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後500日,阿里山永久屋起步走

今年台灣連續遭受凡那比、梅姬2大颱風侵襲,並在各地造成嚴重災情,阿里山鄒族卻仍得在沒有永久屋,避難屋的窘境下度日。如今,災後500日,歷經2大強颱考驗後,阿里山的永久屋卻才正要起步。

災後500日,阿里山鄒族來吉、樂野部落不但至今永久屋沒譜,就連避難屋也還處於「動土不動工」狀態。對此,嘉義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則回 應,目前除來吉永久屋還不明朗外,樂野、山美的永久屋基地都已經有比較明確的推動方向,阿里山原鄉重建並非毫無進展。然而,中央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仍坦 言:「阿里山的(重建)進度有點慢。」

樂野永久屋離災不離村?村民:樂觀其成

在歷經數十次的永久屋基地勘查會議之後,嘉義縣政府及所聘請的專家學者終於不再堅持「基地不安全」,卻冒出「區外保全不通過」的新名詞,表示樂野湖底基地並不適合開發為永久屋。

據了解,所謂「區外保全」不通過,與今年4月時,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段錦浩所言「基地屬崩積地形」、「基地上方大石頭隨時可能崩落」的理由相同,所以嘉義縣政府認為,與其要花費鉅額工程經費拓闢湖底基地,不如另覓他處。

白又謙透露,目前縣政府比較傾向在樂野部落中尋找可用的公共、私人用地,如此一來將可符合離災不離村的重建原則。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樂野的原地重建將可省去水保工程、土地變更等程序,可能會比山美進度還快。但是,一切都還只是我們的計畫,還沒有跟中央討論過,所以不能算是確定的事,但我們目前是朝這方向辦理」,白又謙強調。

對此,樂野村民也表示,如果最後真的可以在部落中重建,那是再好不過,部落的人樂觀其成。「怕只怕最後大家花了好多精力與時間後,原地方案又被取消,那就…唉~」,一名樂野村民如是說,語氣中透露對政府的不信任。

sjioj015
今年台灣連續遭受凡那比、梅姬2大颱風侵襲,並在各地造成嚴重災情,阿里山鄒族卻仍得在沒有永久屋,避難屋的窘境下度日。如今,災後500日,歷經2大強颱考驗後,阿里山的永久屋卻才正要起步。

山美永久屋有譜

至於前述的山美永久屋基地,則屬目前較為確定的阿里山永久屋重建政策。原先山美居民選定的「九地號」因建蔽率、坡度與地質問題,在嘗試縮小基地開發 規模後,仍無疾而終。所幸,目前縣政府與山美居民已有共識,要在山美部落下方平台興建永久屋。問題在於,山美下方平台仍須進行土地變更、水保工程,雖有傳 言會在近期動工,但縣政府方面則表示,還是得按照規定跑完程序才能啟動。「雖然山美方案比較早確定,但恐怕不會比樂野的進度快」,白又謙透露。

基地規劃案連續流標,來吉永久屋前途未明

較棘手的問題仍屬來吉。原先營建署與太乙規劃公司簽約,由太乙進行152林班地開發規劃設計,但一直因為基地安全、對外聯絡、開發成本過高等障礙進 展遲緩,在太乙約滿前幾乎沒有重建進度。營建署與太乙約滿後,開始尋求繼任規劃公司,卻疑似因為標案金額過低(428萬),導致連續兩次無人投標。

據了解,曾有規劃公司透露,152林班地規劃案至少需要1千萬左右的預算才是合理價格,但政府一來給的價格太低,二來規劃難度又偏高,才會導致目前 無人願意接手。財團法人九二一震災重建基金會執行長謝志誠表示,若152林班地規劃案一直無人投標,政府就應著手與廠商進行議價、比價,尋找最有利標,或 者,也可由營建署中區工程處直接出面取代規劃公司,為來吉進行152規劃案。

對此,白又謙則回應,不排除由縣政府出面,要求營建署中區工程處進行規劃。然而,陳振川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營建署因為職責所在,必須提供 應有的行政支援,但按照作業流程來看,設計、規劃工作仍須由規劃公司進行,營建署理應無法越俎代庖。縱上所述,來吉的未來目前仍不明朗,政府仍須盡快找到 規劃公司,否則明年汛期來臨,來吉人恐怕還得再次撤離家園。

image003
位於阿里山鄉公所旁的「災變庇護所」早在今年5月就完成動土典禮,卻到現在都還是維持原樣。鄒族人諷刺地說,這是個「動土不動工」的避難屋。今年汛期已過,明年汛期來前,這裡,是否還是會維持原樣呢?

(本文轉載自2004-2010年行政院新聞局製作之「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往阿里山的路通了,歡迎大家多走走!

其實阿里山的美景依舊,路況經過一年多的重建也大致復元,途中經過台18線59K+100M處的大彎路段,山嵐瀰漫,工程人員還是持續搶修,除了感動,也很擔心他們的安危,真是謝謝他們的努力。

編按:本文為作者參加新聞局舉辦的災區參訪行程後,寫下的心得報導,往嘉義阿里山的路已經暢通,請大家多去阿里山走走,為鄒族人打氣加油!

─────────────────────────────────────────────

莫拉克颱風走了一年多,今天我回到阿里山,想來看看她;這些日子以來,過得好不好。

在烏日高鐵搭上行政院新聞局的參訪專車後,才突然意識到:「今天星期六,阿里山一定塞車的啦!」看了看手上拿到的行程資料….滿滿滿~勢必不能照著行程走吧。想不到一整路順暢無比,別說大客車,就連一般小客車都寥寥無幾。

阿里山在災後雖然積極重建,修復台18線公路坍方及受損路段,再配合交通部觀光局與嘉義縣政府推出的種種活動(如一人一千三、愛上阿里山,台灣好行巴士等等),如今看來還是無法說動旅客重遊阿里山,大家還是存有山區災害的陰影。

其實阿里山的美景依舊,路況經過一年多的重建也大致復元,途中經過台18線59K+100M處的大彎路段,山嵐瀰漫,工程人員還是持續搶修,除了感動,也很擔心他們的安危,真是謝謝他們的努力。

HOIHBUSDH
圖/嘉義真情巴士網頁

參觀「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

第一站是由鄒族青年回鄉重建的「優遊吧斯」鄒族文化部落,董事長親自接待我們,也跟大家述說了這個地方從無到有的心路歷程;這裡的員工有九成都是鄒族人,同時也是莫拉克風災的受災戶,面對突然的打擊,「優遊吧斯」可說是大家朝向新未來的起程站,整個部落不但重現鄒族的傳統建築,更有五座茶棧分別以鄒族五大元老的姓氏(梁、高、汪、石、杜)命名,其中石家茶棧展示鄒族石頭工藝家的作品,另外也收集了各個受災員工家裡的石頭,象徵凝聚鄒族人重建的力量。

DSC09757DSC09754
鄒族部落的人,依照傳統習俗,在入園時為遊客舉行祈福儀式,贈與銅片。

DSC09782DSC09831

(上)在哈莫文物館為媒體解說鄒族文化。(下)媒體記者在部落內訪問工作人員。

DSC09827DSC09824

DSC09801
重建會陳副執行長(左)與新聞局地方新聞處長(右)與大家同行。

參訪日安社區

在台18線30.5公里處,我們右手邊就看到了一排二樓半社區房子,它,就是由紅十字會所建造的「日安社區」,可能是心理作用(應該一定是心理作用),一走進社區就感覺被很多的愛包圍。這個地方-由台灣各界捐獻創造的這個地方,是台灣人的善良。

紅十字會的代表盛情地邀請我們參加社區活動中心的揭牌儀式,參與的還包括重建會陳振川副執行長以及嘉義縣長張花冠,社區活動中心是由法鼓山所認捐、冠軍磁磚提供地磚,硬體建設經費共計1,098萬5,865元,而紅十字會將負責重建項目的相關規劃、執行與管理,作為日安社區的發展利用。

接待人員帶我們看了永久屋的格局,說明第一期居民經由抽籤,陸續入住,第二、三期工程正在趕建,希望能夠快點給其他災民一個安全的家。

政府與民間結合力量,穩紥穩打的一步步重建,台灣人加油!

DSC09841

大家參與日安社區活動中心揭牌活動,並參與座談,之後由紅十字會人員為我們介紹日安社區。

DSC09885

後記:

午間的山嵐真的好美。

在讚嘆著黃石國家公園、巴洛克華麗的教堂、地中海的小鎮風光時,您可曾停下腳步,回頭看看台灣,福爾摩沙,好似小朵雛菊靜靜地、細細地、綻放的美?

旅人,其實您的腳步不用走的很遠。

懸盪空中的回家路─美蘭部落

美蘭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依賴自立搭設的流籠橫度河流,凡那比颱風後連流籠也被沖毀,孩子們必須走顫巍吊橋,再以摩托車四貼接送。縣府不曾派員訪視,原民會僅承諾要補助流籠的引擎,也沒有下文。

Untitled-2-480

桃源鄉高中村美蘭部落,是一個只有不到20戶人家的小部落,以往一座水泥橋橫跨高中村,就是居民的聯外交通。八八風災之後,水泥橋沖毀,以涵管搭建的便橋只要降雨稍大,就會隨暴漲溪水流走;不得已之下,居民靠著一條自力搭設的流籠橫渡河流、維持生活。

今年9月,凡那比颱風又帶走了流籠,進出部落更加困難;美蘭部落的6個孩子,為了上學,每天要花近兩個小時路途往返。除了繞行泥濘崎嶇的產業道路,還行經顫顫巍巍的吊橋,橋懸一線,早在多年前因年久失修封鎖,禁止遊客出入。

村民代表余猛說:「(學校)原本只是在對面,現在…」語畢搖頭嘆息。與高中村不過一水之隔的家,如今路遠山遙;災後乏人聞問、全靠自力救濟的處境,更令居民感嘆部落猶如棄兒孤島

攝影/鄭淳毅,剪輯/李孟霖。

便橋修了五次,流籠拉了四次

美蘭部落只有不到20戶人家,約三、四十人居住。八八風災之後,聯外的水泥橋沖走,公部門利用涵管修築便橋供族人使用。但是只要降雨稍大,涵管就會隨水流走,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余金鐘說:「施工也有問題啦,水道都亂做。」認為施工單位沒有觀察河水流向草率施工,不但浪費公帑,更對居民毫無助益。

余猛表示,災後便橋建了四次,有時還沒蓋好涵管就被沖走,這次凡那比來襲前,還是他去通知工人,把施工中的涵管先從河道中撤出,「不然又要沖走了,很可惜啊…」

便橋屢修屢斷,成了聊勝於無的存在。多數時候,族人使用自行搭設的流籠進出部落。材料是居民四處搜求拼湊而來,工人就是每戶各出幾名青壯年人充當。去年八八風災之後,只要降雨導致河道再度拓寬,每戶年輕人就知道,隔天又要出動去拉流籠了。

懸盪的回家路

「就是先一個人帶著鋼索游過去,我們在後面拿繩子拉啊,看他要掉下去的話就拉住他啊!昨天他們游過去,還流掉了兩支手機…」 拉設流籠的驚險過程,是村民們的日常談資,笑容背後卻是深深無奈。

「材料都是我們自己找的,沒有經費,都自己想辦法啊!這次就是因為找來的木頭太低,流籠低到不行,小朋友都不給他們坐啊。」村子的婦女La-u說。凡那比之後三周,因連日午後陣雨,溪水上漲,流籠始終拉不起來。村民好不容易趁水勢小時拉起一條流籠,但找來的木樁太短,流籠低近水面,坐流籠如同坐船,因此不敢讓孩子們搭乘。

不坐流籠,孩子們為了上學,必須由村民輪流騎乘機車接送,用「三貼」甚至「四貼」的方式,繞行大半個山頭,行經崎嶇泥濘的產業道路,再步行走過一條鐵索橋到學校。鐵索橋年久失修,不少木板早已腐朽掉落。學校陳主任說:「之前也是有依親過(安排在高中村有親戚的孩子住在高中村),但還是不方便啦!所以還是天天回家。」

步行危險崎嶇的回家路,孩子們早習以為常,沿途上指指點點「這裡昨天有猴子耶!」「這裡有兩隻松鼠!」但大人則說:「這條路昨天還不通,是我們去拜託鄉公所的怪手挖,才能走車子…」「那個吊橋,掉下去連屍骨都沒了吧…但是這裡是最近的,繞寶來更遠…」

Untitled-1

孩子們繞行山路,拉繩索走上顫巍老舊吊橋。

Untitled-2

過河後,再由家人以「三貼」或「四貼」方式,行經崩塌路面回家,有時路況更差,還需先請怪手來處理才能通行。

Untitled-4

不用再說了,說什麼都沒用

流籠是自己拉的,流籠毀壞後,進出部落要行經年久失修的吊橋,腳下是河谷深淵,孩子們每日都往返這樣的「路」上下學。婦女們說,部落還有老人家,還有洗腎患者,還有小嬰兒…然而一個幾十人的鄒族小部落,卻是容易受忽略的。

一位婦女La-u在受訪時不住搖頭哽咽:「八八風災撤離的時候,我們還要去求直升機,說拜託你們,裡面還有一個小部落,還有人沒出來…」備受忽略、求助無門的感覺,一直延續到一年後的今天。

至今,便橋仍是修了又斷;孩子們上下學全靠村民和老師協調接送,鄉公所從未派員視察關心;縣府承諾六月要建造的鋼便橋還沒有下文;原民會副主委夏錦龍訪視桃源鄉時,曾承諾要補助流籠的引擎,讓流籠從「手拉」變成「電動」,至少會更安全些,但同樣尚無下文…甚至引擎經費,只能使用「農機具」方式補助,因公部門表示「流籠要載人的話不安全」,以「交通工具」補助,出事的話政府部門無法負責…

La-u 談起美蘭部落的災後處境,數度落淚,但旁邊的村民說:「沒有用的啦!這些你都已經說過了,你說了很多次了,沒有用的啦!」

美蘭部落的大人們,只能在無奈中落淚,或將辛酸化解在談笑間,仍舊面對生活的現實。訪問隔日,涵管便橋即將動工,但是何時完成不確知,完成後也難保下一次的降雨又要沖毀。村民們仍打算趁明日天晴,還要再出動去拉一次更穩固的流籠,才能「放心」讓孩子使用。美蘭的大人們一向自立自強,孩子亦如是。

放學返家途中,小男孩們一馬當先的衝在前頭,腳下泥濘起伏的小路難不倒他們,搖搖欲墜的吊橋也如履平地,後面的小女孩們也還有餘裕邊走邊吆喝大家:「有記者要拍我們欸,你們怎麼跑掉…」,孩子們雖勇敢,但政府是否僅能提供這樣的上學路?是部落共同的疑問。

美蘭部落孩子上學路的變化記錄─

莫拉克之後沖毀便橋,族人自己拉流籠,用這渡河

1

凡那比之後流籠被沖掉,美蘭孩子改走吊橋,但是地上多出一條溪溝,坐流籠前還要先涉水而過。

回家路永遠懸在半空中。

等不到政府處理,部落族人自己拉流籠。這次找到的材料木樁過低,新拉的流籠低近水面,幾乎如坐船一般,大人還不敢給孩子乘坐。夜晚渡河時,也要自備頭燈車燈,電話連絡好對岸的族人來幫忙。

夜返部落的年輕媽媽帶著小小孩,也是乘坐流籠過來的。

中秋吹起原民風

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了「日光小林」月餅,要一掃往日的陰霾,如日光一般明亮、開朗、快樂、健康。

陽光灑下,新小林社區裡種的向日葵開得燦爛。感染了向日葵的陽光意向,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在中秋節前夕推出了「日光小林」月餅,要一掃往日的陰霾,如日光一般明亮、開朗、快樂、健康。

990910inliouyi-450
小林村媽媽廚房的成員們秀出她們剛出爐的月餅

莫拉克風災後,部落災民們重拾生活,開啟產業新契機;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利用培力計劃,讓媽媽廚房的劉銀好、胡貴美等六位成員到高雄餐旅學校學習餐點及烘焙,經過多次試驗及老師指導,開始生產月餅。目前推出芋頭酥、梅子鳳梨酥及和風新月三種月餅,未來還要推出手工餅乾、蛋糕等其他餐點,若是經營順利,人力還會再增加。

媽媽廚房成員劉銀好說,以前沒有做過月餅,但看人做過蛋黃酥、芋頭酥,並不覺得難,就是要用心,而且開心快樂的去做。她強調,如果用憂愁的心去做,做出的月餅也會很憂愁,不好吃。開心去做,做出的月餅自然就會很美,會有幸福的滋味喔。

 小林月餅

同樣是災區的阿里山山美村,去年受到莫拉克風災影響,聯外的129縣道一度中斷,在公路總局全力搶修下,數月前已恢復通車,行政院重建會、嘉義縣政府等單位也積極協助輔導產業重建。山美村全村144戶有700多人,99%都是鄒族人,熱情純樸且好客,是人情味濃郁的小山村,

居民大多以農業為生,農產有阿里山高山茶、苦茶油、野生愛玉、咖啡、小米、芋頭、生薑、朝天椒、高山高麗菜、南瓜、樹蕃茄、蜜蕉、菠羅蜜、樹葡萄、龍眼、五月桃、鳳梨釋迦、紅肉李等。除自己食用之外另有販售,消費者可放心選購做為伴手禮,尤其是樹蕃茄、野生愛玉等當地特有的農特產更是值得一買。

阿里山咖啡
阿里山鄒族頂級咖啡

山美村居民大多以農業為生,近年來已轉型為休閒農業型態,並融入鄒族的文化特色,將文化經由眾休憩方式傳遞開來,發展出屬於山美鄒族人的產業特色,例如鄒族風味餐館;將產業與傳統文化結合的傳統編織、竹編、藤編;以及傳統文化歌舞展演、傳統文物收集製作與收售,讓山美村的產業結合鄒族傳統人文歷史的空間,文化產業亮起來。

*「日光小林」月餅綜合禮盒,現在已接受訂購,小盒9個售價240元、大盒12個加果凍每盒360元,消費者除可直接到現場(高雄縣杉林鄉上平村山仙路290-5號)購買外,也有宅配服務。意者可電洽07-6775100,傳真07-6775028。E-mail:shuowlin88@hotmail.com.tw

* 鄒族風味餐館:游芭絲0928-222583

阿貴的家0911-881132

二嫂的家0926-180965

山美社區發展協會05-2586994,或http://www.tanayiku.com.tw

陸客好路遊阿里山,鄒族返鄉路支離破碎?

阿里山公路日前舉行大巴士通車典禮,行政院長吳敦義宣告,阿里山已從莫拉克風災中重新站起,然而阿里山鄒族原鄉重建永久屋基地至今無一確定,部落間聯外道路也僅是「搶通」階段,兩相對比不禁欷噓…

阿里山公路台18線昨(6/25)舉行大巴士通車典禮,宣告阿里山已從莫拉克風災中重新站起;行政院長吳敦義致詞時表示,政府將挹注更多資源改善阿里山觀光環境,藉此帶動國內觀光產業發展。然而,阿里山鄒族原鄉重建永久屋基地至今無一確定,就連部落間聯外道路也僅是「搶通」階段,兩相對比不禁令人欷噓。

「阿里山是國際級觀光景點,政府將再投入更多經費及人力改善環境,吸引更多本國及日本、大陸的遊客前來,帶動國內觀光產業發展。」吳敦義表至,在政府各級單位同心協力下,終於在風災週年前完成阿里山公路台18線全線通車,現在想要欣賞阿里山風貌的觀光客,終於不用在山下轉乘小巴士,只要輕鬆坐在大巴士上,就可以一路直上阿里山風景區。

吳敦義強調,政府不但將於明年底前針對嚴重坍方路段進行截彎取直工程,讓公路更安全,也規劃協助地方興建阿里山纜車, 讓遊客到阿里山旅遊有更多樣的選擇。

諷刺的是,行政院長說要給遊客有更多選擇,但災民似乎則沒什麼選擇。受災最嚴重的阿里山鄒族各部落,至今聯外道路仍是支離破碎,產業、家園重建,劃定特定區域等問題,只能被扔棄在風光通車典禮一旁,陰暗的角落。

阿里山鄉鄉長陳明利表示,阿里山鄉公所在災後共分配到17億重建經費,可針對部落基礎建設、聯外道路、簡易自來水系統進行重建,金額也比高雄縣3個原鄉加起來所分配到的總額還要高,足見政府對於重建阿里山鄉7個鄒族部落的決心與重視。然而,17億這數字說多比高雄多,說少其實比公路局花在阿里山公路上的預算還好。公路總局阿里山工務段透露,政府在災後核定修復阿里山公路台18線的預算,約在20億之譜;光是一條公路的修復經費,就比7個村落,關乎4千名鄒族人的重建預算還高。政府有多重視原鄉重建?2個數字比對之下就可窺見。

樂野八八新村管委會主委鄭春美語帶諷刺地說:「漢人說要重茶園、興建纜車、發展觀光,政府拼了命也會去找地給他們用,也沒什麼破壞環境或是安全問題,但我們原住民想要找一塊地,就百般刁難,分明就是歧視原住民。」

990626wudunimage53-250.jpgIMG_7761
(左)行政政長吳敦義主持阿里山森林火車復駛儀式( 攝影/ 謝恩得, 照片來源 聯合報)
(右) 阿里山鄒族返鄉道路仍支離破碎(攝影/鐘聖雄)

誰來給部落安全回家的路?

對比阿里山公路風光通行「大巴士」象徵觀光重建,並大張旗鼓宣布要蓋「纜車」的熱鬧場面,鄒族部落的族人身影,則顯得有些落寞。自5月汛期來臨後,部落間本來就沒有修復好的道路,再度被無情的雨水給沖垮。和遊客比起來,他們有什麼「更多的選擇」呢?當然有,只不過不是纜車,而是「流籠」。

鄒族青年聯盟方慧珊說,先前受到大雨影響的南三村道路,政府大致上都已經「搶通」了,目前也已經不需要再冒險用流籠渡河,然而這畢竟仍只是勉強可通行的搶通道路,只要雨勢稍大,隨時都有可能再被沖毀。

畢竟,拿線道與省道相比是不公平的,所以要求鄒族受災部落間的聯絡道路,也要修復到像阿里山公路台18線一樣的舒坦,讓災民可以像觀光客一樣「開開心心上路」,終究有些強求。可是,要求重建單位拿出執行效率,讓災民可以「平平安安回家」,難道也是過份的奢求?

image
山美流籠,攝於2010年3月,現雖有改善,但要跨越100公尺寬的溪谷,還是令人膽戰心驚(攝影/鐘聖雄)。

延伸閱讀:大巴上阿里山 全線通車 聯合報20100626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來吉的未來在哪裡

阿里山來吉部落向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 的意見。重建會綜計處處長張桓裕表示,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更改。

阿里山來吉部落於6/18向嘉義縣政府送交「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意願書」,最後以超過總住戶82戶半數的56票,具體傳達1~4鄰居民反對劃定的意見。嘉義縣政府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表示,目前鄉公所正在處理來吉反對劃定特定區域的問卷結果回收,縣政府還不知道確切結果,等鄉公所將結果上呈後,就會將結果呈報給行政院重建委員會,屆時將會做出最後決定。

行政院重建會綜合計畫處處長張桓裕則表示,即便「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區域實屬專業意見,不應該,也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推翻或更改。

990623lsijihoizouimg_9114-4.jpg

立委:支持來吉撤銷特定區域,呼籲其他村落可比照辦理

阿里山來吉部落日前於立法院參加「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主張若6/18阿里山鄉公所調查後,證實不願意被劃定的人數居於多數,政府應撤銷將來吉劃定為特定區域。

主持該協調會的立法委員簡東明則強調:「來吉受創情況沒有那瑪夏鄉嚴重,政府應該盡力重建,如果多數部落族人都反對劃定,那麼我也站在原地重建的一方,支持撤銷劃定特定區域。」

他補充表示,政府在災後,的確是應該優先解決「住」的問題,因為重建條例的效力只有3年,但因為劃定特定區域等相關問題,政府並沒有充分尊重災民,所以現在才會製造出那麼多衝突。簡東明認為,如果來吉能夠循法律途徑撤銷劃定特定區域,那麼希望其他有相同意見的阿里山部落,也都能夠比照辦理。

曾主持2/14來吉劃定特定區域協商會議的張桓裕表示,政府一切都是依照程序,先依照重建條例第20條第2項規定,與部落諮商取得「共識」(註)後才劃定特定區域,並依照20條第8項規定,經行政院核定後才公告生效。張桓裕說,來吉當然可以依法申請撤銷劃定,但仍要按照相同程序,也就是在取得多數居民意見會,再次召開協商會議,並將決議上呈,經行政院核定後撤銷。

「只是」,張桓裕強調,「專家學者對於安全評估畢竟有其專業性在,不可能因為民眾反對就改變專業判斷,因此依照規定,特定區域可被撤銷,但經過專家學者審慎評估之後決定的安全堪虞判定,不應該也不可以撤銷」。

(註:在該場諮商會議中,幾乎所有來吉人都支持「個別劃定」,也就是只劃定想要取得永久屋的災民,至於不願意接受安遷者,在場部落族人也都支持不要劃定。然而,張桓裕表示,族人這種意見,就表示他們都有共識,也就是全部都接受劃定,因此來吉在經歷這場協商會議後,整個部落就都被劃定為特定區域,引爆去留雙方在部落中爭執不斷。)

IMG_0069 IMG_0072
左: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認為,來吉部落是受所有鄒族人託付,擔負守護祖靈聖山重責大任,沒有理由離開來吉,更不可因為政策因素,被政府判定為危險不可居住,並限制發展的地方。
右:阿里山鄉前鄉長武野仁強調,絕對尊重專家學者判斷,但更相信祖先選定來吉現址居住,必定有其智慧存在,因此堅決要在原地重建家園,捍衛祖靈聖地。

「安全堪虞」法定地位不明,撤銷特定區域又如何?

行政院重建會副執行長陳振川明白表示:「劃定特定區域只對要走的人來說有差別,因為涉及到拆遷補償、貸款補助等權益,但對於要留下來的人而言,事實上不管是特定區域也好,安全堪虞區域也好,都是一樣的。」

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補助對照表:

未命名--2
(資料來源:行政院莫拉克重建委員會)

據行政院重建會資料顯示,此次莫拉克風災受災區域一旦經核定公告為特定區域,只要願意搬遷,那麼無論選擇接受永久屋或是希望自行購屋,每戶都能得到搬遷費、6個月生活輔導金、2年租金補助,未接受永久屋自行購屋者,還可享有購屋自備款與購屋貸款利息補貼。

然而,以上所有補貼都是針對「願意搬遷且被劃定為特定區域者」;對於不願搬遷,或是僅被評定為安全堪虞地區之遷居戶,以上補貼完全不具意義。換句話說,對於不願搬遷,堅持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而言,撤銷特定區域,變更成為安全堪虞區域後,究竟換得什麼好處,恐怕也沒有人可以說明。

由於重建會祭出永久屋政策初時,並沒有對於專家學者所認定的「安全堪虞」地區多做說明,即便直至今日,莫拉克重建條例母法也還沒有給予「安全堪虞」一個法定地位說明應有的權利義務關係,僅在贈與永久屋相關資格的子法中,追加安全堪虞區域者也可申請永久屋。因此,即便重建會宣稱來吉可經法定程序撤銷特定區域,但所謂安全堪虞是否真的無法撤銷,其實也都還沒有相關法規可以說明。

來吉部落之所以考量撤銷特定區域,是擔心未來政府不會再挹注觀光、建設、產業發展等資源於來吉,所以堅決撤銷。然而,如果撤銷特定區域後,還是會保留已被政府公告為「安全堪虞」區域,且無法撤銷,那麼來吉的命運,究竟會有何不同呢?

IMG_0077 IMG_0081
左:簡東明直言,來吉在過去半年時間,部落內部一直無法整合意見,紛紛擾擾;他認為部落應該要在內部先整合意見,外界才知道如何協助。然而,他也強調,絕對願意與希望原地重建的族人站在一起。
右:在立法院協商會中,有來吉村民出示之前村辦公室要村民填寫的「劃定特定區域意願調查表」,根本就是「放棄永久屋切結書」,有模糊焦點的嫌疑。一位自稱「部落媽媽」的村民說,需不需要有安置場合,和願不願意看到故鄉被劃定特定區域,根本是兩回事,她批評村辦公室沒有真正為族人權益著想。

農委會災防中心:短時間內搬不走災民,仍會持續挹注資源

雖然不願搬遷的來吉村民擔心,劃定特定區域會讓政府從此以後拒絕挹注資源給部落,但事實上,政府在災後仍然針對來吉部落擬定了許多中、長程發展計畫;這些計畫包括:

1. 農委會、林務局、水保局山林河溪整體規劃安全防護工程執行中,總經費超過2億。

2. 交通部公路總局完成規劃重建道路橋樑災害部分。

3. 林管處同意來吉部落經鄉公所申請使用阿里山溪內漂流木,做為鄒族祖靈祭場地興建「庫巴亭」等造景設施,及部落內設置叢林意象特色指標。

4. 水保局農村再生計畫,志工培訓人員已完成結業,社區已進入重建工程設計作為階段,並核定2名工作人員。

5. 原民會已經來吉部落重建案,函請有關政府機關辦理中。

6. 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99年度同意來吉部落變更記劃為災區重建工作,核定23名工作人員,100年度後,恢復經濟型多元就業方案。

7. 原民會重點示範部落。

8. 文建會99年度來吉部落社區營造高階計畫執行。

9. 林管處99年度核定來吉扎基谷瀑布步道興建工程,並規劃其他生態步道觀景區。

10. 風管處將來吉納入整體規劃重建觀光設施。

略觀上述計畫不難發現,許多重建來吉部落的計畫與方案,都是經由農委會核可認定執行的。問題在於,來吉部落劃定特定區域的執行單位,正是由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災防中心。來吉重建協會副主委陳震魁質疑,政府一方面建設重建,一方面又將來吉化入特定區域,豈不是自相矛盾嗎?這種政策豈不是讓來吉人無所適從?

「事實上一點都不矛盾」,農委會水保局土石流防災中心主任陳振宇強調,「就長遠來看,劃定特定區域事關國土保育,是正確的方向與決策,但政府在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全部把災民就全部搬離災區,所以我們仍然會在這幾年持續挹注資源到來吉,畢竟我們還是要照顧人民,維持他們的生計…至於這個時間會拉多長,我想得看下一步政策怎麼走」。

換言之,在政府的眼中,「在災區持續挹注資源、興辦計畫」,與「限制災區發展,鼓勵災民遷移」,原來並不是矛盾的政策。據陳振宇所言,無論災民此刻搬遷與否,政府的大方向就是希望災區部落能夠「慢性遷離」。因此,政府仍然將經費投入在災區,甚至將來吉劃定為「重點發展部落」,但一方面堅持「長遠」規劃,鼓勵來吉村民遷移。

也就是說,政府所謂的重點發展,畢竟只是來吉的過渡計畫;只要來吉仍然被評定為安全堪虞,且現行行政規定無法撤銷,那麼長久來說,恐怕仍難逃遷村命運,爭執與衝突也會不斷上演。

IMG_9230
由高處眺望來吉第1、2鄰,可見部落旁的河道大幅被土石抬升,幾乎與部落同高。堅持在原地重建家園的來吉村民認為,第1鄰的族人確實有安全考量,也有比較多人願意遷往永久屋,但第2鄰多數人仍希望原鄉重建,因此這次申請撤銷劃定特定區域,僅針對第2~4鄰申請,未來第1鄰是否撤銷,則待族人後續意見再決定。
IMG_9221
圖說:位在第1鄰的美麗民宿。重建會於2/14在來吉召開協調會時,原民會衛福處副處長陳淑敏就曾表示,希望繼續在來吉經營民宿的族人,應該要拒絕被劃定特定區域,因為要遊客住在有疑慮,且自己也承認不安全的地方並不合理。然而,第1鄰多數人都支持劃定特定區域,業者受訪時也認為,即便被劃定特定區域,他們也遷往永久屋,仍然會在原地經營民宿。業者認為,就算被劃定特定區域,也不代表該地全年都處於不安全狀態,因此經營民宿與劃定特區並不衝突。

來吉:堅守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叫人感到難過,同時也匪夷所思的是,來吉重建協會即便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進行訴願,希望政府撤銷劃定特定區域,但他們卻完全不知道安全堪虞認定無法被撤銷。

6/14日,立法院「撤銷劃定來吉1至4鄰特定區域協商會」結束後,記者詢問陳震魁是否知道安全堪虞無法藉由協商機制撤銷,陳震魁才恍然大悟,即便來吉不是特定區域了,也仍舊是政府眼中的安全堪虞部落,這對致力於發展觀光產業的部落而言,簡直就是致命關鍵;畢竟,誰願意到有安全風險的區域觀光住宿呢?

對此,陳震魁僅無奈表示:「目前僅能走一步算一步,先想辦法撤銷特定區域再說。至於安全堪虞這個問題,我們呼籲政府先透過工程手段回復來吉安全,之後再設法打行政訴訟官司,一定要讓政府撤銷認定,畢竟來吉是我們鄒族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政府的法規如此繁雜難懂,重建的決策如此輕率反覆;來吉的未來,究竟是兇?是吉?

IMG_8302
風災至今已屆週年,不僅阿里山鄒族人到現在都還找不到可以在原鄉重建的永久屋基地,就連「劃定特定區域」與「安全堪虞」的紛爭也慢慢浮上台面。究竟,被台灣政府視為觀光重點的阿里山,能不能重返過去的榮景?阿里山真正的主人 – 鄒族,又能不能在原鄉土地繼續延續文化發展呢?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如果您真的尊重鄒族─給嘉義縣政府的公開信

莫拉克災後300日,嘉義阿里山的鄒族部落仍無明確計畫,4月份部落居民封山抗議後,縣府雖公開表示會儘速處理,但直至今日仍無進展。在5月份連續兩場豪雨後,不論原鄉重建或需要安遷者,對未來都感到更為憂心。

編按:

莫拉克災後300日,嘉義阿里山的鄒族部落仍無明確計畫,4月份部落居民封山抗議後,縣府雖公開表示會儘速處理,但直至今日仍無進展。在5月份連續兩場豪雨後,不論原鄉重建或需要安遷者,對未來都感到更為憂心。

以下為資深鄒族文化工作者yapasuyong ‘e niahosa(漢名:梁錦德)給嘉義縣政府的公開信,因原文篇幅較長並附上部落行文監察院的陳情書,經作者同意後,節錄部分刊載於此,閱讀全文或欲瞭解更多阿里山重建詳情,可聯繫作者:0910187598 yapas229@gmail.com

IMG_9195
鄒族人在樂野湖底基地附近的「迷糊步道」石碑上結合抗議布條,要求「政府別再裝迷糊」(攝影/鐘聖雄)

因政策受害被迫走上街頭,是一種無奈

四月二十五日阿里山鄒族人封路抗議,部分媒體訪問縣府回應如下:『這是「有心的非災民」及「具政治意圖」的一些人所操弄、煽動的抗爭活動,嘉義縣政府不予置評,不做任何回應』。這就是『最照顧鄒族』的嘉義縣政府對四月二十四日鄒族人封路抗爭的回應。

四月二十七日在阿里山鄉公所的原民會四月份災後重建聯繫會報,縣政府吳秘書長佔用一小時做報告,不但未對抗爭的訴求做任何正面回應,反而用了近一半的時間批判、指責抗爭行動的不是。

吳秘書長在聯繫會議報告中指責抗爭的不是,我就是在會議中被點最少七次名的『有心的非災民』,yapasuyong ‘e niahosa(漢名:梁錦德)是也,拉拉吾雅部落人,做部落工作近二十年。

我在過程中原本只是站在協助的立場,但最後於活動前一日晚上,在竹崎分局要求下,代表簽下集會遊行【緊急】申請書(笑話一則:在我家院子辦活動集會還要申請?),成為那次活動的總負責人,事後甚至被冠為『有心的非災民』煽動首謀,真是感謝抬愛。

假如縣府說的是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我有如此的魅力、能耐來操弄此次的抗爭,難道來自八個部落(也有旅外的)參與的族人,還有其他來聲援的族群及國際特赦等NGO組織都是笨蛋被我操弄?其實我覺得自己是大笨蛋跳進這抗爭籌備團隊,但是我無悔。

這也充分證明嘉義縣政府【吳秘書長(副縣長)】根本不了解鄒族,嘉義縣政府眼中的鄒族是不會吵鬧,偶而給顆糖就可以打發的乖小孩,從來不會給縣政府製造任何困擾,所以都不用操多大的心,就把這個抗爭行動看成是有心、有意圖的人在操弄而不予回應,真是令人痛心啊!

鄒族人除了『反阿里山BOT』全鄉動員過一次上台北到立法院之外,再也沒有其他所謂群體的抗爭行動,也很少參與其他族群為爭原住民權益的活動,比起其他族群更鮮少有批判性的文章、論述,鄒族真的是沉默、害羞(害怕)到可以,縣政府執政者你們知道真正的原因嗎?

你們還得要感謝當時白色恐怖的執政黨,把鄒族打壓(我可也是受害者喔!)『『照顧』』很長一段時間,到現在還沒完全走出來,族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過就好的心態還是很普遍,要以此操弄、煽動鄒族人上街頭有那麼容易?鄒族可是沒有專門上街頭抗爭的組織!

受災族人被政府耍了八個月,災後部落重建、安遷工作嚴重延宕,訴求再再的被忽視拖延,表達的強烈意願不被尊重,「抗爭」這顆炸彈可是政府自己做出來的,爆炸了還怪別人亂來,把責任推的一乾二淨,不做任何回應,這就是大有為的政府如此對待原住民。

IMG_9287IMG_9311
同樣是人,官員瞭解災民的感受嗎?(左) 現任嘉義縣政府秘書長吳榮輝 (右)山美居民(攝影/鐘聖雄)

九個月,孩子都快生出來了,安遷卻無下文

我們都很想知道政府對「災民的定義」是什麼?只有已無住屋或要被安遷的才是災民?部落交通、電力、電信二、三個月都不通,土地流失(我家即是如此),產業重創到現在未恢復,地區內苦了那麼久的居民,按照縣政府的邏輯就不是災民嗎?縣政府如此以「災民」與「非災民」分化部落,再來個各個擊破,真是沒有道理!

就如來吉部落,安遷不安遷造成內部分化一分為二,到現在還不肯坐下來談,政府是要負絕對的責任!因為政策改來改去不明確,部落資訊傳達不足,復建速度又慢到可以,部落人的解讀不一,以致在部落重建與安遷關係認知上的不同造成嚴重誤會對立。

留在部落的人怪罪要安遷的人一直吵鬧,所以部落復建工作政府才會遲遲不做,又說是要安遷的人要求劃特定區,所以復建資源進不來,部落重建無法執行。

縣政府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嗎?還是知道了卻任由部落分裂,最後政府是便宜行事──你們都不要吵,管你什麼意願不意願,通通聽我的?

政府對來吉、樂野、山美安遷用地處裡態度是很讓族人不滿;溝通不良,訊息傳達也奇差,縣政府決議的事件,受災戶還是從媒體得知那樣的結果,那種完全不被尊重的感覺就像挨ㄧ記悶棍,讓受災族人不生氣都難,這是抗爭的導火線,加上時間一再拖延,九個月了耶!小孩都快生出來啦!政府完全被動『依法行政』且完全不尊重族人的意願,想要拖延到族人受不了,遂行政府便宜行事將族人安遷在山下?!

山美安遷戶才可憐,配合政府加大特定區範圍,五月五日安遷用地被判死刑,那種無助的表情看了真叫人心酸,但卻沒有幹部、領導人做任何爭取改變的表示,詢問族人得到的答案,令我覺得非常荒唐與悲哀。

族人說:『不能得罪縣政府,縣政府已經答應要給山美部落協助,縣府說不要跟來吉一樣一直吵,那樣縣政府就會拖著或不做,其他資源也不會進來』。有些族人因此就不敢走出來抗議,但縣府一樣毫無作為。

事實上,縣府原本打算將安遷的族人,都遷去「轆仔腳」,當族人抗議,要求要在原鄉重建時,政府就說:『你們找地啊!找到了縣府「再依規定程序處理」』,當族人辛苦的找到基地,政府又拿聖旨(專家學者評估)說這個不安全,那個開發經費太高、、、一大堆理由說詞。

縣府真的是一心要把安遷族人安置在山下?請注意,各部落需要安遷者,都一致強烈表示:「政府不給我們在山上蓋房子,我也不會下山到轆仔腳,留在山上自己想辦法。」請縣政府不要忽視族人強烈的意願,還怪族人不配合,怪有心人操弄,把責任推的乾乾淨淨。

image

鄒族災民質疑,阿里山能讓漢人種茶,卻找不到可以讓鄒族災民安身立命之地嗎?(攝影/鐘聖雄)

用成本效益評估一個族群存亡,這是公平?

抗爭訴求現政府不予理會回應,過一個月了,政府除了一次的會勘及二次無具體結果的協調會,進度呢?!

教授專家說:「危險因子可以用現代科技工程來克服,但要花較多經費」。政府說:不能花那麼多錢是為顧及成本效益及社會公平。

請問:為了保護不到四百人的阿里山鄉漢人居住之豐山村不至撤村,政府前後投入數十億(縣政府出了多少呢)的治山防洪、交通、觀光發展、部落環境改善等工程經費,豐山村每人平均分攤最少500萬元以上,原住民(來吉)安遷開發經費也不過336萬元/個人(政府估算的),樂野、山美則更少,這叫社會公平嗎?豐山村漢人居民是人,原住民就不是人?!

又;張縣長搶救大阿里山觀光旅遊,強烈爭取要求興建對鄒族部落一點利益都沒有的纜車(評估中),要花幾十億(不會到時又BOT吧?)而且都會經過所謂不安全區。林務局對阿里山森林鐵路也編列龐大(政府解除BOT虧的可能比這還多)預算要來修復,政府卻不願只花幾千萬或上億的經費來開發安遷基地。

當政府致力爭取阿里山森林鐵路為世界遺產,卻要毀滅一個悠久歷史文化的鄒族。把一個族群物化不當人,用成本效益來衡量一個族群的存亡,這是不公平!? 政府要搶救延續一個族群的生命,花再多的錢都應該要做,這才叫公平!

IMG_9089
樂野部落至湖底基地勘地,圖片中著白色襯衫者為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段錦浩。

阿里山災後重建面臨的問題與呼籲

(1)部落重建:

阿里山鄒族部落沒有遷村的問題,只有安遷問題,所以部落災後重建是絕對不能打折扣,不能說有部分或大部分人因天災被迫離開部落就減少對部落復建投資。

安遷不一定非要全部集中,因為在各部落要找一塊較大面積完全集中安遷戶之安全用地是相當困難,分區分散或個別重建,都在重建條例中有依據可行,為何不能執行?

強烈建議:要排除萬難,不要便宜行事誘族人離鄉

安遷地的選用,要不計成本盡速完成,不要拿專家學者的意見當擋箭牌,專家學者都已經說:可以克服、降低,甚至完全排除危險因子,就是需要較多經費(附件3,請點選這裡閱讀)

再說族人被安置離鄉,他就不是阿里山鄉鄉民了,鄉內原有包括全民保險、幼兒及老人相關補助、農保等等的福利相對消失,您縣政府是不是要概括承受呢?絕大部分的安遷戶都還不知道喔!為什麼有安遷戶會提到『可不可以不遷戶籍』的問題,縣政府認為呢?

族人災民無奈被迫安遷離鄉到山下,他習慣的工作、產業都在山上,雖然縣府對未來看似做了很多的設計規劃,社會處也做了工作意願調查,可是:不是每個鄒族人都會做生意,都會唱歌跳舞,會想在公司工廠上班。當縣府承諾會蓋竹筍加工廠時,筍工廠究竟能聘用用幾百個員工?而當有竹園的人無法上山採筍時,難道筍子會自己進工廠?

如果為數不少守護山林的族人被威脅利誘下山,讓更多不法、不肖的漢人入山違法濫墾破壞山林,豈不是製造更多的災害?

(2)災後重建預算執行:

立法院遲在98年11月才審查通過,六個月後(災後九個月),政府復建的進度呢?安遷速度已不用講,阿里山鄉災害復建預算呈報37億多元核下17億元,全部由嘉義縣政府執行,但是族人卻感受不到做了什麼。

以族人最切身的道路問題為例,阿里山沖毀23座橋樑,扣除民間認養興建的四座(2大2小),餘19座,政府一座都還沒開始做。在沒有橋,僅靠流籠進出的情形下,山美第六、七鄰二十多個學童只好被安置在民宿,減低上下學搭流籠的安全顧慮,也減低家長的困擾,尤其托兒所小小朋友,老師還要24小時照顧呢!

523的豪雨(僅300公釐)及527、528造成八個部落都行不通,因為沒有橋,過水路面全沖毀,茶山、新美部落十天無路可出入,部落內雜貨店物資空了,鄒族青年行動聯盟已準備做救災送物資,直到第十天搶通了,居民才可下山補充物資。

再以農路修復為例,好不容易從原民會爭取到1500萬元的農路修復專款,由縣政府發包(以1100萬元標出),究竟是做哪幾段?數量?有沒有彈性調整的空間來真正滿足地區的需要呢?都無從得知。

農路關係著阿里山一年一次的筍季,很多居民都期盼這一年一次的主要收入,今年三、四月份,較低海拔南三(山美、新美、茶山)村因無雨水沒什麼筍,加上農路大都不通,真是無雨(語)問蒼天!

四、五月份,較高海拔的北四(來吉、樂野、達邦、里佳)村因間歇的雨,讓筍多長了些,但雨來了就把原本已大都不通的農路沖的更爛、更慘,為了要採筍賺錢,有的自雇怪手清路,有的搭建流籠,再不就用背負的,那是筍價好一點才會如此拼命,受災農民的辛苦政府看到了嗎?

阿里山鄉公所之前東挪西湊了好幾千萬修了大部分的『主要農路』,縣政府又幫了多少?筍期前為何不能先幫忙修復?

(3)產業重建:

縣政府災後產業復建做了什麼?筍價二、三日一變,讓筍農大洗(筍價)三溫暖,災民的困境縣政府看到了嗎?有任何的協助措施嗎?這就是縣政府的產業復建!?請不要告訴我(們)說有輔導協助,因為我(們)知道只有特定對象受益,更不要再告訴我(們)那已緩不濟急的未來要在觸口鄒族村(民族櫥窗)內蓋竹筍加工廠。

強烈建議:

每次想要在縣政府網站找復建相關資料,就是找不到災後復建完整具體的資料數據,強烈的建議17億元的災後重建經費(含1500萬農路修復),請縣政府發公報讓全民監督,包括列出原呈預算需求,刪了哪些項目不做(以後有沒有機會做),未來三年(一年快過了)要做哪些項目、預算、時程、進度,做每月公報讓重建區災民充分了解,政府究竟為災區做了哪些復建工作。

如果縣府出公報,我(們)有志工團隊會以最快時間把公報送到每一戶,如果縣府災後執行團隊真的辛苦執行了預算,讓族人災民充分的了解,肯定的掌聲是不會吝嗇的。我(們)協助災民族人滿足知的權利,也希望政府提供完整正確的施政訊息,減少災民族人對政府的誤解與不信任,更避免對政府不必要的衝撞?

image
居民希望政府能真正的尊重原住民(攝影/ 鐘聖雄 )

政府忽略原住民基本法,柿子挑軟的吃!

我做部落工作快二十年了,從來不以個人利益,幾乎天天在各部落跑,尤其當記者這三年多來,所看到、所感受到的,從族人個人生活上困難、生存的無奈、部落經營、文化傳承等等的困難,及到整個原住民鄒族瀕臨滅絕危機,族人真的都沒意見?部落真的沒事?鄒族部落人的需求政府都做到了?執政者真的以為已經把鄒族照顧到都沒話說?

政府天天喊尊重原住民,也喊台灣是多元族群文化的社會,都必須予以尊重,可是呢?!在台灣原住民是小媳婦,『乞丐趕廟公』的婆婆一堆,每一個婆婆都有各自的規定,小媳婦不能有一點自主,管你死活一切照規定。這就是台灣原住民最大的悲哀,是要求自治的最大因素,希望只要有一個尊重我族群意願的的婆婆,快樂的生活延續族群的生命。

我、還有很多族人,尤其是被安遷的族人,我(們)是站在整體鄒族去思考,很努力想要恢復被政府拆解的鄒族,保有鄒族的完整性,思考整體鄒族的權益,在災後重建(尤其是安遷的部份)提了很多相對意見,但是政府一切以『依法行政』完全忽視所提出的意見需求,認為我(們)是在製造問題,是麻煩的製造者。

然而政府卻是有法不依,故意忽略有原基法為依據的災後重建條例部份條文,完全依據現行法來處裡、避開原住民災後重建問題便宜行事,然後說:「有啊!我們絕對尊重,我們有做啊!」可是怎麼還有那麼多的『有心的非災民和有政治意圖』的人呢?!

站在整體鄒族權益我(們)當然有意見啊!政府依法行政=柿子挑軟的吃,違法嬻職也是政府=人民受害喪失權益卻無奈,嘉義縣政府您是哪一種政府呢?

原住民不是要『被照顧』是要『被尊重』,還給『應有的權益』而不是『被施捨』!

敬告縣政府

您要是真的「尊重、照顧」鄒族

請向你的上級=要求中央政府落實『原住民族基本法』(附件1,請點選這裡閱讀)

您要是真的「尊重、照顧」鄒族

請向你的上級=要求中央政府盡速完成原住民自治,讓鄒族自治(附件2,請點選這裡閱讀註2)

您要是真的「尊重、照顧」鄒族

請尊重安遷族人「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的意願,盡快協助無意願離鄉的族人興建永久屋。

您要是真的「尊重、照顧」鄒族──

請遵守承諾:各村都要有避災屋、備災中心(建組合屋都可以),救災物資存放及人員避難所。

強烈建議:

1、 避災、備災屋盡快建或找點。

2、 避災、備災屋設置太陽能板,以應斷電時緊急基本用電所需。

3、 發佈颱風或豪雨警報各部落進駐最少一部怪手備足油料待命搶救。

4、 各部落派出所配發拋繩槍、照明槍(含彈)等救援裝備以備救災用。

您要是真的「尊重、照顧」鄒族

對阿里山部落產業、交通、觀光、教育文化、衛生醫療等等災後復建要加快腳步,而且要比以前更好

我們堅決主張:

1、尊重鄒族文化傳承、傳統領域完整、文化環境及民意並堅決主張「離災不離村、離村不離鄉」之原則。

2、堅決反對政府用政策性之理由,利誘進而強制原住民安遷至都市,加速原住民文化、教育、政治、產業、聚落之瓦解。

3、堅決要求專家學者及政府相關單位與部落災民召開說明會,並提出具體勘驗證據及決策過程。

4、我們堅決「離災不離鄉」的原則,在鄰近部落土地上繼續發展、傳承鄒族的文化。

5、若沒有兼顧到民族的意願,將鄒族災民安置別處,我們將面臨文化的土石流,文化將會面臨重大的浩劫!

6、我們反對政府滅族政策!反對文化屠殺!我們反對鱷魚的關懷!

說我(們)是『有心的非災民或有政治意圖』的一些人,我(們)的『有心』跟『意圖』就是如此無冤無悔付出協助族人災民,期望族人災民早日脫離莫拉克的陰影過正常生活。我(們)多年來一直都是『有心』跟『意圖』,期待我們的族人能找回尊嚴快樂的生活,完整延續鄒族的生命。

我(們)的『有心』跟『意圖』是不會改變、不會停止的。『人在做天在看』。

陳訴代表人:yapas niahosa(漢名:梁錦德) 2010/06/01抗爭滿月後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樂野村一鄰十六號

0910187598 yapas229@gmail.com

(本文轉載自莫拉克新聞網)

阿里山 – 鄒族難覓容身處?

安全堪虞、成本過高、原漢衝突、法規限制…即便嘉義縣政府承諾會盡一切努力溝通,但阿里山鄒族的原鄉重建之路,目前仍有重重險阻。鄒族災民大嘆:「難道阿里山這麼大,就找不到一塊地可以讓我們安身立命?」

日前阿里山鄒族因原鄉永久屋地點遭政府認定不宜開發,憤而封山抗議,並揚言舉行大規模抗議。事後,嘉義縣政府表示,縣府絕對支持鄒族「原鄉重建」願望,嘉義縣政府秘書長吳容輝更強調「有鄒族的阿里山,那能叫阿里山」,表示會盡一切努力,在阿里山鄉找到讓鄒族人滿意的永久屋地點。

然而,鄒族抗議陳情已半月有餘,目前阿里山鄉的永久屋基地勘查結果,究竟有何進展?鄒族是否真能在原鄉重建呢?以下記者將個別描述「樂野湖底」、「山美9地號」與「來吉152林班地」3基地進展,讓關心重建進度的讀者得以瞭解後續進展。

990511shuiyewoioimg0-450.jpg
鄒族災民質疑,難道阿里山這麼大,都找不到可以讓鄒族災民安身立命之地嗎?

樂野頂湖基地,將釀「原漢衝突」?

樂野湖底基地在4/21日的專家現勘中,被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教授段錦浩、應用地質學會地質技師李標勝判定為崩積地形,不適合永久屋開發。此外,段錦浩教授更因不斷強調「到觸口(轆仔腳)去住最安全」,屢次與樂野受災戶發生口角。

5/5,嘉義縣政府由秘書長吳容輝親自領軍,前往樂野湖底基地附近的「頂湖基地」,以及阿里山鄉公共造場「樂野段14、49地號」勘查。縣府勘查人員一到頂湖基地現場,阿里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簡坤瑩便代表當地漢人遞交陳情書,表明「當地漢人雖然不是原住民,但世代居住於頂湖,應被視為當地人對待,政府不應挖東牆補西牆,為當地漢人帶來『生存壓力』」。

阿里山鄉民代表會議主席葉秋源則強調,當地漢人不但在此世代居住,且種植的茶園都是高經濟作物,政府不應為了安置鄒族災民,導致當地漢人成為『間接災民』。

據了解,頂湖基地原為國有林班地,由於過去有漢人在此修築鐵路,林務局因此將土地放租,目前有11戶漢人後裔設籍在此。這些鐵路工人後裔之一,目前在當地經營茶園的詹宜峰表示,雖然頂湖總面積約有7公頃,但若要在此地蓋永久屋,就只能剷平現有約3公頃的茶園,不但基地面積太小,不利開發,也會對漢人生計造成衝擊,希望政府能避免製造「山地人與平地人的衝突」。

IMG_9278

IMG_9280

(圖說:頂湖一帶雖為國有林班地,但目前已放租給漢人居住,並有大面積林地被開墾為茶園,僅種植零星小樹維持「林相」)

對於當地漢人的反彈聲浪,有意選定樂野當作永久屋基地的鄒族人,並非沒有聽見,也因此出現了正反兩面不同的意見。

一位不願具名的樂野村民提出了相當尖銳的意見。他認為,如果專家學者認為頂湖不安全,那麼不要說永久屋不能蓋,政府應該連當地漢人一併遷走,並且下令當地不準再經營非法、水土保持能力有限的茶園;然而,如果專家學者認為該地安全,那麼頂湖作為原住民傳統領域土地,將土地「還給災民」興建永久屋,才是公平作法

雖然主張上述意見的村民所在多有,但希望避免「原漢衝突」的鄒族族人,似乎也不在少數。會勘當日代表發言的特富野居民石昕翰就強調:「希望不要有平地、山地的衝突,請政府不要優先考量頂湖基地。」據了解,樂野自救會在會勘結束後,曾在內部召開討論會議,希望避免發生「原漢衝突」的樂野村民,似乎佔了主流意見。

既然樂野內部對於頂湖基地還有不同的看法,那麼經常位居關鍵主導地位的「專家學者看法」,又是如何呢?成功大學土木所兼任教授潘國梁認為,頂湖基地過去在賀伯颱風時曾有坍塌紀錄,且該地位居地表水匯集處,並非安全住居場所,因此不建議在此興建永久屋

然而,過去主張樂野湖底基地不安全的段錦浩教授,則有與潘國梁不同的看法。段錦浩認為,頂湖基地可說是「遇水則發」的地形,非常適合興建永久屋,並建議樂野村民可慎重考慮頂湖基地。至於選定頂湖基地可能造成的原漢衝突,應如何解決?對此,段錦浩則以「天底下哪對夫妻不吵架」為比方,認為不是一定要迴避衝突。

就當日會勘結果來看,無論是樂野村民,亦或是專家學者之間,都還沒有一致的看法。當日主持基地會勘的吳容輝秘書長則表示,無論專家學者最後評定那一塊地適合興建永久屋,縣府都會視受災戶同意與否,才會下最後決定。吳容輝強調,如果樂野永久屋最後非得要遷離當地漢人茶農不可,政府一定會加強溝通。

此外,當日專家學者在結束頂湖會勘任務後,也與災民一同前往樂野段14、49地號進行現勘。專家學者普遍認為14、49地號屬於安全地形,但現場災民則反彈,認為當地不但坡度過大、生活機能不便,也沒有水源,已明確表達不願遷居此地意願。

IMG_9283

(圖說:頂湖基地現勘當日,除鄒族災民積極參與外,當地漢人與鄉代表主席,亦到場主張保障漢人權益,呼籲政府不要製造「間接災民」。)

專家:就算山美9地號安全,也不符合永久屋開發標準

9地號鑽探結果顯示,最深得要鑽到40米才有岩盤,屬於不穩定地層…基地範圍內坡度過大,西側偏坡還有潛性順向坡,隨時都有崩塌危險…經規劃結果顯示,公設比不符合區域計畫法規定、5級坡比例過高、基地透水面積不足…就算安全也不能開發…」山美9地號審查結果說明會上,專家學者所說的每句話,都像是要敲碎山美受災戶的期望一樣。

負責規劃山美9地號永久屋基地的開新工程顧問公司林枏嫈直言,山美居民所選擇的永久屋基地,不但存在安全風險,經規劃後,也很難通過相關開發法規。她表示,根據水土保持法規定,開發基地面積內5級坡比例應在40%以下,但山美9地號的5級坡已佔全開發面積45%,無法通過法規標準。此外,依照「莫拉克颱風災民安置用地變更及開發辦法」第14條第4項規定,山美9地號的公共設施比例最多只能達到20.75%,遠低於法規要求的35%,實難通過開發審查。

應用地質學會地質技師李標勝則強調:「近來國道3號走山意外事件,已讓全國人民見識到順向坡的危險,而山美9地號正好就是『位於順向坡之上的崩積層』,簡直就像是一顆高風險未爆彈,因此不建議作為永久屋興建地點。」

未命名--4

未命名--3

(圖說:山美9地號評估報告。開新工程顧問提供)

專家學者結束一連串專業簡報後,主持該說明會的嘉義縣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隨即詢問台下山美居民是否有意見要表達,卻換來半响的沈默。最後,好不容易有山美村民詢問在場專家學者:「難道阿里山這麼大,就找不到一塊地可以讓我們安身立命?

對此,白又謙則回應:「可以理解民眾失望的心情,因為我們自己也很失望,大家都跑過這麼多趟了,結果卻是不安全無法開發。」白又謙強調:「政府與專家不同,要考量、傾聽民眾的聲音,又不能推翻專家學者的意見,硬是把不安全改成安全。我們會再努力找地,直到找到沒有地為止,希望所有災民都能相信縣府支持你們原鄉重建的決心。」

距離汛期只剩2個月不到;7個鄰當中,有5個鄰被劃定為特定區域的山美部落,至今,還找不到一塊適合安遷的地點。

IMG_9311 IMG_9312

(左圖:山美居民在說明會現場,知道9地號被政府否決的消息後,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右圖:嘉義縣城鄉發展處處長白又謙強調,縣府會陪災民「找到沒有地為止」。)

縣府:來吉152林班地開發成本過高,又非絕對安全,恐難讓中央買單

無論要走的想留的,此刻所有來吉村民的心頭,或許都正承受著不同的煎熬。選擇原鄉重建的來吉村民,此刻正委託法律扶助基金會提出訴願,希望政府撤銷「來吉全區劃定特定區域」的決定;選擇安遷的居民,則掛念著152林班地是否能順利取得。

來吉附近所有的地點我們都勘查過了,看航照圖就知道所有地點都不安全…我們無法在來吉鄰近地區找到安全的安遷地點」,嘉義縣政府秘書長吳容輝在接受記者提問時,直接了當地宣布152林班地無法滿足永久屋安全條件,就算想用工程技術克服安全問題,成本也過於高昂,恐怕無法讓中央買單

吳容輝指出,來吉村民所中意的152林班地存在安全風險,雖然有居民反應可採用工程技術克服,但政府必須考量成本效益,就算工程可克服,也得考量成本問題。吳容輝以屏東瑪家農場為例,表示政府與NGO投入在每戶永久屋興建的成本,平均僅約60萬元,但政府之前估算152林班地開發費用(含聯外交通道路、基礎設施、水土保持費用等)後發現,就算152林班地沒有安全風險,政府至少也需投入3.6億元預算,代價過於高昂。

換算之後,政府在152興建每一戶永久屋的成本將高達336萬,比瑪家農場高出5倍有餘,實在很難讓捐款的社會大眾接受。與其要這樣,我想倒不如換算成錢發給大家算了(註:以總工程費用3.6億,興建110戶永久屋為計算基準)」,吳容輝解釋。

「如果工程可以克服(安全問題)就算了,但如果投入了還不安全,那就不行」,吳容輝強調。倘若成本是政府考量永久屋興建與否的因素之一,那麼,究竟要將成本抑制在多少金額之下,政府才能接受呢?「多少才能接受要問中央,我個人覺得每戶120萬元還在可接受範圍,但這不是我能決定,得要看中央意見」,吳容輝說。

IMG_9231

IMG_9221

(上圖:河床大幅抬升,造成來吉第1、2鄰重創;下圖:若來吉訴願失敗,全區被劃定為特定區域,那麼圖中美麗的民宿「依法」都不可 再營業,來吉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圖說:據太乙工程顧問公司評估報告顯示,152林班地為集水區上游崩積岩塊堆積層,且有豪雨沖蝕溝谷形成,應避免引進人口居住。然而,該評估報告同時也指出,152東側有鞍部地形,下邊坡又有多處平緩台地,,不但林相完整,也沒有表面滑動現象,若進行必要水土保持工程,或有機會成為「相對安全之聚落安遷基地」。欲在此地進行補強工程,嘉義縣政府勢必得付出較為高昂代價;為災民建造一個「永久」的聚落地點,究竟要付出多少金額才是合理的呢?太乙工程顧問公司提供)

縣府:只要災民不願意去,縣府都不會強迫

中央重建會先前曾列出重建時程表,希望各災區能在風災屆滿週年前,完成災民安置。然而,阿里山鄉目前選地問題重重,鄒族災民與政府之間一直無法達成共識,是否能滿足中央對重建期程的期望呢?對此,吳容輝透露,雖然中央重建會沒有對外明確表示,但他們在內部會議中已曾就此開會達成共識,只要在年底前完成安置,也在可接受範圍。

吳容輝強調:「我們絕對沒有要把鄒族『趕下山』的念頭,也不可能硬要災民去住他們不喜歡的地點。所有的地點,就算是專家說安全,只要災民不願意去,我們都不會強迫,會盡一切努力溝通,和大家一起找地。」

中央提案,地方解套?

對於眼前阿里山鄒族災民、嘉義縣政府官員以及各界專家學者,屢次進行堪地,卻又屢次碰壁的窘境,嘉義縣議員汪志敏呼籲,「水保法應視災區狀況放寬,不要檔死原住民堪地的路」。

汪志敏認為,阿里山不可能永遠找不到安全的地,但現行水保法規過於嚴謹,才是造成今日災民選地問題重重的主因。他呼籲中央民意代表提案放寬法規限制,讓地方災民解套,「否則不要說特別條例3年期間找不到地,就算大家花10年的時間在山上跑來跑去,也不可能找到地」,汪志敏強調。

IMG_9074

鄒族災民質疑,難道阿里山這麼大,都找不到可以讓鄒族災民安身立命之地嗎?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鄒族】產業重建視覺識別標誌公開徵選0506-0606

台積公司為協助建立鄒族產業重建對外的識別系統及整體形象,特採公開徵選的方式,廣邀各界高手創造意象鮮明且深具特色的鄒族產業重建識別標誌,以因應未來各項農產品、手工藝品包裝、觀光行銷、活動宣傳等需求。

活動緣起

98 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侵襲全台,造成阿里山鄉自然景觀嚴重崩壞,鄒族部落賴以維生的觀光、農業等經濟活動遭受重大衝擊。在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的指導下,台積公司積極參與阿里山鄉鄒族部落的部分重建工作,希望能在環境友善農業、深度生態旅遊產業、鄒族文化產業三大領域為原鄉的朋友創造更好的生活品質,終極目標則是吸引年輕人重回部落深耕,代代傳承部落的產業與文化。

台積公司為協助建立鄒族產業重建對外的識別系統及整體形象,特採公開徵選的方式,廣邀各界高手創造意象鮮明且深具特色的鄒族產業重建識別標誌,以因應未來各項農產品、手工藝品包裝、觀光行銷、活動宣傳等需求。

主辦單位: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指導單位:
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

協辦單位:
阿里山鄉公所

參加資格:
歡迎全國民眾尤其是鄒族朋友報名參加。參賽者或單位可同時報名多件作品,惟每一參賽作品必須分別進行報名程序。

設計主題:
以「鄒族」的傳統特色與文化美學出發,運用現代的設計手法,表現獨創性的識別標識,未來並可廣泛應用於各項宣傳、行銷、包裝活動,喚醒社會大眾對鄒族文化及產業的重視與支持。

評審辦法:
由行政院災後重建委員會及阿里山鄉公所首長、鄒族部落頭目、學者專家、與主辦單位代表共組評審委員會從參賽作品中評選出前3名作品進行決選,經主辦單位簽核後公佈前3名名次。

評審標準:

  • 符合鄒族文化之形象、精神40%
  • 獨特性之原創表現30%
  • 彰顯藝術美學之視覺設計30%

活動辦法:

  • 一律採網路報名,辦法如下:參賽者於活動網頁(http://www.tsmc.com/alisan88/default.htm)填寫報名表及100-200字以內之創作理念說明,參賽者須將報名資料及著作權讓與同意書列印出來並親自簽名,實貼於裱板後面。
  • 平面圖稿呈現方式:請將彩色(標準印刷CMYK4色)作品列印於A4直式紙張,並置中裱貼於A3之黑色裱板上。圖稿一式(15×15cm)及彩色及黑白版本縮小圖各一式(5×5cm範圍內)。
  • 參賽者必須先於網上報名後列印相關文件,並連同平面圖稿於指定時間內寄送到10599台北郵局第101-151號信箱(鄒族產業重建視覺識別標誌公開徵選活動小組收),始完成正式報名,如有一項未完成,即不具參賽資格。註:不收作品光碟。

活動時程:

  • 報名期間: 99年5月6日至6月6日止。
  • 收件截止日期:99年6月7日(以郵戳為憑)。
  • 得獎公佈:99年7月2日。

獎勵辦法:

  • 第一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10萬元整。
  • 第二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2萬元整。
  • 第三名1名:獎狀乙張,新台幣獎金1萬元整。

附註說明:

  • 參賽者請按照要求規格提供設計作品,並同意遵守簡章及細則所有之約定。 (每件參賽作品需附上作品說明,並填寫「著作權讓與同意書」,同時聲明設計作品不侵犯他人之智慧財產權 )
  • 參選作品概不退還。第一名獲獎作品之著作權屬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並取得作品全部權利,本公司得視需要予以修正並做後續識別標誌之規劃及應用發展,不另支付其他費用,投稿者不得異議。
  •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及終止本活動之權利。
  • 本活動如有修訂或變更,請參閱活動網址: http://www.tsmc.com/alisan88/default.htm
  • 本案聯絡人:台積公司公關部張麗絨 03-563-6688 ext. 712-5039

堅決原鄉重建,鄒族拒當「櫥窗民族」!

陳有福怒斥:「政府根本只把我們當成觀賞動物對待!嘉義縣政府一心想將轆仔腳永久屋打造成「樣版部落」,把鄒族人都關進去,就可以成立動物園,鄒族就會淪為「櫥窗民族」,我們絕不離開原鄉,被搬去平地當動物看!」

為反對原鄉永久屋預定地陸續遭到否決及杯葛,阿里山鄉鄒族八八風災重建自救會今(4/24)上午發起抗爭行動,除在樂野湖底「原」永久屋預定地舉行疊石立碑儀式,宣示原鄉重建決心外,也一度試圖封鎖阿里山公路。雖然鄒族在警力阻撓下,最後未能成功封路,但他們揚言,如果政府執意要將鄒族遷移至平地轆仔腳一帶永久屋,他們未來不但會再試圖封路,更會發起包圍嘉義縣政府、行政院等激烈抗爭手段。

鄒族文史工作者梁錦德表示,阿里山鄉鄒族申請永久屋的戶數計約237戶,而且還在陸續增加中,就算每戶只以4人計算,也有近千人將被遷離原鄉;換言之,阿里山鄉將有近1/4鄒族人被迫離鄉。「這已經不只是各部落的重建議題,而是關乎鄒族文化延續的存亡之爭!」梁錦德強調,鄒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若不是「刀被架到脖子上」了,也不會出來抗爭,他呼籲政府能夠重視鄒族想在原鄉重建的決心,未來在永久屋相關審查程序及決策上,也能有鄒族人的充分參與。

不安全的阿里山,台灣的觀光重點?

政府只會一直說山上不安全不能住人,卻又不斷鼓勵、宣傳阿里山觀光,豈不是自相矛盾?」一位今早參與行動的來吉村鄒族耆老表示,縣政府要求族人自己尋找屬意的永久屋預定地,最後卻只是不斷派出所謂的「專家學者」來否決族人提案,讓他覺得政府根本只是在耍原住民,最終目的還是想把原住民全部趕下山。

樂野八八新舍主任委員鄭春美則拿著「搶救阿里山,旅宿業者要纜車」的新聞簡報表示,漢人業者要什麼就有什麼,就算建議興建破壞水土的纜車,政府也沒有什麼反對意見,但原住民只是想要一塊安居之地,卻遭到重重阻撓,實在太不公平。鄭春美強調:「原住民在原鄉的權益本來就不斷退縮,如今政府甚至打算一勞永逸把眾多鄒族人遷往山下,簡直是欺人太甚!」

鄭春美說,如果未來山美選定的9號地、來吉選定的152林班地,都像樂野選定的湖底永久屋基地一樣遭到縣政府否決,那麼以後阿里山鄉的漢人就會比原住民還多。她擔心地說,一旦未來「原鄉漢人比原住民還多」,勢必會影響部落的發展,也會讓漢人財團加速擴張,導致原鄉發展變調。她怒斥:「搬到平地的族人要擔心成為『櫥窗民族』,留在山上部落的族人也會面臨衰亡命運,這樣的重建手段,說是『滅族政策』也不為過!」

990424-hsuiououimg_9196-450.jpg

鄭春美強調,政府口口聲聲說會保障原住民在傳統領域中的生存權力,但漢人違法開發、租地、破壞環境,政府都不管,原住民只是想在原鄉重建家園,政府卻百般阻撓,分明是歧視原住民。

「觀光部落」 or 「櫥窗民族」?

嘉義縣政府城鄉發展處副處長蔡鴻智日前參與樂野湖底基地現勘時透露,嘉義縣政府已和觀光局洽談合作計畫,未來如果原住民能夠順利入住,就會將番路鄉轆仔腳永久屋打造成「國際鄒族觀光部落」。蔡鴻智說,以後園區內不但會有適合鄒族唱歌表演的展演場地,也會興建具備鄒族傳統意象的男子聚會所(Cuba),以後觀光客就可以在上阿里山之前,先到觀光部落中參觀,門票收入可望讓入住原住民獲益。

蔡鴻智解釋,目前嘉義縣政府只是先向內政部營建署提報綜合開發計畫,因此上述規劃目標,都得等營建署核可後,才能進一步細部規劃;「一切都還只是概念規劃而已,如果縣政府真的要進行,一定會再找族人討論,不要擔心」,蔡鴻智強調。

部分鄒族族人向蔡鴻智反應,並非所有人都會唱歌跳舞,或者想要以表演為生,如果想要維持農耕(如麻竹筍)營生,未來搬到平地後該怎麼辦?對此,蔡鴻智則笑著表示,「不用擔心,我們以後也會在永久屋那邊蓋竹筍加工廠,你們在山上先做過初步處理後,帶回山下就可以加工」。鄒族族人聞後痛罵:「你們根本就已經計畫好了,現在就只等著要把所有原鄉永久屋都否定掉,要我們搬下去,你們就可以得逞!」蔡鴻智則回應,希望族人不要有預設立場,未來縣政府要推行所有計畫,也一定會和災民充分溝通,無須擔心。

來吉自救會副會長陳有福怒斥:「政府根本就只把我們當成觀賞動物對待!」陳有福認為,嘉義縣政府一心想將轆仔腳永久屋打造成「樣版部落」,把鄒族人都關進去後,就可以成立動物園,鄒族就會淪為「櫥窗民族」。「樂野湖底預定地偷偷摸摸被刪除,我們都是看報紙才知道,來吉152林班地、山美9號地很可能接著也被刪除…就算政府在山上完全都不蓋房子,我們也絕對不要離開原鄉,被搬去平地當動物看」,陳有福強調。

IMG_9122

陳有福表示,原住民一旦脫離原鄉環境,文化就會隨之死去,以後觀光客在觀光部落中所看到的,就像是動物園中的動物,鄒族人絕不能淪落到這種地步。

嘉義縣政府:抗爭由「具政治意圖的非災民」所煽動

據了解,今日上午鄒族抗爭行動結束後,嘉義縣長張花冠即親自召集緊急會議,研擬因應對策。蔡鴻智表示,近期在阿里山鄉煽動鄒族抗爭的幾位代表中,某些人具備特定「政治意圖」,有些人也不是真正的災民,因此對於他們的所有言論,嘉義縣政府都不予置評。

「公道自在人心,(政府的)辛苦災民都能看見!」蔡鴻智強調,希望媒體不要被這些有政治目的的人所煽動,隨之起舞,政府的努力大家都會看見,之後也會努力加強澄清不實言論。

鄒族封路抗爭影像紀錄:

IMG_9114 IMG_9116

IMG_9117 IMG_9127

上午9點左右,近150名鄒族人陸續在阿里山公路(台18線)66K附近的迷糊步道集結,隨即拉起「鄒族宣示土地主權」、「文化屠殺」等布條。

IMG_9119 IMG_9147

在場也有不少關心原住民權益的「非」鄒族人到場聲援。上圖左為高雄縣那瑪夏鄉南沙魯村的打亥,上圖右則為台灣原住民族行動聯盟秘書長歐蜜‧偉浪牧師。

(由於到場聲援人士眾多,在此無法一一介紹,請見諒)

IMG_9132

IMG_9148

IMG_9169

來自不同部落的鄒族受災戶,分別綁上「還我152」(來吉)、「還我湖底」(樂野)、「堅決到山美9號地」(山美)的頭帶。

IMG_9129

許多鄒族婦女及外來聲援者,在聆聽族人宣示捍衛原鄉生存權的演說時,激動地落下眼淚。

IMG_9136 IMG_9145

(左)約150名鄒族人在來吉村長石明雄牧師的指揮下,拉起布條,由迷糊步道一帶開始遊行,前往樂野「原」永久屋預定地湖底一帶。

(右)遊行途中,鄒族人一度想佔領阿里山公路,卻遭到警方攔阻,現場一度發生推擠衝突。一名婦女疑似因此血壓飆高,倒地求救,所幸送醫後並無大礙。

IMG_9191

IMG_9192

鄒族族人的遊行隊伍,在滂沱大雨中行進。

IMG_9140 IMG_9183

不僅青壯年鄒族族人選擇抗爭,就連小孩與高齡90的老人,也一起走上街頭抗議。

IMG_9163

IMG_9172

鄒族前在樂野湖底永久屋預定地一旁的空地上「埋石立碑」,強調要在原鄉重建的決心。

IMG_9175

由於並無任何政府官員,願意到場回應鄒族族人訴求,因此鄒族在樂野湖底基地一帶焚燒抗議訴求書後,便再度遊行返回原集合地點。此次抗爭最後以和平收場,但鄒族人揚言,如果政府再不尊重災民想在原鄉重建的訴求,未來會再發動抗爭,不排除包圍嘉義縣政府,甚至北上包圍行政院。

(本文與莫拉克新聞網共同刊登)

小地方新聞網