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駁師傅摘茶妹

這堤防高度5公尺,底部寬9公尺,頂部寬1公尺多,堤防兩面的坡度大約60度;提防北邊是農田,南邊近溪,鄉親仍舊整地種菜,甚至養鴨。這堤防可散步騎車,遠觀尖石群峰,近賞稻禾翻浪,清晨黃昏或月夜,各有風情!

石駁—-在關西地區非常普遍,山林田間或是老屋旁,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石頭,排列堆疊成一幅兼具厚重和樸拙的圖像。厲害的結駁師父,利用簡單的工具,不需水泥,做成的石駁可以百年不壞。

關西鎮仁安里的陳光逢里長,其令尊就是經驗豐富的結駁師傅,所以特地邀了攝影師徐美菊小姐同行拜訪。一行三人先驅車前往南山里的南山大橋

981201-jiebofae6fa4bb586b9.jpg
石駁,在關西地區非常普遍。(攝影/徐美菊)

陳里長說鳳山溪北岸的石駁(約五百公尺長),三分之二是父親的工作團隊做的。

這堤防高度5公尺,底部寬9公尺,頂部寬1公尺多,堤防兩面的坡度大約60度;提防北邊是農田,南邊近溪,鄉親仍舊整地種菜,甚至養鴨。這堤防可散步騎車,遠觀尖石群峰,近賞稻禾翻浪,清晨黃昏或月夜,各有風情!

這石駁已經做好二十多年了。陳里長強調:父親「目水盡好」~眼力佳判斷準;他施工時不太需要尺,目視就可以做出業主要求的高度和斜度。

看過老師傅的代表作品,然後我們到仁安里陳里長田間的家。

老師傅名陳鳳耀,綽號阿番牯,日大正2年(西元1913)出生,會剷草也做過茶,但是結石駁做最久,也留下名聲。

里長的三個叔叔也都會結駁。工人最多時有三十多人,分三班工作。師傅領的錢是一般工人的1.5倍,每個人的工資不盡相同,看你的經驗和技術;女性因為力氣較小,通常只能領到一般工人的八成或九成工資。里長又補充「都係汗珠錢」—-流汗付出勞力賺的錢。

老師傅近百歲,聽力退化了,溝通有困難。我們的焦點轉向身材嬌小笑瞇瞇的母親。日大正4年(1915年)出生的她,名彭綢妹。綢妹是個採茶高手,她9歲開始採茶,最高紀錄一天可以採100斤,我們想像身型瘦削的她摘茶,在茶園裡兩手翻飛景象,不得不佩服!前年社區辦手工採茶比賽,她是最高齡的參賽者!

陳里長透露母親健康的小秘密:小時候大清早採茶,衣裳總被路旁的露水沾濕,尤其走在第一個的人,綢妹年紀小,都是走在最前頭的,衣服經常是濕的;她回到家也乾脆用冷水洗澡,一年四季都如此,久了身體反而健康,很少感冒。這兩年在子女的請求下,冬天才洗溫水。

現在沒有茶園可以採茶了,可以忙的農事也不多,園裡改種青草(藥草),讓老人家有事做;勞勞碌碌一輩子,閒不下來呀!

院子一堆「雷公根」正在曝曬,七八斤草菁曬得一斤青草乾,一斤賣三百多元,錢不多……

「老人家歡喜就好!」孝順的陳里長微笑地說。近午了,我們為這一對可敬可愛的長者拍照留念。

陳鳳耀賢伉儷跟兒�合影
陳鳳耀賢伉儷跟兒子合影。(攝影/徐美菊)

他們都是平凡人:辛勤的勞動,甘之如飴,一輩子跟土地為伍,守護土地和家園…..正是傳統客家鄉親生命的寫照!

且祝福二位老人家—平安健康福壽綿長。

(新竹縣關西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關西「親親水土愛金廣成」繪畫比賽紀實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 雖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社區,但以四寮溪的保育為起點,目前已陸續在社區內推展多項計畫,11/15該社區就在金廣成舉辦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繪畫比賽,讓家長能在百忙之餘,走出戶外….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 雖是一個剛起步不久的社區,但以四寮溪的保育為起點,目前已陸續在社區內推展多項計畫,11/15該社區就在金廣成舉辦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繪畫比賽」

這次的活動為…. 98年度水保局「親親水土,愛金廣成 繪畫比賽」

由水保局輔導,藉由寫生比賽活動,不但讓家長能在百忙之餘走出戶外陪孩子畫畫,也能藉由活動推廣孩子與家長對環保.生態,水土保持與土石流等等議題,用有獎徵答方式,與家長,孩子們做雙向溝通與宣導,讓活動進行的不但活潑生動,又為水土保持做了一次成功的宣導,這次的活動在歡樂的氣氛中完成

1._nEO_IMG

一早義工們再次討論今天活動流程與工作分配

2

3

媽媽陪著孩子一同畫畫,好溫馨的畫面

4

畫好的就放在椅子上讓他自然風乾,也可以趁機互相觀摹參考一 下

5

金廣成周邊的花朵上,有許多天蛾就在那飛舞拉著長長的管子吸食花蜜

6

大鳳蝶也不停的在花叢中來回穿梭

7

金廣成生態館裡頭…..東山社區地理立體模型比例,讓大家更了解東山社區地理位置

8

剛剛外面看到不知名的蝴蝶就趕緊進來察圖鑑

9

還有社區居民自己編織的竹籃,畚箕,以及抓魚的工具館內都有陳列出來

10

社區媽媽教室,利用稻草或廢物利用做成的一些飾品

11

12

中午社區媽媽們也為大家準備了好多好吃的炒麵,炒飯,滷肉,等等好吃的食物讓大家品嘗到客家美食

13

14
15

1617

社區請了四位美術老師為今天的寫生比賽評審,要選出五位佳作,以及第一.二.三名,今天寫生主題是…..溪流生態及環保水土保持,評審老師們為了慎重起見,非常慎重的討論小朋友的畫作

評選出得獎作品,趕緊書寫獎狀及準備頒發獎品及圖書禮卷,以資鼓勵

18 19

20

館內評審們正忙著評審小朋友寫生作品,外面也正舉辦一場,有關環保.生態以及水土保持,對土石流的預防及應變,用有獎徵答方式,讓台下家長及小朋友做雙向溝通方式,使得活動更加活潑生動,又有趣

21

22

19_nEO_IMG

23

最後的頒獎,也為今天的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相信家長們藉由今天的活動,不但可以在周休假日中與孩子完成親子教育,對水土保持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大家都度過一個美好的一天

新竹縣關西鎮東山社區又為地方做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示範,希望其他社區也能經常辦理這樣的活動,重視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環境的保護能夠從小紮根,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夠在好山好水的環境下成長。

天空變亮了–校樹綠樹修剪服務

11月21日義剪第一天,阿旺領著他的工作團隊,總共是5個人一部吊車,吊車有一個載人的鐵籃子。這一天Y國小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參加城鄉交流活動,小小的校園顯得好安靜。學校小所以要修的樹也不多,主要是3株橄欖樹;它的樹幹……

基金會今年度還有一些經費,做什麼好呢?在教育界服務卅年,我發現在校園的綠化美化有一個部分是容易被忽略—-也許不是忽略,而是有難度,那就是修大樹!

在橫山鄉的沙坑國小服務14年,學校只有修一次大樹;那一次還是靠校長的公關,才請了台電的工人來幫忙。學校的綠化美化通常是栽花種樹,少有編列經費修剪大樹;但修樹其實是需要的!

那就來幫學校這個忙吧,算是另一種「義剪」!

今年是試辦,就從基金會所在的關西鎮開始吧!

11月初我們發函給鎮內14所中小學,提出需求的學校有三所—還好,如果太多,可就難安排了。

11月18日我請木軒園藝的鄭先生—阿旺陪同場勘,並確定修樹的日期。兩所國中的校長都親自接待,可見他們很重視這件事;尤其F中更是高興,因為12月就要辦校慶活動,校長大人正為大樹雜亂、影響跑道而苦惱呢!

11月21日義剪第一天,阿旺領著他的工作團隊,總共是5個人一部吊車,吊車有一個載人的鐵籃子。這一天Y國小二年級以上的學生都參加城鄉交流活動,小小的校園顯得好安靜。學校小所以要修的樹也不多,主要是3株橄欖樹—不是錫蘭橄欖,是所謂的正橄欖,應該是台灣原生種;它的樹幹長的高又直,可是又老了,學校擔心它被颱風吹垮,危及教室師生;校長希望把它修矮一些。

980121-1-360.jpg

第一棵很順利的完成,我們還順便撿了許多橄欖。

第二棵橄欖樹這半年只落葉,不長新葉;阿旺研判可能死掉了—裡面空心!果真靠近根部已經長蟲,密密麻麻,戕害了大樹的生機!

雖然學校要修的樹量不多,但有兩棵卻很棘手——

那大榕樹,它的枝葉在酷暑對玩耍的孩子多麼重要,可是大榕樹臨馬路的部分,聽說去年被家長修過了,顯然修太多了,所以它看起來是不對稱的。

唉呀!難題出現了–少修–繼續容忍不對稱;大修–讓它產生全新造型!最後,尊重阿旺先生的專業—-大修!

可是…….大榕樹剃了光頭,好醜呀!

唉,修樹可真難為呀!

大榕樹旁邊還有一棵高又直的橄欖樹,學校也想修;可是旁邊就是電線杆和電線。場勘那一天阿旺就說了,擔心導電。今天天公做美,天氣晴朗,校長希望把它修矮;可是施工難度高:圍牆外是電線,樹下是遊戲器材;怕觸電,也擔心剪下的樹幹砸壞遊戲器材………,最後仍然選擇放棄,無法達成校長的願望!

「義剪」的第二所學校是G國中。主要修剪的樹都在校門口附近:有黑板樹、菩提、美人樹、豔紫荊等,花了一天半的時間,總計修了約70棵樹。

UNKNOWN_PARAMETER_VALUE01.jpg

UNKNOWN_PARAMETER_VALUE04.jpg

那天晚上心中有些苦惱,因為阿旺的工作團隊太認真了;他們採取大修的模式,本來枝葉繁茂的校園,突然變得天空遼闊—–其實是光禿禿!

我擔心星期一老師學生們看到了一定批評「好醜!」也擔心校長遭受老師家長的批評壓力!

修樹的過程我都在現場,也嘗試溝通:不要修太多!

可是阿旺的技師回我一句「修那一點點,不如不修!」校長客氣的說「尊重專業」,可是—–修校園大樹和修路樹到底不一樣呀!

思量了幾天,我跟他說:F中只要小修,把雜亂的部分修掉,還有影響跑道的榕樹、茄苳樹,就修跑道這一側;我又強調學校12月校慶,若大修的話,大家都嫌難看,那我們的好意和辛苦可能招來諸多批評;而且只有一個工作天。

另一方面我也致電校長,請他修樹當天,務必派員現場溝通。

所以F中總算讓我比較滿意了,感覺學校變了:明亮寬敞,又不會太突兀。

UNKNOWN_PARAMETER_VALUE03.jpg

總計花了四個工作天,修了151棵大樹。

四個工作天,監工兼小工—整理枝葉,我有些觀察和想法:

其一:校園綠化工作應有整體概念,考量空間、季節、教學需求、遮蔭等。

其二:勿存撿便宜的心態。這幾年農業局在春天讓學校免費索取苗木,有些學校會先索取,等苗木拿回來再去規劃種植的地方;這樣可能就會流於勉強,很難考慮到整體;而且易忽略—-小樹會長大,有一天變成大樹,生長空間不足,形成擠迫感。這次修樹就發現兩所國中校門口的庭園,一個園子裡就有超過十種樹,例如F中,有龍柏、肖楠、木棉、南洋杉、九重葛、桂花,甚至麵包樹,各樹枝幹極力伸張領域、互相較勁,園裡白天都很陰暗,哪有美感呢?

其三:種什麼樹好?現在外來種植物太多了,黑板樹、美人樹、豔紫荊……。黑板樹樹型美,但生長快速,木質不夠緊實,強風來易折斷,樹幹含水多很重,修剪下來的木頭毫無用途。豔紫荊因為花色豔麗繁殖快,所以頗受歡迎,在台灣很常見,但記得要有足夠的生長空間。在G國中就發現被鋸短的豔紫荊,同時發出幾十枝嫩芽,學校再鋸,它又再長;似乎是「鋸不斷理還亂!」生命力強繁殖快速,是優點,其實也是缺點哪!我還是傾向—學校多栽植本土原生種的植物!

其四:學校應定期修剪大樹。樹會長高長大,校園空間有限,大樹不修,久必凌亂。我請教了在F中退休的老師,證實我的猜測:這學校竟然已經20年沒有修樹!怎能不亂呢?

總計今年的校園義剪活動:為三所學校服務,花了四個工作天(其中一天G中負擔部分枝葉處理的經費),技師工人合計17人次,修剪了151棵中大型的樹。

「財團法人鹿江教育基金會」樂意為學校服務。我們覺得修剪大樹很有意義,基金會花費不多—-約伍萬元(感謝阿旺和他的工作伙伴,知道這是公益活動,給我們優惠);但學校除了節省經費,還可省卻許多的繁瑣事務,減輕師長的負擔。

有了今年的經驗,我想明年我們可以服務更多學校,並且更符合學校綠化和美化的要求。

(本文作者為財團法人鹿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失根霄裡溪-面板與水路的PK賽

霄裡溪發源自桃園龍潭,流經新竹縣鳳山溪流域,其水質屬最為優良、品質最佳的,以農為本的新埔地區更是視其為農作灌溉與養殖、民生用水之來源。但自溪流上游龍潭地區蓋起高科技面板大廠(1999年)後…….

「鮮鮮河水

細人唔好相打 大人也唔好相打 (小孩子不要打架,大人也不要打架)

相打第一憨 唔係打到人 就分人打(打架最笨,不是打到人就是被人打)

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嬤 (阿公帶你去圓潭捉大鯉魚)

細人愛學泅水 到大來正唔會驚水 (小孩子要學游泳,長大了才不會怕水)

鮮鮮河水 阿舅帶頭學跳水 (清澈的河流啊,舅舅帶頭學跳水)

沙溜薑佬蝦公毛蟹 黏黏梭 (水裡有好多沙鰍、蝦子、螃蟹,不停的穿梭)……」

作曲完成於1996年 三芝 (客家歌手 陳永淘)

風雲變色的甲級溪流

烈日當天,腳步穿梭在新竹縣新埔鎮稻穗飽滿的綠意中,孕育新埔與關西兩地的霄裡溪,潺潺如一絲銀帶蔓生其間,肉眼可見水質清澄沁心,一反台灣河川既定的污濁與死亡印象。我以為這是西岸水土共生的淨土,新埔客家庄襲來陣陣濃厚的客家風土,語言與食物所綻放出來的水土性格,就如同客家子民般敦厚與勤奮。

而霄裡溪,似乎也感染了這樣的本能,默默無聲地承載幾年來位在桃園龍潭溪流上游的面板大廠排放廢水,霄裡溪清明澄澈依舊,不復見的則是溪流中原本蘊藏豐富多元之生態體系、未再有的是校園學子集體駐紮溪畔露營烤肉。霄裡溪之根,正在涓滴蠶食汙化……,水路與農民的覺醒,敗部復活PK賽,就要開始了嗎?

霄裡溪發源自桃園龍潭,流經新竹縣鳳山溪流域,其水質屬甲級等級,所謂甲級指的是經過消毒處理即可使用的公共用水(例如灌溉、游泳、水產用水、工業用水…等),也就是說甲級水質是最為優良、品質最佳的,以農為本的新埔地區更是視其為農作灌溉與養殖、民生用水之來源。

但自溪流上游龍潭地區蓋起高科技面板大廠(1999年)後,用水量大的面板廠隨之排放出難以計量之工業廢水,2003-2006年,新埔鎮地方便發現霄裡溪遭不明污染,而居民所開設之錦鯉養殖場也傳出大量死亡情事;在2006年環保局檢測出河川屬輕度或中度污染、新聞也指出新埔地區灌溉用水及其作物食用安全遭受質疑、2007年上游面板大廠運作期間所產出之廢氣也讓居民苦不堪言。

在此同時新竹農田水利會也檢測出霄裡溪水質導電度與總氮量整整高出灌溉用水之兩至三倍。(導電度代表水中離子含量,離子含量越高,導電度亦高,導電度越高對於灌溉用水則有不良影響;而氮多以蛋白質或氨的狀態存在,當水中存有此兩物質代表是處於剛被汙染且危險性最大,而氮若轉為硝酸鹽型態則相對地危害較小。)

陸陸續續,位在霄裡溪下游的三萬餘人口發現,溪流不再是放心戲水玩耍抓魚撈蝦的所在、污染排放氣讓人聞了作嘔、溪流中豐富的生態系逐漸單一化甚至生機難再。

而霄裡溪畔並無設置自來水管道,居民開始拔山涉水到其他水源地取水、養殖錦鯉業者開始使用地下水飼養;原本甲級水質的霄裡溪,漸漸變得讓人難以親近與依賴,土地上的憨厚農民開始議論紛紛,無法確定水質安全或者說這只是無聲無言的抗議,農庄小蝦米對科技大鯨魚的肉搏戰,科技與環境的兩難,發展帶來的風雲變色,不只逐步摘去霄裡溪淳樸容顏,農村地貌與產業結構也悄然轉換,大好沃土不在,休耕成了大多數農民的選擇。

而霄裡溪的污染物質有沒有可能也滲入土地,間接對農作及地下用水產生危害則又是另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river-360.jpg
霄裡溪孕育的溪流風光

image005
當地人士吳家勳先生講述霄裡溪身世與新埔鎮風土情懷

霄裡溪上游的廢污水污染

霄裡溪上游兩家科技大廠污染水資源迄今也高達七、八年之久,科技廠房一日運作所排出約四萬噸廢水,約莫等於下游幾萬子民一個月的民生用水,而選擇排入鄰近的霄裡溪,其廢水處理費用也相對較低。

霄裡溪風雲變色的水資源促使由新埔地區出產之品牌與米價一落千丈,對於廢水排放的反對聲浪,農民的角色在其中顯得既尷尬又憤怒,點出科技大廠污染水源及農業灌溉的事實,也就間接承認當地農作產品的品質堪慮。幾年來隨著科技業發展,科技廠房增產更加劇污水影響。許許多多過去未曾有過的怪現象,如:溪水發出惡、水中生物不再、接觸溪水使人皮膚發癢紅腫……等,一一都證明了過去溪水風光不再了!

而在此期間,居民開始籌組拯救霄裡溪及自立自強開始研究環保法規、開始研究溪流生態、開始學習如何上網查資料監測溪水污染相關數據及解讀之、開始進行用水調查、開始向外求援消息曝光、開始為這塊西岸淨土發聲……。

新埔愛鄉協進會開始與政府單位互動,得到的互動與回應,往往令人失望。例如:環保單位在進行檢測時,檢測項目與標準若有超過標準值者便取消該項目,致使在環汙檢測時,水質檢驗都是永遠過關。而環保單位對水污染事件處裡態度不積極或者治標不治本之做法,令人生氣。

水污染事件爆發後環保單位要求科技大廠將污水排放口由飲用水源之上方改至下方,在公部門的施加壓力與地方民情的反動下,也必須提出污水排放環境改善之作法。

其進而提出不再取用霄裡溪水源,而改取鳳山溪水源之做法,但經居民實地調查才發現取水口的位置仍在霄裡溪並未改變,而廠房所提出的改取鳳山溪水源也僅是在兩溪間埋一暗管取用,並無法保證暗管取用水源的無汙,同時在原先埋藏暗管處僅有高30-40公分左右的土堤埋藏,一但大水來襲,兩條溪流溪水相互交流,更難以保證污水是被安全無虞地排放,在居民的提出下,環保單位將水中土堤築高以防大水來時大水蔓生的狀況,不過諷刺的是我國在行水區之法令是不得有建築體存在,此時卻是為了幫忙科技大廠污染情事而在行水區建築之,讓人感到吊詭。

台灣,還有幾條溪流可以污染?

而科技廠房也研擬將廢水改排至老街溪,之所以排至老街溪市因為老街溪本身是一條各家廢水往裡頭倒的死亡之水,其污染程度介於中度至重度污染之間。這只顯現公部門和科技廠房的消極心態,只急著將廢水排出,卻未曾對已經遭受污染7-8年的霄裡溪高科技排份水所造成河川生態、民生用水汙染的復育進行對策。

台灣,到底還有多少條奄奄一息的老街溪等著科技大廠與公部門的宰割?而科技產業的污染事件到底對實質的環境和居民健康調查也不得而知,尤其許多科科技產業所排放出的污染物對民眾而言是種慢性污染,這一代傳至下一代、這一鎮透過米糧輸出傳至下一城,這樣的居民健康與農糧安全調查到底是不敢做還是不行做?不敢與不行之間都是環境與科技的PK賽。

除此之外,科技大廠面板製程本身及俱的資訊封閉性,製程所包含的意義決定了排放出來之廢水內含那些有害人體之物質,但在個案中,科技大廠往往以一句「商業機密」駁回,而民間組織更難以有充足的專業資訊和器材設備來自行進行蒐證與調查,這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高科技污染的防治漏洞。

工業用水與民生用水本不該混為一談,處理方式也各有流程。實地走一趟霄裡溪,你大概會被這阡陌蔓延、水帶清澈的景象給迷住,尤其溪中尚有小魚蛤仔,在酷熱的夏日你會禁不住想捲起褲管、撩起衣袖,下水清涼一番!但在這藍綠交錯的美景背後,水質污染的陰影悄然覆上,無色無形的高科技廢水排放環伺鄉土。這場面板與水路的PK賽,我們,準備好了嗎?

image003

上圖:探索霄裡溪下游至上游沿岸

保育溪流,社區營造─關西四寮溪

溪流生態中的主角─魚類,是這幾年保育工作的明星,設定保護之四寮溪溪流生態戶外教室區段內,到底有什麼魚類棲息,可以讓我們造訪景觀之際,還可有一段賞魚知魚甚至是識魚的行程。且讓我們慢慢來認識…..

所有的標準地圖中,是找不到四寮溪(註1)的位置,鳳山溪支流粗坑溪的小支系,自91年推動溪流保育及社區營造起至今,已躍然於媒體,甚至成為全國性溪流保育示範的區段,只有一段原始的山溝型溪流,清澈見底的溪水,沒有滿坑滿谷的溪魚或漫天飛舞的蝴蝶,卻能讓人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p1L─四寮溪

p1R─戶外教�

炎熱的夏天,涼風徐徐的樹蔭下,坐在意象竹拱橋往上欣賞四寮溪區段的景觀(上圖),讓人忘掉所有俗事的輕鬆感覺。保育區從崇德橋以上460公尺長的區段,設定為溪流生態戶外教室,提供學校、社區及一般民眾,於團體之生態、景觀、保育、地理等相關教育場所(下圖),而在地東山社區近年積極於解說員培訓教育。

溪流生態中的主角─魚類,是這幾年保育工作的明星,設定保護之四寮溪溪流生態戶外教室區段內,到底有什麼魚類棲息,可以讓我們造訪景觀之際,還可有一段賞魚知魚甚至是識魚的行程。且讓我們慢慢來認識─

台灣馬口魚,俗稱一支花或山鰱,是本溪目前可見魚類中最優勢物種。約10年前,此處是沒有此物種存在,本地部分釣客於苗栗休閒作釣,見其雄魚體色及為鮮豔,加上貪時好釣,為免舟車勞頓又可就近休閒,累積數次垂釣後攜回放流鳳山溪支流,現在成了其棲息的天堂,甚至新竹縣境內溪流部分支流山溝亦充斥,而本溪則從崇德橋以上至源流都隨處可見。由於此魚掠食速度極快,對於原生物種之粗首鱲壓迫性最高,甚至也影響部份水棲昆蟲物種的羽化,站在多樣性生物環境的平衡角度,馬口魚很容易繁衍達高群集性,實不應將其作為誇示之保育成果。

p2uL─台灣馬口�

p2uR─台灣馬口�

台灣馬口魚的到處氾濫,除了釣客的短視行徑,還有就是水族業者的推波助瀾,一條雄魚往往可賣到300元的高價(上圖),各地數量密集的族群,壓縮了粗首鱲的棲息空間。身上藍色側線,是為最大特徵,在溪流的現場(下圖),只要稍微解說,很容易分辨差異。

台灣石魚賓,俗稱石斑,由於魚卵有毒,鮮少受其它魚種壓迫棲息,溯泳能力及領域性強,以石上滋生之藻類為主食,因此於正常溪流中上游輕易可見,尤其高日照石頭分佈完整之水域。由於體色有極為明顯7-8條縱斑,為溪流最容易分辨的魚種。本溪崇德橋以上兩岸植被尚完整,加上水流動線無法長日照,僅於區段性數量密集,最佳觀察處乃中段意象竹拱橋上下水域,原先此段地主欲經營休閒農業,管理者偶而餵灑飼料,爭相搶食甚是壯觀。有了豐富的魚量,視線不佳下,相對引來釣客前來覬覦,而本段雖屬保育區段,前項人為飼養,可能減低魚類對人的戒心,後項則屬違法行為,兩者皆應克制。

p2dL─石斑

p2dR─石斑刮痕

石斑是正常溪流中,數量密集且極容易辨識的魚種(上圖),如果一條溪流中上游,見不到石斑族群,環境必然有嚴重問題,對於人類的居住條件,有警惕的效果。石斑刮食藻類後的痕跡(下圖),可判定水域中的魚體及魚量。

粗首鱲,一般人所稱之溪哥,釣客以其口型,另稱闊嘴郎,雄性鮮豔的鱗色性徵,又稱之紅貓,許多人甚至將其混淆,以為是兩種魚,其實僅同於公雞母雞的差別而已。鳳山溪大部分的支流,原先最優勢的魚種,就是粗首鱲,隨著台灣馬口魚的入侵,壓迫本種的生存環境,加上動輒河岸施以水泥駁坎,變成高日照的淺灘,擴大石斑棲息領域,兩者都使其數量銳減,目前本溪亦是相同的問題。

95年針對本段執行生態調查,魚類以垂調查方式,結果與台灣馬口魚以71:2的比例,其中因台灣馬口魚的掠食速率影響,數據當然無法客觀,但是懸殊的比例,不難看出,外來物種入侵的後果。而台灣很多保育區段環境,都類似本溪,在不了解魚類生態的情況下,封溪作為終極政策推動,卻復育了原生生態平衡的殺手,愛之適足以害之。所以粗首鱲的未來,如持續於不健全保育政策之推動,局部溪流很可能變成稀有物種。

p3L─溪哥交配

p3R─紅貓

溪哥繁殖多在砂礫淺灘進行(上圖),且以多條紅貓追逐一條溪哥,忘情之際甚至天敵接近亦不知逃離,而溪流整治幾乎溝渠化,讓溪哥繁殖其容易遭鳥類捕食,環境造就族群減少,卻以為將區段封起來,禁止各種漁獵行為,就會達到想要的遠景,那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而已。紅貓在繁殖期的體色(下圖),是台灣原生魚種中,絢麗顏色僅次於台灣馬口魚,部分水族館業者偶而會炒作其觀賞效益。

台灣鏟頷魚,閩南人俗稱苦花,客家人則稱之齊口,而原住民叫“谷類”,本魚在鳳山溪是否為原生魚種眾說紛紜,本地釣客大多表示乃近幾年才出現,就訪談紀錄中,是與台灣馬口魚同一時期才出現,本溪水量並非豐沛,潭區面積也不大,所以數量只算尚可,生態戶外教室段還很容易見到。其習性在急流刮食矽藻,不停翻動身軀,在光線的反射下,閃閃發亮煞是壯觀,是溪流指標性魚種。而溪流中刮食藻類時同樣有亮點產生的魚種,唯獨苦花最具放大效果,群集時有如螢火蟲般,有保育人士稱之為水中營火蟲,比喻甚為貼切。

p4uL─苦花

p4uR─苦花刮痕

苦花主要以刮食矽藻為生(上圖),喜歡在湍急的水流區域,並需要適度日照及卵石羅列的環境,是健全溪流重要的指標生物,溯泳能力極強,垂釣上鉤後拉力強勁,是釣客垂涎的目標魚,其刮食藻類後的痕跡(下圖),呈現圓形狀,一樣從中可檢視區域內之魚體魚量。

明潭吻鰕虎,一般人稱之蝦虎或狗柑仔,屬於底棲性小魚,喜歡在急流卵石間穿梭,緩流砂礫間也很容易看到,伴隨大家童年記憶,以本溪的環境現況,還算極為優勢的魚種。由於產卵需在石下,然後由雄魚護卵至孵出小魚,只要是溪床的卵石遭取攫,或是卵石黏和溪床未有空隙,都可使其無法生存,所幸此處早期未受不當工程入侵,數量的優勢得而保存。

p4dL─明�吻蝦虎

p4dR─明�吻蝦虎卵

上年紀民眾在小時後所釣獲的蝦虎,乃體型略大的極樂吻鰕虎,棲息緩流潭區或野塘,明潭吻鰕虎卻喜歡在亂石灘之石下(上圖),偶而會在潭尾砂礫間出現,水棲昆蟲生態調查過程中,經常可在石下發現其發眼卵(下圖),可見棲地對於小型魚的重要性。溪流的生命在石頭,可是工程施工者的眼裡,石頭卻是一粒粒的黃金,導致現今生態環境的惡化,工程設計及施工過程監督,未健全則成最大殺手。而保育的角度,應該重新思考從棲地的保護開始,絕非僅注重魚量增加的表面效果。

中華花鰍,俗名沙鰍,與泥鰍同科但略有不同,一般人很容易將其混淆。喜歡於日照較充裕砂礫混合之淺灘處,不是安靜依偎石頭旁,或在沙屑露出一個頭,就是嘴巴一直濾食碎屑,且常以小集群出現,意象竹拱橋下的潭尾段極為明顯。本處幸得上游並未大肆開發,溪底仍以沙子為多,從崇德橋一直到老茄苳段,都可輕易發現其蹤跡,能讓大家親近觀察。鳳山溪其它支流許多水域數量變得很少,則因上游不當開發或濫倒廢土,致使溪床呈淤泥狀態,造成不適合沙鰍之棲息。

p5uL─沙鰍

p5uR─沙鰍

沙鰍的適應能力還算強韌,頗具爭議的牛欄河親水公園段數量最為豐碩,經常是身體藏在石縫間,露出一個頭警戒。體型略為側扁,不經常接觸魚類生態者,誤認為泥鰍是正常之事。

上述的六種魚,僅是白天較為容易觀察的種類,另有夜間才會出現,而略為優勢的物種,如鯰魚。其它白天還可見的魚種,還有竹篙頭、鯉魚、福壽魚等等。以多樣性生物的環境條件,似乎四寮溪的魚種不盡理想,再以大部分人之於溪流保育工作推動成果的心理期待,魚量亦不如願景,基於尊重生態習性與棲息環境的平衡,原先設定以推展溪流生態教育為遠期目標,魚種魚量的保育只是次要,還有的附帶效益,在社區達健全保育共識後,如生態旅遊帶動地方發展,只不過是水到渠成而已。

p5dL─鯉�

p5dR─餵食景觀

鯉魚出現在這種原始小溪(上圖),主因是上游野塘溢流,並不會長遠在此棲息,且對生態沒什麼好處。保育區內餵食人工餌料(下圖),偶而為之或檢視魚量目的,還算可以接受之行為,如果推廣作為觀光活動,讓魚悖離對天敵閃避的自然行為,會讓魚減弱取食自然食物的能力,甚至依賴人類的食物,很多後果難以想像,則不應大肆推廣。如果有一天,非法之人憑藉這點,先以餵食將魚誘集,再以八卦網獵捕,豈不一網打盡,保育成果功虧一簣嗎?今天溪流會淪落到要以封溪手段護魚,硬體環境之首惡之外,人類見獵心喜之劣根性,莠民無法以法令來規範,所以賞魚,還是用您的雙眼用力去看,認識魚比欣賞魚更有價值。

p6L─四寮溪

p6R─四節蜉蝣

意象竹拱橋下方水域,為社區長期投入棲息環境改善工程的區段,日照時數適合各種水中動物棲息,也是溪流生態戶外教育重點。如果基礎生態未健全,魚類的復育,多為部份偏狹物種的大量出現,水棲昆蟲的種類,至少是現有淡水魚類的幾百倍,尤其廣棲性的物種,除了嚴重影響魚類種量的平衡,更直接影響人類的生活品質,如果溪流保育只在誇示魚類的密集度成果,而不注重其它水中動物的健全,倒要問問,其保育的根本何在!

註1:四寮溪只是粗坑溪的支流,地圖上並無確認名稱,91年東山社區開始投入社區營造,初試啼聲即以溪流保育為推動標地,因操作範圍都在四寮地區,當時社區理事長周廷章先生,為使該段溪流容易稱謂,乃稱之四寮溪沿用至今。

(本文作者為關西釣魚與環保協進會總幹事)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