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盆景大天地-鹽水 [大漠園藝]

台南縣鹽水鎮武廟後方的鄉間道路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園區,門外寫著「大漠園藝」,顧名思義,園內栽培的盡是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在全省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業界與玩家…

台南縣鹽水鎮武廟後方的鄉間道路旁有一個不起眼的小園區,門外寫著「大漠園藝」,顧名思義,園內栽培的盡是仙人掌與多肉植物,一般人很難看出園內有何特別之處,但是你知道嗎?在全省仙人掌及多肉植物業界與玩家聚集的「塔內植物園」網站裡,它是知名度很高的一個園區,而它在雅虎拍賣的網站,每次新上架一批商品,往往銷售一空,業績好得令人羨慕,一個個小巧迷人的仙人掌盆景,尤其吸引都市上班族、醫師及老師等族群,甚至有台東地區的仙人掌園都遠道而來取經。

認識大漠仙人掌園主陳盈光是在社區大學的場合,陳先生擔任日語班班代,誠懇認真,是一位退休員警。和他閒聊後才知道原來他在鹽水有一座仙人掌園,到社大學日語的動機是為了能看懂日本原文園藝工具書,而且知道他的網拍經營得有聲有色,我想成功背後必有精彩故事,總想找時間再多做了解,恰好某日行經「大漠」,遇見陳先生一家人正在剛擴建的新園區裡做整理,就約定改日再訪。

陳盈光說,從小他就喜歡也擅於種值花花草草,但是會開始欣賞及栽培仙人掌則是因為一段因緣:二十一年前,他的丈人生病住進榮總醫院,訪客送來兩三株紫皮緋牡丹仙人掌,老丈人後來病逝,病房裡徒留下這幾株植物,陳盈光不忍心看著它們也枯死,就帶回家細心栽培,沒想到經過了好幾年,竟然愈來愈養出感情與興趣,從最初的三株,繁衍出眾多數量,而且品種數也擴增許多。

陳盈光為了蒐購新品種,常利用假日遠征北部、中部及高雄等地區的假日花市尋覓,甚至還到德國及日本等海外地區專程買品種回台播種,過程中也漸漸學會嫁接、交配、扦插、繁殖及播種等專門技術。如今,大漠園區內就擁有了一千多種仙人掌與多肉植物,約佔全台的五分之一之多(台灣總數約四、五千種),尤其是龍舌蘭類,數量最大宗,居全台之冠。

971116-cactus-360.jpg
紫皮緋牡丹仙人掌。顏色鮮豔可愛,對陳盈光有特殊意義與情感,因接手丈人過逝後留下的紫皮緋牡丹仙人掌,才有今日的「大漠」

2龍舌�類-1

3龍舌�類-2
龍舌蘭類,數量居全台之冠,外形近似高麗菜

由於園區業務繁多,陳盈光於多年前就申請提早退休,專心經營,今年,除了一直在身旁幫忙的太太商秀玉外,兒子陳祈宏也剛從軍中退伍,全力協助父親。陳盈光透露,當初會做網拍就是兒子建議的,實際上也是他在經營,網友問到專業問題時才由父親口述、兒子上網回答。網拍要有好銷售成績有許多「撇步」,其中有一項是他特別引以自豪的──那就是「包裝」。

凡是「大漠」售出的小盆栽,都使用獨門配方的高透氣「界質」,將整株仙人掌包含界質、外盆完整包裝在一起,買家們收到商品後,一拆開包裝就可直接拿來擺設,不需再費心栽培,雖然成本比較高,但是便利及存活率高的特性,深受顧客喜愛與信賴,累積了網路商店的人氣與信用,這也是網拍成功的秘訣之一。

當然,「大漠」的銷售通路不僅如此,它也批發給南部園藝同業並供應彰化田尾花農,此外,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及高雄愛仙會,在每一季都會舉辦展售會,也大多有參與,近來並開始在周末北上到建國假日花市做現場展售,履創造佳績。

陳盈光說明,國內約從民國七十年左右才開始有人玩賞這類植物,但當時全省的品種數少,多為舊品種,到了民國九十年才比較盛行,尤其在民國九十一年,更是關鍵的一年,一群同好在這一年成立了「台灣仙人掌與多肉植物協會」,常舉辦全省性大型展售會與推廣活動,市場整個熱絡了起來。雖然如此,但相較其他國家而言,台灣仙人掌觀賞與栽培風氣仍未十分普及。

他進一步說明海外概況,若比較品種數,馬達加斯佳島就佔了全球(約三至五萬種)35%多的品種,是世界之冠;若以產地而言,美國、南非、東非、巴西及泰國等地的產量都不少;而論及研發,則是日本最優,他們還發明「沿革記錄」,將配種過程清楚記錄,讓經驗與技術得到傳承,這種做法值得台灣學習。至於中國大陸,雖然晚台灣約十年才開始興起,但是他們財力雄厚,往往一出手就將所有品種一次蒐購,成長速度驚人,可以說是「最大戶」。所以,從台灣整體大環境來看,仍屬於推廣的階段,業界猶有許多努力空間,讓更多人懂得欣賞這類植物。

拜訪「大漠」之後,給了我一些啟發,我想著,在網路發達的年代,傳統上影響銷售的地點因素已經不是一個問題點,「大漠」雖然位在南方小鄉村,但是仙人掌銷往全省各地,尤其是北部都會區,因此當某些條件已不構成限制,那麼是否無法取代的「商品力」及專業栽培技術是顧客購買這些盆栽的主要因素?這或許也值得鄉村地區推廣農產時做為參考。

4鐵甲丸(像迷你鐵樹)
陳盈光手拿的是鐵甲丸,外形像迷你鐵樹,市價約一千多元

5層雲
層雲,頂端有花座,市價約一千元

6玉翁殿(有白毛)
玉翁殿。頂端有白毛而得名

7和尚�
和尚頭:開黃色花,形似沙漠玫瑰,許多人喜歡買來和沙漠玫瑰擺一起種,當開花時,欣賞沙漠玫瑰的紅花與和尚頭的黃花交錯的景致

8血雨
.血雨。葉面有類似血斑因而得名,市價約三千元

10變種(玩家最愛)
變種仙人掌。這是玩家級顧客的最愛。它因為變種而產生不同顏色,且顏色會持續變化

方圓美術館的前世今生

將軍鄉是位於台南縣西側濱海的一個小鄉村,最近因為一棟神秘的老房子重生而有機會到此一訪。這房子就是將軍鄉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遂園」。已久無人居的大宅院原本十分荒蕪,後來經本地旅外企業家林振豐…

將軍鄉是位於台南縣西側濱海的一個小鄉村,在此留下足跡的次數幾近於零,最近卻因為一棟神秘的老房子重生而有機會到此一訪。這房子就是將軍鄉首任鄉長黃清舞的故居「遂園」。已久無人居的大宅院原本十分荒蕪,後來經一位本地旅外企業家林振豐將它買下,用一年多的時間,以民間力量自力整修,終於在最近完工,並將原本神秘的故居變身為「方圓美術館」,開放給民眾參觀,成為地方藝文中心。

971107-mum-360.jpg
方圓美術館

「遂園」建於民國三十三年,前棟是西式洋樓,後面則是三合院式房舍,黃清舞鄉長也是一位醫師,所以「遂園」前棟做為診所,空間包含有診療室、候診室及護理室等。後方三合院則是居家使用,二樓另有迴廊,十分特別,屬於中西混合的風格。目前美術館將一樓規畫為展覽空間,二樓做為工作人員辦公室使用,另外,三合院後方的戶外空間則有小型販賣與餐飲空間,還在局部施工中,一旁有小型庭園與步道,可通向正門。美術館雖然尚未正式開幕,但因地方上的居民以往大多無法一窺其堂奧,使大宅院具有神秘感,加上已有部份展覽活動在進行,因此不少好奇的民眾已迫不及待前往一探園內風景。

5-2
館內三合院中庭

黃清舞在擔任鄉長的期間設立了將軍鄉圖書館、抗日烈士林崑岡紀念堂,並創辦漚汪戲院,對推動當地文化發展有貢獻,他閒暇時喜愛閱讀、熱愛文學,並寫了一手好書法,今日的方圓美術館特別保留了老鄉長的書房常態展出故居文物,包括許多珍貴老照片、老書桌、舊檯燈、處方箋、詩句手稿及其他物品等等,牆面還做成書櫃,將老鄉長藏書妥善整理陳列,據館方人員表示,黃清舞曾被譽為南縣北門地區藏書最豐富的人,現在所見圖書本來散亂一地且受潮嚴重,館方人員經費心處理才將多數圖書搶救下來,現在雖然數量不若當初,但仍有千餘冊左右。

5-3
原老鄉長書房現為故居文物常態展區

5-4
書房內展出的老照片:黃清舞,站在他所設立的將軍鄉圖書館及林崑崗紀念堂門前

5-5
黃清舞擔任醫師期間所寫的處方箋等文物

美術館館主林振豐本身也是個收藏家,他對台灣早期常民器物似乎情有獨鍾,館內現正展出他收藏多年的民生陶瓷,有許多台灣早期生產的碗盤,如盤面有鮮蝦圖樣的餐盤等等,頗具古早風味,值得細細欣賞,其他如碗櫥、陶鍋等,多樣且精彩,相信喜愛探究常民生活文化的人一定會喜歡,館方表示這類館藏約有六千餘件,也將規畫為常態展出。

5-6
園內藝品展覽

5-7

5-8

5-9
美術館主林振豐所收藏的台灣早期民生陶瓷

林振豐幼年的時候,母親曾在黃家幫佣,所以他對故居充滿感情,如今幾經波折,終於如願以一己之力保存了故居並將空間做再利用,既讓我們有機會認識將軍鄉的文化歷史,也為鄉村增添了一份藝文氣息,讓民眾不必遠至都市就能接觸到藝術之美。

生態旅遊怎麼了

頂頭額汕沙洲,持續的監測及護沙工作讓沙洲堆積成圓弧曲線的沙堆,留住沙洲,成效卓越。沙堆出來了,飆沙的越野車也跟著來。當地船家告訴我們:「你們護沙都白費工啦….

在七股,保護沙洲一直是我們持續關心的事。淨灘、留沙、植栽每一個工作環節緊緊相扣,每一個步驟我們細心經營。頂頭額汕、網仔寮汕這兩個沙洲是目前相關環境保育團體正在努力想辦法保留的據點、舉辦工作假期、舉辦百人護沙淨灘活動以及協助相關團體參與護沙工作,每一個前來的志工,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知道保留下這日漸萎縮的沙洲及潟湖的重要性。

帶領志工在走沙洲上時,不忘提醒大家請不要踩到沙洲上的馬鞍藤或濱水菜等鹽地植物,它們能存活下來是一個奇蹟,許多種植在較低地的植物已經因為大雨過後的積水及烈日曝曬而枯死,因此今天能在沙洲上繼續生存的植物更要保護,而我們只需要做到「移開腳步」。

看見成效,看見竹枝護沙所留下來的沙,看見植栽抓住的沙洲,我們倍感溫馨。被專家看待為不可能有效的護沙工作,竟也奏效了。只是,想盡辦法要破壞的人,一一出現。

沙洲,不是生態保護的重要保留地嗎?怎麼有人在需要搭乘膠筏才到得了的網仔寮汕上賣東西?賣的還是會製造油煙、製造垃圾、製造髒亂的小吃攤。告示牌上不是清楚寫著禁止攤販嗎?有人賣,就會有人買,台灣的觀光景點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小吃攤,現在,連已經快要消失的沙洲也被業者這般酷刑虐待。

p1160118-360.jpg
明明標示著禁止攤販,但他們還是存在

DSC09625
生態保育區,這樣的垃圾並不少見!

在浮動碼頭上岸,我們跟著解說員前往防風林認識沙洲生態,另外也有兩船竹筏與我們同時上岸,沙洲上一下子變得「很熱鬧」。明明是生態旅遊,但卻可以看到有遊客穿著高跟鞋準備上沙洲。鞋跟還不時陷入築於水上的木頭步道中,於是整列隊伍跟著走走停停。到了販賣區,另外兩船的旅客,開始購物,吃東西。對他們來說,這是生態旅遊還是美食之旅?抽煙的先生,翹著二郎腿持續抽煙。

P1160114
踩著高跟鞋在浮動碼頭上的遊客

另外一個沙洲,頂頭額汕沙洲,持續的監測及護沙工作讓沙洲堆積成圓弧曲線的沙堆,留住沙洲,成效卓越。沙堆出來了,飆沙的越野車也跟著來。當地船家告訴我們:「你們護沙都白費工啦,護沙之後還不是被飆沙的人破壞,跟管理處跟警察說過了,都沒用。」

我們該怎麼做,又能怎麼做?沒有管制的生態旅遊,沒有生態保育觀念的遊客,沙洲歡迎他們嗎?而生態旅遊的意義又是什麼,每家業著標榜著生態旅遊搭竹筏,真正落實生態旅遊的人有多少?還是只是在破壞生態環境?

南科之夢

我問了在地人怎麼介紹你家住在哪裡?現在大家普遍都會說:在南科×公司幾廠旁,那過去南科還沒設立之前呢?就說新市或是某某的隔壁庄等等。面對南科這一個「猛獸」,南科現今..

南風再起

行政院於民國80年1月1日「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確立「新設科學工業園區」的構想,並於82年7月1日第2,388次院會通過之「振興經濟方案」,提出「增設南部科學工業園區」,此時新市鄉親們不辭辛苦的北上爭取。

豐華鄉親回憶的說:當年,我們庄仔內很多人跟著縣長(陳唐山)透早就坐遊覽車去台北相挺舉牌、爭取,晚晚才回到家,不只去一次……。總是盼望南部科學園區設在我們這裡,有發展土地才會漲價、值錢,子孫可以甲(上班)這工作,不要像我們一輩子拿鋤頭,唉!做農辛苦。

終於定案;國科會於84年2月奉行政院決議設置「南部科學工業園區」並於84年5月核定籌設計畫,正式啟動南風再起的高科技產業發展。總面積1,038公頃的南部科學園區落定於新市鄉道爺農場,範圍涵蓋新市、善化及安定三鄉鎮之間,但大部分土地是位在現今豐華村(看西)範圍內。

971103-1-480.jpg

●因家族分家被拆掉另一半的漂亮民宅

961123新市區探勘017

繁華過往

看西以西是台江大海,古時稱「新港」,係台江內海的港口。看西有個地方就是堤塘港,現在南科的所在地是以堤塘港為主。堤塘港東邊是屬新港社,堤塘港西邊屬新港西,根據南科考古隊長朱博士表示很有可能最多人居住的部落,就是在新港社內,所謂的新港社內,包括了新港、新河、番仔寮及咱們附近的這些庄頭,通通都是屬新港社的範圍社,新港社雖然含括的範圍相當大,但是,主要的部落,仍然是現在的新港社。

荷蘭人統治台灣之時,台江內海因航行之便,傳教士即在新港西設立台灣第1座的基督教堂,向當時的平埔族傳教。當時的教堂便是荷蘭人統治平埔族的行政中心,也是荷蘭人教平埔族讀書的學校,並將西拉雅語拼成羅馬字,成為新港文,新港文成為台灣最早的文字。後因平埔族漢化,說漢語用漢文,通行二百年的新港文書而告消失。現今一張用新港文書所寫的蕃仔契市值超過50萬元以上。

但道光三年(1823年)天災來了!暴風雨帶來大量雨水,由新化丘陵所沖出的泥沙堆積於台江東岸,阻礙新港溪入海口,原來可泊船商船千艘的臺江內海,水涸沙高變為陸埔。接著瘟疫來了,天災及人禍的雙重蔓延下新港社不得不走入敗庄、散庄、走入歷史。

前世今生

踏上300年前郁永和自府城到北投採礦所走的山透府古官道,從台南市出發到永康三坎店之後便沿著鹽水溪堤岸走,然後過鹽水溪便橋到大洲,再接上現在的134縣道進入看西(豐華)。打鐵店、木柵港這些300年前的舊城市已不復見,只見一棟棟密不通風的高科技廠房,以及現在稱為豐華(看西)的小聚落。

豐華村在荷據時期到清朝這段時期稱新港西,到清代末期才叫做港西,後來又改叫看西,直到光復才改做豐華至今。地方父母官新市鄉長最常掛在嘴邊說的:很多學者都說一句話:「要看台灣的歷史,要看台灣的發展史,一定要從新港社、新港西來說起」,足見這個地方重要的發展過往。

961123新市區探勘019
●福安宮

歷史證物

位在178縣道路旁的福安宮是豐華村重要的信仰中心。現任村長陳樹傳當年任福安宮主任委員之時,在福安宮的倉庫清理雜物無意中清理出一個木刻的符印。文史工作者出身的鄭枝楠鄉長在一場社區說故事的場合表示說:雖然這木刻的符印字都快要不見,但是,從拓印中可以看出「湄州祖廟」字樣以及媽祖身旁的順風耳、千里眼、新港西的住址,所以說這是一張平安符的符印。

印證在當年那個年代,新港西的人也就是拜媽祖,應該是走水路,坐船過去大陸湄洲進香,然後再拿這張平安符來。平安符就是過去有去進香過後,咱們漢人每戶都會辦香案來接神,然後會印一張符仔放在他的桌上,意思是讓他貼平安……。依照我看起來,應該說是在康熙年間(1704年),用最簡單的計算方法來計算,這塊板子應該也有300年左右,是咱們廟方這邊拿出的,這就是看西歷史價值最好的證明……。

P1730867
●豐華村多位居民一路參與南科考古隊的工作,他們說:反正都是拿鋤頭,做這個卡「勤可」(輕鬆)
樹谷園區

一場用土地的死刑換來的「經濟」發展!頂著「高科技低污染」的美麗光環,開發總面積達247公頃,預計進駐面板、光電材料及元件等產業,預料可創造1萬個就業機會,營運後年產值將逾新台幣3000億元的樹谷園區就緊鄰豐華村。當初某知名企業在未通過環評之時便已偷跑蓋起廠房,最後在公部門的協助下,整個樹谷園區最後以「有條件的通過環評」而結束這一場開發與環評之間的詭譎競賽。

根據新聞報導:環評專案小組審查時,要求台南縣政府需承諾樹谷園區用水不得影響農民用水權益;空污物未達承諾抵減值時,應採減產等措施因應等條件後,才決議「有條件通過」樹谷園區開發環評案。蘇煥智縣長也承諾說,未來樹谷園區投產後增加的空污量,不會使空氣品質更加惡化;另外將增設安順寮淨水廠處理廢水;樹谷園區的防洪設施估算可耐受一百年頻率洪水…。

環評似乎是一件很專業的學問。坦白講,我不熟悉所謂的環評是什麼作業!也不懂當初是在那些條件下通過的環評。但是,翻開長達1600頁厚厚的南科液晶電視及產業支援工業區-樹谷園區開發變更案環境影響說明書第23附錄,白紙黑字清清楚楚的寫著企業界因開發需對環境有所回饋,而這些回饋作法洋洋灑灑的寫了16頁。在這16頁裏我看到一個懂又不懂的數字:6年內需提出10.3億的回饋經費。10.3億耶,但誰能知道10.3億回饋經費是如何使用?這10.3億似乎像是科學園區所排放的廢水一般,看似透明卻「深」不可知……。

家鄉故鄉

我問了在地人怎麼介紹你家住在哪裡?現在大家普遍都會說:在南科×公司幾廠旁,那過去南科還沒設立之前呢?就說新市或是某某的隔壁庄等等。面對南科這一個「猛獸」,南科現今已經變成故鄉、家鄉的「固定」說法了!

從小至今一直住在新市從事生態保育的朋友憂心的說:我都快被迫離開故鄉-新市。為什麼?自從南科設立之後,新市已經變的讓我越來越不認識他。過去南科那一大片土地原是台糖所種植的甘蔗園,經過這裡可以欣賞到非常漂亮的綠色農田地景,蔗園裡有很多的竹雞,而且這一大片蔗園也是挹注地下水的最好補給。

新市過去主要依靠農業的生活模式,一到晚上會變的相當安靜,即使是市區內商店也早早打烊。南科來了之後改變相當大,新市市區突然變成一個聯合國,走在馬路上會聽到日文、英文之外,還有聽不懂的外國語,滿街都是外來商人為迎合南科人開設的餐廳。園區內的連外道路,夜晚比白天還亮,農田的農作物在夜間仍無法得到休息,長期失眠的農作物長不好、快瘋掉,當然間接影響到農民的收益。豐華村長說:你現在看到路燈已經關掉很多了,以前更誇張。這一切的一切突然讓我這個外地人心裡一直出現:南科、我家、我家在南科旁、我家旁邊有南科……。

10年之後

南科開發至今已10年,累計220家廠商進駐,就業人數從90年9489人至97年已成長逾5萬4千人,營業額高達5,588億元。豐華鄉親認真的說:豐華因地勢低,每每遇到颱風天或豪大雨就是豐華村民也和水搏鬥、拼生死的日子。過去淹水的問題一直不斷的重複發生,只能祈求老天幫幫忙,免於水患之災難。自從台南科學園區進駐之後建抽水站、水溝變大,過去一年淹4次的水患之苦這10年來已經獲得解決了。

以前水患是偶而才來的災難,現在生活的災難卻是每天都來、無所不在。每天大量到南科工作的人潮、車潮帶來的空氣污染、庄外的連外道路快速走動的車輛、違規停車的車輛、寧靜的村莊生活完完全全被打亂、打掉。村長說:車輛亂停是居民一直反映的老問題,廠商說有給包商停車位,包商說沒有,繞了一大圈原來是廠商只提供個位數的停車位,然包商的工人當然也是不可能有個位數的工人在此進行工作,可想而知停車位當然是不足。停車位不足當然是路邊或是民宅空地暫停,居民出入就產生種種的不方便……。這應該是當初開發南科美夢沒提到的「小」問題吧。

再者,偌大的園區提供或保障有在地人的工作名額嗎?園區內的廠商說:有。村長找到負責應徵工作公司(派遣公司),公司說基本條件要會英文、年齡限制……,繞了一大圈之後,還真是「莊孝為」,這裡居民過去一直是拿鋤頭的,英文是啥我聽瞴?

對於「南科」在地人很清楚的指出那一棟是南科第一棟完成的建築物、那一家是台積電、奇美……等,彷彿南科是他們家的廚房再熟悉不過了。但是他們卻很少機會真正進入到廠區,進入所謂的廠區也可能是外面環境打掃的清潔工或是還沒有蓋廠房的考古搶救現場。

夢醒時分

每天從永康走134縣道到南科、或是從港口走178縣道經過豐華村的南科新貴們,似乎不曾留意過這一個小聚落!在村長家,村長太太一邊撥著隔天要賣的蝦仁殼說一邊跟我聊著,隨口而出的一句話讓我震驚:就讓這些大老闆「賺到死」;這或許是一場小蝦米無法對抗大鯨魚的無奈,「賺到死」或許真的是發自內心深層的控訴吧!看西(豐華)這個小村莊過去是因瘟疫、傳染病而落沒,在面對敗庄到底是命運使然還是宿命呢?緊鄰高科技工業園區是否能擺脫敗庄的魔咒?

當初在地鄉親「摁望」(期望)南部科學園區設立之後所帶動的土地增值、地方發展、子孫有頭路甲,這個夢想不知實現了多少?一如這場南科之夢既昏沈又清醒。唯一清醒的是:顧生活還是得靠自己啦!

新市鄉鄉親們在面對南科設立10年之後的這一場南科之夢,是好夢一場?還是惡夢呢?南科之夢該醒嗎?但夢醒又能如何!

失落的土地-二仁溪出海口的堤岸

這是發生在二仁溪出海口北岸的事,埋藏著人類過去無知所留下的痕跡,今年的幾次颱風過後,大自然再刷出這些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魚塭的堤岸竟是由電子廢棄物構成..

這是發生在二仁溪出海口北岸的事,埋藏著人類過去無知所留下的痕跡,

然今年的幾次颱風過後,大自然再刷出這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原來魚塭的堤岸竟是由電子廢棄物所構成,如今這些含有多重重金屬的廢棄物,

很多都沖到二仁溪裡,沖到大海裡,而這也只是冰山的一角,

二仁溪的水面下還有不知多少不為人知的東西。這只是全台灣冰山的一角!!!

20080821 二仁溪橋上看下去,紅色範圍即是這幾個月被衝開的地方。

river11-360.jpg
20080921 海灘廢棄物監測的志工在堤岸邊撿垃圾的情形,當時還有泥土覆蓋。photo-2

20080921 這是靠近二仁溪的水岸邊,之所以沒被沖走,是因為這裡都是建築廢棄物。

photo-4

20080929 土堤已經沖破,露出斷面。

photo-5

20081006 我們現場看到的情形,真是不可思議,魚塭土堤裡面竟然都是這樣的電子廢棄物,這樣子的魚可以吃嗎?

photo-6

20081006 土堤的斷面,一大堆的電子廢棄物已經都沖倒了二仁溪裡,也都沖到了大海裡。

photo-7

重金屬檢測數據

Pb 重金屬名稱 <2000 該項管制標準
10909.16 檢測值 169.36 誤差值
序號 檢測編號 No 樣品描述 鉛Pb土壤<2000

農地<500

砷As土壤<60 鋅Zn土壤<2000

農地<600

銅Cu土壤<400

農地<200

鎳Ni土壤<200 鉻Cr土壤<250 鎘Cd土壤<20

農地<5

115 1 1-1灰白粉末 1905.6   9812.96 5912.26 369.17 204.45 65.07
116 2 1-2灰白粉末 1763.59   9639.74 7271.7 345.88 119.69 88.03
117 3 2-1咖啡色塊狀 461.75 86.54 6397.34 1989.2 209.54   24.59
118 4 2-1有綠色色塊狀 2245.24 327.52 104768.8 331144 42013.83 1670.71  
119 5 2-3咖啡色塊狀 782.6 141.58 18448.49 1257.46 395.44 122.9  
120 6 2-4咖啡色塊狀 1232.75 148.8 7261.19 3376.52 1007.94 155.55 25.48
121 7 3-1黑褐色粉末 2279.24   30750.86 6436.35 997.67 118.82 83.27
122 8 3-2黑褐色粉末 2115.49   10467.17 5010.32 686.61 110.72 57.44
123 9 0-1黑褐色塊狀 96.32   15409.52 658.06   62.41  
124 10 0-2黑褐色塊狀 408.56 80.37 6049.94 1638.61 295.5    

(作者為長期觀察二仁溪之志工)

粉粿的品嘗大會,登場了!

鹽水菜市場內老攤位的粉粿由來自金門的第二代媳婦從婆婆手中接下這粉粿攤。橘色的粉粿不只顏色亮眼,Q勁、高透明度,展現第一名粉粿美人的企圖心。橘色粉粿是怎麼…….

粉粿粉粿,我的最愛!

晶亮Q滑的粉粿,淋上甜滋滋的蜂蜜,滑Q粉嫩的粉粿會順著蜂蜜溫柔的滑入喉中,甜在心裡,超有幸福感。粉粿只加蜂蜜是我小時候最珍貴的吃法,長大至今我仍是這般享受著我所鍾愛的粉粿。

為了這個最愛,每每到菜市場我都會搜尋粉粿蹤跡。注意過你們家附近菜市場賣的粉粿除了白色、黃色還有哪些顏色?現在,我以台南縣內菜市場所看到不同的口感的粉粿,展開一場粉粿的品嘗饗宴。

第一位上場的黃白姊妹花粉粿:

fenguo-360.jpg

這種黃色跟白色的粉粿是大家最熟悉、也是最常見的。大都是用進口的地瓜粉以及機器大量製作,因為太普通無法凸現出產品特色,所以我取了一個封號-俗俗粉粿。至於口感如何我想大家都明瞭,我就不多說了。

第二位上場的黑「台妹」粉粿:

image003

來自麻豆舊菜市場內龍泉冰店的黑「台妹」,手工熬煮且選用來自西港粉間(製作地瓜粉的工廠)的地瓜粉製作。這個嚴選台灣食材自產自銷的黑糖粉粿,是最具「台味」的黑糖粉粿。台製的地瓜粉加水之後會變成黑色,賣相較不佳,製作時需加入少許的黑糖美化色澤而變成黑糖粉粿。選用台灣地瓜粉做的粉粿,色澤有些土黃色,不具透明狀,但是吃起來倒蠻有地瓜味的口感,整個麻豆舊菜市場賣的都是這種口味的粉粿。這個選用台灣地瓜粉做的黑糖粉粿,頒給予「台味」粉粿的第一名。

接著上場的黑美人粉粿:

image005

新營菜市場大都是賣黑糖粉粿。顏色呈咖啡色,高透明狀,與麻豆黑糖粉粿的口感截然不同,但Q軟有彈性口感極佳。反而很具有在地特色的粉粿,給予黑美人粉粿「佳作」獎。

最後一位上場的橘色美少女粉粿:

image007

鹽水菜市場內老攤位的粉粿由來自金門的第二代媳婦從婆婆手中接下這粉粿攤。橘色的粉粿不只顏色亮眼,Q勁、高透明度,展現第一名粉粿美人的企圖心。橘色粉粿是怎麼變出來的?老闆娘說是加入「鹼」(端午節包鹼粽的鹼粉)的關係,顏色才變成橘色。橘色美少女粉粿是我品鑑的最高分,推薦大家一定要去品嚐的粉粿。

image009
手工製作的黑糖粉粿

要製作讓人流口水的粉粿,唯一的材料就是地瓜粉。而地瓜粉有進口跟台灣之分別,一般超級市場或大賣場賣的小包裝地瓜粉大都是進口。以麻豆舊菜市場內的龍泉冰店的手工作法:首先將地瓜粉加入少許的黑糖粉(如外面超市買的進口地瓜粉則不用),水加熱之後放入地瓜粉,請注意不要加糖喔。然後以小火不停的攪拌,以免燒焦,約略15分鐘後,鍋內的粉粿會變的光亮,好吃的粉粿便完成。透露一下「功夫」,粉粿要好吃在於他的Q軟,粉粿要做到Q、軟就需要力氣,在煮的過程中需不停的攪拌、不停的攪拌。如果是手工做的粉粿,只要具備「力氣」,就是讓粉粿好吃的不二秘訣。

報馬仔:

來自善化糖場的二級砂糖、南靖糖場的特級砂糖(白糖)、以及西港粉間製作的地瓜粉,在麻豆舊市場內的龍泉冰店都可以買到,想要買多少就秤多少,絕對都是「台」產,這絕對是只有內行人才知道的喔。

【學習】認識人權,進入校園

雖然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從通過已經進入第60週年。但是全世界的人們,到底有多少人了解自已的人權呢?「什麼是人權?」的宣導活動已在台南縣市各小學展開巡迴演講…….

雖然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從通過已經進入第60週年。但是全世界的人們,到底有多少人了解自已的人權呢?「什麼是人權?」的宣導活動已在台南縣市各小學展開巡迴演講,讓在台灣的小學生們有機會對自已的權利有基本的認識。在9月26日,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位於台南市的嘉南分會的人權志工前往台南縣月津國小,給350位小朋友帶來一場生動有趣的人權宣導活動,主題為「我們有的權利」。人權講師從「國際青少年人權協會」所拍攝的30則人權公益短片中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並請同學上台示範各式各樣的狀況,讓學生從中學習到自已的基本人權及尊重別人的重要性,不能因自已一時喜歡,而忽視別人的權利。

志工表示,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與國際青少年協會一同合作,在校園裡做人權巡迴宣導活動,目的就是將人權宣言廣泛落實。

有學生表示:「我以前有被欺負的經驗,現在我知道我要說出我自已應有的權利,這樣可以保護我,我也要尊重別人」。也有老師反應說這個活動特別,因為有很多有趣的互動,真的很棒。

因此,人權志工會持續做下去,不只要提升校園和諧的風氣,也要讓我們身處的社會擁有和平與寬容,以呼應美國人道主義者L.羅恩賀伯特先生的理念「人權必須是一向造就的事實,而不是理想主義者的夢想」。

若想得到更多有關「什麼是人權?」的資料或有興趣成為人權志工的一員,可洽詢中華國際人權促進會嘉南分會志工吳建璋。

電話:0958113046

電子信箱:tainandsa@gmail.com

水水的夢-土溝的社區圓夢

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

過去的農村型聚落,除了以信仰宗廟為中心向外發展外,水資源成了影響聚落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的水除了用來灌溉、耕作之外,生活更與水緊密連結,因此水質的好惡,哪一口井的水質比較甘甜,也成了聚落與聚落之間互相比較的話題,那個匱乏的年代,水資源是比較受到重視的。隨著時代進步,影響水資源的因子也慢慢增加,導致過去乾淨的水,轉變成為人人敬而遠之的惡夢。是什麼原因讓水污染了?如果找出原因加以改善,我們的水就會恢復以往般乾淨嗎?

dream-360.jpg
台南縣後壁鄉土溝村正在進行的社區圓夢計劃「水水的夢」,即是要透過長期的運動模式並發展出具體的行動,透過由下而上的方式挑起對水環境心灰意冷的居民熱情,並且與長期駐地的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社區營造組團隊以參與式的規劃設計工作坊,讓居民與專業者共同刻畫未來家園藍圖,除此之外,舉辦村子裡的公民論壇,以凝聚共同的遠景與目標,重新復習了公民與道德這門課。

「土溝」這條貫穿村莊的排水溝,過去經過了幾個重大變革,導致村民望「溝」興嘆,筆者簡要的歸納出土溝村所舉辦的第一次參與式工作坊居民所提出對於污染原因的看法,這次的工作坊主要是在對於問題點的資料蒐集,目標在於確定問題並於後續的工作坊中因應問題提出改善對策,以下為導致水資源敗壞的主要因素:

一、自來水管線全面接通,導致水溝提供民生用水的角色轉移,僅剩排水之用,儘管水質污染也不足以影響生活。

二、廁所從糞坑轉型為沖水馬桶,因為衛生設備的改良,相對的汙水下水道等對應工程尚未跟進,家庭用的化糞池也殷未使用不當造成效能低落,導致家庭污水直接排入水溝,成為污染水源的元兇。

三、耕作習慣的改變,過去自家養的豬、牛與人所排放的的糞水都會拿來當作肥料使用,如今便宜的化學肥料取代天然有機肥,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情景已不復見,化學肥料與農藥殘留的農業廢水也成了污染源。

四、土地重劃過後帶給農村便利的耕作道路與水利系統,水路系統重整導致匯集於水溝的水量變少了,水源減少導致水流緩慢,淤積、惡臭產生。

五、上游的畜牧業者不依環保規定處理廢水,一頭豬一天的廢棄物排放量相當於四個大人,上千頭的大規模養豬場所排放出來的廢水,成為汙染源的最大宗。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居民自發性的淨溝行動

社區�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社區孩童的水水的夢大遊行

不可否認的是,全台灣的農村也正面臨的同樣的課題,數百條甚至數千條的臭水溝,就這樣貫穿過與生活最為緊密的聚落空間,若是居民紛紛回頭重視水環境的課題,尚待整體產業環境的改變與相關業者的良心自覺,此外台灣地區的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僅有16.63%,整體系統的建構也還要期待人口密集的都會、城鎮地區能早日完成,否則哪輪的到咱們偏遠的窮鄉僻壤

農村青年勞動PARTY

後壁鄉土溝村舉辦了「在地青年勞動趴」,整個活動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所發起,號召青年人一起體驗農村揮灑青春汗水,打造「土溝藝術工坊」,20多位後壁鄉各地的高中生、在地青年……….

對於傳統農村的勞動想像不外乎農事工作,唐詩中的鋤荷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無米樂的故鄉台南縣後壁鄉,無處不見類似場景,老農固守著田園,日正當中時駝著背穿梭於行列之間,由於農事費力辛苦又無經濟效益,老一代無不希望年輕人能到繁華的都市「饡吃」,農村人口少了,農村的青年也就更少了,正因如此,農村的青年勞動格外顯眼而珍貴。2008年8月16日後壁鄉土溝村舉辦了「在地青年勞動趴」,整個活動由台南藝術大學建築藝術研究所的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所發起,號召青年人一起體驗農村揮灑青春汗水,打造「土溝藝術工坊」,20多位後壁鄉各地的高中生、在地青年、美濃後生會等夥伴,捲起褲管、光著腳ㄚ子,有人拿著鋤頭及鏟子挖著生態淨水池,也有人搬運著木料搭起工坊的結構,更有人蹲在地上依序排列著石頭步道;即便只是一天的工作假期,在一望無際的田園景色中,青年人的熱情與活力確實為平靜的農村增添許多色彩。

togo-360.jpg

早上的一場雨來的突然,卻澆不熄這群年輕人的熱情,雨下著,卻沒有人想要停止自己所負責的工作,就像雨中耕作的農民一般,頭戴著斗笠巡著田水,深怕一個疏忽或耽擱,讓之前的努力前功盡棄;也因為雨中持續工作的這份堅持,深深感動著彼此,也拉近了夥伴們之間的情感,身子濕了、腿痠了、沾滿泥土的衣服,卻伴隨著彼此打氣的喲喝聲,享受這場共同勞動的空間生產過程。伴著夕陽,一群人坐在灌溉水圳旁打著水仗,一天的身體勞動對於年輕人來說是少有的感覺經驗,看著一旁剛插下的綠油油秧苗,聽著潺潺的流水聲,遠處美麗的山陵線,陣陣飄來的泥土香,故鄉的美,也在這樣的勞動過程中更深刻的體驗與感動。就在月娘映輝的黑夜,年輕人們圍成圈喝著啤酒,吃著村子裡的鄉情小店所提供的炒米粉,享受著共同創作的成就感,結束了這個假期。

土溝藝術工坊勞動趴 (2)

土溝藝術工坊勞動趴 (5)

台南藝術大學社區營造組團隊持續以自力營造的方式在土溝村創造新的經驗,期待藉由整體的規劃、設計、空間生產、使用行為、管理維護等觀察,為目前的慣行建築尋找新的出路,研究生黃俊豪、陳昱良、張龍吉多年來的駐村實踐,確實為後壁地區的社區與校園空間增添幾許色彩,他們互相辯證的思考模式與身體力行的勞動創作,更確實的反應出空間的永續性、在地性與文化性。期待當前台灣的建築教育都能走出校園、深入地方。

【生態工作假期】0824七股淨灘護砂,守護家園志工

台南縣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不僅是歷史上台江內海僅存遺址,也是本島西海岸難能可貴的天然海岸,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更因國際瀕臨絕種黑面琵鷺每年來此棲息近七個月而享譽國際,但目前面臨環境變遷…..

2008@七股~淨灘護沙.守護家園志工行動以單日工作假期模式,讓志工在清淨沙灘、進行海洋廢棄物監測工作之餘,也認識漁村風情及生態之美,深度體會淨灘、護沙行動來守護家園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好鄰居文教基金會

承辦單位:台南縣七股海岸保護協會

協辦單位:樂活台灣協會、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清掃地點:台南縣七股潟湖外沙洲

清掃及活動時間:2008年8月24日(周日)AM10:00~PM6:30

參加狀況:活動人數100人,額滿為止

費 用:免費

報名方法:

請於8月18日下午5:30前,填妥報名表傳真或email至七股海岸保護協會 Tel/Fax:787-1695 chiku.cpa@gmail.com,或台南縣北門社區大學 Fax:723-6485 beimen.cu@msa.hinet.net

洽詢電話:七股海岸保護協會Tel/Fax:787-1695;北門社區大學723-6483

活動緣起

台南縣七股潟湖是台灣最大潟湖,不僅是歷史上台江內海僅存遺址,也是台灣本島西海岸難能可貴的天然海岸,擁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更因國際瀕臨絕種黑面琵鷺每年來此棲息近七個月,而享譽國際。

本會於12年前協同七股潟湖鄰近漁村居民,與全國各環保團體及專家學者,匯聚智力、物力、人力,共同發展地方生態旅遊等替代工業發展方案,以守護屏障漁村自然資源的七股潟湖。

但,七股潟湖目前又面臨另一波環境變遷的挑戰。

七股濕地的存續仰賴環繞潟湖的四座沙洲,而沙洲的存留則仰賴沙洲上的植被與防風林。但是人為開發不當加上自然演替,導致沙源大減,綿延而美麗的沙丘及沙山已消逝,防風林陸續枯倒或遭沙淹沒……。如此惡性循環下,屏障七股潟湖的沙洲日益破碎與縮減,七股潟湖的面積逐日縮小,賴以存續的漁村生物資源也岌岌可危。

這三四年來,我們四處奔走請益,試圖要為美麗的七股海岸找出病因與處方:或許是水庫阻擋了山林沙石的挹注,或許是港堤造成洋流向內淘走沙石,或許是工業區非法於河口抽沙擾亂了沙源補充路徑,或許是猛厲的北風吹散了沙,或許是全球暖化造成了海平面上升……至今我們仍舊無法為這急切的問題下診斷,但確定的是,環境衝擊已形成,我們必須有新的思維與作法,因應此一問題;

護沙或許無法抵擋環境變遷,卻是人們再次反省與土地的關係的契機;

護沙,是人們與海洋、與土地互動的生命故事的延續;

護沙,是七股漁民,是台灣生態志工再次集結的、永續發展的工作。

我們希望能經由持續性的海岸環境教育及產業再造計畫,培力社區居民,集結關心台灣西海岸變遷議題的國內外志工,透過防風保安林的巡護、沙洲環境變境監測、護沙、淨灘等具體的志工行動,再次展現七股人守護七股潟湖的決心,也期望民眾能夠踴躍響應參加我們的活動,一同與我們留住美麗的七股潟湖。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