了玉泉社區特殊的水香蕉產業文化及豐富的田園及溪流生態環境。這裏棲息著三種螢火蟲,分別是黃緣螢(Luciola ficta)、邊褐端黑螢(Luciola sp.)及臺灣窗螢(pyrocoelia analis)。

2007年,九如鄉公所為了解決兩岸農田的淹水問題,向農委會水保課爭取經費辦理護岸改善工程,這個工程於隔年的三月完工,完工的溪流右岸其底部是約1公尺立方的預鑄混凝土,其上再以約60度的角度往內陸堆疊植草磚,植草磚上鋪覆原先從溪岸挖起來的沙土,其上種植蟛蜞菊取代原先的自然生成的芒草、水芋等溪流植物。

不到一年的時間,開著黃花的蟛蜞菊已經完全覆蓋住溪流的右岸,雜亂的左岸及整齊的右岸,景觀上是截然的不同,生態意義上也是截然的不同。

981118-xiketai-360.jpg
右岸施作預鑄混凝土的人工堤岸。

981118-xiketai-2-360.jpg
雜亂多樣的左岸及整齊單一的右岸。

當初屏東的環保團體積極與政府單位、民代及地主爭取留下黃緣螢的自然棲地,就是因為臺灣60幾種螢火蟲,屬於水生螢火蟲的種類只有三種,黃緣螢就屬於其中一種。一般學者專家普遍認為高屏地區冬季少雨缺水,且南部地區溫度較高,是不會有水生螢火蟲存在的,至今臺南以南的發現紀錄只出現在屏東縣的九如鄉,正因如此,這更凸顯黃緣螢與屏東九如鄉玉泉村湧泉區的生態價值。

愈來愈多人知道這條「螢光寶河」之後,周末假日總是吸引許多賞螢人潮,公部門積極將此地經營出更方便人員進出的賞螢風景區,包括整修通達賞螢區的道路,舉辦「螢火蟲晚會」、「螢新音樂會」等活動,當地民代也協調水利處將此流域上游的水閘門關掉,讓來自上游地區的畜牧廢水無法進入此段流域,讓這裏的水源幾乎全數來自豐富潔靜的地下湧泉。

除此之外,報章媒體也爭相報導此段水域經過整治已經回復清澈,地方成功復育螢火蟲,當地已成為螢火蟲樂園,也成為九如鄉新興的熱門景點…。

屏東縣政府在98年5月公告這段有螢火蟲出沒的湧泉區為螢火蟲生態保育區,非經允許不准採捕水產動植物,試圖以這樣的方式來留住這個日益稀少的螢火蟲資源,為保育螢火蟲盡一份心力。

特別的愛護,螢火蟲數量卻減少了

就保育團體這一年多的觀察及比較發現,各界齊心投入大量資源,螢火蟲卻沒有預期中的大量繁衍,反而事與願違,保育界就螢火蟲棲地經營管理的水質、農藥、棲地及光害這四個面向進行研究。

在水質部份,螢火蟲是常被用來判斷水質環境的生物指標。由於特殊的地理條件讓玉泉地區終年湧泉不斷,所以當地的水質非常清澈,適合黃緣螢這種水生螢火蟲生活。

但黃緣螢幼蟲的食餌是水中生活的蜷貝類,太乾淨的水質因為少了氨氮等營養來源,使得水中的蜷貝類數量減少,蜷貝營養不良、身材變小,反而使得黃緣螢幼蟲的食物減少,連帶著影響黃緣螢整體族群的數量。

氨氮的濃度一直是判斷水質惡化與否的指標之一,湧泉上游地區的養豬業所排放的廢水確實是影響這條溪流的水質重大原因,但也因為這裏的湧泉終年不斷,自然而然稀釋了水中氨氮濃度,甚至還提供了蜷貝類的營養來源。所以,當此流域上游的水閘門關掉,畜牧廢水無法進入,讓這裏的水源幾乎全數來自豐富潔靜的地下湧泉時,保育人員就擔心當地的黃緣螢的族群數量會減少。

據當地關心螢火蟲生態人士的指出,三、四年前,這裏的螢火蟲數量多時可達「萬」隻,如今,卻可能因為人類的「好意」,讓黃緣螢面臨族群數量減少的危機。

其次是農藥的問題,為了抑制農地上的雜草搶奪經濟物種的養份,人類使用各種殺蟲劑及除草劑將雜草「處死」,這樣的行為也直接毒害了生活其中的螢火蟲,更間接影響螢火蟲食餌的數量;處於如此惡性循環的環境裏,螢火蟲的數量當然減少,甚至滅絕。湧泉地方的農地很少以噴灑殺蟲劑及除草劑的方式來移除雜草,所以螢火蟲的數量非常穩定。

自從土圳的右岸整治成預鑄混凝土的人工堤岸後,生活於水岸環境的黃緣螢的棲地就限縮在左岸的自然土堤,可惜的是,最近這塊土堤上自然生成的雜草群被人類施灑除草劑,一整條枯黃死灰的雜草沿著左岸的土堤上躺著,諷刺的是被人類刻意種植於右岸人工護岸上的蟛蜞菊,因為有人類的關照下,生機勃勃的佔滿整個視野。

這一批在台南以南難得一見的黃緣螢,卻發生這種傷害螢火蟲生存的噴農藥事件,造成「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保育人士質疑,當地政府、地主、社區人士對於這樣的生態了解多少?若連這個簡單的問題如果都無法控制及管理,遑論談什麼螢火蟲保育。

image005
高出平均水位50公分的垂直混凝土斷面讓黃緣螢的幼蟲「望堤興嘆」!

在棲地部份,真正對螢火蟲生存最具破壞力的就是棲地的消失,目前地球上的物種面臨瀕危的危機其主要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棲地的消失。發生大量螢火蟲的玉泉湧泉區的溪流,自去年三月岸完成了右岸的混凝土堤之後,經過這一年多的觀察,發現這裏的螢火蟲資源大幅度的減少了,人類刻意經營乾淨的水質卻拼不過那高出平均水位50公分的垂直混凝土堤岸所造成的影響。

相較於左岸的天然土堤,當初為了解決溪床底部源源不絕的湧泉而採取預鑄混凝土的固床護岸工程,這種垂直的混凝土堤完全不利水生黃緣螢的幼蟲攀越,於是黃緣螢幼蟲需要化蛹為成蟲的路徑被隔絕,就只剩下左岸的天然土堤,也就是說這個工程活生生的讓黃緣螢的棲地消失了一半。

如此四不像的生態工法及人類一廂情願的保育手法,造成這條溪流的流速變快、水質變乾淨,不但影響了螺貝類的生存,也直接影響了依靠這些食餌存續的螢火蟲。

玉泉湧泉地區不是只有特別的水生黃緣螢而已,由於溪流兩岸的農地長期處於低密度、低干擾的種植經濟作物外,有幾塊農地甚至已發展成密林,儼然形成一座林相完整的平地次森林,裏頭除了有早期種植的椰子樹外,血桐、蟲屎、構樹、象草等先驅樹種之外,姑婆芋、蓼科植物及過溝菜蕨等耐陰濕的植物則是接近地表的主角。

而這樣的半廢耕農地及雜樹叢生的密林環境孕育出另外兩種出現在湧泉地區的陸生螢火蟲-邊褐端黑螢及臺灣窗螢。近來,這兩種螢火蟲的棲地正因為人類的「預期心理」而面臨可怕的災難。

image007
林相完整的平地次森林充滿生機。

image009
被整地後的平地次森林了無生趣。

大自然的邏輯VS人類自以為是的善意

自從這裏的螢火蟲資源曝光之後,愈來愈多的人慕名而來,還好這個地方偏僻不易尋,尋路而來的民眾也多能配合當地社區人士所呼籲的低干擾賞螢原則,所以,雖然黃緣螢的數量變少了,臺灣窗螢及邊褐端黑螢的數量仍舊可觀,在賞螢的季節裏讓賞螢的民眾依舊有不虛此行的感覺。

不過,緊接著通往賞螢景點的道路鋪設,當地政府舉辦的晚會活動、屏東縣政府在此地立下禁止捕捉水產動植物的公告牌等措施下,漸漸的這個螢火蟲寶地的空氣開始改變,今年8月,那塊自然演替成平地次森林的密林消失,約莫兩甲的農地上,被砍倒的椰子樹等植物殘骸,整齊畫一的堆疊成又長又高的田埂,陽光肆意的從上空潑灑下來,將倖存的姑婆芋的大綠葉,曬小、曬白。

image011
禁止捕捉水產動植物的公告牌。

image013
曾經是密林下地表的主角-姑婆芋。

另外,從龍泉橋旁的柏油路進入賞螢區左側的第一塊農田,那裏因為長期的廢耕,邊褐端黑螢大面積的在此聚集繁衍,前年的聖誕夜,上千隻的邊褐端黑螢在此表演聖誕螢光秀,一閃一閃的螢光溫暖了在荒地受凍的心靈。

今年8月這塊農地被經過整理,地表上曾經是一片綠茵的野草已被長年養精蓄銳的黑色沃土取代,地主正重新處理這塊長久未耕作的農地,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廢耕這麼久的土地,卻選擇在這個時機點整地?是否一連串的「螢造」事件觸動地主的想法,是否感受到「賞螢」這樣的流行風潮能讓他的土地再燃「商機」?而這樣的「土地革命」也同時發生在已自然演替成平地次森林的農地。

據瞭解,那塊兩甲土地的地主決定向林務局申請樹苗來個「平地造林」,林務局前幾年推動的砍大樹,種小樹的「全民造林」,如今在此荒謬的上演著。

image015
被誤認為風鈴木的茄苳樹能增添賞螢氣氛??

image017
自然長成的蟲屎本就是螢火密林的一份子。

今年的11月,這塊土地開始種植了上千棵的樹苗,裏頭有烏心石、竹柏、羅漢松、茄苳、桂樹等等……。沿著道路邊緣種植的茄苳樹小苗上綁著祈願的橘色紙條,上面多數寫著「風鈴木」相關的字眼,誤認為風鈴木的茄苳樹,將來只會長得高大粗壯,卻不會開出粉紫色的花朵,未來這塊農地因為這些育林樹種所演變後的環境適不適合螢火蟲的生存呢?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有把握。

保育人士痛心指出,這塊最適合臺灣窗螢生存的棲地環境就這樣因為人類的無知及自以為是,變成今天如此的模樣。大自然的演替有一定的法則,之前,螢火蟲選擇在這樣幽深的密林環境裏讓生命發光發熱,而人類卻想營造另一個不一樣的環境給螢火蟲,保育的工作最怕的就是這種「一廂情願」的做法。

自從那片兩甲的平地次森林被砍掉之後,附近住家的光源無法被茂密的林木檔住,直接影響次森林兩旁長滿草叢的農地內生活的邊褐端黑螢,因為螢火蟲的繁衍大事靠著就是他們特有的「冷光」。多數的螢火蟲在夜晚以發光的方式求偶,光源不但會干擾螢火蟲成蟲的求偶行為,也影響螢火蟲幼蟲的活動,最後可以預期的結果是,螢火蟲會逐漸杳然無蹤。

歷史一再的證明,複雜的生態環境,人類無法複製,一切的運作自有其道理。人類如果只想一廂情願的以科學的方法及技術來挑戰及戰勝大自然,最終得到的是一場空。為什麼人類不學著順天應人,不尊重大地智慧,一意地想照自己的方式來改變它、經營!

大自然讓九如玉泉湧泉區保留了一個最天然最理想的螢火蟲棲地,保育人士大聲疾呼,這正是考驗人類智慧及生態觀念的新起點,盼各界能以全方位的生態保育觀點來看待這處湧泉之光。

(作者為屏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