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重建─災民與政府的耐力賽

返鄉重建居民感嘆:大愛村落成時,馬總統表示,在慈濟需要協助時,國軍十五分鐘內趕到大愛園區幫忙鋪地磚,「比計程車還快」;相形之下,原鄉的避難屋卻連一個柱子都還沒立起來,真是情何以堪。

2/19桃源鄉因為連日降雨,包括勤和村以上四個村落,對外交通因便道函管遭沖走而斷絕,縣府出動了直升機,將亟需就醫的村民接下山,同時展開連日道路搶修,彷彿提早揭開了今年雨季到來時,所有可能發生場景的序幕。

災後已經半年,目前桃源鄉、那瑪夏鄉入住永久屋的居民總共約有二百六十餘戶,而據桃源鄉公所統計,桃源鄉八村就有4543人從風災中撤離,扣除較無安全疑慮的建山村、高中村、桃源村,仍有兩千餘人受災;換言之,比起入住永久屋者,返鄉重建者佔受災戶中至少過半數。

而到目前為止,山上的重建情形卻停滯不前,不但基本的道路建設、安全工程進度拖延,甚至最迫切的避難屋都沒有著落,更遑論產業重建等其他更長遠的部分。

由於汛期逼臨,避難屋的建造卻似乎遙遙無期,導致盡力原鄉重建的居民感到無奈及恐慌,不明白山下的大愛永久屋已經入住,何以山上的人卻沒有得到任何汛期降臨時,可供避難棲身的一磚一瓦?難道果真要實現縣長在1/11上山勘察時留下的「預言」─「汛期來時,你們會成為孤島。」

1月23日縣府要求留在營區的災民集體返鄉時,曾有災民擔憂,不知山上的醫療福利等是否都準備好了?為何倉促要大家立刻返鄉?當時縣府團隊信誓旦旦的承諾,已經全都安排好了,但是日前大雨造成桃源鄉路段,部分居民必須出動直昇機緊急後送時,縣長卻發表了如此反應:

「部分民眾觀念錯誤,以為只要交通中斷,政府就必須派直升機運送,但直升機出勤一趟油料動輒十萬元,不可能濫用公共資源,他建議部落民眾應儘量入住永久屋,否則就做好面對交通中斷的各項準備。」(資料來源:0223聯合報新聞)。

對照當日要居民返鄉時縣府團隊的信心滿滿,縣長此刻的發言,更坐實了大家認為縣府「只想把大家趕去住永久屋,不想協助原鄉重建」的心態。

5
1月9日縣府在營區針對那瑪夏鄉舉辦的返鄉說明會中,曾經表示「你們放心,政府不會說把你們弄回山上就不管你了」,並表示醫療教育等資源皆已到位,要大家放心返鄉(當日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避難屋,真的那麼難?

回鄉重建者在山上,積極尋找適合建造避難屋的土地;受災最重的寶山、勤和兩村,從十一月起,已經定下藤枝段38甲公有地、勤和平台、樂樂段可規劃為避難安置地點,並開始自力爭取政府勘地、NGO團體經費協助。

勤和重建會幹部表示,會要求山上的避難屋就是為了「給山林機會」,能觀察兩、三年再決定是否真的不宜居住必須撤離;另外,「總不能每次汛期來就出動直升機載我們。」有避難屋,就足以讓村民留在山上,度過颱風警報期間、或交通中斷的時段。

去年的11/19、11/25災民分別在高雄縣政府、行政院前舉行遊行,要求政府盡快有積極作為,為原鄉重建者啟動中繼安置。對於災民希望在原鄉適當地點有中繼屋甚至永久屋的呼聲,高雄縣長楊秋興當場親手寫下「地點經中央勘查安全,即同意」的承諾;意即,只要地點是安全的,縣府會立即協助其他的建設。

12/11勤和村已經得到消息,經營建署勘查勤和平台、樂樂段皆為「安全」;營建署謝副署長說,只要居民與縣府協調無誤,營建署就可以安排建造安置處所的協助工作,讓村民們都很期待。

然而縣府接下來的動作則是組成專家學者,一再上山勘察,提出平台有民生設施不足、聯外交通不便等疑慮;並且未主動提出協助村民解決這些問題。

到了今年二月,眼看四、五月汛期逼臨,勤和重建會得到縣府公文回覆。公文上說,目前避難屋並非主要的重建政策,居民可選擇申請杉林大愛園區永久屋,或到為於六龜鄉的天台山組合屋。居民表示:「這完全違反當初政府在特別條例中承諾的離災不離鄉原則。」

同樣因為遷居地被認為「腹地不夠容納全部戶數」而致使遷居被打回票的梅山口,一位居民清楚明白的點出了大家的疑問,「地不夠,政府就要出面幫忙徵收,有什麼問題,政府就要動用一切可以動的資源想辦法解決。現在政府就是沒有發揮它的力量嘛!」。

而在2/11,杉林大愛園區舉行圍爐慶祝永久屋居民「歡喜入住」,山上的原鄉重建者們再次來到園區前請命,要求盡快在汛期前為大家建置避難場所;得到的回應卻是,避難屋可以蓋,但必須由政府單位出面徵收土地,執掌管理;居民在平時不能使用,只有在汛期時可居住。讓勤和村民無法理解的是,平台的土地是村民私有的、經費是由居民自行找來的慈善團體贊助的,為何最後卻需由政府接收接管?

「沒有感受到政府單位任何善意的回應。」村民一句話,無奈總結了半年來大家竭力爭取原鄉避難屋的歷程。

image
慈濟大愛村落成時,返鄉居民也提出訴求,希望政府儘速實現原鄉避難措施的承諾。(攝影/鐘聖雄)

風險自理的原鄉重建

避難屋的申請沒有著落;道路的修復致今仍為簡易便道,導致連日降雨路就會斷絕;政府對於原鄉部落的補強工程態度也相當消極。寶山居民曾表示「鄉公所載了水泥上來,叫我們自己把裂縫填平,工人是來負責倒水泥的。」

而山上本來缺乏醫療措施,唯一可就近應急的就診處,是位於桃源村的衛生所,所能應付的也只是一般小病痛。風災後聯外道路脆弱不堪的情況下,山上從未添置任何配套的醫療設施、醫護站,導致需要洗腎、身體狀況不穩定的的病患,必須在路斷時動用直升機下山。

縣府傳出希望這些病患能在氣象預報會降雨時,就先撤離到平地的醫院。然而何時降雨、降雨量影響程度,是否是可以輕易被預測的呢?這次在冬日旱季期間連續兩日的降雨,村民也表示是往年少見的情況。

對於勤和降雨斷路所突顯出的道路與醫療問題,縣長卻只針對出動直升機一事回應:「直升機出勤一趟油料動輒十萬元……不可能濫用公共資源去配合民眾上班、就學。」,對避難屋的興建卻完全不置一詞。

留山居民為了想要原土原鄉重建,必須面對汛期將至,因部落未補強、道路將中斷卻沒有任何醫療等配套政策的生命安全問題,被迫陷入自擔風險的處境。勤和村民感嘆,重建特別條例的精神就是能讓大家留在山上觀察兩、三年,為什麼縣府對於現在的原鄉重建,不留絲毫空間?災後回到山上事事靠自己,努力至今,仍舊只換來縣長一句「部落民眾最好入住永久屋,否則就做好對外交通中斷的準備。」

image
山上的貧困災民,靠捕瘦弱的山老鼠加菜,令人鼻酸(攝影/munch)

浮動人心的流言耳語

考慮回鄉重建的人,由於政府政策反覆,又得不到任何避難措施的幫助,目前山上一片耳語流竄、人心惶惶。部落內盛傳:

「縣長說,不給中繼屋就是因為怕去永久屋的人會動搖。」

「鄉公所說,二月二十八日是申請永久屋的最後期限,再不快申請以後就申請不到了。」

「留在山上,政府說我們會變成孤島。」

不少希望留在原鄉重建、產業家業也都在山上的居民,因為政府的態度而萌生退志,考慮乾脆申請永久屋,再每日往返山上山下工作。

2月11日慈濟大愛村落成時,馬總統表示,在慈濟需要協助時,國軍十五分鐘內趕到大愛園區幫忙鋪地磚,「比計程車還快」;而目前大愛村第一期未全部住滿,第二期已經加緊動工;山上的居民不僅避難屋沒有一磚一瓦,還因為各種壓力、傳言致使人心惶惶,對未來茫然不安,一切只能自求多福。

兩相對比之下,令返鄉重建者趕到無奈。一位勤和婦女說:「我們不相信政府會真的這麼絕情不管我們。這好像是一場和政府的耐力賽。」

八八災後至今,已超過半年,這場重建的耐力賽,主角雙方竟是「政府」與「災民」的拔河,實在無奈。

image
2月11日大愛村落成時,寶山村民向總統請命,希望能協助原鄉重建(攝影/鐘聖雄)。

延伸閱讀:大愛落成系列 (3) 山下有大愛,山上自己來?

寶山村民: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1/30寶山村召開了八八風災後的第六次部落會議,80戶決意留守家園的族人,表示將成為「38甲公有地」的新寶山村 民,再度聲明不棄原鄉土地、並以不懈努力、持續申請38甲公有地的決心。

1/30寶山村召開了八八風災後的第六次部落會議,同時也是「新寶山部落大會」會議。80戶決意留守家園的族人,表示將成為「38甲公有地」的新寶山村民。在風災之後雖經歷了撤離家園的遷徙流離、反覆部落安全會勘帶來的徬徨不安、做為少受外界關注「災難孤島」的困阨處境,但這些「新寶山村民」仍藉由本次會議齊聚一堂,再度聲明不棄原鄉土地、並以不懈努力、持續申請38甲公有地的決心(寶山村面臨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990201baosh62-450.jpg
38甲地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寶山村民決議要堅持捍衛到底(攝影/鄭淳毅)。

各方聲援,歷次會議與會人數最多

當日是寶山村災後歷次部落會議以來,與會人數最多的一次,80戶的戶長幾乎都到齊;雖然1/25縣長訪視村子所帶來的觀光纜車興建規劃令村民們頗受打擊,但也更凝聚了大家留守原鄉的共識。八八再造聯盟、南方部落聯盟、勤和重建會、梅山重建會、新開重建會、地方團體及民間人士,也都到場表達關注和支持,交流各村災後重建情形。

會議主持、寶山重建會幹部文主任表示:「看到這麼多人,有史以來最多的一次,很感動。」寶山村約190戶之中,雖然70多戶人家已有意遷往永久屋,但有80戶人家願意留在山上,遷居到38甲土地,佔了寶山村近一半的人數。

重建委員們極力向政府爭取在這塊土地上興建中繼屋或避難屋,卻屢遭挫折;專家學者的勘查,或判為不夠「安全」,或認為腹地太小不宜安置多戶人家,甚至縣長表示此處要規劃為纜車建地和觀光園區,無法留給村民居住空間──「希望80戶村民們給我們支持,站出來表達心聲……有你們做我們的後盾,我們才有力量。」全場為重建委員鼓掌打氣,表達支持之意。

曾參與美濃反水庫運動鍾秀梅教授也發言分享反水庫運動的經驗,並認為原住民應堅持留在山上,「台灣傳統的山林知識,原住民最清楚。如果台灣的山林沒有原住民,就會失去原住民的文化。」

勤和重建會總幹事劉行健則表示,寶山曾經歷多次風災,但鄉親都堅持了下來;這一次的災情雖更嚴重,但希望居民們團結並堅持下去。他認為林務局在寶山村上方興建森林遊樂區,勤和村也飽受水利署的越域引水工程之苦;這些公部門的工程、設施,不僅是影響本次風災災情的因素,且若是居民們現在撤守家園,往後的原住民傳統領域將只剩下觀光區和工程區。「這段路也許走來不輕鬆、很孤單……但我們的堅持是很可貴的。」

八八再造聯盟主席理斷牧師指出,「我們面對的最大瓶頸是高雄縣政府。」屏東、台東災區已有的中繼安置,至今不在高縣政策的選項內;對於村民選中的遷居土地,不論會勘、評估、規畫,每每拖延停滯。「縣長輕視我們,寧願建纜車也不給我們住。」

原住民的傳統領域,包括38甲地在內,都應當盡力爭取,使這些土地能留給子孫。他表示,儘管因政策因素讓重建之路更顯得困難重重,「我們還可以一起努力,你們的困難是每一個部落的困難,你們的困難是所有原住民的困難。」

絕不棄守土地:村民們的共同堅持

文主任指出,災後不論選擇永久屋、原地重建、遷居38甲地的人,都不能放棄山上的土地,因為這才是真正祖先所在的處所。

寶山村由於鄰近六龜,不少村民因工作、就學之便,在六龜租屋居住,但仍時常回山上看看,其中不乏每日通勤者。他們說,就算因為生計必須在外就業、租屋,仍不會放棄原鄉土地,「畢竟家都在山上。」

目前,留在山上的寶山村民,最希望能遷居倒38甲公有地上,不過申請38甲地的過程屢受波折。此地塊經過幾次安全會勘,專家學者的意見,基本上皆為「只能低密度開發、不適合提供80戶全數居住」。日前(1/28)縣府建設處最近一次的會勘中,居民們也想將周邊大家認為平坦的土地介紹給專家,表示整個區塊絕對夠安全且有足夠腹地,無奈其上覆滿竹林和雜草,難以進入探勘。

會議中,居民們熱烈討論接下來的因應行動。

文主任表示:「38甲地,我們自己去看,不要說80戶,100戶都住得下……但來勘查的專家學者始終不鬆口,不敢保證38甲地可容那80戶人家。」在場村民紛紛建議,除了155-2地塊本身,還可以將周邊158、159、161等地塊也列入考慮之中。因這些地塊有許多為私人土地,有地主已經願意提供大家使用空間,但還要進一步溝通確認;並討論哪一塊地為哪一戶人家所有,應當如何協調。

這時重建委員Ibu表示,經她到地政單位查閱了地籍資料,村民們最屬意的其中一個地塊,所有權原來為「中華民國」,是一塊公有地。文主任表示:「這是好現象,159、158只要其中有一塊是中華民國的地,五、六百戶都夠住了。」只要再對此地塊所有權做最後確認,並與私人地主協調,就可以呈報上去,納入遷居地申請的範圍。

1/28專家會勘時無法進入竹林勘查的問題,村民Dama Biyun提議,80戶人家一起自動自發先去砍草,先收拾得乾乾淨淨,下一次就能讓專家們直接去看。這項提議獲得在場一致認同,鼓掌通過。

重建委員也提出構想,除了等待外來專家學者的勘查,部落也可有所行動,先行在38甲土地上舉行布農族的傳統祭儀,宣告這裡本為族人傳統領域,是由祖先允許留給子孫居住的。族人討論有開墾祭、祖靈祭兩種選項。開墾祭可以配合出動砍草時舉行,祖靈祭則是請來巫師詢問祖先的意願,討論後初步傾向決定為祖靈祭。

將舉辦布農族傳統祭儀,堅持爭取38甲土地

經大家踴躍的發言討論,最後做出四點決議,由重建會委員柯老師報告:

一、重申堅持到底申請38甲土地的決心,將正式發文土審會,提出38甲地為安置地。

二、經協調溝通後,請政府出面徵收私人土地,以達到能全數安置80戶人家的腹地面積。

三、將在38甲地舉行祖靈祭。表示這塊地從祖先手中傳承下來,將來族人也還要留給子孫繼承。

四、盡速修復村內毀損部分。柯老師特別指出,寶山村還可住居的部分,需要工程補牆毀損裂隙處,「這是我們第一次部落會議就提出的。」到現在沒有任何政府單位執行,因此仍持續提出,希望相關單位盡速為大家修復家園。

寶山村在災後,無論基礎設施如水、電、工程補強等的修復都比他村慢半拍,接受政府的照顧和補助方面也常受到忽視,爭取原鄉重建又屢遭打擊,但村民們很快又打起精神,會議上討論熱烈、士氣不衰。他們說:「我們就是那句話,堅持到底、絕不放棄。」

1
大家祈禱,堅持到底,絕不放棄(攝影/鄭淳毅)。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讓台灣多元文化花朵綻放:反對「遺忘原民自治」的地方制度法

反對這份抹消原民特色的地方制度法,只是這波原住民自治運動的開端,即便知道朝野兩黨已經為了五都選舉而殺紅雙眼,這些被遺忘的「台灣第一民族」仍然繼續踏著自己的腳步前進。

今(18日)上午,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協同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台灣原住民政策協進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多個團體,一同來到立法院前,反對國民黨黨政平台在在14、15日2次的溝通協調後所提出的「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

原鄉變市區,原鄉原住民變成「都市原住民」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的歐蜜‧偉浪牧師表示,本次行動的訴求主要針對地方制度法修正草案中,將五都中的「原住民鄉」與其他平地鄉一同降格為「區」的規定。

按地方制度法修正案之規定,升格之後的五個直轄市內,台北縣烏來鄉、台中縣和平鄉、高雄縣的那瑪夏鄉、桃源鄉與茂林鄉五個原住民鄉將首當其衝,成為「新北市烏來區、台中市和平區、高雄市那瑪夏區、桃源區、茂林區」,等同漢人都市中的一區,與會的原鄉代表對此感到憤怒與憂心,紛紛表示這是瓦解原住民文化傳統、使原住民地位更形邊緣化的規定。

首先發言的台北縣議員王建章表示,以他所在的選區烏來鄉來說,原住民人口僅有1300人,甚至未達地方制度法33條3項「…縣 (市) 、鄉 (鎮、市) 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者,於前項總額內應有平地原住民選出之縣 (市) 議員、鄉 (鎮、市) 民代表名額。」之門檻規定。

王建章議員表示,烏來鄉原住民因地理位置鄰近北市,目前的鄉代與里長又均由漢人出任,原本就有「部落平地化」的隱憂,如今地方制度法一旦通過,將使泰雅文化的傳承更形艱難,烏來鄉內的原住民也更形弱勢。

歐蜜‧偉浪牧師也以台中縣和平鄉為例,舉出了同樣的問題:「和平鄉有三分之二是漢人,僅有三分之一是原住民人口,地方制度法第33條可能以為是設計來補救原住民區代表不足的困境,但在現實上很難達到這個效果。」他表示,地方制度法將造成最嚴重的問題是,原住民的在地主體將因被劃入都市體系而瀕臨崩解。

而與會的多位代表均一致贊同:法規設計時,應考量傳統領域範圍,徵詢各族群意見後,劃定各族原住民縣、或下一級的行政單位之邊界等相關配套作業,以利原住民自治理念的落實。

同為本次行動發言人的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秘書長金惠雯也表示:「簡單來說,這樣的做法就是在創造更多『都市原住民』,讓都市原住民弱勢的命運變成全台原住民共同的處境。」

990118-difanimg_4145-450.jpg
左為北縣議員王建章,右為歐蜜偉浪牧師(攝影/何欣潔)

原鄉代表北上聲援,眾口同聲要求自治

而在本次升格風波中遭受影響的五個原住民鄉除了高雄縣的茂林鄉外,其他四個原鄉均有代表出席。台中縣和平鄉的大安溪部落工作站工作者,同時也是九二一記錄片「三叉坑」的主角林建治表示,只要有這種應該替原鄉發聲的機會,他都不會吝於站出來。

高雄縣桃源鄉的代表張德政憤怒地表示,政府在八八風災後一連串的作為根本是「假救濟、真打壓」,要求政府落實讓原住民族自治的承諾。泰雅族自治議會的執行長吾杜夫則以族群代表的身分出席,雖然並不直接代表這五個原鄉的在地意見,但他為這五個原鄉內的泰雅族人發聲表示,他自1997年便提出「泰雅土地宣言」,要求落實原民自治,他主張政府應立即將泰雅傳統領域歸還給泰雅人,並認為地方制度法不應該適用於原住民自治區。

在八八風災中受災慘重的高雄縣那瑪夏鄉,則由原民會族群委員卜袞代表發言。卜袞指出:「台灣常常說要落實多元價值,可是多元價值來自每個單元的綻放,通過原住民族自治法,才能真正讓多元的花朵綻放。」

他對現行的地方制度法草案亦有見解:「聽到地方制度法說要讓區長官派,我心裡就高興了一半。為什麼呢?因為選舉這種贏者全拿的邏輯,根本違背我們布農族傳統精神。我們布農族沒有頭目,階層也不明顯,都是以各家戶為單位(編按:此處一戶約指50-60人),派出兩到三個代表,大家用『共識決』的精神來討論公共事務,這樣比起來,選舉不是太暴力了嗎?」

他更痛陳:「現在的原住民鄉長,根本就是財團魁儡,每次選舉又只會破壞原鄉團結,鄉代表是他們的親戚,社區發展協會也是他們的人,每次政府BOT都只是被拿去綁樁,你說這樣合理嗎?」


左為原民會族群委員卜袞,右為歐蜜偉浪牧師(攝影/何欣潔)

台灣第一民族的起點,從落實自治精神開始

卜袞的發言指出了他對原鄉自治的不滿與想像,遠非反對地方制度法的層次而已。歐蜜牧師亦表示,對於原民自治的願景,他認為可以參考加拿大原住民所提出的「第一民 / 國族」概念,讓原住民族依其特殊文化與漢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編按:第一民族,是數個加拿大境內民族的通稱,與印地安人同義,指的是在現今加拿大境內的北美洲原住民及其子孫,但是不包括因努伊特人梅蒂人。第一民族、因努伊特人和梅蒂人的總稱,應該是原住民。在加拿大,原住民的國家級代議機構是第一民族議會。來源:維基百科)

卜袞更進一步指出,很多原住民都以為原民會是多麼有力的機關,事實上,現在的原民會充其量只是執行單位,根本沒有決策權,代表性也不足。他提出「民族議會」的概念,以布農族傳統共識決的精神,組成原住民大議會,以民主方式決定原民事務、落實自治精神,讓民族議會成為台灣原住民族自治的最高機構。

而這樣的概念將如何落實呢?「我們希望下個會期可以通過原住民族自治法,原住民族自治法裡面都會有這樣的規定,我們正在著手擬定草案。」

但身為原鄉選出的縣議員,王建章對原民自治似乎沒有這麼樂觀,他低聲表示,原住民自治的理念已經推了十幾年,絕非一蹴可幾。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要往正確的方向努力,政府尤其應該尊重原鄉聲音,以「由下而上形成共識」的草根理念來推動政策,不能像這次一樣關門修法。

一把鋒利的刀:公布原住民傳統領域

而這條既迢且遠的原住民自治之路,除了等待下會期推動立法之外,該怎麼踏出下一步呢?金惠雯秘書長表示:「下一步,我們應該要來公布目前高雄布農族的傳統領域。」在政府將富有生命、面貌各異的原鄉劃為毫無特色的「區」之前,便搶先爭取對於傳統領域的詮釋權。歐蜜牧師對此表示贊同:「這(指公布傳統領域)會是一把很鋒利的刀!」

在行動後熱烈的討論當中可以看見:反對這份抹消原民特色的地方制度法,只是這波原住民自治運動的開端,即便知道朝野兩黨已經為了五都選舉而殺紅雙眼,這些被遺忘的「台灣第一民族」仍然繼續踏著自己的腳步前進。

而全台灣關注災區重建者的祈願,也正如卜袞所說:「如果八八水災這個不幸的事,能使大家團結,使原住民的自治運動更前進一步,那麼也算是這災難中唯一可堪告慰的事了。」

附錄:「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記者會訴求

2009年,馬英九政府簽署了《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兩個繼《世界人權宣言》之後,對世界人權保障的最重要國際公約。台灣批准並簽署《兩公約》之後,《兩公約》上的規定在台灣便具有法律效力。

在《兩公約》中聲明了各民族自決權利之重要性,憑此權利,各民族可自由決定其他政治地位並自由追求其經濟、社會、文化之發展。此外,在台灣的原住民族基本法第四條中,也載明「政府應依原住民族意願,保障原住民族之平等地位及自主發展,實行原住民族自治」。

然而,即將1月18日修正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卻完全違背了《兩公約》與原住民族基本法所保障的權利,將五都之中的原住民鄉(烏來鄉、和平鄉、那瑪夏鄉、桃源鄉和茂林鄉)降格,使原鄉變成「區」,同時在修正案中要將區長變成官派,完全忽略了原住民族參政與自治的權利。

因此,來自這五個原住民鄉的代表,以及關心原住民族自治的團體,將到立法院表達我們的訴求:

一、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

二、反對原鄉降格區長官派反對原鄉降格代表虛位化

三、原住民族地區地方制度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辦理

四、馬英九政府應兌現試辦原住民族自治的政見,應儘速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法。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八八再造聯盟:自治區是原住民唯一出路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在記者會上發表聲明,期望未來可成立原住民自治區,在原住民世代的傳統領域內,對於文化、教育、產業、經濟能充分維護主體性和擁有自主權。

1/14高雄市議會舉辦「縣市合併願景民間論壇」記者會,邀請各民間團體、相關單位舉辦系列座談,分為教育、族群、文化、環保、社福、產業六組,從民間關切的議題出發,探討縣市合併之後相關政策的調整方向和未來願景。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由副執行長張新華、幹部張德政代表出席,在記者會上發表聲明,期望未來可成立原住民自治區,在原住民是帶的傳統領域內,對於文化、教育、產業、經濟能充分維護主體性和擁有自主權。

族群組召集人、高雄縣原住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理事長浦洪秀英女士提及八八風災後,高縣原民部落面對的問題,從生計產業到原居地是否安全的劃定,政府的做法都與原民的期望有很大落差。她表示,「我們也有很多專家」,未來政府的決策可以多傾聽原住民專家學者的聲音,外來的專家學者的角度,可能不適用於原住民。

980117-xianshehbing-420.jpg
族群組召集人洪秀英會長與88再造張新華副執行長交流意見。

88再造聯盟列為「族群組」出席人員,幹部張德政認為,現在政策走向忽視原住民權益、原鄉降格導致區長官派、代表虛位化,影響原民參政權而使得原鄉地位邊陲化、泡沫化。鑒於馬總統「將試辦原住民自治區」競選承諾;且高雄縣市合併後,三個原住民鄉佔總「高雄都」面積三分之一,應成立原住民自治區,讓原鄉在世代的傳統領域範圍內傳承文化、自主自治。

八八再造聯盟發表六點聲明如下:

一、將自主宣告高雄縣原住民傳統領域範圍及權利,任何有關該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發展必須與原住民充分磋商以保障國家及聯合國給予原住民之權利。

二、反對取消原住民鄉自治的地方制度法修正案。

三、反對原鄉降格區長官派、反對原鄉降格代表虛位化。

四、原住民族地區地方制度應依原住民族基本法規定辦理。

五、地方制度法修正條文不適用原住民鄉。

六、馬總統試辦原住民自治區的政見必須兌現,且盡速審查原住民族自治法。

族群組正式座談初步訂於3/5舉行,與談者包括高雄縣原住民文化藝術發展協會、高雄市社區大學促進會、岡山區社區大學、旗美社大、勵馨基金會等。

88再造聯盟副執行長張新華認為,族群論壇應邀集更多的原民團體參與,政府制定政策前要多聽聽這些原民的意見。


八八再造聯盟認為,自治區是台灣原住民的唯一出路。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災區民間委員正式參與─高雄縣府第8次重建會議記錄

高雄縣政府於12/24召開第8次的災後重建會,這是首次縣府採納災民意見,增列了含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88再造)、寶山村重建委員會、勤和自救會、那瑪夏各村等七名災區民間委員,前來參與、表達意見。

高雄縣政府於12/24召開高雄縣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地八次會議,報告重建進度。在經過11月份原住民團體的兩波抗爭後,這是首次,縣府採納災民意見,增列了含 88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88再造)、寶山村重建委員會(由自救會改組)、勤和自救會、那瑪夏各村等七名災區民間委員,都前來參與、表達意見。

DSCN8964
高雄縣重建推動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首次讓各災區代表共同與會。

林務局林宏基課長報告國有林地崩塌及治理、復育情形,並由原民處谷縱處長、建設處黃益雄處長報告劃定特定區域的作業進度。

桃源鄉謝垂耀鄉長和谷縱處長都反應,劃定區域分屬林務局、水保局、原民會等單位管轄,各自行動、各與不同專家學者合作,導致勘查結果不一,並造成原民困擾。希望中央出面協助各單位做協調合作。縣府表示會請重建會釐清權責。

律師工會理事李淑妃請問劃定特定區域的諮商、協議到底有沒有一定標準。谷縱處長表示,劃定特定區域說明的說帖一直在草擬中,未有定案,建議中央快點定案,讓白紙黑字載明居民們遷村或留在原居地的權利義務。

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表示,希望中央劃定特定區域可以有所緩衝,否則對原民是一項傷害。先啟動中繼安置,觀望數年,讓安全不安全的問題「留給大自然自己做回答」。

本次會議有兩項提案

計畫處提案「以社會救濟方式安置符合四大原則之災民進入永久屋」。處長王屯電報告,慈濟的原則是房屋損壞、有居住事實、設有戶籍、在平地無住屋四項都可申請,但中央堅持非房屋所有權人不能核配永久屋。

在12/16申請入住永久屋的361案件中,只有114案通過;補件後於12/23復審完畢,32補件中也只有2件通過,也就是目前有條件取得永久屋的件數,共僅116件,總合格率只有三成。

建議受理資格應訂為符合社會救濟資格「災前已設籍」、「有實際居住事實」、「同一戶籍內人員經查正名下無其他房子產權」者,而受理優先次序為「房屋已毀損戶」、「經劃定危險區但房屋完整者」。若能啟動社會救濟機制,可以讓目前已完成補件程序但遲遲無法核定的241案災民,早日完成安置。

八八再造聯盟提案,勤和平台和囉囉埔樂樂段共八筆地經勘查已被認為安全可做為永久安置地點,請縣府盡速辦理後續作業。另年底將至,很快又到明年汛期,寶山村公有地、梅山口、南沙魯民族平台所申請的安置地段,都沒有復勘動作或復勘下文,請縣府協助加快作業,並讓災民充分參與。

對此谷縱處長表示,樂樂段四筆為鄉公所所有,但承租給私人使用,會請公所出面協調,召集地主簽寫同意書,就可開始興建作業。

楊秋興縣長則詢問上述所提地點在何處。得知寶山村屬意的可能遷村地點為155-2地段時,表示「這不是我們要建纜車的地嗎?」縣長認為地方觀光也相當重要,希望再協調纜車建地和居民安置地,「以不衝突為原則。」(關於該塊用地的詳細閱讀,請點選這裡)

縣長也詢問桃源鄉民希望以永久形式或中繼形式安置,理斷牧師表示希望為中繼安置。對此,縣長認為中繼屋年限只有二年,擔心二年後「變成大違建」,建議村民再做審慎考慮。

DSCN8967
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發言。

附錄:河川疏浚慢 縣長擬淤積河床辦路跑

自由時報記者蔡清華/高縣報導 20091225

八八水災之後,中央辦理河川疏浚停滯不前,高雄縣長楊秋興表示將於高屏溪攔河堰河心舉辦健行或路跑活動,以凸顯問題的嚴重性;而高縣災民申請永久屋,逾六成未符合中央標準,縣府重建委員會將提報中央,建議有實際居住事實的弱勢災民依社會救助機制從寬認定。

楊秋興昨天在重建委員會上憂心的指出,災後已近5個月,中央辦理河川疏浚情形仍停滯不前,河床堆積大量土石,辦路跑活動讓外界實地了解真實情況。

縣府還發現中央幾項預算核定金額均不足,以工務處所提金額最大,分別為:溪州大橋修復工程不足1.7億、高132線重建工程不足8.5億、高133線工程不足12億。

另外高縣府受理杉林月眉永久屋申請審查,總申請案件為979件,經查核其中438件房屋未毀損且地區尚安全申請案,不符合資格。

而剩下申請案件中,依據中央訂定的永久屋配住資格,在符合屋損戶前提下之申請案件共有371件,至23日為止,通過審核案件僅116件,合格率僅3成1。

計畫處解釋,為避免眾多非實際受災民眾申請永久屋,中央堅持非房屋所有權人不能開放核配永久屋。

高縣重建委員會昨天通過提案,建請中央同意啟動社會救濟機制,針對災前已設籍、有實際居住事實,且同一戶籍內人員經財稅資料查證,名下無其他房子產權之申請者,一併安置在杉林永久屋,受理次序則以房屋毀損戶為最優先,其次則為經劃定為危險區、但房屋完好者。

楊秋興縣長也指示相關單位製作說帖,先與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溝通,連同永久屋需求之砂石料、交通號誌、路燈等費用計5700萬元,以及組合屋地上物補償及租金計562萬元,一併提中央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討論。

本文原出處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dec/25/today-south14.htm

只要勤勞,不怕沒電─桃源鄉的沙菲梅子女士專訪

現在我已經回到梅蘭村,山上雖然沒電,但有水就還過得下去。以前的布農族過的也是沒電沒食物的日子,靠的都是自力更生,所以現在也不是問題。只要勤勞,就算沒水沒電也會回到山上。

沙菲梅子女士,是「八八再造聯盟」執行長─伊斯坦大貝亞夫的妻子,在桃源鄉社福館上班,也是「八八再造聯盟」的婦女幹部,自稱是八八再造的「後方」,支援前線作業。

以下由輔大生命力新聞記者柯珂,以電話訪問的方式,記錄沙菲梅子女士對於災後至今桃源鄉的一些觀察。

PC086337-480
沙菲梅子女士桃源鄉概況

八八水災發生初期,高雄縣桃源鄉的居民先被安置在佛光山,礙於佛光山不夠安置,及宗教信仰的關係,部分居民暫居於基督教會等地。由於佛光山及教會有其活動及正常運作,不久桃源鄉居民分別被安置於鳳雄營區、陸軍官校、仁美營區及兵工營。

目前建山村、高中村及桃源村村民已回到山上,梅蘭村、復興村、梅山村與寶山村還留在安置中心,勤和村因特定區爭議也尚未回鄉。

讓孩子們回鄉唸書

學校部分,建山村、高中村的國小已經正常運作,桃源國小也已復學,但桃源國中學生目前還在分散在其他學校。其實國中部份除了小山崩落,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稍做整理,就可以讓孩子們回來,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讓他們回來。

孩子們在外面唸書,父母親也必須留在孩子身邊,否則他們會擔心,但是留在外面,他們的生活、經濟來源要怎麼解決?會活不下去的。校長已經在積極與教育處協調爭取,希望讓孩子 回到原鄉復校校。

小孩子上課情形還算可以,除了社會救助、民間團體幫助,還有財團認養,學生上課沒花什麼錢,不會影響到生活,而且比起災前好很多。

「我們要回到山上蓋中繼屋」

八八再造聯盟訴求是回到山上建立中繼屋,堅守「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原則。我們認為回到山上,才可以看到當地的問題。哪裡安全,哪裡不安全,重建的地方是哪些部份,這些留在市區討論,無法知道實際的情形。

假設在山上,我們會找較安全的地方興建,以桃源鄉來說,也許某個地區不太安全,但這個地區的旁邊或許是安全的,可以居住的。而我們有自己擁有傳統領域,有祖產,所以我們可以捐出安全的土地,興建中繼屋,之後再來討論整體規劃。

雖然日前政府表態願意配合地方的需要,但還沒看到什麼動作。最擔心的是,在法律尚未確定前,行政院重建委員的想法會因為某些不同的聲音而改變。八八再造聯盟將會針對中繼屋及安全區認定等問題開會討論,並邀請高雄法服替大家解決法律上的疑問。

只要勤勞 不怕沒電

現在我已經回到梅蘭村,山上雖然沒電,但有水就還過得下去。以前的布農族過的也是沒電沒食物的日子,靠的都是自力更生,所以現在也不是問題。只要勤勞,就算沒水沒電也會回到山上。

回到山上時,不知道從哪裡做起,農地損毀、農路啃食,雖然無法下田耕種,但也不算太嚴重。大家的生計依賴八八零工,沒有什麼影響。未來還會以務農為主,人只要身體健康,什麼都可以做,不怕其他的,只怕懶。

這次的災害,改變了我許多想法,我看到實在的人、對於部落漠不關心的人,看到了人心真實的一面。很奇怪,天災後,不可思議的事情都發生了,很心痛,沒想到這樣的情況下,還看到「貪」,看著某些人,都覺得他不應該是這樣的。面對天然的災害,卻經不起考驗,一味依賴外界幫助,很不應該。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