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公園系列(3)嘉義公園的景觀風格

一般清潔維護的管理概念與方式,無法全面地照顧一個有特色的百年公園。讓下一代的孩子們在更優質的公園空間裡活動,是我們的共同期許。

從現況來看嘉義公園,完全是一個充滿了混雜風格的空間。組成這混雜風格的元素,則是這一百年來,各種不同的時空背景下,在公園這個空間植入或局部改造的累積。

從早期嘉義公園內的福康安紀功碑,是清代舊城所保留的文物,也是公園內立碑的濫觴,此後嘉義公園內陸續移入、設置各種紀念碑,佔據了公園的不同角落。這些石碑不止是歷史文物,也形成了公園內一種仿若考古般的歷史凝視。

嘉義公園在日治時期經營時間長達35年,園內部分設施除了造景需求,也帶有文化殖民的宣教作用,如祭祀日本七福神之一的「弁財天祠」,在許多嘉義公園老照片中都曾出現。

嘉義公園入口處的尿尿小童景觀水池,則大約是1940年代所設置,當時採用的風格是搭配尿尿小童的西方文化色彩,是當時嘉義公園內唯一採幾何平面造型,並以雕像為明確視覺焦點規劃的景觀設施。

當然嘉義公園內,最道地日本味的非原嘉義神社空間莫屬。嘉義神社在日本時代曾達國幣小社等級,戰後神社雖改為忠烈祠,並試圖抹去所有日本時代之文字痕跡,但所幸執行的並不徹底,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在這裡見證到嘉義神社的參道與兩旁的石燈籠與神獸,以及已再利用為史蹟資料館的齋館與社務所、手水社、祭器庫…等附屬祭祀空間,搭配上當時神社所種植的黑松,整個氛圍仍傳達濃厚的日本文化氣息。

2-1嘉義公園內原嘉義神社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為日式書院造風格建築。
嘉義公園內原嘉義神社的齋館與社務所建築,為日式書院造風格建築。

原本的神社主體木造建築燒毀之後,改建了一個地標形建築「射日塔」。這座高達62公尺的建築,以神木造型加上原住民的射日傳說,入口處有百步蛇圖騰與雲豹銅雕,加上屋頂嘉義市花豔紫荊的圖案,拼貼風格十分強烈。

二次戰後改朝換代,中國傳統建築元素的植入,在嘉義公園也非常多,如孔廟、太保樓、各金融單位所捐贈的涼亭…等,多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形式與建築語彙,試圖重新建立公園的文化性格。之後嘉義公園陸續擴建與進行空間改造,也大量使用紅磚材質,多少又把公園的景觀風格,帶向傳統建築的印象。

近代嘉義公園仍不斷地在進行改造中,一些材料的使用方式,卻也顯得突兀,例如浴室的磁磚出現在公園的座椅上;一般住宅建築立面常用的二丁掛磁磚也出現在公園的景觀設施上。水泥造的設施,擺設位置與形式,也多未能搭配公園景觀,使得嘉義公園的景觀特質更顯得模糊不清。

2-2日治時期所�置的尿尿小童水池為公園內唯一的西洋�園風格
日治時期所設置的尿尿小童水池為公園內唯一的西洋庭園風格。

2-3公園內的自然景觀是否需要花海陪襯?
公園內的自然景觀是否需要花海陪襯?

混雜的景觀思維,反映在公園的植栽上亦然,季節性的開花植物,種了一整片,似乎想把公園的每片留白都塞滿,少了一點寫意的空間。

各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景觀元素,充斥在嘉義公園內部,帶給市民的感受,或許僅是一種視覺上的混亂,並無礙於大家對公園的使用便利。但長期下來,嘉義公園的獨特性也顯得薄弱,甚至掩蓋了一些公園原本的氛圍,如歷史人文、自然景觀特質的逐漸消失,是公園自明性瓦解的警訊。

公園景觀的混雜也正指出了,若公園的管理所使用的模式過於單一化將導致的結果。一般清潔維護的管理概念與方式,並無法全面地理解一個有特色的百年公園該如何被照顧。延續公園既有之特質,讓下一代的孩子們在更優質的公園空間裡活動,是我們對嘉義公園這座老公園在邁向下一個世紀的共同期許。

註,嘉義公園系列報導可在即將出版的慢漫刊No.6《發現。嘉義公園》裡讀到喔。

(本系列結束)

嘉義公園系列(2)1948,公園雨霽

1948年提出的嘉義「新八景」,標記的都是當時相當具有特色的景點,然而時隔不到一甲子的歲月,這些當時的優質景觀大多都已消失或破壞殆盡。

1948年,當時的嘉義市長宓汝卓召集地方仕紳與文人雅士黃文陶、林玉書、許藜堂等人,成立嘉義市的「新八景」評定委員會,在所評選出的八個景點當中,嘉義公園以「公園雨霽」名列其中,並有如下文字描述:

「中山公園(即「嘉義公園」)距市東約數百步,坦道如砥自火車站行半小時可達,園中樹木蔥籠,丘陵起伏,澗水環迴,苔徑曲折,池亭水榭,佈置有方。異木奇花,四時常開,身臨其境,塵慮都刪,尤其新雨初霽,碧空雲淨,夏木滿園,嬌翠欲滴,奇花滿境,嫩竹蒙茸,遊息者身心為之一清。」(資料來源:1954,《嘉義文獻專刊 創刊號》)

1-2畫家陳澄波所描繪的嘉義公園景色是一片綠意(翻攝自嘉義公園陳澄波畫架)
畫家陳澄波所描繪的嘉義公園景色是一片綠意(翻攝自嘉義公園陳澄波畫架)。

「霽」是雨停後天氣放晴的意思,「公園雨霽」所描繪的正是嘉義公園在雨後,園內樹木花草一片欣欣向榮的氛圍。嘉義「新八景」所標記的都是當時嘉義市區相當具有特色的景點,然而時隔不到一甲子的歲月,這些當時的優質景觀大多都已消失或破壞殆盡。

1948年的嘉義公園已開闢經營將近四十年,其空間特質從「公園雨霽」的描述中,可以鮮明的感受到「自然景觀」是當時嘉義公園的一大優勢。所指出的,不論是公園內的樹木、地形、水景、小徑步道,加上四季都有變化的開花植物,構成了嘉義公園鮮明的自然景觀特質。試回想當時具備這種優質條件的嘉義公園,即使時至今日來與其他公園相比較,無疑仍是一個相當獨特的公園。

1-1高大的樹木是嘉義公園最主要的特質,也是北回�線熱帶氣候的景觀
高大的樹木是嘉義公園最主要的特質,也是北回歸線熱帶氣候的景觀。

但再過了六十年之後,嘉義公園其「公園雨霽」的自然景觀特質,似乎也隨著歲月而剝落。高大的樹木依然是這個百年公園的一大特色,但在實質環境上,公園整體環境卻也加諸了過多的人工設施物,甚至是水泥化的景觀。

嘉義新八景為當時的嘉義市,標記了一個鮮明的地方特質,但在時代的變遷中,卻發現這些原本擁有的景觀特質,並沒有被妥善保護或重視,地方特質也逐漸模糊瓦解。在嘉義公園百年紀念的此刻,1948年的「公園雨霽」,或許正指出了我們在辨認「何謂嘉義」的一個時代見證與提示。

1-3嘉義公園老照片�的溪與橋(資料來源:《嘉義寫真》第一輯)
嘉義公園老照片中的溪與橋(資料來源:《嘉義寫真》第一輯)。

註:1948年所評定之嘉義「新八景」分別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晨鐘、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橡苑聽鶯等八處。

編按:嘉義公園系列報導可在即將出版的慢漫刊No.6《發現。嘉義公園》裡讀到喔。

嘉義公園系列(1)1910-2010

今年嘉義公園闢建一百週年,檢視歷經改朝換代的空間變遷,我們看到公園展現了強大的包容力,忠實記錄這些轉變所留下的痕跡。

在日治時期之前,台灣並沒有「公園」這個名詞,城市裡的園林空間仍以私人庭園為主。日治以後,引自西方的現代化都市規劃理念,由日本政府逐步在台灣落實,「公園」也才首次出現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當中。

嘉義公園是嘉義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公園,於明治43年(西元1910年)8月26日創建於嘉義市區東側丘陵地原嘉義農會的農場(註:嘉義公園正式開園日期為明治44年11月3日)。嘉義公園也是台灣在日治初期都市計畫中,第一批建設開闢之公園(註:台灣第一座公園為1897年台北圓山公園)。

3-1福康安紀功碑是公園闢建時即�置的史蹟文物
福康安紀功碑是公園闢建時即設置的史蹟文物。

最早在日本政府的規劃中,嘉義公園並非設置於今天所在地點,而是位在鄰近嘉義車站前「大通」(今中山路)北側的土地上。當時之所以於此地設置公園大型開放空間之目的,一方面為鄰近火車站的迎賓公園,另一方面1906年嘉義大地震災之後,公園的開放空間也反映了都市防災避難空間之需求。

但在地震之後,因嘉義市推動市區改正進行土地徵收的需要,為安置原本居住於舊城區內之日本人,此公園預定地改提供給日本人使用。而公園則遷至市區另一頭的東側丘陵地來設置,整體定位也改為以觀光休憩為服務目的。

這個政策上的變化讓「大通」的發展,隨著兩端嘉義車站與嘉義公園的連結,帶動了整個軸線上的區域發展,嘉義市也因此擁有了一個有別於其他都市公園大多是平緩地形發展的形態,而是一個有小溪穿過與丘陵地勢起伏,自然景觀變化層次豐富的公園。

嘉義公園設置的初始,包括了從舊城區遷移來的福康安紀功碑、震災紀念碑等史蹟紀念物,另外就是順應著地勢與環境,所規劃的水池、橋樑…等景觀設施。同年底並擴大公園腹地,增加東南方約一萬六千餘坪的土地,整體工程於明治44年(1911)完成,11月3日正式落成啟用。

在嘉義公園開園之後,1912年阿里山鐵路通車營運,嘉義市的發展也開始突飛猛進,在地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反映在對公園休閒需求的增加。1916年嘉義廳前闢建道路延伸至嘉義公園,方便市民前往公園休憩。昭和10年(1935)更設置連結嘉義車站與嘉義公園的市內公車,並與1934年開園的兒童遊園地結合,大大提升了嘉義公園的觀光功能。

嘉義公園內的建築,除了具有濃厚日本宗教色彩的辨財天祠之外,在公園內東北側尚有一棟「清香亭」建築,據說日本皇太子曾於此場所用餐,為當時嘉義市著名之高級料理屋。清香亭在戰後一度成為嘉義公園旁「神州補校」的辦公室,閒置多年之後毀於祝融。

日治時期的嘉義公園,其實並不包括嘉義神社與兒童遊園地的區域,且兒童遊園地需另外收費方能進入。在戰後這三個區域則陸續整併進嘉義公園範圍,嘉義公園也改名為「中山公園」,至1997年再改回「嘉義公園」的原名,但長達五十年的習慣,讓很多老嘉義人還是使用「中山公園」這個稱呼。

戰後的台灣,國民政府對於日本殖民時期的許多文化設施,採取破壞或掩飾的方式來處理,因此嘉義公園內具有日本風格的建築與設施,多被毀棄或將日本文字塗抹遮掩。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色彩的孔廟、涼亭等設施開始陸續興建,成為嘉義公園裡新的文化符碼象徵。

陸續置入的紀念碑,各自佔據了公園的某個角落,在嘉義公園走一圈,可以發現各種年代的紀念碑散落各處,組合起來竟也跨越了這城市三百年的歷史。這種歷史的拼貼與空間的零碎感,成為嘉義公園現貌的一大特質。

在合併了嘉義神社、兒童遊園地與鄰近部分空間之後,嘉義公園總計至今已擴充到約26公頃的面積,不過對於使用者而言,仍然可以很清楚的區分出這些區域之間原本屬性的不同。

兒童遊園地大約在靠近民權路與啟明路一側,阿里山森鐵蒸汽火車頭旁的盪鞦韆、溜滑梯與一隻大烏龜,是許多人童年時光的記憶空間。靠近中山路大門入口的尿尿小童塑像,為日治時期所設置,是嘉義公園裡頗具代表性的公共藝術造景。今日一般稱「小西湖」的水池,日治以來歷經數度變遷,曾經可划船遊憩,近年則是市府舉辦集團婚禮的所在。

3-2嘉義公園內的橋與小溪
嘉義公園內的橋與小溪。

嘉義公園小溪蜿蜒,共有五座小橋跨越其上,現存橋樑中有三座為日治時期所建。2002年公園內一座半月形拱橋被管理單位以阻礙水流名義拆除,引發市民團體發起一波守護公園運動,也喚醒市民對這座老公園的關注。

嘉義神社戰後改為忠烈祠,1994年神社主體建築被一把無名火燒毀之後,此地已改建為一座高塔建築,稱「射日塔」,登頂可鳥瞰嘉義市區景貌。神社的附屬建物齋館與社務所,為精緻的日式「書院造」檜木建築,已保存再利用為嘉義市史蹟資料館,搭配至今留存的神社參道,是嘉義市少數具有濃厚日本風情的空間。

今年(2010年)適逢嘉義公園闢建一百週年,檢視這一百年來嘉義公園的空間變遷,歷經改朝換代與不同文化背景的景觀改造,我們看到公園展現了強大的包容力,並且忠實地記錄了這些轉變所留下的痕跡。

註:嘉義公園系列報導可在即將出版的慢漫刊No.6《發現。嘉義公園》裡讀到喔。

【市集】古墟23.5度市集1113

古墟23.5度市集第六度舉辦!在11月13日早上10點開始(攤位請九點入場10點前佈置完畢)),若沒上台北遊行反國光石化者(我這邊還有座位)亦或尚無安排活動者~敬邀來參加~

古墟23.5度市集第六度舉辦!在11月13日早上10點開始(攤位請九點入場10點前佈置完畢)),若沒上台北遊行反國光石化者(我這邊還有座位)亦或尚無安排活動者~敬邀來參加~

這一場充滿鐵道文化與文化創意的市集,目前共邀超過60攤,是非常難得的文化盛會~這裡室內有一個阿里山森林鐵路&鄒族文化展~,這一天也可以順便來參觀~

untitled-1

先給您過目最新曝光的照片~(雖拍的不好..但可是偷偷流出…呵呵..耗資費時手工打造仿竹崎車站..並用此車站為展示載體來展示鐵道文物..)

地點:嘉義縣民雄表演藝術中心芙蕖廳一樓與戶外
(嘉義縣民雄鄉建國路二段265號)–民雄協志高中旁~

敬邀大家踴躍來參加~尤其是越是早上或近中午越是熱鬧~

現場有活車模型會表演~還好郭大同老師的口琴等樂團表演~

有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省的青年來表演並為她們的故鄉火山爆發事件募款~

還有許多有去的手工藝及鐵道創意產品..

展覽資訊詳細可閱嘉縣文化處活動看板http://www.cyhg.gov.tw/cyhgcultural/01_news/02_main_detail.asp?bull_id=1345

市集可瀏覽洪雅文化協會或古墟23.5度市集部落格http://chiayimarket.blogspot.com/

———————————————-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
(近忠孝路,火車站附近的西門街齊柏林音樂店有腳踏車可免費騎過來)
每日下午2點-晚上九點半開放
05-2776540 或 0929536133

hoanya@ms41.hinet.net

http://blog.yam.com/hungya

看嘉義,鐵花窗

散步在老嘉義,其中一個讓人驚艷的地方,是家家戶戶的鐵窗設計,老氣氛的鐵窗大多帶有濃濃的ArtDeco裝飾藝術與現代主義風格…

01

太陽不太烈的秋天,直覺的就想到~該去嘉義散步了。

三百年過去了,諸羅縣城到現在還是輪廓明顯著。東、西、南、北四個城門,轉換成四個圓環圈繞起來的舊城區,慢慢走在其中,到處是濃濃懷舊的氣息,累了就坐下來享受一碗保有古老台灣風味的嘉義小吃。這個時間停格的老嘉義市區,懷舊的氛圍不是刻意整修維護的做作,含蓄的老口味也沒有台南小吃的大肆嚷嚷,真像個溫和固執的老人。

就算不事先做任何的資料準備,仍然可以在嘉義老街區一路的晃蕩走下去,街道上的各式建築外觀、動則上百年的老店,再再令人新奇。嘉義老城區的市容像是不受時間打擾的,凝結在某個時代裡。

散步在老嘉義,其中一個讓人驚艷的地方,是家家戶戶的鐵窗設計,在大城市裡看膩了清一律的直條不繡鋼窗,在這裡多數的鐵窗卻是極富巧思的造型,這些老氣氛的鐵窗大多帶有濃濃的ArtDeco裝飾藝術與現代主義風格,卷曲的裝飾性或是幾何造型來呈現,有些設計相當獨具巧思、隨觀看的角度會變化出造型。

因為鐵窗的樣式多款,加上安置位置不同、建築造型跟色彩的搭配,造就這形形色色豐富的家戶風景。就用來關人或者用來防竊的功能性上,這些鐵窗更另附于一個裝飾性的景觀市容。

接著,來一圖圖欣賞這些獨特的嘉義鐵窗風景。

請點擊小圖放大,細看鐵窗細部造型)

02clip_image006
․這片牆,因為鐵窗而生動有趣了起來,或大或小的方型擴散,造成特別的視覺效果,右圖是老屋跟鐵窗的搭配。


․左而右圖-鐵窗有冬天的意景加上冰冽石紋很有呼應意趣、色彩跟造型都相當具有視覺效果的藍色陽台欄杆、鐵窗也可以變成可愛的米白色花台、診所的鐵窗設計是簡潔理性的。


․型態與色彩各異的鐵窗,雖然裝在相同的格局,每戶門面就出現不同的表情。


․陽台欄杆、鐵窗,加上陽台支撐架,相當豐富繁麗。


․鐵窗混合欄杆的半鐵窗功能,右圖老醫院的鐵窗簡潔磁磚細緻、屋內還有老式醫療用吊燈


․這三組幾何簡單造型,左圖可愛的帶有點小豬表情,中圖回字型的右下一個角落是直角表現的,可以讓視覺落在右下角,有冷氣的鐵窗設計具有強烈的方向性。


有水泥欄杆上鑲有鐵製造型圖騰,當然還有鐵窗。


․陽台欄杆簡單的造型,也能給門戶有趣的外觀。

27

細看這些老窗,在轉折處有些是凹凸的設計,散步在巷弄之中,最先看到的是側面,隨著步伐轉到正面,直與橫的構圖,因為轉折處的變化,中間的方框在正面看時會是圓形的。扁平的鐵條,正面側面看也不同,這些細緻處的變化趣味,增添了鐵窗除了基本平面構圖之外,製作時在立體上還要有更深度的考量。

鐵窗大多已老,不知目前嘉義這樣的鐵窗製造業者是否還留存著?再者,鐵窗老舊更換後,是不是也是像監獄的不銹鋼直條樣式?!

鐵窗讓嘉義的市容充滿濃濃的舊氣息,彷若喇叭褲混著貓王歌曲的年代,這些鐵窗過去也曾裝鑲在島上的各鄉小鎮,也不知為何在這裡留下來的為數不少。時間淘汰了我們的眼光,現在看來這些又老又舊生活平俗的裝飾,變得可愛了起來。

傻子股,力量大─玉山旅社協力行動

這是一場打破歷史性建築修護與再利用的經營常規,怎麼說呢?一般修復的目的是為了再利用且前題是有經費;然而,如果是一群窮小子且沒有政府的經費支持,那麼該如何進行呢?

前言:

玉山旅社自2009年1月5日由洪雅書房余國信租下後,發起傻子入股協力修屋的行動!不就洪雅書房或環保運動裡既有的團體與人脈等網絡募款的前題下,沒想到迄2010年5月止仍有超過78萬元的傻子入股~

歷經半年的結構加強、雨林板、屋頂、第一期(大廳、背包客一室、二樓前廳等)修護與再利用,自2009年7月21日起開始委託羅姐經營雨林咖啡與背包客等服務,2009年8月1日舉辦一場共和路封街的第四度古墟23.5度市集後正式開慕!

再利用近一年來,開創許多的突破與經驗,掀開一場最刻苦與堅強卻是豐富的老旅社重生的歷程,幾乎是民間社會力展現的極致~

P1290667
這是協力修屋時小毛建築師用電腦圖檔向鐵工師父講解鐵工該怎麼施工

玉山旅社的協力修護與再利用行動

這是一場打破歷史性建築修護與再利用的經營常規,怎麼說呢?一般修復的目的是為了再利用且前題是有經費;然而,如果是一群窮小子且沒有政府的經費支持,那麼該如何進行呢?

首先需找到一位有專業技術與熱情且能夠時常到現場一起理出工作程序與方法者(不會中途落跑者且要對味),而玉山旅社得以從沒錢開始,關鍵在於我凹到了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的孫崇傑(外號小毛,我尊稱他為小毛建築師);有了這一位免錢的專業者當靠山(結構、工法探討、材料與價格的估算),不但省了許多經費,內心的不安與疑慮就解除了許多,於是協力修屋與再利用經營也才有辦法推進~

而過程裡還需要一位時常在現場的監工與主事者(凹人、調材料、判準、墊付款等),而這個位置迄今好像我就順理成章的承接了!

再來也需要小工班們(兄弟姐妹),這段期間有南華的小潘、虎科大的小明及同學、西螺藝術家李朝昌、鐵工羅師父、水電義工台南阿諾、嘉義鼠麴草張志聰、洪雅協會的老郭總幹事、南華大學建景系的學生群、嘉工的朱老師、新港國中陳俊文老師….太多太多(遺漏請原諒)…能否請出過力者看到我的信回來玉山旅社補留個小手印…

可是「錢」的事難道就不重要嗎?老實講沒有錢還真的萬萬不能,猶記得一年前上工沒多久,小潘等工班還說不能一直當義工,也要生活,於是有近一個月找不到人了!也就停工了!後來,發表傻子入股進而募款;「傻子股」意謂著沒有計畫書、沒有分紅、沒有好處,但是,如果您知道我們或我在幹什麼!而您就還有一點點捐款的能力,那麼就請憑一份支持這種自發性的力量~

起初我真的也相當擔心,真的會有人捐款嗎?沒想到,有幾個不太熟識但卻大方的捐贈數萬元的女士,竟然沒問什麼就捐款! 於是開啟後續性!(如果沒有第一筆款進來,修護與加故工程應該會延誤許久許久~)對於,所有捐款卻不擔心與計較我怎麼去進行這些陸續進來的款額~在此向大家說聲感謝!

如果那時候要我一一道明白及寫清楚,我想大概整個協力修屋的工作不但沒法進行,我自己應該已經過癆死了吧! 後來將洪雅文化協會拉進來,無非是想讓協會統管這些帳款(會計張思嫺),而且透過協會的參與也較有永續性與擴大性!

整個行動大概又是一項顛覆過去「入股方式」,因為沒有去談營運計畫,何來入股?而又為什麼「傻子股」可以成案,或許這可以與國民信託的概念對話,大家出錢入股買濕地,是重保護還是在著眼那「股份」或權利呢?答案當然是「保護」為重! 於是,或許這就是嘉義玉山旅社得力協力出錢出力的開始的關鍵運作理路!

P1290848
大家一起行動

比較民間與政府作為的差異

嘉義玉山旅社重生的發展與運作,可以見到協力修屋的彈性發展之重要性,彈性而造就轉環餘地,進而思考修護的可逆性、技術的培力,過程裡可以從修護的準則、歷史的拿捏(如那裡要留與不留)、找錢、找技術、找人、分工、程序、損料、營運計畫等都有著許多的彈性~

而最關鍵的:這並不是砸大錢變成蚊子館,也不是為了結案,更不是一味保留大人物的建築、大歷史的建築、主流美學的建築~

嘉義玉山旅社重生相較於嘉義市政府一味要拆除嘉義郡役所及放任市區木構建築的拆除,顯然市政府的作為太過於蠻頇:

嘉義玉山旅社重生相較於整個政府的文化資產的保留與經營管理政策,顯然政府組織是太大太有錢點,資源錯置與協調保存的力量不足,讓人不禁懷疑照政府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管理措施續發展下去,台灣的文化資產不是拆光就是被修後而失去文化資產保留的本質與初衷…這樣下去~~我們的文化資產還有明天與春天嗎?

最近又臨時接獲有人捐助十萬元且接到北藝大藝術跨域所的五位學生說願意來住玉山旅社三天並幫忙修屋的工作,於是,玉山旅社第二波協力修護與再利用行動正式再度揭開,我們將再度刷新記錄與衝破許多的困難,再造民間社會力與文化資產的新關係~

敬邀密切注意或者來參觀~

玉山旅社:嘉義市共和路410號 古蹟北門驛站前(近文化中心)

火車站附近的西門街齊柏林音樂店有腳踏車可免費騎過來

或林森路銥世代樂器行也有腳踏車可供免費騎~

http://www.wretch.cc/blog/yushaninn

目前開放時間:週一休息

週二-週四下午2點-晚上九點

週五-周日下午2點-晚上十點

目前經營咖啡由洪雅文化協會張思嫺掌舵052763269

背包客由洪雅文化協會總幹事郭盈良負責0929531800

而整個玉山旅社的主持與監工仍由余國信扛責~

網路系統與Facebook由於人手不及仍更新中..請體諒!

感謝過去這些日子羅姐、江老師、小潘等好友的付出~

接下來洪雅文化協會會秉持過去的用心續經營~

同時我們也正宣佈若有盈餘每月會公佈於網路且將續作為保存下一棟的基金~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火車站附近的西門街齊柏林音樂店有腳踏車可免費騎過來)

每日下午2點-晚上九點半開放
05-2776540或0929536133 傳真:05-2776541

因為有你,洪雅有氣力─回顧2009洪雅書房

2009年是洪雅書房最具實踐行動的一年,過去講座裡推廣著農業的重要、飲食革命,洪雅書房真的下田去,繼續進行4分地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的工作;同時,在2009年簽下玉山旅社的承租權後,正式展開文化資產…

說是洪雅書房的年末回顧,也可說是余國信的年末回顧,因為書房為了在這波難挨的景氣與消退的購書氣氛裡求得生存,不得不發展”自己工”來顧書店,也就是說我親自顧店,當然還凹了一大群讀友來值班;

或許說我親自顧店,挺多人不服氣的,因為常來洪雅找不到房主(我自稱房主),值班讓洪雅有人開店與顧書店是不太一樣的,說顧書店好像意思上太夠簡化,其實「顧」書店必需依房主自己的主見(感覺)與立場來進行訂書,而訂書的對象並非是直接下單給中盤或大盤商,然後書就來了!

不是的,洪雅書房的情況不比北部,很多出版社的書我拿不到,也無法騎機車自己去用現金買與拿,許多書我是一個個出版社的直接來往,礙於購書經費的挶限、礙於自己挑書的立場、礙於書店書的流動率、礙於不慣或不行退書或不好意思退書、礙於出版社出貨的行規,於是,訂書對我而言是一大工作,每一本書的寫入訂單與數量的敲定,都是決擇!

這些工作佔去我很多很多的時間,但卻有種訂書狂的症狀,下手訂書是我很快樂的事!但因為經費的挶限不會讓我為所欲為…;於是,就這樣有現在的洪雅,當您進到洪雅書房,看到覺得書店的書很有特色、排列的還不錯,那麼可別忘了這些書都是一本本經過房主挑選的!

洪雅書房每一年的進展都是踏著前幾年的社會資本累積;因此要講2009年,恐怕還得去看看2008年洪雅書房在幹嘛,現在開始總結2009年:

2009年洪雅書房除了訂書與退書與排列書的工作外,從1月7日第438場講座開始,到了12月30日第488場講座(林崇熙教授與雲科大文資所的眾學弟妹為洪雅十年未倒慶生),共舉辦51場例行每周三晚上的推廣講座;也進行7場監獄體驗營的營隊,共參與40個連署搶救或抗議環境與文化不正義的事!

990226guoxinp1130600-4001.jpg
講座活動一景

2009年是洪雅書房最具實踐行動的一年,過去講座裡推廣著農業的重要、飲食革命,洪雅書房真的下田去(延續著2007年所發起的),繼續進行4分地的秀明自然農法水稻栽培的工作;同時,在2009年1月5日簽下玉山旅社的承租權後,正式讓平時只是呼籲搶救與重視文化資產的行動跨越至實證的修屋工作裡,就這樣有超半年的時間一直在進行著修屋與開會、研擬對策、找人、找錢的工作裡;

這半年真的不是簡單這些字可以講得完,直到現在瀏覽著每張照片都還會流下眼淚,因為真的很誇張、真的是一場挑戰不可能任務的行動!

P1350831
一群人下田去

2009年最得意的是60年的玉山旅社在羅姐與小潘的加入後,正式老屋新生的營運起來,嘉義市第一個民間自己搶救民間自己維持營運的文化資產再生運動!

P1350862
玉山旅社,林茂賢老師來助唱

2009年8月1日及12月19日舉辦兩場古墟23.5度市集的活動,讓理念與產品可以直接與民眾面對面。

2009年終於辛苦與愉悅的即將結束,可是事情還繼續在發展,生命史繼續發光發熱的創造奇蹟!

因為每一場講座的您(講師及參與者)與營隊的您(工作人員與參與者)、書店的您(逛書店的或購買書者或值班義工),還有所有加入玉山旅社的苦力群及捐款者與參觀者或消費捧場的您,還有現在位於第一線的經營者(羅姐與小潘),還有下田去的一大群人(協力者與買米者),當然還有長期來在網路端觀看與打氣的您…。

2009年的您,一起參與、助長,讓一把把熱情火燄與理念的夢想得以展現,讓洪雅書房、讓我有”氣力”熱情燃燒(心一直熱起來),感謝,真的感謝!

這一切還沒有結束,有您的繼續相陪,2010年我們一定可以繼續寫歷史式的走下去。

歡喜做!鬥陣走!

祝 新春快樂!

洪雅書房部落格 http://blog.yam.com/hungya

洪雅書房信箱 hoanya@ms41.hinet.net
洪雅書房–嘉義市長榮街116號(近忠孝路,火車站附近的西門街齊柏林音樂店有腳踏車可免費騎過來)

每日下午2點-晚上九點半開放

05-2776540或0929536133 傳真05-2776541

慢漫刊-嘉義東市場

目前東市場內仍有許多特色攤商,其數十年累積的豐沛人脈與經營實力仍具有相當競爭力,加上具文化資產價值的木構架市場空間,或許從既有的特質之上,來保存傳統市場的文化與開創新的活力,東市場的再生…

今日東市場的所在位置,其實是清代諸羅城的縣署,也是城內生活的核心位置。根據我們跟東市場一些攤商的訪談中發現,有些攤商家族的經營歷史甚至較東市場更早!也就是說,在東市場於日治時期興建之前,此地就已經有市集存在。嘉義市的發展歷史已超過三百年,長期以來即扮演著平原上物產交流中心的角色,附近區域的物資在此地進行交易流通。

此外,因區位上靠近山區,許多山區居民下山後會來到嘉義城,也因此東市場的傳統客群中,來自「內山」的不在少數。再者,東市場所在的區塊,正位於嘉義城內最主要的街道「十字街」附近,加上鄰近嘉義城隍廟香火鼎盛,因此逐漸形成了聚集交易與消費的場所。

990206-4f589ff51d89-450.jpg
東市場主要入口設置於光彩街與忠孝路交叉口處,從老照片上可看出立面牌樓約有四層樓的高度,上頭寫著「嘉義東市場」等五個大字與巴洛克式風格的裝飾。(資料來源:《嘉義寫真》第一集)

日治時期以後,在既有城內市集的基礎上,東市場的發展十分蓬勃,消費市場設立的帶動之下,附近連帶的出現一些「販仔間」(即後來的旅社)提供山區居民來到東市場採買時的臨時住宿場所,並且在市場內形成為數眾多的熟食小吃攤,提供這些外地顧客的飲食需求。

除了與舊城的區位關係之外,另一個與東市場密切相關的發展因素,則是附近歷史悠久的兩大廟宇,分別是香火鼎盛的嘉義城隍廟,以及嘉義城第一間漢人廟—雙忠廟。仔細觀察一下廟宇中捐獻信徒的分佈,可以輕易發現東市場的攤商,在這兩座廟宇的信仰圈中,扮演相當吃重的角色。

990206shuioosj-2.jpg
從信徒捐獻的密度,可見東市場與附近廟宇關係之密切。

日治時期以後,市場的設置原本是為求衛生的管控,而後演化形成以商業為主體的社會事業。日本政府初期於嘉義市共設置兩個消費市場,分別是設置於原嘉義城內的「東市場」與設置於中央噴水池附近的「西市場」(今國華街與忠義街之間)。後因地震損壞重建,於1910年左右設立小賣市場,原本賣店多集中設置於靠近今日吳鳳北路一側。1935年(昭和10年)再次進行增建,當時東市場的賣店已成長至205間,佔地857坪,並設置有腳踏車停車場供採買民眾停放。

當時法令嚴格規範禁止路邊攤販,只有在取得經營許可者才能在市場內設攤,因此當時嘉義市一般市民的消費均集中在東市場與西市場。根據訪談耆老表示,東市場與西市場的主要差別,在於東市場客群有相當多山區居民,而西市場顧客多以市內居民為主,又因西市場有許多嘉義市木材商在消費,故又有人稱之「好額人市」(因消費者多木材商,多為有錢人)。

東市場的百年歷史中,經歷過地震、戰爭與火災,其中1963年與1978年的火災,均造成東市場重大損失,尤其是1978年的火災,更重創了東市場,市場西半部的攤位幾乎燒個精光,當時嘉義市公所決定於原址重建現代化市場大樓,幾經波折重建完成,也就是現在的東市場大樓。但市場重建期間,許多攤商已另覓他處重新經營,市場人氣已不復往年榮景。

目前東市場內部空間,多因歷史歲月而顯得老舊髒亂,有許多攤位甚至已無人經營而閒置。造成東市場內部消費萎縮的主因,據市場攤商表示,因市場外圍街道也設置許多的攤販,因此許多民眾改在東市場外的攤販進行採買,而不會再進到東市場內來消費,這導致東市場內攤商的經營面臨客源流失的困境。

目前東市場內仍有許多特色攤商,其數十年累積的豐沛人脈與經營實力仍具有相當競爭力,加上具文化資產價值的木構架市場空間,或許從既有的特質之上,來保存傳統市場的文化與開創新的活力,東市場的再生,仍然是我們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具相當挑戰性的重要課題!

990206shiooi-3.jpg

東市場內現存木構架空間

註:

這是小地方和嘉義《慢漫刊》(http://chiayimmk.blogspot.com/)合作的嘗試,未來可在小地方上持續看到關於嘉義的書寫,讀者朋友們也可在一些獨立書店看到《慢漫刊》的實體雜誌喔!

32歲的我,洪雅的下個10年

經營洪雅書房十年,在洪雅第489場講座活動後,送走了大家,獨自躺在書店的沙發椅上,突然間回想著32歲以來,書店裡這些書籍中哪些是我最最推薦的啊?32歲以來,慶幸著自己可以看書為業,看著看著就…

經營洪雅書房十年,在洪雅第489場講座活動後,送走了大家,獨自躺在書店的沙發椅上,突然間回想著32歲以來,書店裡這些書籍中哪些是我最最推薦的啊?

如果問我,第一本閱讀且讓我人生得到震撼的環保書是哪一本?我會說是楊憲宏寫的「受傷的土地」,這是我1999年3月在台南就讀二專時購買的書,其中報導著1987年台南市黃金海岸邊有著很誇張的露天燒廢電纜飄散「世紀之毒」的驚人事實,那兒不是我的同學們常去玩的黃金海岸嗎?

後來畢業前,因為參加陳玉峰老師的環境佈道師活動而認識的黃煥彰(後來擔任南市社大理事長)一起重回現場,我看到驚人的畫面,12年後的這裡依然嚴重污染,魚塭的馬達不是在抽水,而是將黃色( 重金屬污水)廢水用壓力打入地下水層裡( 偷排的技術),污染隨著地層而擴散,看到那種畫面真是憤怒的哭出來,怎麼可以這樣阿?我們還一起被放狗追逐,那是我開始打從內心跟自己講,我要將這些不義與無知的事告社會大眾!後來想到用書店作媒介!迄今我仍不敢忘記我開書店的初衷!

如果問我,最喜歡的歷史小說是哪一本?我會說是王家祥的「山與海」,一部似真且讓人會哭的歷史小說,描繪著打狗社(高雄)在1563年還是個平埔族人生活的天堂,剛產下的幼嬰便將其放入冰涼的溪水中洗浴乾淨,記得祖先遺訓的長老們會嬰兒及眾人喃喃訴說祖先來自海洋,願神聖的生命之水使得孩童更強壯。

因此部社裡的男女從小到大無人不識水性、不愛玩水。是個抓魚的民族但不是漢人那貪婪用編網的圍捕,她們獵鹿但遇到母鹿不獵、遇受傷的不獵、遇幼小不獵、遇太老的不獵…;可是漢人如潮水般湧來,擋不住了!平埔人對抗著一波波來自海上的漢人,最後不得繼續往深山逃離,而不走的呢? 啊! 這就是平埔族的命運~

如果問我,那一本文學影響自己最深,我會選擇林雙不寫的「我們曾經走過」,因為每個人一輩子都期待遇到一位好老師,小學的、國中的、高中的、大學的…,而怎樣才是「好」老師呢?而自己又是怎樣的一位學生呢?這是一本會緩緩喚起自己小時候學習路途的點滴故事與羨慕,還有遺憾…

如果問我,哪一本社會學的書最喜歡,我會說是薩伊德的「知識份子論」,提醒著自己應該要不斷為邊緣發聲,為較沒有權力的人發聲,為不是中心的人發聲;要有智慧、善用一己罕有的發言機會,博得觀者的注意,比對手更具有才智、更善於辯論!

如果問我,最欣賞什麼人,我會說最欣賞人類學者森丑之助,16歲來台灣探險、比我瘦且跛腳,但卻走遍台灣山林,留下許多珍貴的照片與資料,每年的四、五月,台灣的高山(如合歡群山)會開滿一種杜鵑,名字叫做:『森氏杜鵑』,顧名思義,就是森丑之助於台灣高山所發現的新種;森氏在命名時,於植物學名上冠上自己的姓氏。打開台灣的高山植物圖鑑,可發現學名上有掛上『森氏』的至少有20幾種,若再加上與川上瀧彌一起採集而未冠上『森氏』命名的,足以將森氏納入台灣植物探險的一員。

可惜森氏一生並未得到應得的學術地位。誠如植物學家佐佐木舜一所說:『當時殖產局所累積的高海拔地帶植物標本,幾乎全是森氏冒險採集回來的。』只是名利卻被早田文藏氏所獲,看到此想想今日,好像今日的學術界也不會多清高,甚至比過往更慘。而『生蕃行腳』一書中有他偷竊鄒族骷髏頭的懺悔錄,更是有趣。

如果問我看過的論文中最最欣賞的是哪一篇,我會說是楊弘任寫的看不見的技術–「屏東蓮霧變成黑珍珠」的技術發展史,其書寫方式採取類似人類學著作「銀翅」的書寫方式,以小說或隨筆的性質,夾議夾敘,生動有趣且詳實的將技術史分享開來,是一「社會學說書人」。

32歲以來,慶幸著自己可以看書為業,看著看著就推銷給人,我試著用這六本書跨領域的分享我的興趣之多元與受影響的潛質;『看什麼樣的書可以被引導變成什麼樣的人』這是我開書店挑書與賣書的用意,而一本好書的確會影響人的興趣且是一個人是否被引入門的關鍵,這就是我的幸運所在,因為我可以因為書店而讓我看許多的好書與進入每一個新奇的領域!

如果洪雅書房還有下個十年,如果作為房主人的我還有下個十年,那麼我願意繼續善用洪雅書房的每個機會與大家一起分享閱讀的喜樂,並一起去實踐書中的理念!

200912301043honya-400.jpg

2009年最後一個星期三,雲科大文資所林崇熙教授(左)分享他對洪雅10年的觀察和指教(圖右為洪雅書房主人余國信),「洪雅救台灣」的口號,代表下一個10年台灣最需要的是 文化,不是拼經濟,(或是換個名詞 「文化產業」)而是真正草根在地的文化深耕,深化台灣社會(圖片引用自「洪雅書房」部落格)。

【讀書會】漂移北迴歸線上的歷史印記1221

嘉義縣因北迴歸線經過與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豐富的山、海與平原等地貌景緻,諸山羅列屏障著整個嘉南平原;因此水源豐沛而美化了整個嘉南平原,美化了都會容顏;三百多年以降,蜿蜒北回歸線寬廣的美麗軸帶,而本次將以…

成功大學的標竿計畫所屬的台灣文化的流變與創新,將於12/21星期一下午2~5點於成功大學舉辦讀書會講座,過去讀書會分別由社會學、人文地理學、人類學、文化產業、社會運動、維基、社區營造、民俗學、都市計劃、社區文化資產以及環境生態的觀點來探討地方社會與地方知識的形成。

嘉義縣因北迴歸線經過與特殊地理位置所形成豐富的山、海與平原等地貌景緻,諸山羅列屏障著整個嘉南平原;因此水源豐沛而美化了整個嘉南平原,美化了都會容顏;三百多年以降,蜿蜒北回歸線寬廣的美麗軸帶,而本次將以此北迴歸線的地理生態談道將圳的前世與未來。

此次讀書會講座邀請楊清樑老師帶領我們與地方團體之間進行對話討論,精采可期。在此,誠摯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讀書會資訊如下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時間: 2009年12月21日(一) 14:00-17:00
◆地點:成功大學建國校區醫學院四樓餐廳第二研討室
◆報名費用:免費參加

◆報名方式:事先與聯絡人報名或 當天直接入場
◆主持人: 王昭文(屏東科技大學國科會計畫博士後研究)
與談人: 楊清樑(嘉義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進行方式:由與談人以 60-90分鐘簡介,之後開放與會者討論。
◆交通資訊:http://www.ncku.edu.tw/ver2006/ch/ncku/map/howto.htm
◆聯絡人:周揚珊(0912681970、imagin92@gmail.com

參考書籍

1. 大溪厝:港底情懷 .2008/楊清樑作 .–嘉義市:嘉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2008.11 [民97]

2. 發現道江圳生命力 .2008/楊清樑作 .–嘉義市:嘉市道將圳文化學會, 2009[民97]

參考網站

1. 道將圳文化學會

http://140.130.111.202/~dao/html/modules/news/

2. 道將圳文化學會Blog

http://tci-waterway.blogspot.com/

3. 台灣社區通社區影音相簿集

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video/videoAction.do?method=doViewVideo&videoRecordId=MTEz&menuId=MzAx&ids=MTA5$MTE3$MTEw$MTEx$MTEy$MTEz$MTE2$MTE0$MTE1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