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凱八項訴求,慈濟是否可能接受?

昨日魯凱族人與縣府及中央原民會討論,共同決定出八項訴求,訴求內容如下列八點所示,共同希望慈濟能夠接受這樣的重建訴求與條件,讓未來即將長久入住長治分台的魯凱族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長久安定居住下來。

前言:0319的縣府會議

3月18日霧台鄉公所緊急召開部落會議,邀請谷川、吉露、阿禮、佳暮四個遷村部落的村民,將重建的訴求在會議中提出討論,在大家一致的決定後有三項提案,準備要在3月19日再次到縣政府跟政府單位做溝通協調。

而在3月19日的會議結論最後與縣政府達成的共識是魯凱族人所共同提出的八個訴求,而這八項最底限的訴求,慈濟是否能夠接受?魯凱族人表示,如果無法做進一步的八項溝通協調,那麼,四個部落將會拒絕慈濟興建長治分台永久屋的計畫案,採取其他模式來進行遷村。
IMG_4545

魯凱自主重建的八項訴求

根據3月18日在屏東榮家魯凱族人與政府多方立場表達的訴求,會議結束討論出三個方案,其三個方案分別是:

(1)拒絕慈濟興建長治分台永久屋計畫案

(2)慈濟只負責蓋家屋部份,其它的公共空間則交由部落找其他NGO組織協助興建。

(3)各部落自行選擇協助重建的NGO團體。

而在昨日魯凱族人與副縣長鍾佳濱以及原住民行政院副院長夏錦龍同討論的結果共同決定出八項訴求,其訴求內容如下列八點所示,也共同希望慈濟能夠接受這樣的重建訴求與條件,讓未來即將長久入住長治分台的魯凱族人,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長久安定居住下來。

(1)預留四個部落的12間教會用地。

(2)入口意象由部落藝術家自行設計。

(3)居民參與家屋的規劃設計。

(4)家屋的組合改成雙併,不要連棟式一整排的配置方式。

(5)街道等行政區域由居民自行命名。

(6)四個部落有自己的活動中心。

(7)生活自主權由居民自行管理決定。

(8)慈濟只負責建蓋家屋。

不只是連署人數的問題,而是究竟有無被尊重的問題

雖然對連署書的代表性副縣長有說明會再做進一步的確認,但是至今魯凱族人所提出的要求仍然再度被政府質疑連署的代表性。

昨天會議中屏東縣政府表示從研考處調查出來的數據中表示,目前霧台鄉四個遷村的部落總共戶內人數總計有876位──佳暮346人、阿禮222人、吉露121人、谷川187人。縣府一一比對3月15日送到縣府的連署書後,發現僅有214 參與連署。換言之,未來要遷到長治分台的永久屋的876位居民中,僅有214位參與連署,等於只有1/4的居民參與連署。如果以行政機關的立場來看,這裡1/4的人有這樣的想法,那其他是3/4的人是否也是這樣的想法?

而副縣長也擔心如果全部族人都ㄧ致的同意這個前提成立了,那族人也找到新的NGO組織協助蓋長治分台的永久屋,或是請慈濟濟改規劃圖,那都是會造成整個工期向後推。而重建工程是否能夠在7月31日前完成,那變成不是政府做不到,是基於族人的要求

羅牧師先提出對連署資格簽定的解釋,縣府統計的876位魯凱族人包含了年齡層「從0歲開始」的居民,但是牧師發動的連署中,這399份連署,都是「20歲以上具有法定成人資格」,才能參與,因此看似只有1/4人數的連署,實則意味著,部落20歲以上的青年人已經有過半數參與連署,這個結果絕對是有代表性的。

其次,縣府統計在長治分台申請永久屋的族人,是不是都是住在山上的族人?還是有一些早已經就住在平地,而根本不必擔心風災再次威脅的族人?如果政府要如此質疑魯凱族人,那麼請政府做出更明確的調查。

除了說明連署人數,羅牧師表示,在重建家屋的過程中,從頭到尾,包含「誰要來蓋?」這樣的議題,族人從來沒有得到充分的了解與溝通,要魯凱族人如何面對現在這樣突如其來的決定?所以魯凱族發出連署訴求的重點,並不是人數多寡的問題,而是在整個重建過程當中,政府以及規劃團隊,是否真正充分的尊重了魯凱族人的生命、生存、文化、宗教的尊重。

靜待下週一縣府與慈濟討論的結果

在聽完羅牧師的說明後,副縣長並沒有再針對連署人數或代表性提出意見,他表示將於下週一與慈濟基金會進行討論,將魯凱族人的八項訴求轉達給慈濟,如果慈濟同意,那麼魯凱長治分台永久屋還是將由慈濟來興建,如果慈濟不願意接受魯凱的訴求,那麼就由魯凱族人尋求其他NGO的協助。

族人表示,無論慈濟如何決定,或由哪一個NGO來協助重建,魯凱族人都會堅持要參與重建過程,確保人權與尊重原住民的精神。

IMG_4548
原住民行政院副院長夏錦龍(圖中右二),霧台鄉鄉長顏金城(圖中右三)帶領魯凱族人向屏東縣政府提出最後底限的八項訴求,為霧台鄉的魯凱族人做最後重建尊嚴的爭取。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魯凱:我們要爭取的是重建自主權

儘管這次連署行動是由宗教團體發起,但是這也是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第一次有機會表達意見,因此居民真正想表達的是,除了規劃的過程要公開、公正之外,設計的過程,居民也要可以一起參與才算是真正的重建。

前言:

3月14日,霧台鄉舉辦「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共簽署399連署書,表達希望能自主重建,而非將未來命運都由政府指派給特定單位來決定。

在這一週內,居民與中央重建會、縣府分別舉行了公開會議或討論,也向政府持續表達魯凱心聲,以下為3月18日與中央重建會的會議,3月19日,魯凱族人提出了具體的八大訴求,縣府允諾將與慈濟進行討論,如果慈濟無法接受,就轉向其他NGO團體尋求協助(「魯凱八大訴求」請點選這裡閱讀)

以下為3月18日的現場記錄。3月19日會議,請點選這裡閱讀

399份連署書,讓霧台鄉魯凱族參與重建機會的討論開始有了新的轉變。在3月15日到屏東縣政府送上霧台災民的共同連署之後,霧台鄉鄉長顏金城也立即在3月18日邀請入住長治分台的鄉民以及重建推動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到屏東榮家安置中心,與災民共同協商長治分台永久屋的規劃案。image001

因為連署書的陳情行動,魯凱族人終於有了可以與政府溝通的窗口。霧台鄉長忙於奔波解決魯凱族人未來的重建生活,也向在場的鄉民解釋「在這個狀況之下,大家應該各退一步,這樣對災民也好、對慈濟也好」。

image003

因為資金與重建效率,政府就自己做了決定

當天的會議時間非常有限,因為剛好當天上午十點,陳副處長也必須到場親自主持同樣是屬於霧台鄉魯凱族的好茶村位在瑪家農場的永久屋開工動土儀式。雖然,時間非常緊湊,但是陳副處長也都一一將重建過程的疑慮向在場的魯凱族人細心解說。

在會中陳副處長一開始就表達非常擔心災民無法在八月前入住永久屋,若是再一次風災的來臨,很擔心災民該如何渡過?接這,他也先向災民解釋關於八八風災資源部份的問題。由於每一個慈善團體資源有限,也都不一樣。

而這次比較多資源的是慈濟,慈濟有四十幾億、紅十字會有三十幾億、展望會才十幾億。雖然也很多原住民比較希望展望會來蓋。但是南部災區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所以我們也希望能夠平衡,有效的把資源方在災民身上。

而面對災民所擔心的管理問題,陳振川則回答說,災區未來所有的管理者,都是政府這邊統一管理。也說明慈濟到重建完工後就會徹底的退出,慈濟只是要將秩序重新建立起來,就離開了。因為慈濟在世界各地,還有海地那邊有很多的事情做。未來一定是「部落自主管理」。教堂的管理也是交由縣政府去管理,慈濟會完全脫離,不會管到這個部份。

針對先前對慈濟一些負面消息的報導,陳副處長也向災民解釋外界媒體有提到「慈濟蓋的大愛園區,不准吃葷的,不准種花、種菜等等,都是誤傳。」雖然「大愛石」是事實,但是慈濟的不好,我們可以去改正、去修正。

並向災民解釋到這個重建過程,慈濟也收到很多不正確的訊息,而對慈濟造成很多的困擾。不過,宗教就是爲了社會祥和,重建的過程也會爲台灣、為原住民成為「國際的典範」,而不是要在這個過程中在文化面以及宗教面來造成一個衝突。也表達,慈濟本身是一個大慈大愛的團體,慈濟也是要為慈濟的文化負責任,為社會負責任,「為慈濟的信徒負責任」。

不過,這麼多的重建溝通問題發生後,魯凱族人勇於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慈濟的回應又是如何?會議當天陳振川也透露慈濟內部將於當天下午開會決定,到底要不要來協助這次霧台鄉的重建工作。並且也告訴在場的魯凱族人,如果大家堅持不要慈濟來做,慈濟也會尊重大家的。

image005

重建推動委員會的副執行長陳振川到榮家來親自溝通。

居民希望的是尊重與參與規劃

儘管這次連署行動是由宗教團體發起,但是這也是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第一次有機會表達意見,因此居民真正想表達的是,除了規劃的過程要公開、公正之外,設計的過程,居民也要可以一起參與才算是真正的重建。

另外也有人反映,當天討論的議題是關於規劃團隊設計永久屋的問題,卻沒有邀請規劃團隊到場一起討論。質疑這樣的討論方式是否有效?設計單位是否真的可以理解魯凱族人的需求?

吳淑芳傳道表示魯凱族群,要勇於用自己的人權做決定。她認為不用講太多太好的,如果未來魯凱族人的孩子不能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就是沒有尊重基本人權。

盧天武牧師回應政府在魯凱族的重建溝通中「很多的決定,都是前一秒才知道,我們怎麼去反應我們的意見?我們根本來不及討論,我們原住民魯凱族到底被放在哪裡?」。

image007

魯凱族人質疑,沒有邀請「規劃團隊」到場一起討論,這樣的討論方式是否有效?設計單位是否真的可以理解魯凱族人的需求?

魯凱族災民的生活將如何重建?

魯凱族文化以及基督宗教信仰,是霧台鄉魯凱族人延續生活文化重要的核心,如果這兩項元素,在重建過程中也隨之消失或被取代,那又會是怎樣的一個魯凱族文化的狀態呈現?對於這個部份,吳榮標牧師用非常簡單的話語,向在場的政府官員說明他的憂慮與擔心。

他說:「我們發現,你們不是做的不好,沒有這個意思。但是,我們發現到,我們會沒有頭目、我們會沒有文化、我們完全沒有魯凱族,魯凱族會消滅。另外,我們是基督教的一個族群,我們不是慈濟的族群,我們怎麼能夠接受?現在還沒開始蓋,就一個一個到我們的家洗腦我們,這樣我們會受不了。這樣子做是在魯凱族建立一個慈濟的文化,就像是另一個慈濟的國土,我們不能接受。」

八八風災重建的精神是協助災民重建他們原來自主的生活方式,慢慢將生活拉回正常的軌道來運作。如今,霧台魯凱族的災民,要擔心的不只是未來在山下永久遷村的生活問題,更要面臨山下多元文化的衝擊。

image009image011
(左)吳淑芳傳道(右)盧天武牧師

大武鄉有愛 富山永久屋開工

富山部落遷村至大武鄉菁華地段舊大武國小,曾引發在地的大武村民異議,經縣府權衡災民及大武村意見後,保留原開放空間及鋼棚,富山部落永久屋終於開工。

大武鄉富山部落被劃為土石流危險區必須遷村,幾經波折後,遷村至舊大武國小的工程終於在昨天動工,承建永久屋的台灣世界展望會表示,預定地可容納31戶受災戶,目前確定有29戶安遷戶,仍有部份受災戶資格尚在審核,預計6月30日前完工,災民7月31日前入住。

預定地可容納31受災戶

富山部落遷村至大武鄉菁華地段舊大武國小,曾引發在地的大武村民異議,經縣府權衡災民及大武村意見後,保留原開放空間及鋼棚,富山部落永久屋終於開工。

昨天上午10時30分,行政院莫拉克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杜明翰、縣長黃健庭及受災民眾一起拿起圓鍬鏟土開工,84歲富山部落老頭目陳德茂還著排灣族傳統服飾出席,當面感謝各界協助,讓部落居民能改住安全地方。

黃健庭表示,大武鄉能提供精華地段做為富山部落遷村用地,展現大武鄉民給富山部落最多的愛,未來將與大武鄉民共用此一空間。

中和市捐款達2812萬元

此外,富山部落永久屋順利開工的最大金援中和市公所也由市長邱垂益代表前來,邱垂益表示,八八風災後,中和市各界愛心捐款高達2812萬元,經詢問世展會後,得知富山部落重建工作亟需協助,決定捐款全數投入。這也是世展會接獲大筆捐款助災區重建的第一個公家單位。

永久屋終於動工,富山部落自救會總幹事何曉英卻流淚哭訴捨不得這塊從小賴以生存的地方,盼政府可保留原建築,白天還可上山務農、採集野菜。

縣府原民處表示,富山部落不一定會徵收,居民未來還是可以當工寮使用。

瑪家永久屋 祝禱聲中動土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

八八風災重創屏北地區原住民部落,台灣世界展望會積極溝通、覓地、籌款並化解歧見,安置483戶災民的瑪家農場永久屋,昨天在眾人祝禱聲中舉行動土儀式,定7月底完工,災民將以「以工代賑」方式投入新家園重建工程。

瑪家農場永久屋位於屏東縣瑪家鄉北葉部落,占地6公頃,原為台糖用地,國有財產局價購後,台灣世界展望會負擔建屋工程費,每戶約150萬元,為2層樓鄉村式建築;共安置三地門鄉大社村174戶、霧台鄉好茶村177戶、瑪家鄉瑪家村132戶災民,並預留北葉部落居民的建屋用地,居民擁有地上物永久使用權。

「要部落災民離開長久居住的家園,不是件容易的事,還牽涉部落間的差異性和法令問題,籌建過程艱辛!」世界展望會長杜明翰憶起籌建過程感觸良多,他說,永久屋不僅住得舒適,也重視文化傳承、環境保護、減災和防災,提供短期工作機會讓居民「協力建屋」,也要讓農場充滿希望、喜樂與分享,「不只是恢復原來生活,而是要過得更好」。

「最艱辛的溝通、協調過程已經過去,但挑戰才要開始。」副縣長鍾佳濱感謝北葉部落願將部落傳統領域提供做重建家園之用,他期勉大社、好茶、瑪家部落居民,「雖然住的環境改變了,但寬闊的藍天綠地沒有改變,而且能與三地門原住民文化園區連結,成為推廣原住民文化的平台」。

永久屋開工是部落的重要歷史時刻,大社村頭目賴美香、好茶村長陳保華、瑪家村頭目徐春美等人偕耆老盛裝出席,以詩歌讚美祝福重建工程順利,他們感謝社會各界協助,「一掃天災帶來的陰霾,讓心中的夢想家園成為進行式。」

(本文轉載自20100319聯合報新聞)

大愛生活 (3) 讓我彩繪石頭吧!

「我想撿石頭來畫畫,你有顏料嗎?」孩子在石頭堆裡,一個個的挑選著;那充滿著期待與想像的心情,這應該是天使才有的 純真!小朋友彩繪石頭的巧思,是不是有機會讓永久屋的社區環境變得活潑、熱鬧?

大家都好奇永久屋裡的南沙魯村小朋友在新環境裡,主要的活動是玩什麼?

幾乎大家都有一台功能不一的鐵馬,在屬於南沙魯村的生活廣場上,一圈又一圈的奔馳著;那一種不比賽輸贏,只想體驗速度的暢快,這樣的生活是在山上完全沒有的經驗。也有的小朋友總是喜歡嘗試,二個輪子究竟可以承載多少人?或者是嘗試自己是否也有能力承載人的重量?

還有的小朋友喜歡享受助人的快樂,就只是幫忙推車而已!

一台小鐵馬,就能夠讓孩子們擁有不同深度的平地生活,這應該是入住永久屋前,大家都不能想像的體會吧!

圖片17
相同的房屋中,彩色的二輪鐵馬成了豐富生活的必需品。

稍稍熟悉之後,小朋友說:『不要再問我,習慣這裡的生活嗎?喜歡這裡的生活嗎?』因為,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父母、長輩們決定的。

還有小朋友說:『不要幫我拍照!尤其是不要把相機貼近我的臉!』因為,之前穿藍色衣服的人,總是一直貼著很近、很近的拍、拍、拍的;真的很不舒服。

記者沒有車子可以與小朋友一起奔馳在那一圈圈的速度追逐中以外,還被嚴格要求不可以拍照,所以,記者就該乖乖的、靜靜的陪在小朋友身旁,做一個什麼都不做的陪伴。

『我想撿石頭來畫畫?你有顏料嗎?」

小朋友的邀請,讓記者我受寵若驚;今天沒有顏料在身上,那我們先一起撿石頭,等到星期三中午放學後,我帶壓克力顏料來,再一起來畫石頭好嗎?

經歷過土石流生死一瞬間的孩子,會主動提出這讓我震驚的提議,記者猜想這段日子以來,陪伴在孩子身邊的貴人們,必然是花了許多心思讓孩子一次次的學習面對恐懼、面對挑戰、面對死亡!

孩子在石頭堆裡,一個個的挑選著;那充滿著期待與想像的心情,這應該是天使才有的 純真!

彩繪石頭吧!小朋友彩繪石頭的巧思,是不是有機會讓永久屋的社區環境變得活潑、熱鬧?

無論這個新環境,未來是否有機會增添熱鬧、活潑的色彩;就像小朋友所說的:『我們現在的生活都是父母、長輩們決定的。』

圖片6
石頭,只能靜靜躺著嗎?

圖片7
石頭,可以有不同的生命嗎?

圖片8
眾裡尋覓,因為石頭的生命值得再生

圖片10圖片11
加上一點顏色的石頭新裝
圖片12圖片13

畫石頭,騎車奔馳,小孩發展自己的大愛生活。

圖片2
一個人可以騎車奔馳於滾滾的黃沙之中

圖片3
工程施工重地也可以一起來騎車

圖片1
一圈又一圈,我們看見風速的自在

圖片4

一起騎車兜風了

(其他大愛生活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無法安靜的來吉

八八風災之後至今超過半年,來吉的鄒族族人,對於是否遷村,都一樣痛苦掙扎。來吉部落考慮的是:安全、發展、族群責任。不過,政府政策的反覆變動,以及族人對政策理解的落差,反而造成來吉災後重建最大的挑戰。

災後來吉部落面臨的內外挑戰

2010年2月2日行政院重建會決議通過將阿里山的來吉部落劃定為特定區,農委會隨即在2月11日正式公告特定區範圍。但是特定區的劃設,並沒有停息部落內部對於重建的擔憂與歧見。

八八風災之後至今超過半年,來吉的鄒族族人,對於是否遷村,一直有兩種不同的聲音,但是大家心裡的痛苦掙扎卻是一樣的。

2009年9月中,來吉召開部落會議討論重建議題,由於來吉村從來沒遇過這麼大的危機,既有行政系統也無法承擔這樣艱鉅的任務,所以就在這一次的來吉(共有五鄰)部落會議上,參與的每一鄰代表共同決議,成立「來吉村自救委員會」。

自救會面臨的狀況是,土石堆積後的阿里山溪河床,幾乎與第一、二鄰的部落基地等齊,最大落差不到3公尺,雨季來臨時,可想見其險象。

因此,這幾鄰的許多族人,即使難以割捨幾代以來艱辛建立的家園,但是在傳統領域土地內尋找其他居住地點,似乎才能確保族人的安全、發展,以及維繫與土地的關連。而地勢較高的第三、四鄰,則希望現地重建,讓產業生計能夠繼續維持下去,也讓來吉守護祖靈地塔山的責任能延續下去。

不論主張遷村與否,來吉部落所考慮的其實都是:安全、發展、族群責任。不過,政府政策的反覆變動,以及部落族人對政策理解的落差,反而造成來吉災後重建最大的挑戰。

1717248976

一開始,政府政策將劃定特定區與取得永久屋綁在一起。以致於,為著雨季、汛期來臨而擔心受怕的一、二鄰族人大多同意劃定特定區,並積極要求政府同意讓大家搬遷到舊部落,亦即現在的152林班地。而林務局、原民會也都表達了支持來吉在152林班地重建的立場。

但由於原居地劃定特定區之後的法律效果搖擺不定,究竟還能不能住、還能不能去、房子要不要拆、道路會不會修、土地是不是被徵收、水電會不會斷…?使得三、四鄰的族人,一來對於遷村政策不信任,認為劃定特定區將嚴重影響部落發展,二來看到政府承諾的部份硬體與產業重建工作已經在部落內部展開,而預期政府將在原地協助重建,因此堅持留下來。

因為這樣的歧見,不願意搬遷的族人另外組織了「來吉村重建協會」。

劃定特定區域引發的困擾

2010年1月20日,針對劃定特定區與否的問題,重建會與相關部會官員到來吉會勘並聽取部落族人意見。族人之間依然沒有共識。最後重建會決定來吉劃定特定區,但註記區域內「未取得共識」的家戶。重建會這種奇特的做法,能否符合重建條例第20條第2項須取得原居者共識才得劃設特定區的規定,不免令人懷疑。

1月20日決定將來吉劃設為特定區後,重建會立即在2月2日正式議決通過,農委會則在2月11日公告來吉為特定區域。但啟人疑竇的是,就在1月25日,「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建住宅分配辦法」再度修正,將永久屋的分配與特定區劃設脫勾。意思是,即使沒有劃定特定區,只要房屋所在地是安全堪虞地區,一樣可以受配重建住宅。

重建會為什麼沒有告知來吉部落這個訊息?族人如果知道這個訊息,會不會重新考慮是否劃設特定區?(目前因配合劃設特定區遷居的搬遷補助費發放,也應該隨之修正並適用在安全堪虞地區的搬遷上。)如果修正後的辦法,讓因為危險需要遷居的可以安心遷居,讓因為安全決定留下來的可以安心留下來,那麼,來吉的族人怎會陷入掙扎、怎會在親人手足之間出現疙瘩?

1717248995

遷居地的安全評估結果,依政策要求隨時轉變

那些必須搬遷到安全地點的族人,在爭取152林班地的過程,也吃盡苦頭。「要不是因為太危險,我們也不願意離開來吉,如果政府還不讓我們搬到152林班地的舊部落,我們就死守一、二鄰,哪裡也不去」,自救會的陳有福這麼說。

2009年底自救會爭取對152林班地進行會勘,對來吉內部爭議一直表現的事不關己的鄉公所,也沒有給予任何協助。之後,嘉義縣政府針對152林班地進行初勘與復勘,經過二、三十名專家學者的參與,認為是相當安全的地方。由於林務局、原民會也分別表達了樂觀其成的態度,自救會以為「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重建政策,真的能在來吉實踐。

然而,2010年2月(不知是否巧合,就在來吉劃定特定區後不久)情勢逆轉,重建會認為152林班地的交通系統建設等將耗費龐大,光是鋼骨結構橋樑就得花去數億,故不可行。3月1日內政部營建署也致函嘉義縣政府,指出:152林班地不安全、基地環境條件不佳、所需費用過高;且重建會指示2010年7月31日前必須完成所有永久屋,任何費時更長、較麻煩的地點,都被排除;所以,已預備將來吉80多戶搬遷戶以及其他部落搬遷戶,遷到番路鄉的觸口…。

自救會無法接受這樣的結論,因為,內政部是在一百多公頃的152林班地中,挑出小面積不安全的區域,然後推翻用地的安全性;重建難度與重建經費,則明顯誇大與高估。至於重建會指示的永久屋興建期限,更是莫名,族人固然希望重建又好又快,但總不能讓急就章的績效凌駕居民的完善安居。

基於事態緊急,2月24日陳有福代表自救會爭取到在重建會發言的機會,幸運地,最後行政院院長吳敦義裁示,針對152林班地作為來吉遷居地進行重新評估。3月6日,雖然內政部前已發函縣府表達不可行,但在嘉義縣政府重建會向前來訪視的內政部官員簡報時,陳有福(亦為縣府重建會委員)當場提出行政院院長的指示,並要求內政部支持。

3月13日,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以及縣政府、鄉公所人員,重新回到152林班地會勘。這一次,重建會表示,152林班地的基地堪稱平坦安全且面積足夠,至於聯外交通經費約需8千多萬,可由原民會、縣政府、鄉公所協調分攤。為了儘可能在7月31前重建完成,重建會將本案列管,要求盡快處理社區規劃意向、加速公共設施重建。

還待觀察的問題

來吉遷居到152林班地已經拍板定案了嗎?

搬遷與重建過程中,族人有無參與規劃的機會?

能否有一個滿足族人需求的、可持續的、友善環境的152林班地重建?需要多少時間?

留下來的人,要如何面對劃設特定區後的可能限制?原地重建的工作會持續嗎?

現行政策(雖然不知道何時又會變動)對特定區、安全堪虞地區內災民的相同對待之處,是不是足以讓族人考慮要求撤銷特定區?

現行政策(其實不知道是什麼)對特定區、安全堪虞地區的處理,究竟有何不同?

想要安居的來吉,在這裡或那裡,或心裡,都還無法安靜下來。

1717248998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卡在縣府的那瑪夏避難屋

最近開始漂一些雨了,我們很擔心,現在都三月了,六月雨季就要來了。政府的錢都投入到大愛屋,好像我們這些回原鄉的就不是人,只會跟我們說雨季要來很危險,但避難屋卻還沒有下落。

以下兩篇稿件,分別為南沙魯(民族)村與瑪雅(民權)村避難屋發展的最新動態,南沙魯的部分,是由趙文彬牧師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區煦俐採訪整理,瑪雅村的部分,則由「88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幹部」林聖傑(韃虎)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許珈菁記錄整理(那瑪夏避難屋先前發展,請點選這裡閱讀)

一、南沙魯的避難屋進行情形

最近開始漂一些雨了,我們很擔心,現在都三月了,六月雨季就要來了。政府的錢都投入到大愛屋,好像我們這些回原鄉的就不是人,只會跟我們說雨季要來很危險,但避難屋卻還沒有下落。

民族平台面積有20幾公頃,但是有5、6公頃被評定是安全的,但其中只有七分地是部落集資購買的,其他的沒有要動用,這已經過戶到我們名下了,避難屋就希望蓋在這裡。我們只要政府的公文讓我們蓋,不要政府花一毛錢。既然他們不蓋,我們就決定自己來蓋,就像我們在山上蓋房子一樣。

初步估計一戶要80萬到90萬元的經費。我們把計畫書給長老教會看,總會願意提撥3百萬到4百萬元,當作基礎建設的費用。我們也向嘉義中會提出計畫,而世界展望會也同意提供20萬到40萬的材料費。

我們透過管道放出了想要自己蓋避難屋的風聲出去,9號時,縣長楊秋興馬上再一次請世界展望會去報告避難屋的計畫,縣長說同意,其實他從一開始就說可以,但避難屋必須是公家的,土地必須徵收,由世界展望會蓋好後,再由我們裡來認養。這有違我們的原則,所以問題還是回到原點。

世界展望會規劃的屋型是一戶一層樓,大約30坪,裡面有衛浴、客房和客廳,符合我們的需求。但政府規劃的避難屋屋型只有廚房跟儲藏室,整棟屋子根本是空的,屋子在兩到三年內必須拆掉。但警訊來時,我們不可能只在避難屋待一、兩天,原鄉的房屋可能有損毀必須裝修,至少會住到一個星期,甚至一到兩個月。政府規劃的屋型根本不適合,一點隱私都沒有。

如果要住避難屋,還必須放棄原鄉的居住地。這根本是變相要趕我們走,希望我們全部都遷村離開,希望我們去住永久屋,用各種方法讓我們放棄原有的居住地。

如果真的等不到政府的公文核准,我們蓋起的避難屋就將成為違章建築,等到汛期來臨,如果政府真的覺得,合乎政府的命令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那要拆就拆吧,但山上大部分的房子都沒有建照,不知道政府究竟要拆到多少?

二、瑪雅(民權村)避難屋進行情形

目前避難屋的興建進度,碰到兩個困難點,包括向縣政府申請的建築執照尚未通過,以及展望會經費短缺的這個問題。

縣政府的建築執照遲遲未發放

「我們還在申請建築執照,縣政府態度還是希望我們搬下去嘛。」韃虎說,縣政府的立場是不希望他們在山上建避難屋,希望大家都能下山去住大愛的永久屋,因此建築執照一直遲遲未通過發放,使得避難屋的興建進度陷入膠著。

展望會經費短缺

另一個困難點則是經費短缺的問題,韃虎說,可能因為展望會募得的善款較少,因此經費不足,「現在我們自救會想請世界展望會跟紅十字會兩個單位協助,共同協助分擔經費,希望請紅十字會分擔公共建設和基礎建設的經費,然後舊民權平台興建避難屋的部分則由展望會來蓋,看看能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展望會希望重建委員會自己制定審查的標準,制定申請避難屋相關的條件和申請辦法,「地主這邊的溝通應該都沒有問題,重建委員會也已經審查通過一批要申請避難屋的地主。」目前在申請手續上或是跟地主溝通的部分都持續進行中。

小林村踏出重建第一步!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喻則強調:「五里埔永久屋開工破土,象徵小林村正式踏出重建的『第一步』,但大部分小林村民都還沒有拿到永久屋資格,小林自主建村的用地至今也還無法取得,未來的重建之路還充滿挑戰。」

小林村五里埔永久屋(註1)今(3/16)破土動工,總統馬英九表示,希望五里埔永久屋能在今年7月底之前完工,以利小林村民能在風災屆滿週年前進住。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會長蔡松喻則強調:「五里埔永久屋開工破土,象徵小林村正式踏出重建的『第一步』,但大部分小林村民都還沒有拿到永久屋資格,小林自主建村的用地至今也還無法取得,未來的重建之路還充滿挑戰。」

990317xiaotitle480-450.jpg

馬英九表示,莫拉克風災後,政府已分別在各縣市營區、中繼屋、永久屋安置超過1千名受災戶。「但蓋房子很快,困難的是要預防更多災害發生」,馬英九重申「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原則,表示今年汛期很快就要到來,政府將在4月份時舉行大規模防災演練,避免八八悲劇重演。此外,馬英九也強調,希望五里埔永久屋可在7月底之前完工,讓小林村民在風災屆滿週年之前進住。

馬英囧與歐晉德
馬英九總統主持動土(上),小林重建會長蔡松諭歡喜踏出重建第一步(下)。
IMG_8380

自立建村,小林仍繼續努力

小林村五里埔永久屋由紅十字會負責援建、台灣營建研究院擔任工程顧問,並委由陳信樟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興亞工程公司施工。五里埔基地基地面積約5.8公頃,依入住人數不等將有28或34坪的自用面積,規劃興建90,第一期則將先蓋50戶。然而,高雄縣長楊秋興今日致詞時卻語出驚人表示,「五里埔可蓋220戶永久屋」,令在場小林村民感到既驚訝又納悶。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執行秘書石怡珮質疑,楊秋興故意在媒體前公開傳達錯誤訊息,很可能是要誤導社會大眾,讓大家以為只要有了五里埔,小林村就能夠重建,並進而迴避小林村主張要在「慈濟大愛村」、「五里埔」之外的「杉林第三基地」自主建村的訴求。

小林是否能自主重建,高雄縣府態度為關鍵

小林重建發展協會常務理事宋燕誠表示,之前小林村遞交「房屋毀損證明」,高雄縣政府卻連「審都不審」就退回小林村的申請書,導致大部分小林村民到今天都還沒拿到「永久屋申請資格」。宋燕誠指出:「就算用最簡單的邏輯想,高雄縣政府連我們小林村有多少人具備永久屋資格都不知道,就用『找不到適合的地』為由,處處阻撓小林自主重建,根本就邏輯不通,反了嘛!」

「小林村整個都不見了,還要審查房屋毀損證明,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事情。無論如何,高雄縣政府應該先給我們永久屋申請資格,之後才能談用地取得問題,可是他們卻不這樣做,連我頭殼都比他們好啦」,宋燕誠說。

小林重建發展協會常務監事周鈵承直言,「五里埔開工破土儀式,終究不過是個形式罷了」。他表示,小林村雖然有69戶決定遷居五里埔,但還有近150戶決定另外找地自主重建,中央政府雖然以總統為首,高規格參加了五里埔的開工動土儀式,但對於「多數」小林村民自主重建的訴求隻字未提,等同沒有碰觸最核心的重建問題。周鈵承強調,「小林村能不能自主重建,關鍵還是在高雄縣政府的態度」。

被麥克風檔到幾乎看不見的南台灣小巨人楊秋興
高雄縣長楊秋興致詞

蔡松喻表示,「五里埔開工只是小林重建的『第一步』,但大部分小林村民都還沒有拿到永久屋資格,小林自主建村的用地至今也還無法取得,未來的重建之路還充滿挑戰」。石怡珮則說,五里埔開工畢竟是個新進展,值得肯定,但她很擔心外界會以為小林村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了。石怡珮強調,高雄縣政府願不願意協助小林村取得建村用地,還很需要外界共同聲援與關心。

五里埔基地規劃圖
選擇五里埔基地的小林村民,即將擁有自己的家園。
五里埔永久屋模型

對比小林,高雄其他災民百感交集

對比小林重建的初步「喜訊」,高雄縣桃源鄉的受災戶心裡恐怕高興不起來。

高雄縣甲仙鄉鄉長劉建芳今天在致詞時表示:「小林村重建總算踏出了第一步,雖然這一步來得有點晚,但仍值得肯定。」桃源鄉勤和村自救會理事長劉行健表示:「甲仙鄉長說那些話的時候,我和理斷牧師(八八再造聯盟主席)聽了,心裡真的是百感交集。如果小林踏出這一步算是『晚』的話,那們我們桃源鄉連避難屋都要不到,等於一步都還沒有踏出去,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註:

過去完整的小林村,大約可分為「村南」(1-4鄰)、「五里埔」(5-8鄰)、「村北」(9-19鄰) 三大主要聚落,其中小林村9至19鄰 (「村北」區域),是莫拉克風災被重創、滅村之地。

風災後,小林居民都想重建家園,但因情感與現實條件,分別選擇在「五里埔」與「其他地」重建。今日重建為選擇「五里埔方案」者,選擇「其他地」者,政府原本希望居民能夠入住慈濟杉林大愛村,但居民仍希望能如五里埔方案,是單獨基地完整重建,因此婉拒入住大愛村,仍在持續為自立重建努力中(延伸閱讀請點選這裡)

魯凱:399份連署書表達心聲,請尊重我們的決定

牧師表示,霧台鄉重建家屋中有許多訊息,沒有在第一時間與族人討論或告知,也造成魯凱族人對重建的擔心,甚至必須用連署才能參與重建過程,杜春生議員表示,未來永久屋完成後,管理權力應要交由魯凱族人自己掌握。

3月14日星期天的「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魯凱族人決定在3月15日將前四天發動連署的399份連署書送到縣政府,與政府做面對面的溝通。但是昨天到達屏東縣政府後,因為曹啟鴻縣長出國,所以改由副縣長鍾佳濱代理。

990316shuiwlu3kai400.jpg

魯凱族人的連署聲名:霧台鄉魯凱族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基督徒,我們想要有尊嚴的來重建,更是訴求人權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有憑有據,請尊重我們的決定。

在與副縣長進行會談之前,鄉長也召集各部落村長與各教派神職人員代表做更明確的訴求,不過,這天剛好是長治分台規劃案的第一次初審,因此是由霧台鄉議員杜春生與魯凱族人一起與副縣長進行會談,而鄉長則是到初審的會場了解初審的狀況(截稿之前,初審狀況尚未獲得確認,將再持續追蹤)。

會談中由陳松得牧師先說明這次魯凱族人連署最主要的重要目的,他提出,第一個是原住民文化在那邊(指慈濟將要蓋的長治分台永久屋)會消失,第二個是要尊重魯凱族人的信仰立場,第三個是蓋房子的進度太趕。對於蓋房子的進度陳松得牧師更進一步說明,如果家屋的進度也是可以在12月31日以前完成,並沒有違反重建條例的完工日期規定,那我們就好好的討論,再來蓋也是可以

image003
圖中站立者為阿禮部落杜明發牧師正在向副縣長說明目前阿禮部落魯凱族人生活被慈濟影響的狀況。

魯凱文化是我們的信仰,慈濟不能影響我們的生活。

為什麼阿禮部落對於慈濟所要蓋的永久屋,有這麼多的擔心?對此項情形,阿禮部落杜明發牧師表示,目前有部落不少族人向他反應說,「慈濟常常打電話拜訪將來要入住永久屋的居民,問了一些很奇怪的問題,甚至還問部落災民的存摺有多少?這樣頻繁的拜訪方式確實影響了族人的正常生活。」

因此杜明發牧師也希望慈濟團體來拜訪安置中心的災民時,不要影響災民的生活,這樣會讓災民覺得很不舒服。霧台鄉杜春生議員也表示未來長治分台完成蓋好後,管理權力是要交由魯凱族人自己掌握。

沒有充分的溝通,讓訊息透明化,就是違反重建條例

由於在這個重建過程中,族人不太確定是否已跟慈濟作簽約的動作。因此盧牧師在會中也提出這樣的疑慮請教副縣長。牧師問:「縣政府這邊是不是已經先跟慈濟團體簽約了,如果政府已經跟慈濟團體簽約,我們還談什麼?縣政府都自己找自己的,好像是這樣的感覺。」

族人表示重建的程序過程當中,都沒有好好跟我們溝通。而對於連署當天進行的長治分台重建案的內部初審,族人也是前一天才得知的。

原民處的副處長蔡進文副處長也確認,當初是由縣政府決定請慈濟來蓋霧台鄉在長治分台的永久屋,簽約後才邀請霧台鄉的災民參與已規劃好的「大愛屋」。

副縣長表示,不要慈濟來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們還有什麼團體可以合作?這個需要在做討論。

知道這樣的情況後,盧天武牧師也要求副縣長,接下來有關長治分台的規劃與會議要能更「透明化」,副縣長鍾佳濱也明確的表示「訊息是公開的」

牧師表示,霧台鄉重建家屋中有許多訊息,沒有在第一時間與族人討論或告知,也造成魯凱族人對重建的擔心,而這個擔心與連署訴求結論,副縣長說要等到3月23日縣長回國後,才能再跟縣長討論。

image005
副縣長(圖中右方站立者)表示,不要慈濟來做,不是不可能,但是我們還有什麼團體可以合作?這個需要在做討論。

image007
慈濟蓋長治分台的規劃案,是屏東縣政府直接與慈濟簽,目前已在做整地工程,圖片中的平面圖為3月12日慈濟簡報檔案的「大愛屋」配置圖。

魯凱:我們要有尊嚴的重建及生活

風災過後的第128天,魯凱族人創造了「不一樣的星期天」。霧台鄉的基督宗教團體,舉辦「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共有38個連署單位參與此次的連署行動,要共同爭取在人權基本原則上,進行「有尊嚴的重建」。

為了爭取「有尊嚴的生活」,必須進行連署

莫拉克災後的慈善團體永久屋援建爭議,從高雄的布農族延燒到屏東的魯凱族群,從永久屋園區的規劃模式,到入住後的生活規約,宗教生活等,在原住民族掀起許多討論。為了確保「在有尊嚴的狀態下進行重建」,霧台鄉的基督宗教團體決定發動連署的動作,來爭取最基本的生存權益。

昨天(3月14日),風災過後的第128天,魯凱族人創造了一個「不一樣的星期天」。霧台鄉的基督宗教團體,下午四點在好茶安置中心舉辦「重建與遷村聯合禱告會」,總共有38個連署單位參與此次的連署行動,呼籲政府和協助重建團隊必須遵守人權原則,確保霧台鄉魯凱族人生活的尊嚴和權利以及宗教信仰方式的選擇(連署單位及宣言請見文後附錄)。

根據行政院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的統計,截至98年3月11日止,屏東榮譽國民之家收容的霧台鄉阿禮、吉露、佳暮、谷川等四個部落計320人,而昨天下午聯合會結束後,所收到的連署人數已累計至300多人,牧師表示,這個數字表達了魯凱族人的心聲,目前仍然再連署更多的族人,極力爭取自己生活的尊嚴和權利,將於明日遞交給屏東縣府與重建委員會。

990315anxir4-420.jpg
聯合禱告會室內情況
image001

居民目前規劃模式感到十分擔憂

3月12日,屏東縣政府邀請災區的村長到「慈濟長治永久屋基地」規劃設計配置說明會(當日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當天是部落居民第一次看見規劃圖,原本族人認為那是溝通的開始,但是縣長及慈濟的建築委員江子超,都提醒坐在對面的魯凱族人「時間緊迫」,擔心著3月底前無法定案,那麼就無法順利在今年的八月前入住。「因為7月30日前必須入住完成,所以大方向無法改變,僅能在小地方修正」。

參與會議的魯凱青年賓拿流表示,政府以及規劃團隊似乎聽不到魯凱族人真正的擔心,魯凱族人真正擔心的不是今年八月無法入住永久屋,而是擔心沒有部落參與的規劃藍圖,該如何住的「永久」,住的有「尊嚴」?

有居民認為,風災過後至今,政府安排要來為霧台重建屋的團隊,並沒有真正到過風災現場,體驗或了解魯凱族人真正的「生活」。而政府除了派學者專家去勘驗,是不是屬於危險地區,能不能被劃入特定區之外,並沒有真正「關心居民的生活方式」。

日前慈濟的規劃者曾表示:「我有看過他們部落生活的『紀錄片』,我們『非常了解』部落的生活。」基於「觀看紀錄片」的瞭解,慈濟預計為魯凱族人進行的規劃是:「我們這裡規劃的空間,可以讓你們星期六晚上都可以歌舞表演。」針對這樣的規劃,許多魯凱族人有一種「被誤解」的感覺,族人反應:如果你真的認識我們,霧台魯凱族人真的每個星期六晚上都會自己安排歌舞表演嗎?

也有族人反應,就在阿禮部落族人正爲第3-4 鄰莫名被政府劃定為特定區域,而試圖找尋各種方法來爭取自己權益時,同時間有不少慈濟的志工,也到榮家拜訪魯凱族人,但其目的卻是詢問災民要不要加入「慈濟的志工」?這種「關心族人災後的生活」的方式,讓魯凱族人感受到的不是關心,而是更大的壓力。

image003
3月5日,阿禮部落村長以及自救會總幹事柯清輝當天正為召開特定區域劃定問題做會前準備,慈濟志工也到榮家,招募災民參與慈濟志工。

我們希望幫助者「尊重我們的生活」

一位參與連署的魯凱族人沈重的表示:「我們不需要很好的房子,但是最需要願意幫助我們的人,『尊重我們的生活』」。

儘管遇到風災必須搬遷到山下,但是部落的老人家,還是可以有辦法在安置中心附近覓尋到在山上生活常吃的野菜。記者好奇在阿禮安置中心,哪裡可以採到魯凱族人常吃的野菜,魯凱族的老人家很快的回答,「只要我想吃,哪裡都可以採的到。」即便是沒有了工作能力,但是仍然保有著在山上生活,最根本的如何讓自己生活快樂的「生存能力」。

對於最近高雄杉林永久屋入住的災民,對於「新生活」的種種不便,未來慈濟如果也為魯凱族人設立「自行擬定」的生活公約時,阿禮部落的老人家反應如何?部落老人家回答說:「有新的房子住當然很開心,但是叫我們不能吃肉,那不是很奇怪嗎?」

有居民直言:「這一陣子以來,我們看到政府關心工程進度,慈濟關心在安置中心招募更多的志工,誰關心災民真正的需要? 」

image005
被安置在榮家的魯凱族老人家,一樣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image007
入住高雄杉林永久屋的高雄布農族人,也前來分享「新生活的體驗」。南部布農中會理斷牧師在禱告會中,也告訴霧台村民,我們當初「並不知道」簽署生活公約後,在生活上的各種限制,更讓布農族人不知道該怎麼「生活」。

image011image013
(左)聯合禱告會戶外情形(右)霧台鄉鄉長顏金城也到場與牧師、神父、鄉民一起計畫星期一的連署的行動方式。

附錄:我們要在一個有尊嚴的條件下重建 —

魯凱族霧台鄉宗教及社會各界的共同聲明

我們魯凱族聚居的霧台鄉,在這次莫拉克風災中受創最為嚴重,在八個 部落當中,除了霧台及神山兩個部落無立即危險之外,大武、佳暮、阿禮、吉露及伊拉等部落地基遭到嚴重毀損,位於隘寮南溪的好茶部落, 全村更被淹沒在土石流中。

過去半年多來,我們的族人, 信任政府的誠意和能力,願意在安置所中配合等待,希望政府早日解決有 關遷村與重建的各項問題,讓族人看見部落的未來。但是 我們近來發現,政府為了轉移社會大眾對重建緩慢的批 評,正積極地與慈 濟基金會合作,打算興建所謂的『大愛永久屋』讓族人進駐。

然而,我們發現這些永久屋的背後,條件極為嚴苛,不 僅要我們簽下放棄祖先土 地的切結書,更藐視我們的人權,入住之後還要簽署生活 承諾書,過的與犯人一般無自由的生活。同時,對於我們 的傳統文化習慣,極為鄙視,不許我們在家屋樑柱上刻上象徵族群精神的圖騰符 號。最為嚴重的是,完全漠視我們的精神生活,無視長期以來我們所信奉的基督宗教信仰。

我們認為,如果政府不能在平等、尊重的 態度上進行遷村和重建,我們將發動抗爭,捍衛民族的尊嚴和權力,同時 也將拒絕配合相關政策,到國際社會控訴政府的不義。

我們嚴正要求,在未來的遷村和重建工作上,政府和協助重建團體必 須遵守下列幾點原則:

一、具體落實災後「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核心、尊重多元文化、保證社區參與」的方針 重建。平等看待受災族人,尊重族人的感受,不應有威脅利誘或強迫接受的情況。

二、尊重傳統的住屋文化,鼓勵族人協力 造屋並與族人一起討論家屋的外觀與內涵。

三、尊重災民的傳統信仰和儀式自主性,協 助各個宗派擁有各自的教堂興建與教會型態獨特性。

四、尊重各部落的差異,滿足各個受災部落擁 有獨立完整的聚落型態和集居文化。

五、遷村之前,提供完 整的規劃藍圖,包括家園、社會、文化及心理等層面的重建計畫。

「要公正無私,不濫用職權;也不可接受賄賂,因為賄賂會使明理的人盲目, 使公正的人顛倒是非。你們要公平正直地執法。這樣,你們就能擁有上主— 你們的上帝所要賜給你們的土地,長久住在那裡。」(申 命記16章19-20節)

「世人哪,耶和華 已指示你何為善。祂向你所要的是什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 神 同行。」(彌迦書 6章8節)

共同聯署聲明單位: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谷川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佳暮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好茶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霧台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神山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茂林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萬山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多納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青葉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恩濃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活水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美園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磐石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永生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日新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活泉教會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好茶教會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阿禮教會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吉露教會
基督教中華循理會大武教會
天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佳暮無染原罪堂
天 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吉露聖母頌報堂
天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阿禮法蒂瑪堂
天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好茶聖母聖心堂
天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霧台耶穌聖心堂
天主教高雄教區霧台耶穌聖心堂區大武玫瑰聖母堂
基督復臨安息 日會好茶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阿禮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吉露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霧台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伊拉教會
基督復 臨安息日會佳暮教會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大武教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
台灣 基督長老教會魯凱族群區會重建站
魯凱族部落重建聯盟
屏東縣魯凱族永續發展協會
屏東縣霧台鄉愛鄉發展協會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