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糯米是怎麼變黑的?

大家都知道,米可以分成蓬萊米、在來米與糯米三大種類,還有某些特殊的品種,包括紫米、紅米,但是若論及稻米的品種,光是台灣現有培育的品種就超過百種,全世界更擁有十四萬種的稻米,其實這些稻米都是…

大家都知道,米可以分成蓬萊米、在來米與糯米三大種類,還有某些特殊的品種,包括紫米、紅米,但是若論及稻米的品種,光是台灣現有培育的品種就超過百種,全世界更擁有十四萬種的稻米,其實這些稻米都是從全球少量的野生稻開始,經由農夫幾千來來種植、篩選、交換稻穀試種演變出來的。

野生稻為了族群延續的需要,演化出「芒」的特徵。另外,只要稻穀具備足夠的養分,在尚未飽滿之前,野生稻的稻穀就會變色,及早落入地面萌芽。目前種植的稻米品種,多是經由專家育種而成,不過在種植的過程中,總會有那麼幾株,透露出祖先的模樣,透過田裡的實地觀察,我們也可以探究更多屬於稻米的秘密。

在此之前,我並未真的瞭解黑糯米是怎麼「變黑」的。是稻穗一長出來,就是黑色的嗎?

已經碾好的黑糯米,可以看出黑糯米真正黑的部分僅有米糠層,所以判別是否是染色的黑糯米,就看還沒烹煮的米粒,米糠層的內部是否也是黑紫色,如果連內層都是黑色的,那應當就是染色的了!

前一陣子經過吳水池老師家的稻田,看見他的稻子已經長出綠色的稻穗,看樣子是長米,起先我以為是跟我們這邊一樣的台農秈22號,畢竟吳老師對這個品種是讚不絕口。這幾天晃過去看了看,發現稻穗的顏色竟然改變了,原來,吳老師還是繼續種植黑糯米啊!而且,黑糯米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才慢慢變黑的!

980729-e06e82aa59-360.jpg

拿了相機到吳老師的田地晃了一圈,仔仔細細的看了黑糯米的結穗。原來一開始黑糯米的稻穗是綠色的,隨著稻穗的成熟,稻穀才會漸漸轉變顏色,於是就會看見像是彩色米一樣,有綠有橙有紅有紫的稻穗!

2-3699247031_965916428b

在稻田裡東看看西看看,有時後就會看見一些特別的。像是長毛的稻穀。不只是在吳老師的稻田裡,在「有機稻場」的田地裡,也可以看見幾出長的比較突出、比較高個子,稻穀上面長出或短或長的毛。

3-3699248473_7f5d392263

其實,毛是簡單的說法,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芒」。在台灣的野生稻身上,也可以看見這樣的特徵。芒的功用,據說是為了避免稻穀被鳥類吃掉,只是後來育種的稻米都沒有見到「芒」的特徵,不過在一大片稻田當中,總有那麼幾株會顯現出這種祖先的特徵。

稻場的稻田裡,還有一些鶴立雞群的稻穗,除了長出短短的芒之外,稻穀的外殼也變黑了。起先懷疑是否是混到了黑糯米的特徵,不過剝除稻殼,發現裡面的米糠層並不是黑色的,跟正常米色相同。那麼,是不是因為穗稻熱病的關係,導致到殼變色(乾枯),或者,也是來自祖先野生到的基因本能,在稻穀初具雛形與能量後,就急著掉落地面,避免被鳥類吃掉呢?

4-3700058886_b351559113

即便是我們每天接觸的米食,對於稻米,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事實,等著我們到稻田裡去挖掘,只要有心觀察,讓我們到稻田裡去,持續發掘更多稻米的新鮮事!

(作者為觀樹教育基金會專案主任)

在稻田裡上一堂課

在這次的活動中讓我真正地體會到農村生活,從第一天來幫忙的阿公身上學到許多割稻、打穀子的技巧,甚至從他們身上看到刻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從頭到尾都沒什麼休息,反觀我們這些每天坐在電腦桌前的大學生,才割沒幾下…

6/7、8兩天參加了「旗美社大實驗稻田收割體驗」活動,這次收割的稻子可是意義非凡,旗美社大的工作人員於年初時,在美濃廣善堂附近租了二分多的田地栽種在來米,他們堅持以無農藥、無化肥的方式來進行栽培,以人工的方式來進行田間管理,收割下來的在來米也將製作成最道地的美濃面帕粄,秉持著美濃粄條用美濃米這樣「以在地食材製作在地食物」的精神,並還給它最傳統的味道,讓美濃粄條的米香再度飄散在每個人的嘴裡回味。

980711-981riceharvest-360.jpg

在這次的活動中讓我真正地體會到農村生活,從第一天來幫忙的阿公身上學到許多割稻、打穀子的技巧,甚至從他們身上看到刻苦耐勞的精神,他們從頭到尾都沒什麼休息,反觀我們這些每天坐在電腦桌前的大學生,才割沒幾下就已經腰痠背痛了,果然「薑還是老的辣」。

我本身出生在三峽,小時候每天都在河邊、菜園裡到處跑,這就是我印象中的鄉村生活,但是這次親身參與過後才深深地了解農村生活不只是印象中那樣單薄而已,還有親身去做而從中學習體會到的老一輩所流傳下來的農耕智慧及生活態度。

一手拿著鐮刀,一手抓住稻子,在脫穀機發出的聲響節奏下,俐落直接的觸感加上清脆爽朗的割稻聲,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難割,刀法逐漸純熟精湛,心情也跟著節奏漸入佳境,但,此時腰椎已經禁不起考驗在背後抗議著。

在割稻子的時候想起老師上課給我們看過的照片,一片成熟的稻田中有一株稗草,成熟飽滿的稻穗會垂下來,而稗草卻是鶴立雞群般格外的突兀(稗草是一種雜草,與稻草的相似度有90%);做人做事也是如此,任何事謙虛以對,在這社會上才能夠踏實地立足。

從這裡我也慢慢了解旗美社大強調『農村是一所學校』的想法及概念了,「向農村學習」,這些就是傳統教育裡學不到的寶貴經驗,而學習到的這些事物似乎也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應用在生活中更能夠深刻地去體會一番。

002

大家分工割完稻子之後,開始加入脫穀的工作,這是我第一次親眼目睹脫穀機,原來它是可拆卸組合的,並以腳踏的方式驅使中間滾輪轉動,接著將稻子放到上面,藉由滾輪上馬蹄形的鐵線將穀粒打下來,再由下方的底盤收集。

一開始我負責腳踏的部份,一腳踩著踏板,一腳緩緩的陷入泥土中,當下踩得很開心,(但往後的幾天尾錐及大腿都會稍微的痠痛),或許這就是農村版跑步機吧!

由於割下的稻子分散在四處,因此必須將脫穀機移動,移動過程中,負責機器前面的兩人像老牛拉車般使出全身力氣向前衝,而負責後面的兩人則是在後方使力,就像是航行在大海中的一艘船,船長與水手們在自己崗位上盡自己的使命,同心協力開往目的地,在這個作業過程中大家有說有笑,彼此間的情感交集更加的靠近了!

004005

006007

在過程中,發現無農藥、化肥栽培的田間生物種類特別豐富,蜘蛛、蝗蟲、福壽螺等在我們龐然大物的入侵下,驚慌失措地四處逃竄,有時候會有肥大的蜘蛛往腳上爬,奇怪的觸感便使全身都打起了冷顫。在田埂休息時,一隻小紅螞蟻往我腳背上咬了一口,幾秒鐘後傷口逐漸灼熱刺痛,但沒多在意它,隔天傷口腫得跟手掌一樣大,一隻看不起眼卻後勁十足的小螞蟻讓我大開眼界,這些在農夫眼中都是家常便飯的事,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場驚恐刺激的人蟲大戰。

這次活動雖然蠻辛苦的,但絕對是令我永身難忘的一次體驗。第一次下田、第一次割稻子、打穀子、第一次被田裡的螞蟻咬與第一次皮膚曬的這麼黑。

下次長輩或爸爸談起他們小時候耕田多辛苦時,我想我更能去體會,也更能去參與他們的話題;爸爸也常常唸我們,「不讀書就去娑草、放牛」,現在我都深刻的體會到了,以後換我管教自己子女時,也要叫他們來體會、感受農民的辛苦,感受自己安逸的生活背後農人默默耕耘的辛苦。

在這次活動的參與後,讓我學習到了農耕技術,也讓我省思了許多平時習以為常的事情,想起戴晨智老師說過一句話:「我們不能改變生命的長度,但能改變生命的寬度」,或許在我生命中增加的寬度是微乎其微,但是我已經向農村跨出一小步了,往後有機會要更深入地去踏訪農村的好山好水,在人生中留下一個美好的驚嘆號!

003

(作者為實踐大學休閒產業系學生,旗美社大98年公民新聞寫作班學員)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