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書寫11】遠足

從一開始宣布,孩子臉上不可置信的表情,好像在第一次的遠足之後就消失了,好像開始變得期待了。「老師,下次要去哪裡走路?」其實心裡很清楚,學生只要離開學校,就很快樂了。

學校校外教學,簡單的說就是將學生帶到校外,進行跟課程有關、或無關但是有學習內容的教學行為。

小時候,我們叫這個為『遠足』。

畢業後踏進教育界的第一年,是在山上的小學。那一年根本沒辦過也不敢奢望家長拿得出錢讓孩子參加校外教學,但還滿常帶到學校外邊的樹林中上課;遠足則是不敢辦,賽德克族小孩的腳程可不是我這隻「肉雞」追得上的。幸好在畢業前,托畢業生中家長會長女兒的福,整個村子裡最有錢、開雜貨店的家長會長補助了大部分的錢,讓全部不到十五位的畢業生去了一趟墾丁。

後來,調到台北市的學校,每年都會有好幾次的校外教學。不過,除了一些社教場所的參觀之外,校外教學常常就只是變成考完試後帶學生出去玩玩的活動。剛開始因為對台北根本不熟悉,自己也不清楚可以安排怎樣的校外教學,大都是跟著學年大部分的班級一起去。慢慢發現這樣其實很花錢,每次都是搭遊覽車、再加上門票,有時一個學生一次可能得花上五百元。

我想,可不可以來個不用花大錢的遠足就好?

在台北待了十年,對學校附近的環境也漸漸熟悉,這個想法也一直在發酵中,經濟環境的影響也讓這個想法實現的時機成熟。我可以用經濟環境影響的理由來說服家長,因為部分的家庭對於這筆校外教學的支出有些許困難。我忘不了,當我向孩子宣佈,除了全學年都會去的校外教學外(其實只有去聽音樂會),另外一個校外教學要用走路的方式,他們臉上露出的複雜表情。

內溝溪。

帶著孩子走出校園,穿過馬路爬上高高的基隆河堤防,讓大夥兒站在堤防上看看內湖垃圾山。走下堤防沿著河濱往內溝溪匯入基隆河的方向走,為了降低他們對於走路這件事的疑慮,一開始就讓他們可以把零食拿出來邊走邊吃。

班上有很多小孩也去過內溝溪好幾次,不過他們熟悉的多是內溝溪上游經過號稱「生態工法」──其實有用到水泥──整治過的那段內溝溪,卻不了解就在家門旁邊,高高的堤防內的內溝溪;也不知道大部份沒太多人工干擾的內溝溪。

從匯入基隆河的溪口開始走。

住宅區旁堤防內的內溝溪,溪水參雜著生活廢水,水泥鞏固的河床佈著黑黑的底泥,唯一的生物只看到吳郭魚。再往上游走一段,堤防嘎然終止,河岸呈現傾斜的草岸土坡,彷彿由此而上就沒了水患(或是水患根本在自然中就從沒出現過)。也因為從半封閉的狹小夾岸堤防中頓時開闊,原本凝滯的空氣也被微風吹得消散,兩岸的綠樹、人工植栽花草亦讓人心情愉快。

水中生物開始豐富,溪哥偶爾現身。續前行一小段,由於又接近了較密集的住宅區,堤防再次出現,甚至有一小段的溪水隱身於幽暗的涵管中,所幸並不長,溪水再次現身,已是近郊夾岸淺山山谷中蜿蜒一彎清澈綠水,生態頓時豐富了起來。

一條城市邊緣的內溝溪,趣味就在這裡:從基隆河旁的溪口上溯,彷彿台灣任何一條流經人類環境河川的縮影,堤防、草坡、夾岸綠樹,還有在原本就已是自然生態的河段施做的生態工法。

對於校外教學不曾有過這樣遠足經驗的學生們,還是會出現喊累的狀況,奇怪的是讓他們停下來休息卻還是追趕跑跳碰,大概這是他們特有的充電模式吧!玩一陣子就又有體力可以繼續走了。

從一開始宣布,孩子臉上不可置信的表情、無法接受的情緒,好像在第一次的遠足之後就消失了,好像開始變得期待了。

就這樣,搭配短程的大眾交通工具,我們又做了幾次遠足。

「老師,下次要去哪裡走路?」

其實心裡很清楚,學生只要離開學校,就很快樂了。

11圖1
孩子們沿著河濱往內溝溪匯入基隆河的方向走,只要離開學校,就很快樂了。

11圖2
停下來休息卻還是追趕跑跳碰,大概這是孩子們特有的充電模式吧!玩一陣子就又有體力可以繼續走了。

(作者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資深海上生態說員)

(閱讀更多「黑潮書寫」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天燈藍鵲的故鄉,還是水庫的祭場?

跟著全球高唱節能減碳,發展綠色產業的台灣政府,是否可以不要繼續再以舊思維來思考我們的水資源政策,多留幾處藍天綠地、鳥語花香給我們的後代子孫,平溪的自然瑰寶是用錢都買不到的幸福。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平溪反水庫…

吳金池是平溪鄉第一個知道水庫計畫要興建的人,壩址就落在他所居住的東勢村。

水庫實地探勘分二組人員進行,一組為地質勘測的工程人員,另為進行水文調查的人員。一年多前,水文調查小組投宿在吳金池所經營的蘭鵲咖啡,午夜時分起身著水裝準備出門之際,當時不知情的吳金池見其裝扮,以為他們要到水裡偷抓魚,一經詢問又支吾其詞,就在吳金池準備報警之際才吐出真相。

吳金池趕緊將此事告訴國中的一位主任,請她發出訊息告知外界。慢慢的,在老街經營楊家雞卷楊錦聰、文史工作者高文祿、反平溪水庫聯盟的執行長林森仁成等為反水庫的核心人物,一步步收集各地水庫的訊息,並發動更多人參與反水庫的行列。

三月十二日植樹節,應綠盟之邀來到立法院現場聲援反對平溪與尖石比鱗、高台水庫,並在會後隨著吳金池一行人進入平溪,才知道原來平溪不是只有天燈、煤礦與鐵路,還有更多讓人心跳的自然美景。人口、交通、大樓密集的台北市只要短短四十分鐘的路程就可以到達美麗的平溪放鬆的大口呼吸,是台北人應該要珍惜的幸福。

圖二
天燈的故鄉(攝影/邱靜慧)

990313pinxishueiert-300.jpg
平溪美麗的溪流,攝影/munch

平溪的舊名稱「石底庄」,意指「水的下面就是石頭」。又因石頭軟硬不均,河床裡處處是壺穴景觀,還有許多單面山的景觀,遠眺像一根根的大拇指向天讚揚著這裡的美景,最高海拔雖僅八百多公尺,卻吸引許多登山客縱走稜線,欣賞這最天然的地理教室。

高文祿先生細細的解說平溪地質之美,但也提醒:「雖然這裡地質堅硬,但也有鬆軟、易崩塌的頁岩與砂岩地質」。即使地層堅硬,卻有二條斷層通過平溪水庫預定地,吳金池指著壩址起點白鶯石說,這裡以前有許多擅長打石的人,以前的建築都是石頭屋的形制,是當地特殊的人文景觀。

圖五
高文祿先生平溪地質解說(攝影/邱靜慧)

沿著白鶯石沿著千蓁林溪往東勢村內一路走進淹沒區,吳金池說,平溪人口實際居住僅五千多人,中壯年都長年在外發展,留下的都是老人與小孩。而東勢村是其中人口最少,自然資源卻是最豐富的地方。但大多數村民對於水庫要落在東勢村採取消極的態度。

隨著吳大哥的引導,我和淑玲在芊蓁林溪裡頭看到了許多台灣原生魚種苦花、溪哥、石賓悠遊其中。從小就生長於此的吳金池說,小時候還更多呢!以前當礦工的父親要扶養一家十口人,雖擁有優渥的收入,但也經常補抓穿山甲變賣現金補貼家用,一個晚上都可以抓到四、五隻,可知當時的動物資源之豐富。

藍鵲咖啡就位於芊蓁林溪的右岸,民宿主人收集了愛好自然的朋友所拍攝的生態相片,一本本的相簿裡頭有長尾山娘(藍鵲)的美麗姿態,還有保育級的蜂鷹、穿山甲、豔紅鹿子百合,民宿裡頭則是有許多鳥友提供的得獎照片,珍貴的鳥影都是在這個位置所拍攝到的。

而民宿的對岸肉眼可見到未被破壞的森林,盛開著幾株金毛杜鵑;高文祿說:「以前更多,滿山遍野」,然而懷璧之罪也讓金毛杜鵑被開採一空。吳金池則說:「這裡是藍鵲族群密度最高的地方,從我這裡到平溪國小,短短四公里就有三個藍鵲的族群」。而每一個族群大約都有十四、五隻呢!

圖三
藍鵲老爹介紹平溪之美(攝影/邱靜慧)

吳金池蒐集了一系列關於水庫興建的規劃報告,以及國內外的剪報,一年多來細細研讀。他認為政府應該破除不斷建水庫的迷思,建水庫是最不得已的手段,在這之前不如去更新基隆市的自來水管,提高抄見率,否則建在多的水庫都沒有效益。

曾經是全台降雨量最高的火燒寮就在平溪東勢村境內,據吳金池的經驗,從四十年前的一年二百六十幾天都在下雨,變成今日三分之二的日子都無雨的情況。在環境變遷甚劇的今日,人類應該有更多省思。「如果這些珍貴物種我們還保留更多,台灣將是世界發展生態旅遊的天堂」。

「還有一種蕨類你看到他一定要跪在面前膜拜」,它是史前時代遺留至今的活化石—雙葉蕨,比恐龍時代還要更久遠。高文祿猶記得曾經有一個外國人看到雙葉蕨感動的幾乎下跪的情景,而雙葉蕨在平溪到處都是。他感嘆的說:「台灣應該培養更多的人文素養,把寶島的自然奇景當作經濟發展的利器」。

跟著全球高唱節能減碳,發展綠色產業的台灣政府,是否可以不要繼續再以舊思維來思考我們的水資源政策,多留幾處藍天綠地、鳥語花香給我們的後代子孫,平溪的自然瑰寶是用錢都買不到的幸福。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平溪反對水庫的聲音,平溪反水庫聯盟將於三月十四日下午二點到六點,響應國際反水庫日舉辦「守護環境反平溪水庫興建」天燈祈福活動,地點在平溪鄉活動中心旁,關心環境的朋友請站出來一同關心!更多訊息請見平溪之聲網站:http://pingshi.tw

(作者任職於美濃愛鄉協進會)

饒過山林吧!萬惡水庫平溪起

興建平溪水庫的問題很大,但是更大的是興建水庫的心態。平溪水庫的興建,早在1990年即有調查規劃,但是在當時擔憂生態影響甚鉅,最後不了了之無人再提,但是讓人納悶,最近為何再度又被提出?

ert-450.jpg

平溪將建水庫!

看著黃老師提供的平溪水庫規劃書,實在無法理解,在舉世反思興建水壩,破壞原有河流生態的同時,唯獨台灣不斷找尋地點興建水壩,一試再試。

平溪水庫的位置,位於基隆河上游支流芊蓁林溪與東勢格溪流域,如果去過平溪國小東勢格分校看螢火蟲,大概就在這個附近,蜿延的紫東產業道路穿梭在山林中,靜靜的小溪伴隨路側,偶見一兩間燒柴炊煙的老房子,自然的山村風光,早已是山行者的尋幽山林,但是沒想到這裡會蓋水庫,整片山林與老屋會沈入水裡。

平溪水庫屬於離槽水庫的類型,就是在山裡找尋可以建水庫的地形位置,溪流水源不夠供應,再開挖引水渠道,將水源引入存放,要用時再輸送出去的水庫,集水面積19.28平方公里,總蓄水能量達5176萬立方公尺,滿水位淹沒的面積約有188公傾,蓄水高度約275公尺,水庫興建以滿足基隆地區用水需求為理由。

那麼,一樣的老問題又開始出現,為了水荒,猛找地方蓋水庫是否合宜?

平溪水庫集水區一帶,早在水源地管制,以及晚期坡地農業廢耕下,回復一個相當自然的生態,根據規畫書的生態補充調查,平溪附近的生態,植物種類高達三百多種,其中三十多種台灣特有種,還包含瀕臨滅絕的竹柏,以及知名的豔紅鹿子百合,動物種類一百多種,台灣特有種就有三十多種,其中黑鳶、烏鴉鳳蝶等物種的重要棲地。這個生態補充調查,只是援引舊資料,說明在平溪到石碇等北部山區中,物種豐富的多樣性,但是對於水庫建成對物種的影響,更精確的調查與評估,根本尚未進行。

另外,在地質景觀上,水庫下游的十分瀑布,以及偏佈的石穴地形,會不會因為水庫的建成,影響溪流水量,造成瀑布無水,石穴裸露,改變自然水力的作用,都是讓人擔心。縱使水利應用在現今已進入生態供水的思維,不敢像以往為了儲水,下游一滴水不放,造成乾死魚蛙,渴死走獸的人類惡性,但是人工的調節,是否能夠取代自然規律,又是另一個生態問題。

再來,有趣的是平溪水庫,成為水利單位認定地理環境適合建水庫的地方,但是集水區裡的舊煤礦坑道,更是水庫集水的一大考驗,散佈的坑道,就像鍋底裂縫,再大的水庫也受不了天天漏水,甚至高壓的水庫水體,會從那個坑道繃裂出去,更重要是一旦淹沒這些礦坑,開採後遺留的煤屑或其他有害物質,會不會溶入水中,隨著輸水管線進入城市,都讓人十分擔憂。水庫建設有封坑計畫,但是這些老礦坑,有是連業主都說不清層層交錯的路徑,要完全避開礦坑對水源污染,也是一大考驗。

最後就是居民權益,以及人民的算計,水庫壩體高搭一百公尺,淹沒的區域廣大,五十多戶的淹沒區居民,是不是像中國三峽大壩工程一般,居民必須背景離鄉遠走他方,離開自己的家園,一旦進行房屋與私有地淹沒區的徵收補償,將是一筆巨大的財政支出,對於納稅人民,也是賦稅支出。一旦水庫興建,開山挖石廢時曠日,工程車輛進進出出,對於走向觀光的平溪,究竟會有什麼影響?至今,少數的居民,面對巨大的開發,根本不知如何發聲。

興建平溪水庫的問題很大,但是更大的是興建水庫的心態。

平溪水庫的興建,早在1990年即有調查規劃,但是在當時擔憂生態影響甚鉅,最後不了了之無人再提,但是讓人納悶,最近為何再度又被提出?

水庫興建供應足基隆未來用水需求,但是基隆已有新山水庫供水,以及西勢水庫做為備用,並且兩座水庫為了擴大蓄水量,紛紛進行壩體加高工程,再加上八堵抽水站的擴建及新山淨水場的再擴建,都足以提高基隆供水能量,基隆缺水問題並沒那麼嚴重。平溪水庫的出現,其實還是應該透過下游輸水方案,將水源透過各抽水站連結,以及自來水管路連接,最後送進大台北地區,提供城市不斷消耗的水源。

其實水庫並沒有增加城市供水需求,近年來許多新水庫興建,只是解決舊水庫的問題,石門水庫淤塞,於是想建高台水庫,德基水庫土石流危害,於是有建民水庫規劃,甚至連水源短缺、蓄水不足的曾文水庫,都動起荖濃溪越域引水的腦筋,一座座新水庫的興建,只是說明山陡流急的台灣,建水庫就像建一座攔砂壩,幾十年後走向面臨淤塞,於是找新地點興建新水庫,一旦再淤塞、就再興建,讓山區溪流始終陷於開發之中。

至於用水需求增高,其實從人口增加漸緩,到城鄉流動降低,其實用水大增,並不是因為人口增加,而是大量的工業用水,以及城市中許許多多耗水設施的使用,於是城市缺水,就到山裡蓋水庫。但是水庫的興建,成為人類違反自然定律的連鎖開端,攔住水,下游生物無法活,河砂失去足夠水量沖積到海岸,補充沙灘,甚至形成河口平原,一旦河砂墊高河床,為了防洪築高堤坊,一場下在城市裡的夏日暴雨,就可能因為堤坊阻擋抽排積水不及,造成城市水災,人類以為聰明,設計人工系統改變自然,到現今才發現是自己把自己搞得夠狼狽。

水庫慢慢成為生態的大殺手,國際開始反思,紛紛放棄,轉而由節水,或是污水再利用及城市收集雨水,甚至海水淡化的方式,來提供水源,那種大地工程的時代終會過去,沒有人再有權力,為城市犧牲鄉野,甚至犧牲生態,到頭來自然一樣反噬。

百億的治水方案,其實在野溪整治、防沙壩高築,堤坊修長,以及水庫增建中,形成新一波的生態危害,但是為了救急,為了避災,人類可以犧牲一切,卻沒想過是否侵入不該傾入的地區,山中的崩塌地,河川的洪泛區,甚至海濱的浪濤地,以為修口科技的籠子,就可以安全的把自己關在裡面,或把災害擋在外面,大自然不會這麼乖,它們會要回屬於它們的,只要一次山崩、一場洪水或是一場暴雨,人類永遠是緲小的輸家。

萬惡水庫平溪起,其實穿梭在平溪山區,自然就在身邊,當茶田荒廢,生態恢復,何必又大動土石,讓山永無寧日。

放棄吧!不只是水庫建設,更該放棄那種築壩百尺的人類傲慢心靈。

(本文轉載自「漂浪。島嶼」部落格

(http://blog.yam.com/user/munch.html)

【環境】0419水水基隆河健走活動

由基隆社區大學承辦的─「2008台灣河川日~水水基隆河」 健走活動,沿岸將由基隆市野鳥學會老師進行定點導覽、用望遠鏡觀察基隆河沿岸生物;活動現場有表演、免費米雕、童玩、環保肥皂DIY活動以及小禮物

由基隆社區大學承辦的─「2008台灣河川日~水水基隆河」, 健走活動沿岸將由基隆市野鳥學會老師進行定點導覽、用望遠鏡觀察基隆河沿岸生物;活動現場也將有表演活動、免費米雕、童玩、環保肥皂DIY活動以及小禮物,歡迎全市民眾踴躍參與。活動時間:97年4月19日(星期六)上午9:30~12:00

健行路線:基隆河畔七賢橋循崇智橋至大華橋再折返,全長約3.5公里
集合地點:基隆市區七堵區七賢橋頭-崇孝抽水站前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