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政府還是先有百姓? ─ 東部發展別忘了人民土地權益

靠捕魚維生的陳家人雖然期待政府再次開放公地放領,能夠買回阿公辛苦開墾出的土地,卻也不免擔心在財團與房地業者的炒作下,恐怕會買不起現在市價一坪5萬以上,自己住了將近一輩子的土地。

編按:即將在立法院通過的「東發條例」對花東地區將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一群關心東發條例的地方人士,製作了系列專題,共有7篇文章,介紹東部目前面臨開發難題的各個部落或地區。閱讀系列其他文章,請見文末附錄。

─────────────────────────────────────────

「颱風來的時候,這若沒先做好,風大一點,整個屋頂都會被掀開。」

陳阿公指著圍繞自家房子周圍的繩索和石堆,說那是從宜蘭移居到七星潭後,每到夏天必定要做的重要防颱措施─綁屋頂。

image001
(照片攝於梅姬颱風過後的七星潭陳家門口)

大風吹,宜蘭農民變花蓮七星潭討海人

阿公會從宜蘭移居到七星潭,也和颱風脫不了關係。

今年88歲的陳耳敢額阿公,小時候和父親陳錢來在宜蘭向地主租地種稻,每到要收成的時候,就遇到颱風,連續三年颱風不斷,種的稻繳給地主都不夠,根本養不活一家人。

家境拮据之際偏逢第二次世界大戰,阿公也曾被日本人拉去當軍伕,遠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戰後回到台灣,家中稻作收成還是不好,聽聞幾位從宜蘭移居到七星潭討海的親友們生活過的不錯,便乘坐載運煤炭的船來到花蓮一探究竟。

七星潭,擁有黑潮經過所帶來的豐富漁獲資源,一直以來都有人在沿岸從事漁撈行為,日據時代開始就有不少宜蘭移民前來,自然形成一個小漁村。

當時的人口並不多,海岸佈滿林投、草海桐原生林,阿公邊跟著親友學討海,邊靠著雙手和簡單的工具一點一滴的開墾土地,種植花生、地瓜等作物,還學會用曬乾的甘蔗葉當屋頂,混著芒草的泥土當牆,蓋起能遮風避雨的小屋,等到一切準備就緒,才放心地將遠在宜蘭的父親和其他家人們接到七星潭一起生活。

辛苦墾荒,光復後一切收歸國有

光復後,阿公辛苦開墾出的房子與土地,都被國民政府劃為國有,不但無法擁有土地所有權,還得跟政府租地才能保有自己原本就蓋好的芒草屋。

七星潭風大,颱風、東北季風來襲的時候更是恐怖,經常連續兩個月不能出海捕魚,芒草屋越來越抵擋不了強風豪雨的侵襲。民國50年左右,阿公眼看孩子陸續出生,為了讓家人們住的安穩,在親友及左鄰右舍的幫忙之下,合力將芒草屋改成木造屋。

好不容易等到民國七十幾年政府開放公地放領,阿公到處籌措資金,耗費所有的積蓄,總算買下一小塊原本耕種花生,及自宅所屬的一部分土地,可惜笑稱自己口袋空空的他,仍得繼續向政府「承租」大部分自己過去開墾的土地與房舍。

戶籍地籍不同調,居民權益無人曉

樂天知命的阿公,一直靠著捕魚耕種養活家人,從小在七星潭出生長大的兒子陳中乙目前也在鄰近的定置漁場擔任漁工。

image003
(在鄰近定置漁場工作的陳中乙先生)

對於向政府承租自己父親辛苦開墾的土地本來無太大怨言的陳大哥,卻在自宅不知何時被劃入花蓮市政府美崙都市計畫區的環境保護區以後,開始對政府土地政策產生質疑。

image005
(紅線以北地籍為新城鄉公所管轄,以南為花蓮市政府管轄,陳家即在此區內)

陳大哥表示,花蓮縣政府進行土地重劃時並無在社區裡公告,陳家原地籍資料屬於花蓮縣新城鄉公所轄區,民國89年因家中親友過世到新城鄉公所申請地籍資料時,才發現自己家不知何時開始被劃入美崙都市開發計畫中的環境保護區,成了戶籍在花蓮縣新城鄉公所,地籍在花蓮市公所的怪異處境,同時有著房舍禁限建的相關規定,即使屋舍遭颱風摧殘後也只能在原有建物上進行維修,不能整個拆掉重建,只好年年颱風,年年綁屋頂。

image007
(陳家向政府承租土地的地籍資料圖)

陳大哥說:「現在跟政府租的地有三代人住在這,禁建又不能加蓋,原本有兩間房間空著,牆壁都是自己用木板補的,現在只能當倉庫,三個小孩出生全部擠在一個房間睡,房子變的很小,每次到夏天就煩惱颱風快來了,房子會飛掉;屋子破大一點,又不知道要找哪個單位申請補助,新城一下說你是花蓮市的,花蓮市的又說你是新城的,與其耗時間申請補助,不如自己買個木板釘一釘就好。颱風季我們也不能出海捕魚,就跟孩子一樣放暑假,連續兩個月沒薪水領,花在颱風後的房屋維護費用都要上萬塊,九月三個孩子開學要繳學費,每年這樣也是對心理和經濟上造成很大的負擔。」

image009
(阿公身後的這面牆全部是自己和家人四處撿木板、買材料補起來的)

東部要發展,居民權益應優於財團利益

相對於陳家買地修屋的困難,大型財團要在七星潭買地建屋卻容易許多。

自花蓮縣政府積極發展觀光,在七星潭廣設自行車道、賞星廣場等觀光設施,吸引大批飯店、旅館業者大舉向村民買地進駐後,不但對社區帶來噪音干擾、交通危險、垃圾污染等影響,七星潭地價也隨之逐年上漲。

image011
(沿台九線順著四八高地、花蓮空軍基地之間的大斜坡進入七星潭社區,到處都是用水泥磚造的民宿與飯店。)

靠捕魚維生的陳家人雖然期待政府再次開放公地放領,能夠買回阿公辛苦開墾出的土地,卻也不免擔心在財團與房地業者的炒作下,恐怕會買不起現在市價一坪5萬以上,自己住了將近一輩子的土地。

在梅姬颱風後,和傅縣長一起上台北爭取蘇花改的陳大哥表示:「縣長說花蓮以後不要讓財團進來七星潭、太魯閣、壽豐這些觀光地區,不要讓財團買居民的地,要讓輔導居民發展商店街,讓社區發展的更好。」

他也希望政府如果有公有土地買賣的相關政策,能夠讓像他們這樣在七星潭住了三、四代的老住戶以較便宜的價格優先承購,不要讓在地人買不起自己的家,最後土地全被財團買走,還得被迫搬遷。

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大哥表示:「在縣政府應該可以進行權責主導,邀請兩地的公所修正既有的都市計畫,將兩百多戶、四五百個人口的社區全部歸到其中一個主管單位底下,同一區來規劃,不要一村兩制,花蓮市公所這邊的公告地價較高、租金相對較高,又有禁限建的規定,限制上較嚴苛,以前有開放的時候居民有能力蓋穩固一點的水泥建築,被劃入保護區後都不能再蓋,房子早已不堪使用,地租繳的貴、又不能改建,政府的政策不能利於財團,要利於整個民眾,應該要不怕麻煩,進行政策或管理上的修改。」

在七星潭,仍有多數居民像陳家一樣,向政府承租著長輩在光復前辛苦開墾出的土地,並憂慮著要如何改提升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未來政府在推動東部公有土地利用、觀光發展政策之前,是否應回頭看看人民的實際處境,以「給人民一塊安居樂業的土地」為優先考量呢?

image013
(希望有一天颱風過後,阿公不用再爬高綁屋頂)


耳敢,手寫為耳+敢,電腦輸入法沒有這個字,唸敢。 (閱讀「東部發展條例」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黑潮書寫05】七星潭日記

七星潭難道不能就是七星潭嗎?是百萬年來立霧溪沖積扇、加禮宛平原、美崙台地和太平洋海流潮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月牙灣嗎?而不要成為只有幾十年壽命的人類發展、賺錢的犧牲品。

你去過七星潭嗎?

湛藍的海水,望不見盡頭的礫石海灘,上帝一筆勾畫出的完美弧線,那是島之東岸特有的氛圍與氣味。

七星潭對你而言是……?

是駐足停留的風景區;是私藏的秘密景點;還是可以放鬆心情充電一下的去處。

05圖一
七星潭對你而言是……(攝影/張泰迪)

古老的七星潭

但對於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而言,七星潭是牠們重要的生活領域。

對於鰹魚、翻車魚等洄游性魚類而言,七星潭是牠們旅程中必經之途。

對於世居於此的社區住民而言,他們靠海吃海捕魚為生,見證大海與陸地的消長,感嘆漁業資源枯竭,英雄無用武之地。

對於觀光業者而言,七星潭的景觀咖啡、海景民宿吸引了大批遊客,創造許多商機,但礙於法令規定,大部分的店家仍屬非法經營。

對於派蒂娜企業有限公司而言,七星潭是投資興建海濱高級度假村的絕佳地點,即使法令與自然條件困難重重,仍不計一切努力爭取。

對於搶救七星潭聯盟的成員而言,七星潭難道不能就是七星潭嗎?是百萬年來立霧溪沖積扇、加禮宛平原、美崙台地和太平洋海流潮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月牙灣嗎?而不要成為只有幾十年壽命的人類發展、賺錢的犧牲品。

05圖四
七星潭湛藍的海水,望不見盡頭的礫石海灘,上帝一筆勾畫出的完美弧線,那是島之東岸特有的氛圍與氣味(攝影/張泰迪)

05圖三
對於飛旋海豚、熱帶斑海豚而言,七星潭是牠們重要的生活領域(攝影/金磊)

出現一個「搶救七星潭聯盟」

到底「搶救七星潭聯盟」是幹麻的呢?由幾個非營利組織和一些學者、窮學生所組成的團隊,對還沒定案的政府計畫大呼小叫緊張兮兮,利用下班、課餘時間聚在一起討論事情的發展,還發起連署,獲得四萬多人響應,也辦了多場活動,瘋了似地到處嚷嚷「救救七星潭」。

他們的活動範圍不只在花蓮,每當有關於七星潭命運的會議在台北城召開時,成員們省喫儉用自掏腰包,請假的請假、翹課的翹課,就為了去開那兩小時的會,可是能怎麼辦呢?就怕七星潭的未來葬送在那些來開會還能領出席費、車馬費,西裝筆挺的人士手上。

有這麼嚴重嗎?為什麼不相信政府呢?

當政治人物與公部門視公眾『知的權利』為洪水猛獸之後,「信任」這件事早就不存在了。

我們如何能夠相信派蒂娜公司因開發建設需要,只能選擇「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相關規定,卻「正好」規避了要求「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應該辦理環評要求的縣政府。

我們如何能夠相信左手鼓勵開發、右手辦理環評,球員兼裁判的縣政府,能夠秉持公正立場,維護公眾利益。

我們又如何能夠相信當七星潭聚落內的民宿飯店、景觀咖啡都是非法設立而成為無解難題時,縣政府卻「有能力」協助派蒂娜公司取得度假村用地,甚至修法來解決開發困境,然後跟我們說「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和度假村的申請沒有關係。

     05圖五(備用)
搶救七星潭聯盟發起連署,要求縣政府撤銷派蒂娜公司的七星潭度假村興辦計畫,並退回「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申請書」,獲得四萬多人響應(攝影/陳雅芬)

永續發展或是炒地皮?

若是東華大學的專業團隊完成洋洋灑灑厚達366頁的「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時,報告內提到的野生動物只有鳥類、蝴蝶和兩棲類,而完全沒有提到佔計畫面積67%的海域範圍內的所有生物。

若是花蓮縣政府不管海岸侵蝕的現實狀況,不重視範圍內考古遺址與族群文化資產,不在乎環境敏感區和海洋保護區的需求,而只關心如何把農業用地變更為住宅用地、旅館專用區、都市發展分區,只想要把「非都市計劃土地」變成為「都市計劃土地」。

那麼,有誰能夠告訴我,這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是為了永續發展,而不是為了炒地皮?

七星潭就是七星潭

七星潭是大家的,每一個居住在這片土地、海域中的生命都必須獲得尊重。

受人民委託的政府公僕,憑什麼草率決定七星潭的命運而拒絕與公民溝通?

政商關係良好的財團老闆,又憑什麼以發展投資之名,在上帝造就的海灣上打地基、灌水泥,謀取私利?

在看過台東縣杉原海水浴場美麗灣飯店與台東縣政府聯手違法毀滅天然海岸的粗暴手法後,當台灣西部民意代表與地方首長聯手炒作地皮的手法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後,我相信大部分良善的台灣人民應該能夠了解、也能體會「搶救七星潭聯盟」的這些傻子,只是單純地希望讓七星潭保有上帝賦予的面貌。

對我而言,我不要峇里島風格的VILLA,也不要涵碧樓般的頂級飯店,我只要後代子孫能跟我一樣,能看到七星潭湛藍的海水,踩踏望不見盡頭的礫石海灘,七星潭就是七星潭!

05圖二
戀人在七星潭礫灘上拍婚沙照(攝影/金磊)

附錄:七星潭命運檔案

84年

花蓮縣政府辦理「花蓮縣崇德以南至花蓮溪以北海岸風景區規畫」,陳送省政府申請經費,這個計畫的範圍從崇德到花蓮溪口,內容包括原住民主題遊樂園、海之台地公園、海濱中央公園、海濱綠色走廊、景觀道路等五大區塊,省政府要求縣政府要送環境影響評估給環保署。

86年10月

花蓮縣政府陳送「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給環保署,環保署審查通過,並要求區內的開發計畫要符合這個規定──也就是不論大小都要通過環評的意思。

87年4月

花蓮縣政府依「發展觀光條例」,劃定「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

88年1月

花蓮縣政府陳送「七星潭海岸風景區開發事業計畫」給省政府爭取經費補助,省政府轉送交通部後,交通部要求修正後補送,縣政府後來就沒有再送了,就此打住不了了之。

93年

派蒂娜公司要在七星潭蓋度假飯店,問花蓮縣政府要不要做環評的「差異分析」,縣府觀光旅遊局說:『不用』。

96年4月

※ 花蓮教育大學李光中老師投書聯合報,請大家關心企業要在七星潭蓋度假村的案子,並呼籲縣政府能資訊公開,讓公眾意見得以參與決策。

※ 花蓮環保聯盟鍾寶珠請立委賴幸媛協助,要求交通部與環保署介入查明。

※ 環保署現勘後發現,花蓮縣政府已經在七星潭蓋了涼亭、廁所、自行車步道等設施,而這些開發都沒有做環境影響評估,等於違反了86年環保署通過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於是開罰縣政府30萬元,縣政府不服,提請行政院訴願。

※ 另,針對派蒂娜公司開發渡假村一案,環保署表示要看這個計畫地點有沒有是否在86年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範圍裏、內容是否符合?於是花蓮縣政府與派蒂娜公司為了要讓度假村的開發符合86年的計畫,與中央政府間不斷公文往來,耗時多日直到98年。

97年6月

行政院訴願委員會判花蓮縣政府勝訴,不用罰錢,環保署也沒有上訴,就此確認。

(花蓮縣政府意思是說,在七星潭蓋了涼亭、廁所、自行車步道等設施是依照87年的「七星潭海岸風景特定區」相關規定,不是86年送環保署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因為是不同的計畫,所以不用送環評。)

98年4月

花蓮縣政府為了一勞永逸的解決這個問題,於是提出2個辦法:

1. 請環保署廢止86年的「七星潭沿海風景區開發建設計畫環境影響說明書」,理由是時空背景變遷,那只是個規劃,後來不執行了……。環保署在10月30日初審通過,同意廢止這個從86年開始規範七星潭風景區內所有開發建設的計畫。

2. 陳送「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申請書」和「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給營建署,由營建署轉送環保署審議。

98年10月

搶救七星潭聯盟發起連署,獲得四萬多人響應,要求縣政府撤銷派蒂娜公司的七星潭度假村興辦計畫,並退回「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申請書」。

99年1月

環保署召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策環評公聽會

99年5月

環保署政策環評專案小組與營建署區域計劃委會專案小組聯席審查,「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劃申請書」和「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政府政策評估說明書」,審查非都市計畫土地變更為都市計畫土地的申請案。

會中因為花蓮縣政府僅派觀光局與城鄉局的承辦員列席,並委託東華大學團隊與營建署城鄉分署代為報告,加上兩案資料數據多有出入,有明顯缺失,縣政府未派局長層級以上官員參與會議,更是敷衍了事,主席裁定開發單位應仔細修訂後再另行檢送。

99年8月

人類繼續幫七星潭寫的日記,故事還在發展中,邀請大家持續關心……

搶救七星潭聯盟的網址http://qi2530.blogspot.com/

(作者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閱讀更多「黑潮書寫」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海邊的綠色玻璃石

他們繼續在漫地的礫灘裡找綠色玻璃石,「小昱,真的有綠色玻璃石嗎?」風風姊姊問,小昱信誓旦旦。這片海灣的石頭,由於海浪回洗的力量,包含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沖刷下來的變質岩、風化後的珊瑚礁群、工廠加工後….

這裡是花蓮縣新城鄉的康樂村。

風風姊姊走出門,一個穿紅衣服的小小身影站在門邊:「小昱,你怎麼來了?」五歲的小昱盯著她,沒有說話。「那……我們去海邊好不好?」風風姊姊說。

小昱領著風風姊姊,繞行平房旁的沙徑走著,他說那是他和阿嘉的秘密小路。「今天阿嘉不在啊……」「他住學校那裡。」「所以你很無聊齁?」「一點點……」

風很大,陰灰色的天空有厚厚的雲層。但小昱興高采烈地拉著風風姊姊走向海邊。「我們可以去找綠色玻璃石。」小昱一邊走一邊說。「綠色玻璃石?」「嗯,很漂亮喔!」

他和風風姊姊蹲在海邊尋找,不見綠色玻璃石,小昱說:「姊姊我帶妳去看我們的秘密基地!」他帶著風風姊姊到沙灘一處,上頭覆有幾支漂流木條。他蹲下來,小心翼翼地打開漂流木條,一隻白色的蟹躺在裡邊,還有幾條小魚,小魚身上沾滿沙子。「哇──是螃蟹耶!」風風姊姊蹲下來:「這是你和阿嘉弄的?」小昱用力地點點頭:「看到螃蟹,就把牠和小魚都藏在這裡。」

990608-4b6e4883c25-400f.jpg
小昱說這裡是秘密基地

這裡是著名七星潭風景區後的一片月牙灣,東昌定置漁場就在岸上不遠處,除了颱風季外,每天早午各有三次下海收網。海邊的小孩和漁場老闆也熟,經常在他們停留在岸上的膠筏玩耍,許多漏網的小魚會被小孩子發現。

圖二
膠筏上總是有漏網之魚

他們繼續在漫地的礫灘裡找綠色玻璃石,「小昱,真的有綠色玻璃石嗎?」風風姊姊問,她找不到,也不知道綠色玻璃石長什麼樣子。「真的!上次我們有看到,阿嘉撿了很多。」小昱信誓旦旦。這片海灣的石頭,由於海浪回洗的力量,包含中央山脈或海岸山脈沖刷下來的變質岩、風化後的珊瑚礁群、工廠加工後剩下的混泥石材……五顏六色都有,就是沒有綠色。

小昱在方圓百尺內不斷地跑來跑去,蹲下和站起來,他搔搔頭:「奇怪,沒看到……」瞥眼看到一旁有顆漏氣的排球,就玩了起來,他把手圍成一個小圈圈變成籃框,風風姊姊墊起腳尖投籃,球卡在籃框上,怎麼也掉不下來。他們站在浪前,玩鬼捉人和數字猜謎。這一天,他們沒有找到綠色玻璃石。「阿嘉的貝殼瓶裡面很多,等阿嘉回來妳就知道了!」小昱這麼說。

圖三
在海邊奔跑的小昱

星期六,小昱和阿嘉一如以往來到風風姊姊家,他們在風風姊姊的床鋪和地板間跳上跳下,玩起來驚天動地。阿嘉聽到風風姊姊想看貝殼瓶,咻──地一溜煙就跑回家,阿嘉家在巷口,是193縣道上的小雅檳榔攤。不到五分鐘,阿嘉在巷弄裡出現:「姊姊──」風風姊姊和小昱跑過去,阿嘉把貝殼瓶拿給風風姊姊,裡邊裝滿了水,有好多東西:大大小小的貝殼、石頭、沙子……

「這、這個就是綠色玻璃石!」小昱指著瓶子一處大叫。「這個也是、還有這個!」阿嘉也跟進。風風姊姊看著一堆小手指爭先恐後在貝殼瓶外指來指去,她看到了,一顆顆晶亮的綠色小石子浸在瓶子的水裡,「喀啦喀啦……」阿嘉搖著貝殼瓶,石子拉著石子一起敲打玻璃,發出清脆的聲響。

圖一
巷子口對面的小雅檳榔攤。每幾個月,阿嘉的媽媽會讓孩子把牆面重新刷白,再畫一個新的故事。

「可以倒出來看看嗎?」風風姊姊問。阿嘉把瓶蓋打開,水流了出來,混著淡淡的青苔。許多顏色的小石頭癱在地上,綠色玻璃石真的很漂亮,即使混在貝殼與石堆裡,依舊一眼就能認出,透明的青綠色,沒有一點雜質,陽光下閃動光澤。

風風姊姊把綠色玻璃石撿起,仔細觀看,發現形狀多不規則,不像其它石頭總有舒服的渾圓。「你們不覺得綠色玻璃石跟其他石頭不像是同一國的嗎?」風風姊姊問。「咦?」小昱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有同一國的!還有這個……」阿嘉翻找出一顆咖啡色的小石子,很小很小,同綠色玻璃石一樣,也是透明的純色,但咖啡石很少,只有幾顆。

不知道為什麼,風風姊姊心中浮現一種臆測,揣揣不安起來。「沒有其它顏色的玻璃石了嗎?」她問阿嘉。「沒有了!」阿嘉一邊說,一邊和小昱爬上漁場廢棄的黑色塑膠桶,在上頭扭打了起來。「姊姊,妳看小昱!」風風姊姊笑著搖搖頭,再次細心地檢視每一顆玻璃石。

「欸別打了,我相信海邊有綠色玻璃石!」風風姊姊跑過去,點著小昱的頭。「姊姊,那我們現再去找綠色玻璃石!」小昱又邀姊姊去海邊。姊姊還沒答應,阿嘉的媽媽就在巷口叫吃飯了。兩個小孩像是被啟動的發條兔子,跳下塑膠桶,咚咚咚地跑回家。

風風姊姊看著餘留一地的貝殼和石頭,殘餘的水印還在,她蹲下來,獨自一人默默地,一顆一顆地撿拾起。想著過往淨灘的經驗,想著要怎麼告訴阿嘉和小昱,綠色玻璃石其實是台灣啤酒玻璃瓶的碎片,被人們丟棄在岸上漂流到海裡,由海浪往復淘洗而成這個事實。她撿起咖啡色的玻璃石,苦笑,沒錯,這是保力達B。

她喜歡海邊村落的孩子們,因為生活條件有限,他們沒有五花八門的玩具,但大海就在身邊,總有自己構築的小小堡壘,和自顧自發明的遊戲。她經常從阿嘉和小昱不受控制和突發奇想的行動裡學到一些什麼,世界再不單純,小孩也能帶她看見另一種簡單的真實。

圖二
小昱在海邊打鼓

圖三
小昱說他很厲害可以站在鼓上

圖四
阿嘉說:「姊姊妳怎麼可以偷拍我!」

圖五
他們說要去屋頂上看海,阿嘉趴著,小昱跳起sorry sorry

風風姊姊搬家的時候,小昱不在,阿嘉躲在巷口的柱子後面,偷偷看著風風姊姊和朋友把家具搬上貨車,就在小雅檳榔攤對街,他的眼神很安靜,一點也不像平常瘋瘋的樣子。

【徵件】給花蓮的悄悄話0430截止

人的一生中總在各個地景中移動,我們將童年的街道、校園的每一間教室,以及所有我們曾經進入而後離去的森林、河流、海洋,以影像或文字的形式安放在腦葉的某處。而我們曾經到過花蓮、想像過花蓮、記憶過花蓮…

人的一生中總在各個地景中移動,我們將童年的街道、校園的每一間教室,以及所有我們曾經進入而後離去的森林、河流、海洋,以影像或文字的形式安放在腦葉的某處。

而我們曾經到過花蓮、想像過花蓮、記憶過花蓮,或者,如此急切地想要離去、遺忘花蓮。

所以我們拍攝,所以我們寫信

誰能投稿?

你。任何人。

你準備拍什麼、寫什麼?

如果你想參加「寄影片給花蓮」,你可以使用高階手機、相機、DV拍攝,檔案須以VCD或DVD光碟繳交。使用手機或相機拍攝,錄影規格須有640*480以上。
如果你想參加「寫信給七星潭」,那麼就只需要寫,寄給我們電子檔。

我們準備為你添薪加柴

「寄影片給花蓮」活動

第一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壹萬元整
第二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七千元整
第三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五千元整
佳作(兩名) 獎狀一張與獎金兩千元整

「寫信給七星潭」活動

本活動為附屬舉辦的公益性質活動,第一階段將選出優選十篇,入選若干篇,優選者將發給一千元獎金,並由花蓮在地民間社團及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提供相關獎品、票券,將作品刊登於活動部落格上。關於七星潭相關訊息可查詢 http://qi2530.blogspot.com/

怎麼遞出你的作品?

如果你參加的是「寄影片給花蓮」,那麼請將影片及報名表郵寄或親自繳交至數位文化中心(東華大學文學院B213),報名表須有紙本與電子檔(電子檔與影片存於同一張光碟)。報名表請至http://showndhu.miroko.tw/moviemake2.doc下載。

如果你參加的是「寫信給七星潭」,只需要把報名表與電子檔寄至lovelygugi@gmail.com即可,唯一要注意的是,唯有收到回信確認,才算完成投稿動作,本徵文活動報名表與東華文學獎報名表格式相同。

哪時候要截稿?

即日起至2010年4月30日。(郵寄以郵戳為憑)

誰來評審?

邀請國內導演及專業人員擔任評審委員。並在五月底公佈得獎名單。得獎人知悉並同意無償授權資策會與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得永久、無償、於全世界公開播送、公開傳輸、公開上映、重製、編輯、刊登、發表及以其他方式使用該得獎作品相關文字、圖片、影像、聲音及著作。

你還必須注意

投稿作品如有以下情事之一者,一經察覺,即取消獲獎資格,且追回所頒獎金、獎狀,並公佈參賽人姓名。

作品曾以任何文字形式發表、出版或得獎者。作品係抄襲他人或有侵害他人著作權者。

投稿作品恕不退件,請參加者自存底稿。

得獎作品數目與獎項得由評審委員依據參賽作品數量議決調整。

得獎者須依規定參與授獎活動。

競賽頒發之獎狀受獎人填寫導演姓名。

本辦法如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訂補充。

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請聯絡或查詢下列網址

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 賴伯匡
洽詢電話:03-8635270
傳真號碼:03-8635256
Mail:lovelygugi@gmail.com

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網頁:http://dcc.ndhu.edu.tw/

「寄影片給花蓮」活動由經濟部技術處 學研聯合研究計畫辦公室、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指導,國立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主辦,華文文學系承辦。
「寫信給七星潭」活動為東華大學文學獎附屬活動。

下圖為東華文學獎徵件內容,徵件對象為國立東華大學(壽豐校區、美崙校區)在學之大學部及研究所學生。詳情請上東華大學數位文化中心網頁http://dcc.ndhu.edu.tw/查詢。

※並非慷慨激昂的論述或上街頭搖旗吶喊才能稱為公共參與,也有如浪潮往復拍打人心、如鳥乘風帶著希望遠行,靜如植物緩慢生長、向下紮根等多種行動樣貌。文學、影音紀錄正如浪、如鳥、如植物生長,不那麼直接,卻悄悄地滲入人心、傳遞訊息,並藉此喚醒一些在社會中沉睡、對公共事務漠然的人,甚至召喚更多有所覺、理念相近的夥伴,為這個社會的未來發展做些什麼…

無論來自本地或外地,請一起來說「給花蓮的悄悄話」,希望關心花蓮、七星潭的人們,都能藉文字、影像傳遞…召喚…
※本活動獲選作品除刊登於東海岸文教基金會部落格外,將同步刊登於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Peopo公民新聞平台

七星潭,一生一世我愛你

七星潭的開發案,在花蓮不僅激起了民眾熱烈的討論,也引發許多創意的行為,以下為1月2日「用愛守護七星潭」的活動訊息,以及主要成員peggy寫下參與整個運動過程的心情,願新年能用愛守護七星潭,填滿海洋之心…

前言:

七星潭的開發案,在花蓮不僅激起了民眾熱烈的討論,也引發許多創意的行為,以下為1月2日「用愛守護七星潭」的活動訊息,以及參與者寫下運動過程的心情,願新年能用愛守護七星潭。

99.01.02用愛守護七星潭,需要你/妳的親身參與!

圖/文:搶救七星潭聯盟

1314我們在七星潭賞星廣場等你/妳

當天請穿紅色系衣服來填滿海洋之心

和我們牽著手一起對著海大喊「七星潭,一生一世我愛妳」

990101heratqixig-400.jpg

(雨天則於七星潭鎮星宮廟口舉行,下七星潭的大斜坡左轉,全家便利商店對面)

愛人受傷了,誰能不理?參與此行動的回顧與展望

文/東海岸文教基金會 Peggy
98年9月27日,本會於「當我們在『議』起:花蓮地方公民記者聚會」中得知七星潭風景區即將蓋起渡假村的相關訊息後,即不斷追蹤此案後續發展。

期間,不斷接獲來自台灣各地民眾對此議題的電話、信件關注,許多人都抱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七星潭應該是自由又天然的一片海岸,財團蓋了渡假村、遊艇碼頭,那以後我們還可以自由、免費的進出這片海嗎?」、「難道一定要蓋飯店才能發展觀光嗎?」

也有一位原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的畢業校友岢貝果得知此消息後,在11月26日特地從台中回到七星潭以行為藝術的方式表達「我不要七星潭變成渡假村」的意念。
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說:「就像知道愛人要受傷了,誰能不理?」

 

 

(影像剪輯/岢貝果)

那天,入秋的海水微涼、浪頭不小,問她在海裡畫畫的感覺,她說:「自己一個人沒想太多,就不顧一切的衝過去,可是當坐在海灘上畫畫,視線和海平面非常接近,就覺得平常七星潭的海看起來很容易親近,可是等在她裡面了,就很可怕。」

(圖/岢貝果提供)

聽完她的分享,又看到相關研究、媒體報導指出七星潭海岸不僅有地震活斷層分布,更是颱風引發暴潮撲岸的災害敏感地帶,居民憂心的說,最近幾十年來七星潭海岸線退縮快速,在地人都很擔心居住安全了,度假村卻還想要蓋在海邊?他們難道不知道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有研究報告指出,七星潭海岸在最近幾十年間已經退縮了一百公尺了嗎?

而民眾信件裡的詢問:「難道一定要蓋飯店才能發展觀光嗎?」,這點讓我想起曾在工作中接觸過幾個藝文工作者,她們不只一次地說:

「政府近年來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產業,這些東西有沒有可能跟花蓮的觀光結合?事在人為,要發展這些產業,有沒有相關的人才培育計畫?花蓮的好山好水讓許多藝文人士聚集,倘若縣政府願意好好發展這個面向,相信會對在地的人文素養提升帶來正面的效果。」

11月28.29兩天,搶救七星潭聯盟正好在花蓮舊鐵道商圈舉辦街頭連署行動,我和岢貝果決定來做個集體行為藝術的實驗,由她和遠從桃園前來協助連署的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學生Emma,一起在鐵道連署現場招募願意用身體參與搶救七星潭行動的夥伴,在11月29日一起到七星潭進行這場藝術實驗。

(圖/搶救七星潭聯盟提供)

那天報名的有花蓮太魯閣族Ribix、阿美族Lisin,和原本預計湊足七人的名額還差了四名。

11月29日當天,強風帶來濕冷的空氣,被其他工作纏身的我無法陪她們一起到七星潭,擔憂她們的安全,事先打了電話給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大哥,他說:「她們真的要碰海水嗎?今天風浪很大喔!」,在她們出發前我又打通電話提醒岢貝果:「如果風浪很大,絕對不能下水,大家的安全最重要,有沒有做這個實驗都無所謂。」
後來,她們在現場討論、評估那天的風浪過後,還是共同決定一起完成這個行為。

 

 

(影像剪輯/岢貝果)

事後我問岢貝果那天的情形,她說:

「之前在鐵道想招人真的很困難,所以決定到七星潭開說明會邊招人。一開始說明會很歡樂的氣氛,很怕大家聽不進去我說什麼,到了海灘,除了我們四個人以外還有小呆幫忙攝影、凱凱幫忙在海灘上問有沒有人要嘗試一起做這件事,等大家靜坐沉澱、確定沒有其他人加入後,我們才開始站起來慢慢往海邊走。

那時候風浪真的很大,感覺遊客越退越遠,只有我們越來越往前,和之前自己一個人做的時候感覺很不一樣,自己做很孤單,可是會很專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衝很前面,其實蠻危險的;這次要照顧其他夥伴,加上風浪真的很大、海水又冷,一開始我自己很害怕,大浪一來打翻了我,不敢往前,趕緊爬上岸,我跟Lisin很靠近,她伸手扶我,你會覺得是互相觀照彼此安全,那感覺真的很好,也深刻感覺到,我們真的要敬畏海的力量。」

(圖/岢貝果提供)

我聽的心驚膽跳,又問了其他幾個參與此行動的夥伴那天的感覺。

(圖/岢貝果提供)

Ribix說:「對行為本身沒有很直接的感覺,不過那天的風浪真的很大,當自己被浪打到的時候,突然有種覺得人很渺小,很怕自己被浪捲走的感覺;也會想我們到底要對這片海做些什麼,跟海的力量比起來,我們真的很渺小,也就虛心接受,人類真的要謙卑一點。」

(圖/岢貝果提供)

Lisin沒說話,岢貝果說:「她那天只是靜靜的看著海,流著眼淚,畫畫。」

(圖/岢貝果提供)

Emma說:「第一次參與行為藝術的表演,印象很驚心動魄,凝望著七星潭表達捍衛的決心,首先是穿著短褲、T桖走向海邊時忍著風吹,其次是被浪打溼全身的水淋,最後是完成創作剎那的感動,當大家一同手牽手鞠躬時,我真的哭了。」

一方面欽佩她們的毅力與決心,另方面慶幸她們平安歸來,也就斷了請大家再做這類行為藝術的念頭,也聯想到:「在海邊做一個小小的行為藝術就如此驚險,渡假村蓋在離海這麼近的地方,有沒有經過各方面詳細的安全評估呢?」,至於那空白的三張畫布,就讓它們留在基金會做個紀念吧!

其實,關於七星潭未來發展的一切議案,都不應該是任何一個人或團體說了算,應該將所有資訊公開,開放各界關注此案的個人或團體參與公共討論,經過更審慎地評估與討論,共同思索如何在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同時兼顧環境、人身安全、地方人文、經濟、觀光發展等面向。

在和不同背景、不同居住地的朋友討論此案的過程中,發現支持著每個人自行決定關注此議題的動力,絕大部分來自於大家曾經在七星潭發生過的故事與回憶,創造出對七星潭濃厚地愛與關懷,就像花蓮在地劇團「花天久地」曾在98.11.25晚間於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小米酒劇場,以playback形式表演的「搶救七星潭的故事」般精采。

 

 

(影像/Lisin提供)

 

 

(影像/Lisin提供)

從98年9月27日到今天的12月31日,短短的三個月,就要進入跨年的倒數了,不知道大家的新年新希望會是什麼?

真的很好奇,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將會許下什麼樣的願望?打算如何讓這份對七星潭的愛延續下去?

99年1月2日,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了花蓮大大小小、不同類屬的團體,一起在七星潭賞星廣場舉辦「用愛守護七星潭活動」,她們計畫在海灘上用麻繩圈出一顆空的海洋之心,就等著每個愛七星潭的大小朋友們,穿上紅色系列的衣服,用熱情將這顆心填滿。

如此安全、充滿著愛與和平的行動,東海岸文教基金會當然不會缺席,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愛七星潭的朋友,在新年的第二天到七星潭賞星廣場,一起讓那顆海洋之心發燙、跳動,一起牽手許下:「七星潭,我愛妳一生一世」的新年心希望吧!

(圖/岢貝果提供)

希望明年,不管有現身或沒現身參與的每一個人,都能把那隨著海洋之心一起跳動的感覺收進自己的心裡,讓自己化身為蝴蝶,持續發揮個人或團體公眾參與的力量,在新的一年裡,持續不斷地為七星潭的未來發展舞動著翅膀,我們相信,那陣風,將會對七星潭、花蓮海岸的未來發展帶來正面地強大力量!

祝大家快樂!

【花蓮】用愛守護七星潭活動990102

當天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呼朋引伴、攜家帶眷到七星潭來,和我們共同守護屬於全民的七星潭,一起在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活動目標:本活動朝集體行為藝術、音樂表演形式進行,邀請…

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到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

日期:2010年1月2日
時間:13:30 – 17:00
地點:七星潭觀星廣場

http://www.facebook.com/event.php?eid=215834549146#/event.php?eid=215834549146&ref=share

活動簡介 :

當天請關心七星潭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
呼朋引伴、攜家帶眷到七星潭來
和我們共同守護屬於全民的七星潭
一起在七星潭,牽手,大膽示愛!

活動目標:本活動朝集體行為藝術、音樂表演形式進行,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愛七星潭的朋友身穿紅色系衣服到觀星廣場,一起排愛心、牽手,和搶救七星潭聯盟、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共同表達「我愛七星潭,牽手護七星潭」的理念。

活動流程(視天候及演出團體多寡調整)

13:00 開場活動
14:00 用愛守護七星潭
15:30 活動表演
17:00 活動結束

內容概述:

1.擺攤進行連署相關行動
2.人排愛心
3.牽手護七星潭
4.表演活動

(目前確定邀請到老林家樂團到場表演,其他表演團體持續邀約中…)

活動聯絡人:江珮瑾0910951113、蔡中岳0912521216
聯絡信箱:lovehualien@gmail.com
搶救七星潭聯盟:http://qi2530.blogspot.com/
搶救七星潭連署: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111918201900

※搶救七星潭聯盟為一群志願工作者(本聯盟成員包括全國性和地方性民間社團和組織、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花蓮在地和外地大專院校學生、學者專家、中小學老師與環保團體等)組成,秉持「溫柔而堅定、愛與非暴力」理念自主發起本活動,邀請認同此理念的朋友身著紅色系衣服到場參與,敬請自備雨具、防寒用品,和我們一起抱持著風雨無阻、天冷心暖的態度來參加喲~

政府,請回答─搶救七星潭居民聯合提問!

搶救七星潭聯盟堅持以「愛與非暴力、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表達我們搶救七星潭的決心,積極捍衛全民的七星潭,要求縣府將相關資訊公開,並撤銷不合民意的派帝娜七星潭渡假村計劃!

搶救七星潭聯盟發起團體包括七星潭社區組織、學者專家、大專院校系所師生、劇團、環保團體、文教基金會、行動聯盟等藝文團體、非營利組織和民間社團。聯盟組成的多樣性彰顯出七星潭為全民公共財的共同理念,並自11月中積極展開網路、花蓮舊鐵道商圈、東華壽豐校園連署行動,同時在街頭與七星潭海邊隨機舉辦相關藝文展演行動。

981207-qixingtan-420.jpg
圖/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搶救七星潭聯盟堅持以「愛與非暴力、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表達我們搶救七星潭的決心,與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合作,積極捍衛全民共享的七星潭,要求縣府將相關資訊公開,並撤銷不合民意的派帝娜七星潭渡假村計劃!

迄今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加入的連署團體就超過200個,個人連署也突破一萬八千人,如此廣獲群眾支持迴響的情形更使我們確信「七星潭絕對是屬於全民共享的,不應該受到任何一個財團掠奪獨占!」

在此,我們彙集加入網路、街頭及其它書面連署行動的民眾、七星潭社區居民心聲,基於回應連署人、連署團體、社區居民等群眾的支持,持續而堅定地向政府發問,在此誠懇地邀請花蓮縣政府、國有財產局、行政院環保署和花蓮縣環保局、水利署第九河川局政府各部門回應以下來自搶救七星潭連署人、七星潭居民近兩萬人的聯合提問!

一、 敬請花蓮縣政府回覆下列問題:

第一點:

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未來會不會變更這一塊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的國土保安用地為遊憩用地?

第二點:

縣政府知道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不用作環境影響評估,也變更了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的國土保安用地為遊憩用地,結果派帝娜公司進一步蓋了「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萬一未來七星潭沿海漁獲量減少或漁獲產生病變,漁民認為該遊樂區的排放水的水質和水溫污染是禍首,請問縣政府是否會負責賠償?還是縣政府會幫漁民向派帝娜公司索賠?

第三點:

敬請花蓮縣政府回應所有搶救七星潭連署人的三大訴求:
1. 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分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2. 要求花蓮縣政府看守全民財產,保障全民進出七星潭海岸自由。
3. 請花蓮縣政府公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內容,提供全民審查,並撤銷七星潭濱海度假村開發計畫。

二、 敬請國有財產局回覆下列問題:

第一點:

由於花蓮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感謝貴局已聲明:「業者擬規劃開發之國有土地業經花蓮縣政府於民國87年間依土地法第14條規定公告劃設為「海岸及水道一定限度內不得為私有」之土地,依法既不得私有,故國產局不會辦理出售。」

基於這一塊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國有土地之出租售問題具高度爭議性,貴局是否應承諾在爭議未平息前,不租用給任何人?

第二點:

請國有財產局回應所有搶救七星潭連署人的訴求: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分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三、 敬請花蓮縣環保局和行政院環保署回覆下列問題:

請問縣政府環保局和行政院環保署:派帝娜公司現在不做環境影響評估,以後如何能知道什麼七星潭沿海漁獲量減少或漁獲產生病變的原因?怎麼能知道七星潭社區會不會受到「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對自然、文化、產業、生活等環境的負面影響?為什麼不能事先幫社區預防?以後造成公害糾紛誰來負責呢?

四、 敬請水利署第九河川局回覆下列問題:

由於花蓮縣政府已經核准了派帝娜公司的「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遊樂區興辦事業計畫書」,請問第九河川局會不會於新城鄉大漢段地號1134或地號1135的國有土地上幫助興建海堤?如果幫助興建海堤,未來暴浪造成七星潭濱海休閒渡假村的遊客、人員等生命和財產等損失,關係人是否可以請求國賠?

以下重申我們發起連署的三項訴求:

1.七星潭的美要由全民共享,不可由財團掠奪獨占。

2.要求花蓮縣政府看守全民財產,保障全民進出七星潭海岸自由。

3.請花蓮縣政府依資訊公開法公開《新訂七星潭風景特定區計畫》內容,提供全民審查,並撤銷七星潭濱海渡假村開發計畫。

接下來我們將在12/09()上午10點到下午5點,於原花蓮教育大學、現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集賢樓廣場(全家便利商店前廣場)舉辦校園連署行動,同時邀請全台灣各大專院校、高中職、國中、國小認同「七星潭是全民的七星潭、不應被任何財團掠奪獨占」理念的師生點擊我們的連署網站下載連署書、Q&A,自主發起校園連署,親身參與搶救七星潭的行動。

我們相信一個真正民主、講求行政程序正義、有效能的政府,將會誠懇地回答來自於民間的提問,期許政府不要讓愛七星潭、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規劃內容的廣大群眾失望,請政府正視我們如此有禮而堅定地提問,請政府提供明確且令全民滿意的回覆!

關鍵連結:搶救七星潭連署搶救七星潭串聯貼紙  搶救七星潭聯盟美麗七星潭協作平台

連署發起團體:

搶救七星潭聯盟、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黑潮文教基金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暨華文文學研究所、社團法人花蓮縣野鳥學會、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碩士班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組、初英文化設計工作室、花蓮縣初英山文化產業交流協會、花蓮縣環保聯盟、綠黨花蓮支黨部、再拒劇團、七星潭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游煌明、七星潭社區環保志工隊、東海岸文教基金會、興文化青年行動聯盟、青年搞蘇花高行動聯盟、國立台北大學花友會、社團法人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化作春泥更護花青年行動聯盟、台灣原住民太魯閣族學生青年會、花蓮縣環保工作促進會、慈大傳播公民台…(其他發起團體請見連署網站)。

搶救七星潭聯盟聯絡人:江珮瑾0910951113、蔡中岳0912521216

電子郵件信箱:lovehualien@gmail.com

連署書郵寄地址:970花蓮市中山路一段三巷188A615搶救七星潭聯盟收

用身體搶救七星潭1129行動

岢貝果是東海岸文教基金會的好朋友,也是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畢業校友,原本就預計年底回到花蓮表演行為藝術的她,在得知七星潭面臨財團掠奪的危機後,遠從目前暫居地-台中返回花蓮,決定用身體為自己也為七星潭展演,

我不要七星潭變成渡假村~!七星潭行為藝術成員招集中

Peggy小引言:

岢貝果是東海岸文教基金會的好朋友,也是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畢業校友,原本就預計年底回到花蓮表演行為藝術的她,在得知七星潭面臨財團掠奪的危機後,於98.11.26遠從目前暫居地-台中返回花蓮,決定用身體為自己也為七星潭展演,

更接受我以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企劃、搶救七星潭聯盟聯絡人雙重身分的邀請,於28、29兩天在花蓮舊鐵道商圈現場招集和她一樣意欲以身體參與搶救七星潭行動的6名夥伴,一起在11.29(日)下午三點到七星潭展演,表達「我不要七星潭變成渡假村~~~!」的意念。

「我不要七星潭變成渡假村~~~!」

影音、照片、文字/岢貝果

就算在海邊叫得再大聲也沒有用,於是,決定來一場表演,一場行為藝術表演。由我,由我們。— 岢貝果

1-snapshot

行為動機:

花蓮,是我學畫的地方。七星潭,就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師院畢業後,還是常常想念著她。她,是狂野的,是單純的,是實美的,是無價的,當然,也是大家的,這就是我這次行為的原因,我要七星潭一直是公共財。跟大部分的人一樣,不喜歡最近的變化。七星潭只要海上的浪花和天空的雲在變,就夠了。

行為提示:

我選擇不溶於水的油性蠟筆,讓顏色只留在我要帶走的方形畫布上。謝謝妳,海水,如果連我這小小創作都破壞了妳,我可不想。所以我很注意,合作愉快!
這次的行為,你可以—

.人體連署:你也可以成為創作者的一員,活動採預先報名,第一場現額6名,額滿為止〈報名請洽:岢貝果0912-519656〉在活動當天前2小時舉辦說明會,(創作者共7人必到),現場領取行為所需物品,而後於七星潭一同創作。

.自由命名:如果你是觀眾,歡迎你在看完表演後有感而發,為這次的行為藝術取一個名字,方向由你,限10字內。最後將由原創者選出其一,為其命名。

團體七星潭行為藝術表演人員招集內容:

人數:原創者1名加上報名者6名共7名
說明會時間:2009.11.29(日)13:00(報名創作者務必參加)
媒材:油畫布、油性蠟筆、海水
說明會地點:花蓮舊鐵道商圈(搶救七星潭街頭連署攤位,近花蓮市節約街側)
展演時間:2009.11.29(日)15:00
展演地點:七星潭海岸(七星潭濱海渡假村預定地)

注意事項:
(一) 參與創作者需自備交通工具
(二) 活動當天創作者請著輕便服裝,需稍微親近海水,衣物會濕,介意者勿試。

註一:材料及作品所有權歸東海岸文教基金會所有。
註二:此行為藝術產出作品將作為搶救七星潭相關行動之用。

2-snapshot(14)

原創者簡介
岢貝果,本名蔡佩格,台灣,1983年生,身體的創作者,花蓮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畢,自2005年展開行為藝術的創作/發表,作品有:【彈跳人】、【睡地去夢遊地返】、【快樂主義】、【一個人的天體】、【漂黑】等,目前暫居台中,這次因為七星潭事件回到花蓮,進行相關行為藝術展演、參與搶救七星潭行動。

※感謝宣傳時間倉卒中,岢貝果仍能在表演完一天之內自行剪輯出影像片段,歡迎關心搶救七星潭事宜的夥伴直接上youtubo網站下載以上影片崁入HTML碼,敬請協助轉發此活動訊息,謝謝!連結網址:http://www.youtube.com/watch?v=xGuys4LyufY

未來的七星潭,可以讓我永遠不再需要想起里斯本嗎?

向Hostel值班大哥探詢如何前往Porto,他答以巴士和火車兩種方式。我問:「那一種會沿著海岸北行?我想看漂亮的海岸風光。」大哥立即回答:「兩種皆不,因為里斯本非常重視海岸生態,不會貼著海岸開發道路。」

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是個典型的海洋城市,在大航海時代扮演歐陸面向大西洋的前哨,1755年大地震毀壞大半城區後,影響力逐漸減弱,直至1998年主辦世界博覽會,以「海洋,未來的資產」為主題,吸引一千萬人次參觀,重尋迎風揚帆的驕傲。

真正的里斯本老城,位於勢高之處,從累累城垛間隙看出,海洋粼光與老磚暗瓦,交織出歷史溫度,銜接海岸處,留有廣場與適當空間,讓海洋滲透成生活的一部份。城市西邊的貝倫區,與海岸關係更為密切,小港中帆船雲集,城市與大海相互攤開懷抱,聯繫無礙。

一座世界文化遺產矗立岸邊,那是16世紀的防禦工事—貝倫塔。貝倫塔周圍並未過分建設,金黃夕陽下,當潮水慢慢向貝類攀集的塔座溢漲,風中迴旋著小孩們放風箏的嬉鬧聲。

981126-lisbeach-400.jpg
里斯本老城,銜接海岸處,留有廣場與適當空間,讓海洋滲透成生活的一部份。林秀叡攝

fig02
海岸邊的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周圍採最低限開發但全然開放。林秀叡攝

fig03
海岸邊的世界文化遺產—貝倫塔。林秀叡攝

這趟旅程是屬於海洋的。抵達隔天,向Hostel值班大哥探詢如何前往第二大城Porto,他答以乘坐巴士和火車兩種方式。我再問:「那一種會沿著海岸北行呢?我想看漂亮的海岸風光。」大哥不假思索,立即回答:「兩種皆不,因為里斯本非常重視海岸生態,各種建設會保持適當距離,不會貼著海岸開發道路。」

他回答得很坦然,我卻為自己的冒失深感抱歉。

這當然是個冒失的問題,我聒絮地向自己嘀咕著『「為了享受海岸風光,所以要沿著海岸開發……」天啊,我怎麼可以容許自己呈現此種思惟?』,同時深深佩服里斯本,決策者能不受利益團體左右,堅持保護海岸觀光資源的低限開發本位,需要多麼弘毅的勇氣。

一個半月後的今天,七星潭開發案逐漸引起反彈,我想起了里斯本。

花蓮,可以是另一個願意勇敢保護海岸生態的地方嗎?花蓮海岸,可以永遠令旅人感動嗎?七星潭,真的能藉由財團圈圍海岸而得到永續發展嗎?未來的七星潭,可以讓我永遠不再想起里斯本嗎?

未來的七星潭,可以繼續保持純淨又多樣化的生態嗎?可以是一個讓小孩快樂奔跑的天堂嗎?可以是一個在金黃夕陽下,聽得見海浪說話的祕密基地嗎?可以讓我見識台灣尊重海洋的胸懷,爾後不再需要想起里斯本嗎?

(作者為德國布蘭登堡工業大學BTU世界遺產研究所碩士生)

 (更多七星潭的訊息,請點選這裡)

就在今晚!一起來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

接下來「花天久地劇團」還會在今天晚上(98.11.26)七點半在花蓮舊鐵道商圈為搶救七星潭的行動進行街頭表演。「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到現場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七星潭,有人在愛!」

每年世界各地的playback劇團都會在世界人權日以一人一故事(觀眾現場分享故事,由演員即興演出)的表演形式,演出並探討不同年齡、種族、性別、族群、階級的人權議題,以上影片為台灣、花蓮在地的「花天久地劇團」98.11.25晚間於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小米酒劇場所表演的「搶救七星潭聯盟分享的七星潭故事」片段,

接下來「花天久地劇團」還會在今天晚上(98.11.26)七點半在花蓮舊鐵道商圈為搶救七星潭的行動進行街頭表演。

「搶救七星潭聯盟」邀請所有關心七星潭未來發展的朋友們到現場說:「我與七星潭的故事」,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
「七星潭,有人在愛!」

花天久地劇團搶救七星潭街頭表演行動
時間:98.11.26 pm19:30
地點:花蓮舊鐵道商圈

聯絡人:搶救七星潭聯盟聯絡人、東海岸文教基金會企劃  

江珮瑾(peggy) 0910951113

※感謝宣傳時間倉卒中,伙伴Lisin仍能提供手機中的影像片段,歡迎關心搶救七星潭事宜的夥伴直接上youtubo網站下載以上兩段影片崁入HTML碼,敬請協助轉發此活動訊息,謝謝!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