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寫作到運鏡的屏南地方學

建構公民社會的途徑,有許多方式。作為熱心的公民可以用自己較偏好的方式去實踐。作為成人高等教育一環的社區大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其中一種實踐理念的方式,就是廣納各種符合公民………….

在屏南社大此次公民新聞寫作課,有一堂課是邀請公民新聞平台的資深公民記者sisal講師來談「用鏡頭說話」。

news-360.jpg
學習透過鏡頭說話

為什麼會設計這堂課,主要是在屏南社大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課程,均是以培養「文字記者」為主,這是要呼應小地方的供稿內容設定,另外一方面,則是期待文字對於農漁村等偏鄉地方的著墨,能夠提供較足夠的深刻訊息,以協助台灣另一端較少被知悉的一面被知悉。

然而,公廣集團推動的公民新聞平台,也是以類似的名稱,公民記者,作為另一種公民新聞呈現的模式,較接近「攝影記者」的模式,同樣以網路作為平台。二種都是為建構公民社會而努力,要準備的工具卻有不同。並不是所有開設公民新聞寫作的地方,都有這樣的辨析。不過,同時熟悉於小地方社區新聞網與peo-po公民新聞平台的屏南社大,希望透過一堂課的介紹,讓未來小地方寫手們,也理解另一種創作公民新聞的方式。

Sisal是南藝大的碩士,原來是拍攝紀錄片的專業,由於長期參與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對於恆春地方的視角與觀看,具有相當程度的地方性,因此po在peo-po上的報導,常被公廣集團引用,呈現於公視夜間新聞或是其他時段。因此,由sisal來現身說法,是最有說服力的。

sisal老師你看這個�題可以怎麼報導
sisal老師你看這個議題可以怎麼報導

屏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的學員,不是科班出身,因此也不會計較「平面記者」與「電視記者」屬性的不同。不過,小地方社區新聞網的文章寫多了,卻也可以釐清二種架構於網路平台呈現內容的差異。相較於以文字描述農漁村社區小地方的細火慢燉,影片的剪輯,有如大火快炒,別有一番滋味。

記者與文�記者表現方法真的很不同
攝影記者與文字記者表現方法真的很不同

建構公民社會的途徑,有許多方式。作為熱心的公民,也可以用自己較偏好的方式去實踐。作為成人高等教育一環的社區大學,作為一個非營利組織,其中一種實踐理念的方式,就是廣納各種符合開展公民意識與知識解放的資源,供給社區居民養分。對於屏南社大公民寫作班的學員,在新學期尚未展開新課程的學習空檔,練習運鏡,用鏡頭去說話。或許學過紀錄片,再回過頭來寫文字,會有另一番的新意;另外一個層面則是,從文字到運鏡,擴大偏鄉與外界的接觸面,對於弱勢的農漁村,協助台灣另一端較少被知悉的一面被知悉,也會有很大的助益。

洽株與武昌

洽株同學是社大資深的學員,也是社大目前唯一的故事爸爸。故事爸爸服勤到小學去為小朋友說故事,功力也是不輸給故事媽媽們的。根據統計,大多社大學員女生多於男生。以屏南社大來說………..

因相關行政作業時程的關係,在971學期沒開成的公民新聞寫作班,於學員口耳相傳,互相鼓勵之下,在暑假成功開設公民新聞寫作課程共10堂課。其中熱心的學員之一要屬洽株同學,最認真學習則是武昌同學。洽株同學上課時把書局買來的稿紙帶來寫,還會以手機發簡訊通知與鼓勵大家來上課;武昌同學則會帶著一般的傻瓜相機,以自己的方式記錄。today-360.jpg
洽株分享學習公民新聞寫作的心得及鼓勵更多學員投入學習

洽株同學是社大資深的學員,也是社大目前唯一的故事爸爸。故事爸爸服勤到小學去為小朋友說故事,功力也是不輸給故事媽媽們的。根據統計,大多社大學員女生多於男生。以屏南社大來說,幾年來女男比約為3比1。於是相關的志工名單上,也是女性居多,沒在名單上的,則是客串來幫忙的先生。所以,在故事媽媽群中的洽株,是多麼讓人覺得珍稀而窩心。

或許是「男人多追求成功,而女人多追求成長」,於是與成功相關的部分,例如拼經濟或者社會評價就成為台灣社會成年男子列為第一優先的事,這樣的普遍觀念,在偏遠的鄉下地區,相對比都會地區,更為大家視為理所當然。所以,學習的取向上,就會選擇學習木工課,練一些武功(太極或是身體導引),參加解說班,將來可以有副業的機會,就成為鄉下成年男子的普遍學習取向。洽株同學卻是少見既做人做事成功又不停追求成長的同學。

武昌同學則是最認真學習這門課的同學,當同學互相討論為什麼選這門課,武昌同學的答案是這是所有課程中,讓他覺得最像大學在教的科目。基於想要進修於大學,他的子姪輩也都上大學了,再怎麼忙,都要念個社區大學,藉此感受與子姪輩同樣的學習。

�昌�員慢慢練習就會有一篇
武昌學員慢慢練習就能有一篇文章

9C品1張照片約370個�尚須討論與增加內容
武昌學員的練習作品,1張照片約370個字,尚須討論與增加內容

武昌同學以一般傻瓜相機,記錄了台東寒單爺到恆春的過程,並於課堂上分享這些訊息。文字的部分,武昌同學則是擅長用手寫,而尚不習慣電腦寫字。這次課程結束了,又提早到社大,預繳下學期的學費。雖然社大下一學期不知道開不開的成這門課,但武昌同學去堅持要等到這門課開成。

這學期的公民新聞寫作課程結束了,學員還是有許多的期待,期望更多地方未來的寫手加入討論與學習的行列。偏遠的鄉下,熱烈的學習企圖,或許產出的文字量並不多,但是應該思考如何投入支持性的課程,以延續及開展這樣的學習成果。

恆春客運車站

關鍵的恆春轉運站,裡面也有我們屏南的寫手。不知道是命中注定,還是偶然巧合,搭車者與售票者,編輯與寫手,讀者與作者,教授者與學習者,鼓勵者與被鼓勵者,困惑者與解惑者,在這關鍵的恆春車站相遇,這2小時………..

邀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主編前來屏南講授公民新聞寫作題材、寫手與地方感的關係。包括幾個意義,其一是藉由主編的現身說法(本人出現,可不是網路上的相遇)及鼓勵,屏南的寫手可以再接再厲,寫出更動人的故事;其二是透過主編與寫手的碰面,讓讀者與作者,第一線工作者與第二線工作者,藉由面對面的討論,而讓對方印象深刻。

這件事其實是令人興奮,也充滿期待,但又好像通信許久的筆友要見面,會有一點緊張。第一個考驗是天氣,目前是恆春半島好發生颱風的季節,夜間在社大上課,當然須考慮天候,好幾個課都被颱風打亂了。第二個考驗則是高雄到恆春這段公路(一百六十五分鐘),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台中到高雄(六十分鐘)還要久。不計算南投中寮到台中高鐵車站所花的時間,從台中到恆春來回必須花費6個半小時的交通時間,然後只為了2個小時課堂上的相遇。

這也足以說明這門課在屏南可以開成,是多麼的難得。

ticket-260.jpg
從高鐵左營站搭上客運公車,大約2小時45分就會到恆春。

關鍵的恆春轉運站,裡面也有我們屏南的寫手。於是不知道是命中注定,還是偶然巧合,搭車者與售票者,編輯與寫手,讀者與作者,教授者與學習者,鼓勵者與被鼓勵者,困惑者與解惑者,在這關鍵的恆春車站相遇,這2小時之外的20分鐘,更是令人感到驚奇與字字珠璣或者也可以說是以秒計費,而句句千金。

不知道恆春的媳婦,寫手,售票者是否因這短暫相遇而功力大增,但中寮的農村工作者,編輯,搭車者,卻在這段旅程-沿途山連(黏)著海,擠出的公路則是連接著故鄉與遊子的臍帶-深深體會恆春遊子歸鄉及離鄉的心境。

上次課程時間較長,我們把員林社大的創校校長林雙不作家前輩留了三天,然後促成地方文學與自然文學(杜虹)的對話,並啟動三個晚上的論壇。也是在車站與林老師碰面,並利用對面的春成書局附設咖啡館強力邀約林老師與杜老師而成。

作為促成者,倡議者,聯繫者,觀察者,首位閱讀者及文字增修者,能得到這樣的協助非常重要,那可能是持續可以反覆鼓舞寫手的愉悅及難得的記憶,「還記不記得,主編從中部來,花了6個半小時,談到車站的主題,母與子、青年人等等各式的題材…。」

車站的對話

颱風的發語詞-鵝鑾鼻

比起住在台灣其他地方的人,颱風動向與鵝鑾人可說是息息相關。因為大部分的颱風,不管往台灣東岸前進,或者往台灣西岸,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鵝鑾。不學習認識颱風,可是會吃足苦頭的。2005年7月17日的颱風………..

今年的颱風打亂了幾個社區營造的活動,特別是配合培養小地方寫手的公民新聞寫作課程也因為颱風停課而延後課程結束時間。每次聽到中央氣象局發布颱風預報,「距離鵝鑾鼻東方三百公里有個颱風形成…」,就會忍不住打開電腦,連上網路,查看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及雨量觀測圖,然後跑到室外,看雲,看浪然後揣想這次颱風的可能情況。

taiphone-360.jpg
看雲看浪推斷颱風可能概況

比起住在台灣其他地方的人,颱風動向與鵝鑾人可說是息息相關。因為大部分的颱風,不管往台灣東岸前進,或者往台灣西岸,或多或少都會影響鵝鑾。不學習認識颱風,可是會吃足苦頭的。2005年7月17日的颱風就曾讓人畢生難忘。

2005年7月17日星期日,在北方的我,當時才到鵝鑾工作沒有多久,從氣象預報得知颱風將近,想到隔天風大雨大,清晨開車從北方南下,恐怕會有危險,於是提早在天黑前到達鵝鑾。

到了鵝鑾,隔壁室友就因為下雨漏水,整個房間都是水。於是挽起衣袖,幫忙舀水,在搞定的同時,隔壁大姐告知,晚上十點已宣佈明日停止上班上課,另一間寢室的大哥,已經驅車北上休假去了。當時想說「晴耕雨讀」,就趁這颱風假好好讀它一整天的書,而且我才剛回鵝鑾,又要北上,不符初衷。

2005年7月18日星期一,上午開始停電,加上雨大天黑,根本無法看書,晴耕雨讀的計畫泡湯了,隔壁又隔壁的室友,提議改成「喝高梁睡一天」計畫,下午早早上床睡覺。

2005年7月19日星期二,上午預計開始工作,沒想到楓港大橋被大雨沖斷,通訊、網路也全部中斷。恆春鎮宣布下午再度停班停課,同日,墾丁街上92汽油據北方的電視台說,全部被加光了。2005年7月20日星期三,大橋仍斷,北方有線電視台以資料畫面,報導墾丁的便利商店所有泡麵、餅乾均已搶購一空,直到今天,沒回來工作的同事,也莫名其妙地放了3天假。2005年7月21日星期四,臨時搭設的便橋終於開通,北方的的同事,回到鵝鑾,頻頻向我求證,那幾天是否真的如媒體報導,斷糧斷水斷電。

從鵝鑾鼻颱風將至

從鵝鑾鼻颱風將至

2008年7月17日本來預計邀請主編來恆春上課,也邀請地方新聞處來訪視,上午9時看室外下雨情況仍屬可接受範圍,沒想到突然一陣大雨。我急著打開電腦,連上網路,查看衛星雲圖、雷達回波及雨量觀測圖,然後跑到室外,看雲,看浪,然後從這些連續圖形推估這次颱風的可能情況。不妙!我打電話給美濃聯絡人:「通知大家往北走,目前北方雖然沒雨,但恐怕後續豪雨成災……」

新楊平社大「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學員座談會

趙處長期勉學員在接受20小時的基礎訓練課程結束後,能成為「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尖兵,將在社區觀察到感人的人、事、物發表在這塊園地,讓長久以來受主流媒體所忽略漠視的區塊………….

爲了推動將傳播權回歸給公民之觀念,為了讓台灣各地的社區面貌有機會被原汁原味的呈現,行政院新聞局分區舉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招募「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新寫手,希望除增進其基本的寫作知能外,更培養學員獨立學習和思考的精神,了解身為公民的傳播權力,爲自己及所在的地方發聲。行政院新聞局為表示對「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的重視及瞭解學員上課情形,於8月20日由地方新聞處趙處長偕同仁訪視承辦是項課程的新楊平社區大學,表達對參訓學員的鼓勵與肯定,並聽取學員對本項課程的建議。首先,趙處長特別感謝新楊平社大唐春榮主任及同仁對承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的費心安排,號召這麼多學員來上課,也對學員終身學習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表達敬佩。

趙處長期勉學員在接受20小時的基礎訓練課程結束後,能成為「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尖兵,將在社區觀察到感人的人、事、物發表在這塊園地,讓長久以來受主流媒體所忽略漠視的區塊能在「小地方」呈現,並希望大家在「小地方」發表的社區新聞,能被主流媒體引用並延伸報導,發掘有關地方溫馨的人情味、勤作學習的積極態度或即將流失的傳統藝術瑰寶等。至於社區所發生的大問題,新聞局也會視情況送請相關部會或縣市政府處理。

clip_image002
趙處長期勉學員在訓練課程結束後,能成為「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的尖兵

參與這次座談之學員多位表示,20小時的訓練課程時間不足,希望能增加上課時數,充實寫作、法律、實地採訪等相關課程。學員游麗卿表示,本次訓練課程時間太短了,讓人有意猶未盡的感覺,希望有進階班續開,讓學員能學到更多寫作專業知能。

趙處長聽到學員咸感20小時的課程時數不足,感到很高興,肯定學員的求知及學習精神,當場允諾明年度在經費倘若許可下,會好好考慮續辦進階課程。戴寶貴學員更表示,因為參加本訓練課程後,自己變得很雞婆,對社區事務越來越關心,並協助監督地方政府公共設施施工品質,希望能為社區多做些有正面、有意義的事。另,李昀蔚學員也建議大家可利用辦活動時,試著去報導活動或將訊息po上新聞網,利用網路提供的通路,大家努力加油將學習所得知能實際操作運用。

座談會中學員踴躍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建議,然受限於時間關係,無法讓每位學員都有表達機會,趙處長希望大家後會有期,一起為「小地方」這塊園地注入更多活水,讓在地的聲音能傳開來,最後處長祝福大家,在20小時課程結束後,大家內心中都存有一份充裕滿足之感。

clip_image004
座談會結束後趙處長與學員們合影留念

訪視屏南社大公民新聞寫作班

屏南社大已連續兩年承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這項課程,深獲學員肯定。座談會中屏南社大王敏州主任對於行政院新聞局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訓練」這項業務表達支持與肯定,也希望未來……….

為推動地方新聞在地發聲及將傳播權回歸給公民之觀念,行政院新聞局委由屏東縣屏南社區大學辦理之「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從6月19日開課至今已近尾聲,新聞局地方新聞處為表達對參訓學員之鼓勵與肯定,並聽取學員對是項訓練課程之意見與建議,特於8月14日由趙處長及2位承辦同仁實地訪視屏南社大與學員聯誼及座談。屏南社大已連續兩年承辦「公民新聞寫作訓練」這項課程,深獲學員肯定。座談會中屏南社大王敏州主任對於行政院新聞局辦理「公民新聞寫作訓練」這項業務表達支持與肯定,也感謝地新處給予屏南社大很大的鼓勵,希望未來與地新處有更多的合作機會,也希望此項訓練課程能以延續性方式辦理,在新聞局經費允許的情況下,以不同形式(如座談會、論壇)呈現,讓是項訓練課程更多元活潑。

clip-image00211-360.jpg
王敏州主任表示希望「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能以不同形式呈現

學員李玉英表示,恆春原是個孤島,不過因為有屏南社大的設立而蓬勃發展,希望政府也能注入更多的資源,培養更多關注地方事務的寫手,介紹在地人事物讓外地人知道。趙處長當場也做了回應,期勉學員能在地發聲,透過行政院新聞局提供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這個平台,一起共同努力。

另外也有學員表示因為參加寫作課程的訓練,對於看事情的角度更深入更細微,自我成長不少,得到很大的成就感。其中有位學員曾武雄,他的職業是卡車司機,工作相當辛苦,利用跑車之餘也來上課,求知精神實在令人感佩。由於工作關係他需要全省跑透透,相信途中ㄧ定遇到很多感人的人、事、物,很希望他能加入「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寫手行列,豐富這塊園地,讓讀者們看到不同層面的社會樣貌。

此次座談在愉快的氣氛下進行,學員都不吝分享自己的心得及建議,也因為時間有限又怕耽誤學員太多的上課時間,所以在意猶未盡中結束座談會,希望未來還有機會為「公民新聞寫作訓練」課程的延續而合作,培養更多在地寫手,為地方發聲。新聞局也很重視這次學員的建議,將錄案作為未來續辦此項業務之參考,也希望學員透過「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這個平台作為彼此聯繫溝通的橋樑。

clip_image004[1]

學員們不吝分享自己的心得及建議

clip_image006
座談會結束後趙處長與學員們合影留念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