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上神秘面紗的瑪雅村自力造屋

那瑪夏鄉瑪雅村的原鄉災後重建,採取「自力造屋」模式,但是進行方式與經費來源均不斷改變,連是否適用莫拉克條例都不能確定,至今已經蒙上神秘面紗,居民無所適從。

前言:

那瑪夏鄉瑪雅村的原鄉災後重建,採取「自力造屋」模式,原先部落的認知是,由紅十字會以及世展會協助援建,並由紅會協助規劃,且將依循「農村再造方案」的方式作「遷村」。然而,紅會在5月份行文通知縣府、中央重建會,瑪雅村的自力造屋將循個別補助的方式,透過補助經費協助自力造屋,但是紅會將不參與屋舍建造。(紅十字會重建補助辦法請見附錄)

這樣的轉變與當初村民的認知不同,連所謂的「農村再造方案」,直至目前為止仍在立法院中未通過,高雄縣政府針對紅會提出的「個別補助」的模式,則強調「瑪雅村不接受特定區域劃定,所以不適用於莫拉克重建條例,也不能使用莫拉克善款」,眾說紛紜之下,瑪雅村的「自立造屋」計畫與經費來源,蒙上神秘面紗。

990710lldsc05531-450.jpg

誰能申請?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在5月底行文中央重建會、高雄縣政府「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八八水災個別重建興建補助辦法」,辦法中提到「為協助八八水災受災戶,個別於自有建築用地或經政府撥用之土地重建家園,特制定本辦法。」

同時,申請人之資格認定,則依據內政部「莫拉克颱風災區劃定特定區域安置用地勘選變更利用及重住宅分配辦法」以及「民間團體興建永久屋之申請資格及規範」包含房屋毀損戶、核定遷居遷村戶、安全堪虞地區遷居戶、安置用地範圍內拆遷戶都在申請範圍內,申請人限定「住屋之所有權人本人、配偶或同一戶籍之直系親屬;並以戶為單位。」

那瑪夏鄉瑪雅村因專家勘定「安全堪虞」,但因為村民不願意部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同時也僅少數住戶選擇杉林大愛園區,多數人仍留在原部落,縣長楊秋興雖認為瑪雅村「相當危險」,但在村民不願意被劃定,也不願意下山選擇永久屋的情況下,因而選擇「自力造屋」的方案。

但瑪雅重建會起初的決議是透過世界展望會建造「避難屋」,但在實際與相關單位接洽後,卻走向自力造屋的方案,除了部落內目前對於自力造屋的意見分歧外,同時對於自力造屋的地點─民權平台,也面臨不少問題。

DSC04208

NGO僅提供經費

紅十字會負責瑪雅村自力造屋案的王雅微表示,紅十字會將「只提供經費補助」,最高上限為112萬,預計補助101戶,她也提到,先前曾獲知部分居民有自己的土地想自力造屋,但並非針對瑪雅村擬訂此辦法,公布後,相關單位也認為瑪雅村適合朝向「集村式造屋」發展,因而建議居民可以依循紅會的補助辦法進行自力造屋。

至於經費來源,王雅微說,仍是使用88善款,但瑪雅村因為不願意劃定為特定區域,故不適用於重建條例中的永久屋申請資格,紅十字會原先計畫以永久屋的方式協助瑪雅村,但行政院重建會、高雄縣府在接獲紅會公告的個別補助辦法後,主動詢問紅十字會:「瑪雅村是否適用紅會的補助辦法?」,王雅微提到,當時紅會方面「我們在第一時間是回應沒有,因為我們那時候還不曉得瑪雅這邊的居民資格的適法性問題」,直到紅會參與會議後得知瑪雅村實際狀況後,再次針對瑪雅村進行討論。

雖然瑪雅村的自力造屋不適用於莫拉克重建條例,但部落仍受到莫拉克風災影響,紅十字會方面將原先允諾協助瑪雅村自力造屋的經費挪作「個別重建補助辦法」的經費。

無所謂「農村再造方案」

瑪雅重建會在部落內的重建會議中曾提到,法源適用「農村再造方案」,但高雄縣政府原住民處處長谷縱‧喀勒芳安表示,中央對於永久屋及自力造屋的分界仍待釐清,所謂的「農村再造方案」目前仍在立法院尚未通過,無所謂適用農村再造方案的情形。

高雄縣重建會主任王正一說:「瑪雅平台造屋案是屬於民間直接協力災民的狀態,跟目前政府所有的永久屋的方式都不同。」至於誰有資格申請,王正一則提到,「瑪雅平台上的建地不是所有人都有,擁有建地的這個人,他們也願意上來,紅十字會就協助他們,完成他們的一個願望。」

非遷村,但審查辦法依循莫拉克特別條例

對照先前部落內的認知,認定自力造屋即形同「遷村」,王正一表示,「怎麼會算遷村呢?因為你民權有些人也到山下來啊,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平台上有建地啊,平台上的建地都是私人所有,住在本部落的人,他沒有土地,紅十字會也沒有辦法幫他蓋啊!」

王正一也提到,原先政府曾提出,平台上的土地由政府出面徵收,再循永久屋的模式進行造屋,但居民不願意,都希望土地能維持私有,因而不適用永久屋的辦法,進而改由紅會協助,但王正一也同時直言:「政府會想要把民權平台建設成以後的一個行政中心。」

而對於民間團體能協助部落到何種程度,王正一說:「其實我們政府並不清楚。」詢問王正一,目前瑪雅村有多少戶有意願上平台,王正一答:「詳細細節你可能要問我們原民處。」

在瑪雅村的自力造屋經費上,紅會的善款以專案處理,高雄縣重建會方面則認定不適用莫拉克特別條例,王正一說「既然不適用莫拉克條例,政府怎麼予以協助呢?」

但平台上的道路屬於公眾用途,仍會由公部門處理,私有建地上的建物則由民間捐建,公部門方面僅負責建築許可及其他行政程序上的協助。

審查資格上,王雅微說,是由縣政府負責審查,但仍是以「莫拉克重建特別條例」進行審查,紅會也已在五月底將個別補助辦法送交縣政府。

附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八八水災個別重建興建補助辦法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Namasia的災後250天(6)─學校在哪裡?

達卡努娃村長: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編按:

那瑪夏鄉內的民權國小、三民國中,兩校自災後至今,都是一起使用三民國中校舍上課,在瑪雅村開始計畫遷往民權平台後,除了瑪雅村內對於遷村意見不一之外,包含鄉公所、戶政事務所、三民國中、民權國小在內的公家機關也計畫要全部移往民權平台,消息傳出,使得達卡努娃村的三民國中家長相當不滿;

因為三民國中學生幾乎都來自達卡努娃村,家長擔心,民權平台的道路是沿著山壁走,一旦下雨,難保不會有落石,眾多學生都經由這條路上學,無疑是「用生命在上學」,因而希望能將三民國中改蓋在達卡努娃村。

DSC04870

目前的三民國中,位於瑪雅村內。未來本有計畫要移去民權平台,但民生村民認為民權平台比較危險,不如蓋在達卡努娃村。

達卡努娃: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甚至你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達卡努娃村村長孔効平認為,因為現任鄉長來自瑪雅村,「官在哪裡,自私性很強,我一定要放在我的地方,那為什麼不放在現在民族的避難屋?」他表示,目前那瑪夏鄉人數最多的村落即為達卡努娃村,聽到鄉長希望能把三民國中跟民權國小都放在民權平台上,村民都極力反對,也有村民表示願意提供土地給政府蓋學校,就是希望能把三民國中蓋在學生數最多的達卡努娃村──

「我們這邊有人想提供土地給學校,我也打好了同意書,準備給他們簽,帶著同意書去找縣長,請他們過來會勘啊,我們願意提供土地給政府徵收。」

孔効平也直言,「三民國中所有的學生都是我們這裡的學生,全部下去了,你不讀這邊的,那就變蚊子學校,我們也提供了這個區域,因為大家都考慮到,萬一如果下雨,我這邊學生家長送,經過山背,到舊民權也是山,也是一樣落石啊,學生上下課都是危險,甚至你寧可分校嘛,是人多動還是一個老師動,每個人都是父母親寶貝的小孩子,但發生危險時,校長、政府可以賠這麼多嗎?」

達卡努娃村內也有村民願意提供土地給公家機關使用,同意書也將透過出身達卡奴娃村的縣議員在議會會期中提出,孔効平說:「現在是鄉長自己跟縣長接觸,他講說放在那邊(民權平台)是很安全,哪有安全,而且它後面也是一個順向坡啊!」

孔効平同時提到道路問題,「道路怎麼整理?你不可做到山頂、整理到山頂叫石頭不要掉下來,反而更危險啊!」家長考慮到安全因素,都希望能讓三民國中留在達卡努娃,至於其他公家機關,孔効平說,大家都希望各機關能到達卡努娃,但重點還是放在三民國中上。

dsc04827-450.jpg

從民權平台往下拍的三民國中與瑪雅村現況。

如果這個學校蓋在民權,那就變成蚊子館了,我們的學生就罷課,我就看那個台達電的人一直搖頭……

8號晚間瑪雅村重建會委員Slm(林民傑)接受採訪時提到校址的爭議,他說:「前幾天有辦一個說明會,台達電(註)已經規劃好了,但是鄉公所又變卦,又把國中跟國小拆開,那倒是比較好,原先的規劃是國中跟國小放在一起,他們說,如果沒有其他特殊狀況的話,明年九月開始,國中跟國小就在上面(民權平台),結果民生就鬧啦,他們說,如果這個學校蓋在民權,那就變成蚊子館了,我們的學生就罷課,我就看那個台達電的人一直搖頭。」

Slm也提到,高雄縣長楊秋興並不贊成瑪雅村民繼續住在目前的部落,「因為有兩次受災,縣長可能也不放心,縣長也是滿強制說一定要遷,也有這個經費,土地的錢也有著落。」

Slm認為,應該給達卡努娃村一些時間找尋合適地點,他將自己在會議中的發言重述:「我在開會的時候也說,今天如果有鄉公所的人參與開會,拜託你們,給民生的一些時間,因為民生也在說,為什麼公部門在民權,學校也要在民權,我就一直講說,給他們(達卡奴娃村)一點時間,給一個月找地,地主同意,同意書拿來,就徵收,學校就蓋在你們那邊。」

小結─用生命去上學?

民權平台是否真的安全,適合成為所有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遷移地?校址變動攸關的不只是兩村在鄉內權力圖譜的變化,更關係所有家長與小孩的生命安危,縣府與重建會、地方出面協調,以免讓小孩每天「用生命去上學」,考驗參與決策的每個單位。

註:台達電基金會於莫拉克災後認領那瑪夏鄉的校舍重建工作。

卡在縣府的那瑪夏避難屋

最近開始漂一些雨了,我們很擔心,現在都三月了,六月雨季就要來了。政府的錢都投入到大愛屋,好像我們這些回原鄉的就不是人,只會跟我們說雨季要來很危險,但避難屋卻還沒有下落。

以下兩篇稿件,分別為南沙魯(民族)村與瑪雅(民權)村避難屋發展的最新動態,南沙魯的部分,是由趙文彬牧師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區煦俐採訪整理,瑪雅村的部分,則由「88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幹部」林聖傑(韃虎)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許珈菁記錄整理(那瑪夏避難屋先前發展,請點選這裡閱讀)

一、南沙魯的避難屋進行情形

最近開始漂一些雨了,我們很擔心,現在都三月了,六月雨季就要來了。政府的錢都投入到大愛屋,好像我們這些回原鄉的就不是人,只會跟我們說雨季要來很危險,但避難屋卻還沒有下落。

民族平台面積有20幾公頃,但是有5、6公頃被評定是安全的,但其中只有七分地是部落集資購買的,其他的沒有要動用,這已經過戶到我們名下了,避難屋就希望蓋在這裡。我們只要政府的公文讓我們蓋,不要政府花一毛錢。既然他們不蓋,我們就決定自己來蓋,就像我們在山上蓋房子一樣。

初步估計一戶要80萬到90萬元的經費。我們把計畫書給長老教會看,總會願意提撥3百萬到4百萬元,當作基礎建設的費用。我們也向嘉義中會提出計畫,而世界展望會也同意提供20萬到40萬的材料費。

我們透過管道放出了想要自己蓋避難屋的風聲出去,9號時,縣長楊秋興馬上再一次請世界展望會去報告避難屋的計畫,縣長說同意,其實他從一開始就說可以,但避難屋必須是公家的,土地必須徵收,由世界展望會蓋好後,再由我們裡來認養。這有違我們的原則,所以問題還是回到原點。

世界展望會規劃的屋型是一戶一層樓,大約30坪,裡面有衛浴、客房和客廳,符合我們的需求。但政府規劃的避難屋屋型只有廚房跟儲藏室,整棟屋子根本是空的,屋子在兩到三年內必須拆掉。但警訊來時,我們不可能只在避難屋待一、兩天,原鄉的房屋可能有損毀必須裝修,至少會住到一個星期,甚至一到兩個月。政府規劃的屋型根本不適合,一點隱私都沒有。

如果要住避難屋,還必須放棄原鄉的居住地。這根本是變相要趕我們走,希望我們全部都遷村離開,希望我們去住永久屋,用各種方法讓我們放棄原有的居住地。

如果真的等不到政府的公文核准,我們蓋起的避難屋就將成為違章建築,等到汛期來臨,如果政府真的覺得,合乎政府的命令比我們的生命更重要,那要拆就拆吧,但山上大部分的房子都沒有建照,不知道政府究竟要拆到多少?

二、瑪雅(民權村)避難屋進行情形

目前避難屋的興建進度,碰到兩個困難點,包括向縣政府申請的建築執照尚未通過,以及展望會經費短缺的這個問題。

縣政府的建築執照遲遲未發放

「我們還在申請建築執照,縣政府態度還是希望我們搬下去嘛。」韃虎說,縣政府的立場是不希望他們在山上建避難屋,希望大家都能下山去住大愛的永久屋,因此建築執照一直遲遲未通過發放,使得避難屋的興建進度陷入膠著。

展望會經費短缺

另一個困難點則是經費短缺的問題,韃虎說,可能因為展望會募得的善款較少,因此經費不足,「現在我們自救會想請世界展望會跟紅十字會兩個單位協助,共同協助分擔經費,希望請紅十字會分擔公共建設和基礎建設的經費,然後舊民權平台興建避難屋的部分則由展望會來蓋,看看能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展望會希望重建委員會自己制定審查的標準,制定申請避難屋相關的條件和申請辦法,「地主這邊的溝通應該都沒有問題,重建委員會也已經審查通過一批要申請避難屋的地主。」目前在申請手續上或是跟地主溝通的部分都持續進行中。

那瑪夏的避難屋興建─持續膠著中

10 號時世界展望會再度向縣長提出了避難屋初步的構想和屋型,縣長楊秋興卻覺得屋型與永久屋相似,認為既然是避難屋,就應該只是暫時的,而不是蓋得像永久屋一樣,好像怕會有選擇永久屋的村民反悔改住避難屋。

編按:

選擇原鄉重建的那瑪夏鄉民,從1月23日自營區返鄉後,為了爭取中繼安置或避難屋,不斷與縣府和中央重建會進行溝通,雖然世界展望會積極的協助提出方案且準備進行援建,但政府對避難屋的形式、管理權等,與災民的認知有很大差異,包含南沙魯村居民自行籌資購地興建的房舍,也需納入中央管轄,讓居民更是難以理解。

以下兩篇稿件,分別為南沙魯(民族)村與瑪雅(民權)村避難屋發展的最新動態,南沙魯的部分,是由趙文彬牧師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區煦俐採訪整理,瑪雅村的部分,則由「88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幹部」林聖傑(韃虎)口述,輔大生命力新聞網記者許珈菁記錄整理。

一、南沙魯的避難屋進行情形

政府規定在2月28 號前營區並須淨空,沒有入住大愛屋的人必須回原鄉居住,然而並不是每個人原來的家都還可以住,避難屋遲遲沒有著落,這些村民該何去何從?社會處還是沒有具體的方案出來。

我們預定地已經找好了,世界展望會也答應幫我們蓋,只差縣政府點頭。世界展望會像政府提案的會議原本是2月4號,當時縣長卻以臨時排不出行程為由沒有出席。10 號時世界展望會再度向縣長提出了避難屋初步的構想和屋型,縣長楊秋興卻覺得屋型與永久屋相似,認為既然是避難屋,就應該只是暫時的,而不是蓋得像永久屋一樣,好像怕會有選擇永久屋的村民反悔改住避難屋。

但是重建需要時間,避難不只是一、兩天的事,怎麼可以隨便蓋蓋?我們都同意世界展望會提出來的構想,但縣長卻不接受。

24 號,世界展望會與重建委員會取得共識,帶了兩種避難屋方案來,想知道村民們的意見﹝此時避難屋的名稱突然改成「永久避難屋」,但相關的條例並沒有改變。﹞

A 方案:政府徵收我們預定的安全地,動用特別條例變地蓋永久避難屋,永久避難屋為公有的。

B方案:政府不徵收土地,不過是運用政府的鄉村都市計畫案,由政府去蓋永久避難屋,房子登記在政府下,再贈送給村民。

但是兩種計畫都違背我們返鄉的精神:因為避難屋土地是屬於我們自己的,不但通過官方的安全評估,而且是我們自己出錢(每戶擠出5萬元)買的地,大家募款湊出上百萬自行購買的地,怎麼會變成政府的「永久避難屋」呢?

於是村民們都表示反對,我們兩種方案都不接受,原民處處長說會把我們的意見透過縣政府跨部門會議時提出,看縣政府同不同意。之後我們也召開了緊急會議,如果縣政府還是不接受的話,我們將不會再指望政府為我們做事了,我們將會有我們自己的方法。

img_9882-400.jpg
1月21日鄉民被要求全數返鄉,如今避難屋卻還在膠著中(攝影/鐘聖雄)。

二、瑪雅村的避難屋進行情形

對於興建避難屋的進度,目前的情況幾乎是陷入膠著,村民們都希望可以有避難屋,地主們在參加會議時也表示有意願,但相關的條件、手續都還沒有定案,韃虎說:

「雖然展望會和村民都希望能在山上興建避難屋,但我覺得今年要蓋(避難屋)還是有些問題,除了一些程序問題以外,縣政府這邊好像不太有意願讓我們在山上蓋避難屋,所以我們也很擔心。」

汛期將至,但是縣政府對於興建避難屋的態度卻讓居民們擔心,韃虎說:「縣政府好像不太樂見我們在山上建避難屋,汛期要來了,但是唯一的方法卻是叫我們全部都下山去住大愛的永久屋,也不積極的幫我們想如何應付,像是替代道路要怎麼弄。」

重建委員會也在昨天上山與民權村的村民開會討論避難屋的興建,但還有手續上或是跟地主溝通的部分,以及其他瑣碎的問題,都還在討論中,「目前的進度都還在跟地主還有村民協調中,展望會希望我們重建委員會能制定申請和審查的標準,所以目前進度可能沒那麼快。」

韃虎表示,村民們都希望可以有避難屋,展望會希望重建委員會自己制定審查的標準,可是誰來訂這個標準、又該怎麼協調,都是需要再討論的,「到時候又會吵起來,又會有很多問題。」

延伸閱讀:

  1. 大愛落成系列 (3) 山下有大愛,山上自己來? 
  2. 原鄉重建─災民與政府的耐力賽 (17)
  3. 那瑪夏大逃亡─奔逃的部落人生 (15)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大愛落成系列 (3) 山下有大愛,山上自己來?

縣府對返鄉者提供協助有限,加上大愛村傳出續建二期工程消息,不少災民認為,縣長希望返鄉者知難而退,重新遷居山下。居民表示,選擇在山上的人,始終為了土地、文化、生活努力「我們不是少數,對政府沒有期待,只希望…

莫拉克風災發生已經六個月,這段期間,山下的大愛永久屋加緊趕工,第一批55戶居民也在今日入住,日前中央政府並傳出消息,表示幾乎所有的災民已經得到安置,不願進入永久屋而選擇返回原鄉重建的,只是少數村民。

然而,高雄縣受災最重的原住民鄉那瑪夏及桃源鄉,事實上有半數災民選擇回到山上生活。勤和村有三分之二人家等待勤和平台和樂樂段的避險安置;寶山村民正努力不懈爭取38甲地塊興建避難屋;復興、梅蘭、梅山村九成以上的居民房舍完好無恙、幾乎都已回到家鄉,只期待產業重建可以展開,居民不明白,政府所謂「多數災民已經完成安置,只有少數人返鄉」訊息從何而來?

以下為莫拉克記者連線報導返鄉災民,面臨的真實處境,以及返鄉者的重建需求。

3
災民大嘆,政府不幫忙,日子還是要想辦法過,人總是得吃飯(攝影/鐘聖雄)。

一、桃源鄉各村重建難題

(1)勤和村:如果真的沒辦法,我們自己蓋工寮

勤和村自救會從九月份已經開始啟動村子的復原工作,並且名副其實的展開「自力救濟」。總幹事劉行健表示,「水是我們自己牽的,電是我們自己跟電力公司協調,唯一的蛇籠是我們自己遞陳情書才有的,到了十一月,才有電視和網路。」

1月11日,楊縣長視察勤和以上諸村,自救會也陳情,勤和學童上下學必經的東川橋坡度陡峭且只有單線道可行,需要整修以確保回鄉上學的國中、小學生安全,但工程進度仍然牛步,直到上個星期,才鋪上柏油。

一直以來,回鄉重建的居民始終不願放棄自己從小生長的土地,極力爭取留在原鄉,唯一的需求只是在汛期時能到平台上避難。

申請避難處所的過程中,居民自己協調私人土地、自己解決民生水電問題、自己尋求經費支持,營建署、縣府幾次勘地,都認為平台安全無虞,只需要整修聯外道路,而高雄縣長楊秋興也曾於11月25日公開簽署同意書,言名只要中央探勘是安全地,縣府就准予蓋避難屋,但居民等到截稿時間為止,仍僅換來的一紙公文:「有問題的可以去申請永久屋,或前往位於天台山(六龜鄉)的組合屋。」(縣府公文原文,請點選這裡)

村中婦女Savi表示,縣長總是對大家說沒有問題、政府會協助,但事實的進展困難重重,「政府說一套做一套,我們還能相信誰。」

而另一位村民La-u則說,「我們不會動搖,因為我們很珍惜我們的土地和文化,我們會更堅強。」她表示,傳統的文化要生活在自由奔放的寬廣土地上才會延續,「如果真的沒辦法的話,我們就自己蓋工寮。」

image
image
高雄縣長曾於11月19日公開簽署同意:「在中央評估安全原則前提下,同意在原鄉興建中繼屋與永久屋」,但日前至今仍以公文向族人表示仍有許多問題,有需要者先以申請慈濟大愛屋或六龜組合屋為先(1119現場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2)寶山村:我們很努力,只是關關難過

留在山上的寶山村民,面臨同樣爭取避難屋興建地的問題,38甲公有地腹地寬廣、經歷風災而毫髮無損,本來是居民心目中最理想的安置地點,但經過反覆的會勘,次次專家說法都不同;縣長勘查後,更發表縣府有意在此「興建觀光纜車、無法容納住宅」的言論,對村民是重大打擊之外,更令大家氣憤不平,「縣長說要在這裡蓋原住民的文化園區,把我們原住民都遷下山,文化園區有什麼意義!」

因應五月汛期最迫切的避難屋看來暫無著落,農路修整、村中遭土石毀損需修復的部分更不用說。村民說:「鄉公所載了水泥上來,叫我們自己把裂縫填平,工人是來負責倒水泥的。」

政府、專家學者總是帶來打擊、地方政府也未給予原地重建的村民善意支持,村中婦女Eliya無奈表示:「我們都很努力,可是真的關關難過啊。」

(寶山村爭取「38甲」詳細情形,請點選這裡閱讀)

(3)復興、拉芙蘭(梅蘭)、梅山村:政府給予的協助?啊,沒有欸。

復興村、拉芙蘭村、梅山村本村落皆可堪居住,但個別有房屋毀損而不想入住永久屋的災民,因為沒有政府單位出面做協助,只能暫時依親居住,他們表示「你問我們怎麼辦?我們也不知道哇。」

而各村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產業重建。問起回鄉至今,政府進入原鄉的協助是什麼,多數村民都回答沒有,拉芙蘭村的阿列夫想了想說,「大概就是路通了吧?」

仰賴觀光的商家失去遊客人潮,民宿、餐廳都只能用來納涼。多數以種果樹為主的村民們則表示,果樹從重新植下樹苗,到長成至可以採收,至少需要四、五年時光,農地流失所得的微薄補助不敷生計。政府目前仍無具體的就業輔導措施,近期內可以提供的仍是補貼性質、三月一期的短期零工。

至於農田未流失而是被土石掩埋的村民們,則望田興嘆,因為政府沒有編列預算清理土石,而自行請怪手清理,實在費用龐大,非一般小農可以負擔。就算園子完好可以進去耕作,村民也無奈說「農路都只是搶通,後來沒有補修。」有的農路坡度太陡峭、有的過於狹窄無法行使卡車,大家都擔心果樹產期來臨時,辛苦耕作的收成會載運不出來,而只能人力揹送,剩下的任其掉落腐爛。

面對產業的百廢待舉,復興村的村民表示,鄉長上星期參加了村子的部落會議,對大家提議是「你們以後汛期還是有危險,可以去住永久屋。」復興村既沒有劃為特定區域,也甚少有房屋毀損的人家,何以要申請永久屋?令大家一頭霧水。

眼見縣府對返鄉者提供協助有限,並希望災民到山下住永久屋,加上慈濟大愛村傳出將繼續興建第二期工程的風聲,不少災民認為,縣長刻意停止對山上重建的任何行動,希望災民最後仍知難而退,重新遷居山下慈濟大愛村。

寶山村的Eliya指出,選擇留在山上而非進住永久屋的村民,始終為了土地、文化、生活而努力,「我們不是少數,我們對政府沒有期待,只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我們的心聲。」

二、那瑪夏鄉處境:沒有期望,靠自己比較快

返鄉的村民們幾個月來,民生設施乃至餬口生計都自己想辦法之外,連避難安置也自己爭取。與此同時,中央到縣府在山上展開的「重建工作」,是安全會勘、劃定特定區域說明、大大小小的重建會、說明會、諮商會等等。

村民們表示,當初縣長說會尊重大家的回鄉意願,表示將協助道路、基礎民生設施的維護,但重建仍在原地打轉,對於「原鄉重建」沒有善意和積極的支持。當初的期望對比現實,居民一致認為:「不用靠政府,靠自己比較快。」

需要避難處所的村民們表示,現在唯一的期待是「只要避難屋」,並且不會放棄爭取,至於其他部分大家會自己想辦法。

(1)南沙魯(民族)村

「除了清淤和修復道路之外,想不出來政府為我們做了什麼,難道這也算重建?」過去曾在民族國小任教的南沙魯村民謝綺燕表示,回到山上之後一切都得靠自己,目前已經不期望政府會提供中繼屋給返鄉的災民,但很擔心今年5月汛期來臨後,返鄉的村民會連「避險屋」也沒有,再次淪為災民。

據了解,高雄縣長楊秋興在日前巡視南沙魯村時,曾表示政府不會再把資源花在南沙魯村,目前已經頃圮的毀壞房舍,未來也不會拆除掉,可能的作法就是將受創嚴重的南沙魯村,闢建為類似「災難博物館」的地區。謝綺燕表示,政府這種作法完全沒有顧慮到返鄉居民的感受,未來生活在南沙魯村,不但重建要靠自己,還得擔心這些半倒的房子,會牽連到自己目前的住處。

此外,對於南沙魯村民關心的「避險屋」問題,村民表示「民族平台」是安全的區域,民間團體也主動表示願意協助興建房舍,可是縣政府卻表示,除非村民願意接受讓避險屋納入公共體系,未來政府具備管理權,否則不可能將民族平台的「農地」改為建地。

謝綺燕認為,願意返鄉的20戶村民都同意合資購買民族平台的地,一戶平均只要7萬塊錢,就可以讓民族平台變成私有地,將來也願意讓避險屋在災難發生時,納入總體防災資源當中,但村民自行掏腰包買地,NGO協助蓋屋,卻要納入公共體系,村民不具備自主管理權,政府未免欺人太甚。

她表示,如果政府連「避險屋」都要處處刁難,那村民還不如自己找一塊農地蓋農舍,未來災害發生時就躲在一起算了,至少這樣還擁有自主管理權。

山上房子已被土石流掩埋,目前還無法返鄉,住在高雄工兵學校的南沙魯村民李惠民透露,他日前曾親自問過高雄縣社會處工作人員,希望官方至少能就避險屋一事提供協助,然而官方代表僅表示 「不住永久屋的話,我們一磚一瓦都不會給你們!」

2
位在南沙魯村的「那瑪夏鄉公所」,至今仍是一片殘破。政府對選擇回南沙魯定居的族人,究竟有何打算?(攝影/鐘聖雄)

1
透過牆上的破洞看見「輔政利民」四個大字,對比當今政府上下官員對災區的「作為」,顯得格外諷刺(攝影/鐘聖雄)。

(2)達卡努瓦(民生)村

達卡努瓦村民Savu表示,政府只想著路通了災民就可以回鄉,但許多民生問題根本就沒有解決,災民返鄉不能代表重建完成。她指出,達卡努瓦的自來水嚴重污濁,幾乎所有村民都得自己花錢牽管線接水,她個人花在水管上的錢超過5萬,聽說還有人花了10萬塊接水。「返鄉後生活已經非常困難,還要花那麼多錢才有乾淨的水可以用,實在太誇張」,Savu無奈地說。

另一位達卡努瓦村民Una則說,村內居民大部分以種植生薑和麻竹筍營生,許多人的農地受損拿不到賠償也就算了,目前那瑪夏鄉台21線許多路段連柏油都還沒撲上,希望不會影響到農產品的產銷。Una說,風災之後他持續留在山上,感受不到政府對部落有任何付出,很令人失望。

(3)瑪雅(民權)村

瑪雅村民重返家鄉後,積極討論汛期的避難措施,暫時決定將由地方居民提供土地興建避難屋,政府統籌規劃建設公共工程,汛期時徵收避難屋給大家使用,此計畫若與所有地主溝通協調同意後,將可以著手進行。

「88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幹部林聖傑表示,日前瑪雅村重建會幹部討論興建避難屋的方案後,已於一月三十一日下午召開舊民權平台建地地主會議徵詢地主的意願,五分之四的地主出席並同意瑪雅村重建會的決定,他表示:「還是有些人有意見,但是畢竟少數,還是要再做協調。」之後將再徵詢其他未出席地主的意願。

「政府是同意拉,展望會也願意蓋。」林聖傑說,政府將以農村再造的概念重建,公共工程的水溝巷道等建設的經費將由政府來出資,避難屋則由世界展望會興建,未來鄉內的公部門、各機關也將在舊民權平台興建。

在交通部分,小林村到瑪雅村這段的河床便道已經在建造柏油路,預計將在六月梅雨季前做好,方便居民出入。現在就等民權平台的避難屋方案確認,希望能在汛期前做好避難措施。

CIMG8938

CIMG8924
返鄉居民幾乎都必須自己處理水源問題,圖為勤和村便道搶通後,村長即帶族人上山拉水管。(圖片提供/勤和村重建發展協會 總幹事劉行健)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121齊步走」之後的瑪雅(民權)村現況與期望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已遷回家鄉,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那瑪夏鄉瑪雅村暫住營區安置之民眾於本月(元月)21日歡喜遷回家鄉,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經楊秋興縣長同意後,確定於下學期(2月份)就在山上復課。

對於未來的生活、學生就學問題及鄉內公部門各機關目前有幾項因應的措施,瑪雅鄉(村)重建委員會、學校家長委員會的作法及共識是:

一、瑪雅村民堅決反對政府將部落劃定為不安全區域,並經過二次部落開會決定原地重建。

二、本月18日楊秋興縣長蒞鄉視察時,口頭指示可以在舊民權平台興建本部落之避難屋,未來鄉內之公部門、各機關、三民國中及民權國小也將同時在此興建。

三、三民國中21日由王世哲校長親自率領全體教職員工返校,齊力整理辦公室及教職員宿舍,做返校復課的準備。民權國小暫借國中風雨教室、視聽教室及民權基督長老教會一樓作為學生教室和老師辦公室,專科教室及操場則和國中共用。另外,外地教職員住宿問題,以租用民宅的方式解決。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正積極與世界展望會接洽興建避難屋之事宜,部落居民意願也相當高,昨日(22日)下午在部落召開戶長會議,今日(23日)召開舊民權平台地主會議,要討論有關興建避難屋的相關配套。

原本設置在民族村的公部門,現在全部都暫時移設在瑪雅村(民權),鄉公所、戶政事務所、郵局暫置瑪雅村活動中心;衛生所在瑪雅村作物集貨場(甲仙農會辦事處旁);分駐所暫駐小美山莊;鄉民代表會借文物館(三民國中校門旁);消防分隊在原址沒有變動。另外,包括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也在本村駐點服務鄉民。

部落居民最期望盡快解決的是,目前台21線的替代道路約有13Km是走河床,希望二月到六月底(汛期前)能有柏油路可以走,好讓上半年的農作物(像梅子、李子、水蜜桃、桂竹筍及蔬菜等經濟作物)能如期送出,穩定災區鄉民之收入(不然水果這樣一路震出去也沒得賣了!)。

更重要的是要提早將七到十月颱風期的兩條替代道路修理完善,一為經錫安山後山通南化鄉,另一條為經阿里山鄉茶山村通大埔鄉的替代道路,皆應隨時保持暢通,以利鄉民緊急出入之便利。

部落居民認為,只要政府將台21線道路問題徹底解決改善,鄉民出入及農產或貨物進出方便,災區重建就會有開始、有希望,不然一切都是空談,災民永遠無法自己站起來。

990123nahuiwimage0019-400.jpg
這張是去年11月拍的照片,民權早已清理乾淨了!

image003
三民國中已經清理乾淨了!操場也逐漸長出青綠。

image005
三民國中團隊大家同心協力清理進泥水的辦公室

image007
清出堆積如山泡過水的資料及教具

image009
返鄉車隊回來囉!大家歡喜迎接!

(文中照片提供/徐仙曉、曾建瑋、葉一萱)

高雄災民返鄉之~那瑪夏鄉篇

今日(1月21日)為高雄縣災民返鄉日,是莫拉克災後重要的里程碑,高雄縣那瑪夏、桃源鄉災民,除準備遷居慈濟大愛屋者,今日都將離開營區,回到山上面對家鄉的重建課題。本文為那瑪夏鄉民返鄉過程之影像紀錄。

災後第166天,被高雄縣政府安置在營區中的災民終於可以返鄉了!

今(1/21)天上午,安置桃源與那瑪夏鄉災民的仁美、陸軍官校與鳳雄營區分別舉辦盛大的「災民返鄉典禮」(註);10點過後,各區災民便陸續乘坐 巴士,或自行開車、騎車返鄉。高雄縣政府強調,災民返鄉是重建工作的一大進展,此當無庸置疑。只是,平地雖然沒有災民了,但災民回到原鄉,不代表災難就已 結束,因為他們仍得面臨層層重建障礙。災民上路了,但理當在法規、社福等方面提供協助的官方部門,是否已經做好準備,並端出應有的對策呢?

(註:目前被安置在燕巢工兵學校的災民,多半是那瑪夏鄉南沙魯村村民。由於南沙魯村民目前多數選擇進駐慈濟永久屋,而有意回鄉的災民,則早就已經回鄉進行重建工作,因此沒有舉辦返鄉典禮)

返鄉的前一日,仁美營區的災民便陸續開始整理行囊,阿兵哥也開始著手準備「重建」營區。

990121shueimg_9571-450.jpg

IMG_9573

孩子們說,回到山上雖然得去三民國中借教室,但要回去了實在很開心~

IMG_9582

IMG_9647

早上7點不到,災民已大致完成上路前的準備。有些部落族人在繳還寢具、鋼杯、臉盆時,笑著說 – 當了5個月的「兵」,終於要退伍了!不知道等一下能不能領到退伍令呢?

IMG_9624

IMG_9625

8月時進駐仁美營區的災民,多半來自達卡努瓦(民生)與瑪雅(民權),僅有少部分來自南沙魯(民族),共計396人。根據高雄縣政府新聞稿,指出今 日返鄉共計345戶,1,002人。但以仁美營區為例,今天雖然是返鄉典禮,但許多人早已提早返鄉,今日上路的災民僅約莫150人左右。

IMG_9666

事實上,此次仁美營區還有11個人不會返鄉。扣除在平地還有其他事務(如舊一)的災民,還有6位已取得永久屋資格的災民,也將在今日轉往工兵學校安置。達卡努瓦的謝中興說,回山上,家也早就沒了,只能繼續轉往工兵學校等待永久屋落成。

IMG_9659 IMG_9658

此次風災為謝中賢的人生帶來巨大的改變。謝中賢與妻子都住在達卡努瓦,風災時妻子正懷有8個月的身孕;下山後不到一個月,妻子就疑似因為過度勞累而 早產,在9/2日時產下一名女嬰,命名為「小莫拉」。目前謝中賢倚靠八八零工過活,每日800元的薪資需養活一家5口;然而,八八零工也到今天結束。謝中 賢說,山上的農地已經被土石流沖毀,回鄉後的生計該怎麼維持,目前還不知道,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不管如何,先回家再說吧」,他說。

IMG_9744 IMG_9743

此次回鄉的災民,都可領到諸如水、麵包、米等物資,還有1千元的補貼紅包

IMG_9702

IMG_9692

有些災民特別請搬家公司協助運載行李

IMG_9652

至於自己開車的,就努力塞吧!

IMG_9679

IMG_9612 IMG_9649

世界展望會八八風災專案執行長全國成在大家上路前,帶領大家以族語合唱《回家》(布魯馬哈)

IMG_9734

IMG_9720

仁美營區返鄉典禮

IMG_9722

上路

IMG_9762

IMG_9770

IMG_9785

IMG_9773

希望不會再見了,仁美營區

IMG_9655

那瑪夏鄉許多路段都已經撲上柏油,惟抵達南沙魯前,仍得行過顛簸達13公里長的河床便道

IMG_9819

巴士抵達瑪雅村時,受到村民熱烈地歡迎,有些人甚至激動地落下淚來

IMG_9865

IMG_9882

IMG_9870

IMG_9879

IMG_9881

返鄉後,全村族人共同宣告禱告,感謝上帝賜福族人返鄉~

「奉耶穌的名,歡迎弟兄姊妹回家,主賜下平安、喜樂、健康。」

IMG_9885

IMG_9886

IMG_9889

即便歡欣,但山河仍舊破碎。返家重建之路,仍然困難重重

IMG_9916

達卡努瓦的靳尚凱與范金菊夫婦,返家後打掃時,才發現家中許多物品失竊,就連風災前花了10幾萬買的靈芝木,也全被宵小搬空

IMG_9908 IMG_9910

電是有了,但自來水一連漏了十幾分鐘,也都還是綠的。范金菊說,還好上路前有補助一些礦泉水和米(村中沒有賣米),今晚的晚餐,得靠這些先打發過去了。

(范金菊家裡的瓦斯桶也被偷走了,該怎麼煮,其實還是個問題)

IMG_9906

靳尚凱來自湖南,今年83歲,經歷過軍閥割據、抗日、剿共,來台後歷經風雨,老年又遇上如此風災。他說自己一生顛沛流離,對於亂世景象,算是看多了。
該怎麼重建?儘管向前走再說吧!

IMG_9912

災民返鄉,重建卻才正要開始。後續該如何踏穩腳步,重建生活,才正要考慮災民與政府的智慧。

IMG_9915

相關文章:

  1. 那瑪夏返鄉路,準備好了嗎?
  2. 那瑪夏民權村的孩子,必須在土石流警戒區內復學?
  3. 高雄縣府規劃的返鄉時刻表
  4.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5. 留在山上是災民,住在營區是難民

(本文與莫拉克獨立新聞網共同刊登)

瑪雅、達卡努瓦村民共識:我們拒絕劃定、諮商

針對瑪雅、達卡努瓦村的「劃設特定區域會議」,居民要求如實傳達記錄: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1/9上午,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副執行長陳振川偕同各部會官員,來到那瑪夏鄉的瑪雅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舉行「劃定特定區域諮商及說明會議」,說明對象包括瑪雅(民權)、達卡努瓦(民生)村民。

不過,整場下來陳副執行長只提及這是「說明會」,直到鄉長提到公文內容為止,在場居民都不知道本次會議有諮商性質;且會議進行到一半時,居民們也才發現並無專員負責現場會議記錄,令眾人十分憤怒,認為政府毫無誠意、欺人太甚,要求現場寫成會議紀錄,內容應如實傳達居民的決議和意見,並取得包括陳振川副執行長在內的諸位列席官員,及二村村長、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幹部當場簽名,影印保存。

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委員、農委會水保局代表祝姓工程師承諾,這份記錄將列入公文,行文農委會(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負責機關)。

以下為當日會議情形,公開刊登於莫拉克新聞網上,作為當日發言記錄之公開見證。

瑪雅與達卡努瓦村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當日與會官員除了陳振川副執行外,另有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原民會劉世傑秘書、原民處谷縱處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水利署及內政部等相關部會也各派員陪同旁聽。

瑪雅村重建委員會已在前一晚召集村民開會,取得全村共識,反對劃定特定區域,要留在原居地不下山。

與會的瑪雅村民包括瑪雅重建會幾位委員,及零星留在仁美營區尚未回家、特地趕上山來參加會議的村民,加上已返回山上居住的村民,共數十人,會議前已在廣場上掛上白布條,表達「誓死捍衛家園」、「反對劃定特定區域」、「拒絕與政府諮商」的訴求。

有村民在會議中表示:「這些白布條上的字,八八之前我們還有很多村民不會寫,風災之後就到處都看得到了,這對我們原住民來說也真是諷刺。」

達卡努瓦村僅村長代表出席,村長表示,已召集過村民,村民們以不出席方式表達無聲抗議,並委託村長表示大家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立場。

980110shuioew-450.jpg
開會地點瑪雅村民活動中心前的廣場,掛滿寫著村民訴求的白布條。圖中左方為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
3

5 2
村民帶著孩子到場關心會議、表達立場。 研究一下「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


居民自嘲,白布條在八八風災後成為村內隨處可見一景,布條上的字,「有的人在八八前都還不會寫。」

大家要相信政府、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會議開始,因為室外場所無法用簡報投影,陳振川口述了對於部落安全、劃定、永久屋的說明。重複強調劃定特定區域「不是要限制大家,政府是有誠信的。」

對於劃定時的安全認定方式,他認為「安不安全是很專業的,不能用投票作業。就像給醫生看哪裡有病痛,不能用投票的一樣。所以要專家學者去勘定,再由政府機關做劃設。」

雖然在前幾個場次的說明會中,陳一直表明要取得居民共識才會劃定,而所謂「共識」係指「每一個人的意見都尊重」,但今日則表示「所謂取得共識,要取得百分之百共識是不可能的,只有共產國家才可能。一定有幾成比例,比如30%要永久屋,有人要在山上,那以後土石來了呢?」他表示,既然如此,政府會把政策說清楚讓大家做決定,「政府說清楚以後,大家要痛苦而堅決的做決定。」

至於大家所擔憂的,莫拉克條例三年失效後,是否會有其他條例或法令繼續影響特定區域的效力,他說「其他法令的限制是其他,我們就是救災。」

並且表示,大家手上的劃定特定區域說明書都是經過和大家討論之後多次修改的,重建會資訊公開,「一切規則,土地、收入……等」都會放在重建會的網站上供大家瀏覽。

「這個民主時代、教養時代,應該相信政府,否則政府就無法運作。」

我們拒絕劃定、諮商,我們不下山

陳振川副執行長在說明完後,接著請水保局報告一下專家對村子的安全判斷。到此說明已過了三十分鐘,由於會議又晚了半小時才開場,時近中午,多數村民已感到不耐,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你已經說了三十分鐘,講重點!」、「村民何時可以發表意見?」

水保局祝工程師詢問:「你們難道不想知道專家說你們地區如何嗎?」村民一致回應:「不想!」於是祝工程師簡短說明:「你們經專家看,是危險的,請在汛期來時務必配合撤離。」

但村民們並不心服,表示那時專家來會勘時,「只是走了一圈」,未深入村子了解就下判斷;當時村民向專家表達「反對劃定立場」時,專家答說「只是報上去看看」,但最後被認為「危險」,導致村子可能面臨劃定。

瑪雅重建會委員說:「我們開過會了,我們反對劃定、大家決定全部留在原居地,對不對?」台下響應道:「對!」於是由重建委員代表發言:「好,那就列入會議紀錄,其他我們不多說。我們被騙太多次了。」

村民咸認為,專家說的不安全部分,都是人為因素,「外面的人進來種生薑…..、林務局的政策……」,是災前政府未善盡監督之責,災後則要讓村子面臨劃定特定區域。

鄉代副主席表示:「八八之後,政府釋出的好像都是善意,好像都是德政,但政府沒有照顧,只是講一堆話,一下遷、一下降限……如果政府有誠意照顧我們,為什麼不用更好的方式?」

瑪雅村民吳老師說:「我請問,三民鄉是不是中華民國一部分?我們是不是中華民國一份子?是的話,不要像日本時代當我們是殖民地、次等國民。我相信政府會照顧我們……我經歷過50年前的颱風,還有比這次大的。這次災害是人為,真正造成土石流的是林務局。」

對於村民一致認為人為破壞是造成風災如此嚴重的主因,陳振川則回應:「那些政策(若要改變)是要時間的,會有檢討改進。」

沒有「重建」,只有「劃定」的「重建委員會」

居民們認為,相較劃定特定區域,村子還有更迫切的問題待重建會解決。

農地流失、農路不通問題沒有相關處置措施,吳老師表示:「產銷班來跟我說,請你救救我們產銷班。」

「現在我們通訊了嗎?電話不通,我們都是在用手機……手機費很貴。」

達卡努瓦村長也說:「你剛剛說重建會把資料在網路上公開,你明知道我們沒有網路嘛。」

據村民說,瑪雅村目前網路不通;一周前電話線忽斷,至今未通,手機訊號也時有時無,隔壁的達卡努瓦村、南沙魯村未有這種情形;且時常停電,幾乎一下雨就停。

道路問題更是大患,山路在峭壁懸崖間彎曲顛簸,因為還沒鋪柏油,一下雨就會打滑;溪底便道有的路段一旦遇雨,溪水就幾乎漲及道路;曾在道路上發生意外的村民說:「昨天我去接我老婆,差一點死在後山上,路多危險!」

「如果你有誠意,馬上把南化的路開通。」

有的村民說:「說了這麼多,都沒有重建,都是說劃定,改成劃定委員會好了。」

瑪雅重建會委員也質疑,中央未給瑪雅村中繼屋選項,只提供村子劃定及永久屋的說明。「每次都提杉林永久屋,為什麼不提舊部落?」若如政府所言,劃定特定區域不影響留在山上的人的權益,「那你花這麼大力氣來幹什麼?」

重建會多次來到村落,但始終無實際的重建作為,鄉代副主席說:「執行長不能做決定嗎?每次都是副的……三民鄉也是人,有3500多人,小林才幾人?他們的國小都蓋在五里埔了。」

對此,陳振川回應道:「你也是副、我也是副,主席有授權都可以啦。」

村民於是表示「副執行長千里迢迢的來,你說話有效的話,請你簽切結書。」瑪雅重建會委員出示切結書,聲明瑪雅村村民反對劃定、不搬遷下山的決議,要求陳副執行長簽名。

副執行長則表示,切結書會提供給中央參考,但「你們要尊重我,我不會跟你簽什麼切結書。」


(上、下)雖說1/21留在仁美營區的村民也都必須返鄉了,村內仍隨處可見未及清理的土石、毀敗的屋舍。


處於「紅色警戒區」的三民國中,校園內還有清出堆積土石後草皮新植的痕跡。縣府已表示學校可以原地復校了。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溪水與路面十分接近,村民說,那是昨晚下雨的緣故。這條路,汛期來時還在嗎?


通往那瑪夏三村的道路。村民指,「這輛車是新(翻毀)的,我之前經過時還沒有看到。」

諮商會當成說明會?現場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於是瑪雅重建會主任委員表示,將切結書內容念一遍給在場者聽,聲明全村對此次說明會的結論是「反對劃定特定區域、不下山、拒絕諮商」。

鄉長聽完後表示:「公文給我們是諮商會,不是說明會,所以不要把它改成說明會。簽不簽是副執行長的權利。我也不同意劃設。但今天也要有結論。」

村民聞言後都感到十分意外,因從開始到現在副執行長未提此行有任何「諮商」性質,大家一直以為這只是一場說明會。

對於鄉長說會議必須做結論,陳振川表示:「那我提一下(結論)。一、每位原居住者都充分給予尊重……」說到這裡,表示「如果這是你們的意見(不要劃定),那我們就再諮商嘛。」

村民立即回應不需要再諮商,「會議就決議不劃定就好。」「就不要劃定,這樣的結論都不肯。」「很清楚就是不劃定了,你開一百次也不劃啊。」

陳振川則回應:「諮商就是要討論嘛。」

由於副執行長反覆表示,如果村民們對政府「劃定特定區域」沒有共識的話,政府有權可以再度諮商;村民則認為結論已經有了,就是「不劃定、不諮商」;鄉長即提議,在場村民聯署送中央表達訴求。但村民們強烈要求:「請現在就列入會議紀錄!」並希望親眼見到白紙黑字的會議記錄;在幾度詢問之下,才發現現場並無專人負責會議紀錄。

此時村民們的怒氣已勃發難抑。「任何會議都有會議紀錄,竟然會沒有!那我們剛剛說那麼多都是什麼?欺負我們到這個地步。」

陳振川回答,「我們會做成會議紀錄。」並希望在場表達意見的村民聯署,「我們請反對者簽聯署書,納入會議紀錄送行政院。」

村民反彈:「為什麼要聯署?我們就全部不同意了嘛。那別的村要不要聯署?同意劃定特定區域的要不要聯署?」

陳副執行長則解釋:「因為出席的人數比較少……」

村民認為已講得很清楚,這是全村開會決議的意見:「你怎麼這樣講話,什麼叫出席的比較少!」

陳副執行長於是改口說:「我是說民生……」

民權村民:「民生是民生,我們是我們。」

民生(達卡努瓦)村長也上前解釋,自己是受託於村民前來表達反對劃定。「我召集過(村民)了,大家表示不同意劃,不列席表示抗議……而且這麼多人講的只有兩點(不劃定、不諮商),連會議記錄都沒有。我們諮商會議不是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在探討,你就寫說『希望把白布條當成諮商共識』。」

現謄會議紀錄請陳振川簽名,水保局承諾將此記錄行文農委會

陳副執行長認為在場出席的瑪雅重建會委員及村長、村民不能代表全村多數人意見,並堅持村民不同意劃定的話就表示沒有共識、下次可以再諮商,反覆的文字角力令村民們益加不解、不滿。

瑪雅重建會委員發言:「如果中央的重建會代表政府,為什麼我們瑪雅重建會不能代表村民?」取得全場鼓掌認同。

瑪雅村長指出:「副執行長一直強調尊重,但都只尊重要永久屋的,不尊重要回山上的。回山上的人其實是多數的。而且不管山上的人數多少,政府仍有責任保護我們。不要只保護永久屋的。」

另一位瑪雅重建委員會表示:「如果不是我們鄉長講公文這樣寫(今日會議為諮商會議),我們都以為今天是說明會。我真的感到很悲哀。」

村民們此時對政府感到失望及強烈不信任,要求現場做成會議紀錄,如實的傳達村民們此次「說明及諮商會議」的結論。雙方幾經對文字用詞往來角力後,由陳振川副執行長口述、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手抄,完成會議記錄,其「說明諮商共識結論」共三點:

一、每位原居住者意願都應予尊重。

二、瑪雅重建委員會、村長、鄉長均表示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三、民生村長受村民委託代表全村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居民希望還要列入第四點「拒絕諮商」,不過陳副執行長堅持「這樣就可以了。」於是原民會劉秘書表示,諮商是政府方面的決定,村民不願諮商的話,不要出席諮商會議即可。

在場主要政務官、兩村村長、瑪雅重建會委員在這份「會議紀錄」上簽名,最後由陳副執行長將內容念一遍給在場居民們了解。現場將這份「會議紀錄」影印保存,並由水保局祝工程師承諾,此記錄會列入公文,行文至負責瑪雅村劃定特定區域會勘的農委會,並將這份資料,寄給瑪雅重建委員會留存參考。

村民們雖都表達不願再接受諮商,不過行政院重建會仍保留諮商權力。村民們表示「沒有了,這是最後一次機會了。你們再來的話,我們就要擋了。」

6
村民詢問「今天到底是來幹什麼的?」是說明劃定,還是諮商請大家下山?
7

8
(上、下)瑪雅重建會委員:「就決定不劃定了,你再來一百次也是不劃啊!」村民強烈表示拒絕劃定。
10

11
聞知今天會議竟兼有諮商性質、現場又沒有專人即時做會議紀錄,村民們對重建會的做法越加質疑,紛紛起身離座,上前要求現寫會議記錄。
12
村民離座上前,留神凝聽陳副執行長口述的「會議紀錄結論」,是否如實傳達村民意見。

13
請水保局代表祝簡任正工程師協助抄寫並騰清。

以下為列席官員與瑪雅村主要幹部一一簽名,以示負責。

1415
(上左)陳振川副執行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上右)到場旁聽議員

1617
(上左)瑪雅村長、瑪雅重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柯正漢委員(上右)行政院重建會陳振川副執行長

20
簽名中途發現未寫會議名稱,拿回請祝工程師補上。比照公文所書的「瑪雅(民權)村及達卡努瓦(民生)村說明及諮商會議」。

21
(上左)原民處谷縱處長
(上右)達卡努瓦村長。村長特別向陳副執行長聲明:「我簽之前,附帶一句話,『不要各個擊破。』我擔心陷我們不義,向要永久屋的人說,都是我們(讓他們不能取得永久屋),那就是陷人於不義。」取得陳副執行長答應後,村長簽名。

22
陳振川副執行長應村民要求,將簽過名「會議紀錄」內容再複述一遍,讓居民了解。

23
村民們留神傾聽複述內容。

24
水保局祝簡任正工程師向瑪雅重建會委員表示,會將這份記錄那入公文行文農委會,並將之寄一份給瑪雅重建會。(附帶的…瑪雅村內的情形)

那瑪夏返鄉路,準備好了嗎?

目前部分村民已先回山上整理家園,留在營區的多為配合孩子就學的家長,及身有病痛需醫療照顧的老人家。村民們最關心的是回鄉後的道路不便,及醫療、就學、永久屋申請、回鄉就業等,對返鄉之路顯得疑慮重重。

那瑪夏鄉除了民族村(南沙魯村)因村子毀損嚴重無法返鄉之外,民權(瑪雅)、民生(達卡努瓦)二村都須在縣府所訂的1/21返鄉日返鄉。1/5在二村的安置地點仁美營區,縣府舉辦了返鄉說明會,向災民說明目前的重建情形,並希望災民如期回鄉。

報告的政務官,包括公路總局小林監二站蔡洪麒站長、原民處谷縱處長、社會處吳麗雪處長、那瑪夏鄉呼頌鄉長、教育處科長、民生國小陳麗玉校長、民權國小吳庭育校長及主任、三民國中王世哲校長、民政課課長、護理長,並有內政部長官到場關心並旁聽。

目前,二村已有部分村民先行回到山上整理家園,留在營區的多半為家有小孩、須配合孩子就學的家長,及身有病痛需要完善醫療照顧的老人家。會議現場,村民們最為關心的是回鄉後的道路不便,及醫療、就學問題,另外還有永久屋申請、回鄉就業等疑問期待政府回應,對返鄉之路顯得疑慮重重。

980109-na4husii3-420.jpg

政府官員報告村子重建情形。「你們放心,政府不會說把你們弄回山上就不管你了。

到場的數十位居民中,多數是帶著孩子的家長和身有病痛的老人家。

道路不便,影響生活的便利及安全

村民們首先反應的,是進入那瑪夏鄉的道路。目前通往那瑪夏鄉的三條路線,一條經南化水庫、一為經嘉義茶山的179線,一條是經過獻肚山、小林村的台21線,其中包括一段通過楠梓仙溪的溪底便道。

三條路的路況都不理想,陡坡險彎,有的路面也未及鋪上柏油或水泥,只要天落小雨,就容易打滑甚至「爬不上去」,往返車輛幾乎都需有四輪傳動,隔年汛期通過溪底便道的路也必斷無疑。如此路況,令人擔心往返安全,生活上也多有不便,有的老人家長期病痛,需時常到山下的醫院,就診更成最直接的憂慮。

公路局蔡站長報告,溪底便道會在1/15前鋪設柏油完成,唯河川局要疏濬,要與河川局先協調,「不能說我們先鋪,到時和疏濬道路有衝突怎麼辦。」至於179線及經獻肚山的道路,經過台南、嘉義縣府轄區及私人土地,都在協調當中,「獻肚山的路不好走,但也是暫時的……獻肚山到鄉裡,整段柏油路都發包出去了,要開始隨時可以開始。」

對此,有居民建議,獻肚山的路容易打滑,應先用水泥鋪起來,「不然下毛毛雨就不能走,就蛇行了。」另外嘉義到茶山的路要在四、五月之前汛期之前完成,否則就算是小雨量,楠梓仙溪的函管也會沖掉。對此,蔡站長表示可作為參考。原民處谷縱處長表示,會請縣府工務處出面協調。

不過仍有村民表示,如果政府執意讓村民回鄉的話,將在外面租屋居住,「因為真的太不方便了。」

就醫憂慮:請為我們身體不好的老人家想想

村民們擔心道路不便,連帶影響醫療問題。有人需定期洗腎、有人因慢性病需常去醫院拿藥。風災前道路無虞還可時常往返,災後就成了問題。

老人家說:「我有高血壓、糖尿病,每個月有一、兩次要回診,以前有路,現在呢?」有的病患須多次檢查、複診「一個禮拜要去(醫院)一、兩次,我沒有車,也不會開車,也沒有那麼多錢,路又那麼遠……」「上面也替我們身體不好的老人家想想。」

對此,護理長表示,瑪雅、達卡努瓦村各有醫療站,有兩位醫師駐點山上,慢性病患者只要備妥健保卡、處方簽,可由衛生所代為領藥。洗腎患者,每星期一、三、五仍像災前一樣派車接送,唯前提是「只要獻肚山的路是好的」。護理長認為,山上的醫療狀況已恢復如初,「都和以前一樣,我看不出這方面還有什麼問題。」至於需要多次複診的個案,則建議「你可以自行在山下租屋,或者跟醫院協調。」

不過,據悉山區的醫療情形在災前也並不理想,醫護車平時未配給醫療人員,曾發生產婦不及送醫,由替代役男接生的情況。家有孩子的家長表示,衛生所醫護站的醫療設備只能應急,且服務不完善,有時半夜不開門。「像是退燒藥、塞劑這些基本的都是我們平常自己準備,不然小孩子突然怎樣的話怎麼辦。」若無法改善鄉內的醫療品質,護理長口中的「已經恢復現況」,似無法打消村民們的疑慮。

至於救護車無四輪傳動,風災之後的道路往返不易,社會處吳麗雪處長表示「我們已經幫大家募到一台四輪傳動車,交由原民處安排給村子使用。」

老人家最關心的是道路和醫療問題。

「我會配合1/21回去,但是政府說會先弄好的道路跳票了。」

返鄉復學: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

教育處科長報告,家長們關心的就學問題,原則上是「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縣府不會強制家長行動。民生國小與三民國中已決定原地復校,至於校園已毀的民權國小,已有企業認養了重建經費,但是要請鄉公所提供土地。目前,考慮「先到民生國小併班上課(民權國小學生就學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有村民提出,兩校合併,要先經過協調同意,「家長都可以嗎?學校都沒問題嗎?不要到時候又有紛爭。」

民生國小的教室不足,且教師宿舍也不夠,如何容納民權國小非本地人的教職員住宿?家長們也重申1/4家長會議時討論的,孩子上下學的接送問題,從民權村到民生國小約需半小時車程,現在的路「都是四輪傳動在走,如果用小巴的話,我怕會有意外。」

科長回應,「兩校合併案」是因為家長要回去了,卻找不到適當的地點建新校園而做出的權宜之計。交通部分,若不能使用公車接送,會補助家長們交通費。教職員宿舍問題,「民生的老師本身也不夠住,也許可租山上民宿、度假村,看看費用,我們再去向教育部談。」

因日前(1/4)民權校方曾在營區舉辦家長會議,徵詢家長們對原鄉復學的意見,多數家長並不同意立即返鄉復校,而這次教育處的報告,卻隻字未提國小暫留山下安置的選項,有家長在會後表示失望及感到「不舒服」,「會都白開了,原來你們已經決定了。」(民權國小學生就學問題,請點選這裡閱讀)。

至於三民國中原地復校的決議,未舉辦家長會議經過討論,校長解釋是「因為山上與營區的家長們意見兩極」,所以不做開會討論。由於三民國中校區被劃在紅色警戒區範圍內,與會的南方部落聯盟幹部也質疑,「在紅色警戒區復校?學生的安全誰負責?」校方回應,希望原地復校是「山上家長的意見。」家長會長則說,三民國中的校區雖劃在紅色警戒區內,但是「它是屬於危險區中安全的部分。」

三民國中在未經家長會議討論下將在紅色警戒區內復校,民權國小似乎也將在忽略家長主要意願的情況下回鄉復學,且尚未提出完善配套措施,科長卻仍表示「我們不預設學校的去向」,讓居民相當不解。在場南方部落聯盟幹部問及,若縣府已規劃1/21村民需返鄉,「如何落實剛剛說的『學生跟著家長,學校跟著學生』?」科長只回應,校方都有準備其他腹案,可以再和家長討論。

永久屋與就業

另有人提到永久屋申請問題,吳處長表示會分三階段審核,第一階段是「被認定房屋毀損者」,第二階段為「屋子完好但是被劃為特定區域的」,第三階段是「月眉若有空餘的房子,房子完好又沒劃為特定區域,但因為害怕不想回去的,也可以提供。」並表示「慈濟是說春節前讓屋損的先進去住,不要讓大家沒地方過年。」

然而目前為止,就社會處手上的通過屋損認定的名冊,只有四戶人家。至於村民表示自己沒有房屋及土地所有權證明等問題,皆無正面答覆。也有人提到就業問題,社會處回應,已申請99年度的新計畫,三民鄉將有300個職缺,「如果你們還不夠的話,原民處可以補足這部分。」

回鄉路疑慮重重:決策太倉促了,我們反應不過來

許多村民們的疑問,都未得到具體答覆,因此對返鄉之路仍充滿不安。多數的發言居民都認為,在村子土石流後地質未穩定、路況也不佳的情形下就倉促返鄉,只是勾起大家對風災的恐懼。待在山上,若逢雨季來臨,不知是否再度引發災難?

不少村民表示,喜歡回到山上的家,也常趁著周末上去看看,但在山上聽到雨聲時,仍感到害怕。「我還是會回去,那裏是我永遠的家。可是我至少想在活著的時候,過得好一點。」

對於大家擔憂的汛期再臨的問題,吳處長表示現在有積極規劃,將加強山上的避難措施,若就近找不到避難措施的設置地點,就請國防中心等相關單位提供避難屋。至於具體安排,仍無詳細說明。

呼頌鄉長提出呼籲:「原住民應該要自立自強……雖然這幾個月會比較辛苦,但要咬緊牙關、面對現實。」如果真的有人不想回去的,「我們不要再在這裡打攪阿兵哥……有經濟能力也可在外自行租屋。」聞言,台下紛紛耳語:「就是沒有啊……」

南方部落聯盟執行長吳紹文指出,「我很同意鄉長自立自強的話,但自立自強是一個過程。」政務官應負起政治責任和人道責任,如三民國中學生安全問題,和未經改善的醫療環境。

一位婦女表示,「讓我們自由選擇,無論結果怎麼樣,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有的村民則在會後表達無奈:「是他們(政府)沒有給我們信心。從一開始,叫我們去佛光山就是佛光山,去營區就是營區,現在要回去就回去。」

「其實,我真的很喜歡回家的感覺……在營區心情一直很飄浮,要回去了,心裡半喜半憂,很難形容。」一位媽媽在會後說出了村民們在會議中一再表達出的情緒。她獨立帶著三個國小孩子住在營區,丈夫留在山上工作,每個周末仍習慣帶著孩子回鄉走走、看看。但想到三個小孩中,一個身體多病,另一個在風災逃難中受驚且不易適應新環境,實在很難毫無顧忌的回家。「我覺得他們的決定太倉促了,沒有給我們時間思考。我們都反應不過來。」

村民們對返鄉之路疑慮重重,但看來已勢在必行。

道路和生命安全,這就是我的問題。」婦女述說回鄉道路的陡峭難行,和山上聽著夜雨滴落在鐵皮屋上勾起災難回憶的恐懼。

家長最關心的還是孩子的就學問題。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樹谷基金會LOGO

返鄉後,民權村的小孩在那裡上學?

民權國小本身的土石堆了三層樓高尚未清,無法原地復校,但縣府決定1月21日為返鄉日,回山上後,孩子要再哪理念書?如果學校留在山下,但是政府始終不願意興建中繼屋,這些家長該怎麼辦?

八八風災之後,那瑪夏鄉的民族、民權、民生三所小學,分別安置在旗山的旗山國小、觀亭國小、鼓山國小內。縣府指示1/21為災民返鄉日後,除了民族村,那瑪夏鄉的民權、民生村都要回到原鄉,學生與家長的安置如何配合成了亟需討論的問題。

民生國小的情形較為單純,已經由家長會議決定原地復校,不過民權國小遭土石掩埋,校園已毀,是否復校、如何復校需詳細探討。1/4,學校銜教育處之命,前往仁美營區,舉辦民權國小家長會議,並請家長們填寫意見調查表,表示會將家長意見呈報給縣府參考。

091018minqyuan.jpg
校長、主任、家長會長等前往仁美營區舉辦家長會議。


家長們都到場關心。

回山上,校地著落是問號

民權國小現有七十多名小朋友,加上十多名幼稚園學童,目前安置在觀亭國小念書。當日與會的有吳庭育校長、學校主任、家長會長、鄉代副主席。校園目前已被土石掩埋,要原地復學已不可能,每周末都會與爸媽回山的小朋友說:「土石都淹到三層樓高,沒有人去清。」

校長表示,目前討論的範圍都只是下學期在何處上課,不會影響學校長久的未來,民權國小一定會再回到山上。台達電子已提供經費,認養了校園重建的部分,只是缺少一塊合適的地塊,希望鄉公所能盡快出面協助找到合適的地,就可盡速蓋好新校園。且就算現在馬上找到地,要蓋校舍,至少也要半年,下學期一不及完成,仍須討論學校的暫時安置問題。

校方提出若回到山上復學,共有三個方案:

(1)與民生國小合併,兩個老師帶一班。

(2)若三民國中將在山下的普門中學留置到下學期,就可借用國中校園上課。

(3)是使用村辦公室或教會場地。

但是由於三民國中去留未定,村辦公室及教會為鄉公所使用當中,可討論的只剩下與民生國小暫時併班的選項。

民生國小到民權村的距離約有三十分鐘,每天通勤,家長們擔心災後路況,天雨容易打滑,危及孩子們的安全。「現在路那麼差,不只下雨,還怕起霧。」另外也擔心「合併到最後就廢校了。」,居民表示,怕政府因為合併,就不再蓋新的民權國小。

另外,孩子們的適應問題也是家長主要考慮之一,「好不容易適應了觀亭,現在又要到民生。」民生的教室不夠用,來自民權的外地老師,住宿也成問題。

那瑪夏鄉的對外交通不佳,道路都是臨時搶通,不僅怕汛期會再斷,平時只要下雨,路就危險難行,若學校要上山,家長擔心跟上去生活會有諸多不便。

綜合以上種種考量,多數家長在意願調查表都表達不願立即回到山上的意見。

毀損嚴重的民權國小(系列照片由徐嬋娟小姐提供)



留平地,家長安置成兩難

然而學校若要留在平地,家長們的安置就必須考量。不少家長詢問是否有平地中繼屋,或者租屋補貼可補助。就業也是問題,要陪伴孩子留在平地,就必須放棄山上原有的工作,「求學和經濟會造成兩難。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兩個家長都在工作,為了照顧小孩,有的家長甚至沒有工作。那下學期是不是可以提供短期就業?」

校方回應會將家長面臨的問題向縣府反映,並將當日與會的33位家長的意見調查表全數回收。校長表示,不公布意見調查票數,「這樣做好像我們已經決定了一樣。」但可透露,不同意回去的過半數,會將數字提供給教育處參考。

家長在會後說,「每一次來開會,都講重建重建,很少提到學生,其實這才是我們最關心的部分。」希望這次政府能夠看見家長們的意願。


居民表示:沒有完善的配套,就學和經濟會陷入兩難。

4
在山上就為孩子們課輔的原鄉團體「女窩」,在營區持續照料孩子們的課餘時光。但這暫時穩定下來的安置,是否又將有變動?

(本文作者之工作費用,由樹谷基金會贊助)
樹谷基金會LOGO

小地方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